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特色共29页

合集下载

中国旅游区域PPT课件( 28页)

中国旅游区域PPT课件( 28页)
中国旅游区划方案
中国有多大?
最西端
漠河
中国地理概观
辽阔的国土
汇合处
渤海 黄海
东海
南海
曾母暗沙
约占全球陆地的1/15,居世界第3 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新疆乌恰县以西的 帕米尔高原
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 道中心线的交汇处
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资料库]
4个直辖市 5个自治区 23个省 2个特别行政区 13亿人口
的摩崖石刻非常丰富;之二为
自然景观非常秀丽。本区有成
都平原和峨眉山地组成的旅游
地带和沿江的重庆至三峡(包
括大足、乐山等石刻区)等著
名旅游地带。
四川 重 庆
五、长江中下游山水名胜园林购物旅游区 五省市(皖、苏、赣、浙、沪)
本地区包括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和 上海五省市。本区具有沿长江两岸、名产 遍布、风光秀丽、城市游憩系统完善、园 林古迹著名、购物旅游兴盛等特点。本区 旅游点的分布非常集中,密度占全国首位。 赣 本区可分为长江三角洲旅游地带(城市景 观、园林景观),江南名山旅游地带(以 黄山、庐山、雁荡山、九华山、普陀山等 为重点节点)和沿江旅游地带等等。本旅 游区城市人口分布集中,可达性好。
滇 黔

十、青藏高原探险宗教旅游区 二省区(青、藏)
本地区包括青、藏二省区。本
区旅游点密度虽为全国最小之一, 但其雄伟的山峰和粗狂的自然景色 以及宗教为主的民族文化特色却为 世之罕见,是有着极大开发潜力的 旅游区。
青 藏
十一、新蒙风沙草原景观古迹民族特色旅游区 两大自治区(新疆、内蒙古)
• 本地区包括新疆、内蒙古两大自

皖 苏

六、闽台侨乡文化宝岛风光旅游区 两省(福建、台湾)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现状与利用建议——以贵溪畲族乡为例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现状与利用建议——以贵溪畲族乡为例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近年来江西省旅游发展形式十分看好,大力培育和发展旅游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江西“对接长珠闽”战略的实施,鹰潭地区的区域价值和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贵溪畲族乡是鹰潭仅有的少数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在这里可以体验不一样的民族风情、民族文化。

在鹰潭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贵溪畲族乡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因地制宜的开发旅游资源。

1贵溪畲族乡旅游资源概括1.1旅游资源类型樟坪畲族乡景色贵在天然。

山之东北陡峭峻拔,山之西南幽雅秀丽,上山有奇石、林泉,曲径通幽,飞檐凌空的寺观,步移景换,气象万千。

它融山、寺、洞、林、泉、石于一体,集天地灵气于一身,林木幽深,空气清新,气候宜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1.1.1适宜的气候与良好的大气质量樟坪畲族乡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6.4℃,年均降雨量1850mm。

境内风景秀丽,有鹰潭市最高峰阳际峰(海拔1540.9米)。

独有的亚热带高山气候非常适宜多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和多样化的动植物资源的生长。

由于地处我国长江南岸贵溪市规划城区的南缘,远离贵溪市众多污染型企业,空气清新,空气质量状况良好。

1.1.2良好的植被覆盖率和较好的森林风景条件樟坪畲族乡平均海拔为700m,现有森林绵延面积达200公顷以上,林木覆盖率达到98%。

具有很好的森林风景条件。

这里不仅风景绝佳,而且动植物资源丰富,生物群落非常繁茂,山上多种植松、柏、竹等亚热带植物和山地植物,特别是江西特有的竹林,是进行竹产品加工和竹海探奇旅游的丰富资源之地。

其山川秀丽,竹林隐蔚,畲乡古村落零星点缀水田纵横,交通阡陌,呈现出一派秀美的畲乡田园风光。

1.1.3多样化的自然景观类型作为以竹为主角,集山、林、石、泉、花、草、水为一体的山林公园,樟坪畲族乡以其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类型吸引着众多区域性的游客前来游览。

