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 (8)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年级
必修一
第一单元
1、文体知识 2、背景 3、作家作品 4、字音识记 5、词语解释
初读 课文
听录 音朗 读
《沁园春 ·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 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 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 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写景具有怎样的特点呢?(手法) 远
山上 江中 天空 水底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远眺 近观 近 相 间 、 动 静 结 合 , 对 比 鲜 明
静景
动景
仰视 俯视
写景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炼字的角度)
提示:
词这 表几 句 现 强力 中 特哪 别些
你对诗歌抒情 主人公有怎样的初 步印象?
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雄姿英发,志向远大, 充满社会责任感和革命使命 感的进步青年。 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 动统治者,敢于改造世界的 青年革命者。
•独 •鹰 •携 •指
湘 鱼 忆 激
橘 万 恰 粪
看 怅 风 曾
层 问 书 到
漫 谁 挥 浪





• “秋天”在诗词中常常充满了肃杀、感伤 的情调,本诗为什么没有?
论世)
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时 地
橘子洲头

“独立”写出了什么样的形象?
• 1、写出独自一人来此游览,远望、 凝思的情状,思考自我的人生价值; • 2、联系创作背景,可以看出这里更 表现出了无产阶级伟大领袖在革命斗 争的惊涛骇浪中昂然屹立的高大形象。 (伟大的孤独)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这与一个人的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关。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大志的杰出的政治家。他有经天纬地之才, —— 杜甫 《登高》 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风范,奋发向上的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 ——李煜《相见欢》 所以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壮志。 (知人
“主沉浮”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 主宰国家的命运,掌握民族的前途。
(1)“恰”字统领了哪几句?这几句中 表现出早期革命青年具有怎样的风貌与 气概?
(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年龄气质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精神状态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战斗行动 明确:”恰”统领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 革命青年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 概.
(一)人物形象 (二)景象 (三)物象 在古典诗歌中最为普遍与常见的就是后 两种。
意象举例
• • •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象(客观事物) 意象(带有诗人情感的事物)
• • • • • • 山 林 江 舸 鹰 鱼 红遍的万山 尽染的层林 碧透的整条江 争流的百舸 搏击长空的雄鹰 浅底轻翔的游鱼
试分析湘江秋景中的意象, 呈现了怎样的意境, 体会其中的情感。
“意象”简释

作者的思想感情
融 合 统 一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 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 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 境界。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品赏诗歌首先要捕捉意象 意象:意即感情,象是景物。 意象是融合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 可感的客观景物。
诗歌中的意象分为三类
对于景物描写中 的静景我们往往 要注意形容词和 副词;对于动景 我们往往要注意 动词。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化静为动,写出 秋色之深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层林尽染
“染”:写出山上层层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 的一样,景色十分壮美,很容易让人想到 杜牧《山行》中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元朝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就有“晓来谁染 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名句。
面对眼前的秋景,突然 “怅寥廓,问苍茫 大地,谁主沉浮?”突兀吗?最后三句在起什 么作用?
• 明确: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 广阔宇宙,一个“怅”,写出诗人思绪万 千,百感交集。诗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 命运和革命未来,提出谁是大地主宰的问 题。 作用:内容上,这一问透露出了诗人的忧 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 志;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找一找:以词人的活动(动作) 为主体,找出表现全词线索的动词。
上阕:立、看、怅、问 看
眼前景
下阕:携、忆、记 忆
整 体 感 知
忆往事
一字 领起
想一想:概括全词,展开想象,看看这首 词描述了哪四幅图画?(请用四字短语概 括)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 立 看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 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 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 忆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 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 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记
毛泽东笔下的秋景,呈现了一副什么样的画 面?(意境)包含词人怎么的思想感情?
绚丽多姿,充满生机,雄伟壮阔
毛泽东笔下的秋景,呈现了一副什么样的画 面?(意境)包含词人怎么的思想感情?
绚丽多姿,充满生机,雄伟壮阔
与毛泽东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立意契合。 以壮景抒豪情
通过这些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自 然和社会的乐观态度和豪情壮志。
• (2)讨论:“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 着词人怎样的感情?在全词中有什么作 用?
•明确:“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取象
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 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以及在新时代 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志振 兴中华的慷慨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片提 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感受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