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 (8)

合集下载

高中必修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优质教案范文三篇

高中必修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优质教案范文三篇

高中必修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优质教案范文一第1课时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体会把握毛泽东诗词的宏大意境及其壮志豪情。

教学重难点1.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体会把握毛泽东诗词的宏大意境及其壮志豪情。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酝酿情感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就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能欣赏诗的人,他决不会感到人生是干枯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板书课题:沁园春长沙]二、诵读感知,整体把握1.初读,入境,审美感知——学生自由朗读。

师提示朗读技巧(注意节奏的把握)。

(设计依据:适时适当的指导会使学生的自由朗读事半功倍)2.听读,初步感受词的情境——播放朗读录音或教师泛读。

出示毛泽东该词手迹,欣赏。

(设计依据:范读用以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及情感把握的分寸;手迹用以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和激情,更有感染力。

)3.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

4.鉴赏,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词的意境,并写在笔记本上,然后请两名同学读自己的鉴赏记录。

5.评价,同学们互相评价,互相补充完善,教师引导、点拨。

6.老师总结陈述(作为一种意见供学生参考):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远望层层叠叠的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火红;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竞相行驶。

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

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的大千世界,怎能不令人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你的主人呢?回忆往昔,同许多同学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

那时,正值青春年少,风采迸发,才华横溢,意气奔放,遒劲有力,同学们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

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7.再读,把握词的脉络。

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课题《沁园春·长沙》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熟读并背诵本首词,疏通音、形、义方面的问题,掌握整首词的主要内容;(2)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与创造:通过诵读法,体会这首词在炼字选词方面的精妙之处;品味其中意象的活泼灵动、意境的丰盈深邃;(3)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在阅读的过程中领略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感受词中蕴含的澎湃的青春激情,感受词中所蕴含的革命文化与革命精神。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重点在阅读的过程中领略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感受词中蕴含的澎湃的青春激情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法,体会这首词在炼字选词方面的精妙之处;品味其中意象的活泼灵动、意境的丰盈深邃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启发法、情景教学法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毛泽东亲笔书写的《沁园春·长沙》初步感知整首词的豪放风格。

师:咱们都说“字如其人”,老师在黑板上给大家展示的就是毛主席亲笔书写的《沁园春·长沙》。

大家看到这一幅书法作品能够描述一下自己的感受吗?明确:具有一种动态美、阳刚气,如长枪大戟,笔力雄浑,尽显排山倒海之势。

师:欣赏了毛主席的书法作品,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领袖,毛主席的确有与他的书法一样的不凡的气魄。

那么现在咱们正式进入文章来看一看毛主席的词是否也有这样一种不凡的气魄呢?(2)解题:题目《沁园春·长沙》中的“沁园春”是词牌名,而“长沙"可以看作是整首词的内容,即该词写的是“长沙生活”(3)文本细读:问题:从前两句大家能够得到什么信息?明确:时间,秋;地点,橘子洲头;事件,站立在橘子洲头望着北去的湘江水。

引导:是怎么样的秋呢?词人又是怎样立的呢?明确:寒冷的秋天;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

引导:如果只看“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这几句,不看后面的内容,按照词人的一般创作思路,大家觉得后面是写乐景还是悲景;是抒发昂扬乐观之情还是孤独悲凉之情呢?明确:按照一般规律,“自古逢秋悲寂寥”,在寒冷萧瑟的秋天,独自一人站立在橘子洲头一定会感觉到一种孤独、寂寞与伤感之情。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领会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构思:通过朗读、品读、诵读,体会词中意象,把握作者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初中学过的《沁园春·雪》导入二、明确学习目标三、了解词的有关知识四、诵读诗歌,整体感知1、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生点评,教师补充,明确字音、节奏、语气轻重缓急。

)2、结合划分节奏,听朗读录音。

3、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思路。

4、整体感知,思考:本词上下两阕各写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五、再读鉴赏品味鉴赏上阕1、开头三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2、一个“看”字管到哪里?3、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描写的视角变化是怎样的?4、哪几个动词用的传神?5、最后一句叩问大地,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怀?(补充时代背景)品味鉴赏下阕1、下阕中的哪个字是领字,一直管到哪里?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稠”“曾”和“忆”两字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下阕主要追忆“同学少年”的往事,作者和他的同学有着怎样的精神风貌?4、“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情景蕴涵着词人怎样的.感情?六、熟读成诵七、小结八、布置作业:发挥想象,把上阕改写成200字左右的情景交融的散文。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7教学目的一、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二、背诵全词。

