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汇总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汇总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章 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22c b a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222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第二章 实数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π+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o等 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1、相反数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 ,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a|≥0)。

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 ,则a ≥0;若|a|=-a ,则a ≤0。

3、倒数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

零没有倒数。

4、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活运用。

5、估算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这个正数x 就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

特别地,0的算术平方根是0。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梳理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 三角形初步[定义与命题]定义:规定某一名称或术语的意义的句子。

命题:一般地,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正确或不正确的判断的句子叫做命题。

命题一般由条件和结论组成,可以改为“如果……”,“那么……”的形式。

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叫假命题。

基本事实:人们在长期反复实践中证明是正确的,不需要再加证明的命题。

定理:用逻辑的方法判断为正确并作为推理的根据的真命题。

注意:基本事实和定理一定是真命题。

[证明]在一个特定的公理系统中,根据一定的规则或标准,由公理和定理推导出某些命题的过程。

[三角形]由三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按边分类]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三角形[三角形按内角分类]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直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钝角 [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三内角和等于180°。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的两个内角之和。

[三角形的三种线]顶角的角平分线:三条,交于一点 三角形的中线:三条,交于一点 三角形的高线:三条,交于一点。

思考: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高线的交点分别在什么位置[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还有其它推出来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三角形全等的证明]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八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勾股定理1.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 + b^2 = c^2\)。

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 + b^2 = 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第二章实数1.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2. 平方根: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

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3. 算术平方根: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sqrt{a}\)。

4. 立方根: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

第三章位置与坐标1. 在平面内,确定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2. 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3. 点的坐标: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P\),过点\(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做点\(P\)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数对\((a,b)\)叫做点\(P\)的坐标。

4. 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征:点\(P(x,y)\)在第一象限:\(x>0\),\(y>0\);点\(P(x,y)\)在第二象限:\(x0\),\(y>0\);点\(P(x,y)\)在第三象限:\(x0\),\(y0\);点\(P(x,y)\)在第四象限:\(x>0\),\(y0\)。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第一章 勾股定理1、(4页)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用a ;b 和c 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222a b c +=.2、(18页)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18页)满足222a b c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第二章 实数4、(35页)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5、(38页)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2x a =;那么这个正数x 就叫做a 的;读作“根号a ”.6、(40页)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的平方等于a ;即2x a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7、(41页)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8、(41页)求一个数a 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 叫做被开方数.9、(44页)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立方等于a ;即3x a =;那么这书数x 就叫做a 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记为;读作“三次根号a ”.如2是8的立方根;23-是827-的立方根;0是0的立方根.10、(45页)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11、(45页)求一个数a 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其中a 叫做被开方数.12、(54页)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即实数可以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实数也可以分为正实数、0、负实数;13、(55页)a 是一个实数;它的相反数为a -;绝对值为a ;如果0a ≠;那么它的倒数为1a. 14、(55页)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即实数和数轴上的电视一一对应的.在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第二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15、(69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16、(69页)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17、(78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18、(79页)经过旋转;图形上的每一点都绕旋转中心沿相同方向转动了相同的角度.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对应角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19、(98页)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连成的线段叫做它的对角线.如右图平行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记作“ABCD”;读作“平行四边形ABCD”;线段BD就是该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20、(99、100页)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红色字为自己补充的)21、(101页)若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两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成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22、(106页)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3、(108页)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24、(108页)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对边平行;对角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25、(109页)菱形的判别方法: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26、(112页)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27、(112页)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四个角都是直角.28、(113页)矩形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29、(114页)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30、(114页)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1、(115页)正方形、矩形、菱形以及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32、(119页)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如右图所示;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不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腰.夹在两底之间的垂线段叫做梯形的高.如下图;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一条腰和底垂直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33、(120页)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34、(123页)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35、(125页)在平面内;由若干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在多边形中;连接不相邻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多边形的边、顶点、内角、内角和的含义与三角形相同.n-⋅o.36、(126页)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218037、(126页)在平面内;内角都相等、边也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38、(129页)多边形内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角.在每个顶点处取这个多边形的一个外角;它们的和叫做这个多变性的外交和.多边形的外交和都等于360o.第五章位置的确定39、(152页)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40、(153页)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P;过点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做点P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数(),a b叫做点P的坐标.41、平移:(1)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增加(减少)a个单位时;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2)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分别增加(减少)a个单位时;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伸缩:(1)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变为原来的a(a>0)倍;图形被横向拉长(a>1)或横向压缩(a<1)为原来的a倍.(2)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分别变为原来的a(a>0)倍;图形被纵向拉长(a>1)或纵向压缩(a<1)为原来的a倍.对称:(1)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乘-1;所得图形与原图形关于Y轴对称.(2)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分别乘-1;所得图形与原图形关于X轴对称.(3)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乘-1;所得图形与原图形关于坐标原点中心对称.第六章一次函数42、(179页)一般地;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如果给定一个x 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y 值;那么我们称y 是x 的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43、(182页)若两个变量x ;y 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0)y kx b k b k =+≠为常数,的形式;则称y 是x 的一次函数(x 为自变量;y 为因变量).特别地;当0b =时;称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44、(190页)正比例函数y kx =的图像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45、(190页)在一次函数y kx b =+中;当0k >时;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增大.当0k <时;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第七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46、(216页)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47、(217页)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48、(218页)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49、(223页)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消元”—把“二元”变为“一元”.主要步骤是:将其中一个方程中的某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并代入另一个方程中;从而消去一个未知数;化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一元一次方程.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称为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50、(226页)通过两式相加(减)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这种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第八章 数据的代表51、(251页)一般地;对于n 个数1x ;2x ;…;n x ;我们把()n x x x n +++Λ211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x .52、(253页)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如例1中4,3,1分别是创新、综合知识、语言三项测试成绩的权;而称134188350472++⨯+⨯+⨯为A 的三项测试成绩的加权平均数. 53、(259页)一般地;n 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北师大版8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8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一、实数1.实数的分类:有理数和无理数。

