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值]男:4.0~5.5 ×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5.0 ×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新生儿:6.0~7.0 ×10的12次方/L(600万-700万个/mm3)。

[临床意义]红细胞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或HGB)[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值]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

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正常参考值]白细胞分类(DC)英文缩写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嗜中性粒细胞N 0.3 ~0.7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 ~0.05 (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 ~0.70 (50%-70%)嗜酸性粒细胞E 0.005~0.05 (0.5%-5%)嗜碱性粒细胞B 0.00 ~0.01 (0~1%)淋巴细胞L 0.20 ~0.40 (20%-40%)单核细胞M 0.03 ~0.08 (3%-8%)[临床意义]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检验科血常规五分类标准

检验科血常规五分类标准

检验科血常规五分类标准摘要: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通过测试血液中各类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可以提供有关人体血液功能、机能和病理状态的重要信息。

本文将对血常规检验的五分类标准进行详细解析,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和血细胞比容。

一、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是指在单位体积内的红细胞数量。

正常成年男性红细胞计数参考值为(4.3-5.8)× 10^12/L,成年女性参考值为(3.5-5.0)× 10^12/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骨髓增生异常或其他疾病的表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贫血的表现。

二、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指在单位体积内的白细胞数量。

正常白细胞计数参考值为(4.0-10.0)× 10^9/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感染、炎症、白血病等疾病的表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某些化疗药物的副作用或其他疾病的表现。

三、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浓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的血红蛋白含量。

正常血红蛋白浓度参考值为(110-150)g/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或其他疾病的表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贫血或出血疾病的表现。

四、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是指在单位体积内的血小板数量。

正常血小板计数参考值为(100-300)× 10^9/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炎症、感染或骨髓造血异常的表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出血性疾病的表现。

五、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是指单位体积内红细胞所占的比例。

正常血细胞比容参考值为(37-47)%。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红细胞增多症的表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失血或贫血的表现。

结论:血常规检验是临床上常用的检验方法之一,通过对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和血细胞比容的测试,可以获取有关人体血液情况的重要信息。

根据相应的参考范围,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感染、炎症等疾病,并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关键词:血常规、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血细胞比容。

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及意义

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及意义

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及意义引言概述:临床常用检验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患者的生理状况、病理变化及身体功能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为医生提供了重要的辅助诊断依据。

正常值是指在特定人群中,健康状态下被认为正常的某项指标的取值范围。

了解临床常用检验的正常值及其意义,有助于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准确的评估和诊断。

正文内容:一、血常规检验血常规检验是评估人体整体健康状况及诊断某些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见指标有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

正常值的意义如下:1.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可以反映血液中氧气的输送情况,了解红细胞的数量和质量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贫血或其他相关疾病。

2. 白细胞计数是判断人体免疫功能及感染状况的指标之一,正常范围内的白细胞计数表明患者的免疫系统较为正常。

3. 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血液凝血功能,了解血小板的数量有助于判断出血性疾病。

二、肝功能检验肝功能检验是评估肝脏健康状况及诊断肝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常见指标有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

正常值的意义如下:1. AST和ALT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的指标,健康人的AST和ALT水平相对较低,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肝功能异常、肝炎或其他肝脏疾病的存在。

2. 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是评估胆道系统功能的指标,正常范围内的胆红素水平表明胆道系统功能较为正常。

三、肾功能检验肾功能检验是评估肾脏健康状况及诊断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见指标有尿素氮、肌酐、尿酸等。

正常值的意义如下:1. 尿素氮和肌酐是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正常范围内的尿素氮和肌酐水平表明肾小球滤过功能较为正常。

2. 尿酸是检测体内尿酸代谢情况的指标,正常范围内的尿酸水平表明尿酸代谢相对平衡。

四、血脂检测血脂检测是评估血液脂质状况及诊断相关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常见指标有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

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比积、平均血小板体积等15项血常规指标参考范围、临床意义和影响因素

