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数学八年级上册综合与实践《计算器运用与功能探索》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上册2.5用计算器开方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2.5用计算器开方教学设计(新版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八年级数学上册2.5用计算器开方》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开方功能,学会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感受计算器开方的作用,进而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对计算器有一定的熟悉度。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还没有完全掌握计算器的开方功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熟悉计算器的开方操作,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开方功能,学会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计算器的开方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计算器的开方功能及其使用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演示法:教师演示计算器的开方操作,引导学生模仿。
3.自主探究法:学生自主尝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确保其正常使用。
2.准备相关实例,用于引入和巩固教学内容。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测量物体长度、计算面积等,引入计算器的开方功能。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准确地得到一个数的平方根?2.呈现(10分钟)展示计算器的开方操作,讲解开方功能的使用方法。
让学生观看并模仿,初步掌握计算器的开方操作。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自主尝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熟悉计算器的开方功能,并能够灵活运用。
八年级数学上册2.5用计算器开方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2.5用计算器开方教案新版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新版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2.5节主要内容是学习用计算器开方。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开方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对于开方运算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计算器的使用程度不同,部分学生可能还不太熟悉计算器的使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的方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的方法;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计算器的使用;通过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计算器。
2.准备相关的问题和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开方运算相关的图片,如立方体、雪碧瓶等,引导学生关注开方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与开方运算有什么关系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用计算器开方。
2.呈现(10分钟)讲解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开方功能。
具体步骤如下:a.打开计算器。
b.输入开方运算的数值。
c.按下开方按钮(通常是一个带有√符号的按钮)。
d.计算器显示开方结果。
通过PPT展示操作步骤,让学生清晰地了解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每组选择一个数值进行开方运算。
八年级数学上册综合与实践计算器运用与功能探索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综合与实践计算器运用与功能探索1.指导学生学会应用计算器进行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及混合运算.2.用计算器完成较为繁杂的计算,鼓励学生用计算器探索规律.3.使学生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进一步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通过类比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是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重点计算器的使用及技巧.难点运用计算器进行较为繁琐的运算和探索规律,熟练准确地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一、情境导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很多的计算问题,如到市场买菜、到超市买生活用品、到银行存款、到商店买学习用品等都会遇到计算问题,这些地方是怎样计算价格的?学生回答可能有:口算、用计算器、用算盘、电脑,综合学生的回答作如下引导,同学们发现了没有,这些计算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心算快捷用于简单的运算,算盘用于较为麻烦的运算,但是用的人越来越少,计算器使用范围广,操作简便,男女老少都能用,电脑在银行、超市中使用准确,快捷)由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引导,大家知道计算器的发展历史吗?由学生回答后教师作简单的讲解(见准备材料).二、探究新知1.探究问题1.课件出示问题1:任选一个三位数(要求:百位数比个位数至少大2),将这个数的百位、十位、个位数字顺序完全颠倒,得到另一个三位数,用其中较大的那个三位数减去较小的三位数,再将所得差的各位数字的顺序完全颠倒,又得到一个三位数,将这个三位数再加上差本身,你得到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小组讨论完成.注意:教师要强调运算的顺序,任何一步的错误都会影响结果和规律的探索.师:请同学们用计算器验证刚才计算的过程,看结果是否一致.学生小组验证,进一步明确计算的过程,选一名代表作记录.师:再换几个数试试,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谈论发现的规律,派代表发言.(按照问题1的过程计算,所得结果都是1 089)师:任选一个四位数,仿照上面的规则,你会得到什么结果呢?如果任选一个五位数呢?……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汇总所得的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规律.2.探究问题2.课件出示问题2:任选一个正数,执行下列操作:加1,再取倒数.将所得到的结果不断执行上述操作……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派代表作记录,观察所得到的结果存在的规律.(所得结果取三位小数都是0.618)师:如果改变操作规则:加2,再取倒数.将所得到的结果不断执行上述操作……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派代表作记录,观察所得到的结果存在的规律.(所得结果取三位小数都是0.414)3.探究问题3.课件出示问题3:借助你的计算器分别得出113,117,123,129的循环节.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并总结.4.探究问题4.课件出示问题4:如果计算器上的某个数字按键(比如3)坏了,怎么计算含有这个数字的算式呢?(如2+3,34-12,3×49,325,413,…)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想法.师:如果某个运算符按键坏了,又该怎么办呢?学生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三、举例分析1.课件出示:用计算器计算:112=1112=1 1112= 11 1112=111 1112=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用这个规律写出11 111 1112的结果吗?111 111 1112呢?2.按下面的步骤做一做:从1,2,3,4,5,6,7,8,9中任选一个数字↓将这个数字乘以9↓将上面的结果乘12345679四、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你有什么体会?