其中,无理数包括无限不循环小数,如π和e等。

2.实数的性质: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实数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且满足结合律、交换律和分配律。

3.平方根: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另一个数,那么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平方根。

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4.立方根: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另一个数,那么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立方根。

任何实数都有且只有一个立方根。

5.估算:通过估算比较大小,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二、一次函数1.函数及其相关概念: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2.函数解析式: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解析法、列表法、图像法。

— 1 —4.一次函数:形如y=kx+b(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其中k是比例系数,b是常数项。

5.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叫做一次函数的图象。

其中k表示斜率,b表示截距。

6.一次函数的性质: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7.一次函数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审题弄清题意,然后建立数学模型(一次函数关系式),最后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三、全等三角形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两个三角形如果它们的三边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两个三角形如果它们的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两个三角形如果它们的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SAS、ASA、AAS、HL。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勾股定理知识点与常见题型总结及练习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勾股定理知识点与常见题型总结及练习 (新版)北师大版

第1章 勾股定理一.知识归纳 1.勾股定理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表示方法: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222a b c +=勾股定理的由来:勾股定理也叫商高定理,在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形式的勾股定理,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并证明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 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常见方法如下: 方法一:4EFGH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14()2ab b a c ⨯+-=,化简可证.cbaHG F EDCBA方法二:bacbac cabcab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21422S ab c ab c =⨯+=+大正方形面积为222()2S a b a ab b =+=++ 所以222a b c +=方法三:1()()2S a b a b =+⋅+梯形,2112S 222ADE ABE S S ab c ∆∆=+=⋅+梯形,化简得证a bcc baE D CBA3.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它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对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就不具有这一特征,因而在应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明了所考察的对象是直角三角形4.勾股定理的应用①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求第三边在ABC ∆中,90C ∠=︒,那么c =b,a ②知道直角三角形一边,可得另外两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③可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5.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 为斜边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可用两小边的平方和22a b +与较长边的平方2c 作比拟,假设它们相等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假设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假设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②定理中a ,b ,c 及222a b c +=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如假设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c b +=,那么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是b 为斜边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用问题描述时,不能说成:当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时,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6.勾股数①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222a b c +=中,a ,b ,c 为正整数时,称a ,b ,c 为一组勾股数②记住常见的勾股数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如3,4,5;6,8,10;5,12,13;7,24,25等 ③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n 组勾股数: 221,2,1n n n -+〔2,n ≥n 为正整数〕; 2221,22,221n n n n n ++++〔n 为正整数〕 2222,2,m n mn m n -+〔,m n >m ,n 为正整数〕 7.