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认识上和下教案
《上和下》小班数学教案
《上和下》小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上和下两个方向。
2. 培养学生辨别上和下方向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上和下方向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上和下两个方向的概念。
2.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辨别上和下方向。
3. 运用游戏和活动,巩固学生对上和下方向的认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认识上和下两个方向,并能正确辨别。
难点:用语言描述上和下方向。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上和下方向。
2. 游戏法:通过趣味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辨别上和下方向。
3. 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上和下的实例,加深对上和下方向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实物、图片、卡片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等。
3. 教学场地:教室或户外活动场地。
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上”和“下”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相对的。
技能目标:让幼儿能够辨别物体的上下位置。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上”和“下”的概念。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辨别物体的上下位置。
三、教学方法:游戏法: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上”和“下”的概念。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幼儿直观地认识“上”和“下”。
四、教学准备:教具:小鸟图片、球图片、房子图片等。
学具:幼儿用书第37页。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教师出示小鸟图片,让幼儿观察小鸟的位置,引出“上”和“下”的概念。
(二)基本部分:1. 教师通过实物和图片,讲解“上”和“下”的概念,让幼儿理解它们是相对的。
2.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鸟飞”游戏,让幼儿在实践中辨别物体的上下位置。
3. 教师发放幼儿用书第37页,引导幼儿完成练习题,巩固对“上”和“下”的认知。
(三)拓展部分: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找出隐藏的物品”游戏,让幼儿在教室环境中寻找隐藏的物品,进一步巩固对“上”和“下”的认知。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两篇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两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启蒙数学》第三单元“空间位置”的第一节“认识上下”。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上下的概念,能够分辨物体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通过实物操作和图片观察,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并掌握“上”和“下”的概念,分辨物体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空间位置关系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学习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运用“上”和“下”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上下位置关系的实物(如书本、玩具等)、图片、卡片、磁性白板。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彩色贴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准备一个上下位置关系的实物模型,如书本和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空间位置关系。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上下位置的图片,引导幼儿分辨并描述图片中的物体位置。
教师通过磁性白板展示例题,讲解如何用“上”和“下”来描述物体位置。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根据教师给出的图片,独立完成上下位置的判断。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反馈。
4. 分组讨论(5分钟)幼儿分成小组,讨论生活中见到的上下位置关系,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引导幼儿思考:除了上下,还有什么其他的空间位置关系?六、板书设计1. 《认识上下》2. 内容:上、下概念的定义实物和图片展示上下位置的描述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观察家里的物品,用“上”和“下”描述它们的空间位置,并画出来。
家长协助幼儿完成,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 答案:例:电视在电视柜的上面,遥控器在电视柜的下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其他空间位置关系,如前后、左右等。
鼓励家长在生活中多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空间位置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运用“上”和“下”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
《上和下》小班数学教案精选10篇
《上和下》小班数学教案精选10篇《上和下》小班数学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在活动中让幼儿区别物体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关系。
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2、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