你觉得今天的学习对你有用吗,能不能说说?启发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感受与体会,教师补充以下两条:(1)科学计算器有哪些主要功能键?(2)用计算器计算时输入顺序与书写顺序有何关系?五、课外作业1.按下列程序计算,把答案写在表格内:n→平方→+n→÷n→-n→答案.(1)填写表格:(2)请将题中计算程序用代数式表达出来,并予以化简.2.算式5×(7-2)-33的按键顺序正确的是( )A.7-2×5-3x y3=B.5×(7-2)-3x y3=C.5×7-2-3x y3=D.3x y3-5×(7-2)=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操作熟练快捷,获悉按键功能比较顺利,所以应该放心地让学生去操作发现按键功能,不必教师讲解,而且教师讲授远比不上学生自己实践的效果好,但应注意的是学生发现按键功能后教师要及时总结,有条理地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记忆.学生体验到计算器处理复杂计算的优越性后,必然会产生对计算器的依赖心理,实践证明,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离不开计算器的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对估计、笔算、心算的学习,所以在本节课后,应随时控制计算器的使用,教育学生不能随意使用计算器,而应按学习要求,适当选用各种算法.。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开方》精品教案

《用计算器开方》精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并能比较两个数的大小.2.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过程与方法目标:1.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计算器的用法,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情推理的能力.2.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方法,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用学到的计算器去顺利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难题2.在用计算器探索有关规律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规律性,体验数学活动的创造性和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1.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难点: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能通过估算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教学过程:练一练1、利用平方与开平方、立方与开立方互为逆运算,通过观察或估算可以求出一些比较简单的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举例 4情境导入小明做了一个体积为632cm3的正方体模型,你能求出这个模型的表面积吗?(精确到1cm)(1)要求正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正方体的棱长(2) 正方体的棱长怎么求?a3=632(3) 如何求a的近似值?利用计算器求探究新知1开平方键开立方键 2被开方数 =3 x 3被开方数=计算器不同,按键顺序和操作方法也可能不一样举例:按键顺序 显示结果3 2 ab/c 7 = 0.658633756 3 (﹣) 1 2 8 5 = ﹣10.87178969-π( 6 × 7 ) ﹣SHIFT EXP = 3.339148045 a 632cm33x做一做利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结果保留0.00001):(1(2 (3(4解: 按键顺序 显示结果≈28.28426SHIFT x 3 22 ab/c 5 = ≈1.63864、 5 8 = ≈0.761583 ﹣ 0 、4 3 2 = ≈﹣0.75595例题解析例1 的大小解:按键SHIFT x 33 =,显示1.44224957.,显示1.414213562 例2 利用计算器,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2)813与12解:(1≈4.24 3.27,∵4.24>3.27 ∴(2) 813≈0.615 , ≈0.7245,∵ 0.615 < 0.7245 ∴813<12议一议任意找一个你认为很大的正数,利用计算器对它进行开平方运算,对所得结果再进行开平方运算……,随着开方次数的增加,你发现了什么?计算的结果越来越接近1任意一个正数,利用计算器对它不断进行开平方运算,其计算的结果越来越接近1 改用另一个小于1的正数试一试,看看是否仍有类似规律。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2.5 用计算器开方教案精选教案1

2.5 用计算器开方第一环节 情境引入 提出问题:你能计算89.5吗?进而明晰:对于小数、分数或一些较大的整数的开方运算,我们可以用计算器来计算.目的:导入新课.第二环节 学习使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内容: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计算器使用说明书,找到关于开方运算的说明,并按说明书上的范例操作,然后与组内成员进行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开方运算要用到键 和键 .2.对于开平方运算,按键顺序为:3.对于开立方运算,按键顺序为:4.用计算器计算:(1)89.5 (2)372 (3)31285- (4)15+ (5)π-⨯76 目的:明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的按键顺序,并进行实际操作.说明:学生在阅读了各自的计算器使用说明书后,在计算器上尝试操作,再在小组中交流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便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的方法.学生在小组内自我纠错,自我更正,教师需要在教室里巡视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情况,提供相应的帮助.由于我校计算器是同一型号,授课时可以请学生示范开方运算的按键顺序,学生能很快掌握.第三环节 做一做内容:利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结果保留4个有效数字):(1)800 (2)3522 (3)58.0 (4)3432.0- 此环节可以开展比一比看谁算得快的活动.例1 利用计算器比较33和2的大小.目的:熟悉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效果:有了上个环节的铺垫,此环节操作很顺利.第四环节议一议内容:(1)任意找一个你认为很大的正数,利用计算器对它进行开平方运算,对所得结果再进行开平方运算……随着开方次数的增加,你发现了什么?(2)改用另一个小于1的正数试一试,看看是否仍有类似规律.学生操作后,在小组内讨论形成结果,再进行全班交流.(3)任意找一个非零数,利用计算器对它不断进行开立方运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操作后,在小组内讨论形成结果,再进行全班交流.目的:熟悉使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技能,并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效果:枯燥的运算,竟然蕴含这规律,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第五环节:课堂小结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你能叙述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吗?目的:回顾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的步骤.效果: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巩固.第六环节:布置作业内容:习题 2.7四、教学设计反思根据新课标的评价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这一节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自己阅读计算器的使用说明书学会操作步骤,所以采用了学生自学、小组内交流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较好.附:板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用计算器开方》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用计算器开方》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用计算器开方》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器的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对开方运算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以及开方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2.让学生能够理解开方运算的意义,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2.开方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引出开方运算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最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开方运算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
