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三大城市群 精品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热点追踪第十九讲城市群(共43张PPT)

高考地理热点追踪第十九讲城市群(共43张PPT)

知识梳理:世界城市群
2、以芝加哥为中心的北美五大湖区城市群 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 人口:约6000万 位于五大湖沿岸,从芝加哥向东到底特律、克里夫兰、 匹兹堡以及加拿大多伦多和蒙特利尔。集中20多个人口100万以上的特大 城市,是北美重要的制造业区。该城市群与美国东北部沿海城市群共同构 成了北美的城市群。该地区的人口约为6000万,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
知识梳理:中国城市群
8、辽中南城市群:以沈阳、大连为中心,包括鞍山、抚顺、 本溪、丹东、辽阳、营口、盘锦等城市。该地区城市高度密集、 大城市所占比例最高。
知识梳理:中国城市群
9、山东半岛城市群:是山东省发展的重点区域,是我国北 方地区重要的城市密集区之一,是黄河中下游广大腹地的出海口, 是国家级城市群之一。
知识梳理:解决城市群病的建议
1、
。深刻认识城市群、都市圈比小城
镇更节约土地、更节约能源、更有活力、更有效率,更符合产业集聚和人
口集聚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违背经济规律必然受到惩罚,小城镇化模式
导致人地分离供求错配、一二线高房价三四线高库存、大城市公共交通供
给不足、城市建设用地供给不足、人的城镇化落后于土地城镇化、资源浪
知识梳理:世界城市群
5、以巴黎为中心的欧洲西北部城市群:面积:约14.5万平方公里 人 口:约4600万 主要城市有巴黎、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安特卫普、 布鲁塞尔、科隆等。他们地跨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德国。总面 积为14.5万平方千米,总人口4600万。其中,人口达到10万以上的城市有 40座。
知识梳理:世界城市群
3、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面积:约2.2平方公里 人 口:约7000万 又名东海道城市群。从东京湾的千叶开始,经东京,横滨、 静冈、名古屋、大阪、神户直达北九州的长崎,呈条带状,从东北向西南 延伸1000KM,占日本总面积的6%。人口将近7000万,占日本总人口的61%。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稿 第1讲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稿  第1讲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城市热岛增强空气对流,空气中的烟尘提供了充足的 城市热岛 水汽凝结核,故市区降水一般比郊区多
试题调研
练出高分
科学城:筑波(日本)
筑波
科学城:班加罗尔(印度)
班加罗尔
科学城:中关村(中国)
中关村
大学城:牛津大学城(英国)
牛津大学城
大学城:剑桥大学城(英国)
剑桥大学城
大学城:呈贡大学城(中国)
呈贡大学城
旅游城市:大理
大理
旅游城市:丽江
丽江
世界城市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阶 段 时 间 特 点
第一阶段
城市化过程
上海市城市化过程
54万
538万
1324万
1911年
1949年
1990年
针对性练习
1.该图表示一个区域的城市从t1到t4的发展变化过程, 该过程反映的是 城市化 过程;衡量当地城市化水平 的主要标志是 。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D )。 A.城市人口增加 B.城市用地规模 C. 城市数量 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加大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已较高,一般在70 ﹪以上
出现了郊区化和 逆城市化 现象
郊区化和逆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乡村人口流向城市,导致大城市规 模迅速膨胀,城市数量剧增
发展中国家之间,城市化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 拉丁美洲城市化水平接近发达国家,而亚洲和非洲国 家则普遍较低
城市数量少,城市规模小,城市 18世纪工业 功能单一,以政治职能为主,城 革命以前 乡相对独立
第二阶段
工业革命 以后
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 展。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 “两个出现”:出现了百万以上 人口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出 现“科学城”、“大学城”和旅 游城市等专业化城市

