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题到方程教学设计
初中初一数学上册《从问题到方程》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来引起学生对方程的兴趣。例如,我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明的妈妈给了他一些钱,让他去超市买苹果。如果每个苹果5元,小明买了3个苹果后还剩下2元,那么小明的妈妈一共给了他多少钱?”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欲望。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包括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识别、解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同时,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培养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
此外,我还会对本节课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强调合作、探究和思考的重要性,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五)作业小结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问题导向,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通过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主动探究方程的解法和应用。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敢于提问、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章节教学的重要策略。我将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和兴趣,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在合作中互补优势,共同进步。在教学过程中,布置小组任务,让学生在讨论、交流和互动中共同解决问题。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建模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初一数学上册《从问题到方程》教案、教学设计
4.最后,结合实际例题,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操作,体验从问题到方程、再到求解方程的过程。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设计以下任务:
1.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抽象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问题意识。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可能对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过程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此外,学生在解决一元一次方程时,可能对方程性质的运用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加强对方程解法的掌握。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在情感态度方面,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5.总结反思:完成一篇关于本章节学习心得的作文,要求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a.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及其应用;
b.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以及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c.今后如何更好地学习数学,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诚实守信,不得抄袭他人答案。
2.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解题过程清晰,答案正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生活情境法,以一个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为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小华和小明一起去购物,小华买了3本书,小明买了5本书,总共花了100元。请问,每本书的价格是多少?”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感受到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引出一元一次方程。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从问题到方程”教案设计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从问题到方程”教案设计一、单元目标及课时安排单元目标1.使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出发,理解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2.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解法,并能够熟练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课时安排●课时1: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入方程概念●课时2: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解法●课时3: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与建模方法●课时4:课堂练习与项目实践二、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入方程概念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模型。
教学内容与步骤1.呈现实际问题情境(如:购买商品、行程问题等)。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明确未知数。
3.指导学生将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即方程。
教学方法●问题导入法:通过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解法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解法。
●培养学生独立解方程的能力。
教学内容与步骤1.回顾等式的性质。
2.讲解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解方程的基本步骤。
3.通过例题演示解方程的过程。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系统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练习法:学生跟随教师演示进行同步练习。
四、探讨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实际意义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内容与步骤1.选择典型的实际问题(如:利润问题、浓度问题等)。
2.分析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一次方程。
3.讨论方程解的实际意义,并解释解与问题的联系。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问题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应用。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讨论方程解的实际意义。
五、教授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到的数学建模方法和技巧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从问题到方程》教学设计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从问题到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从问题到方程,是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并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概念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的方法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体会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并逐步学会如何将问题转化为方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知道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并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方程的概念,并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小明有苹果和香蕉两种水果,苹果的数量是香蕉的两倍,如果小明一共有10个水果,那么请问小明有多少个苹果和香蕉?2.呈现(10分钟)通过呈现实例,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
