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想浅浅的教语文
读肖培东老师的《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有感
春风十里不如你——读肖培东老师的《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有感深深浅浅都是你肖特精选了16篇课堂实录,有初中的,也有高中的;有阅读课,也有写作课;有诗歌,也有演说;有记叙文,也有说明文……涵盖了基本的课型,让你在丰富的课型中收获点滴感悟。
不仅如此,这本书的篇章结构也很特别:先是“浅浅小语”,三言两语概括上课心得;其次是“课堂再现”,用实录再现课堂真实;然后是肖特的“教学感言”,呈现从备课到设计的思路过程;最后是“名师点评”,名师评价课的得与失,指导我们阅读。
赏实录,琢磨细节,形成自己的理解;读感悟,琢磨课堂,了解课堂设计的缘由;品点评,对照自己的理解,取长补短。
如此设计,让阅读由浅入深,从实践到理论,浅浅地读课堂,深深地理解语文。
把朗读进行到底2011版新课标在“学段目标与内容”对各个学段的朗读竟做了相同的规定:“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在“实施建议”中再次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在“评价建议”的“具体建议”竟然强调的和“学段目标与内容”一模一样:“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
”由此看来,“有感情地朗读”不仅是各学段的目标与内容,还是评价的总体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重点关注,并在课堂上不遗余力地实践。
可是现实怎样呢?不少公开课,太多的家常课:朗读的太少了,指导的更少。
即便公开课上有些朗读,但不少蜻蜓点水,很浅;大多是为了展示,不真。
现实很逼仄,教学进度需要关注,各种考试也需要关注,大家都在赶时间,赶进度,朗读不知道什么时候丢了。
也许重要的不是逼仄的现实,而是我们逼仄的心。
一颗太过现实而又浮躁的心,只会让朗读渐行渐远……可是肖特课堂上竟然大部分时间在朗读,在指导朗读。
《教育的美好姿态》读后感优秀范文10篇
《教育的美好姿态》读后感优秀范文10篇《教育的美好姿态》读后感篇一读一本优秀的书,我们能遇见美丽的灵魂。
把生命凝结在语言文字中,能够遇见最好的自己。
这,肖培东老师做到了。
人,因思想而伟大。
一个人,真正能做到“群体穿越〞,抵达这个美好的世界,那得要拥有我们所不拥有的才情和孤独。
于此,生命的精彩只能交给时间,毋须追逐,一切自然而然了。
肖培东老师所著的新书《教育的美好姿态》能够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是语文教育界的大事情。
在众语成文的当下,语文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蔚为大观。
而能够“浅浅地教语文〞,坚守语文的本真,真正站在学生和语言文字的起点来灵动地教语文,让语文美好绽放,这,恐怕,我们要一辈子的修行。
《教育的美好姿态》这本新书与2023年1月出版的《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肖培东语文课例品读》一道,成为肖老师语文人生的最好礼物。
语文,只有对其爱得深沉,才能参悟其中的奥秘,也才能融进自己的生命里。
没有语文的走遍千山万水,没有一堂堂课的铺陈,没有苦心孤诣地反思,没有无数个不眠之夜,怎么可能有教育的美好姿态?浅浅地教语文,教的不仅是语文,更是让我们找寻到了不知何时何地失去的青春吟唱。
原始的,纯洁的,真诚的,重拾我们教育的和语文的初心。
任生命一天天的流逝,那永不改变的却是“一颗不近黄昏的心〞。
3月6日下午,当我得知肖老师的专著《教育的美好姿态》能在原创图书的微店购置后,时不我待,二话不说,找到网址,点击翻开,赫然在目的便是封面印有七个大字的书名——教育的美好姿态。
这书名竖行排版,方方正正,简简单单。
即使看看书名,就能让人想象得到肖老师是一位有生命情怀的语文人。
在这个功利的社会,人心急躁,为名为利,人们走得太快,太远,忘记了生命最本来的样子。
真的能够静下心来,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思考什么是语文,什么是教育,什么是人生,并能用心写成充满诗意和哲理的文字,让我们所有人都为之感动,这,需要有怎样“真实,灵动,大气,细腻〞的灵魂。
《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读书笔记及感悟1000字
《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读书笔记及感悟1000字导读:读书笔记《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读书笔记及感悟1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读书笔记1000字:遥记第一次听培东老师的课,是在双流中学正道语文首次年会上。
肖老师甫一亮相,宛然古代退却长衫,剪掉长辫的书生翩然临于三尺讲台。
他讲授的是初中篇目——琦君《春酒》。
磁性的嗓音渲染、精准的问题设置、恰到好处的点拨,将文中粒粒文字酿成一坛令人微醺的语文教学美酒。
今日重逢,见字如面。
翻开《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循着文字的踪迹峰回路转,一个疑团渐渐解开:情者,文之经。
若论情,如今“滥情”的语文课例可谓多矣,却只让人心生别扭;肖老师的课为何能在不经意之间,开启心中美好的情感?目光渐行渐远,比较琢磨了好几个课例,豁然开朗:肖老师的课之所以不流于“矫作”,是因为将情感浸入理性细细淘洗过。
且看——《山羊兹拉特》一文,其确立的主题是呼唤人与动物真诚的情感,诚如肖老师在题记所说:“把一朵花的微笑读成祝福,把一声羊的‘咩’叫读成警醒,让每一粒葡萄都能背诵夏日时光的名字。
浅浅的,让最真诚的你走向最清纯的眼睛。
”本课教学思路为:整体感知——拯救兹拉特最重要因素:情感——情感的变化——读出“咩”字无限真情。
毫无疑问,“情感的品味”是全篇的重点。
但是,令人费解的是,师者却没有“激情导入”,生硬地在学生心里植入无病呻吟。
而是请一位同学试着用最简练的语言,给大家说说小说的故事梗概。
当同学仅从情感角度来概括的故事内容时,则要求从故事情节的角度再给予补充,最后将两者的内容整合成相对规范的故事内容—阿隆在卖羊路上遭遇到暴风雪,山羊兹拉特协助阿隆共同战胜困难并安全到家,经此磨难,阿隆一家与山羊的感情越来越深厚。
这是不是在暗示我们:终于情,不见得始于情?在探究“拯救兹拉特最重要的因素—情感”环节中,情感亦是随着对问题的层层抽丝剥茧般的分析中,才慢慢渗入心间。
深深的话浅浅的说作文700字初中
深深的话浅浅的说作文700字初中示例文章篇一:《深深的话浅浅的说》我觉得呀,这世界上有好多话,就像藏在心底的小秘密,又深又重,可真要说出来呢,却又像涓涓的小溪流,浅浅地流淌就好。