2021届全国高三地理精品专题复习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2021届全国高三地理精品专题复习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个 面积 占陆地 数 (万平 国土面
方公里)积比重 (%)
国家自然保护 319 92.85 9.67 区
世界文化自然 40 3.72 0.39 遗产
国家级风景名 208 10.17 1.06 胜区
国家森林公园 738 10.07 1.05
国家地质公园 138 8.56 0.89合计Biblioteka 144 120 12.5 3
提供工业 品和服务
产品
提供农产 品
提供生态 产品
提供生态和 旅游产品,
精神财富
划分
环渤海地区
优化开发 区域
长江三角洲地 珠江三角洲地
优势: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
镇体系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强;
问题及解决措施:资源和环境的
承载能力已经接近饱和,需要优
化产业结构、促进城镇群的协调
发展。
重点开发区域
如兰州----西宁地区、 雄安新区
红树林等。
6)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发 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 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维护海洋权益,是建设海洋 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拓展 蓝色经济空间,要立足于保 护海洋生态环境,清晰规划 海洋空间利用格局,提高海 洋空间利用效率,提升海洋 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维护海洋权益
✓ 京沪、京九、京广等南北 铁路在此交会
✓ 建设较为完善的高速公路 网
所起作用
将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与西部内陆资源富集地区 联系起来,是承东启西的 纽带
优势二: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
✓ 湖南锡矿山的锑✓ 四川攀枝花铁✓ 云南东川铜 ✓ 江西大余的钨 ✓ 湖南水口山铅锌✓ 贵州铜仁的汞 ✓ 云南个旧锡 ✓ 江西德兴的铜
1、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项训练—城市群(含解析)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项训练—城市群(含解析)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项训练—城市群(含解析)一、单选题交通是城市间要素流动的重要载体,不同的交通流模式能够反映出城市间的相互联系状况。

有学者基于G省2019年9月的日平均车流量数据信息,提出了该省高速公路交通流三种模式(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这三种模式中,对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起促进作用()A.最大的是甲模式B.最大的是乙模式C.最大的是丙模式D.三种模式一样大2.从丙模式判断,各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存在()A.职能一致性B.区域均衡性C.空间封闭性D.等级差异性下图反映国内某城市群15个城市1990-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及排序的变动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由图可判断,该城市群呈现()A.单核模式发展B.双核模式发展C.多核模式发展D.金字塔式发展4.影响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①人口规模②产业发展③建城历史④生态环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双核结构是指在某区域内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及其连线构成轴线。

由此引领和推动所在区域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

下图为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城市()A.在区位和功能上存在互补B.在地域文化方面存在互补C.交通便捷且空间距离较近D.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相近6.沈阳—大连双核结构有利于()①促进大连市建成东北地区中心城市②促进沈阳—大连区域经济协同发展③增强沈阳市对辽中南地区的辐射功能④提高沈阳和大连两城市传统工业比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东伦敦科技城位于伦敦东区,是科技、数字和创意等企业集聚的中心。

这里原来是重工业区,也有低收入者在此居住,后来得到政府投资和政策扶持,吸引了大型跨国公司投资、进驻,邻近的多所大学不断提供人才,成为“欧洲科技硅谷”。

完成下面小题。

7.东伦敦科技城形成的区位条件是()A.靠近市场、地价低廉B.交通便利、环境优美C.资本雄厚、原料充足D.政策支持、人才集中8.该区域演变为科技城,城市功能明显改变,最主要表现为()A.技术引领,研发创新功能增强B.资本涌入,金融服务功能增加C.人口增加,居住功能明显改善D.交通改善,商贸服务功能提升城市群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支撑全国经济增长,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021-2023北京重点校高三(上)期末地理汇编:人口章节综合

2021-2023北京重点校高三(上)期末地理汇编:人口章节综合

2021-2023北京重点校高三(上)期末地理汇编人口章节综合一、单选题(2023秋·北京西城·高三统考期末)图为我国某石灰岩山地槽谷区横剖面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最可能位于()A.黑龙江B.内蒙古C.山西D.贵州2.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A.与石漠化程度正相关B.与土地利用多样性负相关C.高海拔大于低海拔区D.低山区的缓坡、阳坡较大(2022秋·北京丰台·高三统考期末)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分别约为1357万人、1961万人和2189万人。

下图为北京市常住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010至2020年,北京市0~14岁人口比例增加,主要原因有()①人口政策逐步调整①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增加①人口合理容量扩大①人口迁移的拉力大于推力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4.二十年间,北京市()A.劳动人口数量持续减少B.社会养老负担加大C.第二产业人口比例增多D.义务教育学位缩减(2022秋·北京东城·高三统考期末)城市群是快速城镇化时期的主要人口流入地。

