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与心理健康
当代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
![当代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0c55b9c6bec0975f465e294.png)
会 问 题 , 系 到 了社 会 的 和 谐 与 发 展 。 人 关 的 心 理 和 谐 是 心理 健康 的 重 要体 现 。 要构 建 和 谐 社 会 , 理 健 康 无 疑 是 其 中 一 项 重 心 要 内容 , 有 良好 的 心 态 、健 康 向 上 的 团 只 队 、和 谐 稳 定 的 家庭 , 能 构 建 一 个 和 谐 才 的社会 。心理健康 是指这 样一种状 态 , 即
份 好 心 情 比 十 付 良药 更 能 解 除 人 的 疲 惫 和 痛 楚 ”, 经 越 来 越 被 人 们 所 认 已 同 。 只 有 一 个 个 健 康 和 谐 的 个 体 , 能 汇 才 集成一个和谐的集体 和和谐的社会 。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对 健 康 的 定 义 为 : 康 健 不 仅 是 躯 体 没 有 疾 病 , 且 还 要 具 备 心 理 而 健 康 、 道 德 健 康 和 良好 的 社 会 适 应 能 力 。 良好 的 心 态 、健 全 的 人 格 , 人 的 身 心 键 是 康的重要标志 , 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也 《 中共 中 央 关 于 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若 干 重 大 问题 的决 定 对 心理 和 谐 提 出 了 1 2 个字 : 自尊 自信 、理 性 平 和 、积 极 向上 。这 是 当代 每 个 中 国 公 民 必 须 必 备 的 心 理 素 质 和 处 事 态 度 , 当在 全 社 会 大 力 倡 导 和 弘 应
心理健康教育800字(6篇)
![心理健康教育800字(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0e0620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bb.png)
心理健康教育800字(6篇)心理健康教育作文篇1健康不只是身体的健康,心理健康同样很重要。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的健康不行分割的重要方面。
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个体能够适应进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独特特征;且其认知,心情反应,意志行为处于主动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力量。
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熟悉自我,自觉掌握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如今人们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力量做出适度的评价;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四、不脱离现实环境;五、能保持人格的完好与和谐;六、擅长从阅历中学习;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八、能适度地发泄心情和掌握心情;九、在不违反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独特;十、在不违反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意个人的基本需求;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行为协调统一,其行为受意识的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掌握力量。
假如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互相冲突,留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语言支离破裂,做事杂乱无章,就应当进行心理调整。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要自信。
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较。
一味的比较最简单动摇我们的心态,转变我们的初衷,而比较的结果,使人不是自卑,就是自傲,总之是流于平凡。
一个人一旦没有了自信,就会脱离正常的生活轨道。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会观赏。
人生不必苛求完善,只要你拥有一个轻松自我的微笑,只要你拥有一份向上进取的心境,只要你满足于自己的踏实努力,便能够好好地观赏到别人,别人也能观赏你。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要安心。
围棋多占一格就胜,缺一格就败。
胜败是依据肯定的条件确定的。
假如沉湎于胜败之词,则必定形成各种精神上的苦恼。
“围棋的对手,恨之入骨,却又爱不释手”。
我们很想一格不漏地获胜,这就是人生的努力。
努力乃是我们人生的原来面目。
假如放弃了胜败和努力,这时的人生则一无全部。
现代人在面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时应该怎么做?
![现代人在面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时应该怎么做?](https://img.taocdn.com/s3/m/c11ccf0b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bb.png)
现代人在面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时应该怎么做?
健康是现代人的追求之一,但随着工作、生活的压力不断增加,身体
和心理健康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面对这些问题,保持健康呢?