就拿我和我奶奶来说吧。
奶奶年纪大了,她对我的爱那可是深得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的。
每次我去奶奶家,她总是提前准备好多我爱吃的东西。
有一次,我看到她在厨房里忙前忙后的身影,我就跑过去想帮忙。
奶奶却笑着把我推出来,说:“小娃娃,这里油烟大,你去客厅等着,奶奶一会儿就把好吃的端出来。
”我当时就觉得,奶奶的爱都在这一句简单的话里了。
她没有说什么特别肉麻的“我爱你”之类的话,可那行动里满是深深的爱。
我就对奶奶说:“奶奶,您也别太累了。
”这就是我浅浅的回应呀,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就像一阵轻轻的风,却也能让奶奶的脸上绽放出笑容。
再说说我和我的小伙伴们。
我们之间也有很多深深的话,但是都是用很简单的方式在交流。
有个小伙伴叫小明,他是个很害羞的男孩。
有一次,学校组织了一场比赛,我们几个小伙伴一起参加。
比赛的时候,我不小心摔倒了,当时感觉好疼呀。
小明急忙跑过来,他没有说什么长篇大论的安慰话,就简单地说:“别怕,我扶你起来。
”我看着他坚定的眼神,就知道他心里肯定有好多深深的担心和关心,但是就这么浅浅地表达出来了。
我对他笑了笑,说:“谢谢啦。
”这几个字也很简单,可在我们之间,就像一种默契的约定,那友谊的小船稳稳地向前驶去。
我还想到了我的老师呢。
老师对我们的期望那是很高的,这期望就像一座沉甸甸的山。
可是老师平时和我们说话,总是轻声细语,用很简单的话来教导我们。
有一回我考试考砸了,心里特别沮丧。
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没有严厉地批评我,只是说:“一次的失败不代表什么,我们找到问题,下次就能进步。
”我当时就想,老师这深深的信任和鼓励,就这么轻松地传达给我了。
我就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努力。
我对老师说:“老师,我知道了,我会加油的。
”这就像我和老师之间的一个小约定,用浅浅的话,定下了深深的决心。
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读书心得
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读书心得语文是我们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也是我们与世界沟通的工具。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读书心得,今天我就想浅浅地与大家分享。
我觉得阅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开拓视野,丰富知识。
阅读可以是课本、故事书、报纸杂志等,无论是什么类型的阅读,都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读书时,我常常会做些笔记,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这样不仅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还能培养我的写作能力。
我发现写作也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写作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会思考如何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我会选择一些经典的作文题目,或者是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来进行写作。
写作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提升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发现背诵也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背诵可以帮助我们记住一些重要的句子和词汇,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感和语调。
背诵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诗歌、文章或者经典的句子,通过反复背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语言规律和美感。
除了以上几点,我还发现语文学习中的综合运用也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做一些语文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这些练习题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改错题等。
通过做题,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纠正。
同时,我们还可以参加一些语文竞赛,通过比赛的形式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我觉得培养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也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对语文有兴趣,才能更好地投入学习。
我们可以参加一些文学社团或者读书会,与其他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同时,我们也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语文素材进行学习,比如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幽默的笑话等。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断积累和提高。
通过阅读、写作、背诵和综合运用,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同时,培养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也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我的这些读书心得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努力,提高语文水平!。
浅浅地教,深深的情——读《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方睿杨...
