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电磁感应产生条件说课搞

合集下载

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说课稿

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说课稿
是这样吗?
实验三:模拟法拉第实验
操作 开关闭合瞬间 开关闭合,滑动变阻器不动
表针的摆动情况 摆动
不摆动
开关闭合,滑动变阻器触片滑动
摆动
开关断开瞬间
摆动
实验结论:即使大线圈与小线圈无相对运动,导体 不切割磁感线,但当小线圈中电流变化时,大线圈 所在处的磁场变化,大线圈中就有电流产生。
结论: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可能与磁场的 变化有关,与导体是否切割磁感线无关
实验二:把条形磁铁插入螺线管或从螺线管拔出
开关闭合情况 开关断开
开关闭合
磁铁的运动情况 表针的摆动情况
插入瞬间 停在线圈中
拔出瞬间 插入瞬间
不摆动 不摆动 不摆动
摆动
停在线圈中 拔出瞬间
不摆动 摆动
实验结论:闭合开关,磁铁插入和拔出的瞬间,螺 线管中的每一线圈都切割磁感线,有电流产生;磁 铁停在螺线管中时,没切割磁感线,无电流产生。
结论:无论是导体运动,还是磁场运 动,只要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 了磁感线,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问题: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 感线”是不是产生感应电流的必 要条件呢?
若:产生感应电流的必要条件是“闭 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
则:磁场和导体必须保持相对运动。
即:磁场和导体相对静止的话,导体 就不切割磁感线,导体中就没有感 应电流产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总结归纳感应电流的产生 条件。 难点: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磁通量的变化。
二、实验内容设计
本实验包括3部分: 1、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把条形磁铁插入螺线管或从螺线管拔出 3、模拟法拉第实验 第1,2部分在书本实验的基础上添加一个开关,

4.2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教案(人教版选修3-2)

4.2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教案(人教版选修3-2)

4.2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教案(人教版选修3-2)【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2.掌握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重点难点】掌握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教学学方方法法】】观察、分析、推理、归纳【【教教学学用用具具】】条形磁铁(两个),导体棒,示教电流表,线圈(粗、细各一个),学生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教学过程】一、实验观察1、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2、向线圈中插入磁铁,把磁铁从线圈中拔出:磁铁的运动S 极插入线圈 N 极停在线圈中 极停在线3、模拟法拉第的实验:开关闭合时,滑动变阻器不动二、分析论证1、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闭合电路所围面积发生变化(磁场不变化),有电流产生;当导体棒前后、上下平动时,闭合电路所围面积没有发生变化,无电流产生。

2、磁体相对线圈运动,线圈内磁场发生变化,变强或者变弱(线圈面积不变),有电流产生;当磁体在线圈中静止时,线圈内磁场不变化,无电流产生。

3、通、断电瞬间,变阻器滑动片快速移动过程中,线圈A中电流变化,导致线圈B内磁场发生变化,变强或者变弱(线圈面积不变),有电流产生;当线圈A中电流恒定时,线圈内磁场不变化,无电流产生。

三、归纳总结1、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2、理解:(1)电路闭合;(2)磁通量变化。

【例1】在图所示的条件下,闭合矩形线圈中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E F )四、磁通量的变化计算1、21ϕϕϕ∆=- (△Φ=B ·△S 或△B ·S )2、磁通量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其正负表示与规定的平面的正反面相同还是相反。

【例2】如图,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2.0T ,方向沿x 轴正方向,且ab =40cm ,bc =30cm ,ae =50cm .求通过面积S 1(abcd )、S 2(befc )和S 3(aefd )的磁通量Φ1、Φ2和Φ3分别是多少?【例3】如图所示,在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中有一面积为S 的矩形线圈a bcd ,垂直于磁场方向放置,现使线圈以ab 边为轴转180°,求此过程磁通量的变化?初态:BS =1φ,末态:BS -=2φ,故BS 212=-=∆φφφ【例4】套在条形磁铁上有一根由金属丝绕制成的闭合环,如图所示,当闭合环收缩导致它所围的面积减小时:(1)穿过它的磁通量是否有变化,如有变化,怎样变化?(2)闭合环中是否存在感应电流,为什么?【例5】如图所示是生产中常用的一种延时继电器的示意图。

探讨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教案1

探讨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教案1

探讨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1)理解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2)掌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2、在能力培育方面的要求: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归纳出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培育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