以小明的问题为例,引导学生列出方程:2x + y = 10,其中x表示香蕉的数量,y表示苹果的数量。
解释方程的含义,并让学生认识到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
例如,给出一个新的问题:小红有苹果和香蕉两种水果,苹果的数量是香蕉的三倍,如果小红一共有15个水果,那么请问小红有多少个苹果和香蕉?让学生列出方程并求解。
从问题到方程的教案
精选从问题到方程的教案第一章:问题的理解与分析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问题的定义与分类。
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1.3 教学步骤:引入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
分析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学会判断问题类型。
讲解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学生练习分析问题,教师进行指导与反馈。
1.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在练习中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技巧,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方程的定义与性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方程的定义,掌握方程的基本性质。
培养学生解方程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方程的定义与分类。
方程的基本性质与解法。
2.3 教学步骤:引入方程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定义。
讲解方程的分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方程。
讲解方程的基本性质,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讲解解方程的方法与技巧,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学生练习解方程,教师进行指导与反馈。
2.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方程的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在练习中解方程的方法与技巧,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从问题到方程的转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将问题转化为方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3.2 教学内容:问题到方程的转化方法与技巧。
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3.3 教学步骤:引入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
讲解问题到方程的转化方法与技巧,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讲解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学生练习运用方程解决问题,教师进行指导与反馈。
通过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问题到方程转化的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在练习中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四章:实例分析与解答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分析实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4从问题到方程苏教版数学初一上册教案
2024从问题到方程苏教版数学初一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的解法。
2.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建立数学模型。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方程的定义及解法。
2.实际问题与方程的关系。
教学难点:1.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
2.方程的解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PPT等教学材料。
2.小组讨论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PPT展示一系列实际问题,如“小华有5个苹果,小明比小华多3个苹果,小明有多少个苹果?”2.让学生尝试用文字描述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是求解未知数。
二、学习方程的定义1.介绍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2.通过PPT展示几个方程的例子,让学生观察方程的特点。
3.请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方程。
三、学习方程的解法1.介绍方程的解法:方程的解就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2.通过PPT展示几个方程的解法,如移项、合并同类项等。
3.请学生尝试解几个简单的方程,如2x+5=17。
四、实际问题与方程的关系1.利用PPT展示几个实际问题,如“一个数的3倍加上4等于19,求这个数。
”2.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如设这个数为x,则有3x+4=19。
五、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进行讨论。
2.学生在小组内尝试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并求解。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六、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方程的定义、解法以及实际问题与方程的关系。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七、作业布置1.请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2.作业内容:解几个实际问题,并抽象为方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方程的解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与方程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较好。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4-1 从问题到方程》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4-1 从问题到方程》一. 教材分析《4-1 从问题到方程》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方程的定义,以及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感受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分数、代数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以及如何运用方程解决问题,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方程的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方程的定义,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体会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方程的定义,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受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从问题中抽象出方程。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2.课件:相关的生活实例和问题。
3.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发现找回的钱不对,引出方程的概念。
提问:什么是方程?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有哪些?2.呈现(15分钟)呈现一系列实际问题,如购物问题、速度与时间问题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语言表达这些问题,并尝试列出方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课堂练习。
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成立?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问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案-从问题到方程一
数学教案-从问题到方程一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建立方程的方法。