中国的民族风情和少数民族文化

中国的民族风情和少数民族文化
中国的民族风情和少数民族文化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中国的民族分布和特点
03
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04
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
05
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
06
中国民族政策的实践与成就
添加章节标题
章节副标题
01
中国的民族分布和特点
章节副标题
02
民族分布情况
汉族:人口最多,分布广泛
少数民族:55个,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白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燃火把、赛马、摔跤等活动。
泼水节:傣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在农历清明节前后,人们会相互泼水祝福,祈求平安和幸福。
龙抬头节:农历二月初二,是中国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祭龙、舞龙、吃龙须面等活动。
雪顿节:藏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藏历六月三十日,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展佛和赛牦牛等活动。
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和发展的经验与做法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
加大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力度,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推动民族地区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少数民族素质。
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感谢观看
汇报人:
民族建筑参观:参观当地的民族建筑,了解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
民族美食体验: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了解当地的饮食文化
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与规划
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政府支持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试谈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

试谈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

试谈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少数民族地域旅游资源开发——以北川石椅羌寨为例早在5000年前,羌族的先民就生活在中华大地,历经几千年的演化,羌族构成了独具特征的民俗。

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其他散居在阿坝州松潘、黑水、九寨沟等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绵阳市平武县,成都市都江堰地域,雅安地域,贵州省江口县、石阡县,甘肃南部、四川西南、云南局部地域,现有人口32万人。

石椅羌寨位于治水英雄大禹的故土——北川,距北川老县城二公里、唐家山7公里,绵阳市60公里,经绵阳——安县——北川县擂鼓镇——凉风垭口右拐即可抵达。

石椅羌寨坐落在海拔1100米的半山腰,从海拔800米的S105道,旅游大巴直冲石椅羌寨。

沿途路途不是弯弯的拐角就是陡直的斜坡:其惊险抚慰不亚于过山车。

大胆的游客透过玻璃可以看见崖边一闪即逝的红花,黄果,绿树。

激动心境未平,车曾经停在了气势澎湃的古寨门口,一群热情小气的羌族姑娘小伙身着民族盛装,在鼓乐、礼炮声中将游客迎进寨门;一杯醇香的蜂蜜酒、一曲悦耳的迎宾曲,一扫舟车劳顿,美丽的羌族姑娘会在游客的手臂上系上红丝带〔男左女右〕,这寓意着不祥幸福。

夜幕来临石椅羌寨,好客的羌民用他们浩荡的礼节——锅庄欢迎远道而来的主人。

羌寨锅庄,羌语中即〝沙朗〞,是一种〝锅庄〞舞蹈,羌族人祭奠时必跳,后经开展,羌族人民也在篝火广场上跳起羌寨锅庄舞蹈。

每逢羌族人节日的时分人们就会跳起锅庄,边吃边舞。

随后这种方式被用于羌人招待重要的宾客。

每当夜幕来临,羌寨的男女老少就集聚集在篝火广场上一同跳起锅庄舞,庆贺一天的休息收获。

整个舞蹈由先慢后快的两段舞组成,基本举措有〝悠颤跨腿〞、〝趋步辗转〞、〝跨腿踏步蹲〞等,舞者手臂以撩、甩、晃为主变换舞姿,队形按顺时针行进,圆圈有大有小,偶然变换〝龙摆尾〞图案。

锅庄中男女老幼可以随意参与或参与跳舞队伍,只要男女领舞不能随意改换,假定需求换也必需是大家公认的嗓音好、歌词熟练且又能压得住阵的人才干有资历出任。

一、广西少数民族分布区域

一、广西少数民族分布区域

一、广西少数民族分布区域广西除了汉族以外,还有11个少数民族,分别是:壮族:主要聚居在桂西、桂中,即南宁、柳州、百色、河池、贵港、防城港等市。

(1482万人,占广西人口的33%)瑶族:主要居住在山区,形成“岭南无山不有瑶”的分布局面,其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聚居千人以上的有60个县(市),其中都安、大化、巴马、富川、恭城等自治县地较集中。

(34.9万人,占全国瑶族人口62%,占广西人口3%)苗族:主要居住在融水、隆林、三江、资源、龙胜、环江、西林、南丹等县。

(广西苗族人口42.3万人,占全国苗族人口5.5%,占广西人口1%。

)侗族:主要分布在三江、龙胜、融水等自治县。

(广西侗族人口29.87万人,占广西总人口0.66%。

侗族是广西的土著民族)仫佬族:主要分布在罗城、宜州、柳城等县(市)。

(广西仫佬族人口15.26 万人,占全国仫佬族人口98%,占广西人口的0.34%。

)毛南族:主要分布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广西毛南族人口6.9万人,占广西人口的0.15%。