2、黑猫警长和一只耳的'头饰、老鼠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游戏:小朋友,你们听过黑猫警长的故事吗?你们喜欢谁?那今天老师来当黑猫警长,小朋友们都是白猫警士。
好了,今天天气不错,我们一起去森林里转一转,看看有什么新任务。
二、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学习方位词。
1、森林里有许多的动物,看看都有谁?(幼儿自由回答。
)小鸟在哪里?还有谁在树上?那小朋友再看看小狗在哪里?还有谁在树下呢?小结:小猴、小鸟、小松鼠它们都在树上,小狗、小猪、小猫咪它们都在树下。
2、我们又来到了小河边,看看都有谁?(幼儿自由回答。
)小熊在哪里?谁在桥下?三、在情境游戏中指导幼儿学习正确使用方位词。
1、“接电话”进入情境,黑猫警长刚才接到兔妈妈打来的电话,说它们家有老鼠偷吃粮食,老鼠很狡猾,藏在兔妈妈家的各个地方,我们先侦察一下敌情。
记住:大家轻轻地走过去仔细看老鼠藏在什么地方,然后回来向我报告你们在什么地方发现了老鼠?2、白猫警士进入创设的情境中,侦察后坐回椅子向警长报告敌情。
提问:你在什么地方发现了老鼠?(幼儿自由回答。
)如:桌子下面(上面)有老鼠。
沙发下面(上面)有老鼠。
椅子下面(上面)有老鼠。
柜子下面(上面)有老鼠。
3、黑猫警长:“竟然有那么多老鼠在捣乱,情况十万火急,白猫警士们,我们快去抓老鼠吧!(所有白猫警士听到命令后立即到布置的场景中去抓老鼠。
每位白猫警士抓住一只老鼠后回到座位上向警长报告,游戏在音乐背景下活动。
4、老鼠抓到了,现在请告诉我自己是在什么地方抓到老鼠的?(提问个别小朋友,并要求幼儿用完整的话表达。
)如:我在桌子上抓到一只老鼠。
《上和下》小班数学教案(精选
《上和下》小班数学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指导手册》第三单元“方位与空间”,具体内容为“上和下”的概念学习。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使幼儿能够理解“上”和“下”的概念,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上”和“下”的方位词,能够辨别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运用方位词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运用“上”和“下”这两个方位词。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物体位置关系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图片、实物(如玩具、水果等)。
2. 学具:小卡片、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小动物们上下楼梯、爬树等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小动物们在做什么,自然引入“上”和“下”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如“小猫在桌子上面,小狗在桌子下面”,让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
教师对“上”和“下”的概念进行讲解,引导幼儿理解并说出答案。
3.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各种图片,让幼儿判断物体在“上”还是“下”,并进行回答。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 小组活动(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一张画纸和彩笔。
让幼儿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标注出物体的“上”和“下”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上和下》2. 内容:“上”:小猫在桌子上面“下”:小狗在桌子下面图片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标注出物体的“上”和“下”位置。
2. 答案示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上”和“下”概念的掌握程度,以便对教学进行调整。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观察、描述物体位置关系,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同时,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上下》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上下》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理解“上”和“下”的概念,能够区分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关系。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提高幼儿对空间位置的认知。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二、教学内容1.认识“上”和“下”的概念。
2.学会区分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关系。
3.通过游戏,巩固对“上下”的认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让幼儿理解“上”和“下”的概念,能够区分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关系。
2.难点:让幼儿在游戏中运用“上下”的概念,提高空间认知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一个玩具小熊,提问:“小熊在哪里?”引导幼儿观察小熊的位置。
教师再出示一个小猴子,提问:“小猴子在哪里?”引导幼儿观察小猴子的位置。
教师引导幼儿比较小熊和小猴子的位置,引入“上下”的概念。
2.基本环节教师拿出一张图片,上面有小鸟、小猫和小狗,提问:“小鸟在哪里?小猫在哪里?小狗在哪里?”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位置关系。
教师再拿出一张图片,上面有高楼、树木和花草,提问:“高楼在哪里?树木在哪里?花草在哪里?”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位置关系。
教师引导幼儿用“上”和“下”来描述这些物体的位置关系,如:“小鸟在上,小猫在下”,“高楼在上,花草在下”。
3.游戏环节游戏一:教师拿出一些玩具,如小汽车、飞机、轮船等,让幼儿将这些玩具放在指定的位置,如“把小汽车放在飞机的下面”,“把轮船放在小汽车的上面”。
游戏二:教师设置一个场景,如“森林里的动物们要开运动会,小熊在上,小猴子在下,小兔子在中间,请小朋友们帮它们排好队”。
4.巩固环节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幼儿用“上下”来描述图片中的物体位置关系。