勾股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边长的计算或直角三角形中线段之间的关系的证明问题.在使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把握直角三角形的前提条件,了解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直角边各是什么,以便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应设法添加辅助线〔通常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以便正确使用勾股定理进行求解. 8.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能帮助我们通过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在具体推算过程中,应用两短边的平方和与最长边的平方进行比拟,切不可不加思考的用两边的平方和与第三边的平方比拟而得到错误的结论. 9.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具体的几何问题中,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通常既要通过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又要用勾股定理求出边的长度,二者相辅相成,完成对问题的解决. 常见图形:ABC30°D CB A ADB CCB DA题型一:直接考查勾股定理 例1.在ABC ∆中,90C ∠=︒. ⑴6AC =,8BC =.求AB 的长 ⑵17AB =,15AC =,求BC 的长 分析:直接应用勾股定理222a b c +=解:⑴10AB =⑵8BC = 题型二:应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 例2.⑴在ABC ∆中,90ACB ∠=︒,5AB =cm ,3BC =cm ,CD AB ⊥于D ,CD = ⑵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之比为3:4,斜边长为15,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⑶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30cm ,斜边长为13cm ,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分析:在解直角三角形时,要想到勾股定理,及两直角边的乘积等于斜边与斜边上高的乘积.有时可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 解:⑴4AC =, 2.4AC BCCD AB⋅==⑵设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3k ,4k ∴222(3)(4)15k k +=,3k ∴=,54S =⑶设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那么17a b +=,22289a b +=,可得60ab =1302S ab ∴==2cm例3.如图ABC ∆中,90C ∠=︒,12∠=∠, 1.5CD =, 2.5BD =,求AC 的长21EDCBA分析:此题将勾股定理与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结合起来 解:作DE AB ⊥于E ,12∠=∠,90C ∠=︒∴ 1.5DECD == 在BDE ∆中90,2BED BE ∠=︒=Rt ACD Rt AED ∆≅∆ AC AE ∴=在Rt ABC ∆中,90C ∠=︒222AB AC BC ∴=+,222()4AE EB AC +=+3AC ∴=例4.如图Rt ABC ∆,90C ∠=︒3,4AC BC ==,分别以各边为直径作半圆,求阴影局部面积答案:6题型三:实际问题中应用勾股定理例5.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8cm ,另一棵高2cm ,两树相距8cm ,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数的树梢,至少飞了 mABCD E分析:根据题意建立数学模型,如图8AB =m ,2CD =m ,8BC =m ,过点D 作DE AB ⊥,垂足为E ,那么6AE =m ,8DE =m在Rt ADE ∆中,由勾股定理得10AD 答案:10m题型四:应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例6.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 ,b ,c ,判定ABC ∆是否为Rt ∆ ① 1.5a =,2b =, 2.5c = ②54a =,1b =,23c = 解:①22221.52 6.25a b +=+=,222.5 6.25c == ∴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90C ∠=︒②22139b c +=,22516a =,222bc a +≠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 例7.三边长为a ,b ,c 满足10a b +=,18ab =,8c =的三角形是什么形状? 解: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理由:222()264a b a b ab +=+-=,且264c = 222a b c ∴+= 所以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题型五: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综合应用例8.ABC ∆中,13AB =cm ,10BC =cm ,BC 边上的中线12AD =cm ,求证:AB AC =证明:D CBAAD 为中线,5BD DC ∴==cm在ABD ∆中,22169AD BD +=,2169AB =222AD BD AB ∴+=,90ADB ∴∠=︒,222169AC AD DC ∴=+=,13AC =cm ,AB AC ∴=一、 选择题1、在Rt △ABC 中,∠C=90°,三边长分别为a 、b 、c ,那么以下结论中恒成立的是 ( )A 、2ab<c 2B 、2ab ≥c 2C 、2ab>c 2D 、2ab ≤c22、x 、y 为正数,且│x 2-4│+〔y 2-3〕2=0,如果以x 、y 的长为直角边作一个直角三角形,那么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A 、5B 、25C 、7D 、153、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长为12,另外两边之长为自然数,那么满足要求的直角三角形共有〔 〕A 、4个B 、5个C 、6个D 、8个4、以下命题①如果a 、b 、c 为一组勾股数,那么4a 、4b 、4c 仍是勾股数;②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是3、4,那么斜边必是5;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是12、25、21,那么此三角形必是直角三角形;④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是a 、b 、c ,〔a>b=c 〕,那么a 2∶b 2∶c 2=2∶1∶1。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有理数1.有理数的认识有理数包括自然数、整数、分数和负数。