2.准备与开方运算相关的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开方运算的概念。
例如,一个长方体的长是6cm,宽是4cm,求它的对角线长度。
让学生尝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开方运算的必要性。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首先,讲解计算器的开方功能键的位置和用法,然后,通过一个实例,演示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可以设置一些难度不同的题目,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进行练习。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开方运算的题目,然后互相检查答案,确保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5.拓展(10分钟)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开方运算的意义。
例如,计算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或者计算一个圆的面积等。
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一下,自己今天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用计算器开方》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用计算器开方》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用计算器开方》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对开方运算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计算器的开方功能不太熟悉,需要通过练习来提高熟练度。
此外,学生可能对计算器的一些高级功能不太了解,需要教师进行讲解和演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开方功能,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快地准确地进行数学计算。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开方功能,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2.难点:如何让学生熟练地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解法:教师对计算器的开方功能进行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2.练习法: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的内容,提高计算器的使用熟练度。
3.问题解决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确保它们能够正常使用。
2.准备练习题,包括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准备教学课件,以便进行讲解和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例子引入开方运算的概念,例如计算一个正方形的边长。
然后提问:“我们如何快速准确地计算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呢?”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和演示计算器的开方功能,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解释一些重要的概念和步骤,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2.5 用计算器开方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2.5 用计算器开方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理解开方运算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的方法。
3.能够灵活运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的实际问题解答。
二、教学重点1.理解开方运算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能够灵活运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的实际问题解答。
四、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2.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导入引入开方概念,通过简单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开方的含义和作用。
Step 1:开方的概念1.通过投影仪或板书展示“√”符号,解释其含义为开方。
2.给出一个数,如16,并解释“√16”表示找出一个数,使得这个数的平方等于16。
3.让学生举例,找出一个数的平方等于9,等等。
Step 2:计算器开方的方法1.引导学生打开计算器。
2.指导学生按照以下步骤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输入要开方的数。
–按下开方键(通常为“√”或“sqrt”)。
–观察结果,其中一种可能是直接显示结果,另一种可能是显示某个键,比如“Ans”(表示上一次计算的结果)。
3.给出几个练习题,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计算。
Step 3:实际问题解答1.通过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的实践。
–问题一:小明种了一棵树,树的高度为24米,小明想知道树的根到地面的距离是多少?让学生计算这个距离。
–问题二:小王要铺地砖,地面的面积为120平方米,小王想知道一边是多少米的正方形可以刚好铺满。
让学生计算这个边长。
2.引导学生总结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使用计算器开方运算。
Step 4:巩固练习1.出示若干道简单的开方计算题目,让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解答。
2.让学生相互交流答案,加深对计算器开方运算的理解。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开方运算的概念和意义,掌握了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计算器解答实际问题。
七、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上的练习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开方》示范课教学设计

