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扬州慢》说课稿
扬州慢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扬州慢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并背诵《扬州慢》全词。
1.2掌握诗词的背景、作者简介及创作特色。
1.3分析诗词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诗词的主题和情感。
2.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背诵《扬州慢》全词。
1.2分析诗词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2.1理解诗词的背景和创作特色。
2.2深入分析诗词中的情感和主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利用多媒体展示扬州美景,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情境。
1.2介绍诗词作者姜夔及其创作背景。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扬州慢》,理解诗意。
2.2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
3.合作讨论3.1分组讨论诗词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4.课堂讲解4.1讲解《扬州慢》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4.2分析诗词中的主题和情感。
5.课堂练习5.1学生自主完成课后习题。
5.2教师选取典型习题进行讲解。
6.课后作业6.1背诵《扬州慢》全词。
6.2写一篇关于《扬州慢》的鉴赏文章。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资源1.教材:《扬州慢》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材。
2.多媒体课件:扬州美景、姜夔简介等。
3.课后习题:关于《扬州慢》的鉴赏文章。
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课堂讲解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并背诵《扬州慢》全词,掌握诗词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课后,学生应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1背诵《扬州慢》全词:教师活动:“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诗词《扬州慢》是姜夔的代表作之一。
《扬州慢》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扬州慢》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扬州慢》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扬州慢》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扬州慢》的背景、作者及表现手法。
2、把握本词的基本意思、蕴涵的丰富内涵。
3、通过学习本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诗歌鉴赏能力、文学素养。
4、学会理解诗歌中的文化内涵、寻找重要形象,并感悟诗歌对现实的批判及对人生的思考。
二、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第一课时:教师初步介绍《扬州慢》的背景和作者杨慎。
让学生听一下杨慎的诗朗诵及解释诗歌中不理解的地方。
第二课时:让学生自行攻读全文,并进行分析、理解和鉴赏。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将自己的总结与收获提到课堂上进行分享。
第三课时:讲解诗歌的表现手法,让学生回忆、分析、模仿本文中的修辞手法、形象细节、情感表达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文学修养。
第四课时:对本词的文化内涵、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进行深入探究。
让学生对当时扬州的历史和文化有一个基本了解,并将其与现实进行联系,探究《扬州慢》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
三、教学方法1、朗诵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用朗诵的形式来发出自己的感悟,借此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2、分组讨论。
为了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安排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就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交流,与其他学生的见解进行比较,提升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接龙式教学。
在课堂上,教师采取接龙式的授课方法,让学生依次发表自己对本词的理解和感悟,让课堂更加生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本词的意义。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生理解《扬州慢》的意义和内涵。
本词语境深远,具有很强的文化韵味和历史沉淀,让学生通过深入了解历史、文化等内容,来理解其所蕴含的含义和内涵。
2、学生掌握《扬州慢》的表现手法。
本词巧妙地运用了一些比喻、排比、插叙之类的修辞手法,让学生理解这些手法的作用和效果,从而进一步把握主题思想。
五、教学资源1、教师准备的教学课件,包括文化历史方面的图片、杨慎的诗歌朗读、本词的背景介绍等,方便教师更好地诠释、阐述和演示。
2023最新-《扬州慢》优秀教案通用5篇