教学设想一、教时:1课时。

二、重点与难点:诗词欣赏与评价。

三、学法指导: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四、教具准备:1.投影片2.录音带:范读带、配乐带。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

《沁园春 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沁园春 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

2.了解词的特点。

3.了解意象。

( 二)、能力目标1.能有感情地诵读。

2.能抓准词中意象展开想象。

(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

2.感受革命前辈的革命壮志,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重点、难点】1.以乐景写豪情,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2.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___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争”字、“击"字、“翔”字等都极为准确精当。

【解决办法】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2.补充古诗文中学生能懂的例子作佐证。

【背景资料】(一)、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

据《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日刊》载:“毛先生泽东……去岁回湘养疴,曾于湘潭衡山一带,从事农民运动……后为赵恒惕所知,谋置先生于死地。

先生闻讯,间道入粤。

"【学生活动设计】1.课外提前准备:注音,细读注解,反复读,完成预习作业。

2.课堂随教师朗读——美读——成诵。

3.观看多媒体。

4.自由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1.课内美读成诵。

2.通过抓住主要意象来把握内容大意。

讲解意象特点“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

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

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

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品意象,感豪情,立壮志—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积累词语,品味关键词语。

通过品读鉴赏,找出意象并分析写景角度,体会诗歌壮阔深沉的意境。

通过知人论世,理解词作中的乐观态度和对革命青年的期望,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感悟作者的博大情怀。

学习通过知人论世领悟诗歌主题情感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说起毛泽东,我们会想起初中我们学过的《沁园春·雪》。

在“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我们领略了壮美雪景,在“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我们感受到了王者霸气。

但其实早在1925年,年轻的毛泽东就已经初露锋芒,一腔报国热情雄心壮志让反对派胆寒。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长沙》二、解题入文阅读诗题我们会发现《沁园春·雪》与《沁园春·长沙》这首词都属于同一个词牌,这个词牌有什么特点?毛泽东在长沙又有怎样特别的经历呢?1.沁园春(1)文体介绍沁园春,词牌名。

以苏轼词《沁园春·孤馆灯青》为正体,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代表作有毛泽东《沁园春·雪》等(2)词牌特点上阕后九句与下阕后九句字数与平仄相同。

此调一般都用较多的对仗。

上片四五句,六七句、八九句,下片三四句,五六句,七八句均可以对仗或对偶。

句式以4字句为主,全词共有15个4字句。

除八字句中三字逗引领的五字句外,其他的四个五字句,都是上一下四句法。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本词两遍,感受沁园春词牌的格律特点(3)词牌声情及适合的写作题材《沁园春》这一词牌在句式上多用四字短句,并且要求对仗,在音律上显得抑扬顿挫、跌宕起伏、铿锵有力,有简练畅快之美!因此很少抒写缠绵、婉约之情,而更多的宜抒壮阔豪迈情感,体现雅驯典重、旷达疏放、豪迈雄壮之风格!苏辛一派最喜用之。

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教案【教材定位】《沁园春·长沙》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与高一新生刚刚进入高中生活,开始高中学习的时间节点密切相连,与高中生正值美好青春年华的时间段紧密相连。

学习这篇文章时,我们要紧扣“青春"的主题,将美好的梦想、纯真的感情,带入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中,号召生命的崭新活力。

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秋景,毛泽东填写了这首词,抒发了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表达了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

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我们要注意领略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品味其中意象的活泼灵动、意境的丰盈深邃。

【素养目标】1.明确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感受毛泽东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鉴赏这首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从写景的角度了解关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学的描写,把握词作在意象选择上的形象性和抒情性。

【教学方法】1.语言品读法:诵读——美读——成诵2.点拨法:抓关键词语,点拨学生理清脉络,进而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这样评价毛泽东的作品:他(毛泽东)的作品,给传统的诗词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境界,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坚强的革命意志,博大渊深的胸怀,厚实的文学修养,高超的表现艺术。

他还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的确如此,我们从初中学过的《沁园春·雪》中已经感受到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和磅礴气势。