下图为2017年中国五大城市群流入人的主要来源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五大城市群中()A.京津冀城市群流入人口数量最多B.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辐射功能最强C.珠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自南方地区D.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自北方地区6.图中()A.黑龙江省的人口流出,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B.河南省人口大量流出,提高当地的人口合理容量C.人口流入珠三角城市群,不利于城市群产业升级D.人口流入城市群,有利于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2022秋·北京海淀·高三统考期末)下表为2019年北京市部分区人口统计数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表中()A.东城区由于外来迁入人口数量多,常住人口密度最大B.海淀区自然增加入数最多,可以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C.门头沟区户籍人口总数最小,导致人口合理容量增大D.通州区受区域职能定位影响,常住与户籍人口差异大8.影响表中四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有()①气候①水资源①经济水平①发展历史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9.(2021秋·北京通州·高三统考期末)下图为我国2018年中西部“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的空间流向示意图。

2019年高考区域地理专项突破课件:28南方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贵州省、长株潭城市群

2019年高考区域地理专项突破课件:28南方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贵州省、长株潭城市群

市、镇江市、南京市、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杭州市、宁波市、嘉兴市、湖州
市、绍兴市、 舟山市 、 台州市 。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是 全国最大 的经济圈,长江 三角洲的进出口总额,财政收入,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居全国 第一 。长江三角洲城 市圈是 世界 六大城市圈之一。
学科•素养•确立
基础知识识记
重难考点精析 规律•方法•技巧
大致成三角形的陆地,是我国著名的 鱼米之乡 、 丝绸之乡 。 杭 州 丝 绸 业 历 史 悠
久,号称“ 中国丝都 ”。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 沪、苏、浙 三省市,面积约 5万平 方千米。 2.工业经济概念:以上海为龙头的苏中南、浙东北工业经济带。这里是我国目 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 上海为龙头,苏浙为两翼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城市经济概念:就是苏浙沪毗邻地区的16个市组成的都市群。长三角城市群 包括: 上海市 ;江苏省的 8个市:南京、苏州、扬州、镇江、泰州、无锡、常州、 南通;浙江省的7个市:杭州、宁波、湖州、嘉兴、舟山、绍兴、台州。
湖。
学科•素养•确立
基础知识识记
重难考点精析 规律•方法•技巧
目标达成作业
区域地理 高中文科专项突破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基础知识识记
学科•素养•确立
基础知识识记
重难考点精析 规律•方法•技巧
目标达成作业
区域地理 高中文科专项突破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一、南方地区
学科•素养•确立
基础知识识记
重难考点精析 规律•方法•技巧
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
在图中填注: (1)山脉A~I的名称。 (2)平原J~M的名称。 (3)河流和湖泊①~⑯的名称。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专题六人口与城市微专题6城市群协同发展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专题六人口与城市微专题6城市群协同发展

微专题6 城市群协同发展中国启动城镇化、工业化以来,各城市、各地区始终存在发展较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1.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以促进城市群发展为抓手,全面形成“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

优化提升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发展壮大山东半岛、粤闽浙沿海、中原、关中平原、北部湾等城市群等。

2.建设现代化都市圈依托辐射带动实力较强的中心城市,提高1小时通勤圈协同发展水平,培育发展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

3.优化提升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统筹兼顾经济、生活、生态、平安等多元须要,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加强超大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风险防控,促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4.完善大中城市宜居宜业功能充分利用综合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主动承接超大特大城市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因地制宜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区域专业服务中心。

5.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新城镇化建设加快县城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公用、产业配套等设施提级扩能,增加综合承载实力和治理实力。

人居环境、人居发展产业平台与人居质量服务平台三者关系如下图:(2024·汕头二模)渤海通道建设前,渤海海峡阻隔了山东半岛与辽中南两大区际城市群的物流联系,陆上物流通道呈现C形格局。

只考虑马路和铁路物流,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后,两大区际城市群的物流联系通道发生了改变。

如图(a)(b)分别表示渤海通道建设前、后区际城市群的物流联系通道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渤海通道建设前,在区际城市群之间的物流联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城市是( )A.青岛 B.丹东C.大连 D.锦州2.渤海通道建设后对通道门户城市产生的影响是( )A.辐射范围扩大B.人才高度集中C.城市等级提升D.城市职能增加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渤海通道建设前渤海海峡阻隔了山东半岛与辽中南两大区际城市群的物流联系,陆上物流通道呈现C形格局,其中锦州位于C形格局的中间节点位置,物流联系较强,在区际城市群之间的物流联系中发挥重要作用,D项正确,青岛、丹东、大连位于C形格局的周边,区际城市群之间的物流联系不够紧密,故A、B、C项错误,故选D。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城市三大功能区的判断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城市三大功能区的判断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城市三大功能区的判断一、知识讲解1.“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1)看面积: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2)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3)看形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