《扬州慢》优秀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5篇《扬州慢》优秀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牛牛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扬州慢》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宋词婉约派风格特点:情景交融、低沉伤感、讲究**2、掌握虚实结合写作方法3、体味伤古怀今情感及“清冷”意境4、与辛弃疾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阅读,体味豪放派与婉约派不同风格【教学重、难点】抓词眼“空城”,分析景物“清冷”特点,体味《黍离之悲》感情【教学设想】努力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想,指导学生对《扬州慢》进行个性化解读。
【教学步骤】一、导入语*有一个城市被称为“*的月亮城”,因为这里的月亮最多情,这里的月光最温柔,这里的月色最蒙胧,这个城市叫“扬州”。
正所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800多年前,有一位年仅21岁的词人经过扬州时却有着不同的感受,别有一番滋味,这位词人叫姜夔,之后写下一首词叫《扬州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别是一番滋味的词。
二、解题及背景介绍“慢”指慢曲,依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词,一般比较长,同长调一样在91字以上。
本词是作者21岁路经扬州时有感而作的。
扬州在唐代繁华兴盛,是南北交通的枢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
但到了宋朝,由于女真族多次南侵,扬州屡遭战争洗劫,终于被弄得残破不堪。
这首词描绘了古城扬州的荒凉景象,指出了残败的原因,反映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和对祖国前途的深切关心。
三、整体感知1、学生结合注释,**朗读词作。
2、师范读3、指导学生诵读(字音、节奏、情感)。
四、具体研习(一)研习序言1、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交待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其他词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2、词前小序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交待写作背景并为全词奠定“黍离”之悲的感情基调。
《扬州慢》教案(推荐阅读)
《扬州慢》教案(推荐阅读)第一篇:《扬州慢》教案《扬州慢》教案一、背景材料这是南宋词人姜夔路过扬州时,目睹扬州破败荒凉的景象,以之也昔日的繁盛对照,感慨今昔,表达了对国事衰败的悲凉与哀痛,抒发了爱国的情思与内心的郁愤。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人。
少随父宦游,往来沔、鄂几近二十年。
父死,流寓湘、鄂,诗人萧德藻赏其才,以侄女妻之,携之同寓湖州,因与苕溪白石洞天为邻,故以之为号。
往来苏杭间,与名人多有交游,范成大、杨万里对其诗文人品多有称赞。
姜夔通音律,精赏鉴,工翰墨。
为诗初学黄庭坚,而自拔于宋人之外,所为《诗说》,多精至之论。
尤以词著称,能自度曲,今存有旁谱之词十七首,为词格调甚高,清空峭拔,对南宋风雅词派甚有影响,被清初浙西词派奉为圭臬。
《扬州慢》,既是词调(词牌),又是题目,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以后此词只被用作词谱,就与词的内容无关了。
慢,慢调,词曲的一种格调,因曲调舒缓而得名。
二、谋篇立意这首词抒发了词人《黍离》之悲,作者即事写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抒发了内心的郁愤,表达出一片爱国深情。
三、层次结构上阕纪行写景,以反衬起笔,概写劫后扬州的荒凉。
下阕运用联想,伤今怀古,不胜家国《黍离》之悲。
四、写作特点这首词以今昔对比的手法写景抒情。
一开始就将扬州作了今昔对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概写了昔日扬州的繁盛;而待词人“过春风十里”,则“尽荠麦青青”,昔日花团锦簇的繁华长街,已面目全非,呈现出一片荒凉景象,这里盛衰对比,何其强烈。
在这种昔盛今衰的对比景物描写中,抒发了词人对国事的痛惜伤感之情。
在昔盛对比时,“昔”与“盛”用的是虚笔,“今”与“衰”用的是实笔。
它以“虚”为陪笔,用以衬“实”;以“昔”为陪笔,用以衬“今”;以“盛”为陪笔,用以衬“衰”。
如此比衬,虚实相生,而以反映现实为中心,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其“感慨今昔”之情,也就表现得十分强烈。
五、重点难点解析1、《扬州慢》化用杜牧诗句的作用杜牧诗让人想起昔日扬州繁盛的情景。
2024最新-选修语文《扬州慢》教案6篇
选修语文《扬州慢》教案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以下是爱岗的小编帮助大家整编的选修语文《扬州慢》教案6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扬州慢》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姜夔及其词作2、掌握本词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3、鉴赏本词用典的技法德育目标:体会词中的“黍离之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难点:体会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教学方法:探讨、点拔法,比较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生一起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指出词分婉约、豪放。
重点复习婉约派词的特点,指出本词的作者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二、解题:作者简介:引导学生结合注释介绍姜夔,教师稍作补充。
他一生未仕,精通音律,能自度曲。
所以他的词牌往往和词题是一致的。
扬州慢可以看出写的是扬州战后的景象,又是慢词,故称扬州慢。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感情教师放录音,学生跟读,进一步体会本词传达的情感,讨论明确本词的情感基调(诗人为国家的残破以及人民的不幸而及其沉痛的心情)四、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进行探讨,把握本词的文意及结构问:本词的写作背景和缘由从哪儿可以找到?引导学生讨论明确:在小序中可以看出作者为何写这首词,以及写本词的目的,即抒发“黍离之悲”。