有理数在数轴上可以用点表示。

2.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遵循符号相同的两数加减法则,符号不同的两数加减法则。

3.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遵循符号相同的两数乘除法则,符号不同的两数乘除法则。

4.有理数的绝对值有理数的绝对值是该数到0的距离,大于等于0。

5.有理数的比较比较有理数大小时,可以先化为相同分母的分数,再进行比较。

6.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需要按照运算规则进行计算。

二、代数方程1.代数方程的认识代数方程是指含有未知数的数学式子,可以根据方程求未知数的值。

2.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指未知数的最高次幂为1的方程,可以用反运算法则解方程。

3.一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组是指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可以通过消元法或代入法解方程。

4.整式的加减整式的加减需要先合并同类项,再按照加减法则进行计算。

5.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可以用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如关于速度、距离、工作等的问题。

三、平面图形1.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是指其中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求解边长和斜边长。

2.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线相等,可以利用性质求解其周长和面积。

3.面积和周长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需要根据不同图形的性质使用相应的公式计算。

4.圆的性质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圆心角和弧的关系、圆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5.圆的应用圆的应用包括解决相关问题,如环形的面积和周长、圆形公园的设计等。

6.平面图形的综合应用综合运用平面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解决各种相关问题。

四、统计与概率1.统计调查进行统计调查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抽样调查或全面调查,收集数据用各种图表表示。

2.统计中的分析问题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通过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分布折线图进行展示。

全面的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全面的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 即a2 +b2=c23、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有关系, a2 +b2=c2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勾股数: 满足a2 +b2=c2的三个正整数, 称为勾股数。

常见的勾股数(3, 4, 5), (6, 8, 10), (5, 12, 13), (8, 15, 17), (7, 24, 25)第二章实数一、实数的概念与分类1.实数的分类整数(包括正整数, 0, 负整数)有理数实数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2.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 要抓住“无限不循环”, 归纳起来有三类:(1)开方开不尽的数, 如等;(2)化简后含有π的数, 如+8等;(3)有特定结构的数, 如0.1010010001…等;注意:分数是有理数, 不是分数。

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1.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是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零的相反数是零), 从数轴上看,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 如果a与b互为相反数, 则有a+b=0, a=—b, 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 在数轴上, 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a|≥0)。

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 若|a|=a, 则a≥0;若|a|=-a, 则a≤0。

3、倒数:如果a与b互为倒数, 则有ab=1, 反之亦成立。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

零没有倒数。

4、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 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1.算术平方根: 一般地, 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 即x2=a, 则这个正数x就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

特别地, 0的算术平方根是0。

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数学知识点(精品4篇)

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数学知识点(精品4篇)

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数学知识点(精品4篇)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数学知识点(1)轴对称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基本概念:⑴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⑵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⑷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⑸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基本性质:⑴对称的性质:①不管是轴对称图形还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称轴都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②对称的图形都全等.⑵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②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⑶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性质⑷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②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1条).⑸等边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②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③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都存在三线合一.④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3条).基本判定:⑴等腰三角形的判定: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②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⑵等边三角形的判定: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基本方法:⑴做已知直线的垂线:⑵做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⑶作对称轴:连接两个对应点,作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⑷作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对称图形:⑸在直线上做一点,使它到该直线同侧的两个已知点的距离之和最短.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数学知识点(2)全等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基本定义: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基本性质: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⑴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⑵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⑶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⑷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⑸斜边、直角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角平分线:⑴画法: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证明的基本方法: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⑵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字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⑶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数学知识点(3)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公式与性质: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个三角形.②边形共有条对角线.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数学知识点(4)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公式与性质: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个三角形.②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一、勾股定理。