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必修一,具体内容为《沁园春·长沙》。

该诗歌为毛泽东所作,通过对长沙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诗歌背景,把握诗歌意境,分析艺术手法,品味精彩词句。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沁园春·长沙》的背景,了解作者毛泽东及其创作特点;2. 通过对诗歌的阅读与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3. 掌握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如拟人、对仗等,并能运用到写作实践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及作用,如拟人、对仗等。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背景,把握诗歌的意境,品味精彩词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长沙的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长沙的向往之情,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背景介绍:介绍作者毛泽东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 诗歌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意境、结构、艺术手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5. 例题讲解:结合诗歌内容,讲解拟人、对仗等艺术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诗歌中的其他精彩词句。

六、板书设计1. 诗歌《沁园春·长沙》2. 作者:毛泽东3. 艺术手法:拟人、对仗4. 重点词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沁园春·长沙》中的艺术手法,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300字的鉴赏文章。

2. 答案示例:通过对诗歌中拟人、对仗等艺术手法的分析,阐述其在诗歌中的作用,以及给自己带来的启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较为深入,但对艺术手法的掌握程度不一,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毛泽东的其他诗歌作品,如《七律·长征》、《沁园春·雪》等,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提高文学素养。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教案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及作业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中的意象,感悟诗中阔大的意境。

2.领会诗人的革命气概和博大胸襟。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钟的意象。

2.把握诗歌钟炼字的妙处。

三、教学难点1.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领会诗人的革命豪情。

四、教学方法:教授法五、教学课时:3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作者及背景简介第二课时诗歌上片的赏析第三课时诗歌下片的赏析第二课时教学过程1.复习旧课,检查作业。

2.朗读上片,思考后回答问题。

(1)诗歌的前三句交代了了什么?明确:前三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环境(2)上节课说了,朗读时读“看”要稍作停顿,并且要读得响亮,为什么?诗人“看”到了什么?明确:“看”字是上片的领字,统领上片的内容,诗人看到了“层林”“江水”“飞鹰”“游鱼”等景物。

(3)上片的描写角度有何特点?明确:描写角度:由远及近、由上到下、动静结合、比喻拟人兼顾(4)你认为上片中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明确:形容词:“万”写出了山之多“遍”写出了红之广“漫”写出了水溢满之状“透”写出了水之清澈见底动词:“染”活画出山林色彩明丽,仿佛人工染成一般“争”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击”准确表现出鹰姿矫健的样子“翔”精当描绘出游鱼欢快自由自在的样子3.再次朗读上片,分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1)诗人为何而“怅”?明确:诗人为当时风雨飘摇祖国而忧心,为当时的政治形势而惆怅,表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谁主沉浮”是什么意思?明确:“谁主沉浮”意思是国家命运由谁主宰的意思,表现出诗人关心国家命运,用于思考敢于探索新道路的精神。

4.学生试背上片,教师小结上片上片由“独”字点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环境;由“看”字统领上片写景内容,运用了动静结合等手法多角度地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怅”字发议论景中寓情,抒发了诗人心怀祖国命运的思想感情。

5.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2)预习下片《沁园春长沙》练习一、基础知识积累运用1.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意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A.百舸(gě)橘(jú)子洲遒劲(强劲有力)B.峥嵘(zhēng róng)携(xié)遏(è)制C.漫江(满)寥(liáo)廊挥斥(斥责)D.惆怅(chàng)稠(chóu)密辟谣(pì yáo)2.下列句子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毛泽东的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豪迈”“雄壮”,这是和诗人的壮阔胸襟相联系的。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课件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具体章节为《现代诗歌欣赏》,详细内容为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这首诗描绘了长沙的自然美景和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感慨,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感受诗人的情感,提高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沁园春·长沙》的字词、句式及诗歌结构,了解毛泽东的诗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朗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理解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诗歌中意象、情感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写作背景、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长沙的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长沙的向往,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诗歌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毛泽东及《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 诗歌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字词、句式,讲解诗歌的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5. 情感分析: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提炼出诗人对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的关切,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6.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诗歌中描绘的美景的感受。

7.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沁园春·长沙》的鉴赏题,讲解解题思路。

8.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类似的鉴赏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沁园春·长沙》2. 诗歌结构:上片、下片3. 诗歌背景:毛泽东、长沙4. 情感主题:国家命运、民族前途5. 重点词语: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沁园春·长沙》的意象、情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感受。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1、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博大胸襟和慷慨豪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读一首诗:《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你知道本是谁所作吗?毛泽东。

