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太阳》市级公开课教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太阳》市级公开课教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太阳》市级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太阳》的主题和基本意思。

2.掌握描述太阳的词语和句子。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演讲能力。

4.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5.增强学生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熟练朗读诗歌《太阳》。

•理解并表达诗歌的基本意思。

•掌握描述太阳的词语和句子。

2. 难点•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自然之美。

三、教学准备1.诗集《太阳》的复印件。

2.课堂展示的太阳图片。

3.宣传太阳的视频资源。

4.写有关于太阳的相关词语的卡片。

5.记事本、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太阳的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启发学生谈论太阳的重要性和美丽之处。

2. 学习诗歌《太阳》•让学生交流太阳在他们心中的印象,激发学生对太阳的感情。

•朗读诗歌《太阳》,理解内容和情感表达。

•解释诗歌中出现的生字生词,帮助学生理解。

3. 诗歌赏析•分组让学生自由赏析诗歌,表达各自的理解和感悟。

•引导学生分享赏析成果,倾听不同的声音。

4. 复述与演讲•让学生小组内相互进行复述诗歌的活动,锻炼表达和理解能力。

•选取优秀复述者进行演讲,展示道德情感和语言表现力。

5. 诗歌操练•让学生模仿诗歌的语言风格,自行创作类似描述太阳的片段并进行表演。

6.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今日所学,思考太阳在自己心中的位置和意义。

五、作业布置1.写一篇日记,描述一个晴朗的日子中太阳给你带来的感受。

2.背诵诗歌《太阳》,熟练朗读并表达。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太阳的认识更加深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得到了增强。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更多培养学生的感悟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以上是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太阳》市级公开课教案的设计,希朴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和启发。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上《慈母情深》公开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上《慈母情深》公开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上《慈母情深》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慈母情深》是一篇描写母亲深情的散文,通过描述母亲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亲的爱,以及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对母爱这个主题也不陌生。

但在体会母亲深情的程度上,可能会有所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感受母亲的伟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母亲的形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亲的爱。

2.难点:深刻理解课文细节,感受母亲的深情。

五. 教学方法1.阅读理解法: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亲的形象。

2.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悟。

3.写作法:通过写作,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用于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写作纸张和文具:用于课堂写作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随后,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大意,引导学生关注母亲的形象和课文中的细节。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体会母亲的爱。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悟。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选代表进行回答。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随后,学生进行课堂写作,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回报母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讨论如何孝顺父母。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父爱之舟》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父爱之舟》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版

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父爱之舟》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父亲的形象,体会父爱的伟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细节中捕捉情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孝敬父母的良好品质。

(2)学会珍惜亲情,懂得关爱家人。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形象,体会父爱的伟大。

4.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到孝敬父母、珍惜亲情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父亲形象,体会父爱伟大。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情感细节。

(2)将课文中的情感价值观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识: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简介本课:介绍课文《父爱之舟》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情感。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生字词,并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分析父亲的形象,体会父爱的伟大。

(2)分享讨论成果: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孝敬父母、珍惜亲情。

(2)情景演练: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爱家人。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父爱之舟》1. 父亲形象:慈爱、关心、付出、牺牲2. 情感价值观:孝敬父母、珍惜亲情七、作业设计1. 回家后,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表达对父母的爱。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落花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落花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落花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达主题的写作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分析、概括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好,懂得做人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达主题的写作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好,懂得做人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聊聊你们家里种植的花生,花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关于花生的课文——《落花生》。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画出你认为重要的语句,准备分享给大家。

(三)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对课文的理解。

a.课文为什么叫《落花生》?b.课文中的花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c.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事例表达主题的?(四)课堂分享1.请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五)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具体事例表达主题。

(六)课堂练习1.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关于自己喜爱的事物的短文。

2.教师挑选几篇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1.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四、课后作业1.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熟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花生的观察日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课堂讲解、课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学会了通过具体事例表达主题的写作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好,懂得做人的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分析和概括能力。