第二章实数5 用计算器开方一、教学目标1.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2.会用计算器比较数的大小.3.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4.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并用计算器比较数的大小.难点: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三、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课件、计算器四、教学过程设计真值所在范围;根据估算位数要求,近似到下一位,再四舍五入得出结果.估算89.5(精确到0.01)∵2.42=5.76,2.52=6.25∴2.4<89.5<2.5又∵2.412=5.8081,2.422=5.8564,2.432=5.9049>5.89而 2.4242=5.875776,2.4262=5.885476,∴89.5≈2.43(精确到0.01)追问:如何得到更加精确的结果?引出本课主题:可以使用计算器计算!环节二探究新知【合作探究】教师活动: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计算器使用说明书,找到关于开方运算的说明,并按说明书上的范例操作,然后与组内成员进行讨论,回答问题,再给学生提供实例,让学生动手使用计算器开方,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使用计算器开方的方法.问题:请仔细阅读计算器使用说明书,找到关于开方运算的说明,并按说明书上的范例操作,然后与小组内成员进行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开方运算要用到键______ 和_______.2.对于开平方运算,按键顺序是什么?3.对于开立方运算,按键顺序是什么?预设答案:1.开方运算要用到键和.2.对于开平方运算,按键顺序为:分组操作,并探索用计算器开方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鼓■3■■3.对于开立方运算,按键顺序为:强调:用不同型号的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按键顺序可能所不同,可以参看说明书.试一试使用计算器算一算下列各式的值,并写出按键顺序.预设答案:【归纳】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时,按照算式的书写顺序从左至右按键输入算式,计算器将按照运算法则的优先顺序自动进行运算.【做一做】利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精确到0.00001).使用计算器计算并写出按键顺序 记笔记独立思考完成计算并得出结果励学生自己探索计算器的用法,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使用计算器开方的方法.80032250.5830.432- (1) (2) (3) (4) ; ; ;预设答案:分析:使用计算器按算式顺序输入.解:(1)(2) (3) (4) 强调:明确所使用计算器的设置,正确把握按键顺序.【归纳】1.开方运算要用到键 和 .2.对于开平方运算,按键顺序为:3.对于开立方运算,按键顺序为:【议一议】(1)任意找一个你认为很大的正数,利用计算器对它进行开平方运算,对所得结果再进行开平方运算……随着开方次数的增加,你发现了什么?分析:以999为例,999≈31.61 ,31.61≈5.62, 5.62≈2.372.37≈1.54, 1.54≈1.24,运用计算器对一个正数进行多次开方,通过得出的结果总结规律.进一步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器开方的方法.■800≈28. 284 27≈ 1.638 64 ≈ -0.755 95 32250.5830.432- ≈ -0.755 95【典型例题】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再小组交流探讨,如遇到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点拨,最终教师展示答题过程.例 利用计算器比较和的大小.分析:先利用计算器计算出和的值,通过比较结果即可得出相应结论.预设答案:解:按键:332332显示1.442 249 57. 按键:显示1.414 213 562. 所以>.【随堂练习】教师活动:教师给出练习,随时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相应指导,最后给出答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适当分析讲解.1.利用计算器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 ,; (2) ,.2.利用计算器求8+36的值,其按键顺序正确的是( )3.利用计算器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π-3.14,38.99-; (2)372,56.答案:1.分析:在计算器上按照算式的书写顺序从左至右按键输入算式得出计算结果,通过比较结332311558512果即可得出相应结论. (1)按键:,显示2.224; 按键:,显示2.236. 所以. (2)按键:,显示0.625; 按键:,显示0.618. 所以.2.答案:A.分析:使用计算器按照算式的书写顺序从左至右按键输入算式即可得出正确结果. 3.解:(1)按键:,显示:0.00159; 按键:,显示:0.00167;所以 π-3.14<38.99-. (2)按键:,显示:4.16017; 按键:, 显示:7.48331, 所以372<56.3115<55182> 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用计算器开方》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用计算器开方》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用计算器开方》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的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掌握数学运算技能的关键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开方运算的概念,掌握计算器开方运算的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学生在使用计算器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对计算器的使用不够熟练,需要在本节课中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此外,学生对于开方运算可能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澄清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开方运算的概念,掌握计算器开方运算的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计算器开方运算的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开方运算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开方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开方运算的概念和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实际操作,巩固开方运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包括开方运算的定义、计算器开方运算的方法等内容。
2.计算器: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台计算器,以便进行实际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开方运算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开方运算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开方运算的意义和作用。
2021年八年级数学上册 用计算器开方教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开方教案北师大版教学设计思想本节内容需一课时讲授;教师通过前两节的知识导入新课,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科学计算器进行平方运算.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能否主动地探索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的使用方法,能否独立思考,是否有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其中重要的一点教师应当注意,应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计算器的用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鼓励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2.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计算器的用法,并能熟悉用法.3.能用计算器探索有关规律的问题,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经历运用计算器的活动,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发展学生合理推理的能力.教学重点1.探索计算器的用法.2.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教学难点1.探索计算器的用法.2.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教学方法学生探索法.教具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Ⅰ.新课导入我们在前几节课分别学习了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定义,还知道乘方与开方是互为逆运算.比如23=8,2叫8的立方根,8叫2的立方,有时可以根据逆运算来求方根或平方、立方.