二、重难点分析1、重点:使学生掌握只要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转变,闭合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2、难点:闭合电路磁通量的转变三、教具蹄形磁铁,条形磁铁,电流计,原副线圈,滑动变阻器,电键,电源、导线等四、教学进程(一)温习磁通量(Φ)的概念:什么叫磁通量?它是如何概念的?公式是如何的?通常情形下如何表示?(1)概念:面积为S,垂直匀强磁场B放置,则B与S乘积,叫做穿过那个面的磁通量,用Φ表示。

(2)公式:Φ=B·S(3)单位:韦伯(Wb) 1Wb=1T·m2磁通量就是表示穿过那个面的磁感线条数。

(二)、引入新课:师:奥斯特实验(1820年)说明了什么?生:说明电流也能产生磁场---即电流的磁效应。

师:电流能够产生磁场,人们很自然会利用逆向思维试探:既然电流能够产生磁场,反过来,磁场是不是也能产生电流呢?英国物理学家法拉弟通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尽力,终于在1831年发觉了电磁感应现象。

引入:法拉弟开始假想:把绕在磁铁上的导线和电流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闭合电路,结果发觉指针不偏转,不能产生电流,换用强的磁铁或换用更灵敏电流表,也没有电流。

如何才能产生电流呢?咱们通过几个实验来讲明那个问题吧。

(三)用实验方面研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演示实验1:书图4-1实验(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观察提问:A、研究对象:由导体AB,电流表组成的闭合回路,磁场提供:蹄形磁铁。

B、AB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可见电流表指针偏转,结论:回路中有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现象分析:如图1导体不切割磁力线时,电路中没有电流;而切割磁力线时闭合电路中有电流。

回忆磁通量概念Φ=BS(师生讨论)对闭合回路而言,所处磁场B未变,仅因为AB的运动使回路在磁场中部份面积变了,使穿过回路的磁通转变,故回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磁通量定义,知道φ=BS的适用条件,会用这一公式进行计算。

2.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3.理解“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

”4.知道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守恒定律的运用。

二、能力目标1.通过进磁通量概念,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三、德育目标介绍法拉第不怕困难,顽强奋战十年,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激发学生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及其条件的归纳——磁通量改变。

教学方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具:灵敏电流计,蹄形磁铁,线框,条形磁铁,大小线圈各一个,电源,滑动变阻器,导线。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漫漫的人类历史长河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重大发现和发明的问世,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特别是我们刚刚跨过的二十世纪,更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经济建设离不开能源,人类发明也离不开能源,而最好的能源是电能,可以说人类离不开电,饮水思源,我们忘不了为发现和使用电能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法拉第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由此受到启发,开始研究由磁生电的探索,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于1831年发现了由磁生电的条件和规律,开辟了人类电气化时代。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电磁感应现象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1、磁通量用磁通量概括电磁感应规律,有必要先介绍磁通量的概念:设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磁场方向垂直的平面,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平面的面积为S如图所示,物理上把磁感应强度B与面积S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通常用Φ表示磁通量,则Φ=BS思考:如果平面跟磁场方向不垂直,如何计算磁通量呢?我们可以作出它在垂直于磁场方向上的投影平面,从右图可以看出穿过斜面和投影面的磁感线条相等,即磁通量相等,故Φ=BScosθ在国际单位制中,磁通量的单位是韦伯,简称:韦,符号:Wb.B的单位是T,S的单位是m2, 1Wb = 1T•m2=1V•S2、电磁感应现象问: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产生电磁感应现象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演示实验。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对电磁感应现象的深入探究,也是后续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等知识的基础。

在教材编排上,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数据,从而总结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还能让学生深刻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初步了解了磁现象和电现象,知道了磁场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

但对于电磁感应现象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于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缺乏系统的理解和认识。

然而,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推理来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2)理解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3)能够运用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判断是否有感应电流产生。

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探究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2)理解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与磁通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1)对磁通量变化的理解。

(2)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总结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磁感应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

(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实验探究
实验一、导体棒切割磁感线
初中我们已经学过,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
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下面由老师来演示这个实验。

实验装置图:
实验操作及记录:
实验结论:当闭合回路中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闭合回路产生
感应电流。

提问:还有没有其他产生感应电流
的情况?
实验二:
学生分组实验
1、实验器材及装置图
实验操作指针是否摆动
导体棒静止
导体棒平行
磁感线运动
导体棒切割
磁感线运动
观察实验,
并记录实验现
象。