教师出示一些实物,让幼儿用“上下”来描述实物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提问:“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你们学会了什么?”五、作业1.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一幅关于“上下”的画作,如“小鸟在上,小猫在下”。
2.家长与幼儿一起玩“找不同”游戏,找出图片中不符合“上下”关系的物体。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上和下》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上和下》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掌握上下的概念。
2.能够正确认识上下在生活中的意义。
3.能够通过实物、图形等形式进行上下的区分。
教学准备1.白板、黑板、彩色粉笔。
2.图形卡片:向上箭头、向下箭头、上下箭头。
3.实物卡片:球、书、笔、杯子等。
4.背景板:上、下。
教学内容及方法1. 导入新课•通过问答互动、图片展示等方式,带领幼儿对“上”、“下”概念进行理解与掌握,引导他们认识与感知上下的存在。
2. 学习重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上下在生活中的意义,以及学习上下的概念。
•学生学习通过实物、图形等方式进行上下的区分。
3. 教学步骤步骤1:出示实物,区分上下1.老师持球走到讲台前,向学生展示球在手中向上抛,球飞到了头顶上方。
2.老师再将球往下扔,球跌在地上。
3.老师请学生说出球上下上下,然后请学生举起手来,问学生刚才老师抛出的球是朝上还是朝下飞,学生应正确回答。
4.让学生拿起他们手上的书、笔、杯子等,明确书在手中向上、笔在手中向下等类似的实物所表述的方向概念。
步骤2:区分图形中的上下箭头1.出示向上箭头、向下箭头、上下箭头各1个图形卡片。
2.说出其相应的方向,并巩固上下的概念。
4. 达到预期•完成对“上”、“下”的概念理解与区分,能够在生活中正确理解、认知上下的含义。
课堂小结在学习了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上和下》这一课的内容后,我们相信学生已经对“上”、“下”的概念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并且能够在实物、图形等形式中正确地进行上下的区分。
这对于幼儿同时也是生活中的实践,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概念,能够更好地应用在生活中。
小班数学《认识上和下》教案
小班数学《认识上和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能够辨别物体和图形的位置,理解“上”和“下”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物体和图形的位置辨别。
2. 理解“上”和“下”的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辨别物体和图形的位置,理解“上”和“下”的概念。
2.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物体和图形的位置,引导幼儿发现“上”和“下”的关系。
2. 操作法:让幼儿动手操作,巩固对“上”和“下”概念的理解。
3. 交流法:鼓励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培养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一些图片、卡片、玩具等,用于引导幼儿观察和操作。
2. 环境: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充分参与到活动中。
3. 经验:让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积累对物体和图形位置的认知。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或故事,引起幼儿对“上”和“下”的兴趣。
2. 观察与操作:展示一些图片、卡片或实物,让幼儿观察并指出物体的位置,如树上有什么,水下有什么等。
3. 交流与分享:让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找到的物体,并说出它们的位置。
4. 游戏巩固:设计一个简单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运用“上”和“下”的概念,如捉迷藏、扔球等。
5. 总结与拓展:引导幼儿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并鼓励他们在家中尝试运用“上”和“下”的概念。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上”和“下”概念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空间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倾听幼儿在交流中的表达,检验他们的语言能力和合作意识。
八、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家长协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更多的事物并指出它们的位置,如家具、动物等。
小班数学活动《上和下》教案设计
一、活动名称:小班数学活动《上和下》二、活动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上和下两个概念,并能够区分日常生活中的上下位置关系。
2. 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三、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上下两层的卡片、小动物图片、积木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适当布置上下相关的场景。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活动的主题,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上下位置关系。
2. 教师出示上下两层的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上面的卡片和下面的卡片的区别。
3. 教师通过展示小动物图片,让幼儿判断小动物是在上面还是在下面。
4. 教师发放积木,引导幼儿搭建上下结构,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作品。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活动的内容,巩固他们对上和下的认识。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上和下的概念。
2. 环境创设:在活动室中设置上下相关的场景,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上和下的概念。
3. 教学活动:开展其他与上和下相关的数学活动,如上下楼梯、上下车等。
1.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帮助幼儿直观地理解上和下的概念。