2.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方程的概念2.建立方程的方法3.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建立方程的方法。
2.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如算术运算、不等式等。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需要求解未知数的问题吗?这些问题如何求解?2.理解方程的概念(1)讲解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举例说明方程的两种形式: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
(3)引导学生观察方程的特点,如未知数、等式等。
3.建立方程的方法(1)讲解建立方程的基本步骤:分析问题、列出等量关系、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建立方程。
(2)举例说明建立方程的方法,如“小明今年10岁,小华比小明大3岁,求小华的年龄。
”(3)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建立方程的练习。
4.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讲解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计算路程、求解未知数等。
(2)举例说明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小红的身高是1.5米,比小强高0.2米,求小强的身高。
”(3)引导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5.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如方程的概念、建立方程的方法、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方程的知识。
(2)思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用方程解决。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练习、应用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方程的概念、建立方程的方法以及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课堂小结环节,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加深对方程的理解。
4.作业布置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问题到方程的教案
精选从问题到方程的教案第一章:问题的理解与分析1.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问题的理解与分析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2 教学内容问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问题的理解与分析方法实例分析与问题解析1.3 教学步骤引入实例,让学生了解问题的重要性和背景引导学生掌握问题的理解与分析方法进行实例分析,让学生通过问题解析来解决问题第二章:方程的定义与性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方程的定义与性质培养学生解方程的能力2.2 教学内容方程的定义与分类方程的性质与解法实例讲解与方程解析2.3 教学步骤引入实例,让学生了解方程的重要性和应用引导学生掌握方程的定义与分类讲解方程的性质与解法,进行实例解析第三章:从问题到方程的转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从问题到方程的转化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2 教学内容从问题到方程的转化方法与步骤实例讲解与方程转化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3.3 教学步骤引入实例,让学生了解问题到方程转化的意义和应用引导学生掌握从问题到方程的转化方法与步骤进行实例讲解,让学生通过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第四章:方程的求解与验证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方程的求解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解方程的能力4.2 教学内容方程的求解方法与技巧方程的验证与解的意义实例讲解与方程求解4.3 教学步骤引入实例,让学生了解方程求解的重要性和应用引导学生掌握方程的求解方法与技巧讲解方程的验证与解的意义,进行实例解析第五章:实际问题与方程的综合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5.2 教学内容实际问题与方程的综合应用方法实例讲解与问题解决解决复杂问题的策略与技巧5.3 教学步骤引入实例,让学生了解实际问题与方程综合应用的意义和应用引导学生掌握实际问题与方程的综合应用方法进行实例讲解,让学生通过方程解决复杂问题第六章:线性方程组的概念与解法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线性方程组的概念培养学生解线性方程组的能力6.2 教学内容线性方程组的定义与表示方法线性方程组的解法与求解技巧实例讲解与方程组解析6.3 教学步骤引入实例,让学生了解线性方程组的重要性和应用引导学生掌握线性方程组的定义与表示方法讲解线性方程组的解法与求解技巧,进行实例解析第七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解法7.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培养学生解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的能力7.2 教学内容不等式的定义与性质不等式的解法与求解技巧不等式组的解法与求解技巧实例讲解与不等式解析7.3 教学步骤引入实例,让学生了解不等式的重要性和应用引导学生掌握不等式的定义与性质讲解不等式的解法与求解技巧,进行实例解析引导学生掌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求解技巧,进行实例解析第八章:函数与方程的关系8.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函数解决方程问题的能力8.2 教学内容函数与方程的关系概述函数图像与方程解析实例讲解与函数方程应用8.3 教学步骤引入实例,让学生了解函数与方程关系的重要性和应用引导学生掌握函数与方程的关系概述讲解函数图像与方程解析,进行实例解析引导学生运用函数解决方程问题,进行实例解析第九章:方程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9.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9.2 教学内容方程在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实例讲解与问题解决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与技巧9.3 教学步骤引入实例,让学生了解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的重要性和广泛性引导学生掌握方程在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讲解实例中的问题解决,进行问题解析引导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与技巧,进行实例解析第十章:总结与拓展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从问题到方程的学习内容与方法培养学生对从问题到方程的深入思考与拓展能力10.2 教学内容从问题到方程的主要概念与方法总结从问题到方程的拓展思考与研究实例讲解与思考拓展10.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总结从问题到方程的学习内容与方法激发学生对从问题到方程的深入思考与拓展能力提供相关研究资料与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与思考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问题的理解与分析方法补充说明:引导学生通过提问、归纳、推理等方式深入理解问题,运用逻辑思维和问题分解技巧进行分析。
《从问题到方程》教学设计
《从问题到方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了解方程的基本概念,会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初步体验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领会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尝试、交流、归纳等过程,从问题中感受“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和“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的优越性,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增强合作意识,提高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
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
三、教学策略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通过讲授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建模思想,通过讨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和方法。