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比积、平均血小板体积等15项血常规指标参考范围、临床意义和影响因素

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比积、平均血小板体积等15项血常规指标参考范围、临床意义和影响因素白细胞计数❶参考范围❷临床意义生理性升高:1.人体在傍晚、餐后、高温严寒、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情况下白细胞会生理性升高,休息后白细胞计数回落;2.月经期、妊娠、分娩、哺乳期也会升高;3.新生儿及婴儿时期白细胞明显高于成年人。

4.长期吸烟。

病理性升高:1.细菌感染:尤其是革兰阳性球菌感染,脓肿、脑膜炎、肺炎、阑尾炎及扁桃体炎等。

2.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乙型脑炎、汉坦病毒、肠道病毒 71 型、狂犬病毒等。

3.组织损伤:急性出血、大手术、大面积烧伤、严重外伤及急性心肌梗塞等。

4.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5.骨髓纤维化。

6.恶性肿瘤:肝癌、胃癌等。

7.代谢性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等。

8.金属、药物、生物毒素:铅、汞、安眠药、昆虫和蛇毒素。

病理性减少:1.细菌感染:尤其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等。

2.原虫感染:黑热病、疟疾等。

3.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流感等。

4.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

5.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艾滋病等。

6.脾功能亢进:门脉肝硬化等。

7.肿瘤放射、化疗。

8.药物:抗生素、生物制剂等❸影响因素1.血液应与抗凝剂充分混匀,避免产生凝块,检测前应充分混匀标本。

2.采血局部皮肤冻疮、发绀、水肿、感染等情况时,检验结果没有代表性。

2.EDTA 抗凝剂可导致分叶核中性粒细胞聚集,进而导致白细胞计数假性降低,这种情况还可发生在枸橼酸钠和肝素抗凝的血液标本中。

(罕见)3.淋巴细胞聚集:烧伤、尿路感染、严重单核细胞白血病、B 细胞淋巴瘤等可导致白细胞计数出现假性降低情况。

4.白细胞计数假性增高见于:巨血小板、抗溶性红细胞、有核红细胞、冷球蛋白类、纤维蛋白原和真空管内血液标本量过多。

中性粒细胞绝对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❶参考范围❷临床意义生理性升高:1.一天不同时间中性粒细胞数量不同,一般下午较上午高。

临床常见检验指标的解读

临床常见检验指标的解读

临床常见检验指标的解读检验指标是临床医学中用于评估患者健康状况及诊断疾病的重要工具。

了解和正确解读常见的检验指标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个临床常见的检验指标及其解读。

一、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是评估患者全血细胞成分的检验项目。

主要包括: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计数(PLT)。

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判断贫血、感染、出血或炎症等疾病。

1.红细胞计数(RBC):正常范围为4.0-5.5×10^12/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患者暴露在高海拔环境中,或患有多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等。

2.白细胞计数(WBC):正常范围为4.0-11.0×10^9/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感染、炎症或恶性肿瘤等。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药物、化疗或骨髓抑制等原因。

3.血红蛋白(Hb):正常范围为120-160g/L。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可能由于营养不良、失血、肾病综合征等原因引起。

4.血小板计数(PLT):正常范围为100-300×10^9/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炎症、恶性肿瘤或骨髓疾病等原因。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感染、骨髓抑制或自身免疫疾病等原因。

二、电解质检查电解质检查主要评估患者体内钠(Na+)、钾(K+)、钙(Ca2+)和镁(Mg2+)的水平。

电解质失衡可能导致心脏、肌肉和神经系统功能异常。

2. 钾 (K+):正常范围为3.5-5.0 mmol/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肾功能衰竭、酸中毒或使用钾盐补充剂等原因。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过度排钾、使用利尿剂或碱中毒等原因。