2. 操作实践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教具,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活动。
4.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感知和体验上和下的概念。
七、活动步骤: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上下结构的教具,引起幼儿对上和下概念的兴趣。
2. 教师讲解上和下的概念,并示范如何区分上下位置。
3. 幼儿操作教具,观察和说出上面的物品和下面的物品。
4.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发现。
5. 教师总结活动内容,强化幼儿对上和下概念的理解。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评价他们对上和下概念的理解程度。
《上和下》小班数学教案(精选
《上和下》小班数学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上和下》是《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指导手册》中的第三章内容,详细讲述了“上”和“下”两个概念的空间关系,通过直观的图片和生活实例,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上下的空间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上”和“下”的概念,并能用语言正确表达。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空间关系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上”和“下”概念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上”和“下”。
重点:理解“上”和“下”的概念,并能用语言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玩具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画有上下结构的图片,如小鸟在天空中飞翔,小兔在草地上跳跃。
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位置关系。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上下实例,如桌子上的书本、椅子下的玩具等,让幼儿理解和掌握“上”和“下”的概念。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场景,让幼儿判断并说出其中的上下关系,如小猫在树上,小鱼在水里等。
4. 小组活动(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用自己的画笔和画纸创作一幅体现“上”和“下”关系的画。
5. 分享与交流(5分钟)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出其中的上下关系。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上下结构的图示,标明“上”和“下”。
2. 旁边列出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家长的帮助下,找一找家里有哪些物品是“上”和“下”的关系,用画笔画出来,并写上对应的句子。
示例答案:图画:一个书本在桌子上,一个玩具在桌子下。
句子:书本在桌子上,玩具在桌子下。
2. 扩展作业:观察户外环境,找出“上”和“下”的例子,和家长一起说一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和实践操作,让幼儿理解和掌握了“上”和“下”的概念。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和户外环境中对“上”和“下”概念的应用,引导幼儿多观察、多表达。
《上和下》小班数学教案
《上和下》小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知上和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上和下的概念。
2. 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上和下的相对性。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图片,如小鸟在树上、小鱼在水中等,用于引导学生观察上和下的概念。
2. 准备一些教具,如小卡片、小玩具等,用于让学生操作实践。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物体是在上还是在下。
2. 讲解:讲解上和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上和下的相对性。
3. 实践:让学生使用教具进行实践操作,体验上和下的概念。
4. 总结:通过提问和讨论,总结上和下的概念和相对性。
五、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找一找家里的物品,并判断它们是在上还是在下。
2. 让学生画一张画,画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并标出它们是在上还是在下。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上和下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其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发展。
3. 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上和下相对性的理解,评估其逻辑思维和空间观念的形成。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上和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楼层、座位等。
2. 让学生尝试用故事或诗歌的形式,表达上和下的概念。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共同探讨上和下在自然界中的例子,如天空中的飞机、水中的鱼等。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趣味性,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2. 思考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使之更符合他们的认知发展。
3. 考虑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九、教学resources:1. 图片素材库,包括各种物体在上的例子和物体在下的例子。
2. 教具库,包括小卡片、小玩具等操作材料。
3. 教学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用于备课和设计教学活动。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空间方位》的第三节,主要详细内容为“认识上下”。