(要求学生找出有关词句)追问:作者是如何书法自己的“黍离之悲”的?(即本词的文意及结构如何)讨论明确:(结构示意)所见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萧条冷落)空城二十四桥明月所闻清角吹寒(凄清)所感杜郎须惊(难言之痛)对比手法“黍离之悲”冷月无声(凄清)桥边红药(感时伤乱)教师在和学生分析的过程中重点解决以下字词:霁,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冷月,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五、引导学生研究探讨本词和前面的几首婉约词的不同要求学生结合前面的婉约派词来感受(文学史指出‘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的婉约派词的表现艺术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明确:语言由“俗”变雅,内容有开拓(如本词跳出了以往的词为表现个人的狭隘情感的范围,把国家和个人联系在一起),具体分析略。
《扬州慢》优秀教案(优秀4篇)
《扬州慢》优秀教案(优秀4篇)《扬州慢》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2、体味忧国伤时的情感及“清冷”的意境。
3、品味词中引用前人词句的写作技巧。
重点难点:1、学习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2、把握忧国伤时的情感,体味“清冷”的意境。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鉴赏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播放flash音乐《烟花三月》。
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地方?----扬州。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
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
唐代扬州更是名家林立。
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许多诗人的情怀和游兴。
(扬州风光图片一组。
)李白曾在诗中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晚唐诗人杜牧非常喜爱扬州这个地方,写下很多关于扬州的诗句:题扬州禅智寺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赠别二首(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从这些诗词中可见当时扬州的繁华,可谓盛极一时。
几百年后。
到了词人姜夔生活的时代,扬州又是怎样的景象呢?二、解题,作者、背景简介。
1、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
一生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于公卿之门,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
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
词多纪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
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2、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
词人虽然初到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
然而,在南宋时,金兵频频南侵,扬州屡遭兵火,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生山河破碎之感。
《扬州慢》(教案)-【新教材精创】高二语文新教材同步备课(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扬州慢》教案【文本解读】《扬州慢》写的是劫后孤城,聚焦于扬州今昔盛衰的对比,词人一面描摹眼前景象,一面想象杜牧重游故地的震惊和悲哀,强化了兵火劫后的沉痛心情。
学习这首诗歌的时候,一方面要注意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另一面要注意品味诗歌的声韵之美。
【素养目标】1.了解姜夔的生平及其作品,把握本词的写作背景。
2.通过诵读、想象等方法来鉴赏名句从而体会黍离之悲。
3.理解本词对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用典等表达技巧。
4.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忧国伤时、抚今追昔的哀思。
5.背诵全词【教学重难点】通过鉴赏理解黍离之悲。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导入扬州自古以来就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
到了唐朝,扬州更是美丽繁华,让人醉生梦死。
李白就有“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而杜牧更是两度在扬州生活。
翻开杜牧的诗集,最亮丽、最受人喜欢的是描写扬州的;可以说,杜牧传播了扬州的美名,扬州成就了杜牧的诗名。
三百年后,又一文人路过此地,扬州还一如从前吗?他眼中的扬州又是怎样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姜夔的《扬州慢》。
一、知人论世1.了解姜夔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后寓居武康(今浙江德清)。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早年随父宦游,居汉阳。
后过着游士式的生活,屡试不第,布衣终身。
姜夔为人清高,不汲汲于功名,一生困顿;以诗词、音乐及书法与人交往,借此谋取生计。
其书法精湛,诗负盛名,尤以词著称。
词作或感慨时世、抒写恋情,或写景咏物、记述交游。
琢句精工,韵律谐婉,格调高旷,寄意幽邃,艺术造诣较高。
有“词中之圣”之称,与辛弃疾、吴文英分鼎南宋词坛。
开创了风雅词派,即格律派,对于南宋后期词坛的格律化有巨大的影响。
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白石道人歌曲》等书传世。
2.相关背景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当时作者21岁。