3. 钙 (Ca2+):正常范围为2.1-2.6 mmol/L。

高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骼恶性肿瘤或肾功能异常等原因。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骨质疏松或肾功能异常等原因。

4. 镁 (Mg2+):正常范围为0.7-1.1 mmol/L。

血常规

血常规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1升=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毫升)=1000000立方毫米一、血液一般检查:1、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值]男:4.0~5.3 ×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5.0 ×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4.0~5.3 ×10的12次方/L(400万-530万个/mm3)。

[临床意义]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正常参考值]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值]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

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正常参考值]白细胞分类(DC)英文缩写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嗜中性粒细胞N 0.3 ~0.7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 ~0.05 (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 ~0.70 (50%-70%)嗜酸性粒细胞E 0.005~0.05 (0.5%-5%)嗜碱性粒细胞B 0.00 ~0.01 (0~1%)淋巴细胞L 0.20 ~0.40 (20%-40%)单核细胞M 0.03 ~0.08 (3%-8%)[临床意义]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检验科常见检测指标的参考范围解读

检验科常见检测指标的参考范围解读

检验科常见检测指标的参考范围解读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医学检验科已经成为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医学检验中,常见的检测指标参考范围的解读对于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常见的检测指标入手,通过对参考范围的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意义和结果解读。

一、血常规指标1. 白细胞计数(WBC):正常成人的参考范围通常为4-10 × 10^9/L,但在儿童和老年人中可能会有所不同。

白细胞计数可以反映机体的炎症反应、感染状态和免疫功能等情况。

2. 红细胞计数(RBC):正常成人的参考范围通常为4.3-5.8 ×10^12/L,也会因年龄、性别和海拔高度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红细胞计数可以反映机体的贫血情况和氧运输能力。

3. 血红蛋白浓度(Hb):正常成人的参考范围通常为120-160 g/L,也会因年龄、性别和海拔高度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血红蛋白浓度是评估贫血情况的重要指标。

4. 血小板计数(PLT):正常成人的参考范围通常为125-350 ×10^9/L,也会因年龄和性别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机体的止血功能和血小板生成状况。

二、肝功能指标1.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成人的参考范围通常为8-40 U/L,且男性略高于女性。

ALT是肝脏细胞损伤指标,其升高可能与肝炎、肝病和药物损伤等有关。

2.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正常成人的参考范围通常为8-38 U/L,且男性略高于女性。

AST也是肝脏细胞损伤指标,但其升高范围较广,可涉及多种疾病。

3. 总胆红素(TBIL):正常成人的参考范围通常为5-21 μmol/L。

总胆红素是评估肝胆功能的指标,异常升高可能与胆管梗阻、肝功能损伤等有关。

4. 白蛋白(ALB):正常成人的参考范围通常为35-50 g/L。

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重要蛋白质,其变化可以反映肝功能和营养状况。

三、肾功能指标1. 尿素氮(BUN):正常成人的参考范围通常为2.8-7.2 mmol/L。

血常规检查单报告解读

血常规检查单报告解读

血常规检查单报告解读血常规检查单报告是医生用来评估患者健康状况的重要工具。

通过分析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可以了解患者的贫血、感染、炎症等情况,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下面将对血常规检查单中的各项指标进行解读,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一、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是指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通常用来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以及是否存在感染或炎症。

正常参考范围在4-10 × 10^9/L之间。

如果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机体正在遭受感染或炎症的影响;而低于正常范围则可能暗示免疫功能减退或由于其他病理因素导致的低白细胞症。

二、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通常用来评估患者的贫血情况。

正常参考范围在3.5-5.5 × 10^12/L之间。

如果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患者贫血,需要进一步检查贫血的类型及原因;而高于正常范围则可能暗示存在脾功能亢进、慢性心肺疾病等情况。

三、血红蛋白(HG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主要蛋白质,负责携氧运输。

通过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可以评估患者的贫血程度。

正常参考范围在120-160 g/L之间。

如果血红蛋白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患者贫血,需要进一步检查贫血的原因;而高于正常范围则可能暗示存在脱水、肺部疾病等情况。

