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夏商时期王权具有神化色彩,夏商时期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分封制下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其中分封的大多是同姓子弟。
3.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壮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例如:楚王问鼎4.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在宗法制下的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
5.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加强是秦统一六国的主要原因。
6.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7.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有利于加强地方对中央的控制。
8.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9.汉初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存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10.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中国省制的开端。
11.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分别是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12.汉武帝时设置了“中朝”以加强皇权。
13.明太祖时,废除秦朝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以加强皇权,废行省、设三司,以加强中央集权。
14.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15.清朝雍正时设置的军机处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16.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开始落后西方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辉煌属于希腊”指的是古希腊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宏伟归于罗马”指的是古罗马的法律制度。
两者实质是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2.希腊的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造成了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城邦制度3.梭伦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克里斯提尼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正式确立、伯里克利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4.在古希腊妇女、外邦人、广大的奴隶,不享受民主的权利。
5.古罗马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是平民反贵族斗争的结果,从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发展到万民法(帝国境内的一切自由民)是对外扩张的必然结果。
6.《十二铜表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是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民法大全》(公元6世纪)是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政治的目的:巩固政权)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二、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注释: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三、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重点、难点)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知识梳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知识导航夏出现公共权力(王位世袭制)内服和外服制度商方国联盟神化王权背景:周朝建立后为实行有效统治封建邦国(分封制)情况:(略)周天下共主影响:加强了周朝的统治,使周成为强国。
宗法制和礼乐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皇帝(总揽国家一切权力)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中央政府(三公九卿)太尉——监察百官、掌管律令、图籍御使大夫——管军务地方:郡县制(郡守、县令由皇帝任免)汉朝中朝(内朝)(决策机构)尚书台中央:三公九卿外朝(执行机构)皇帝地方:郡国并行解决王国问题从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尚书省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中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决策机构)——吏——户(执行机构)——礼隋唐中央:三省六部制尚书省——兵——刑——工皇帝门下省(审议机构)地方:州县两级制到道、府、县三级制中书省、门下省(行政机构)中央枢密院(军政机构)合称“二府”宋参政政事、三司(分割宰相行政权、财权)皇帝地方:州郡县直属中央中书省(行政机构)中央枢密院(军政机构)元朝皇帝地方:行省制度废丞相,权分六部;中央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
形成内阁制(内侍机构)明朝皇帝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地方:废行中书省,分设三司中央: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清朝皇帝地方:设省级行政区、将军辖区………2、问题探究(1)商代的方国和西周的诸侯国有何不同?第一步:首先了解什么是方国?第二步:弄清什么是诸侯国,并进行比较。
(2)为什么说方国联盟到天下共主体现了历史的进步和发展?第一步:探讨方国联盟的基本特征?第二步:探讨天下共主的基本特征?第三步:从比较中得出天下共主的进步性体现在哪里?(3)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什么?阅读课文,得出结论。
(4)你的籍贯是那个省,在周代属于那个封国?第一步:弄清西周封国的基本情况。
第二步:查找资料,得出结论。
(5)诸侯与天子是什么关系?受封诸侯有什么权利义务?第一步:弄清被封诸侯是哪些人。
第二步:弄清他们与天子的关系。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归纳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1. 了解先秦时期政权的更迭(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先秦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
(1)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2) 商朝(约前17世纪前11世纪)。
(3) 西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定都“镐京”。
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攻破了镐京,西周灭亡。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4) 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附近),史称“东周”。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封建社会确立时期。
2. 理解分封制、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1) 分封制①原因: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②内容:周武王将广大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在领地里诸侯享有很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利。
③特点:以血缘关系为主要纽带,形成森严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④影响:扩大疆域,稳固统治。
后来诸侯争霸,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
(2) 宗法制①原因和目的:为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②定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③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
④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以血缘为依据),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嫡长子继承)。
(注意: 中国人的团聚、族谱、祠堂、辈分、正统等文化现象都与此有关)3. 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1) 神权与王权结合。
(2)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不能称为中央集权)。
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 了解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人教版高中历史 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归纳
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的政治制度:(1)从禅让到王位世袭①背景: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②建立:禹时候,其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王位世袭制取代了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③特点: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2)行政管理制度①中央制度: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②地方制度:地方封侯、伯,他们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2、西周的分封制:(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都城在镐京。
(2)目的:为了进行有效地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3)主要内容:①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受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文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③手封诸侯在其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
④形成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4)分封制的影响:西周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5)破坏:①原因: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②瓦解: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自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3、西周的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是最突出的特点。
②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③是“家”与“国”的统一。
(4)内容①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领地内却是大宗。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古代中国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国家,其政治制度也非常独特。
本文将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知识点总结,以帮助高一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演变过程。
一、封建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以封建制为主。
在封建制度中,君主是社会的最高统治者,他们通过授予诸侯王侯爵位的方式来维系统治秩序。