根据记录结
果进行讨论分
析,得出结论
进行新课
3、教师巡视并关注学生的操作情况。

学生观察实验,记录现象,
小组内讨论得出本实验结论。

4、随机抽取一组,学生代表说出本组实验现象,阐明结论。

实验结论:当磁铁和线圈发生相对运动时,回路中有感应电流
产生;当磁铁和线圈相对静止时,回路中无感应电流
提问:当磁铁和线圈相对静止时,会不会产生感应电流呢?
前面学过,条形磁铁的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相似,我们可以用
通电螺线管代替磁铁,插入大线圈中,并保持相对静止。

实验三
学生分组实验
1、实验器材及装置

磁铁动作
指针是
否摆动
磁铁动作
指针是
否摆动
N极插入S极插入
N极插入后不动S极插入后不动
N极拔出S极拔出
完成实验,
并记录实验现
象。

根据记录结
果进行讨论分
析,得出结论。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材分析】电磁感应问题,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只进行了初步的介绍,但仅限于现象的认知和描述。

而高中物理对电磁感应的教学要求非常高,因为,《电磁感应》的内容整合了电场、恒定电流和磁场的相关知识,并且与力学的力和运动、冲量动量关系、功能关系等都发生密切的联系,因而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高中物理(选修3-2)第四章第二节《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属于电磁感应的基础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从理论的高度分析和掌握电磁感应的概念和产生条件,为后继教学中对电磁感应规律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实验基础和理论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虽然对电磁感应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比较肤浅,仅存留在现象上,例如,知道“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电流的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话筒等都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等,但对产生电磁感应的根本原因还缺乏全面的和理性的认识。

同样的,绝大多数学生虽然在初中经历了不少“科学探究”,但对科学探究的理论分析能力和拓展性推理能力还较弱。

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困难。

【教学策略】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看,本节很好地体现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

鉴于学生对电磁感应的感性认识基础,以及理性分析能力不强的现状。

本节课的教学从复习回顾开始,通过“回忆—探究—分析—探究—归纳—巩固—设疑”等环节,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电磁感应的概念。

2.理解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和强化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思想和理性分析方法。

2.通过探究性实验之间逻辑关系的分析,使学生感悟“由现象到本质”的实验设计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通过科学进步和科技成果对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高中物理《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说课

高中物理《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说课

电磁感应的发现和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电磁感应的发现和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过程分析和亮点自评五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电磁感应这一章作为联系电场和磁场的纽带,不仅是电场和磁场知识的综合和扩展,也是以后学习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根底。

电磁感应的发现,在科学技术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于它提示了电和磁之间的深刻联系及规律,使得人类进入了一个充分利用电能的新时代,使人类文明迈进了一大步。

因此,本章无论是在知识内容上、还是在社会实践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揭示了磁和电的内在联系,通过探究实验的方法归纳出了“磁生电〞的规律,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学生今后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交变电流产生的根底。

在教材的编排上本节课从知识点闭合电路的局部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入手,再设计学生探究实验,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最后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材中对法拉第坚信磁能生电,并历经十年的不懈努力,最后终于发现电磁感应规律的物理学史料的介绍,是一个很好的德育切入点,同时也表达了教材对学生人文思想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闭合电路的局部导线切割磁感线能产生电流,在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在空间想象、问题本质的分析等方面还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通过教师设疑、学生自主探究、协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从而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结论。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对本节的具体要求,针对所教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结合教材,本着使学生全面主动开展的原则,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1、知识和技能〔1〕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2〕能根据实验事实归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3〕会运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判断具体实例中有无感应电流;2、过程和方法〔1〕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领悟科学思维方法;〔2〕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概括出利用磁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探究、概括的能力。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2)能根据实验事实归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会运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判断具体实例中有无感应电流。

(4)能说出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转化特点。

2.过程和方法(1)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特征,领悟科学思维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概括出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探究、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2)介绍法拉第不怕困难,顽强奋战十年,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感受法拉第勇于探索科学真理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①学生实验探究的过程。

②对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归纳总结。

(2)教学难点①教师对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操控。

②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磁通量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在课堂中通过一个演示实验和两个学生探究实验,创设物理情景。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维,然后进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同时通过同学间的分组实验和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四、教学器材自制铝管“电磁隧道”,小铁球,磁性小球,灵敏电流计,蹄形磁铁,线框,条形磁铁,大小螺线管各一个,电源,滑动变阻器,导线,多媒体课件,学生分组实验器材。

六、教学过程设计②小组讨论,归纳③教师总结:当螺线管A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线圈B中会有感应电流产生。