四、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是指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通常用来评估患者的出血和凝血功能。

正常参考范围在100-300 × 10^9/L之间。

如果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患者出血风险增加,需要进一步检查出血和凝血功能;而高于正常范围则可能暗示存在感染、炎症或其他病理情况。

五、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体积是指红细胞的平均大小,通常用来评估贫血类型。

正常参考范围在80-100 fL之间。

如果红细胞平均体积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患者患有小细胞性贫血;而高于正常范围则可能暗示存在巨细胞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情况。

血常规检查意义

血常规检查意义

血常规检查意义血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对血液中各项指标的检测,可以提供有关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

血常规检查通常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以及其他参数的测定。

下面将详细介绍血常规检查的意义和各项指标的解读。

1. 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到身体各个组织。

血红蛋白测定可以评估贫血的程度,常用指标为血红蛋白浓度(Hb)。

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浓度范围为130-175g/L,女性为115-150g/L。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

2.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是携带氧气的主要细胞,红细胞计数可以评估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成年人的红细胞计数范围为4.3-5.8×10^12/L。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贫血,高于正常范围可能与脱水或者其他疾病有关。

3.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份,用于反抗感染和炎症。

白细胞计数可以评估白细胞的数量。

正常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为4-10×10^9/L。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免疫功能低下,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感染或者炎症。

4.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胞片段,主要参预止血和血栓形成。

血小板计数可以评估血小板的数量。

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计数范围为150-400×10^9/L。

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出血倾向,高于正常范围可能与炎症或者其他疾病有关。

除了上述常规指标,血常规检查还可以包括其他参数的测定,如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C)、白细胞分类计数等。

这些指标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匡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血常规检查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用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多种疾病,如贫血、感染、炎症、血液病等。

通过对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分析,医生可以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和疾病监测。

需要注意的是,血常规检查结果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血常规标准参考表

血常规标准参考表

血常规标准参考表血常规是临床上常规的一项检查项目,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血常规检查包括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常规的标准参考表,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些指标的正常范围。

1. 红细胞计数(RBC)。

红细胞是携氧的主要细胞,它的数量反映了人体供氧能力的强弱。

成年男性的正常范围为(4.3-5.8)×10^12/L,成年女性的正常范围为(3.5-5.0)×10^12/L。

红细胞计数偏高可能是由于脱水、肺部疾病等原因,偏低可能是贫血、出血等原因。

2. 血红蛋白(HGB)。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主要蛋白质,它携带着氧气和二氧化碳。

成年男性的正常范围为(130-175)g/L,成年女性的正常范围为(115-150)g/L。

血红蛋白偏高可能是由于肺部疾病、高原适应等原因,偏低可能是贫血、出血等原因。

3. 红细胞压积(HCT)。

红细胞压积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比例,它也反映了人体供氧能力的强弱。

成年男性的正常范围为(0.40-0.50),成年女性的正常范围为(0.37-0.47)。

红细胞压积偏高可能是由于脱水、肺部疾病等原因,偏低可能是贫血、出血等原因。

4. 白细胞计数(WBC)。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人体抵抗病原体的侵袭。

成年人的正常范围为(4.0-10.0)×10^9/L。

白细胞计数偏高可能是由于感染、炎症等原因,偏低可能是由于骨髓抑制、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

5. 血小板计数(PLT)。

血小板是人体血液凝固的关键因素,它可以帮助止血和修复血管损伤。

成年人的正常范围为(100-300)×10^9/L。

血小板计数偏高可能是由于感染、骨髓增生异常等原因,偏低可能是由于自身免疫性疾病、骨髓抑制等原因。

15 项血常规指标最全解读

15 项血常规指标最全解读

15 项血常规指标最全解读血常规检查是评估血液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各种成分来了解个体的健康状态。