对于10以内数的立方,20以内数的平方要求大家牢记在心,这样可以根据逆运算快速地求出这些特殊数的平方根或立方根,那么对于不特殊的数我们应怎么求其方根呢?可以根据估算的方法来求,但是这样求方根的速度太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种快速求方根的方法,用计算器求方根.Ⅱ.新课讲解[师]请大家互相看一下计算器,拿类型相同的计算器的同学请坐到一起.这样便于大家互相讨论问题.如果你的计算器的类型与书中的计算器的类型相同,请你按照书中的步骤熟悉一下程序,若你的计算器的类型不同于书中的计算器,请拿相同类型计算器的同学先要探索一下如何求平方根、立方根的步骤,把程序记下来,好吗?给大家8分钟时间进行探索.[师]好,时间到,大家的程序掌握了吗?[生]掌握了.[师]现在根据自己掌握的程序计算,+1,-π,然后和书中的数据相对照,检查自己做的是否正确.[生]正确.做一做利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结果保留4个有效数字):(1);(2);(3);(4).[师]哪一位同学能用计算器快速计算出上面各式的值呢?[生]能.(1)≈28.28;(2)≈1.639;(3)≈0.7616;(4)≈-0.7560.[例题]利用计算器比较和的大小.解:=1.44224957,=1.414213562∴>[师]请大家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结果保留4个有效数字)[生](1)=7;(2)=0.9;(3)=37;(4)=1.24;(5)≈2.236;(6)≈0.4899;(7)≈3.642;(8)≈7.003;(9)≈17.03;(10)≈0.1938.[师]刚才我们练习了10个小题,对于求平方根或者立方根的程序已基本熟练,在此基础上,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判断题,看看题中已经求出的立方根与平方根是否正确.[生](1)正确.因为题目没有要求结果保留几个有效数字,所以正确.(2)正确.和上面的原因相同.(3)错.≈94.6.(4)错.≈23.1.2.议一议(1)任意找一个你认为很大的正数,利用计算器对它进行开平方运算,对所得结果再进行开平方运算……随开方次数的增加,你发现了什么?[师]请大家每人找一个很大的正数,不同的人的数字不要相同,按要求去做然后总结.[生]我找的数是123456789,一直进行开平方运算,运算的结果是越来越接近1.[师]其他同学的情况怎样呢?[生](齐声答)也是这个结果.[师]哪位同学能做一下总结?[生]任何一个大于1的正数,不管它有多大,一直进行开平方运算,结果越来越近1.[师]这位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很棒,这就是规律,再看(2)题.(2)改用另一个小于1的正数试一试,看看是否仍有规律.[生]和上面的结果一样.[师]既然结果相同,能否把它们合起来总结一下规律是什么?[生]任何一个正数,不管它是大于1的数,还是小于1的数,一直进行开平方运算,运算的结果越来越接近1.[师]非常棒.大家能否把(1)、(2)中的开平方运算改成开立方运算进行探索呢?[生]能.[生]结果也是越来越趋近于1.[师]请一位同学总结一下.[生]任何一个正数,利用计算器进行开立方运算,对所得结果再进行开立方运算…随着开方次数的增加,结果是越来越接近1.Ⅲ.课堂练习(一)随堂练习利用计算器,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2).[生](1)∵≈2.224≈2.236∴;(2)∵=0.625≈0.618∴.(二)补充练习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1);(2)-;(3);(4);(5);(6);(7)-;(8);(9);(10);(11);(12).Ⅳ.课时小结1.探索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步骤,并能熟练地进行操作.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Ⅴ.课后作业习题2.5(作为测验试卷)Ⅵ.活动与探究1.(1)任意找一个正数,利用计算器将该数除以2,将所得结果再除以2……随着运算次数的增加,你发现了什么?答:结果越来越小,趋向于0.(2)再用一个负数试一试,看看是否仍有类似规律.答:结果越来越大,也趋向于0.2.捉弄人的计算器数学老师给小明布置了一个额外的任务,设x,y,z是三个连续整数的平方(x<y<z),已知x=31329,z=32041,求y.并要求小明使用老师准备的计算器作答,小明说:“老师也太小看我了,这么简单的问题让我做?”“那就请你在10分钟内把答案交给我.”老师笑着说.“不用10分钟,1分钟就够了.”小明边说边按计算器……“老师,你的计算器坏了,根号键不能用,”小明这才发现老师给他的是一个捉弄人的计算器.“是吗?其他键能用吗?”“其他键都好好的.”小明试了试其他各键说.“现在你还能在10分钟之内给我答案吗?”请你帮小明想想办法.答:因为根号键不能用,所以不能用开平方的方法来求,但是我们知道,平方和开平方是互为逆计算,可以用平方的方法来求,因为1002=10000,所以可以确定y是一个三位数,因为xx=40000,所以y是介于100到200之间,又1702=28900,1802=32400,所以y应是大于170而小于180的三位数.下面就可以用探索的方法从171开始去试,只到找到为止.y为178.板书设计35321 89F9 觹y23712 5CA0 岠40063 9C7F 鱿Y35598 8B0E 謎35683 8B63 譣U38362 95DA 闚20055 4E57 乗26753 6881 梁29878 74B6 璶37107 90F3 郳25413 6345 捅C。
八年级数学上册《计算器运用与功能探索》教案、教学设计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计算器使用的兴趣。
2.分层教学,循序渐进:
针对不同学生的计算器操作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高。
3.任务驱动,实践操作:
以任务驱动法为主线,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操作计算器的过程中,掌握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3.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计算器使用习惯,遵循计算器的操作规范,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4.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导学生爱护计算器,珍惜教学资源,形成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基本的运算方法和数学概念,但对于计算器的使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学生对计算器有较强的好奇心,愿意尝试新事物,但同时也存在部分学生对计算器操作不够熟练,甚至对一些高级功能感到困惑。此外,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过于依赖计算器,忽视了对运算过程的思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
(1)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和功能介绍。
(2)计算器的开关键、数字键、运算符号键、清除键等基本操作方法。
(3)计算器的高级功能,如记忆功能、连续计算功能等。
2.教学实施:
(1)教师通过演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和功能。
(2)教师分步骤地教授计算器的操作方法,让学生跟随操作,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
1.基础作业:
(1)请学生运用计算器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功能运用。
(2)要求学生在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注意运算过程的思考,避免过分依赖计算器。
(3)鼓励学生与家长分享计算器的使用技巧,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
北师大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2.5用计算器开方》word教案 (2)