扬州慢(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扬州慢(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扬州慢(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扬州慢(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扬州慢是唐朝时期的一首古诗,有着优美、流畅的风格,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次教学设计将以这首古诗为对象,结合时下的流行音乐为学生设计启发性教学,将诗歌赋予现代的涵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文学的兴趣,并在课程中注重学生的思辨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扬州慢这首诗,了解唐代文学史上优美、流畅的风格,并发掘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
2.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扬州慢这首诗表达的主题思想,并能够将其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发掘出其时代性与现代性的共性。
3. 学生能够通过本次教学设计的启发性措施,运用诗歌去表达自身的情感和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思辨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课程安排1. 首先,本次教学将以古代文学史的鉴赏及流行音乐的引导,激发学生们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 然后,学生们将学习老师先讲解的扬州慢和现代流行歌曲之间的关联。
老师会播放现代歌曲,并且引导学生从旋律、歌词,甚至MV等多个方面对歌曲进行分析和梳理,让学生能够从中发现与扬州慢的共性。
3. 之后,教师将介绍扬州慢的背景和文学语言特点,以此启发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4. 在此基础上,教师将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对扬州慢进行模仿,并尝试自己作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5. 最后,教师将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分享自己的诗歌创作,在团队合作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自身的学习和思辨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多媒体呈现诗歌、现代流行歌曲的引导、讨论等。
2. 将诗歌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3. 采用启发性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模仿和创作等方式体会诗歌的魅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评价1. 通过听取小组讨论文件和个人表达来评判学生是否掌握了课程的核心内容。
说课稿《扬州慢》
说课稿《扬州慢》第一篇:说课稿《扬州慢》《扬州慢》说课稿高二年级语文组谢荣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同仁们,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扬州慢》一、说教材姜夔的《扬州慢》是高中语文选修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诗歌部分第二单元的推荐作品。
本单元学习重点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技巧,而《扬州慢》在写景抒情上又具有代表作。
她上片着重写词人初到扬州的所见所闻,由“名都”、“佳处”起笔,却以“空城”作结。
下片写情,用杜牧重新来到扬州的假想,伤今怀古,感慨万千。
二、说学情1、诗歌鉴赏一直是学生考试中难啃的“骨头”2、高二年级学生已有诗歌鉴赏基础知识必修三诗歌单元与选修教材诗歌部第一单元的学习后,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诗歌鉴赏方法。
3、培养学生对词的认知水平与欣赏水平有待提高根据以上本班学情和教材分析,同时,同时在《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语文修养;要求课堂上“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坚持以“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理念。
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1、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通过把握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能力(2)理解本词对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用典等表达技巧(3)通过体会词中忧国伤时的情感,把握怀古类诗作的共性围绕上述教学目标,我将本课教学重难点设计如下:◆ 教学重点:理解词作对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用典等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抓词眼“空城”,分析景物“清冷”特点,体味“黍离之悲”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法和学法(一)说教法1、情境法——激发兴趣由于学生对扬州这一历史名城普遍缺乏一定的了解,因此在课堂上,有必要回顾相关的古诗(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展示一定的扬州城的图片,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另一方面,从南宋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来了解词中扬州城饱经战火、满目疮痍的原由。