红细胞计数(RBC):反映红细胞的数量。

正常参考值为男性(4.3~5.8)×10^12/L,女性(3.8~5.1)×10^12/L。

红细胞减少常见于贫血,如急性或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增多则可能提示身体缺氧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红蛋白(HGB):反映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量。

正常参考值为男性130~175 g/L,女性115~150 g/L。

血红蛋白减少或增多与红细胞计数的变化相似,同样可以反映贫血或脱水等情况。

白细胞计数(WBC):反映白细胞的数量。

正常参考值为(4~10)×10^9/L。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感染、炎症、应激等情况,而减少则可能提示再生障碍性贫血或其他疾病。

血小板计数(PLT):反映血小板的数量。

正常参考值为(100~300)×10^9/L。

血小板减少可能提示出血倾向,而增多则可能提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反映红细胞的平均大小。

MCV增大通常提示巨幼细胞性贫血,而减小则提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反映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平均含量。

MCH增大通常提示巨幼细胞性贫血,而减小则提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反映单位体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浓度。

MCHC增大通常提示高色素性贫血,而减小则提示低色素性贫血。

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反映红细胞体积分布的离散程度。

RDW-SD增大通常提示混合性贫血。

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asophil percentage, BASOP):反映嗜碱性粒细胞在白细胞中的比例。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P):反映嗜酸性粒细胞在白细胞中的比例。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寄生虫感染、某些皮肤病和过敏性疾病。

【检查检验】血液检查各项指标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检查检验】血液检查各项指标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血液检查的常用指标、正常值范围和检查的意义如下,请查阅。

血常规项目正常值临床意义白细胞总数成人白细胞数为(4.0-10.0)×109/L ; (1)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儿童随年龄而异,新生儿为(15.0-20.0) ×109/L(2)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6个月-2岁为(11.0-12.0) ×109/L;4-14岁为8.0×109/L左右红细胞总数成年男性为(4.0-5.5)×1012/L (1)增多:分为相对增多(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灼伤等所致),绝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代偿性增多(缺氧等)。

成年女性为(3.5-5.0) ×1012/L(2)减少:常见于缺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

新生儿为(6.0-7.0) ×1012/L婴儿为(3.0-4.5) ×1012/L儿童为(4.0-5.3) ×1012/L血红蛋白成年男性为120-160g/L 同上成年女性为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婴儿为100-140g/L儿童为120-140g/L红细胞压积男性为0.40-0.50(40%--50%) 同上女性为0.37-0.48(37%--48%)新生儿为0.49-0.60(49%--60%)红细胞平均体积80—95飞升增多:常见于大细胞性贫血。

减少:常见于小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27—32皮克升高:常见于大细胞性贫血。

降低:常见于小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0.32—0.36(32%--36%)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血小板总数(100-300)×109/L ;(旧制单位:10-30万/mm3).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失血、溶血、骨折、脾切除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血常规19项指标解读

血常规19项指标解读

血常规19项指标解读血常规是一项常规的血液检查,通过测量血液中不同种类的细胞数量和其他指标,可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以下是血常规19项指标的解读:1.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是身体的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可以帮助身体对抗感染。

正常范围为4000-10000/μl。

2. 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的一种,负责消灭细菌和修复组织。

正常范围为2000-7500/μl。

3. 淋巴细胞计数(Lymph):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种,负责产生抗体和调节免疫反应。

正常范围为1000-3000/μl。

4. 单核细胞计数(Mono):单核细胞是白细胞中的一种,负责吞噬死亡的细胞和细菌。

正常范围为300-1000/μl。

5.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嗜酸性粒细胞在过敏和寄生虫感染时增加。

正常范围为50-500/μl。

6. 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aso):嗜碱性粒细胞在过敏和炎症时增加。

正常范围为10-100/μl。

7.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负责输送氧气到身体各个部位。

正常范围为4.2-5.2×10^12/L。

8. 血红蛋白浓度(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蛋白质,负责输送氧气。

正常范围为12-16g/dL。

9. 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压积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体积比例。