浅浅地教,深深的情——读《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方睿杨...浅浅地教,深深的情——读肖培东老师《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后感方睿很幸运,肖老师的课,听过多节。
肖培东课例品读《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中收集的十六个课堂实录,我现场听过的有七节。
钱梦龙老师说,教语文最重要的是悟性;王崧舟老师说,教语文的都应该是诗人。
或许是自己缺乏悟性,或许,是自己没有诗人的潜质,听肖老师的课,只感觉轻松、舒服,让人情随课动、情随文动,可自己模仿着来上,总不得要领。
于是,只能感叹:肖老师的课,是我模仿不了的。
课虽模仿不了,可依然痴迷。
拿到这本课例品读,爱不释手,暗想,拙笨的我或许可以在整理的文字课堂中慢慢感悟语文课的魅力所在。
没有听过肖老师的文言文课,于是,迫不及待地先读了《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实录,想了解肖老师上文言文是否有什么新的方法。
这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一篇,以前用人教版教材时教过。
对于文言文的教法,初中普遍遵循“字字落实”的原则,以讲解文言字词为主,我基本也是这样。
多年教学,几多困惑,精美的文章因字词解析过细而支离破碎,缺乏整体性,更难以从深处引导学生去领悟文辞之美,内蕴之美。
一口气读完肖老师《〈始得西山宴游记〉课堂实录》,想像着肖老师的语气和神采,想像着学生的回答与朗读,想像着课堂或平静或热烈的氛围,仿佛自己置身现场,沉醉其中。
肖老师的文言文确实教法与我们不同,但与他其它的课风格一致,以朗读为主要手段,以朗读促进文本解读,又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朗读,读出味,读出蕴。
结合肖老师的其它课例,我隐约明白了肖老师课堂的魅力所在一一立体的课堂,需要教师课前的真读。
肖老师的课,问题不多,但能给学生极大的思考空间,而且几个问题有梯度,相互关联,自然推进,最后直击文本深处。
总感叹肖老师的课有深度,问题设计巧妙有层次,总能搭建起一个立体的课堂,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让听课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
读他的一篇篇教学感言,明白了巧妙的问题不是“设计”出来的,不是书写教案时“想”出来的,而是课前一遍遍“读”出来的。
(语文综合文摘)为浅浅地教语文喝彩--肖培东《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序
为浅浅地教语文喝彩--肖培东《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序语文综合文摘钱梦龙培东纂写自己的课堂教学实录,计一十六篇,汇为一集,给它起了个耐人寻味的书名:《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
日前,他发来电子书稿,嘱序于我。
近几年趁与培东同台讲学的机会,多次聆听他关于语文教学的发言,观摩他的展示课,深感其语文教学理念日臻绵密,课堂教学艺术更趋成熟;但毕竟同台讲学的机会不多,所得印象只是片段而已。
现在因为要写序,才有了比较全面地领略他的课堂教学风采的机会。
这十六篇教学实录,可谓篇篇有特色,处处可圈点,而所有的精彩凝集起来,又凸现了他独特的教学理念:浅浅地教语文。
细细品味,这“浅浅地”三字,意蕴丰富,内涵可一点不“浅”。
而且,正是这个“浅”字,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十四年前的那个“拜师仪式”上--____年,我应邀到培东的家乡浙江____(省、市、区、县)讲学,主持此次讲学活动的该县教研室主任徐耘天老师对我说,他们县里有一位青年教师叫肖培东,语文课上得极好,悟性也高,30岁不到已被评为浙江省教坛新秀,是一位很有“发展潜质”的青年语文教师,因此希望我收他为“徒”。
其实我心里不太喜欢“拜师学艺”这类略带“江湖气”的玩意儿,但耘天是我的老朋友,何况他也是出于对一位年轻教师的成长的关切,我岂能拒人于门外?于是第二天就有了像模像样的拜师仪式。
记得就在拜师仪式现场,我题了一幅字赠给培东,既用以自勉,也作为对这位“徒弟”的赠言,题字的内容是我自己的一句诗:“碧波深处有珍奇。
”我为什么会从书名中“浅浅地”三字回忆起十四年前那个拜师仪式?就是因为这句诗--更确切地说,是因为这句诗中的“深”字与书名中那个“浅”字的强烈对比引起了我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由“浅”而及于“深”,又因“深”而归于“浅”,正是这“深”和“浅”相互转化之间存在着某种启人智慧的哲理吧?于是我又想起了这句诗的由来。
某年夏天,我与几位朋友到北戴河避暑,他们都爱游泳,几乎天天下海追波逐浪,我是旱鸭子,每逢他们下海,只能一个人在浅滩上踯躅,同时也想拾些贝壳带回去留作纪念;可一连拾了两个半天,只拾到了一些毫不起眼的灰褐色的小贝壳,于是一边抱怨自己“手气”不佳,一边想象着曾在电视里看到过的七彩缤纷的迷人的海底世界,不禁心驰神往,不假思索,四句诗便脱口而出:偶来拾贝海之湄,剔石披沙所获稀。
肖培东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经典语句
肖培东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经典语句肖培东教授是当代著名的语文学者,他的学术研究涉及广泛,尤其擅长对语文经典语句的深入解读和浅显讲解。