(4)看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

(5)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

(6)看分布趋势: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心比例逐年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

2.评价功能区分布是否合理判断功能区的布局是否合理,主要从工业区和住宅区的布局,如距城市的远近、常年的风向、河流流向等来判断。

(1)根据材料信息,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及相关的地理事物、图中的指向标等判断风向。

(2)根据等高线、河流的粗细变化等判断河流的流向。

(3)注意高级住宅区和行政区、文教区相连,高新技术产业区应接近高等院校,建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

二、经典高考试题1.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 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

据此完成(1)~(2)题。

(1)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C.服务范围D.服务人口(2)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B.降低人口密度C.促进城市竞争D.优化城市用地结构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兰斯塔德地区城市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而且城市之间相互独立。

2021年高考地理区域地理28南方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贵州省、长株潭城市群专项突破课件

2021年高考地理区域地理28南方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贵州省、长株潭城市群专项突破课件

• 三、珠江三角洲——面向海洋的开放区
• 1.对外开放的前沿
• (1)区位因素:广东省东南部,毗邻 港澳 ,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 被称为祖国的“南大门〞。
• (2)政策因素: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形成一个包括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 经济开放区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
• (3)人文因素 • ①人口众多,经济兴旺,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 • ②著名的侨乡,利于吸引 海外投资 和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历。
第三局部 中国地理
第二十八讲 南方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贵州 省、长株潭城市群
知识目标
考点解读
1.南方地区的自然与人文地理概 况与内部差异。 2.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长株潭城市群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 3.南方地区有色金属冶炼与轻 工业、贵州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 用。
1.了解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掌握南方地区的地形 、气候特点以及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2.掌握南方地区的矿产、主要河湖、工业基地及城 市分布;并根据图表资料及相关知识对南方地区的经 济发展、环境问题进行评价。 3.能根据自然条件分析南方与北方在交通、城市分布 及居民生活等方面的区别。
• 2.外向型的经济 • (1)工业部门:以 轻工业 为主,重化工业比较兴旺。 • (2)贸易:主要通过港澳贸易渠道,成为全球最大的 电子
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 3.城镇的开展:工业化推动城镇化。
和 日用消费品
• 四、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 1.贵州省,简称贵或黔,是 中国 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 云贵高原 东部。
• (2)四川盆地(又称紫色盆地)
• 气候温暖、雨量充分、土壤肥沃、物产丰富,为全国重要的 稻谷、油菜籽、桑蚕、甘蔗、柑橘产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 区。

专题三 人文地理复习之城市

专题三 人文地理复习之城市

专题三人文地理复习之城市高考考试说明1 聚落的形成:乡村、城市的起源及发展。

2城市的区位: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3 城市化:城市化及其进程。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4 城市地域结构: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不同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

城市的合理规划。

高考考点简析1 聚落的形成人类为生存而聚居,居所由流动到稳定,逐步确立了乡村聚落。

2 村落的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①圆形或多边形村落(少河的平原)②带状村落(沿河道)3 古代城市出现的基本条件①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②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4 古代城市的分布特点一些大河冲积平原,农耕业发展早的地区。

5 著名古代城市发源地①美索不达米亚②尼罗河谷地③印度河谷地④黄河-长江中下游6 地形对城市区位的影响①大多数在平原②热带在高原③山区在谷地或低地7 美国三大城市带①波士顿-纽约-华盛顿②芝加哥-匹兹堡③旧金山-圣迭戈8 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地区①60°N以南的欧洲地区②东亚③美国东北部9 城市分布与气候的密切关系①适度的降水,又有适中的气温②干旱、高寒、湿热区为稀少区10 中国特大城市分布①大城市最多的省②没有大城市的省③与自然条件的关系11 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①供水②运输③军事防卫12 矿产资源对城市区位的影响①煤炭②铁矿③石油④有色金属13 交通对城市区位的影响①现代:沿海、沿江、沿线②古代:河流、大道的汇合处14 政治、军事、宗教对城市发展的影响①经济中心②政治中心③军事中心④宗教中心15 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①军事、宗教(减弱)②交通、自然资源(一直)③旅游、科技(新)16 城市化的含义指人口向城市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17 城市化的作用①带动区域经济发展②缩小城乡差别18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19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①产业革命前(缓慢)②二战前(加快)③二战后(空前)20 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①起步早②城市化水平高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21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①起步晚②城市化水平低③城市发展不合理22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①环境质量下降②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③就业困难23 上海市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②改善交通和居住条件③治理环境24 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增长中心25 城市的地域形态集中式(成都)、组团式(重庆)、条带式或放射状(兰州)26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住宅区(最基本职能)、商业区、工业区、27 中心商务区(CBD)的特征经济繁忙、昼夜人口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有明显分区。