同时,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情境创设——问题引导——自主探究——应用拓展”四个环节,引导学生逐步从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方程的基本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从问题到方程。
(二)知识探究1. 建立数学模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和“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的优越性,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
2. 方程的基本概念教师通过讲解方程的定义、方程的解等概念,让学生掌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建模思想。
3. 列方程的步骤教师通过讲解列方程的步骤,让学生掌握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和方法。
(三)巩固练习1. 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列方程解决问题,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
2. 方程的应用拓展教师通过讲解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增强合作意识,提高探究能力。
从问题到方程教案
4.1从问题到方程活动1【导入】(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情境:小游戏:现场用学生的年龄和老师的年龄编题。
问题1:你们大部分年龄12岁?老师年龄是你们的两倍多三岁,猜老师多大?问题2:几年以后老师年龄是你的2倍?,那时你多大?【设计意图:从猜老师年龄中拉近师生的距离感,吸引学生注意,渲染课堂气氛,并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用数学,在列算式产生困难中,设置悬念,激发学习的欲望,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为方程的学习做铺垫。
】做天平实验回答问题:问题一:(1)如图,天平右盘内的砝码质量为160g ,天平平衡时,食盐的质量为_________g. (2)已知右图中食盐的质量为160g ,在天平的右盘内有一个50g 的砝码,那么还需加多重的砝码才可以使天平平衡呢?(3)若在天平的左盘中有一个小球和一袋160g 的食盐,天平的右盘内砝码的质量和为200g ,且天平平衡,你能求出小球的质量吗?(4)若在天平的左盘中有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和一袋160g 的食盐,天平的右盘内有总质量为200g 的砝码,当天平平衡时,你能求出小球的质量吗?【设计意图: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由天平实验直观地让学生感受等量关系,引出课题,从问题到方程。
(板书)】活动2【讲授】(二)激发探究、揭示新知探究一:在天平问题中,你能用方程求出小球的质量吗?如果设两个相同小球的质量都是xg,那么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实际问题中包含等量关系,方程是表达数量之间相等关系的“天平”,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
】探究二:问题1:某排球队参加排球联赛,得分规则: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1)若该队负了2场,共得20分,请问该队胜了多少场?(2)若该队赛了12场,共得20分,请问该队胜了多少场?【设计意图:题目逐步难度升级,在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可能有学生用尝试法,用枚举法,用列方程来解决,再加以比较,从而进一步突显用方程的好处。
从问题到方程的教案
精选从问题到方程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够找出关键的数量关系。
2. 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并能够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3.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知到数量关系。
2. 用字母表示数:让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问题中的未知数。
3. 一元一次方程的列法:引导学生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4. 方程的解法:教授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5. 方程的检验:让学生学会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找出问题中的关键数量关系,用字母表示数,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解方程。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检验方法。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数量关系。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和列方程。
3.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问题情境和案例。
2. 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供学生练习。
3. 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 自主探究:让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数,并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3. 合作交流: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做法,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巩固练习:让学生解答一些类似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堂练习1. 必答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基础的填空题和选择题。
2. 拓展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答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题目。
3.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八、课后作业1. 巩固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创新作业: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能力。
九、教学反思2.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方法。
七年级数学上册《从问题到方程》教案、教学设计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形象生动地展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
-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2.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的联系。
2.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例中的数量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如小明哥哥的年龄可以表示为x,根据题意可得:x = 13 + 5。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一般形式及解法。
教学过程:教师以实例为基础,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即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的方程。然后,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 b = 0(a、b为常数,且a≠0)。接着,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如等式性质、移项、合并同类项等。
4.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勇于挑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精神。
3.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从问题到方程》教案