下面我将从肖培东教授的角度出发,以浅浅地教语文经典语句为题,列举一些例子,以期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语句。
一、《红楼梦》1. “黛玉怀抱明珠泪,宝玉才子卖诗钱。
”肖培东教授指出,这句诗揭示了黛玉和宝玉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黛玉情感丰富而内敛,而宝玉则是一个才子和浪荡子,他们的命运也因此截然不同。
2. “宝钗黛玉情不浅,薛宝钗情更真。
”这句话表达了宝钗和黛玉之间的情感纠葛,肖培东教授认为,宝钗所表达的情感更加真挚而深沉,而黛玉的情感则更多地是一种浅浅的倾慕。
二、《西游记》3. “取经之路,千难万险。
”肖培东教授指出,这句话揭示了孙悟空等人取经的艰辛和困难,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4. “三打白骨精,千年恶业销亡。
”这句话表达了孙悟空打败白骨精后,消除了她千年的恶业,从而使白骨精得以超度。
三、《水浒传》5. “英雄好汉,遇事不怕。
”肖培东教授解读道,这句话表达了水浒英雄们的勇敢和无畏精神,他们面对困难和危险时从不退缩。
6. “兄弟之情,胜于金银。
”这句话强调了水浒英雄们之间的深厚兄弟情谊,肖培东教授认为,在这个故事中,兄弟之情远比金银财富更加珍贵。
四、《论语》7.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肖培东教授指出,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和不断实践,才能取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感。
8.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表达了对于学习的态度和追求,肖培东教授认为,只有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有真正的热爱和兴趣,才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五、《诗经》9.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这句话表达了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肖培东教授认为,我们应该像采薇一样,去积极地寻找和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10.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这句话强调了饮酒消愁的作用,肖培东教授认为,诗经中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有时候适度地放松和享受也是解决忧愁的一种方式。
《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读后感系列作品(五)
怎一个“浅”字了得——读《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有感教学,是信任,是唤醒,是耐心,是鼓励,教师的魅力,必须绽放在课堂之上,潜入到学生的生命之中,把课堂变成学生生命的培育场。
读完了肖培东老师的《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我深受震撼,肖老师教得低调,但教得刻骨铭心,温情脉脉。
反观自己现阶段教育教学之路,更多的时候让学生在分数面前不断拼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应试为基点,课堂上呈现的更多是功利和浮躁,这样的课堂怎能唤起学生对语文的热爱?老师过度肢解课堂,语文的美已变得枯燥无味。
品读了肖老师的课例,我看到了肤浅的自己,狭隘的自己,功利的自己。
“碧波深处有奇珍”,需要我们不断做读书的种子,对语文有着执着和恒久的爱,心底装着学生,装着生活的从容和对生命的热爱,更有着骨子里流淌的家国情怀。
教书,全力以赴,不能随便,质朴而又真诚,不断勉励我们年轻教师。
好文章是读出来的。
朗读在培东老师的教学过程中无处不在,无处不美。
在所选的课文课例中,不管是小说还是散文,不管是演讲稿,还是作文课,培东老师都可以用朗读再现语言的方式来支撑课堂,推进课堂,有分析定有朗读,有朗读定有指导,无读不成析,无读不成课。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朗读成功了,文学作品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遗憾的是,身边不少语文课,学生都在朗读,但缺少老师朗读的指导,没有指导的朗读,是低效的朗读,而肖老师对学生的朗读的指导是具体的、细致的、到位的。
反思自己平时的课堂,我们也有朗读,但对学生没有一个具体的指导,更多的是一种流于形式,没有把作者真正的情感融进去,这样对于文本的解读帮助不大。
培东老师总能抓住一个标点符号,一个关键词句,一个标题,让学生反复诵读,借诵读之船,让学生向文本更深处迈去,学生慢慢参与,慢慢融入课堂,在肖老师的引导下,慢慢迸射出不同的情感体验:或自豪,或愉悦,或心酸,或忧伤,或陶醉等等。
在品读课文课例的过程中,我陶醉在《春酒》中,震撼于《在沙漠中心》,感动于《山羊兹拉特》,在诵读中陶冶心灵,在诵读中学会思考。
2022《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读后感
《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读后感
《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一书精选了肖培东老师在全国各地示范课中的十六个经典课例,涵盖中小学课堂,以教学沙龙的形式给人以现场感。