毛南族是广西的土著民族)回族:主要居住在桂林、柳州、南宁、百色4市及临桂、灵川、鹿寨、永福、宜州、北流等县(市)(广西回族人口2.74万人)彝族:主要居住在隆林、那坡等县。

(广西彝族人口0.62万人,仅占全国彝族人口的657万人的很少一部分。

)水族:主要散居在南丹、宜州、融水、环江、河池、都安、来宾等县(市)(广西水族人口1.15万人)仡佬族:主要散居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长发、克长、者浪、岩茶、蛇场等乡。

(广西仡佬族人口0.29 万人)京族:东兴市境内,主要聚居在江平镇的“京族三岛”——巫头岛、山心岛、万尾岛以及恒望、潭吉、红坎、竹山等地区,其他一小部分京族人散居在北部湾陆地上。

广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之一,在广西11个世居少数民族中,壮族、侗族、毛南族、仫佬族、水族是广西土生土长的民族,瑶族、苗族、回族、京族、彝族、仡佬族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陆续迁入广西的。

苗族、土家族文化介绍

苗族、土家族文化介绍

苗族,(越南文:Mèo;泰语:แม้ว / ม้ง;Maew / Mong 英语也称Hmong),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的民族,在2000年的人口普查中,苗族总人口为:894,0116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

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

苗族人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

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

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

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原先苗族有自己民族文字,《苗族古歌》记载了苗族先民在逃避战争和躲避朝廷的追杀中,为了隐秘行踪,担心苗族文字暴露予敌人,不得不将文字抹掉烧掉,当仅有的那些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去世后,文字也随之丢失,留下的只有现在的那写在衣服上的文字。

后20世纪50年代后期苗族又开始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

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

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花山节”、“四月八”、“龙舟节”等。

苗族曾经自称Hmub(谐音:牡)、Hmongb(谐音:蒙)、Hmaob(谐音:摸)、maob(谐音:毛),有的地区自称“ghab nus(谐音:嘎脑)、ghab Xongb (谐音:仡熊)、deb songb(谐音:带叟)等。

他称“长裙苗”、“短裙苗”、“红苗”、“白苗”、“青苗”、“花苗”等等,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苗族,英文写作:MIAO 和HONGB. 其中青苗人精通药草,善于运用草药治病救人。

苗族自治州:恩施州、湘西州、文山州、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苗族自治县:苗族地区: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外国:越南、老挝、泰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蚩尤的读法:蚩尤chī yóu,。

中国民俗旅游资源概述知识讲解

中国民俗旅游资源概述知识讲解
第三页,共74页。
学科(xuékē)框架

服饰民俗(mín

sú)

饮食民俗(mín
民俗旅

sú)
游资源

居住民俗(mín
(zīyuán)

sú)
开发


交通民俗(mín

sú)
人生礼仪民俗
(mín sú)
节日民俗(mín
sú)
第四页,共74页。
民俗旅 游区划
第一节 民俗旅游资源(zīyuán) 概述
第十页,共74页。
c.土地农耕民俗旅游资源
主要有刀耕火种、山地游耕和精耕细作农业。如土 地信仰、龙王信仰、安土重迁、风水观念、重农抑商、 聚族而居、崇宗敬祖、邻里亲情、落叶归根、天人合 一等等。
东北黑土地、中原黄土地、南方红土地等广袤的大地 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季节性田园风光和宁静和谐的 桃源仙境,麦苗、稻浪、园圃、桑田、茶园、麻地、 果园、小桥、流水、人家、乡村、老寨、古镇,构成 一幅幅美丽动人的农耕田园画卷。在这幅画卷里,不 同地方的人们,通过千百年的经验积累,形成了各有 特色的二十四节气和行之有效的农耕技艺,整地、选 种、播种、除草、收割、脱粒、储藏(chǔcáng)、加 工,稻作文化与麦作文化各有千秋,景象各异,薅草 锣鼓、背工咏唱、开秧吃新、春秋祭社、农具整置、
教学基本(jīběn)内容
民俗旅游概述 服饰民俗旅游 饮食民俗旅游 居住、交通民俗旅游 人生礼仪、节日民俗旅游 游艺(yóuyì)、农业民俗
旅游
民俗旅游资源 (zīyuán)
第二页,共74页。
资源(zīyuán) 开发理论
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民俗旅游的影响与可持续(chíxù)发展