诸侯藩国作为君主的下属,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但必须向君主效忠并支付赋税。
二、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的某些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这种制度下,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他们通过设立官僚机构来管理国家事务,并派遣官员到各地进行管治。
这种制度的代表是秦朝的郡县制和汉朝的三公九卿制度。
三、儒家思想与政治体制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儒家思想强调君主与臣民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和谐共处,主张君主要以身作则,以仁德治理国家。
这种思想在封建社会中推崇,并与中央集权制度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政治体制。
四、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特有的选拔官员的制度,它在隋唐时期得到了大规模的推行。
按照科举制度,士人们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考试来晋升官职。
这种制度对于士人阶级的晋升具有重要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政府官员的公正和能力。
五、地方官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还包括地方官制,即设立各级地方政府来管理地方事务。
根据历史时期的不同,地方官的名称和职权也有所差异,但基本上都是由中央政府任命的。
六、丞相制度与宰相制度丞相制度和宰相制度都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与君主关系最为密切的职位。
丞相是负责辅助君主处理政务的高级官员,而宰相则是负责处理国家重大决策的首席官员。
丞相制度在秦朝开始,宰相制度则在汉朝时期成为主流,并延续到明清时期。
七、军事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也与军事制度密切相关。
在封建制度下,各地的武装力量由地方官员控制,并向中央政府纳贡。
另外,高士争相为各地提供安全保障,形成了以地方势力为基础的地方军事制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2、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3、形成完备的分封制与宗法制;4、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二)分封制和宗法制1、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内容:①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②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
特点: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天下共主。
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
2、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
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
特点: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亲缘上是兄弟关系,政治上是君臣关系。
3、作用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既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既强化中央控制能力,又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
但是这种制度能保持政权稳定一时,而不能保证奴隶制度永不衰亡,它有其局限性;受封的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后来实际上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
4、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1)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
(2)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不世袭,官员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3)诸侯国的独立性很大,容易发展成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政治体制1、含义专制主义——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
中央集权——中央集权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地方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二者不能完全分开。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 1 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是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分封的对象有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但要对周天子承担义务,如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等。
西周还实行宗法制,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
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西周的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必不可少的工具。
第 2 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是其核心,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
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协助皇帝处理政事、掌管军事、监察百官。
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第 3 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吏、户、礼、兵、刑、工。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分工明确,相互制约,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设中书门下为行政机构,枢密院掌管军事,三司掌管财政,进一步分割了相权。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第 4 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加强了皇权。
但皇帝政务繁多,后来设立了内阁,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 5 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古希腊地理环境独特,多山多岛,城邦林立。
人教高中 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知识总结
古中政治夏:创立王位世袭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商:内外服制度,并充满神权色彩西周(贵族政治,最大特点是世袭)分封制(地方管理制度):名称:又称:“封邦建国”,简称“封建制度”含义:周王分派同姓亲族,姻亲,功臣和先代贵族(对象)到地方,广建封国(诸侯国)以巩固统治。
内容:权力:地方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用人权,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义务:地方诸侯要向周王定期朝贡,随从作战,交纳贡赋。
特点:①以血缘关系为基础②通过层层分封,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分封的主要诸侯国:齐鲁燕卫宋晋等等演变:始于原始社会,盛行于西周,溃于春秋战国影响:前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后期地方诸侯叛乱,不再听从周天子,诸侯争霸,引春秋战国的大分裂,大动荡(原因:受分封的诸侯在领地内有较大的独立性,有众多权力,埋下了地方分裂割据的祸根)。
宗法制(权力分配制度):含义:按血缘的亲疏远近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关系的制度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维护政权的稳定。
核心(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特点:1.形成大宗小宗体系,大小宗之间关系是相对的2.大宗小宗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从而实现家与国一体化影响:1.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有利于巩固统治集团内容的稳定和团结2.对中社产生深远影响,直至现今,如等级观念,尊宗敬族思想和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以及重男轻女思想等礼乐制 : 含义: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
是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目的: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春秋战国(奴 封):分封宗法制原则遭到破坏,各国通过变法开始加强中央集权,如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注意: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分封制虽遭到破坏,但宗法观念影响深远。
而以后某些朝代也局部实行过分封制,如西汉初,西晋,明思考:郡县制,行省制与分封制相比,为什么更有利于加强统治者权力和国统?答:因为郡县制和行省制将地方官员的人事任免权收归于统治者和中央,从而大大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和国家的统一。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正式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重要知识点提要1.夏商时期王权具有神化色彩,夏商时期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分封制下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其中分封的大多是同姓子弟。
3.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壮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例如:楚王问鼎4.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在宗法制下的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
5.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加强是秦统一六国的主要原因。
6.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7.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8.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9.汉初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存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10.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中国省制的开端。
11.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分别是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12.汉武帝时设置了“中朝”以加强皇权。
13.明太祖时,废除秦朝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以加强皇权,废行省、设三司,以加强中央集权。
14.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15.清朝雍正时设置的军机处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16.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开始落后西方二、基本知识网络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夏代1、公元前2070年,2、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中国出现早期政治制度。