通过学习,使幼儿能够理解“上下”这一空间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理解“上下”这一空间方位,能够用语言表达出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增进幼儿间的友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运用“上下”这一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践,让幼儿掌握“上下”方位,并能用语言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动物、植物、日常用品等),卡片(带有“上”、“下”字样),积木,玩具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张画有各种动物、植物和日常用品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谁能告诉我,图片上的小猫和小狗在哪里?”通过这个环节,让幼儿感知“上下”这一概念。
2. 新知识学习(10分钟)教师用卡片展示“上”、“下”字样,引导幼儿学习这两个字,并让幼儿用手指在空中比划“上”、“下”的动作,加深理解。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拿出积木,搭建一个简单的上下结构,如:一个方块在下,一个小人站在方块上。
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小人在方块的上面,方块在小人的下面。
”然后,让幼儿自己动手尝试搭建上下结构,并表达出来。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一个自己喜欢的上下结构,如:一个苹果在树下,一只小鸟在树枝上等。
完成后,让幼儿互相展示并说出自己所画的上下结构。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上下2. 板书内容:上下定义例题展示随堂练习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画纸上画出一个生活中的上下结构,并用文字描述出来。
2. 答案示例:画一个男孩在滑梯上,下面画一个女孩在草地上。
文字描述:男孩在滑梯的上面,女孩在草地的下面。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活动《上和下》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活动《上和下》含反思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应能够理解并掌握以下数学概念:•上下方向的概念•上下方向的排列方式•上方和下方物体的比较大小1.2 能力目标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应能够:•观察物品在上下方向的排列方式并进行简单的判断•发现物品的大小关系并进行简单比较•通过简单的游戏提升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2. 教学内容2.1 【认知引入】游戏环节为了让幼儿快速进入本节课学习氛围,我们在开始之前设置了简单的游戏环节,规则如下:•将课室分为两组,每组站在安排好的开始线和结束线两端。
•教师会在开始线和结束线之间随机放置若干物品,如玩具等。
•教师喊口令“上”或“下”,两组幼儿需迅速冲向物品并将其按口令方向分别放在上方或下方的盒子内(或用膜拜册等卡片上标记上与口令对应的方向),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教师通过讨论,引导幼儿理解上下方向。
2.2 【学习展开】教学环节在游戏环节完成后,进入正式的教学环节,重点围绕上下方向进行介绍和讲解。
2.2.1 概念讲解向幼儿介绍上下方向,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通过呈现卡通形象的图案、立体物品、海报等多种手段将两个方向展示的生动形象化。
•教师讲解“上”和“下”的概念,引导幼儿理解“上”是顶部或者高处,“下”是底部或者低处。
2.2.2 排列方式幼儿学习对上下方向的排列方式进行判断,可以通过教师安排物品进行展示,然后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
在观察讨论完后,可以通过下列方式引导幼儿总结:•教师以故事、图画等方式引导幼儿讲出物品的排列方式。
•教师可制作“上下方向排列图”,让幼儿填充,加强对上下方向排列方式的记忆。
2.2.3 比较大小通过观察物品的大小进行简单的比较大小。
•教师先让幼儿通过观察两个物品的大小关系来回答“哪个更大?”或“哪一个更小?”之类的问题。
•然后让幼儿互相展示各自的物品,并让幼儿通过对比来发现物品的大小关系。
2.3 【课堂作业】教师可让幼儿分为几个小组,按照上下方向排列方式将课室中的物品重新排列,并通过基础训练进行比较大小。
小班数学教案上面和下面
小班数学教案《上面和下面》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上面和下面的空间概念。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能力。
3. 通过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图片,例如桌子、椅子、书本、玩具等,用于展示上面和下面的概念。
2. 活动场地准备:宽敞的室内活动场地。
教学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发现上面和下面的物体。
2.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生活中见到的上面和下面的例子。
二、主体活动一:观察和描述(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图片,例如桌子、椅子、书本、玩具等,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这些物体的上面和下面。
2. 邀请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上面和下面的特点。
三、主体活动二:上面的游戏(10分钟)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上面的游戏”,将一些小玩具放在桌子上,邀请幼儿用手去抓取上面的玩具。
2.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抓取到的玩具的特点。
四、主体活动三:下面的游戏(10分钟)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下面的游戏”,将一些小玩具放在桌子上,邀请幼儿用手去抓取下面的玩具。
2.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抓取到的玩具的特点。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今天学习的上面和下面的概念。
2.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他们对上面和下面的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描述和分享,评估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活动,一起进行家庭上面的和下面的游戏,巩固幼儿的学习成果。