正常范围为0.35-0.45。

10.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体积是指红细胞的平均体积。

正常范围为80-100fL。

11.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是指红细胞中平均每颗血红蛋白的含量。

正常范围为27-34pg。

12.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分布宽度是指红细胞体积分布的宽度。

正常范围为11.5-14.5%。

13.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负责凝血和止血。

正常范围为150-450×10^3/μl。

14.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平均血小板体积是指血小板的平均体积。

血常规检查报告

血常规检查报告

血常规检查报告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检查项目,通过对血液中各种指标的检测,可以了解到人体内部的健康状况。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血常规检查报告的内容及其相关解读。

1.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主要成分,它的主要功能是携氧。

血红蛋白水平的正常范围是男性130-175g/L,女性120-160g/L。

如果血红蛋白水平偏低,可能是贫血的表现,而偏高则可能是患有某些疾病,比如慢性肺部疾病等。

2. 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是携氧的主要细胞,红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是4-5.5×10^12/L。

红细胞计数偏低可能是贫血的表现,而偏高可能是患有肺部疾病、肾脏疾病等。

3.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是血液凝固的重要成分,血小板计数的正常范围是100-300×10^9/L。

血小板计数偏低可能是患有血小板减少症,而偏高可能是患有血小板增多症。

4.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是人体内的免疫细胞,白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是4-10×10^9/L。

白细胞计数偏高可能是由于感染、炎症等疾病,而偏低可能是由于免疫功能减弱。

5.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体积是指红细胞的平均大小,正常范围是80-100fl。

红细胞平均体积偏高可能是由于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而偏低可能是由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引起的贫血。

6. 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红蛋白浓度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正常范围是320-360g/L。

血红蛋白浓度偏低可能是由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而偏高可能是由于脱水、肝病等。

7. 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压积是指血小板在血液中所占的百分比,正常范围是0.15-0.35。

血小板压积偏高可能是由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而偏低可能是由于血小板减少症、感染等。

8. 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平均体积是指血小板的平均大小,正常范围是7.5-11.5fl。

血常规标准值国家标准

血常规标准值国家标准

血常规标准值国家标准血常规是临床医学中常规的一项检查项目,通过对血液中各种指标的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而血常规的标准值则是评估患者血液指标是否正常的重要依据,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血常规的国家标准值。

1. 白细胞计数(WBC)。

白细胞计数是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是评估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成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在4.0-10.0×10^9/L之间,而儿童和老年人的范围可能稍有不同。

2. 红细胞计数(RBC)。

红细胞计数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是评估机体供氧能力的重要指标。

正常成人的红细胞计数范围在3.5-5.5×10^12/L之间,而儿童和老年人的范围也可能有所不同。

3. 血红蛋白浓度(HGB)。

血红蛋白浓度是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浓度,是评估机体贮氧能力的重要指标。

正常成人的血红蛋白浓度范围在120-160g/L之间,而儿童和老年人的范围也可能略有不同。

4. 血小板计数(PLT)。

血小板计数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是评估机体止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成人的血小板计数范围在100-300×10^9/L之间,而儿童和老年人的范围也可能有所不同。

5. 红细胞压积(HCT)。

红细胞压积是血液中红细胞所占体积的百分比,是评估机体贮氧能力的重要指标。

正常成人的红细胞压积范围在35-50%之间,而儿童和老年人的范围也可能略有不同。

6.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平均红细胞体积是血液中红细胞的平均体积,是评估机体贮氧能力的重要指标。

正常成人的平均红细胞体积范围在80-100fL之间,而儿童和老年人的范围也可能有所不同。

7.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是血液中红细胞的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是评估机体贮氧能力的重要指标。

正常成人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范围在27-31pg之间,而儿童和老年人的范围也可能略有不同。