但在课堂讲解环节,部分同学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仍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辅导。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落花生》中作者如何通过种植花生、收获花生及家人讨论花生的具体事例来表达主题。

2.引导学生感悟花生精神,即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7篇

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7篇

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7篇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篇1)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守岛夫妻》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1.了解小岛的相关资料。

2.完成学习活动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课1.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有这样一座小岛,它远远望去,就像一片云在天边浮着。

这里树少,草少,土也很少,却驻扎着一群海军士兵。

(板书课题)2.今天我们将走进这座小岛,去聆听一个动人的故事。

(指读、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开课伊始,用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查课前预习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情况。

图片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合作。

出示小组交流目标:(1)读准音——读准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义——交流课前预习中新掌握的`词语的意思。

(3)提困惑——统计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字词问题。

2.师生互助交流。

(1)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①“咙”读lónɡ,不读lǒnɡ;“舀”读yǎo;“炊”读chuī。

②“哼”是多音字,本课读hnɡ。

③“域”右部是“或”;“舀”下边是“臼”,不是“白”。

(2)理解字义、词义。

预设:礁石:出示礁石图片帮助理解。

并与“岛”进行区分。

牙龈溃烂:探寻原因,缺少维生素。

怔:发愣。

哽:①食物堵塞喉咙不能下咽。

②因感情激动等原因喉咙阻塞发不出声音。

(引导学生明确文中的“哽”是第二个意思。

)设计意图:五年级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尤其应该强化对词典等工具书的使用。

这个环节重在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并组织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解决字词的困惑。

三、整体来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介绍一件事,我们要交代清楚哪些要素?预设: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板书)3.学生根据板书提示,交流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预设:课文讲了将军上小岛检查,发现了一片菜地,守岛战士用珍贵的小白菜请将军吃晚饭,将军不忍吃,最后与战士分吃蔬菜的事。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古诗《静夜思》、《将进酒》、《大枣》的内容和作者背景;2.能够默写这三首古诗的部分内容;3.能够理解这三首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增强学生的文学修养。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2.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3.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古诗《静夜思》、《将进酒》、《大枣》的理解和欣赏;2.古诗的背诵和表达。

难点1.理解古诗背后的意境和情感;2.表达古诗中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静夜思》1.导入:通过简短的视频或图片展示,引入《静夜思》的主题与背景。

2.学习:学生跟读诗句,老师讲解诗歌的背景和含义。

3.听读:听老师朗读全诗,学生跟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情感。

4.分析: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了解诗人的心境。

5.默写:学生尝试默写诗歌的部分内容,老师指导并讲解生字词。

第二课时:《将进酒》1.导入:通过音乐欣赏或视频展示,引入《将进酒》的氛围。

2.学习:学生跟读诗句,了解诗歌背景和作者李白的生平。

3.听读:老师朗读全诗,学生跟读,感受诗中的豪迈和豪情。

4.分析:讨论诗中的酒文化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5.表演:学生分组表演诗歌,展示诗意和歌颂之美。

第三课时:《大枣》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或小故事,引入《大枣》的主题。

2.学习:学生跟读诗句,了解诗中意象和情感。

3.分析:讲解诗中情感的转折和意境的描写。

4.诗赏: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大枣》诗歌,感受不同的表现方式。

5.合作创作:学生小组合作,巩固对古诗的理解,互相展示作品。

四、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讨论的情况、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默写和作图:检验学生对古诗内容和意境的掌握程度。

3.课后习作:布置学生完成对古诗的感悟和创作,评价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

五、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文学诗歌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欣赏能力和理解水平,提高其语言表达和审美情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杨氏之子》,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把握核心主题。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题。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故事进行思考和表达。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故事《杨氏之子》的文本材料。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3.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故事《杨氏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阅读故事(20分钟)学生阅读《杨氏之子》,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关注人物形象和故事主题。

第三步: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故事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第四步:展示讨论结果(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更深入的讨论。