第二章实数5. 用计算器开方一、学生起点分析(本课适合有条件使用计算器的学校)学生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计算器的使用》,学会了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掌握了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学过了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有理数的计算并利用计算器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活动,积累了一些活动经验.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实数》第5节,具体内容为: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以及有关混合运算.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为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2.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计算器的用法,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情推理的能力.3.在用计算器探索有关规律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规律性,体验数学活动的创造性和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课设计了六个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第二环节:学习使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第三环节:做一做;第四环节:议一议;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作业布置教学准备:每位学生一个计算器,并按计算器的类型分小组目的:便于使用相同计算器的学生进行讨论,共同学习第一环节情境引入.5吗?提出问题:你能计算89进而明晰:对于小数、分数或一些较大的整数的开方运算,我们可以用计算器来计算.目的:导入新课.第二环节学习使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内容: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计算器使用说明书,找到关于开方运算的说明,并按说明书上的范例操作,然后与组内成员进行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开方运算要用到键 和键 .2.对于开平方运算,按键顺序为:3.对于开立方运算,按键顺序为:4.用计算器计算:(1)89.5 (2)372 (3)31285- (4)15+ (5)π-⨯76 目的:明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的按键顺序,并进行实际操作.说明:学生在阅读了各自的计算器使用说明书后,在计算器上尝试操作,再在小组中交流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便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的方法.学生在小组内自我纠错,自我更正,教师需要在教室里巡视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情况,提供相应的帮助.由于我校计算器是同一型号,授课时可以请学生示范开方运算的按键顺序,学生能很快掌握.第三环节 做一做内容:利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结果保留4个有效数字):(1)800 (2)3522 (3)58.0 (4)3432.0- 此环节可以开展比一比看谁算得快的活动.例1 利用计算器比较33和2的大小.目的:熟悉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效果:有了上个环节的铺垫,此环节操作很顺利.第四环节 议一议内容:(1)任意找一个你认为很大的正数,利用计算器对它进行开平方运算,对所得结果再进行开平方运算……随着开方次数的增加,你发现了什么?(2)改用另一个小于1的正数试一试,看看是否仍有类似规律.学生操作后,在小组内讨论形成结果,再进行全班交流.(3)任意找一个非零数,利用计算器对它不断进行开立方运算,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操作后,在小组内讨论形成结果,再进行全班交流.目的:熟悉使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技能,并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效果:枯燥的运算,竟然蕴含这规律,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第五环节:课堂小结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你能叙述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吗?目的:回顾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的步骤.效果: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巩固.第六环节:布置作业内容:习题 2.7四、教学设计反思根据新课标的评价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这一节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自己阅读计算器的使用说明书学会操作步骤,所以采用了学生自学、小组内交流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较好.附:板书设计。
2019—2020年新北师大课标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开方》教案1(优质教学设计).doc

《用计算器开方》教案教学目标1.鼓励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2.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计算器的用法,并能熟悉用法.3.能用计算器探索有关规律的问题,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4.通过让学生经历运用计算器的活动,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发展学生合理推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1.探索计算器的用法.2.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难点:1.探索计算器的用法.2.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教学方法学生探索法.教具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们在前几节课分别学习了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定义,还知道乘方与开方是互为逆运算. 比如23=8,2叫8的立方根,8叫2的立方,有时可以根据逆运算来求方根或平方、立方.对于10以内数的立方,20以内数的平方要求大家牢记在心,这样可以根据逆运算快速地求出这些特殊数的平方根或立方根,那么对于不特殊的数我们应怎么求其方根呢?可以根据估算的方法来求,但是这样求方根的速度太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种快速求方根的方法,用计算器求方根.二、新课讲解[师]请大家互相看一下计算器,拿类型相同的计算器的同学请坐到一起.这样便于大家互相讨论问题.如果你的计算器的类型与书中的计算器的类型相同,请你按照书中的步骤熟悉一下程序,若你的计算器的类型不同于书中的计算器,请拿相同类型计算器的同学先要探索一下如何求平方根、立方根的步骤,把程序记下来,好吗?给大家8分钟时间进行探索.[师]好,时间到,大家的程序掌握了吗?[生]掌握了.[师]现在根据自己掌握的程序计算89.5,,1285,7233-5+1,76⨯-π,然后和书中的数据相对照,检查自己做的是否正确.[生]正确.做一做利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结果保留4个有效数字): (1)800;(2)3522;(3)58.0;(4)3432.0-.[师]哪一位同学能用计算器快速计算出上面各式的值呢?[生]能. (1)800≈28.28;22≈1.639;(2)35(3)58.0≈0.7616;(4)3432≈-0.7560..0[师]请大家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结果保留4个有效数字)投影片(1)49;(2)81.0;(3)1369;(4)5376.1;(5)5;(6)24.0;(7)33.48;(8)35.343;(9)34936;(10) 3007283.0.[生]自主完成.议一议(1)任意找一个你认为很大的正数,利用计算器对它进行开平方运算,对所得结果再进行开平方运算……随开方次数的增加,你发现了什么?[师]请大家每人找一个很大的正数,不同的人的数字不要相同,按要求去做然后总结.[生]我找的数是123456789,一直进行开平方运算,运算的结果是越来越接近1.[师]其他同学的情况怎样呢?[生](齐声答)也是这个结果.[师]哪位同学能做一下总结?[生]任何一个大于1的正数,不管它有多大,一直进行开平方运算,结果越来越近1.[师]这位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很棒,这就是规律,再看(2)题.(2)改用另一个小于1的正数试一试,看看是否仍有规律.[生]和上面的结果一样.[师]既然结果相同,能否把它们合起来总结一下规律是什么?[生]任何一个正数,不管它是大于1的数,还是小于1的数,一直进行开平方运算,运算的结果越来越接近1.[师]非常棒.大家能否把(1)、(2)中的开平方运算改成开立方运算进行探索呢?[生]能.[生]结果也是越来越趋近于1.[师]请一位同学总结一下.[生]任何一个正数,利用计算器进行开立方运算,对所得结果再进行开立方运算…随着开方次数的增加,结果是越来越接近1.三、随堂训练四、课时小结1.探索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步骤,并能熟练地进行操作.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五、课后作业习题2.7六、活动与探究1.