(地理)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城市群可持续发展)

(地理)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城市群可持续发展)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课题】西三角经济圈城市和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教学目的】1.学会区域差异比较的方法2.学会分析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和城市化过程存在问题和解决的措施【基本知识】考点一:西三角经济圈中区域差异:【例1】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成都、西安气候资料统计表。

城市1月均温(℃) 7月均温(℃) 年降水量(mm)年平均日照时数(小时)无霜期(天)成都 6 25.1 1500 1071 296西安-0.9 26.6 658 2267 232 材料二:“西三角经济圈”包括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将被打造成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之后的我国经济第四增长极。

(1)成都和西安的气候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从农业生产角度分别评价成都平原和渭河平原在气候资源上的优势。

(3)西安是我国的古都之一,分析其区位优势。

(4)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相比,“西三角经济圈”有哪些有利区位条件?(5)西安位于渭河谷地,该地形区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总结】区域差异比较步骤和比较因素考点二:西三角经济圈中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例2】针对我国西部地区现状,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西三角经济圈”的区域发展战略,以带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由西安到成都经过我国重要南北方自然地理分界线是________。

同时它也是我国粮食作物中________和__________作物的分界线。

(2)指出图中成都、重庆两城市的城市地域形态,并分析导致两城市地域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分析西三角经济圈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4)西三角经济圈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例3】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西部大开发重点产业地带空间分布图材料二:上图圆内部分为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专家学者提出的“西三角经济圈”,包括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关中城市群,将联合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中国城市群(2)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中国城市群(2)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中国城市群(2)典型例题十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6年2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2016年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打造“一道两廊三群”,即大力构建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和现代产业走廊、发展沿江三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

下左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和下右图近十年间江西省耕地减少比例统计图。

材料二:城市群的竞争力包括先天竞争力、现实竞争力和成长竞争力。

先天竞争力主要指城市群的地理位置、发展空间、劳动力数量和移民规模等。

(1)已经有了长江这一条航运价值很高的“黄金水道”,分析还要修建沿江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原因。

(2)分析江西省生态退耕比例大的原因。

(3)指出长江三大城市群的先天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4)分析长江中下游经济圈的产业转入上游经济圈给转入地带来的影响。

参考答案:(1)三大游城市群的快速发展,对交通的需求日益增大,需要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水运的速度较慢,受河道及天气等自然条件影响大,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相对河运,铁路运输具有运量大、运速快的特点;而高速公路具有速度更快、灵活型强的优势。

(2)江西省地处河流中上游,多山地(地势起伏大);植被破坏和围湖造田,多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生态问题和灾害);生态退耕利于生态改善和减轻灾害的威胁;有利于构建长江绿色生态廊道。

(3)长三角城市群(地理位置)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长江的入海口,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发展空间)地势平坦开阔,腹地宽广;(劳动力数量)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移民规模)城市群对外开放度大,能吸纳大量国内人口和海外移民。

(4)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增加就业机会;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

典型例题十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1年我国明确提出:“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精选13 海绵城市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精选13 海绵城市

微专题精选13.海绵城市【知识归纳】1.海绵城市: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植被覆盖率下降、自然水域减少等,带来了城市绿地匮乏、逢雨必涝,旱涝急转、“热岛效应”增强等。

海绵城市建设的手段:利用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

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实现“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既避免了洪涝,又有效地收集了雨水。

建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体”,“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

“城市绿心”指位于城市中央或由多个城市组团围合的绿色空间,用地类型包括公园、林地、农业用地、动植物保护地、湿地和其他类型用地等。

它可以有效整合城市资源,净化空气,减轻热岛效应,遏制迅速蔓延的郊区化趋势,对城市环境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手段。

5.城市风道城市风道也叫城市通风廊道,就是在城市建设生态绿色走廊,在城市局部区域打开一个通风口,让郊区的风吹向主城区,增加城市的空气流动性,对城市的雾霾会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夏天还可以缓解“热岛效应”。