钱梦龙、黄厚江、王崧舟、王君等十六位语文专家精彩点评。
每篇实录都附上其教学理念、教学思路、课堂教学细节、教学感悟,可谓篇篇精彩,更富有启迪。
而所有的精彩凝聚起来,又凸显了他独特的教学理念:浅浅地教语文。
教字,教词,教句,教篇章,教我们能感受到的也应该要感受的思想。
本书中,肖培东先生针对文体、语言、人物形象、主旨等方面,有次序并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而每一个问题都是紧密围绕教学内容、目标而展开,没有一处赘余。
而对人物形象、情感、艺术手法,又以朗诵和推敲字词为手段去体会,一字一词一句细细体味作者情感。
注意文字的摇曳节奏感、长短句的参差交错、语言的冗余与简洁,使表达的文字有一定的厚度和感染力。
肖培东在书中说:“语文课,首先必须是文本阅读课,有琅琅的书声,有真诚的对话,有主动的揣摩,有深刻的反思,有精神的升华。
”。
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肖培东语文课例品读
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肖培东语文课例品读肖培东老师是一位著名的语文教育家,拥有超过50年的语文教育资历,是中国教育家钱老师的弟子。
肖老师把注重学生学习爱好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等核心内容融入语文课堂,倡导“活书”教学模式,创造出语文学习的“浅浅教育”理念和“有趣的学习”文化氛围。
肖老师的语文学习,以“浅浅教育”为主。
语文课拒绝单一的文字和超量的记忆,而是注重学习体验,突出课堂气氛,教师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讲解,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气氛中学习。
肖老师善于用生动的教学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文字的结构和意义,让学生在接触语文的过程中能够更充分的感受文字的魅力。
肖老师认为,要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于是,他发明了许多有趣的语文学习游戏,如“发音大比拼”、“语文句型拼图”、“古诗歌记忆比赛”等。
这些游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乐趣,增强热爱语文的学习兴趣。
肖老师有一种特殊的教学风格,他倡导“活书”教学模式。
他以活动游戏、语文博物馆、文学实验室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走出教室,学习语文,全方位接触文学。
肖老师还提出了“语文史上今日”的教学模式,把语文教学的起源和发展相结合,让学生系统地了解语文的发展历史,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文文学的传承及创新。
肖老师是一位成功的语文教育家,他的“浅浅教育”理念和“有趣的学习”文化,为当代语文教育提供了一条新的教学路径,推动了语文教育的发展。
肖老师的“浅浅教育”理念和“有趣的学习”文化是一种新的开放教学模式,指导学生以一种体验式、主动式、有趣式的方式学习语文,从而达到语文学习的最佳效果。
以肖培东老师的语文课堂为例,他发明了活书教学模式,用多种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讲解,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气氛中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和学习习惯。
以“浅浅教育”为核心,以提升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宗旨,教学中注重学习兴趣和学习体验,为当今语文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值得学习和启发。
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读后感_心得体会
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读后感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读后感,感谢您的阅读!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读后感(一)张克强读这本书,最先读的文章,就是钱梦龙老师为本书写的序。
在钱梦龙老师的文字中,隐隐看到一位机敏与奋进的教坛新秀一步步的走向语文名师。
在这条路上,除了天生的文字敏感,我更看到了锲而不舍的勤奋与刻苦。
接着拜读的就是肖培东老师的后记《浅浅深深,语文是你》。
在肖老师的深情文字中,触摸到了母亲、父亲和老师,在他娓娓动听的文字中,我更感受到一颗语文老师的敏感与勤奋。
然后开始细细品读这16个课例,但是因为这些课例中的的一些文章不是苏教版中的文章,自己并未上过课,所以感触不是特别深。
但是《孔乙己》与《一双手》这两堂课,我是现场聆听了肖培东老师的演绎的,所以再看课例,感受格外真切。
听了这两堂课,又看了这16个课例,在看到黄厚江老师对《一双手》点评的时候说到“一节课是一条流动的小溪”,我脑海中突然冒出了这样几个字“流水不腐”。
是呀,也许因为肖培东老师天生对文字的敏感,使得他的课有个特色“读”,“读”貌似真的很浅,只是读出来,我们所有的语文老师都会要求学生上课声情并茂地朗读。