看看毛泽东的情怀,想想我们现在考进华理大附中(许多人一副落丧的样子)的心态吧,我们不一定都具备毛泽东那样的领袖气质,但至少要自信啊!顺便再看一首毛泽东的诗:《立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引入到《沁园春·长沙》。

二、齐读全词。

正音。

三、了解大致背景。

四、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诵读欣赏①结合欣赏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听朗读录音。

②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表明地人物、时间、和地点的词:“独”“立”“洲”。

关键词句:上片“看”字、下片“忆”字。

“万类霜天竞自由”。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等。

有表现力的词句:上片“万”“遍”“漫”“争”“击”“翔”。

下片“挥斥”“指点”“激扬”“粪土”等。

2、整体感知思考:本词描述了几幅画面?试根据内容给各幅画拟出小标题。

讨论、明确:描述了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160;湘江霜天图峥嵘岁月图#160;中流击水图五、再诵诗歌,品味鉴赏1、写壮景,抒豪情①独立寒秋图:注意“独”字。

②湘江秋景图:抓住“看”字。

注意视角、用词、手法。

品味明确:远眺:万山红遍#160;#160;#160;层林尽染#160;#160;(静)近观:漫江碧透#160;#160;#160;百舸争流#160;#160;(静、动)仰视:鹰击长空#160;#160;(动)俯瞰:鱼翔浅底#160;#160;(动)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小结: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红绿辉映,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统编版必修上册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必修上册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必修上册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在朗读中背诵,欣赏美,感受伟人襟怀。

2.在学习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3.在表达观点的过程中训练形象思维、辩证思维。

二、教学重点在诵读中欣赏美,感受伟人襟怀。

三、教学难点在学习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表达观点的过程中训练形象思维、辩证思维。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中国古典诗词的历史长河中,许多诗人写秋是伤悲的:“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宋玉,“万里悲秋常作客”的杜甫,“断肠人在天涯"的马致远......似乎秋天在诗词中就是悲伤的。

同学们,有没有一首诗词能让我们看到一个生机勃勃的秋天呢?——有。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板书标题、作者)二、创作背景本词写于1925年,当时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但反动势力为维护其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的镇压。

谁将成为主宰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力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这一年的2月,毛泽东从上海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8月从韶山到长沙,9月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

他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写下本词。

三、声临其境学习鉴赏诗词,诵读是重要的环节,通过诵读感知诗人所描摹的一幅幅意境优美的画面,领悟诗人饱满的情思。

下面我们观看朗诵视频。

1.学生观看朗诵视频。

2.学生自读。

3.学生范读。

诵读是应该注意一下几点:一是注意声音的大小、高低,二是注意语速的快慢,三是注意诗歌的停顿,四是领会作者的感情,使自己的感受接近作者的情感,诵读时要有起伏。

备注:由学生进行评价优点不足,在订正中明确诗人情感,初步感受伟人襟怀。

4.学生再读(自读)5.学生齐读四、赏画品诗诗人为我们描绘了“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等四幅图画,你最欣赏哪一幅?请结合相关诗句来说明理由。

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必修上册1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设计思路:这则《沁园春·长沙》课例以“青春的价值"为主题,导入环节通过单元导语引出主题,巧妙地设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接着,通过大声诵读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关注词中的“独立者”形象,为后续的分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分析过程中,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概括青春精神,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还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词中所蕴含的豪情壮志和青春理想。

特别是对于“竞"和“独立”两个词眼的挖掘,更是将作者的个性情感和青春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毛泽东在1924年、1925年的形象和心理状态,以及他当时的政治处境,巧妙地揭示出“独立"背后的深层含义。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历史知识,更让他们对“独立”二字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接着,教师通过对比两种面对孤独的态度,进一步强化了“独立"的价值。

一种是被孤独所征服,一种是在孤独中站立并获得新生。

这种对比不仅让学生看到了不同的人生观,更激发了他们对“独立”精神的向往和追求。

在评析词中的意象和词句时,教师再次强调了“独立者"的理想。

通过“竞自由”、“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等词句,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了“独立者"对于自由、对于青春理想的执着追求。

同时,通过引入李大钊的《青春》,教师更是将“独立者”的青春理想提升到了一个更为宏大的层面,即构建“青春中国”,追寻自由精神。

最后,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既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又突出了“独立”这一主题。

这种设计不仅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更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时刻铭记“独立"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通过对《沁园春·长沙》中的意象的学习,掌握意象的概念。