(1)任意找一个正数,利用计算器将该数除以2,将所得结果再除以2……随着运算次数的增加,你发现了什么?答:结果越来越小,趋向于0.(2)再用一个负数试一试,看看是否仍有类似规律.答:结果越来越大,也趋向于0.。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用计算器开方》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用计算器开方》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用计算器开方》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开方,理解开方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开方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入计算器开方的概念,接着介绍了开方的运算方法,最后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计算器的使用,对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开方运算的理解和应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开方的意义,并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开方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计算器开方的操作方法,能够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开方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计算器开方的操作方法。
2.难点:理解开方的意义,能够运用开方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开方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法: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计算器开方的操作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计算器。
2.准备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PPT,用于展示实例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实际例子:计算一个房间的面积。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计算面积,从而引出计算器开方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计算器开方的操作方法,演示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操作,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计算器开方的步骤。
3.操练(10分钟)布置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老师在旁边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2.5 用计算器开方 教案

2.5用计算器开方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自己进展理论、尝试、试误,探究出用计算器进展开方运算的方法.2.通过练习和例题来稳固用计算器进展开方运算的方法,进步计算速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过程,开展合情推理的才能,理解数学中并非都是演绎推理,合情推理也是发现规律数学的重要方法.2.正确认识用计算器计算与计算才能培养的关系.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方法.难点:掌握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按键顺序.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计算器.学生准备:根据自身条件,一人或两人用一个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一:[过渡语] 由于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用计算器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提出问题:你能计算√5.89吗?由于计算器的型号不同,使用方法略有不同,根据不同型号,我们练习一下.导入二:给出任意一个很大的数,利用计算器对它进展开平方运算,将所得的结果再进展开平方运算……随着开平方次数的增加,你发现了什么?二、新知构建[过渡语]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计算器使用说明书,找到关于开方运算的说明,并按说明书上的范例操作,然后与组内成员进展讨论,说一说利用计算器怎样进展开方运算.1.开方运算要用到键√ 和键 .2.对于开平方运算,按键顺序为:√3.对于开立方运算,按键顺序为【问题】 用计算器求以下各式的值.(1)√5.89; (2) √273; (3) √-12853;(4) √5+1; (5) √6×7-π.[处理方式] 学生在阅读了各自的计算器使用说明书后,在计算器上尝试操作,再在小组内交流成功或失败的经历,便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使用计算器进展开方运算的方法.学生在小组内自我纠错,自我更正,老师需要在教室里巡视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情况,提供相应的帮助.【问题解决】按键顺序显示结果 √5.89√273 √-12853 √5+1 √6×7-π2.426932220.658633756-10.871789693.2360679773.339148045[设计意图] 明确使用计算器进展开方运算的按键顺序,并进展实际操作.【做一做】 利用计算器,求以下各式的值(结果准确到0.00001).(1)√800; (2) √2253;(3)√0.58; (4)√-0.4323. 【问题解决】(1)√800≈28.28427.(2) √2253≈1.63864. (3)√0.58≈0.76158;(4)√-0.4323 ≈ -0.75595. 利用计算器比拟√33和√2的大小.解:按键:,显示1.44224957. 按键:,显示1.414213562.所以,√33>√2.[设计意图] 熟悉用计算器进展开方运算.有了上个环节的铺垫,此环节操作很顺利.[知识拓展] 用不同型号的计算器进展开方运算,按键顺序可能有所不同.有的计算器在进展开平方运算的时候,先按被开方数,再按开平方键.【议一议】 (1)任意找一个你认为很大的正数,利用计算器对它进展开平方运算,对所得结果再进展开平方运算……随着开平方次数的增加,你发现了什么?(2)改用另一个小于1的正数试一试,看看是否仍有类似规律.[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蕴含极限思想的数学问题,教学中重点让学生动手去探究规律,而不必作其他的拓展.【问题解决】(1) 随着开平方次数的增加,运算结果越来越接近1.(2)仍有类似(1)中的规律.三、课堂总结1.如何使用计算器进展开方运算?2.利用计算器比拟数的大小,寻找数的变化规律.四、课堂练习1.利用计算器求以下各式的值(准确到0.001).(1)√9.110; (2)-√3.28;(3)√32.106; (4)√833; (5)-√1003.解:(1)3.018. (2)-1.811. (3)5.666. (4)4.362.(5)-4.642.2.利用计算器比拟以下各组数的大小.(1)π-3.14,3-√8.99;3,√56.(2)√72解:(1)π-3.14<3-√8.99.3<√56.(2)√723.(1)用计算器求3651的算术平方根的按键顺序是什么?(2)用计算器求-31.25的立方根的按键顺序是什么?解析:对于开平方运算,按键顺序为:√,被开方数对于开立方运算,按键顺序为√,被开方数解:(1)在计算器上依次键入√显示60.42350536. (2)在计算器上依次键入√显示-3.149802625.五、板书设计2.5用计算器开方1.学习使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2.做一做.3.议一议(对任一正数一直进展开平方运算会发现什么规律).六、布置作业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37页随堂练习.【选做题】教材第37页习题2.7第3,4题.二、课后作业【根底稳固】1.利用计算器求以下各式的值.(1)√2603(准确到1);(2)√125.7(准确到0.1).2.利用计算器,比拟下面各组数的大小.(1)√3-12,12;(2)√15,2.85.【才能提升】3.用计算器求以下各数的立方根.(准确到0.01) (1)1972;(2)-86.73.【拓展探究】4.(1)利用计算器,将以下各数按从小到大排列起来.√1+√12,√2+√11,√3+√10,√4+√9,√5+√8,√6+√7.(2)上面各数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能由此得出什么规律?(3)利用这个规律,猜测√a-√a−1与√a+1-√a的大小,再选择一些详细的数代入验证这个猜测.思路点拨:(3)中√a -√a −1,√a +1-√a 与(1)中形式不一致,能否转化为(1)中和的形式?【答案与解析】1.解:(1)√2603≈6. (2)√125.7≈11.2.2.