第五步: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归纳故事中的主题和核心思想,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五、课堂延伸1.学生可以通过写作、绘画等形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学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演绎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写下对《杨氏之子》的读后感,包括对主题的理解和自己的感悟。

2.鼓励学生画出《杨氏之子》的重要场景或人物形象。

七、教学反思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效果。

以上为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公开课教学设计,请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实施。

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珍珠鸟 》公开课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珍珠鸟 》公开课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珍珠鸟》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
反思
一、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文本中的内容,掌握重要词语和句子; -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教学内容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蕴含的深层含义。

3.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设计好课堂教学内容和环节;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教材,准备参与课堂活动。

4. 教学过程
(1) 热身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主题,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导入
•通过提问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导入课文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

(3) 主体教学
•教师朗读课文,逐段解释难点词语和句子,让学生跟读并理解。

(4) 练习与巩固
•设计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并及时纠正错题。

(5) 总结
•对课文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对课文的理解和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加强细节的解释和引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

下一节课可以通过更多的互动方式和实践活动来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为本次《珍珠鸟》公开课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公开课 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公开课 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草船借箭》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通过课文学习,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

2.熟练运用文言文阅读技巧。

### 难点3.理解文言文中的古代语言和生僻词汇。

4.理解《草船借箭》中的隐含含义和深层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问答方式引入话题,让学生猜测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草船借箭》1.教师带领学生读课文。

2.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讨论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并用自己的话简述故事。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进行文言文阅读,合作解析生僻词汇和古代语言。

2.小组展示解析结果并讨论,共同理解整个故事的紧密联系。

4. 深化理解1.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让学生思考《草船借箭》中的隐含意义和作者的用意。

2.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并互相交流,开展深层次讨论。

5. 作业布置布置阅读相关材料并准备口头小结,以及编写读后感。

四、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参与度。

2.学生能否理解文言文故事。

3.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表现。

4.学生口头小结和读后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1.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步骤。

2.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以上是本次《草船借箭》公开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习作:写读后感》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习作:写读后感》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习作:写读后感》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通过阅读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及人物内心活动;2.能够通过文字表达自己对所阅读内容的感受和理解;3.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概括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2.进行读后感的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3.根据所学知识,编写完整、连贯的文章。

三、教学难点1.学生在写读后感时要求表达个人情感和观点,并保持文章的连贯性;2.要求学生在写作中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式。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展示阅读材料及写作要求;2.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阅读材料,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第二步:阅读材料(15分钟)学生课上阅读材料,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主题和人物情感。

第三步:展示要求(10分钟)教师展示写作要求,让学生知道写读后感的目的与要求,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第四步:写作训练(25分钟)学生根据观点要求,完成读后感写作,强调文中情感的表达和合理性。

第五步:展示分享(10分钟)学生自愿展示自己的读后感,让同学们交流、讨论和共享彼此的感受和看法。

第六步: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总结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鼓励学生继续加油。

六、课后作业1.学生继续完善自己的读后感,力求语言表达更加准确生动;2.鼓励学生多读书,多写作,培养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以及如何合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看法。

课堂上设立读后感分享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未来可以考虑增加一些写作技巧的讲解,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同时也希望学生们在写读后感时能够有所收获。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太阳(第1课时)》教案(公开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太阳(第1课时)》教案(公开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太阳(第1课时)》教案(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太阳》这篇课文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文章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具有很高的科学性,能够激发学生对太阳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科学知识,他们对太阳并不陌生,但对于太阳的详细特点和太阳与地球的关系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掌握太阳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太阳的特点、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法,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太阳产生兴趣,增强环保意识,关注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太阳的特点、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教学难点:太阳的具体特点和对地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太阳的图片、视频等。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阅读材料,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拓展阅读。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太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对太阳有什么了解?太阳有哪些特点?”2.呈现(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2《落花生》公开课优秀教案4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2《落花生》公开课优秀教案4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2《落花生》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复述《落花生》故事情节。