我们甚至有板有眼地要求学生:一读字音二读节奏三读情感,在我们“预谋”好的课堂节奏中,在我们有条不紊的进程中,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学生对文字的情感把握,好像只能靠学生的意会了,我们实在无法言传,于是,文字敏感度高的学生,貌似意会了我们要传达的感受,于是声情并茂的演绎了我们的期待,而有一部分学生,好像只能在群体的朗读中感受到似是而非。
在肖培东老师的《孔乙己》一课中,“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借此细细推敲酒客们的对话;“哦”字被师生反复来朗读,甚至一个“!”也被反复来揣摩。
在标点符号的揣摩中,师生共同朗读让课堂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肖老师说他是在浅浅的教语文,但是语文本身不是就应该关注文字本身么?那么,我们语文老师是不是都可以按照肖培东老师这个方式来教语文通过朗读来触摸文字,把握情感,分析主题呢?其实,好像也是可以做到。
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
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一直以为,语文教学是深深扎根于文本语言的教学,是贴着学生语文素养发展而前行的教学,是遵循语文教学自身规律实实在在的教学。
在以艰涩的深刻、冰冷的高调为特征的深度教学前,在语文教学被各种貌似“深刻”的“理论”折腾得面目全非的当下,我希望我的教学如浅浅小溪,缓缓而行,但又能溅起浪花、掀起波澜,去尽浮华寻语文教学之本真。
一句话,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
浅浅地教,是希望语文课堂教学根植文本,紧贴文本,引导学生与文本语言对话。
浅浅地教,是希望不做教学目标游离、放羊式课堂教学,而将语文教学的重心切切实实地落在“让学生亲历阅读的全过程”中,让语文教学回归文本,回归语言。
于漪先生说过:“语文课就是语文课,不是思想品德课,不是某种文化某种艺术的课。
”钱梦龙先生也说:“语文课程的教化功能是间接的、潜在的、润物细无声的,是学生自己在文本的字里行间读出来的。
”文本教学必须得益于阅读,收效于阅读,不能在空谈中荒废语文教学的本质。
课堂上,要紧紧扭住文字语言这个抓手,通过讨论、鉴赏、体悟,去体味文本的文学韵味,感悟文本的人文精神。
教《我与地坛》一文,不是如班会课一般地去讴歌母爱,而是要引领学生在史铁生朴素又深刻的文字里咀嚼母亲的坚忍与伟大。
教《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文,我们又要警惕用回忆历史代替咀嚼文字,用热闹的讨论代替深情的演讲诵读。
既要教出演讲稿的本质特征,又要教出“这一篇”的独特个性,这就是此文教学的“浅浅”所在。
浅浅地教语文,教字、教词、教句、教篇章,教我们能感受到的也应该要感受的思想。
浅浅地教,是希望教得实实在在,教得很语文。
走在繁乱迷茫的路口,我常常想起我的语文教师,小学的、中学的、大学的。
他们教我背书写字,教我摘抄积累,教我一篇篇要大声地读,教我一段段文字要认真地抄写,教我抄下黑板上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教得很原始很基本很纯粹。
他们的课堂简单朴素,像一棵冬天的树,苍劲干净,只剩下听说读写思。
我们的课堂呢?被各种高深的理论和炫目的模式包装得很艳丽,很有悬念,丰富斑斓,像簇簇春天的花,繁杂鲜艳。
我只想浅浅地教语文阅读笔记(四)
《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阅读笔记(四)海丰县梅陇中学黎若溪《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是特级教师肖培东老师的一部经典课例品读著作。
暑假时,广东省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柯泽华老师大力推荐语文学科方面的一些好书,其中就有这本《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
柯老师希望我们这些学员能通过阅读来拓宽知识视野,提高理论水平。
暑假快结束时,我终于与这本书结缘。
手捧这本厚厚的《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我似乎嗅到了一股清香从书页里飘出来。
我一点点地走进肖培东老师的文字海洋,试图去捡拾海洋里的粒粒珍奇。
感受诗意,感受真实;边学边记,边记边思。
【序】为“浅浅地教语文”喝彩钱梦龙1.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只有潜向“碧波深处”,才能求得语文教学的真谛。
2.把琅琅读书声还给语文课。
3.老老实实地把学生引领到读、写、听、说的实践中去。
4.绚烂至极而归于平淡。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韦庄1.我想浅浅地教语文,甚至教成你们心里的肤浅,我相信,浅到心底的文字,纯净地堆积起来,就是高度。
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甚至教成你们眼里的低矮,我相信,矮到能扎根的思想,真切地凝聚起来,就是厚度。
2.读,也是考验你风度和耐心的时候。
3.打开诗歌之门,一个很重要的行为是想象。
4.韦庄这一句“还乡须断肠”,痛煞人心,情真意苦。
原来,无论你走多久,走多远,不还乡,灵魂都是无依无靠地漂泊。
5.语文,也是一种断肠的还乡。
苦词好读,苦课难教。
你要读出其中滋味,又要引导学生走进这一份悲痛,既感性又不失理性,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心就这样一次次地被煎熬被摧折。