1. 勾股定理内容。

-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度分别是a和b,斜边长度为c,那么a^2+b^2=c^2。

例如,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和4,那么斜边c=√(3^2) + 4^{2}=√(9 + 16)=√(25) = 5。

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例如,三角形三边为5、12、13,因为5^2+12^2=25 + 144=169 = 13^2,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 勾股数。

- 满足a^2+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常见的勾股数有(3,4,5)、(5,12,13)、(8,15,17)等。

二、实数。

1. 无理数的概念。

- 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例如√(2),π等。

2. 实数的分类。

- 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有理数又分为整数和分数。

整数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如√(3)、π等。

3. 实数的运算。

- 实数的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和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例如计算√(4)+2×3 - 5,先算√(4)=2,然后按照顺序计算2 + 2×3-5=2 + 6 - 5=3。

4. 平方根和立方根。

- 平方根:如果x^2=a(a≥slant0),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记作x=±√(a)。

例如,9的平方根是±3,因为(±3)^2=9。

- 立方根:如果x^3=a,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记作x=sqrt[3]{a}。

例如,8的立方根是2,因为2^3=8。

三、位置与坐标。

1. 确定位置。

- 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例如在电影院中确定座位的位置,需要知道排数和列数这两个数据。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6篇)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6篇)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6篇)1.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篇一因式分解1、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注意: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

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3、公因式的确定:系数的公约数,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

注意公式:a+b=b+a;a-b=-(b-a);(a-b)2=(b-a)2;(a-b)3=-(b-a)3.4、因式分解的公式:(1)平方差公式:a2-b2=(a+b)(a-b);(2)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a2-2ab+b2=(a-b)2.5、因式分解的注意事项:(1)选择因式分解方法的一般次序是:一提取、二公式、三分组、四十字;(2)使用因式分解公式时要特别注意公式中的字母都具有整体性;(3)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每一个因式的首项符号为正;(5)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加以整理;(6)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相同因式写成乘方的形式。

6、因式分解的解题技巧:(1)换位整理,加括号或去括号整理;(2)提负号;(3)全变号;(4)换元;(5)配方;(6)把相同的式子看作整体;(7)灵活分组;(8)提取分数系数;(9)展开部分括号或全部括号;(10)拆项或补项。

2.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篇二分式1、分式:一般地,用A、B表示两个整式,A÷B就可以表示为的形式,如果B中含有字母,式子叫做分式。

2、有理式:整式与分式统称有理式;3、对于分式的两个重要判断:(1)若分式的分母为零,则分式无意义,反之有意义;(2)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则分式的值为零;注意: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也为零,则分式无意义。

4、分式的基本性质与应用:(1)若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2)注意:在分式中,分子、分母、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3)繁分式化简时,采用分子分母同乘小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比较简单。

新版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全面总结

新版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全面总结

新版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全面总结第一章勾股定理1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a2 b2 c2。

2 •勾股定理的证明:用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关系进行证明(两种方法) 。

3 •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 a , b , c满足a2 b2 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满足a2 b2 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常见勾股数:(3、4、5) (6、8、10) (5、12、13) (& 15、17)第二章实数1 •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其性质:(1)概念:如果x2 a,那么x是a的平方根,记作:.a ;其中,a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2)性质:①当a > 0时, > 0;当a vo时,a .a2a。

2 .立方根的概念及其性质:(1 )概念:若x3 a,那么x是a的立方根,记作:3 a ;(2 )性质:①需3a :②Va a :③旷=需3 .实数的概念及其分类:(1)概念:实数是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统称;(2)分类:按定义分为有理数可分为整数的分数;按性质分为正数、负数和零。

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小数可分为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其中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称为分数。

4 .与实数有关的概念: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与有理数范围内的意义完全一致;在实数范围内,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同样成立。

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即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 对应的。