一、对身体健康问题,应积极运动
身体健康是健康的基石,而现代人长时间坐着的习惯,让我们的身体
越来越不健康,特别是骨骼、心脏和肌肉。
因此,我们应该尝试积极
运动来保持身体健康。
1.适度的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等,可以大大提高体能和耐力。
2.进行力量训练,增强肌肉和骨骼的健康。
3.健身和瑜伽等运动可以大大缓解压力,调节身心健康。
二、对心理健康问题,应有心理疏导和自我调节
随着社会压力和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现代人的心理问题越来越成为
社会关注的焦点。
对此,我们应该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心理健康。
1.寻求心理疏导,如咨询、心理治疗等,可以让心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积极寻找放松身心的方法,如旅游、阅读、听音乐等。
3.健康饮食、睡眠充足等规律生活方式也有利于维护心理健康。
三、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是影响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应该养成良
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健康。
1.保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睡前放松,每天保证8小时的睡眠。
2.避免长时间的电脑、手机、电视等辐射,保持眼睛的健康。
3.减少烟酒的摄入,远离垃圾食品和含糖饮料,保证饮食健康。
总之,现代人在面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时,应该积极运动,有心理
疏导和自我调节,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732f967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53.png)
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
在应对这些压力和挑战的同时,我们需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指心理疾病的缺失,更指的是人们在面对生活中各种困难和压力时能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事实上,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积极影响1.压力缓解: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人更容易对压力做出积极应对,从而减少心理负担,避免心理压力对身体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
2.提高免疫系统功能:心理健康良好能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患病风险。
相反,心理压力会使免疫系统受到负面影响,易导致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3.促进身体康复:心理健康的人更容易面对疾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加快康复速度。
4.改善睡眠质量: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之一是帮助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睡眠效率,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
5.延缓衰老进程: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延缓衰老进程。
二、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消极影响1.心理疾病:长期心理压力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的发生,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2.免疫系统下降:持续的心理压力会导致免疫系统下降,使人易患疾病,并延长康复时间。
3.睡眠问题:心理问题可能导致睡眠问题,如失眠、梦游等,进而影响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
4.饮食失调:心理健康问题容易导致饮食失调,如暴饮暴食、厌食等,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三、维护心理健康的步骤1.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规律的作息时间、科学的饮食结构和适度的运动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积极面对压力:学会有效的压力管理技巧,如寻求社会支持、进行运动、进行心理疏导等。
3.定期进行休闲活动:参与一些自己喜欢的休闲活动,如读书、旅行、听音乐等,以缓解身心压力。
4.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关于心理健康的心得感悟5篇
![关于心理健康的心得感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3e4daf1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33.png)
关于心理健康的心得感悟5篇关于心理健康的心得感悟5篇现如今大家的心理上都出现了问题,为了我们的心理健康,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是必不可少的,不如谈谈你的一些想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心理健康的心得感悟例文,希望你喜欢。
关于心理健康的心得感悟篇1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
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
然而,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因素,导致部分老师厌教,部分学生厌学等不健康心理,严重影响了教与学的工作。
学校请来了闵行区有名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黄志法、金燕、袁胜芳三位老师做专题讲座。
根据我们学校老师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的心理健康教育。
老师给我们清晰、详尽地阐述了这门课程的重要之处,独特之处。
她在讲授中有事实有理论地说明了当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教育观念的状况,使我们认识到,在中小学教师中进行这个课程的培训非常重要,非常及时,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今天,社会的发展,改革的需要,教育教学上的需求,都将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摆在了广大教师面前,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积极投入,学到有用的知识,为自己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作进一步的准备。
同时,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方法的了解,使我们清楚地知道今后工作中要发现的问题,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要积极主动地解决的问题。
这其中特别是师生关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消融学生逆反心理等方面的内容,从理论到实践,从讲座到活动都给我们很深印象。
这次培训为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认识到了不足,提升了自我,指明了方向。
虽然有的知识还很艰深,有的内容还不够熟悉,但我回到岗位上会继续学习,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搞好教师继续培训工作,搞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
首先,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
城市化对社会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
![城市化对社会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49f74d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c4.png)
城市化对社会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股潮流。
城市作为现代人生活和工作的中心,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和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心理问题。