3.分析论证实验二:如图5所示,磁铁插入线圈时磁场由弱变强,磁铁由线圈抽出时,磁场由强变弱,即通过线圈B的磁场强弱变化时,可以产生感应电流。

4.磁通量定义:穿过某一闭合回路的磁感线的条数。

我们有以上结论可以看出,不论是通过闭合回路的磁场强弱发生变化,还是面积发生变化,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都会发生变化。

由以上总结我们可以得到结论:不论什么原因,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会有感应电流产生。

电磁感应及其应用说课稿(设计)解析

电磁感应及其应用说课稿(设计)解析

第七节电磁感应及其应用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节课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利用“电学小魔术”引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另外从日常生活中的“电”由何而来引导学生走进本节课的内容,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

在探究“磁生电”的过程中,学生实验、科学探究等研究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之中。

而在学习电磁感应应用的过程中,则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结合图片和视频解决相关问题,主要讲解了发电机、动圈式话筒以及金属探测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际中,并将电磁感应的知识加以延伸,让学生用导线切割地磁场,体现学以致用的目的,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终生探索的乐趣。

二、教学背景分析电磁感应现象是在学生学习了电和磁的初步知识、知道了电流能够产生磁场的基础上安排的,是初中阶段电磁学的重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认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经历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进行猜想,进一步设计出验证方案、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最后归纳得出结论的实验探究过程。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本节内容必备的电学和磁学的相关知识,具备了初步的实验探究能力。

初中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对事物存在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

以上各因素对本节课的学习十分有利。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选自北师范大版物理教材,是第十二章“磁现象”中的最后一节第七节“电磁感应及其应用”本节课是在“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以及“发电机”后进行的教学,这节课的学习是对“电生磁”知识的自然延续,此节课中除电磁感应与之前所学的电流的磁效应遥相呼应,“发电机”的原理也与学过的“电动机”的内容相对应,是体现电磁学整个完整体系的重要一节。

从整个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本节是电磁感应中的“动生电动势”,为高中所学的“感生电动势”以及“磁通量”,“楞次定律”等内容做好铺垫。

因此是初高中衔接的重要内容。

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重
难 点
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难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 具
条形磁铁(两个),导体棒,示教电流表,线圈(粗、细各一个),学生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4.2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一、实验观察
(1)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
(2)向线圈中插入磁铁,把磁铁从线圈中拔出
(3)模拟法拉第的实验
二、结论:
三、实例探究
教 学
环 节
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与内容
(按环节设计自学、讨论、实践、探索、训练等内容)
第二案
(二次备课)
(一)引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二)进行新课
1、实验观察
(1)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
如图4.2-1所示。
演示:导体左右平动,前后运动、上下运动。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1中。
学生:观察实验,记录现象。
表3
操作
现象
开关闭合瞬间
有电流产生
开关断开瞬间
有电流产生
开关闭合时,滑动变阻器不动
无电流产生
开关闭合时,迅速移动变阻器的滑片
有电流产生
结论:只有当线圈A中电流变化时,线圈B中才有电流产生。
3、归纳总结
大家回想一下什么是磁通量?写出计算公式和它的单位。说出磁通量的物理意义以及引起磁通量变化的因素。
(5)磁场变化、面积变化都会引起磁通量的变化。
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条件可以概括为:
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三)实例探究
关于磁通量的计算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讲课稿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讲课稿

同学们好,现在开始上课。

讲课之前呢,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

同学请看,老师手里有三样物品,其中有一样是能够发电的宝贝,而这是一个老师由线圈和发光二极管自制的探宝器,那么哪个才是宝贝呢?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第一个,发光了吗?啊,没有。

第二个呢?有没有现象啊?也没有。

那一定是第三个了,我们看,怎么样,发光二级光竟然亮了。

那么这个宝贝是什么呢?同学们来猜一猜,木头?铁块?都不是,我们看这是一块磁铁。

这其中究竟蕴含着怎样的奥秘呢?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四章第二节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来揭开这个谜底吧。

其实早在1820年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就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在电流的磁效应之后,英国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它基于一种传统的朴素的对称性思考大胆的提出了既然电能生磁,那么磁亦能生电,为此他进行了长达十年的艰苦探索,终于在1831年8月29日发现了由磁生电的现象,也就是初中学过的什么啊电磁感应。

在初中,我们曾经做过导体切割的演示实验,我们知道只要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就能产生感应电流,可是我们刚刚的游戏中并没有导体的切割呀?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实验来共同探究一下。