8.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红细胞计数(RBC)男:4.0~5.5 ×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5.0 ×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新生儿:6.0~7.0 ×10的12次方/L(600万-700万个/mm3)。

红细胞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或HGB)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

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白细胞分类(DC)英文缩写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嗜中性粒细胞N 0.3 ~0.7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 0.01 ~0.05 (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 ~0.70 (50%-70%) 嗜酸性粒细胞E 0.005~0.05 (0.5%-5%)嗜碱性粒细胞B 0.00 ~0.01 (0~1%) 淋巴细胞L 0.20 ~0.40 (20%-40%)单核细胞M 0.03 ~0.08 (3%-8%)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

5、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50~300 ×10的6次方/L(50-300个/mm3)。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出血性疾病检查1、血小板计数(PLT)100~300 ×10的9次方/L(10万-30万个/mm3)。

血小板计数增高见于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急性感染、溶血、骨折等。

血小板计数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尿毒症等。

2、出血时间测定(BT)出血时间延长见于血小板大量减少和血小板功能缺陷、急性白血病、坏血病等3、凝血时间测定(CT)延长见于凝血因子缺乏、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纤溶活力增强、凝血活酶生成不良等。

缩短见于高血脂、高血糖、脑血栓形成、静脉血栓等。

三、血脂检查指标1、总胆固醇(TC)正常围在5.23—5.69毫摩尔/升。

如果超过5.72毫摩尔/升,可视为血脂增高。

总胆固醇的水平主要取决于饮食、体力劳动、环境、性别和年龄。

女性绝经后会明显上升;新生儿期浓度很低,哺乳后很快接近成人水平;随年龄增长也有增高趋势。

2、甘油三脂(TG)正常围差异较大,在0.56—1.7毫摩尔/升。

如果超过1.7毫摩尔/升,为甘油三脂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如果低于0.56毫摩尔/升,称为低TG血症。

见于一些脂蛋白缺乏的遗传性疾病或者继发脂质代异常,如消化道疾患、分泌疾患(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肿瘤晚期、恶病质及应用肝素等药物时。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正常围是大于1.00毫摩尔/升。

它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年龄、性别、种族、饮食、肥胖、饮酒与吸烟、运动、药物等。

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围是低于3.12毫摩尔/升。

高脂血症患者LDL-C的治疗目标是在2.6毫摩尔/升以下。

【增高】常见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等。

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沉)正常情况:男:0~21mm/h 女:0~38mm/h贫血或血液被稀释血沉增快,是红细胞下降逆阻力减低,并不是红细胞聚集增强而增快。

通过红细胞比积的血沉方程K值,可排除贫血或血液稀释对血沉的影响。

K值高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增强。

若血沉快,K值大,血沉一定是快;血沉快,K值正常,是由于红细胞比积低而引起血沉增快。

肾功能检查项目1、血尿素氮(BUN)参考值:正常情况:二乙酰-肟显色法 1.8~6.8mmol/L 尿素酶-钠氏显色法 3.2~6.1mmol/L。

临床意义:增高: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心衰、休克、烧伤、失水、大量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

2、血肌酐(Scr)参考值:正常情况:成人男79.6~132.6μmol/L 女70.7~106.1μmol/L 小儿26.5~62.0μmol/L 全血88.4~159.1μmol/L。

临床意义:增加:肾衰、尿毒症、心衰、巨人症、肢端肥大症、水酸盐类治疗等。

减少:进行性肌萎缩,白血病,贫血等3 、血尿素参考值:正常情况:3.2~7.0mmol/L。

临床意义:升高表示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心衰、休克、烧伤、失水、大量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4、血尿酸参考值:正常情况:成人男149~417μmol/L 女89~357μmol/L >60岁男250~476μmol/L 女190~434μmol/L。