本文将从环境压力、人际关系、社会孤立和心理健康问题等多个方面来论述城市化对社会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
首先,城市化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
城市中的高楼大厦、拥堵的交通和喧嚣的生活节奏,使得我们的身心长期处于一个紧张的状态。
这种环境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的人,往往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还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等生理疾病的发生。
其次,城市化对人际关系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城市人口的密集和社交圈的扩大,使得我们和他人的接触变得更加频繁和短暂,社交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和脆弱。
这种情况导致了人们社交能力的下降和人际关系的断裂现象的出现。
缺乏真正的亲密关系和支持系统,造成了社会心理上的孤独感和失落感,进而加重了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除此之外,城市化还带来了社会孤立的问题。
在城市中,我们往往处于一个人来人往、陌生人为主的环境中。
相比于乡村和小城市,我们更难与邻居和社区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和互助关系。
这种社会孤立感让人们感到自己处于一个冷漠和陌生的社会中,产生了焦虑、无助等负面情绪。
长期的社会孤立感还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如社交恐惧症和抑郁症。
在现代城市中,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不同的人可能产生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工作压力大的人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而对城市生活环境不适应的人可能出现逃避行为和社交恐惧症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也对社会造成了不小的负担。
然而,我们不能否认城市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机遇和便利。
城市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教育、就业和文化娱乐资源,使得我们能够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和多元化的经验。
对于社会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我们需要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健康的城市环境。
怎么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怎么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https://img.taocdn.com/s3/m/b3ca7cef580216fc710afd24.png)
怎么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怎么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健康不只是身体的健康,心理健康同样很重要。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
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
现在人们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四、不脱离现实环境;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行为协调统一,其行为受意识的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语言支离破碎,做事杂乱无章,就应该进行心理调节。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要自信。
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较。
一味的比较最容易动摇我们的心态,改变我们的初衷,而比较的结果,使人不是自卑,就是自傲,总之是流于平庸。
一个人一旦没有了自信,就会脱离正常的生活轨道。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会欣赏。
人生不必苛求完美,只要你拥有一个轻松自我的微笑,只要你拥有一份向上进取的心境,只要你满意于自己的踏实努力,便能够好好地欣赏到别人,别人也能欣赏你。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要安心。
围棋多占一格就胜,缺一格就败。
胜败是根据一定的条件决定的。
如果沉湎于胜败之词,则必然形成各种精神上的苦恼。
“围棋的对手,恨之入骨,却又爱不释手”。
我们很想一格不漏地获胜,这就是人生的努力。
努力乃是我们人生的本来面目。
如果放弃了胜败和努力,这时的人生则一无所有。
心理健康:现代健康新观念
![心理健康:现代健康新观念](https://img.taocdn.com/s3/m/d85509bd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3.png)
心理健康:现代健康新观念心理健康:现代健康新观念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
不过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标准具体与客观。
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
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怎样才能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呢?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新标准1.精力充沛,不感觉疲劳;2.处世乐观,积极参与,敢于承担责任;3.善于休息,睡眠好;4.适应环境,应变力强;5.不太得病,抵御感冒等传染性疾病;6.体重适中,身体匀称;7. 眼睛明亮,不发炎,反应敏捷;8.牙齿清洁,无龋齿;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骨骼健康,肌肤丰满有弹性。
怎样才能快乐每一天?快乐每一天是一个人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表现,是一种精神。
可能有人会说,生活条件还这么差,有什么快乐而言,其实,穷有穷的乐,富有富的苦,活的就是那股子劲。
★明白一个道理即要明白在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物质生活基本有保障之后,不论是谁,精神生活变得格外重要,换句简单的'话讲,就是开心地活好每一天!在评价生活质量的各项指标中,比富裕更为重要的指标是心情愉快。
事实证明,富裕程度与开心程度并不一定呈正比,所谓“皇宫里也有人天天哭,山沟里也有人天天笑”。
★记住两个重要一是“看法”最重要!就世界上所有的问题而言,对问题的看法远远比问题本身重要。
一个人开不开心说到底就是怎么看或从哪个角度来看问题。
对发生的任何事情都要积极地去看,对遇到的一切问题都要乐观地去对待。
二是“两看”也很重要!那就是工作上要向高处看,生活上要向低处看。
这不仅是一种正确的人生态度,而且也是重要的养生之道,更确切地讲是养心之道。
★会说三句话1、算了吧!即对一个无法改变的既成事实的最好办法,就是接受这个事实,勇敢地面对。
2、不要紧!有什么大不了的,生活就应该如此。
3、一切都会过去的!即要坚信天不会总是阴的,总有一天会艳阳高照。
现代人健康状况报告
![现代人健康状况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d17ef53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33.png)
现代人健康状况报告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人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然而,与此同时,现代人面临的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
本报告将探讨现代人的健康状况,并提出一些建议来改善健康状况。
身体健康状况: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往往忽视对身体健康的关注。
长时间坐在办公室中,缺乏运动成为了现代人的一大问题。
据统计,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口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足够的运动,很容易患上各种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肥胖等。
因此,现代人普遍存在身体不健康的问题。
饮食健康状况:现代快节奏的生活让许多人选择了便捷的外卖和快餐食品,这些食物通常缺乏营养价值且富含脂肪、盐和糖分,长期食用会导致肥胖、高血压等健康问题。