2.通过对这首词的诵读,体会“独立者”形象的价值与意义。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教学设计】《沁园春·长沙》教学目标1. 通过品读,引导学生从意象、语言等角度体会诗人的博大胸怀。

2. 通过鉴赏形象,体会诗人积极昂扬的情感态度,引发对青春价值的思考。

教学重点:学会从语言、形象等不同角度鉴赏诗歌。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引发对青春价值的思考。

教学过程导入毛泽东16岁时写下这样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首诗书写了一代伟人人生启航之际的青春豪情,也纵贯了伟人一生的信念追求。

《沁园春·长沙》也是毛泽东青年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词,领略伟人别样的青春年华。

学习任务一:诵读吟咏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意,自由朗读这首词,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

2.通过我们的朗读,已初步感受到了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感基调,请同学们融入情感朗诵这首词。

那么我们在朗读过程中的感情把握是否准确呢?我们就一起走进诗歌内容,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

教师过渡: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阙,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叙事。

2.请学生们概括全词描述了哪几幅图画?分别找到统领上下阕的关键字词(诗眼)。

解析:上阕中描写了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欣赏湘江美景的画面,上阕写了两幅图景: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这样的美景都是作者眼中之景,所以“看”统领了上阕的内容,是上阕的关键词。

下阕叙述了往昔同学少年的峥嵘岁月和到中流击水的情景,所以写了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这些事情都是作者的回忆,所以下阕的关键词是“忆"。

教师小结过渡:这首词描写了湘江的风光景物、塑造了诗人个像、同学群像。

我们一起先来析湘江之意象,赏湘江之奇景,感受诗人别样的青春情怀。

学习任务二:分析意象体会豪情在诗歌中作者会选取很多的客观物象,这些客观物象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后,称为意象。

意乃创作者的思想感情,象乃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1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1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1 《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1.导入(1)2021年的高分主旋律电视剧《觉醒年代》。

在这部剧中,青年毛泽东的第一次登场,在第三集的15分14秒,在这2分26秒的44个镜头里,每一个镜头都饱含深意。

我们先通过这一组镜头,走近毛泽东,走近长沙。

(2)问题:你看到了什么?(3)镜头解读:青年毛泽东的出场戏,里边的细节极其考究,用了几个镜头,就将当时中国的各个阶级的现状给表现了出来。

湖南长沙的街头,大雨倾盆,一个乞丐匍匐在街上吃着别人的饭渣,这表现了无产阶级生存的艰难。

一个人牵着一只牛匆匆走过,牛性格温顺敦厚,就像中国农民阶级一样,可是只能是被牵着鼻子走。

此时,在一个穿着雨衣的人的呼喊下,一列骑着马的军阀士兵呼啸而过,根本不顾及行人,并把一个鱼贩子的车给掀翻在地,这直接表达了军阀鱼肉百姓的现状。

鱼贩子可以理解为民族资产阶级,虽然有一定的财产,但是军阀想拿走便可以随时拿走。

此种情形都被在淋不到雨的阁楼上的两位小姐尽收眼底,这两个小姐则代表了当时的有产阶级,既没有同情,也没有反抗,只是一个看客。

此时此刻,在长沙街头,毛泽东踏水而来,闻一多曾著有进步诗歌《死水》,这个画面暗示了毛泽东就是那个踏破死水的人,踏破死水的法宝就是他怀中的《青年杂志》。

接着一个对比特别鲜明的场面就出现了,一边是穷苦人家在街头卖孩子,另一边是一个富家小少爷坐在汽车里吃的三明治,淡然的看着这一切,直接点明了当时中国存在着巨大的贫富差距。

盲人走路,这个则是说明了当时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但是却看不到正确的路在哪里。

在透明玻璃缸中游泳的金鱼则寓意着思想的禁锢。

这是一群在街上行走的鸭子,有个歇后语叫鸭子走路,左右摇摆。

这也是当时社会的一种现象,毕竟推翻清政府后,就经历过两次复辟帝制。

这一段的最后,毛泽东怀揣《青年杂志》踏水而去,意境深远。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领会思想情感;2、品味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的语言;3、学习诗词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4、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结合词作意象,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情感【教学难点】1、让学生从意象的角度来把握词作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2、领悟伟人的博大情怀以及人格魅力【教学方法】⒈点拨法通过点拨关键字词,把握词中意象。