《从问题到方程》教课设计教课目的(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研究实质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用方程描绘;2、经过对多种实质问题中数目关系的剖析,使学生初步感觉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会经历将一些实质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方程问题)的过程;2、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绘现实世界的过程.(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经过对多种实质问题的剖析,感觉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2、体验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价值,感觉学习数学的乐趣.教课重、难点指引学生自主研究实质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感觉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教课方法自主研究、指引发现式教课.教课过程(一)情形创建,引入新课.小游戏:用学生的年纪和老师的年纪编题.【设计企图】1/41、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实现师生互动.2、使学生经过比较算术方法与方程方法好坏,经历将一些实质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方程问题)的过程,初步感觉方程是解决实质问题的有效模型.从而引入新课.(二)激发研究,揭露新知.察看与思虑:1、观看flash动画,怎样称一个蓝色小球的质量?2、想想:在图中均衡的天平上,蓝色小球重多少克?【设计企图】指引学生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实质问题,感觉方程是表达数目之间相等关系的“天平”.试一试:买5瓶饮料,4只面包.共花去元钱.每瓶饮料元,每只面包多少元?你能列出方程吗?【设计企图】以图片信息给出问题,培育学生自主研究及语言表达能力,初步感觉方程.研究活动:做一做:1、某排球队参加排球竞赛,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该队共赛了12场,总得分为20分,请问该队胜了几场?请列出方程.剖析:假如设他们胜了x场,那么负____场,你能用方程描绘这个问题中数目之间的相等关系吗?相等关系:胜场得分+负场得分=总得分.2/42、国庆六十周年的阅兵场上,除了全军仪仗队外,每个方阵中的人数是相同的.假如将每横排25人改为每横排35人,这样就比本来的排数少 4排,那么你知道每个方阵中有多少人吗?【设计企图】观看国庆六十周年的阅兵片段,加强民族骄傲感,培育学生合作学习及语言表达能力.(三)小结反省,步步为赢.1、由实质问题到方程要经历哪些过程?(1).审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2).适合地设未知数x;(3).依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2、你感觉用方程来描绘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方便吗?【设计企图】指引学生联合前方学习的感觉,沟通讲话.(四)拓展提升、人人参加.稳固所学、拓展思想.1、为了预防甲型H1N1流感,校医李医生到防疫站买测温仪,假如买6只,她带的钱将节余300元;假如买7只,她带的钱还少150元.你知道这款测温仪的价钱吗?请列出方程.2、据资料,海拔每高升100m,气温降落C°.现测得某山脚下的气温C°,山顶的气温为°C.若设这座山高为 xm,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设计企图】3/4稳固所学,培育学生思想的开放性、灵巧性、创建性.领会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知识升华、回归生活.你能由你的生活感觉编一个为以下方程的应用问题吗?1、2x+3=102、2x+3(x-1)=10(五)、收获领会、沟通心得.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出来,让我们一同来分享!(六)、部署作业、指引预习.思虑:今日所列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色?4/4。
4.1从问题到方程-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4.1 从问题到方程-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从实际问题到方程的思想过程。
2.掌握列出简单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3.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问题到方程思想过程。
2.掌握列出简单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如何列出简单一元一次方程。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新知
1.通过一个简单的题目引入新知:“一支笔加两个铅笔等于五支笔,铅笔减一只铅笔等于两只铅笔,求笔和铅笔各是几只?”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个问题。
2.解决问题
1.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找出变量;
2.列出方程;
3.求解方程。
3.讲解新知
1.定义一元一次方程;
2.介绍解方程的过程。
4.练习
1.让学生提供一些问题,并帮助他们将这些问题转换为数学问题;
2.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列出相应的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
5.总结
提醒学生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加强练习。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教授如何将实际问题转换为数学问题,并通过建立方程进行求解。
学生需要理解如何将自然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并清晰呈现。
同时也需要理解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如何列方程和解方程,并独立解决问题。
整节课呈现生动有趣,语言简洁,思维导向强烈,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
但在实际操作时容易出错,需要老师提前准备好充分的例子,慢慢让学生感受到解题的感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数学《从问题到方程》教学设计
数学《从问题到方程》教学设计第1篇:数学《从问题到方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从问题到方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方程是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一种手段。
2、初步掌握从现实生活问题到列出方程一般途径。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和团结协作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从现实生活问题到列出方程的一般途径。
教学难点:正确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一、复习提问。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写出一至两个方程,让学生感知方程概念。
二、新授内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问题①:图5—1,(图上标明:砝码质量,1kg和5kg,两个相同小球的质量为xkg)2、师:观察这个图形,你可以列出方程吗?3、师:你列出方程的依据是什么?(即等量关系)(二)大胆推测,积极探索1、师:从上述问题的解决可以看出,方程是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一种手段,那么用方程解决的生活问题一般途径是什么呢?2、观察问题一的解决过程,学生分小组讨论的同时教师画出思维线路图:实际生活问题列出方程针对讨论后的结论:教师点评,从实际问题中要设出未知数、列出代数、找出等量关系等。
(三)提出新问题验*猜想。
1、出示问题②(书p140)2、带学生认真审题。
3、师:谁能把这个问题数学化(即出未知数,用代数式表示有关量,找出等量关系等)。
4、为了能更容易地找出等量关系,我们可以作如下猜想:胜场数负场数得分数假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从实际问题到方程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2.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3.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
重点、难点1.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2.难点: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小学里已经学过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让我们回顾一下,如何列方程解应用题?例如:一本笔记本1.2元。
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呢?解:设小红能买到工本笔记本,那么根据题意,得1.2x=6因为1.2×5=6,所以小红能买到5本笔记本。
苏科版初中初一数学上册《从问题到方程》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科版初中初一数学上册《从问题到方程》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掌握问题到方程的转换方法;•熟练运用问题到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方程的意义和解的含义。
1.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解法简单的方程;•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解的含义。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2.1 教学重点•掌握问题到方程的转换方法;•熟练运用问题到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和解的含义;•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解法简单的方程。
三、教学设计3.1 思路设计3.1.1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实际问题,并将问题转化为简单的方程,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和求知欲。