中国少数民族介绍(全)

中国少数民族介绍(全)

端午节
端午节是汉族的重要节日,但在 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有庆祝活动 。如苗族的“龙舟节”、土家族 的“女儿节”等。
中秋节
中秋节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但在 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有类似的庆 祝活动。如彝族的“火把节”、 傣族的“泼水节”等。
习俗与节日的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国政府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等法律手段,对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和节日进行保护。同时,也鼓励少数民族地 区开展非遗传承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保护工作。
语言保护措施
政府和学术界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 包括语言记录、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 等,以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语言。
04
中国少数民族的经济生活
传统经济模式
01
பைடு நூலகம்
农业为主
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经济模式以农业为主,多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
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如藏族的青稞种植、彝族的梯田农
业等。
02
手工业
傣族
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以及德宏、 耿马、孟连等县。
彝族
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
纳西族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丽江地区。
西北地区
01
02
03
04
维吾尔族
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还有一部分分布在甘肃、青 海等省的维吾尔族聚居区。
哈萨克族
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还有一部分分布在甘肃、青 海等省的哈萨克族聚居区。
教育传承
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途径,向广大群众普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知识,培养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尊重意识 。
旅游开发
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融入旅游开发中,通过旅游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促进文 化交流和传承。同时,旅游开发也为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经济收益,提高了当地居民保护和传承传统文 化的积极性。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作者:文斯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年第06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少数民族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甚至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很多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支持和培养,如四川西昌、云南丽江等地区发展旅游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旅游业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导致了当地生态环境破坏、少数民族文化认同感和价值观的退化和遗失,造成旅游地价值降低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注重对少数民族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在发展旅游业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之间找到平衡点和契合点,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目前存在的问题(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异化随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进入,旅游者以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介入旅游接待地社会中,引起接待地居民的思想变化,从而产生各种影响,这种作用称为“示范效应”(demonstration effect)。

在这种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旅游者对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远远大于他们所接受的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

少数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念受到冲击,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向往旅游者现代化的都市生活方式。

此外,为了迎合旅游者的需要,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趋于商业化,其真正的生活方式在旅游者的影响下在逐渐消亡。

旅游业的开发势必使外来文化对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形态、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带来冲击,导致其民族文化的蜕变和消亡。

(二)发展旅游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少数民族大多聚居在较为偏僻的山区,旅游者在感受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的同时,与之相得益彰的还有美妙的自然风光。

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在当地大肆兴建的宾馆、度假村,已经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

如西昌邛海,在1998年以前还未进行旅游开发时,邛海海水随处都可清澈见底,但发展旅游的这十年来,邛海边建起了大量的宾馆饭店,虽然有邛海污水处理厂,但现在的邛海水质已经被污染,四五米水深时便无法见底了。

大学选修课程旅游地理-试述我国各旅游资源区的区域特色

大学选修课程旅游地理-试述我国各旅游资源区的区域特色

编号:120 旅游地理姓名:***班级:音乐系08级音乐学(1)班学号:***********试述我国各旅游资源区的区域特色一、下游历史文化旅游区包括北京市、天黄河中津市、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河南省、陕西省1、自然旅游资源类型齐全本区依山临海,地貌地形多样,兼具山地、海滨、平原、高原、湖泊、河流、丘陵,不乏秀丽壮观的名山大川,风景优美的自然景观。

本区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100多处。

著名的旅游度假圣地有秦皇岛北戴河海滨、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八达岭风景名胜区、承德避暑山庄以及外八庙风景名胜区、洛阳龙门风景名胜区、嵩山风景名胜区、鸡公山风景名胜区等。

2、历史古迹量大质高,世界文化遗产地位突出本区是儒家文化、黄河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华民族和我国古代文明的主要发祥地。

本区拥有北京、西安、安阳、洛阳、开封五大古都,历史遗存不仅数量丰富、类型繁多,而且品位高、价值大。

本区有长城、故宫、颐和园、周口北京人遗址、曲阜“三孔”、洛阳龙门石窟、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等多处世界文化遗产,为各旅游区之首。

3、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本区拥有规模较大的城市群落,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向外扩散的城市群。

本区有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青岛等众多大中型城市,经济较为发达,城市文化各具特色,旅游资源品种多样。