临床意义:增加:痛风、急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贫血、肾衰、肝衰、红细胞增多症、妊娠反应、剧烈活动及高脂肪餐后等。

5、尿肌酐(Cr)参考值:正常情况:婴儿88~176μmmol·kg-1/d 儿童44~352μmol·kg-1/d 成人7~8mmol/d。

临床意义:增高:饥饿、发热、急慢性消耗等疾病,剧烈运动后等。

减低:肾衰、肌萎缩、贫血、白血病等。

6、尿蛋白参考值:正常情况:定性阴性临床意义:正常人每日自尿中排出约40~80蛋白,上限不超过150mg,其中主要为白蛋白,其次为糖蛋白和糖肽。

这些蛋白的0.60(60%)左右来自血浆,其余的来源于肾、泌尿道、前列腺的分泌物和组织分解产物,包括尿酶、激素、抗体及其降解物等。

生理性增加:体位性蛋白尿、运动性蛋白尿、发热、情绪激动、过冷过热的气候等。

肝功检查基本项目(1)反映肝实质损害的指标主要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其中ALT是最常用的敏感指标,1%的肝细胞发生坏死时,血清ALT水平即可升高1倍。

AST持续升高,数值超过ALT往往提示肝实质损害严重,是慢性化程度加重的标志。

(2)反映胆红素代及胆汁淤积的指标主要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间接胆红素、尿胆红素、尿胆原、血胆汁酸(TBA)、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碱性磷酸酶(ALP)等。

肝细胞变性坏死,胆红素代障碍或者肝胆汁淤积时,可以出现上述指标升高。

溶血性黄疸时,可以出现间接胆红素升高。

(3)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主要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胆碱脂酶及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等,长期白蛋白、胆碱脂酶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补充维生素K不能纠正时,说明正常肝细胞逐渐减少,肝细胞合成蛋白、凝血因子功能差,肝脏储备功能减退,预后不良。

一、总胆红素T-BIL 2.0-20.0cmol/2 1、增高见于(1)肝细胞性疾病:如急性黄疽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等。

(2)阻塞性疾病:如胆石症、胰头癌等。

(3)其他:如新生儿黄疽、败血症、溶血性贫血、严重大面积烧伤、溶血等。

二、直接胆红素D-BIL 0.0-6.0umol/L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疽、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三、间接胆红素IBIL 1.7-13.0umol/L增高常见于溶血性黄疽、先天性黄疽、肝细胞性(肝炎)或混合性黄疽,也于见阻塞性黄疽。

1、三者均高,属肝细胞性黄疽、如急性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肝癌等。

2、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属阻塞性黄疽,如胆道结石、胆道阻塞、肝癌、胰头癌等。

3、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高,属于溶血性黄,如溶血性盆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症疾、新生儿黄疽等。

四、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0-40u/L增高:1、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石症、胆管炎、胆囊炎。

2、心血重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功能不全的肝淤血、脑出血等。

3、骨骼肌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

某些药物和毒物引起ALT活性升高,如氨丙嗪、异烟肼、水酸制剂、乙醇、铅、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

五、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0-37u/L增高:1、肝脏疾患: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

2、胆道疾患: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

3、心脏疾患: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等。

4、一些感染性疾患:如肺炎、伤塞、结核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六、总蛋白TP 60.0-80.0g/L 1、增高(1)常见于高度脱水症(腹泻、呕吐等)。

(2)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3)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病等。

2、减少:(1)营养不良和消耗增加:如肾病综合症、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

(2)蛋白合成障碍:如肝细胞病症、肝功能受损等。

(3)水钠潴引起的血浆被稀释。

七、白蛋白ALB 38-51g/L 1、血清白蛋白浓度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的血液浓缩。

2、血清白重的减少的临床意义与总量的降低的原因大致相同。

八、球蛋白1、增高(1)、多发性骨髓瘤及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2)、肝硬化。

(3)、结缔组织病、血吸虫病、疟疾、红斑狼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