因此,数轴正好可以被实数填满。

5•算术平方根的运算律:f ag. b , ag) ( a》0, b》0);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1 •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平移不改变图形大小和形状,改变了图形的位置;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勾股定理1. 探索勾股定理2.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3. 勾股定理的应用※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即:222c b a =+。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满足条件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常见的勾股数组有:(3,4,5);(681(5,12,13);(8,15,17);(7,24,25);(20,21,29);(9,40,41);……(这些勾股数组的倍数仍是勾股数)第二章 实数1. 认识无理数2. 平方根3. 立方根4. 估算5. 用计算器开方6. 实数7.二次根式222c b a =+222c b a =+※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正数x 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

0的算术平方根为0;从定义可知,只有当a ≥0时,a 才有算术平方根。

※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平方根等于a ,即x 2=a ,那么数x 就叫做a 的平方根。

※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一正一负);0只有一个平方根,就是它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0,0(0,0>≥=≥≥=⨯b a b a ba b a ab b a 第三章 位置与坐标1. 确定位置2. 平面直角坐标系3. 轴对称与坐标变化※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叫x 轴或横轴;铅垂的数轴叫y 轴或纵轴,两数轴的交点O 称为原点。

※点的坐标:在平面内一点P ,过P 向x 轴、y 轴分别作垂线,垂足在x 轴、y 轴上对应的数a 、b分别叫P 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则有序实数对(a 、b )叫做P 点的坐标。

※在直角坐标系中如何根据点的坐标,找出这个点(如图4所示),方法是由P (a 、b ),在x 轴上找到坐标为a 的点A ,过A 作x 轴的垂线,再在y 轴上找到坐标为b 的点B ,过B 作y 轴的垂线,两垂线的交点即为所找的P 点。

(完整版)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 a,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 c 的平方,即a 2+b 2=c 2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 a,b,c 有关系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a 2+b 2=c 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第二章实数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1、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实数负有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7, 32 等;π(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 的数,如+8 等;3(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o 等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1、相反数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a|≥0)。

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a≥0;若|a|=-a,则a≤0。

3、倒数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 和-1。

零没有倒数。

4、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a a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活运用。

5、估算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 x 的平方等于 a ,即 x 2=a ,那么这个正数 x 就叫做 a 的算术平方根。

特别地,0 的算术平方根是 0。

新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完整版

新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完整版

新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数学第一章到第七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勾股定理【主要知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_______________。

如果用b a ,和c 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________________【注】①直角三角形;②找准斜边、直角边。

2、(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c b a ,,满足_____________,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勾股数:满足222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______________。

3、勾股定理的应用1、在Rt △ABC 中,∠C =90°,a =12,b =16,则c 的长为( )A .26B .18C .20D .212、在下列数组中,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有( )①10,20,25;②10,24,25;③9,80,81;④8;15;17A 、4组B 、3组C 、2组D 、1组3、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2ab=(a+b)2-c2,则此三角形是( ).A 、钝角三角形B 、锐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4、下列各组数:①,,;②9,12,16;③4,5,6;④a 8,a 15,a 17(0≠a ); ⑤9,40,41。

其中是勾股数的有( )组A 、1B 、2C 、3D 、45、将Rt △ABC 的三边都扩大为原来的2倍,得△A ’B ’C ’,则△A ’B ’C ’为( )A 、 直角三角形B 、锐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无法确定6、在Rt △ABC 中,∠C =90°,∠B =45°,c =10,则a 的长为( )A :5B :10C :25D :57、已知a 、b 、c 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如果满足2(6)100a c --=,则三角形的形状是( )A :底与边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直角三角形第二章 实数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实数 负有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篇一】函数及其相关概念1、变量与常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2、函数解析式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1)解析法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像法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像法。

4、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篇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方式叫做全面调查.2.抽样调查:调查部分数据,根据部分来估计总体的调查方式称为抽样调查.3.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4.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5.样本:被抽取的所有个体组成一个样本.6.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7.频数:一般地,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8.频率: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9.组数和组距:在统计数据时,把数据按照一定的范围分成若干各组,分成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叫做组距.【篇三】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定义: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汇总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汇总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章 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22c b a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222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第二章 实数"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π+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等; (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o 等 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1、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 ,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a|≥0)。