同学们请看,老师用灵敏电流计代替了游戏中的发光二极管而与线圈相连,我们就来探究一下,磁极在插入拔出和静止在线圈中分别有什么样的现象(板书),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视频,插入,指针发生了偏转,静止时,指针不动了,拔出来,指针再一次地偏转了。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只有插入和拔出时才有感应电流,我们就来猜想是不是只要改变线圈中磁场的大小就能发电成功呢?我们通过实验继续探究,这一次老师用到了两个线圈,将其中一个线圈与灵敏电流计组成回路,将另一线圈与滑动变阻器和电源组成闭合回路,并将将两个线圈叠放中间插入铁芯。

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当老师接通断开电源的瞬间,以及迅速以动滑动变阻器触头的时候,电流表的偏转情况。

(板书)划过去,划回来,电流表指针都发生了偏转,电阻恒定以后呢,指针不动了,这是不是很神奇呢,同学们先不想自己动手操作一下呢?很好,很有可能你就是下一位法拉第,好,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自主探究,大家可以相互交流讨论,看看我们刚刚做过的这几个实验有什么共同点。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电磁感应的概念。

2.理解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和强化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思想和理性分析方法。

2.通过探究性实验之间逻辑关系的分析,使学生感悟“由现象到本质”的实验设计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通过科学进步和科技成果对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的实验探究、理性分析,以及实验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分析法、讨论法、图示法。

教学手段:分组实验、演示实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课题(一)提出问题、讨论评价1.在初中,我们就初步学习和认识了电磁感应。

请问:什么叫电磁感应现象?2.你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PPT展示:我们在初中对电磁感应的认知1.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电流的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

电磁感应中产生的电流称为感应电流。

2.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电流的条件是: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3.发电机、话筒、电话机等,都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4.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于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二)实验演示: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

(三)导入新课1.描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电动机和发电机;磁悬浮列车;机场安检系统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缩写RFID)俗称电子标签,广泛用于零售业。

许多人把射频识别技术看作为继“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两大技术大潮后的又一次大潮。

2.引入:感受科学研究的历程,探究电磁感应的实质。

二、知识构建,方法梳理(一)科学探究Ⅰ—实验探究磁铁插入、抽出或停留在线圈中时,电路中是否产生感应电流?1.认识实验器材,并组装。

电磁感应说课稿(优秀)

电磁感应说课稿(优秀)

电磁感应说课稿(优秀)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 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形式及应用;- 理解电磁感应在电动势、电磁感应电流等方面的应用;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电磁感应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鼓励学生合作研究,增强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勇于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电磁感应在电动势、电磁感应电流等方面的应用。

2.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的抽象概念;- 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电磁感应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磁感应实验的现象或实例,引发学生对电磁感应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讲解(约15分钟)- 简要介绍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背景知识;- 介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形式及其重要性;- 解释电磁感应在电动势和电磁感应电流中的应用。

3. 实验探究(约3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进行一个电磁感应实验;-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4. 讲解与讨论(约10分钟)- 整合各组实验数据,讨论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现象;- 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解释;- 讲解电磁感应在电器、发电等领域的应用。

5. 拓展延伸(约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感应的其他应用领域,并展示相关领域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兴趣。

6. 归纳总结(约5分钟)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并进行知识的总结归纳。

四、教学手段与资源1. 教学手段:- 演示实验、小组实验合作;- 讲解、讨论、思考和归纳总结。

2. 教学资源:- 实验器材和材料;- 课件、多媒体设备。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一、教材内容分析学生通过上一章的学习,认识了磁体磁场、各种电流磁场磁感线的分布规律,理解了磁通量和磁通量变化的概念;在本章第一节《划时代的发现》的资料中,又了解了法拉第通过十年的艰苦努力,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自然会激发起同学们继续探究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兴趣和热情,而且同学们目前已经有一定的电学实验操作基础。

对本节课中设计“研究电磁感应产生条件”的相关实验经教师指导和小组合作,大部分学生应该能够顺利完成,教学的关键是要以“切割”为基石,以“磁通量”为跳板,找到“闭合电路内磁通量变化”这一电磁感应产生的根本条件。