2. 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观察和描述上面和下面的物体,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六、游戏活动:寻找上面的宝藏(10分钟)1. 教师在活动场地上藏一些小玩具或糖果,邀请幼儿去寻找上面的宝藏。
2. 在寻找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找到的物体的上面和下面。
3. 找到宝藏后,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感受。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上下》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上下》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理解“上”和“下”的概念。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方位感。
3.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上”和“下的概念,能够准确描述物品的上下位置。
2.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空间方位感,使幼儿能够灵活运用“上下”概念。
三、教学准备1.教具:图片、玩具、卡片等。
2.环境布置:将教室分为上下两部分,布置相关物品。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它在图片的哪里?”2.感知上下教师拿出一些玩具,如飞机、小鸟、树木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位置关系。
教师与幼儿一起摆放玩具,巩固“上下”概念。
3.游戏活动游戏一:教师出示一些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有物品的图片,幼儿需要找出卡片上物品的上下位置。
游戏二:教师设置障碍物,让幼儿通过障碍物,找到隐藏在上下的物品。
4.实践操作教师给每个幼儿发一张画有上下物品的卡片,让幼儿用积木或其他物品摆出卡片上的上下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操作。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巩固“上下”概念。
教师提问:“你们在今天的活动中收获了什么?有没有遇到困难?是如何解决的?”五、教学反思1.优点教学过程设计新颖,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游戏活动丰富多样,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实践操作环节,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了幼儿的参与度。
2.不足部分幼儿在理解“上下”概念时仍有困难,需要教师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注意力不集中,需要教师加强课堂管理。
3.改进措施针对理解困难的幼儿,教师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掌握“上下”概念。
加强课堂管理,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可以通过增加互动环节、调整教学节奏等方式实现。
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入更多实践操作环节,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通过实物操作和游戏,让幼儿能够自主辨别并准确使用“上”和“下”的概念。
小班数学活动《上和下》教案设计
一、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上和下的概念,能够正确地辨别物体的位置。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动手操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图片,如小鸟、飞机、太阳等,以及与图片相匹配的卡片。
2. 环境准备:在活动室中设置一个安全的活动空间,让幼儿能够自由地操作和观察。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部分: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物体。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这些图片中的物体是在上面还是下面呢?”让幼儿辨别物体的位置。
2. 主体部分: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操作。
教师出示一张卡片,上面有一只小鸟在树枝上,提问:“小鸟是在上面还是在下面呢?”让幼儿回答。
教师将另一张卡片放在小鸟的下面,提问:“现在小鸟是在上面还是在下面呢?”让幼儿回答。
接着,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己尝试操作,将卡片放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位置变化。
3. 巩固部分: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游戏。
教师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套图片和卡片。
教师给出一个物体的位置,让幼儿找出相应的卡片放在相应的位置。
例如,教师可以说:“太阳是在天空中的,我们要找到太阳的卡片,放在最上面。
”让幼儿进行操作。
五、活动延伸教师可以将这个活动延伸到家庭中,让幼儿和家长一起进行相关的游戏,如在家中找到一些物体,让幼儿辨别物体的位置,家长可以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是否能够积极地观察和操作,表现出对上和下概念的兴趣。
2.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检验幼儿是否能够正确地辨别物体的位置,理解上和下的概念。
3. 关注幼儿在小组合作游戏中的表现,是否能够与同伴良好地配合,完成任务。
七、教学建议1. 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教师在活动中要给予更多的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上和下的概念。
2. 教师在活动中要注重与幼儿的互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小班数学教案《上和下》(通用
小班数学教案《上和下》(通用教案小班数学《上和下》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概述: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进入数学的世界,通过具体的物品和场景,让
学生感受到“上”和“下”的概念。
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培