3、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利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这是生产力和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的进步。
二、商代1、公元前1600年建立2、主要政治制度:中央:相、卿士;地方:侯、伯3、夏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王权具有神秘色彩②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相对完整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4、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三、西周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2、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1)分封制目的: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内容:①分封内容:土地和人民②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③诸侯义务:服从命令、随从作战等④诸侯权力:世袭、再分封、独立性特点:①分封对象多元化②权利义务关系明确③层层封授,等级森严评价:①积极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巩固统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地区②消极作用:西周后期,王权衰弱,逐步失去作用,逐渐出现诸侯割据局面(2)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内容:大宗小宗制、嫡长子继承制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最大特点)②大宗小宗具有一定的相对性③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作用:①保证贵族“世卿世禄”(贵族不仅世袭土地和人口,而且还世袭职务和待遇)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王朝,其政治制度以宗法制为基础,实行世袭制。
商朝继承并发展了夏朝的制度,形成了更为严密的宗法体系。
周朝则在宗法制度的基础上,创立了分封制,通过封土授民的方式,巩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分封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郡县制。
汉朝继承秦制,但在实际操作中,又有所调整,如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实行推恩令等政策,以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这一时期,政治制度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而南北朝时期,随着民族融合的加深,政治制度逐渐走向多元化。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科技1. 农业经济的发展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从夏商周的井田制到秦汉的私田制,再到魏晋南北朝的均田制,土地制度的变革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2. 手工业与商业的兴起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也逐渐兴起。
尤其是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商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3. 科技的进步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举世瞩目。
如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
同时,天文、数学、医学等领域也有显著的成就。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 儒家文化的主导地位儒家文化自春秋战国时期起,就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孔子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佛教与道教的传播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与道教一起,逐渐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文化。
3. 文学艺术的繁荣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形式的兴起,以及绘画、雕塑等艺术的发展,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多样性。
四、古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1. 丝绸之路的开通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中国与外界进行经济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通过这条路线,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人教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标要求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单元综述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集中体现。
它经历了产生、形成、确立、完备、强化、衰亡的发展过程。
这一过程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秦汉至隋唐为第一阶段,历史进步性居主流;北宋至明清为第二阶段,其消极影响日趋突出。
历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都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共性和特殊性。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1、夏商周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宗法制,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在王位和爵位的继承上实行世袭制;在地方管理上实行分封制;在王族内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的宗法制。
2、秦国统一了六国后建立了秦朝。
秦朝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期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以皇帝为中心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位不世袭,实行俸禄制度,由皇帝任免;官职有明确分工,既互相配合,又相互牵制。
3、“汉承秦制”,由汉至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受到制约而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4、明清时期,转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废丞相、设内阁和六部、增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设立和职权完全服从专制王权的需要;废行省,设三司,直接隶属中央,中央对地方控制进一步加强;大兴文字狱,八股取士,思想文化专制不断加强。
知识网络结构学法指导1、要注意理解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并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
2、要注意把握同一历史时期相关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主要王朝变换顺序表先秦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形成三国两晋(东晋、西晋)南北朝发展隋唐繁荣五代十国宋(北宋、南宋)元继续发展明清衰落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夏朝的建立:①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②“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③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2、夏商的政治制度:①夏商的最高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②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地方封侯和伯,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内容:①分封对象: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4.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定义: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4.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四、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结合,族权与政权结合,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以宗法制为核心,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紧密结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_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4)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4)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6)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0)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1)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2)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政治的目的:巩固政权)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二、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注释: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三、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重点、难点)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完整word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知识点归纳(word文档良心出品)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高一历史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单元知识点总结一、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 王位世袭制。
-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标志着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从此,“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王位世袭制在商朝时发展为兄终弟及、父死子继。
- 分封制。
-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 内容:周武王将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
-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随着诸侯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 宗法制。
- 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 内容: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也以嫡长子世代继承诸侯之位,其余诸子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同样以嫡长子世代继承卿大夫之位,其余诸子为士。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背景。
-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先后灭掉六国,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
- 内容。
- 皇帝制度: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