6.下课铃声响起,仿佛人生的决绝离别,内心的灯盏在那一刻熄灭,我坐在那里,神情恍惚,很久很久不能回神看天,仿佛魂魄与肉体已然分离。
从此,我怕上这样的课,每上一次,都是时光与我的共同焚毁,都是生命与文字的一起沦陷。
7.课堂上,学生对诗句表面的悠闲舒畅很有感受,而对词人内心的苦闷与孤独较难体会,而这正是鉴赏能力得以提升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我只想浅浅地教语文读后感1000字
我只想浅浅地教语文读后感1000字素养这个词应该是最近的热词,听了很多讲座,对这个词的感觉总是淡淡的,无法深入其内涵,看了肖老师〈〈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终于对语文的核心素养有了更透彻的认识。
语文的核心素养其实就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
听的能力我们所有的语文课堂在表面上都是“俊达到了的,但读、说、写的能力培养却是很多老师致力追求但效果始终不理想。
可是这几个字在肖老师的课上都得到了完美的实践。
尤其是读和说,肖老师的读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点缀,不是走走过场应应景,而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而学生说更是肖老师课堂的一大特*。
每一堂课都会有很多学生发言,就比如《小小鸟窝,大大世界》发言的学生多达45人次,这几乎旦是整个班了,也就是说肖老师调动了所有的学生,这几乎是我们一直追求却一直做不到的。
为什么在肖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都愿说还能说呢?我想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引导。
新课程标准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正确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细细想来,学生是主体本来就是教育的根本。
学习是孩子们自己的事,只有孩子们自己愿意去学了,才有可能事半功倍。
可是我们的学生心智发展未成熟,要让他们自己觉醒是有一定困难的,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
浅浅地教语文,浅浅地引导,肖老师做到了。
比如说肖老师执教的〈〈菩萨蛮〉〉。
开课第一问“学诗歌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学生都知道读,接着肖老师就指导学生结合课后练习的相关提示去引导学生该如何读这首词。
读后感·引导得不着痕迹,但学生一定会跟着老师的思维走,因为学生有收获,有体验,还会获得读诗的方法和技巧,就是在以后的诵读活动中,学生潜意识也会注意诵读技巧,这种效果不可谓不好。
再来看看第二问“这首词给我们描绘了一个非常熟悉的地方——*南。
*南好,好在哪里?”“好在碧绿的春水”“好在*南的人儿很美”“好在人躺船上听雨的闲适”。
好一个简单的引导,孩子们在这样的引领下有话可说,深入研究,收获了美的感受和体验。
深深的话浅浅的说作文语文
深深的话浅浅的说作文语文“深深的话浅浅的说语文”这事儿听上去有点儿玄乎,但其实说白了就是把那些高深的道理用简单的方式说清楚。
你可能会问,这有啥难的?难就难在我们经常喜欢把事情说得复杂一点,好像这样才能显得有深度似的。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事儿,看看怎么能把“深”变成“浅”。
首先,咱们从一件简单的事说起。
前几天,我在家看电视,碰上了我老妈,她那时候正悠闲地喝茶。
我看她一脸陶醉,忍不住问她:“妈,你这么高兴啥事儿?”她瞥了我一眼,笑着说:“哎呀,这个电视剧中的哲理多深奥啊!”我一听,心里就想:哲理?咋看着就是个浪漫狗血剧呢?于是我就跟她说:“妈,你这‘深奥’我怎么看都觉得是男主角跟女主角吵架的时候搞笑啊。
”老妈白了我一眼,说:“你懂啥,感情的事儿哪有这么简单。
”这时候我就想,语文老师如果也像老妈那样,讲解诗词时用的都是那些深情厚谊的故事,那我们学生可能要抓狂了。
比如说,老师给我们讲李白的《将进酒》,讲到一半,老师的声音突然变得非常严肃,仿佛在说:“各位同学,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不仅仅是鼓励我们喝酒,更重要的是……”,接着老师就开始讲道理,越讲越深,弄得我们一头雾水。
说实话,我总觉得,直接把话说清楚点儿,大家都能更容易理解。
就像我上大学时,参加了一次文学讲座,主讲人用了一堆高大上的词汇,还摆出一副深沉的样子。
我旁边的同学悄悄地跟我说:“这哥们儿话说得太拗口了,我完全听不懂。
”我也只能点点头,其实我也差不多。
于是,我们来试试另一种方式。
想象一下,假如今天你有一个朋友叫小张,他很喜欢跟你聊生活中的大事小事。
有一天,他对你说:“我最近在想,人生是不是应该追求一些更高的目标呢?”你可以笑着回答:“小张,你这话听上去特别深奥,其实我觉得,只要每天开心过好每一天,不就已经很不错了吗?”说完,你俩都会觉得,哎,这不就把复杂的事儿说得明明白白了嘛。
再来说说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小李老师特别喜欢用一些简单的例子来解释复杂的概念。
肖培东老师的“浅浅语文”
肖培东老师的“浅浅语文”久闻,肖培东老师大名;有幸,亲临肖培东老师语文课堂。
观课,沉醉;细思,无穷。
下面,我就肖培东老师执教的《猫》《植树的牧羊人》谈一谈肖培东老师的“浅浅语文”。
一、浅教真读“语文就是读书课”,肖特用自己的课堂实践向我们讲述。
两节课都是以“读”为课堂的主要活动,读中悟,悟后读,一直贴着学生在行走。