此外,现代人普遍喜欢吃零食和饮料,这些食品往往添加了大量的化学物质,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心理健康状况:尽管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但现代人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社交媒体的影响等问题常常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的产生。
研究表明,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对个人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还对社会稳定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改善健康状况的建议:1.加强运动:每天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或游泳,有助于增强身体健康。
此外,还可以选择参加团体运动活动,如瑜伽或健身操,以增加社交交流。
2.均衡饮食:选择新鲜、天然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麦食品等,将快餐和油炸食品的摄入量减少到最低。
饮食中应确保获得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以保持身体健康。
3.减少压力:学会放松身心,培养一些舒缓压力的爱好,如读书、听音乐或旅行。
寻求专业帮助或加入心理健康支持小组,与他人分享和倾诉可以缓解心理压力。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定期打疫苗和做健康检查。
远离吸烟和酗酒等有害行为,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结论:现代人的健康状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身体、饮食和心理健康等方面。
为了改善健康状况,现代人应注重身体锻炼,均衡饮食,减少压力,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心理健康:现代人的必修课
![心理健康:现代人的必修课](https://img.taocdn.com/s3/m/98fa5180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61.png)
心理健康:现代人的必修课在当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议题。
它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家庭和社交等各个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科技的日新月异让信息的传递变得前所未有的迅速,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
我们每天都在忙碌中奔波,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压力。
工作上的竞争、学业的繁重、人际关系的复杂等等,这些都可能成为压在我们心头的重担。
如果不能正确地应对和处理这些压力,就很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有些人可能会感到焦虑,总是担心未来的事情,无法放松心情;有些人可能会陷入抑郁,对生活失去兴趣和希望,感到无比的疲惫和无助;还有些人可能会出现强迫症,反复进行某些无意义的行为,无法自控。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个人的情绪和感受,还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长期处于心理压力下,可能会导致失眠、头痛、消化不良等身体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引发心血管疾病等严重的健康问题。
那么,为什么心理健康对于现代人如此重要呢?首先,良好的心理健康是我们实现个人价值和追求幸福生活的基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清晰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同时,他们能够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保持乐观的心态,从困境中寻找转机,从而更容易获得成功和满足感。
其次,心理健康对于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在与人交往中,我们需要具备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如果心理存在问题,可能会导致情绪不稳定、易怒、孤僻等,从而影响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破坏人际关系的和谐。
相反,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以积极的态度与他人相处,善于倾听和表达自己,能够建立起真诚、深厚的人际关系,为自己的生活增添温暖和支持。
此外,心理健康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8f4f220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62.png)
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
社会环境已经成为个体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本文将从工作环境、社交网络和价值观三个方面探讨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工作环境是每个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长时间的工作时间常常使人感到身心疲惫。
正常工作时间之外的加班和部门间的竞争导致了许多人的无法放松和休息。
对于那些深受工作环境影响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面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建设一个健康、公平的工作环境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社交网络是现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交际机会,但同时也给个体心理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社交网络让人们有了更多的机会与他人互动,并分享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然而,过度依赖社交网络也可能导致个体的孤独感增加。
有些人在社交网络上表现得很好,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感到孤独和无助。
这种虚拟和现实的差距会给个体心理健康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个体应该在社交网络和现实世界之间保持平衡,善于运用社交网络资源,并注重与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和家人之间的真实互动。
价值观对个体心理健康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具有特定价值观的社会中,这些价值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和评价。
当个体的价值观与社会主流价值观背离时,个体可能会感到焦虑和不安。
比如,一个追求自由和个人独立的个体,生活在一个强调团队合作和归属感的文化中,他可能会感到不适应和疏离。
因此,个体要学会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并与社会环境进行适应。
总之,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工作环境能够减少个体的心理压力,社交网络的适度使用和重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可以减轻个体的孤独感,而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协调将有助于个体心理健康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和改善社会环境,为每个个体创造一个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
心理健康的现状及理论
![心理健康的现状及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dbbcf5880b4e767f5bcfce95.png)
心理健康的现状及理论一、心理疾病挑战全球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心理疾患已成为社会熟知的疾病。
在美国每年%的人加入精神分裂症的行列(纽约:每年精神病发病率平均为%),30%的人曾经接受心理治疗。
近5000万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89%的人都经历过沉重的心理压抑。