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识别并表达日常物品的上下位置。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提升学生用语言描述现实世界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应用“上”和“下”的概念。
难点:学会用语言描述上下位置关系。
四、教学工具与材料:
PPT展示图片
卡片
玩具模型
学生作品纸
五、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利用图片和实物展示,如飞行的飞机和游动的小鱼,让学生说出它们的位置,引出“上”和“下”的概念。
2. 概念讲解:通过简单的语言和示例,讲解“上”和“下”的定义,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并理解。
3. 互动游戏:利用卡片和玩具,让学生在游戏中实践上下位置的判断,增强体验。
4. 语言表达: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上下关系,给予鼓励和指导。
5. 创作展示:让学生在纸上绘制或写下他们对上下概念的理解,进行展示和分享。
六、作业设计:
请学生在家中找寻物品,判断其上下位置,并与家人分享。
七、板书设计:
简洁的板书,用关键词“上”和“下”标出基本概念,可以用箭头表示上下关系。
八、教学反思与拓展:
反思:关注学生在语言表达上的困难,考虑如何在下一步教学中更好地辅导他们。
拓展:让学生尝试用“上”和“下”的概念来创造一个小故事,加深理解和应用。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教案主题:认识上下教案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 培养幼儿对于“上下”概念的认识和理解;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4.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应的教具,如音乐盒、玩具楼梯、玩具跷跷板等;2. 准备幼儿喜欢的音乐。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唱一首与“上下”相关的歌曲,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步骤一:认识上下的概念1. 教师将一本书放在桌子上,让幼儿观察。
2. 教师问幼儿:这本书在桌子上面还是下面?3. 引导幼儿用手指指出书在桌子上方或下方。
4.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说:“书在桌子上面”、“书在桌子下面”,让幼儿熟悉这个概念。
步骤二:观察上下的现象1. 教师拿出一个音乐盒,放在桌子上,然后播放音乐。
2. 引导幼儿观察音乐盒在桌子上的位置。
3. 教师问幼儿:“音乐盒在桌子上面,还是下面?”4. 引导幼儿用手指指出音乐盒在桌子上方或下方。
步骤三:动手操作,认识上下1. 教师给每个幼儿分发一个玩具楼梯和一些小玩具。
2. 教师示范:将玩具楼梯放在地板上,然后在每个台阶上放一个小玩具。
3. 教师引导幼儿模仿示范,将自己手上的小玩具从上面走到下面。
步骤四:动手操作,认识上下的平衡1. 教师给每个幼儿分发一只玩具跷跷板和一些小玩具。
2. 教师示范:将玩具跷跷板放在桌子上,一边放两个小玩具,另一边空着。
3. 教师引导幼儿模仿示范,将自己手上的小玩具放到跷跷板上,让跷跷板保持平衡。
结语:1.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所学的内容,再次强调“上下”的概念。
2. 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观察和运用“上下”的概念,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发现。
3. 教师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多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在引入活动环节使用了幼儿喜欢的音乐,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
2. 教师在引导幼儿观察和动手操作环节,注意了示范的清晰度和引导的耐心性,使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上下”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数学认识上和下教案
小班数学认识上和下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通过故事,激起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区分并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认识并说出近处物体的上、下位置,在游戏中,能正确找到自己的上、下位置,让幼儿知道上下的含义以及上下的相对性,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认识上和下教案吧。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激起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区分并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认识并说出近处物体的上、下位置。
2、在游戏中,能正确找到自己的上、下位置,让幼儿知道上下的含义以及上下的相对性。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背景:平面房子图,猴、熊手偶,狗、猫头饰。
活动过程:
一、1、表演故事:《懒惰的猴子》,老师与保育员分别扮演小猴和小熊,用手偶给幼儿表演。
听故事:懒惰的猴子
有一天,小猴和小熊玩完会屋休息,小猴抢先躺在了下铺。
并说:
“我累了,不想往上爬,你上去吧。
”小熊便说:“这是我的铺,你上去。
再说,我这么胖,怎么爬上去?”小猴还是不听,小熊把它扔了上去。
2、提问:
A、小猴玩累了,抢先睡在哪里啦?(下铺)
B、小熊是怎么说的?小猴听了吗?
C、小熊生气了,把小猴扔到哪里去了?(下铺)
3、让幼儿能清楚地辨别和正确说出:上面、下面的方位词,并会做手势(往上指、往下指)。
二、1、议论:
A、你看见过自己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放在上面的吗?
幼1:灯泡吊在房顶上。
幼2:钟挂在墙上。
.....
B、放在下面的东西有吗?你知道为什么放下面吗?
幼1:我的床是上下层的,我睡在下层。
幼2:鞋子放在床下面,放在床上脏呀?
2、老师小结:
A、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上面有头、手等。
B、以近处物体为方位的上下位置:自己的上面有天空、太阳等,下面有地、小草等。
三、游戏活动:《小狗和小猫》
1、教师介绍游戏的玩法:小猫的房子在上面,小狗的房子在下面。
2、让幼儿别人扮演小狗和小猫,在老师的带领下做游戏。
3、看谁找到有快又好,表扬找对房子的幼儿,给最快的挂金牌。
4、游戏进行二、三次,小结,游戏结束。
四、活动延伸:
带幼儿到草地上,利用草地上的滑梯、木屋等,让幼儿自由组合,继续做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