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通风廊道”更多的是一种对城市结构的改造,对城市功能的完善。

打造城市“通风走廊”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构建“绿色廊道”,即沿城市主要道路、公路、铁路、河流、湖泊等周边规划一定宽度的绿带,即城市的带状绿地;二是建设被誉为城市“绿色项链”的环城林带。

两者双重复合,产生叠加效益,其整体的生态效益比起单纯的一项都要强。

【典题精练】有人把城市楼房超过90m部分的高度之和称为“城市个头”。

2011年香港和重庆“城市个头”在中国排名靠前。

据此完成1-2题。

1.香港“城市个头”比重庆高,下列原因更合理的是香港A.洪涝灾害更少B.淡水资源更多C.经济水平更高D.土地成本更低2.今年来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其主要积极影响是A.节约建筑用地B.缓解交通压力C.降低建筑耗能D.扩大用地规模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2024·山东菏泽·三模)后沟古村处于黄土高原沟壑区,民居建统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土穴窑居,整体坐落于南向的台地之上,三面被垛峁、台塬所包围,南面龙门河自东北向西南川流而过。

随着古村旅游业的发展,当地居民逐渐移居西南部的新建成区。

下图为后沟古村村落选址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后沟古村村落选址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是()A.临近河流,利于出行B.紧临农田,方便耕作C.依山就坡,避风采光D.背山面水,利于防卫2.后沟古村发展旅游业,居民迁居新建成区的主要目的是()A.改善人居环境B.降低住房成本C.延续传统文化D.保护古建筑群(2024·辽宁沈阳·三模)随着大都市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大都市工作和生活,同时也带来了通勤问题。

研究表明,城市中不同就业类型区通勤的主要来源地并不相同。

下图示意北京市不同就业类型区的职工通勤来源模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a代表的城市功能区是()A.城市功能拓展区B.城市发展新区C.首都功能核心区D.生态涵养发展区4.在大型制造基地附近区域布局最多的住宅类型为()A.老城旧居住区B.单位大院居住区C.近郊新城居住区D.远郊新城居住区5.相比c区域,d区域()A.人口密度更大B.交通线路更密C.高等院校更多D.农业用地更广(2024·湖南永州·三模)兰州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城市,始建于秦。

历史时期兰州城市空间演变包括四个主要阶段:城市萌芽期的“缓慢发展”,军事职能主导下的“约束性”扩张,王朝兴盛所带动的“年轮式”增长和国家政策推动的“跨越式”扩展。

结合图、表,完成下面小题。

表历史时期兰州建成区面积及扩展指标时间建成区面积(km2)扩展速度指数(%)扩展强度指数(%)时间间隔(年)隋唐(907年)0.40 ———宋元(1104年)0.44 0.05 0.04 197明代建文(14021.19 0.58 0.21 298年)明代正统(14492.34 2.04 1.04 47年)清代乾隆(17362.60 0.04 0.03 287年)民国25年(19363.15 0.11 0.09 200年)民国36年(19478.22 0.15 5.61 11年)1960年39.47 29.23 6.09 132015年132.67 2.37 2.07 556.早期兰州城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A.地形B.气候C.交通D.政治7.有关兰州城市空间演变的说法,正确的是()A.隋唐至宋元时期城市空间演变的主要因素是商贸活动B.明代建文至正统年间扩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C.民国时期建成区面积扩展较快在于军事扩张D.新中国成立后建成区面积迅速扩大是因为交通发展8.兰州城市空间形态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地形②河流③政策④经济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024·广东广州·二模)城市职能是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具有阶段性、等级性、地域性等特征。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城市群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城市群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城市群一、知识讲解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城市群由于具有不同的空间范围和城市数量,因而形成不同规模大小的城市群。

城市群是一个大的区域增长极(或增长区),经济增长速度快,具有辐射带动效应。

并能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城市群也是一个“创新极”,创新能力很强,有利于各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

不同的区域,根据区域特色发展不同的优势产业,可以加强区域之间的分工与协作,优化产业结构,同时有利于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布局和优化。

二、例题分析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8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旨在将其培育发展成为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

呼包鄂榆城市群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面积17.5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38.4万人,城市化率达69.3%,目前已拥有呼和浩特、包头两座大城市和鄂尔多斯、榆林两座中等城市,有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床以及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石墨、铁矿等矿产资源。