⒉语言品读法在反复的朗读,背诵中体会作者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导激发欲望“自古逢秋悲寂寥”,秋风萧瑟,草木摇落总是给人悲戚之感,诗歌中不乏这样的语句表达,但是也有诗人品味出秋的独特韵味,今天我们就来走近一代伟人毛泽东,体会他独立寒秋的英雄抱负。

二、组内合作自学讨论1、作者及写作背景2、结合注释,识记理解相关字词3、听示范朗读,把握节奏,体会情感基调三、班内交流确定难点1、学生集体朗读上阕诗词,思考以下问题:“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开头三句点明了什么?明确: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这三句的大意: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停地向北奔流。

——独立寒秋图2、探究:“独立”两字写出了什么意境?明确:“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中流砥柱的气概和卓尔不群的气势。

3、探究:“看”字领起下面哪几句?这些句子的内涵应怎样理解?明确:“看”字领起内容:“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描绘了诗人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4、探究:你能找出这首词中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吗?你能各用一个最具有表现力的词来说说各个意象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明确:万山(红遍):红之广阔层林(尽染):红得深透漫江(碧透):江水溢满清澈之极百舸(争流):千帆争发充满生机鹰击(长空):矫健有力鱼翔(浅底):轻快自由万类(竞自由):昂扬奋进强调:这些意象展示了伟人的博大雄怀和凌云壮志。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毛泽东诗词的风格。

2.师生合作,分析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并掌握描写景物的手法。

3.反复诵读,感悟诗人博大的情怀,体会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鉴赏诗歌意象,掌握描写景物的手法。

教学难点反复诵读,感悟诗人博大的情怀,体会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一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背诵《沁园春-雪》——朗读《沁园春-长沙》共同点:豪放意境开阔气势磅礴指导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二、学习《沁园春-长沙》1.整体把握上片侧重描写写景,下片侧重叙事抒情2.学习上片湘江秋景图①找出词中描写了哪些画面?在景物的描写上运用了什么手法?明确: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鹰在广阔的天空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山上万山红遍,静景层林尽染;远眺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动景近观对比鲜明天空鹰击长空,仰视水底鱼翔浅底,俯视万类霜天竞自由。

明确:运用动静结合、远近结合,俯仰结合的手法(描写景物手法)②这些景物营造出怎样的氛围?生机勃勃绚丽多姿③此时此刻,毛主席发出了什么感慨?抒发词人怎样的感情?明确:怅寥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主宰国家的命运,掌握民族的前途。

)一是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二是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忧虑。

三、总结景——境——情(意象)(意境)(情感)四、作业①背诵上片。

②鹰击(飞)长空鱼翔(游)浅底能否用“飞”来替换“击”,能否用“游”来替换“翔”,请说明理由。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貌,不过“风华正茂”特指年轻人。
(二)词语解释 1.词义理解 (1)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2)书生意气:文中指同学们意气奔放。 (3)挥斥方遒:挥斥,奔放;遒,强劲有力。 (4)峥嵘岁月:不平常的年代。
2.辨析正误 这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 书.生.意.气.,很后悔当年没有听从父母的教诲。 辨析: “书生意气”,一般指年轻人意气奔放。
下阙写了意气风发、 挥斥方遒、激扬文字、指 点江山、击水中流、浪遏 飞舟的同学少年,表现了 “同学少年”以天下为己 任、改造旧世界、创造新 天地的战斗精神。
课文讲解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1. 开篇第一句描写了什么?
点明了时间、地 点和特定环境。抒情 主人公在深秋时节, 独自一人伫立在橘子 洲头,望着湘江水向 北奔流不息。
(二)多音字
1.因词而异
(1)看看看..守望((kkàānn
) )
(3)中中 中. .流 伤( (
zhōng zhòng
) )
(2)空空空..洞白((kkòōnngg
) )
(4)尽层尽.林管尽(.染jǐn(j)ìn )
2.一言辨异 (5)你还曾.( cénɡ )记得曾.( zēnɡ )祖父的嘱咐吗?
百侣:很多的伴侣。侣,这里指同学。
峥嵘岁月稠:不寻常的日子是很多的。峥嵘, 这里是指不寻常、不平凡的意思。
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 轻快自由。
词语解释
万类霜天竞自由: 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着。
2. 赏析词句,品味语言。
一个“看”字,总领七句。远望群山,重 重叠叠的树木遍染红色。近看湘江,满江秋水 碧绿澄澈,船只争相行驶。仰望天空,雄鹰有 力地翱翔。俯视水中,鱼儿欢快地畅游。宇宙 万物都在这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人物形象 (二)景象 (三)物象 在古典诗歌中最为普遍与常见的就是后 两种。
意象举例
• • •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象(客观事物) 意象(带有诗人情感的事物)
• • • • • • 山 林 江 舸 鹰 鱼 红遍的万山 尽染的层林 碧透的整条江 争流的百舸 搏击长空的雄鹰 浅底轻翔的游鱼
找一找:以词人的活动(动作) 为主体,找出表现全词线索的动词。
上阕:立、看、怅、问 看
眼前景
下阕:携、忆、记 忆
整 体 感 知
忆往事
一字 领起
想一想:概括全词,展开想象,看看这首 词描述了哪四幅图画?(请用四字短语概 括)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 立 看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 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 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 忆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 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 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记
试分析湘江秋景中的意象, 呈现了怎样的意境, 体会其中的情感。
“意象”简释