本节教学中要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寻找物理规律。

在提出问题---动手设计---观察描述---归纳总结---实践应用等小组实验探究活动过程中,体验亲自动手设计获得实验成功的乐趣,感受小组合作的力量,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养细致观察、严密推理、科学描述的科研能力,提升科学研究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②会用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解答有关问题③通过实验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收集、处理信息能力2.过程与方法:①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②通过科学探究之后,使学生学会依照物理事实,运用逻辑判断来确立物理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树立把物理事实作为依据的观念,形成根据证据、逻辑和现有知识进行科学解释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探究热情,使学生具有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粗略了解从电磁感应到发电机再到今天的电气化时代的发展过程中,认识科学对社会进步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的得出突出重点的方法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的完全过程。

提出问题---大胆猜想---设计实验---采集数据---分析归纳---交流反馈---形成理论---实践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电磁感应产生条件》说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自奥斯特的“电生磁”之后电磁学中又一惊世的发现,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是以法拉第为代表的一群科学家共同探究的成果,学生不可能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前人所做的这么多工作,本节课的目的是达到学生自己的探究、总结、归纳出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也就是只需要得到感应电流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判断是否有感应电流产生。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高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

2、会使用线圈以及常见磁铁完成简单的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记录结果、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
2、通过体验“电生磁”启发“磁生电”的发现过程,学习逆向思维的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通过电磁感应产生条件的探究,体会电和磁间的联系,感悟自然的对称与和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简介物理学史,让学生体会物理学家探索的艰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通过实验观察,概括总结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
难点:
从大量的不同的实验现象中,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二、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作用是导和引,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

使学生进入教师导演的角色中,以期获得最佳的课堂情景和课堂效果,结合我所教班级,先让学生大胆去思考问题,如果觉得难再作适时点拨。

物理实验是人们根据研究和学习的目的,利用物理仪器和设备,人为地模拟物理现象,排除各种偶然次要因素的干扰,突出重要因素,突破重难点,建立和检验物理理论基础的有力武器,所以通过实验形象,生动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兴趣不只是停留在被观察物理现象的表面上,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
探究及实验过程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意识训练和科学方法训练的有效途径。

根据本节内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上采用启发诱导,实验观察,发现,分析,比喻,推理等教学方法。

三、说手段
利用多媒体或投影仪学习提纲,归纳实验结论,讨论练习。

学生实验操作歩骤、探究的问题,印刷在纸上课前发放在课桌上,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学流程:
情景引人
[实验展示] 让学生体验变压器通、断瞬间有电流产生这一现象,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和兴趣,引入新课。

[板书] 课题: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强调说明] 1820年,奥斯特梦圆‘电生磁’。

法拉第心系‘磁生电’,1831年他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简单介绍法拉第探索经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今天我们沿着法拉第曾走过的足迹,来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设问激疑] 假如你要是当年的法拉第,你将如何探究呢?请大家说说自己的设想。

[讨论小结] 1.为了检验是否产生了电流,要用闭合线圈和较灵敏的电流计。

2.要有强度足够大的磁场,可以用永久磁体也可以用电磁铁。

3.让线圈相对磁场有相对的运动等,观察研究。

实验探究:根据大家的设想,我们在这儿给大家准备了四组实验器材,分四个大组进行实验,每一组请四位同学上来操作,其余同学结合“学案”主要观察本组的实验,并做好记录,最后我们再交流。

向每一位同学分发早先准备的《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学案一份.学生分组实验.
[探究方案1] 用导体切割磁感线,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方案2] 向线圈中插入和抽出磁铁,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磁铁运动方向现象
插入
静止不动
抽出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方案3]模彷法拉第的实验,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备两组)
导体运动方向现象
切割感应线
沿磁感应线方向
实验方法现象
开关接通/断开
螺线管的插入/取出
滑动变阻器移动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请每一个实验小组派一位同学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归纳整理] 1.当线圈和磁铁有相对运动时,回路里就有电流。

2.当细线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闭合粗线圈中就有电流。

概括总结:几组同学所做的实验情景并不相同,但都能产生感应的电流,我们来做一个比较和分析, 看看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可以怎么概括. [多媒体展示] 探究实验1、2、3,可以简化为下列几个示意图,其本质可以概括为有磁场穿过的线圈面积的变化;穿过的线圈的磁场的强度发生变化.如果引入磁通量BS,则发现几组同学所做的实验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讨论总结] 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巩固应用:1、讨论金属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2、讨论绿色环保手电筒的内部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研究性作业: 1.查资料,了解并学习法拉第对电磁感应的研究方法。

2、小组活动:摇绳发电并总结注意事项
3、在实验总大家可能发现,在我们采用不同的操作时,电流计的偏转方向会不同,也就是产生的感应电流不同,试着总结磁通量的变化与感应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