解:(1)∵√3-12≈0.366,12=0.5,∴√3-12<12. (2)∵√15≈3.87,3.87>2.85,∴√15>2.85.3.解:(1)√19723≈12.54. (2)√-86.733≈-4.43.4.解:(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是:√1+√12,√2+√11,√3+√10,√4+√9,√5+√8,√6+√7. (2)它们都是两个算术平方根和的形式,而且根号内两数的和都是13,当根号内两数比拟接近时,和比拟大. (3)比拟√a -√a -1与√a +1-√a 的大小,可以转化为比拟√a +√a 与√a +1+√a -1的大小.这样两个式子也是两个平方根和的形式了,而且根号内两数的和相等,前面式子中根号内两数相等,因此,猜测√a +√a >√a +1+√a -1,那么,√a -√a -1>√a +1-√a .详细的数字代入也支持这个猜测.教学反思这节课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计算器的使用说明书学会了操作步骤,利用计算器得到了某些数的估计值,并根据结果比拟两数的大小、两式的大小.由于计算器的型号不同,计算方法可能不同,课堂略显混乱. 考虑不同型号的计算器,设计不同小组进展教学.教材习题答案随堂练习(教材第37页)解:(1)√113<√5. (2)58>√5-12. 习题2.7(教材第37页)1.提示:(1)49.07138. (2)-2.70443. (3)1.82827. (4)8.21584.(5)9.08331. (6)0.02804.2.解:(1)√8<√253. (2)813<√5-12. 3.解:随着开立方次数的增加,结果越来越趋向于1或-1.4.解:(1)结果越来越小,趋向于0. (2)结果越来越大,但也趋向于0.素材借助计算器计算以下各题.(1)√42+32= ; (2)√442+332= ;(3)√4442+3332= ; (4)√44442+33332= .仔细观察上面几道题及其计算结果,试猜测√444…42⏟ 2013个4+333…32⏟ 2013个3= . 〔答案〕 (1)5 (2)55 (3)555 (4)5555 555…5⏟ 2013个5[解题策略] 用计算器得出(1)~(4)的结果后,仔细观察便可得出规律:被开方数是两个正整数的平方和,这两个数分别是由数字4和3组成的,且数字4的个数和数字3的个数相等,得到的结果是由数字5组成的,且数字5的个数与数字4或3的个数相等,因此当被开方数是2021个4组成的数和2021个3组成的数的平方和时,所得结果应为由2021个5组成的数555…5⏟ 2013个5.。
北师大版初二上册综合与实践计算器运用与功能探索教案

北师大版初二上册综合与实践计算器运用与功能探索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借助运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2.培养学生观看、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和探究意识.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运算器是探究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让学生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规律.【难点】探究规律的过程.教学预备【教师预备】运算器、问题运算结果表格等.【学生预备】依照自身实际预备运算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起运算器,人们现在想到最多的差不多不是古代的算盘,而是今天专门普及的各种运算器,包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手机、电脑等,都带有运算器的功能.运算器为数学运算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为人们探究科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感受下运算器的魅力.二、探究新知问题1:任选一个三位数(要求:百位数比个位数至少大2),将那个数的百位、十位、个位数字顺序完全颠倒,得到另一个三位数,用其中较大的那个三位数减去较小的三位数,再将所得差的各位数字的顺序完全颠倒,又得到一个三位数,将那个三位数再加上差本身,你得到的结果是多少?再换几个数试试,你发觉了什么?活动示例:(1)“任选一个三位数(要求:百位数比个位数至少大2)”,比如321.(2)百位、十位、个位数字顺序完全颠倒,如123.(3)“用其中较大的那个三位数减去较小的三位数”,比如321-123=198.(4)“将所得差的各位数字的顺序完全颠倒”得到的新三位数是891.(5)“将那个三位数再加上差本身”得:891+198=1089.按照上述方法,任意选一个如此的三位数,都有1089那个结果吗?学生按照各自选取的数字,利用运算器进行运算.运算后老师让学生汇报运算结果,确信大伙儿运算的结果差不多上108 9.注意:教师要强调运算的顺序,任何一步的错误都会阻碍结果和规律的探究.是不是所有符合条件的三位数都有如此的结果呢?我们仅凭几个数字的验证,还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如何证明那个结果呢?教师出示证明的过程:设三位数为abc,其中a≥c+2,颠倒数位并相减.a b c-c b a(a-1-c) (10+b-1-b) (10+c-a)其中,10+b-1-b=9,现在把上数颠倒数位后再与差相加,得(a-1-c) 9 (10+c-a)+ (10+c-a) 9 (a-1-c)(a-1-c+10+c-a) (18) (10+c-a+a-1-c)问题2:任选一个正数,执行下列操作:加1,再取倒数.将所得到的结果不断执行上述操作……你发觉了什么?(探究结果提示:所得结果取三位小数始终是0.618)假如改变操作规则(如“加2,再取倒数”“平方加1,再开方、取倒数”……),还会发觉类似的规律吗?(探究结果提示:不断重复操作,得出所得的结果取三位小数差不多上0.414)问题3:借助你的运算器分别得出113,117,123,129的循环节.113的循环节是076923;117的循环节为0588235294117647; 123的循环节为:0434782608695652173913; 129的循环节为:0344827586206896551724137931问题4:假如运算器上的某个数字按键(比如3)坏了,如何样运算含有那个数字的算式呢?(如2+3,34-12,3×49,325,413,…)出示情境:小丁、小红和小刚是好朋友.一天,小丁在练习纸上看见了一道题:请用运算器算出375÷25.但是,小丁的运算器按键3坏了,这可如何办呀?因此,小丁让小红和小刚来出主意.小红说:“你笔算吧!”“这方法不行,要是算错了如何办?”小刚反对道.但他又说:“我想到了,我们老师看起来教过我们一种商不变性质.也确实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商是可不能变的,不确实是现在的情形吗?”小丁赶忙说:“那我就让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2吧!”改好后是如此一个算式:750÷50.小丁拿来运算器算出了得数,连声说:“感谢你小刚,又让我获得了一个知识,而且,我明白了,原先专门平常的除法算式也是专门奇异的.”通过这一情境,假如运算器上的按键3坏了,如何样运算有那个数字的算式呢?(如2+3,34-12,3×49…)说说你的方法.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方法.三、课堂总结进行数学探究活动,第一需要严谨认确实精神,如此才能幸免探究过程不走弯路.科学的工具和有效的方法也是成功探究的重要保证.四、板书设计综合与实践运算器运用与功能探究问题1问题2问题3问题4。
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计算器运用与功能探索_课件1

【学习目标】
根据给定信息,会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 据的平均数,并会进行数据的收集、加 工与整理。
【自学指导】
1、完成 下列个题。 (1)估计一下自己课桌的宽度,并将各组员的估计结果统计出来(精确0.1
厘米)。
(2)用计算器求出估计结果的平均值,你是怎么做的?与同伴交流。 (3)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平均数的一般步骤是:(以科学计算器为例) ①打开计算器,按键_______________进入统计状态; ②按键__________________清除机器中原有的统计数据; ③输入________; ④显示________; ⑤_______. 2、利用计算器计算上海东方大鲨鱼篮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 (1)观察图8-1,分别指出图中各年龄的人数。 (2)如何用计算器计算他们的平均年龄
数据的代表
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引入
引例:2002年第一季度我国各地区农村
家庭平均每人现金收入情况表:(单位:元)
北京 1692.2 上海 3075.6 山西 420.5 内蒙古 596.2 黑龙江 746.8 江苏 1354.2 福建 972.2 江西 575.1 湖北 582.2 湖南 685.7 海南 699.3 重庆 523.2 云南 411.6 西藏 254.4 青海 337.8 宁夏 458.1
5
0 做对7道 做对8道 做对9道 做对10道
答案:8. 625道。
【达标检测】
1、输入数据时,如果某个数据出现n次,可先输入该数据, 然后连续按______键_____次。
2、在重新进行统计计算时,为了清除前面计算中储存的数 据,要先按键______________.
3、有人对上海世博会试营业七天中每天来园参观的人数做 了记录,情况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