据研究估计,每年由于心理压抑给美国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50亿美元。
在法国,健康投资在20年中增加了10倍,费用超过购买食品的费用。
镇静药每年使用1亿多盒,平均每人每年两盒。
因此法国人自称是世界上最“镇定”的国家。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说:全世界抑郁症患者已经达到2亿人,已经成了世纪病;有30%至40%求医者有精神卫生问题;20%人口存在心理卫生问题和精神障碍;据联合国统计,自杀居意外死亡之首。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心理疾病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1992年在南京召开的“首届全国危机干预自杀研讨会”上,中科院一项调查批露:中国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数14至16万,平均每天400人(不包括自杀未遂的,更不包括曾有自杀意图的)。
1989年国家教委的一份报告:对全国万大学生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心理疾病患病率达%。
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34%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本人曾经对西部五个省市20个地区的中学生做过调查,发现有%的中学生存在各种轻度的不良反应,有%的中学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障碍。
深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但如果把心理问题达到临界程度的考虑为需要心理干预,则需要个别心理指导的学生达到32%。
二、心理辅导的必要性科学研究发现,有很多疾病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如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等,统称为心身疾病。
心理健康对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也起着重要作用。
1989年,一日本青年报考一家大公司,公布考试结果,名落孙山。
得知这一消息,深感绝望,顿生轻生之念。
幸抢救及时,自杀未遂。
忽传来消息,他被录用了。
原来统计出了差错,实际是名列榜首。
还没来得及高兴,很快又传来消息,说他被公司解聘了。
心理健康的五大支柱
![心理健康的五大支柱](https://img.taocdn.com/s3/m/7f8f1efc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a5.png)
心理健康的五大支柱在当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中,心理健康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对于个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那么,要保持心理健康,我们需要依赖哪些支柱呢?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为您介绍心理健康的五大支柱。
1. 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一环。
人们要学会认识和处理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的过度波动。
首先,要学会正确认知和表达情绪。
人们可以通过情绪日记来记录自己每天的情绪变化,找出引发情绪波动的原因,并尝试进行积极的情绪表达。
此外,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和练习可以帮助人们舒缓负面情绪,保持内心平静。
2. 自我接纳与自尊自我接纳和自尊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石。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不可与他人比较。
要学会接纳自己的弱点和不完美,并将其视作成长的机会。
人们可以通过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与他人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以及尽量避免自我贬低等方式来提升自尊。
3. 社交支持社交支持在维护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人们需要与他人建立正面健康的人际关系,以减轻负性压力和情绪。
与朋友、家人和社区的积极互动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经验分享。
此外,人们还可以通过加入兴趣小组、参加社区活动等方式来扩大社交圈子,寻求更多的社交支持。
4. 积极应对压力压力是现代人生活中常见的心理负担,学会积极应对压力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人们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来减轻压力,学会拒绝过多的工作或任务。
此外,寻求支持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缓解压力的有效途径,比如寻求专业咨询、学习调节技巧等。
合理分配时间、保持身体健康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缓解压力的重要手段。
5. 寻求专业帮助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个人感受到沉重的心理负担或情绪问题延续时间较长,就需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可以提供专业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和问题。
通过与专业人士合作,人们可以学会有效应对心理困扰,提升自我调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理健康感悟(精选10篇)
![心理健康感悟(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a1475a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bd.png)
心理健康感悟心理健康是每个人的关注点和目标,但是却不是一件容易实现的事情,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的进行探索和实践。
在我自己的心理健康之路上,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感悟,希望能够分享给大家,也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了解自己心理健康的基础在于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包括自己的个性、情绪、价值观、目标等等,这需要我们对自己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自我反省。
我们需要从自己的行为和话语中寻找内在的原因,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特点和弱点。
只有当我们真正了解自己之后,才能够更加清晰地知道自己要追求什么,并且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健康之路。
二、学会表达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这时我们需要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如果我们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要,那么很难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帮助。
当我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后,会让我们感觉更加释放,也会让我们和他人更加亲近。
因此,学会表达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之一。
三、培养抗压能力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压力和挑战,但是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应对。
我们需要寻求有效的方法来减轻压力,比如通过运动、读书、听音乐等方式来放松自己。
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会寻求帮助,包括朋友、家人或者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他们能够提供建议和帮助我们渡过难关。
四、保持积极心态心理健康需要我们持续保持积极的心态,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关注好的一面,关注我们的成就和进步,也要看到每一个困难和挑战所带来的机会。
我们不能抱怨命运的不公,而应该始终保持积极的激情和信心,推动自己向前,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五、学会自我调节心理健康不仅仅是一个固定的状态,而是一个不断保持和调节的过程。