2、引导法——设问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若干个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自主体会诗歌的思想内涵,领悟在作品的艺术魅力。
人教版《扬州慢》说课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推荐篇目”】姜夔《扬州慢》说课稿秭归一中姜建发443600一,说教材南宋词人姜夔的代表作之一《扬州慢》,过去被编选在语文人教版老教材第三册第8课《词七首》,新课改后调整到了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第二单元,丛属于“推荐作品”这一板块。
诗歌第二单元的整体指导思想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也就是主要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的把握,发挥个体性想象,体会并品味古典诗词特有的意境美。
《扬州慢》这首词,上片写景,着重写词人初到扬州的所见所闻,由“名都”、“佳处”起笔,却以“空城”作结,其昔盛今衰之感慨溢于言表。
下片写情,用杜牧重新来到扬州的假想,伤今怀古,抒发感慨。
二、说学情1、巩固已有的诗歌鉴赏知识高中生经过语文教材必修三诗歌单元与选修教材诗歌部第一单元的学习后,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诗歌鉴赏方法。
因而,在学习本课时,就要充分利用这些经验,使学生能够对诗歌的丰富意蕴与艺术魅力进行更深一层的解读。
2、提升学生对词的认知水平与欣赏水平教材必修三第二单元上全是唐诗,而选修教材三个单元也以唐诗为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是要让学生对词这一诗歌体裁有更进一步的关注,二是让学生辨析婉约和豪放这两种词作风格,在语言风格角度上能有所收获、提高和发展。
三、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诗歌教学有以下三点要求:1、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的艺术特性,能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基于以上要求,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通过把握意象,体会和品味诗歌意境的能力(2)理解本词对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用典等表达技巧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体会词中忧国伤时的情感,把握怀古类诗作的共性围绕上述教学目标,我将本课教学重难点设计如下:教学重点:理解词作对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用典等表达技巧。
高二必修《姜夔扬州慢》教案最新9篇
高二必修《姜夔扬州慢》教案最新9篇《扬州慢》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姜夔及其词风,培养学生自行阅读鉴赏中国古代作品的能力,体会作品的意境和内涵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内涵,比较阅读,与辛弃疾《永遇乐》比较。
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抚今追昔的哀思。
教学重点“黍离之悲”的解读。
教学难点对名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的赏析教学方法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相互结合学法设计问题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句,吟咏了二十四桥的美景,几百年后,又有一位文人路过此地,化用了这一名句,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词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宋诗人姜夔的名作----《扬州慢》。
二、新课推进(一)预习检查1、作者简介2、背景简介:(二)整体感知1.提问:大家在读这首诗的时候情感上有种什么样的感觉?明确:悲(悲凉、凄凉、凄冷等)2.提问:从哪些地方(字、词、句)读出这种感受的?明确: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空城、“二十四桥……为谁生”等。
3提问:刚才你所撷取的这些词语,诗人是从哪些感官来描写的呢?(用一个字概括)明确:色、声(以上学生边回答边板书)青青荠麦废池乔木景——二十四桥——眼前之景无声冷月寂寞红药声———清角吹寒(三)小序的分析1、序作为词的一个部分,起了什么作用?明确: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和地点,介绍写作的背景和缘由,概括了写作的主旨。
2、小序中的“黍离”的来源所谓“黍离之悲”,即作品中的寄慨很深的家国之恨。
《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序》中称:《黍离》,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周庙室,尽为禾黍,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
”后来就用“黍离之悲”表示家国残破之痛。
)3、这段序中的内容,在词中都有相对应的词句。
《扬州慢》 优秀 说课稿
说课
一、说教材
1、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目标、) 2、重、难点
四、教法和学法
(一)导
时: 淳熙丙申至日
地: 维扬
景: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 戍角悲吟 情: 怆然
【序】 因: 感慨今昔
旨:《黍离》之悲
(五)拓——布置作业:这样做是为了检查掌握程度, 再次强化巩固教学重点,查缺补漏。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顾亭怀古》 姜夔像一份微型教案,此 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本节课 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即景物、 手法和词眼直观清晰的传递给学 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 文章脉络。