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 ,则a ≥0;若|a|=-a ,则a ≤0。

3、倒数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

零没有倒数。

4、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活运用。

. 5、估算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这个正数x 就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第一章 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已知直角三角形,得边的关系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22c b a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由边的关系,判断直角三角形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222c b a =+的三个正整数a ,b ,c ,称为勾股数。

常见的勾股数有:(6,8,10)(3,4,5)(5,12,,13)(9,12,15)(7,24,25)(9,40,41)……规律:(1)、短直角边为奇数,另一条直角边与斜边是两个连续的自然数,两边之和是短直角边的平方。

即当a 为奇数且a <b 时,如果2b c a +=,那么a,b,c 就是一组勾股数. 如:(3,4,5)(5,12,,13)(7,24,25)(9,40,41)……(2)大于2的任意偶数,2n(n >1)都可构成一组勾股数分别是:222,1,1n n n -+如:(6,8,10)(8,15,17)(10,24,26)……4、常见题型应用:(1)已知任意两条边的长度,求第三边/斜边上的高线/周长/面积……(2)已知任意一条的边长以及另外两条边长之间的关系,求各边的长度//斜边上的高线/周长/面积……(3)判定三角形形状:222a b c +> 锐角三角形,222a b c +=直角三角形,222a b c +<钝角三角形判定直角三角形a..找最长边;b.比较长边的平方与另外两条较短边的平方和之间的大小关系;c.确定形状第二章 实数1. 无理数的引入。

无理数的定义无限不循环小数。

20200002233..无理数的表示算术平方根定义如果一个非负数的平方等于,即那么这个非负数就叫做的算术平方根,记为,算术平方根为非负数平方根正数的平方根有个,它们互为相反数的平方根是负数没有平方根定义: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即,那么这个数就叫做的平方根,记为立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的立方根是定义: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即,那么这个数就叫做的立方根,记为x a x a x a a a a x a a a x a x a x a a =≥⎧⎨⎪⎪⎩⎪⎪=±⎧⎨⎪⎪⎩⎪⎪=⎧⎨⎪⎪⎪⎪⎪⎪⎪⎪⎪⎪⎪⎩⎪⎪⎪⎪⎪⎪⎪⎪⎪⎪⎪30.实数及其相关概念概念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分类有理数无理数或正数负数绝对值、相反数、倒数的意义同有理数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实数的运算法则、运算规律与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运算规律相同。

⎧⎨⎪⎩⎪⎧⎨⎪⎪⎩⎪⎪⎧⎨⎪⎪⎪⎪⎪⎪⎩⎪⎪⎪⎪⎪⎪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1、实数的分类⎪⎪⎪⎩⎪⎪⎪⎨⎧⎭⎬⎫⎩⎨⎧⎪⎭⎪⎬⎫⎪⎩⎪⎨⎧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数有限小数与无限循环小负有理数正有理数有理数实数0 ⎪⎩⎪⎨⎧负实数正实数实数0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根号a (a 为非完全平方数或非立方数)。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π=3.14159265…),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π+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0.585885888588885……(相邻两个5之间8的个数逐次加1等;(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o等; 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1、相反数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 ,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a|≥0)。

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 ,则a ≥0;若|a|=-a ,则a ≤0。

3、倒数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

零没有倒数。

4、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活运用。

5、估算. 注意:(1)近似计算时,中间过程要多保留一位;(2)要求记忆:414.12= 732.13= 236.25=.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1.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1)概念:如果2x a =,那么x 是a的平方根,记作:a ”,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读作根号a 。

(2)性质:①当a ≥00; 当a②2=a ; ③a = 。

(区分②、③)性质: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3)开平方:求一个数a 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注意 :a的双重非负性:00a ≥⎧⎪≥ (开平方的被开方数的条件)(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2.立方根:(1)概念:若3x a =,那么x 是a 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2a =;②3a =;=性质: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注意:33a a -=-, 这说明三次根号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