读的形式多种多样。
《猫》中,齐读重点句;默读写第三只猫的段落,怎么默读,结合单元导语肖老师给出具体要求;第三只猫的故事中,人物都说话了,肖老师创设情境,引读、指导朗读;最精妙的“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中的“我以为”的朗读指导,两种读法:一是“觉得自己断案断得很牛”怎么读,一是“事后回想起来的悔恨”怎么读,通过不同语气的朗读,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情感。
《植树的牧羊人》中“我”三次到高原看到高原景物特征的三句话(1.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
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
2.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
3.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
)的朗读指导,让学生明白,景象变了,朗读也要有变化。
这酣畅淋漓的读,既是对学生读的能力的考量和培养,也是对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大意,体悟作者情感的考察。
肖老师的指导不显山,不露水,孩子们却读得兴味儿盎然。
后面的“读”更是花样繁多,有老师让学生品味关键词自己理解后的个别读,有学生们互相启发后的再次读,也有老师追问引导之后或是亲自示范后的读,但不论哪种形式,最终学生一定都会读得绘声绘色,用声音还原场景或是讲述故事,或是抒发情感。
就在这一读再读中,学生不光是理解了句意和情感,更是体会到语言深处的真意,体会到了标点符号在表达中的妙处,习得了语文学习的真功夫。
《语文课程标准》上说,“要让学生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一点都不深奥玄虚,但是在真正的课堂上,这种读被落实得确实不够,很多时候似乎只是一种点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就想浅浅的教语文
1.浅浅的,浅浅的,语文的脸。
扁扁的,扁扁的,岁月的书签。
不知不觉中,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
依着自己的心思,整容了两句歌词,就是喜欢这样悄悄的自然的改变,语文,因为阅读,一切的发生只等时间。
2.成长的路,是缩不短的。
被加快的,一定,会在哪里被丢失。
语文教学,也是如此。
3.我的语文老师,小学的,中学的,若放在现在,都应该是不合格的。
他们教我背书写字,教我摘抄积累,教我一篇篇文章大声地读,教我一段段文字认真地抄写,教我抄下黑板上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教得很原始很本真很纯粹。
若干年以后,我竟然也成了语文老师。
4.他们的课堂,不曲折,不婉转,简单朴素,像一棵冬天的树,苍劲枯瘦,只剩下听说读写。
我们的课堂,很艳丽,很悬念,丰富斑斓,像一丛春天的花,繁杂妩媚,间杂着读写听说。
风吹来,冬天的树,摇出春天绿意。
风吹来,春天的花,落成一地残红。
5.他们,爱在黑板上写满字,粉尘白了头发,我们有了青春。
我们,爱在幻灯片上积累绚烂,声影眩晕了脑袋,我们依旧迷茫。
我的老师坐在我的课堂,我上得很精彩,老师没有听懂。
原来,我们还是一群懵懂孩子,浅薄无知,有待启蒙。
6.我的语文老师,几乎没有理念,就是要我们大声读书。
后来,我们越来越会读书了。
我做语文老师,天天学习理念,课堂上翻转折腾就是少读书。
现在,我们真的不读书了。
7.他们说不出一堆语文外的哲学美学,他们做的是最基础的语文事情。
实际上,他们都是一口深厚的井,让我们饮到最渴望的甘醇。
我做语文老师,天天想着深刻厚重,事实上自己越来越肤浅。
8.那个时候,课文就是课文,理解就是理解,不叫文本,没有解读。
语文很简洁,很浅很浅,像一条清澈的小溪。
时间流淌,我们也有了一定的深度。
原来,不是
老师不懂深刻,是老师不让我们在深刻前面自卑迷茫。
读书,是和时间一起流淌的,是和阅历一起壮实的,是和生活一起丰厚的。
9.我想浅浅的教语文,看着孩子们的眼睛教语文,甚至教成你们心里的肤浅,我相信,浅到心底的文字,纯净地堆积起来,就是高度。
浅浅的教语文,和孩子们的眼睛一样清澈纯净。
10.我想浅浅的教语文,教字,教词,教句,教篇章,教我们能感受到的也应该要感受的思想。
甚至教成你们眼里的低矮,我相信,矮到能扎根的思想,真切地凝聚起来,就是厚度。
11.孩子说文字里有一只麻雀,我就先让他们读出美丽真实的飞翔,未来,他们一定会看到雄鹰的翅膀。
12.千万不可轻薄地去挑战语文,不可狂妄地去蔑视语文,更不可怀着恶意去糟蹋和伤害语文。
13.你很深刻,不代表语文课堂必须深刻。
你很锋芒,不代表语文课堂必须咄咄逼人。
河流,可以绕过所有的高山,可他的流淌依旧温和。
因为,它要滋养的是两岸的草木是水里的鱼虾。
得大道者,必有大德、大学问、大智慧、大涵养。
14.语文的天空很清朗,我们却坐在缭乱的灯光里,为赋新课强说愁。
15. 什么是语文?语文就是我们的成长。
而成长,绕不过时间。
安静的语文里,心灵在潜行。
把浅的教实了,浅的就是未来大地的砂砾。
把浅的教厚了,浅的就是未来天空的云层。
16.时间在飞逝,语文依然在争议中前进,我们在技术和利润的宰割下更加支离破碎。
转眼,人生已过悸动的年龄。
可是今夜,我对内心的领悟和对语文的领悟,其实远远没有开头。
语文的困境,就是心灵的困境,就是世界的困境。
浅浅的,不理会世界的喧嚣。
我的语文身影茕茕独行。
你会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回来,与一直站立的我们相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