4、文化艺术多彩多姿,旅游商品丰富本区是我国的文化中心,流传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如京剧、豫剧、山东快书、陕西秦腔、河北吴桥杂技等。

特色饮食小吃有密云小枣、京白梨、杏花村汾酒、毛尖茶、北京烤鸭、天津狗不理包子等。

传统特色工艺品有潍坊风筝、洛阳唐三彩、杨柳青年画、景泰蓝等。

二、东北林海雪原旅游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1、临海雪原资源得天独厚本区地处我国东北部,拥有大面积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及草甸草原,常年积雪。

利用这个优势,本区有哈尔滨冰雪节、松花江的“冰雪大世界”和亚布力滑雪场,丰富的以冰雪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

中国各民族文化与特色

中国各民族文化与特色

• 二胡
民族传统乐器
二胡,中国古典乐器。始于唐朝, 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 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 那时叫“奚琴”。宋朝学者陈蜴在 《乐书》中记载“奚琴本胡乐也……” 唐代诗人岑参所载“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的诗句,说明胡琴 在唐代已开始流传,而且是中西方拉 弦乐器和弹拔乐器的总称。
古筝
古筝,又名汉筝,是汉族民族传 统乐器中的筝乐器,属于弹拨乐器。 它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 一。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 技巧丰富,具有相当的表现力,因此 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古筝是一件伴随中国悠久文化、在这 片肥沃的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古老民 族乐器。
琵琶

编钟
马头琴
各式各样的民族服装
民族乐器
• 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仅从己出土的文物可证实:远在先秦时期, 就有了多种多样的乐器。如新石器时代文 化遗址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骨哨,河南舞阳 县的贾湖骨笛(最早的笛子距今8000年左 右),仰韶文化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埙, 河南安阳殷墟中出土的石磬、木腔蟒皮鼓;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公元前433年入葬)出 土的编钟、编磬、悬鼓、建鼓、枹鼓、排 箫、笙、箎、瑟等等。这些古乐器向人们 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新疆赛乃姆舞
• 新疆舞的原创民族是维吾尔族,舞蹈活泼优美,步伐轻快灵巧,身 体各部分的运用较为细致,尤其是手腕和舞姿的变化极为丰富。新疆 的舞蹈风格有着浓郁的西域风格。
黎族跳竹竿

黎族人在庆祝新春时,都喜欢跳竹竿运动。跳竹竿是一 种古老独特的活动,也是一项令人陶醉的文艺体育运动。它 不但姿态优美,富于节奏,而且气氛非常欢快热烈,吸引众 人。
黄果树瀑布
•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西南部,距贵阳市128 公里。黄果树景区以黄果树瀑布景区为中心,分布有天星 桥景区、陡坡塘景区、滴水滩瀑布景区、郎宫景区、霸陵 河峡谷三国古驿道景区、郎宫景区、以石头寨为首的黄果 树布依族十大村寨等几大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 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我国民族村寨旅游综述

我国民族村寨旅游综述

我国民族村寨旅游综述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选择民族村寨旅游作为当地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形式。

同时一些地方还出现了主题公园式民族文化村寨,如深圳的中华民俗文化村、昆明的云南民族村、台湾南投的九族文化村等,为民族村寨旅游增添了另一种形式。

近年来,我国的民族村寨旅游发展迅速,并且成为一些学者的研究热点。

民族村寨旅游是我国大陆的一种称呼,而在宝岛台湾省则称之为原住民部落观光。

因此本文包括祖国大陆的民族村寨旅游和台湾原住民部落观光的发展概述和研究评述,以期读者对我国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和研究进展有一个总体认识,并希望两岸学术界加强交流,促进民族村寨旅游和原住民部落观光的共同发展。

一、概念分析(一)民族村寨旅游相关概念大陆学者在研究民族村寨旅游的相关问题时,出现过“乡村民俗旅游”、“乡村民族旅游”、“民族文化村寨旅游”、“民族村寨旅游”等提法,它们含义相似,略有不同。

在各种提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民族村寨旅游,这说明已被众多学者接受。

本文标题使用“民族村寨旅游”这一概念,把台湾的“原住民部落观光”也包含其中。

国外文献中关于民族村寨旅游方面的研究,或在民族旅游、乡村旅游或文化旅游的背景下层开,或对原住民旅游或部落旅游进行专门研究。

近几年国内大陆学术界对民族村寨旅游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对民族村寨旅游的定义并不多见,其中罗永常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性。