材料二图甲为“呼包鄂榆城市群概况图”,图乙为“呼包鄂榆城市群演化示意图”。

(1)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城市化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

(2)依据当地资源条件,指出呼包鄂榆城市群可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

(3)指出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应协同应对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4)简述呼包鄂榆城市群建设对国内其他城市群及对外开放的作用。

【答案】(1)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间联系加强(2)能源;重化工;冶金;纺织;农畜产品加工(3)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4)合理布局城市群;加强产业分工协作;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促进边境贸易;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解析】(1)从图乙可以看出城市的数量明显增多,并且很多中等城市已经发展成为大城市,城市的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之间的交通通达度明显提高,如铁路、高速公路以及国道城市之间的联系加强,有材料可知,常住人口1138.4万人,城市化率达69.3%,城市人口比重较高。

最新高三地理-地理热点知识汇编人教版[整理] 精品

最新高三地理-地理热点知识汇编人教版[整理] 精品

201X地理热点知识汇编读下面材料和地图,回答有关问题:(12分“长三角”是“长三角都市经济圈”的简称,是指镇江以东,包括上海、无锡、苏州、常州、扬州、泰州、镇江、南京、南通、杭州、宁波、舟山、绍兴、湖州、嘉兴等15个城市(包括台州共16个城市),以约占全国面积的1%,人口的6%,生产出约占全国19. 5%的生产总值,成为继纽约经济圈、北美五大湖经济圈、东京经济圈、巴黎经济圈、伦敦经济圈之后的第六大经济圈,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经济引擎。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城市分别是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

(3分)(2)我国长江三角洲、美国的五大湖地区、日本关西地区、德国中部及英国中部五大城市群的共同点是()(1分)A.都位于沿海地区B.都具有丰富的资源和能源优势C.都具有相同的规模D.都具有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3)从地理角度分析“长三角”崛起的原因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不少于四点)(4分)(4)在大城市的带动下,江浙乡镇企业迅速崛起,简述发展乡镇企业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南京杭州南通(2)D (3)①优越的自然条件②悠久的历史③便利的水陆交通④先进的文化与科技。

(地理)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城市群可持续发展)

(地理)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城市群可持续发展)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课题】西三角经济圈城市和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教学目的】1.学会区域差异比较的方法2.学会分析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和城市化过程存在问题和解决的措施【基本知识】考点一:西三角经济圈中区域差异:【例1】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成都、西安气候资料统计表。

城市1月均温(℃) 7月均温(℃)年降水量(mm) 年平均日照时数(小时)无霜期(天)成都 6 25.1 1500 1071 296西安-0.9 26.6 658 2267 232 材料二:“西三角经济圈”包括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将被打造成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之后的我国经济第四增长极。

(1)成都和西安的气候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从农业生产角度分别评价成都平原和渭河平原在气候资源上的优势。

(3)西安是我国的古都之一,分析其区位优势。

(4)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相比,“西三角经济圈”有哪些有利区位条件?(5)西安位于渭河谷地,该地形区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总结】区域差异比较步骤和比较因素考点二:西三角经济圈中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例2】针对我国西部地区现状,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西三角经济圈”的区域发展战略,以带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由西安到成都经过我国重要南北方自然地理分界线是________。

同时它也是我国粮食作物中________和__________作物的分界线。

(2)指出图中成都、重庆两城市的城市地域形态,并分析导致两城市地域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分析西三角经济圈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4)西三角经济圈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例3】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西部大开发重点产业地带空间分布图材料二:上图圆内部分为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专家学者提出的“西三角经济圈”,包括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关中城市群,将联合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 展 目 标
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 最终形成以广州、深圳两特大城市为龙头, 以一大批大中城市为骨干,以小城市和小 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特色 鲜明的城镇体系,全面提高城镇发展质量。 正在加强同香港、澳门两特区的协调, 这对于打造一个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甚 至是大华南经济圈,将起重大作用。
我 国 三 大 城 市 群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包括广州、深圳 为龙头的两个副 省级市和珠海、 佛山、江门、东 芜、中山五个地 级市以及惠州的 惠城区、惠阳市、 博罗市、惠东县 和肇庆的端州区、 鼎湖区、高要市、 四会市。
佛山 ●