我们需要从自己的感受中寻找问题源头,并学会使用一些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比如深呼吸、冥想、放松等等。
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被消极的情绪所控制。
总之,心理健康是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需要进行关注和实践的一件事情。
现代人的精神、心理障碍与心理咨询业发展
![现代人的精神、心理障碍与心理咨询业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9a71a112cc58bd63086bda7.png)
现代人的精神、心理障碍与心理咨询业发展发表时间:2018-04-23T15:52:52.047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9期作者:张冰雁[导读] 良好的精神状态应该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具有自我接受的能力,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张冰雁(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雅安 625000)1.现代人的心理健康状况1.1 现代人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精神状态应该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具有自我接受的能力,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有正确的人生方向以及可以保持一颗平常心。
由于来自各方面的生活压力,在当今社会中很多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精神问题与心理障碍,大部分人都不能用健康的心态来面对问题,对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产生很多负面影响。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人们渴望能够拥有更多的自由和选择,但是也会因此而加重心理负担,导致心理和精神压力过大,影响正常生活。
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成为很多人的期望,也是当前社会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目前,人们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身体和精神方面产生的不协调,不能适应当下的环境,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障碍,获得满足程度低,幸福感低等。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当代中国人的心理健康情况很不容乐观,许多人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有心理问题,尤其是一般企业工作人员,如在校学生,教师,家庭妇女,公务人员,精英阶层人员中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且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目前中国有心理问题或者患有精神障碍的人数总数已经超过一亿多,心理和精神疾病在中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成为第一,已经成为21世纪以来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病由心生,很多不良的心理状况还会引发身体上的疾病,对健康造成更多影响。
总的来讲,中国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处于不断恶化的趋势,普遍存在心理缺陷、严重的精神疾病、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等。
人长期处在一种不健康的精神状态下,会对正常社会生活造成干扰,并阻碍我国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和运行。
目前人们的心理精神状况问题有上升的趋势,由此也产生的许多社会问题,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解决方式却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研究,所以改善这种心理障碍现状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有效应对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如何有效应对压力保持心理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6117fee5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12.png)
如何有效应对压力保持心理健康压力是现代人生活中常常面临的挑战之一。
在这个信息快速流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常常经历着来自工作、学习、家庭等各个方面的压力。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压力,就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我们应对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1. 保持积极心态积极心态是应对压力的第一步。
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尽量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看待问题。
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相信事情会变得更好。
通过培养积极心态,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压力,避免陷入消极情绪的泥潭。
2. 放松自己在面对压力时,我们需要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来放松和恢复。
可以尝试一些放松的活动,如听音乐、看书、散步、运动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我们分散注意力,减轻身心压力,保持内心的平静。
3. 建立良好的社交网络与他人分享和倾诉是缓解压力的有效途径。
建立良好的社交网络,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可以让我们在困难时得到支持和帮助。
与他人交流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找到适当的解决办法。
4. 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有明确的目标和合理的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压力。
制定清晰的目标,将大任务分解成小目标,逐步完成,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焦虑感。
同时,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避免过度压力,也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5.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保持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充足的睡眠、定期的锻炼都是关键因素。
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能够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增强心理的抵抗力,更好地应对压力。
6. 学会放手sometimes,一些事情超出了我们的控制范围,我们需要学会放手。
学会接受事实和改变,让自己从过去的痛苦和压力中解脱出来。
放手并不意味着放弃,而是通过接受和积极行动来面对现实,并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
7.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压力持续加剧,并且影响到正常生活和工作,我们应该考虑寻求专业帮助。
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的根源,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支持,帮助我们有效应对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大众健康的社会心理问题有哪些
![大众健康的社会心理问题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5b61ba00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20.png)