罗永常(2003)认为民族村寨旅游是指以少数民族乡村社区为旅游目的地,以目的地人文事象和自然风光为旅游吸引物,以体验异质文化,追求淳朴洁净,满足“求新、求异、求乐、求知”心理动机的旅游活动。

从该定义及进一步分析可知,民族村寨旅游的活动场所在少数民族乡村社区,主要目标市场应定位为异族游客,民族文化性和乡村性是民族村寨旅游的两大本质属性,并且前者应是其首要属性。

民族村寨旅游不等于在民族村寨的旅游,而必须以体验民族文化为主要目的。

从类型上看,严格意义的民族村寨旅游属于乡村旅游和民族旅游的交叉型旅游方式。

云南旅游ppt课件

云南旅游ppt课件
28
• 云南竹林较多,因此 许多用具都以竹子为 原料,而锅盖就形似 于内地的斗笠,只是 顶略小一点,便于抓 拿,而且用此做锅盖, 透气保温,做出来的 饭更加清香。
16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
家。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 原名:马三宝。洪武十三年1381 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三 保10岁,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 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 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在河北郑 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 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 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认为 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 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 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 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宣德 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保 太监。
3.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 西藏,云南省的3个邻国是缅甸、老挝和越 南。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横穿而过。
4
1、类型: 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地形地貌复杂,主要受南 孟加拉高压气流影响形成的高原季风气候,全省 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全 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 亚热带、中 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 区共7个气候类型。
3.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在云南东北部设立郡县,并开五尺道自今曲靖联 系内地。
4.前109年,汉武帝派将军郭昌入滇征服西南夷,设立益州郡和24个县,郡治滇 池县(今晋宁),开辟通往缅甸和印度的商道,又派唐蒙修复扩建五尺道, 更名为“西南夷道”。
5.三国时期,云南地区称为“南中”,225年,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大军降服“南 中”大王孟获。
22
23
24
• 建水紫陶(做云南名吃《汽锅鸡》的 必备)普洱茶、嘉华鲜花饼、三七系列产 品、冬虫夏草(价格超贵,带足银子,呵 呵!)、昭通天麻、斑铜工艺品、民族手 工艺品、树化玉(如较大可由店家负责邮 运)、翡翠制品、银器、蝴蝶蝶翅画、民 族服饰、乳扇、酸角、酸角糕、甜角、傣 味火烧干巴、“云南十八怪”小点心、山 竹、花卉(机场可办理托运)、花茶、越 南水果脆片、袋装干野生食用菌等。