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三公指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负责全国军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笔记整理手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笔记整理手写以下是一份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笔记整理手写,仅供参考: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禅让制:部落联盟民主推举首领的制度。
(2)王位世袭制: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3)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为基础,财产和权力由家族统传。
(4)分封制:周王将领土分封给亲戚和功臣,以巩固统治。
1.秦朝的政治制度(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地方官员由中央任命。
(2)三公九卿制: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地方设立郡守、县令。
(3)郡县制:地方行政制度,官吏由皇帝任命。
1.汉朝的政治制度(1)汉承秦制:继承和发展了秦朝的政治制度。
(2)察举制:地方官员推荐人才,由皇帝任命。
(3)刺史制度:地方官员监察地方,代表皇帝巡视。
1.隋唐的政治制度(1)三省六部制:中央设立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地方设立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工部。
(2)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3)藩镇制度:节度使掌握地方军政大权,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雅典的政治制度(1)民主政治:公民参与政治,轮流执政,少数服从多数。
(2)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3)陪审法庭:公民大会的司法机构,负责审理案件。
(4)十将军委员会:最高军事机构,负责指挥军队。
1.罗马的政治制度(1)共和制:元老院掌握决策权,公民大会选举两名执政官。
(2)元首制:军事统帅掌握大权,成为实际统治者。
(3)法律体系:《十二铜表法》是第一部成文法典,奠定了罗马法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主要王朝变换顺序表先秦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形成三国两晋(东晋、西晋)南北朝发展隋唐繁荣五代十国宋(北宋、南宋)元继续发展明清衰落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夏朝的建立:①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②“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③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2、夏商的政治制度:①夏商的最高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②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地方封侯和伯,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内容:①分封对象: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4.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定义: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4.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四、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结合,族权与政权结合,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以宗法制为核心,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紧密结合。
问答: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①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
②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不世袭,官员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③诸侯国的独立性很大,容易发展成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秦朝统一的背景:①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
②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相互间进行战争。
③人民经受长期的分裂和混战,渴望统一。
④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2、统一的条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具备了统一的力量。
3、统一的过程:公元前230-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二、皇帝制度和中央官制1、皇帝制度(首创)①内容: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
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
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右在皇帝)由皇帝控制。
②特征: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
2、“三公九卿”①“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虚职),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②“九卿”(丞相之下)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③影响: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1、郡县制的由来:①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
②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2、设置机构: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
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秦朝行政机构的特征:秦朝通过郡县制,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人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影响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问答:秦始皇巩固统治采取的措施?皇帝制度、中央官制(三公九卿)、郡县制问答:全面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核心:皇权至上)①含义:专制主义指中央政权里,君主与君主的辅佐权力之间,君主不断集权,相权削弱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之间,中央不断控制地方,地方权力不断削弱②发展历程:战国形成、秦朝确立、西汉巩固、隋唐完善、北宋加强、元朝有了新发展、明清强化③特点:皇权至上、皇权终身制世袭制、皇权独断制、从中央到地方主要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君权神授、思想文化专制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总体趋势: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1、两汉时期:①汉初:郡县、封国并存。
封国有时也会于朝廷对抗。
②汉武帝后期:颁布“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隋唐时期: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
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力,往往发展成为割据势力。
唐后期安史之乱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3、北宋时期:①措施:军事上: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②结果: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4、元朝:①地方实行行省制度,(除山东、山西、河北外)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
②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③影响:行省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总体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1、两汉时期:汉初,丞相位高权重。
汉武帝时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3、隋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①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②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4、宋初:①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②为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皇帝得以强化。
5、元朝:设中书省,替代前代的三省,是最高行政机关。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
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魏晋南北朝时期:选用官吏采取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人仕途。
3、隋朝: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科举制形成。
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4、影响: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总结特点①各朝代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
②从中央来看是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君主专制制度发展。
③从地方来看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宰相制度的废除1、原因:①明初鉴于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内乱屡生,明太祖朱元璋认为,这种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②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同时,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③至此,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二、内阁的出现1、出现的原因:①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明太祖深感力不从心。
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
②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
(明成祖时期确立内阁制度)③明宣宗时期,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
2、内阁的地位: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内阁与丞相的本质区别:是否限制皇权)三、军机处的设立1、原因:①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的事,连皇帝也难以更改。
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②康熙亲政后,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入值。
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2、军机处的设置: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
3、军机处的地位:军机大臣品级不高,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4、影响: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而且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