大众健康的社会心理问题有哪些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受到心理问题困扰。
我国大众健康社会心理问题包括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城市“文明病”、拥挤、精神负荷过重,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这些社会心理问题。
1.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让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发展割裂开来,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条件,越拉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家乡至城市务工,特殊的群体随之产生,这就是农村留守儿童,受限于户籍问题和入学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很难在城市入学,加上节约生活成本,很多进城务工人员选择将子女安置在农村交由上一代抚养,隔代抚养会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亲情缺失,家庭教育不到位也会让留守儿童产生较多心理健康问题,生活、学习和情感上的不顺利多会加剧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留守儿童年龄一般较小,过早离开父母身边,容易增加其不安全感,影响完整人格形成,具体表现在性格孤僻、难以融入人群当中,出现人际交往障碍。
有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留守儿童,还会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通过伤害自己的方式引起他人注意力。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基于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给予其帮助,让其能够健康成长。
2.农村空巢老人农村除留守儿童问题,还有空巢老人问题,由于年轻人大量出门务工,农村基本很难见到年轻人,多数都是老人和儿童,独居的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较有伴侣的空巢老人更为严重,独居空巢老人一旦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则预示着生存时间将会严重锐减,缺乏高质量的照护让其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
对于空巢老人而言,最为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就是孤独,由于子女不能在身边照看,空巢老人日常很难得到亲情,生活也无人照料。
一旦发生身体不适,很难独自就医,一旦抢救不及时很容易发生悲剧。
身体健康的空巢老人尚且能够生活自理,对于患有帕金森、身体残疾的空巢老人,安全隐患较多,容易滋生心理健康问题。
对于空巢老人而言,缺乏集体活动,让其心情抑郁、没有人说话更加让其感到孤独,每天面对大把的时间不知道如何度过,会让其内心产生空虚、惆怅感,严重可引发抑郁,也有物质条件较好的空巢老人,由于缺乏被需要感、内心寂寞孤独,选择自杀。
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f85b4e64bd64783e08122b43.png)
第三章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引言一位老教授昔日培养的三个得意门生事业有成,一个在官场上春风得意,一个在商场上捷报频传,一个埋头做学问如今也苦尽甘来,成了学术明星。
于是有人问老教授:你以为三人中哪个会更有出息老教授说:现在还看不出来。
人生的较量有三个层次,最低层次是技巧的较量,其次是智慧的较量,他们现在正处于这一层次,而最高层次的较量则是人格的较量。
这个故事生动地向我们说明,在人的素质结构中,人格起着近乎决定性作用。
人格是人的心理面貌的集中反映,心理卫生学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健康而幸福的生活越来越多地取决于人类自身的人格健康状况,而且人格的健康发展也是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一种力量。
人格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包含着人格素质的发展和提高,而人格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对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因此,寻找通向健全人格之路、塑造健全的人格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人格是人的心理行为的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如何面对外界的刺激以及反应的方向、速度和程度。
进一步说,人格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活动效率、潜能开发以及社会适应状况。
因此,重视人格的整合与塑造,既是身心健康的需要,又是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一节人格概述一、人格及其构成人格也称作个性(personality),词源来自拉丁文persona——面具。
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构成的整体。
人格(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是人格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是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对象的趋向和选择。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点,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
每个人的心理特点不同,因此个性表现也是千差万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科技大学各位同学好,心理健康是现代人非常关心的话题。
所谓现代人有两个含义,第1个含义是已经具备了现代素质的人。
第2个含义是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
我们在这里指的是第2个含义的现代人,随着社会的变化,生活方式的变化,给现代人带来了挑战、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很大的生活压力。
有各种各样的烦恼。
这堂课,我希望把我们对心理健康的所思所想跟大家做一个分享,也激发大家对这个问题进一步的思考。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现代人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无论哪一个社会时期的人,都需要面对。
第1个挑战是适应,我们需要适应什么?第一,生活从简单变成复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校园你从宿舍走到教室,我想15分钟足够了,从教学楼、换到、另外一个教学楼10分钟就足够了。
而现在的大学,绝大多数的校园都会有新校区。
当同学们如果想在学校选课,然后你要看这个课开在哪个校区?当你准备从校园里出道另外一个地方的时候,你首先要关心我们校区的学生的班车是几点发车,也就是说现代人生活的真的好不容易要记忆,比原来更多的东西需要面对更多需要去解决的问题。
生活从简单变得复杂。
当这种复杂发生的时候,他对人的要求就会变高。
心理的素质,从而也就会有不同的变化。
第二,在生活当中,现代生活的节奏,从慢到快。
举个例子,大家进入大学以后,当你刚刚进入大学一年级,首先大家会有各种各样的新生课堂,有很多的学长来告诉你怎么样去适应学校,可能还有更多的课程等着你,告诉你怎么样能够快速的成为一个大学生。
你会发现人们对你成为一个大学生角色的转变,要求速度要非常快,不可能等待你。
用一年的时间来适应大学生活。
在现代社会的要求当中,你就太慢了。
很多的时候,包括将来你从大四的学生变成一个社会工作者,他也会要求你快速的转变角色,从学生转变成一个我们叫做职业工作者。
现在社会对这种速度的节奏的要求会越来越快。
第三,在现代生活当中,人们的需要适应的过程是从被动变为主动。
比如说当学生准备去找工作的时候,在很多年以前,我们叫大学分配工作,安排你去哪里,你就会到哪里。
而到现在生活当中,很多的人不用考虑自己的专业,也不用考虑其他的一些方式,你只需要考虑我有哪些机会去做选择你会,发现这种生活的主动性也会也会增加。
那么当社会从简单变为复杂,从 come on。
到快。
然后从被动到主动的发展过程当中,人们要不断的适应,你会发现我们刚刚使用了不久,你要进入另外一个角色的适应,当从一个适应过渡到下一个石英的时候,我们把这个过程就叫做发展。
所以适应和发展是人类需要面对的一个话题,或者说挑战。
那么在现代生活当中,适应和发展有什么特点?第1个特点是相对平衡期变短,动态调整期变长。
这也是现代人感觉特别累的时候,我刚刚适应了一个生活,结果又需要适应另外一个生活,我记得有一句歌词叫做不是我不明白,而是对社会变化太快,表明了现代人的这样一种心态,总是存在一个动态的调整期,这是他的第1个特点。
第2个特点,在现代生活当中,个体有更大的自由度,去选择他的生活方式。
人有选择的苦恼,面对众多的选择的时候,其实他要求你要有能力去做出选择。