中国旅游资源概述实用教案

中国旅游资源概述实用教案
第31页/共46页
第三十二页,共46页。
第 四节 中国(zh ōnɡ ɡu ó)人文 旅游资 源
我国的古典园林,可根据不同的意义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按占有者身份,可划分为皇家(huángjiā)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 林、风景名胜区园林等类别。 按所处地理位置,可划分为北方型、南方型、岭南型等类别。
第1页/共46页
第二页,共46页。
第 一节 旅游资 源(zīyu án)概 述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是指地球表面自然存在的各种自然地 理要素,它从地球出现就存在,并随着地表自然变迁而变 化。它也是人文景观形成的物质基础。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文化与自然景物结合的表现,是 人类创造的景观。它不仅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且更多地 受社会经济、政治(zhèngzhì)、文化以及人类自身的制约。
(5)钱塘
第十四页,共46页。
第 三节 中国(zhōnɡ ɡuó)自 然旅 游资源
长 江 第一湾
长江三峡
黑 龙江珍 宝岛
云 南曲 靖珠江 源
第14页/共46页
第十五页,共46页。
第 三节 中国(zhōnɡ ɡuó)自 然旅 游资源
2.湖泊(hú pō)旅游资源 天然湖泊(hú pō)主要有杭州西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青海湖。 此外,我国还有数万座人工湖——水库,如北京十三陵水库和密云水库、 浙江千岛湖水库、湖北丹江口水库、吉林松花湖水库以及长江三峡水库,等等。
第28页/共46页
第二十九页,共46页。
第 四节 中国 人文旅 游(lǚyóu)资 源
五、古典(gǔdiǎn)园林 园林是把自然的或经过人工改造的山水地形、树木花草以及人工建筑, 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体。 世界上的园林形式主要有三大类,即中国自然式风景园林、欧洲大陆的 几何规则式园林和西亚园林。它们在创意、建造形式以及艺术表现等方面风 格迥异,各成一派。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介绍(ppt 27页)(共25张PPT)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介绍(ppt 27页)(共25张PPT)
地坑院,是在平坦的冈地上开凿一个方形、长方形乃至丁字 形的深坑,再沿着坑的垂直面开凿窑洞,形成天井式窑院, 这种形式流行于古代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黄土高原地 区,至今尚存;
➢ 箍锢窑院,指在地面用砖石土坯等材料建 造一层或二层的拱券式房屋。现在在豫西、晋 中较多。
客家民居
中国闽西地区的大土楼。它是客家人为维护自己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建筑 形式,一般用生土夯筑起一两米见方的土重外墙,内建有三至五层木结构 房子,房间达一二百间,可住几十户人家。整座楼,形同古罗马帝国城堡 ,外形有方、圆、扇、伞等形状,全楼只有一个大门。具有防匪防盗、抗 震防潮、阳光充足、冬暖夏凉等优点。
第五节 民族工艺与民间艺术 三月街 云南大理地区白族的盛大街市和传统集会。
较宽,南北较窄,围墙高大。
中国闽西地区的大土楼。
二、世界民居建筑大观
埃塞俄比亚 “三石村”
该村人家用三块石板作墙,三块石板盖房顶,三块石板堵在屋前,构成两个缺口,一处当 门,一处当窗。其构思之巧妙,令游人眼界大开。
东非肯尼亚的“树屋旅馆” 非洲贝宁诺库湖上的冈维埃水上村庄 马来西亚长屋、文莱水居
围龙屋,是粤东和赣南等地客家人的住宅, 因形状如盘龙而得名。整座住宅外圆内方,环围 有池塘,民房绕围墙而建,像堡一样将立体住宅 紧紧围住,布局为“三堂四廊,十厅九井”,房间 共有数十间,可住数十人。屋内有饲养、加工、 贮存、晾晒等设施。围龙屋造型优美,具有较高 艺术造诣,显示客家人历史民古的文化传统。
日本的和服 第五节 民族工艺与民间艺术
朝鲜族人民喜爱寓意长寿的白鹤,舞步柔韧,慢抬轻落,称为鹤步。 春节 由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岁尾年初祭神庆丰收演变而来的。 因纽特人用驯鹿皮或鸟的羽毛制成的衣服
苏格兰男子花格短裙 因纽特人用驯鹿皮或鸟的羽毛制成的衣服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节民族课件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三节民族课件

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的民族多样 性及其地理分布特点 。
探讨民族关系在国家 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意 义。
分析地理环境对民族 文化的影响。
02
中国的民族概况
民族数量与分布
总结词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 分布上呈现出“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
详细描述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多民族国家, 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比重较大, 而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被称为少数民族。各民族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散居、小聚居 、交错杂居”的分布格局。这种分布格局是在长期的 历史演变、人口迁徙、民族互动中形成的,有利于各 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增强了中华民族的 凝聚力和向心力。
少数民族文化特色
中国有56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例如,蒙古族的草 原文化,以游牧生活和马背文化为主要特点;维吾尔族的绿洲文化,以农业和手 工业为主要生活方式;藏族的雪域文化,深受佛教影响,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也丰富多彩,如壮族的铜鼓、苗族的蜡染、土家族的摆手舞 等,都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风俗习惯
总结词
中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是 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详细描述
中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包括节庆、婚丧 、饮食、服饰等方面。这些风俗习惯是在长期的历史发 展过程中形成的,反映了各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 传统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特点。例如,汉族的春节、端 午节和中秋节等节庆;藏族的藏历新年、晒佛节等;维 吾尔族的古尔邦节、肉孜节等;蒙古族的蒙古新年、那 达慕大会等。此外,各民族的婚丧嫁娶习俗也具有浓厚 的民族特色,如藏族的“戴天头”、“穿裙子”;苗族 的“抢婚”、“还娘头”等。这些风俗习惯的传承和发 展,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民族文化,也促进了各民族之间 的交流和融合。国家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提 倡和鼓励各民族相互了解和学习不同的风俗习惯,促进 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团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