区分:平方根、立方根的性质根源:开平方是平方的逆运算;开立方是立方的逆运算。

正数和负数的平方后为正,所以,只有非负数才可以开平方,因此一个非0正数开平方后有2个;而任何数的立方后的符号与原数的 符号一致,所以,任何数都可以开立方,一个数开立方后只有1个,符号与原数的符号也一 致。

四、实数大小的比较1、实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数轴上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在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比左边的点表 示的数大。

2、实数大小比较的几种常用方法(1)数轴比较: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求差比较:设a 、b 是实数,,0b a b a >⇔>- ,0b a b a =⇔=- b a b a <⇔<-0(3)求商比较法:设a 、b 是两正实数,;1;1;1b a bab a b a b a b a <⇔<=⇔=>⇔> (4)绝对值比较法:设a 、b 是两负实数,则b a b a <⇔>。

(5)平方法:① 设 0,0a b >>,则 22a b a b >⇔> ② 设 0,0a b <<,则 b a b a <⇔>22。

③ 同号的有理数与无理数、同号的无理数与无理数大小比较时常用平方法。

如:比较与3.4;(6)倒数法:设0,0a b >> ,则11a b a b >⇔<;设0,0a b << ,则11a b a b>⇔< 规律:同号取倒(数)反向 五、算术平方根有关计算(二次根式)1、含有二次根号“”; 被开方数a 0a ≥。

2、性质:(10≥(2))0()(2≥=a a a (2中前提,被开方数0a ≥)(3)==a a 2,(0),(0)a a a a ≥⎧⎨-<⎩(20a ≥)(4))0,0(≥≥•=b a b a ab ;()0,0(≥≥=•b a ab b a )(前提根号要有意义)(5))0,0(>≥=b a bab a ;()0,0(>≥=b a baba )(前提式子和根号要有意义,)拓展:三个重要非负数: 20,0a a ≥≥ .注意:非负数之和为0 ⇒ 它们都是0.3、运算结果若含有“a ”形式,必须满足:(1)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六、实数的运算(1)六种运算:加、减、乘、除、乘方 、开方 (2)实数的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和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

(3)运算律加法交换律 a b b a +=+加法结合律 )()(c b a c b a ++=++ 乘法交换律 ba ab = 乘法结合律 )()(bc a c ab =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ac ab c b a +=+)((4)与实数有关的概念: 在实数围,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与有理数围的意义完全一致;在实数围,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同样成立。

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即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因此,数轴正好可以被实数填满。

第三章 位置的确定一、 在平面,确定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及有关概念 1、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其中,水平的数轴叫做x 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铅直的数轴叫做y 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x 轴和y 轴统称坐标45°轴。

它们的公共原点O 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建立了直角坐标系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2、为了便于描述坐标平面点的位置,把坐标平面被x 轴和y 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注意:x 轴和y 轴上的点(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3、点的坐标的概念对于平面任意一点P,过点P 分别x 轴、y 轴向作垂线,垂足在上x 轴、y 轴对应的数a ,b 分别叫做点P 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数对(a ,b )叫做点P 的坐标。

点的坐标用(a ,b )表示,其顺序是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中间 有“,”分开,横、纵坐标的位置不能颠倒。

平面点的坐标是有序实数对,当b a ≠时,(a ,b )和(b ,a )是两个不同点的坐标。

平面点的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

4、不同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1)、各象限点的坐标的特征(结合图形,过点P 分别x 轴、y 轴向作垂线,垂足在上x 轴、y 轴对应的数,x y 在坐标轴的正向为正,负向为负)点11(,)A x y 在第一象限110,0x y ⇔>>点22(,)B x y 在第二象限220,0x y ⇔<> 点33(,)C x y 在第三象限330,0x y ⇔<< 点44(,)D x y 在第四象限440,0x y ⇔>< (2)、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点P(x,y)在x 轴上0=⇔y ,x 为任意实数 点P(x,y)在y 轴上0=⇔x ,y 为任意实数点P(x,y)既在x 轴上,又在y 轴上⇔x ,y 同时为零,即点P 坐标为(0,0)即原点 (3)、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点P(x,y)在第一、三象限夹角平分线(直线y=x )上⇔x 与y 相等 点P(x,y)在第二、四象限夹角平分线上⇔x 与y 互为相反数 (4)、和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