作者的思想感情
融 合 统 一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 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 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 境界。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品赏诗歌首先要捕捉意象 意象:意即感情,象是景物。 意象是融合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 可感的客观景物。
诗歌中的意象分为三类
高一年级
必修一
第一单元
1、文体知识 2、背景 3、作家作品 4、字音识记 5、词语解释
初读 课文
听录 音朗 读
《沁园春 ·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 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 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 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 (2)讨论:“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 着词人怎样的感情?在全词中有什么作 用?
•明确:“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取象
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 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以及在新时代 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志振 兴中华的慷慨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片提 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感受形象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这与一个人的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关。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大志的杰出的政治家。他有经天纬地之才, —— 杜甫 《登高》 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风范,奋发向上的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 ——李煜《相见欢》 所以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壮志。 (知人
对于景物描写中 的静景我们往往 要注意形容词和 副词;对于动景 我们往往要注意 动词。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化静为动,写出 秋色之深浓。
层林尽染
“染”:写出山上层层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 的一样,景色十分壮美,很容易让人想到 杜牧《山行》中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元朝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就有“晓来谁染 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名句。
写景具有怎样的特点呢?(手法) 远
山上 江中 天空 水底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远眺 近观 近 相 间 、 动 静 结 合 , 对 比 鲜 明
静景
动景
仰视 俯视
写景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炼字的角度)
提示:
词这 表几 句 现 强力 中 特哪 别些
毛泽东笔下的秋景,呈现了一副什么样的画 面?(意境)包含词人怎么的思想感情?
绚丽多姿,充满生机,雄伟壮阔
毛泽东笔下的秋景,呈现了一副什么样的画 面?(意境)包含词人怎么的思想感情?
绚丽多姿,充满生机,雄伟壮阔
与毛泽东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立意契合。 以壮景抒豪情
通过这些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自 然和社会的乐观态度和豪情壮志。
论世)
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时 地
橘子洲头

“独立”写出了什么样的形象?
• 1、写出独自一人来此游览,远望、 凝思的情状,思考自我的人生价值; • 2、联系创作背景,可以看出这里更 表现出了无产阶级伟大领袖在革命斗 争的惊涛骇浪中昂然屹立的高大形象。 (伟大的孤独)
你对诗歌抒情 主人公有怎样的初 步印象?
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雄姿英发,志向远大, 充满社会责任感和革命使命 感的进步青年。 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 动统治者,敢于改造世界的 青年革命者。
•独 •鹰 •携 •指湘 鱼 忆 激Fra bibliotek橘 万 恰 粪
看 怅 风 曾
层 问 书 到
漫 谁 挥 浪





• “秋天”在诗词中常常充满了肃杀、感伤 的情调,本诗为什么没有?
“主沉浮”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 主宰国家的命运,掌握民族的前途。
(1)“恰”字统领了哪几句?这几句中 表现出早期革命青年具有怎样的风貌与 气概?
(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年龄气质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精神状态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战斗行动 明确:”恰”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 革命青年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 概.
面对眼前的秋景,突然 “怅寥廓,问苍茫 大地,谁主沉浮?”突兀吗?最后三句在起什 么作用?
• 明确: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 广阔宇宙,一个“怅”,写出诗人思绪万 千,百感交集。诗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 命运和革命未来,提出谁是大地主宰的问 题。 作用:内容上,这一问透露出了诗人的忧 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 志;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