江门 ●
● 顺德 ●

● ●

&优 势 条 件 毗邻港澳,改革开放起步早,经 济发展速度快,目前已形成一个比较 集中而且发达的大、中、小城市群, 市场化程度高,人才、产业链、外经 贸环境都具优势,是我国经济改革的 前沿阵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我国的城市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迅速发展,但与世 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市化程度仍然十分落后。 目前世界城市化率平均为50%,而中国城市化率 只有37%。 未来5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从现在的37% 提高到75%以上。 建成具有容纳11至12亿人口的城市容量,形 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整体效益最大化的大、 中、小“城市体系”; 在全国和区域经济中发挥着集聚、辐射、服 务和带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本地区特色经济区 域的发展。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大 都市圈”包括上 海市,江苏省的 120° 南京、苏州、无 锡、常州、扬州、 镇江、南通、泰 州(即苏南地区), 以及浙江省的杭 州、宁波、湖州、 嘉兴、绍兴、舟 山(即浙东地区), 共计15个城市。
120° 122°
32°
扬州 ●泰州 南京 ● 南通 ● ● ● 镇江 ● 无锡 常州 ● 苏州 ● ● 上海 ● 湖州
人大十届第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 中有这样一段话: 东部地区加快发展,有利于增强国家 财力、物力和科技实力,更好地支持中、 西部地区发展。要继续发挥优势,加快产 业结构升级,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有 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东、 中、西部地区要加强多种形式的合作,在 协调发展中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万人)和规模最大的“大都市圈”。 市场一体化
走经济 一体化 的道路
交通一体化 制度一体化 产业一体化
Hale Waihona Puke 信息一体化 资源一体化环境一体化
形态一体化
走出去
就是指一般加工业,如果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一定要向周边地区辐射。 主要是请进来一些适合上海环境、特别是能 承受上海本地成本的一些企业,主要是服务业, 也包括一些加工工业的高精尖生产制造业。 一般的制造业就转移出去。一般的、低层次 的加工制造业,上海要主动放弃,这是加强长三 角合作的一种好的手段。 指上海整个城市功能要提上来,真正增强它 的服务功能、市场配置功能,一种内联外引的市 场平台的功能。
仅 供 参 考
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是中国城市化战略的 核心,构筑开放、流动、有序、互补的中国城 市体系,是解决中国“大城市不大、中城市不 活、小城市不强、小城镇不优”的根本战略举 措。 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的核心面、线、点形成 后,将有一半的人口、GDP的80%、全国工业 产值的90%,以及全国进出口总额的95%在这 些地域产生。
● 嘉兴
● ● 宁波 舟山
杭州● ●绍兴
30°
&优 势 条 件 经济基础深厚,科技文化教育事 业发达,长江流域腹地深广。龙头市 上海定位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 心。便捷的高速公路和沪甬跨海大桥 把江浙的城市群与上海衔接起来,使 之起到长三角核心驱动作用。
&发 展 目 标
长三角将成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约5000

锦州
● ●
●●抚顺

● 北京 唐山 ● ● ● 秦皇岛 廊坊● ● ● 大连 天津 保定● ● ● 烟台 ● 沧州 石家庄 东营● ● ● ● ● 青岛 济南 淄博 ●
鞍山
40°
潍坊
35°
日照
&优 势 条 件
§ 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有资源 和市场的比较优势。 §是中国科技力量最强大的地区,仅京 津两大直辖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 技人员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是中国对外开放口岸最集中的地区。 §是最大的粮食、煤炭、原油等进出口 物资中转基地。
&发 展 目 标
● 要积极发展企业联合,不失时机地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 开放的市场体系等主要环节上取得突破,求得经济发展的更 高速度和更高效益。 ● 要充分利用本地区高科技人员集中的优势,进一步发展跨 区域、跨国际的科工贸、科工农等多种形式的联合体,促进 科技经济一体化。
●要充分发挥本地区港口群的优势,扩大国内外经济联系,积 极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尽快实现与国际市场对接。 ●在跨世纪的经济发展中,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要 依托这个地区中心城市功能的提高和完善,形成合理分工、 优势互补,联合发展,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
请进来
放下去
提上来
环 渤 海 城 市 群
大北京城市群: 北京、 天津、唐山、保定、廊坊、 承德、秦皇岛、张家口、 沧州、石家庄。
辽中南城市群: 沈阳、 抚顺、鞍山、大连、锦州、 朝阳。 鲁东、鲁北城市群: 济南、淄博、潍坊、东营、 烟台、青岛、日照。
115° 120°
沈阳 承德 朝阳 125°
张家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