3.1.2 正式教学环节分析问题,转化为方程式,解题思路的演示,如何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式,解方程的步骤与方法的讲解。
3.1.3 课堂练习环节通过教师出题和学生互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1.4 课堂总结环节由教师进行环节总结,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体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2 教学内容3.2.1 问题到方程的转换方法1.阅读题目,理解问题;2.找出未知数,用字母代表未知数;3.列出方程式,用已知数和未知数表示问题的关系;4.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5.答案检验,用解答案是否正确。
3.2.2 实际问题的解法1.阅读题目,理解问题;2.找出未知数,用字母代表未知数;3.列出方程式,用已知数和未知数表示问题的关系;4.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5.分析答案是否符合实际问题,对答案进行解释。
3.3 教学活动3.3.1 导入环节1.教师根据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例如购物打折、买菜换算等,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教师通过展示实际问题和解决方式,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兴趣。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从问题到方程》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从问题到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从问题到方程》是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方程的定义、分类和基本性质。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方程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认识方程,理解方程的意义,并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代数知识,对于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学生对于方程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的过程感到困惑,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方程的基本性质,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求解方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方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方程的定义和分类,方程的基本性质。
2.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求解方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案例教学法: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分析和解题过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解法。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包括课题、引入问题、例题、练习题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入和巩固方程的概念。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共花费10元,求苹果和香蕉的单价。
”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呈现(15分钟)通过引入问题,引导学生认识方程,并介绍方程的定义、分类和基本性质。
苏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4.1 从问题到方程 教案
4.1 从问题到方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探索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用方程描述;2、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初步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会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方程问题)的过程;2、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2、在设计活动中,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增强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四章的第一节《从问题到方程》,要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找到等量关系并用方程来描述。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之于生活!我们一起跟随小雪同学来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小雪的一天》【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渲染课堂气氛,实现师生互动。
(二)激发探究,揭示新知1、活动一:天平实验8:00,小雪来到爸爸的实验室(家中的),看到爸爸正在称某种蓝色小球的质量.此时天平平衡.观察天平的左右两边,如果设每个蓝色小球为xg,则左边托盘小球总重量为(2x+1)g,右边为5g。
现在天平是属于平衡状态,请问可以用怎样的数学式子来表示。
(2x+1=5)揭示:方程是表达数量之间相等关系的“天平”引入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学习:4.1从问题到方程若天平的左右两边各放500g和320g的盐,请问天平平衡吗?怎样使之平衡?假设从左边托盘拿出x克盐放入右边托盘后天平平衡,此时左右托盘的盐的质量分别用怎样的代数式表示?左边:500-x;右边:320+x。
根据:左边托盘的盐=右边托盘的盐可用方程:500-x=320+x来描述。
2、活动二:经济问题:10:00,小雪与妈妈到超市购物她们来到了手机柜台前,妈妈为农村的爷爷购买了一部手机,在九折优惠的基础上实际支付了900元。
七年级数学下册《从实际问题到方程》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
1.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利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技巧。
3.通过自主探究、动手实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形成系统的解题思路。
2.教学实施:教师以引导为主,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逐步理解方程的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设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进行讨论。讨论内容包括:如何将问题转化为方程,如何求解方程,以及如何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2.教学实施: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实施: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总结。首先,回顾方程的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其次,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最后,鼓励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勇于面对挑战。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检验学生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从实际问题到方程》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方程的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理解等量关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2.学会使用文字、代数式和方程等不同方式表达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3.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包括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等基本技能,并能熟练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问题到方程教学设计
时所表示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变式:如何用硬币做实验?谁能拿手中的硬币试一试?(硬币不限定个数,把实验交给学生)
2.篮球联赛规则规定: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
分.某篮球队赛了12场,共得20分.怎样描述其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变式一:若该队全胜,共得20分,请问该队胜了多少场?