他对自由选择的人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那么在现代社会这样的一个特点当中,他会需要人们具有什么样的心理素质?我想我先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他在做走路这样的一个活动,和一个人他在开车这样的一个活动。
在我们完成这两个活动的时候,他所需要的心理素质是不是一样?我们请一个同学来回答,活动所需要的心理素质是非常不一样的。
首先走路是人处于一个相对轻松的状态,人们在走路的时候不会不需要注意太多身边有危险的事物,他可以很多人他也比较习惯边走路边思考问题,所以走路的人他可以走神也好,或者是想问题也好,或者是欣赏周围的风景也好,它都是相对放松的,因此这也是一个相对简单的状态。
而开车他需要是注意力高度的集中,他因为身边存在着很多危险的事情,比如他要注意周围的行人,他要注意自己的车辆以及周围过往行驶的车辆,所以他不能不允许驾驶员过度的走神,甚至不能够说话,更不能欣赏周围的风景,所以开车也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状态,需要人们有一个强大的心理素质。
谢谢老师。
谢谢。
请坐。
刚才同学谈到了,走路是一个相对简单的活动。
开车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活动,在简单的活动当中,what可以不调,用我的思维和判断。
我可以边走,然后我的心理活动的思维活动,去放松做别的事情,只需要做一个很自动化的行为,更多的来自生理的调解,当出现复杂化的活动,在开车。
刚才同学描述,注意力要高度集中,除了注意力高度集中,还需要你有良好的判断力,我能不能超过前头的车?我跟那个车的距离有多远?所以我的知觉能力、判断能力、注意力,还有动作的准确性。
比如说我打方向盘的时候,我们都哗打成这样,车就跑远了。
然后我要调的时候,我是调一点还是调很多,你可以看到身体的调整。
当我从事一个很复杂的活动,那么我既需要我身体的过程,我还需要注意力。
有时候可能是判断力,然后它的距离的估计能力,需要各种心理活动的一个结合。
我们用这个现象就可以类比到当生活越来越复杂的时候,他对我们心里的要求,各种机能的配合就越来。
好。
第2个问题呢,我们就有必要看一下,如何才能够做到非常好的,让我自己的状态发展到一个最佳状态,从而有效的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
心理健健康的内涵,心理健康。
所以低的一个要求。
不要有心理疾病,这种心理疾病可能是一种情绪障碍、抑郁症、焦虑症等等,也可以是一种人格障碍。
比如说反社会型人格,边缘性人格障碍,没有这些疾病,我们可以叫做达到了心理健康的最基本的标准。
人要求不能这么低。
也许啊还有第2个更高的标准,更本质的含义,心理健康。
是需要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态。
心理健康它是和更高质量的生活连在一起的。
因此在世界卫生大会提出了这样一个概念,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里,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因此说心理健康,适合积极的发展。
相联系的。
根据这样的一个概念,提出了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1个标准叫身体、智力、情绪,是协调的不矛盾。
当我可以去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可以身体跟得上,同时我的情绪是支持我在做这件事,我们就叫协调。
不协调会是什么表现?我好想努力去认真学习,给自己下了一个决心说,明天早晨我要6:00起来去背单词,这是我的愿望。
然后到了早晨6点的时候铃声响了,会怎么样?说明天明天我再来就会发现我想做的事情和实际,但我要做的事情,不能够协调,不能够一致。
这里头也许在我们的智力和情绪当中会有矛盾的地方。
心理健康的第2个标准,是人要能够适应环境,适应环境,同时包括你要和外在有一个适应,不光是和自己协调,你还能够适应外在的环境,人际关系当中,第1次谦让,心理健康。
还有一个很主观的判断方式,有没有幸福感?你可以问问自己,我幸福吗?我给我自己的幸福打几分,它会让我们跟心理健康,有一个衡量,最后一个心理健康的标准,它是指向结果,这个结果指什么?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他的状态是可以让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能过上有效率的生活。
当我们定了一个目标,我一定能够找到相应的方法,把我的目标实现,这就叫有效率。
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并能够寻找到其中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刚才我给大家基本的介绍了一下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的标准下面,我们进入讨论的环节,请大家讨论一下4个问题。
第1个问题是心理健康是目标还是过程。
第二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不是社会上公认的好人?第三,我们应该是注重工作成绩,还是应该注重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四,心理健康的人是否都是一样的。
好,请大家讨论。
谢谢您。
谢谢。
或者是什么样的。
是不是?讨论出结果了吗?下面我们请代表来汇报一下,你们组讨论的有什么观点看法?老师好。
我们认为心理健康应该是一种过程,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很少把心理健康专门的设定为一种目标,为了心理健康而去追寻心理健康。
但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进行心理的调试,然后达到心里的一种积极乐观、健康的状态,从而保持生活、学习、工作上的一种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的人,不能与社会上公认的好人画等号。
我们认为社会上公认的好人应该是思想道德比较崇高的那一部分人,而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是内心比较和谐的人。
所以我们认为两者是不能画等号。
谢谢老师。
还有哪个组的同学?老师您好,我们组讨论的结果是工作成绩和人际关系,两者是不能割裂开来的。
因为如果一个人只注重工作成绩,他如果不注重人际关系的话,他的工作成绩可能在达到一定的成绩之后,就很难以再上升到一个更高的程度。
所以说二者它并非是单独的,而是一个协调然后产生作用的。
然后第2个问题是心理健康的人是否都一样?我们组认为心理健康的人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认为每一个人都是独独特的,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性。
所以他们各自的特性不同,然后就造就了他们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他们可能有他们自己的一套心理健康的标准,所以说我们认为心理健康的人是不一样的。
好,谢谢。
刚才两个组的同学发表了他们自己的看法,有没有其他组的同学不同意他们刚才两个人的说法?有意义吗?好,我们来看一下,心理健康到底是一个目标还是过程?刚才我们同学说的非常好,实际上心理健康是一个在动态的过程当中,人们是在不断的平衡和调整过程当中,在追求着一种心理健康状况。
人不是为了健康而健康,人健康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自己过一种更积极向上的生活,我是同意刚才这样的一个观点。
第二,心理健康的人是不是社会上公认的好人?可能在这个里头,我们需要有一个理解就是说什么是好人?至少我觉得好人有一个目标是他让别人很舒服。
能不能这么说?他让别人很舒服。
我觉得这一点是符合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准。
人际关系良好。
好人,但是没有说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他让自己舒服不舒服,心理健康的人会既让自己舒服,也让别人舒服。
我们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公认的好人和心理健康的人不能完全画等号。
第三一个是注重工作关系,还是良好的人际关系。
刚才我们讨论也非常好,不能单纯的说人应该注重哪一个心理健康的状况,更多的是多元化的。
每个人都会有他自己的看法,然后在不同的认识当中达到一个认知的协调、和谐的发展。
最后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否都是一样的?讨论的结果也很好,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人们在对积极的心态、优越的人生在考虑的过程当中,条条道路,通罗马,每个人达成优秀的状况,每个人达到积极的状况,都采用的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在做。
所以关于这个问题是否都是一样的,我们会说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经过刚才的讨论,我提出这样的一个看法,当我们在说心理健康的时候,可以从两个方面说,第1个方面,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内应该达到内部和邪内心没有太多的矛盾冲突,整个人做事可以心口如一,可以想做什么,然后内心就可以支撑到什么?我们叫内部的和谐。
第二一个,外部的适应,对外的时候,对环境是适适应的,跟人是能够和谐相处的,能够适应外部环境,当一个人从两个方面来了解和帮助自己的时候,我们可能就认为达到了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