扬州慢 板书 姜夔(kuí ) 拟人 荠麦、废池、乔木、空城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桥,波,月,红药 === 虚实结合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今昔对比 用典 引用
=== “空城”
《扬州慢》优秀教案精选5篇
《扬州慢》优秀教案精选5篇《扬州慢》优秀教案篇一一.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曰,即金兵第二次南侵后的第十五年。
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待。
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曰的荒凉,追忆昔曰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曰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曰山河残破的哀思。
二.赏析词文:1.扬州的路上,词人心中的扬州是一幅怎样的图景?(用词中的话回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繁华)2.进入扬州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见到:荠麦青青、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拟人。
物尚如此,人何以堪!)、二十四桥、波心荡(以动写静)、冷月无声、红药听到:清角吹寒(以声写静)联想:重到虚惊,难赋深情;桥月仍在、玉人已无;花开依旧、人事全非扬州城已是“空城”(词眼)3.的想象与现时相比照,产生巨大反差,词人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感慨?昔盛今衰4.昔盛今衰的感慨,词人是借助何种表现手法抒发的?虚实相济。
5.解《扬州慢》词中杜牧诗句的引用?A.有很多咏扬州的诗作,犹以杜牧的几首最为著名。
状写扬州之繁华无出其右者。
B.在《扬州慢》中要表现扬州的昔胜今衰,化用杜牧诗句,一方面自己可省却许多笔墨,更重要的还可引发读者美好的回忆,反衬当今的萧条败落。
C.但他的追昔,主要怀念的是扬州的风月繁华与风流俊赏,这多少削弱了严肃的爱国主义的主题。
6.赏析“清角吹寒”中“寒”字的妙处。
“寒”字下得很妙,寒意本来是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而说“吹寒”,把角声的凄清与天气联系在一起,把产生寒的自然方面的原因抽去,突出人为的感情色彩,似乎是角声把寒意散布在这座空城里。
听觉所闻是清角悲吟,触觉所感是寒气逼人。
7.“念桥边芍药,年年知为谁生?”花开依旧,人事已非,花开也不过徒增空城的感伤而已。
词情跌荡浓烈,增加了艺术感染力。
问得陡峭,问得奇特,无理而有情。
《扬州慢》教学设计篇二扬州慢姜夔[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宋词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扬州慢》说课稿
一、说教材
《扬州慢》选自于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
本单元主要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体会诗歌特有的意境美,而《扬州慢》是一篇经典篇目,需要重点研读。
二、说学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通过高一必修课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因此,在进行本课教学时,要充分利用他们的经验,使他们能够对本课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姜夔及其词风;
(2)培养学生体会诗歌意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赏析词句,理解本词对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等表达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体会词中忧国伤时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把握本词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本词对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等表达技巧
五、说教法
通过创设情境,使同学们身临其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再通过问题引领和拓展延伸,使学生能更深入地把握本词。
六、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词和诗都是抒情的文学,姜夔来到了荒凉的扬州城,他会有哪些感受,抒发了怎样的感情,通过这些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介绍作者
介绍作者这一学习任务主要由学生自主进行,,然后由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作补充。
(三)背景介绍
对扬州城昔日繁华的了解有利于对诗歌情感的把握;
(四)朗读课文
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这是诗歌鉴赏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先由学生自由朗读,再由教师范读。
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以便更好地体会本词情感。
(五)师生互动
教师提问
(1)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用所见所闻,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中哪个字用的好,好在哪里?
(六)拓展延伸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这首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已经有了深刻的领会。
但理解鉴赏一首词还不是终极目的,我们还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还要学会阅读鉴赏同类作品。
通过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对比阅读,比较两者的异同。
(七)作业布置:背诵并默写本词。
七、说课后记:学习古典诗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