变式二:若得分规则改为:胜一场得2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
该队赛了14场,负了5场,共得13分,这个队胜了几场?
总结:实际问题中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用方程描述这种相等关系最简明.理解篮球联赛规则后,
学生思考:
问题1.请你猜一猜,
该队胜了多少场?
问题2.怎样表示数量
之间的等量关系?
问题3. 你能列出方程
描述相等关系吗?
观察列出的方程, __叫
做方程.
问题:方程定义中的注
意点是什么?
练一练:
1.下列各式中,是方程
的有.
(1)3x-5 (2)3x-5>
4 (3)-2x=3x+2
(4)x+2y=-8 (5)2
+5=7 (6)x=1
2.小红今年5岁,爸爸
今年32岁,如果 x 年
以后小红的年龄是爸爸
年龄的
,x 年以后小红岁.
3.把50kg大米分别装
在3个同样大小的袋子
里,装满后还剩余 5
kg,设每个袋子装大米
用天平称硬币也与
学生生活息息相
关,从学生手中取
材,调动学生兴
趣.
练习巩固,掌握方
程定义,为进一步学
习一元一次方程做
准备.
x kg,可得方程_______.
想一想我国古代问题:若将绳三折测之,绳多四尺;若将绳四折测之,绳多一尺.绳长、井深各几何?
这段话的意思是:用绳子量井深,把绳三折来量,井外余绳四尺;把绳四折来量,井外余绳一尺.绳长、井深各几尺?如果设绳长为x尺,那么(
x-4)尺表示井深;类似地,(
x-1)尺也表示井深.于是,可以用方程
x-4=
x-1来描述这个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二、数学应用
例1 用方程描述下列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某校七年级共有216名师生参加某次活动,用一辆面包车和若干辆客车接送,已知这一辆面包车只能坐16人,还需用多少辆40座的客车?
变式一:用四辆轿车和若干辆客车接送,已知一辆轿车只能坐4人,还需用多少辆40座的客车?
变式二:用轿车和客车共9辆车接送,已知一辆轿车只能坐4人,还需用多少辆轿车和多少辆40座的客车?学生思考:
问题一:数量之间的相
等关系是什么?
问题二:怎么列出方
程?
思考:如何用方程描述
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
系.
学生自主归纳:如何从
问题到方程?
(1)把要求的量设定为
一个未知数x;
(2)将与未知数相关的
量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
表示;
(3)根据问题中的相等
通过对实际问题中
数量关系的分析,
体会如何用方程描
述实际问题中的等
量关系.
注意解题格式.
关系列方程,关键是找
到相等关系。
课堂巩固
1. 一头半岁的鲸鱼体重22吨,90天
后体重为30.1吨,如果设鲸鱼体重平
均每天增加x吨,可得方程_______ _____.
2. 甲、乙两城市间的铁路经过技术改造后,列车在两城市间运行速度从100km/h提高到120km/h,运行时间缩短了2h.设甲、乙两城市间的路程为xkm,可得方程_______ _____.引导学生先写出每小题
的相等关系,养成良好
的解题习惯.
让学生再次感受如
何从实际问题转化
为方程的过程,巩
固所学.
了解学生对所学知
识的掌握程度.
三、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方程2x+1=5、2x+(12-x)=20、
x-4=
x-1、
8+6(n-1)=140、5+x=
(32+x)等,它们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次).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观察以上列出的方程,
这几个方程有什么特
点?你能再写出几个类
似的方程吗?
练一练:
1.下列方程中哪些是一
元一次方程?
①-2x-3=0,②3x+
2=8x-7,③x+2y=-
,④2x-
=5,⑤y=1.
思考:如何判断一个方
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1)未知数个数;
(2)未知数指数;
解读:我国古代称
未知数为“元”,
只含有一个元的方
程叫做一元方程,
一元方程的解叫做
根.
复习已学让学生体
会一元一次方程来
源于实际问题,感
受数学来源于生
活,数学与生活息
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