2.能够感受到农民的艰辛,并懂得珍惜粮食。

3.能够运用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来理解文学作品。

4.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并复述《落花生》故事情节,懂得珍惜粮食。

•难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三、教学准备1.教材:《落花生》课文。

2.教具:投影仪、幻灯片、黑板、彩色笔、教案、小黑板、背景音乐等。

3.学生准备:提前复习故事情节,准备心理准备参与教学活动。

四、教学内容与流程第一部分:导入(10分钟)1.讲师简要介绍课程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进入故事氛围。

第二部分:学习课文(25分钟)1.学生听老师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自由讨论,总结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3.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第三部分:情感体验(15分钟)1.学生模拟主人公的情景,体验种花生的辛苦与收获。

2.学生分组合作,表演故事中的片段。

第四部分:知识拓展(20分钟)1.通过互动游戏巩固故事内容。

2.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第五部分:课堂总结(10分钟)1.老师进行复习总结,强调故事中的核心道理。

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落花生》故事的感悟。

五、课后拓展1.布置作业:让学生细读课文,写下整个故事的梗概。

2.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种花生这个故事给你的启发是什么?六、教学反思1.教学活动设计生动有趣,学生积极参与。

2.部分学生表现出对课文理解不深的情况,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和指导。

以上就是本次公开课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引领学生领略到《落花生》这篇故事所传达的深刻含义。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太阳》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太阳》公开课教案

《太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文采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有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它与人类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课文介绍太阳时,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特点,明确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会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 体会列数字和作比较说明方法的作用。

【品格培养目标】通过教师评价,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自信的优秀品格。

【安全教育点】(1)绿灯亮时,准许车辆、行人通行,但转弯的车辆不准妨碍直行的车辆和被放行的行人通行。

(2)黄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但已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和已进入人行横道的行人,可以继续通行。

(3)红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

(4)绿色箭头灯亮时,准许车辆按箭头所示方向通行。

(5)黄灯闪烁时,车辆、行人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可以通行。

【教学重难点】1. 了解太阳的特点,明确“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

2. 理解词语和重点句子,认识数字和比较说明的方法,做好词语、句子的练习。

语言文字训练点:1.第1自然段,“如果……就……”通常用在表示假设的句子里。

“如果”后面提出的事实“没有太阳”是假设的,“就”的后面是假设的事实所产生的结果:地球上“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1.一生上台讲述民间故事。

2.生生评价:从语速、声音、感情、仪态等方面进行评价。

【预设评价语】谢谢你们精彩的展示!刚才同学们倾听认真,点评中肯,这是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品质,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知道你们特别喜欢看动画片。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后弈射日》)【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爱好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生交流动画片里的故事。

3.天上的太阳到底能不能被射下来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说明太阳的课文。

人教版五年级下《古诗词三首》语文板书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古诗词三首》语文板书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古诗词三首》语文板书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

2.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体会古人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诗词的基本知识,如韵律、对仗等。

2.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2.如何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江南春》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江南春》,让学生初步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学生自主观察诗句中的意象,如“江南春”、“水乡”等。

(三)学习《静夜思》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静夜思》,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静谧美。

2.学生自主观察诗句中的意象,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

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如“床前明月光”代表着夜晚的宁静,“疑是地上霜”则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孤独和寂寞。

(四)学习《春晓》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春晓》,让学生感受诗词的生机美。

2.学生自主观察诗句中的意象,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

3.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如“春眠不觉晓”代表着春天的美好,“处处闻啼鸟”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

(五)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古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六)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词。

2.选择一首最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诗句解析,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江南春》、《静夜思》和《春晓》三首古诗词,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词的韵律美、意象美和情感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课堂气氛有时显得较为沉闷,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年级下《金色的鱼钩》语文公开课教案课后反思优秀教案

五年级下《金色的鱼钩》语文公开课教案课后反思优秀教案

《金色的鱼钩》语文公开课教案课后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金色的鱼钩》的内容,感受老班长对革命同志的关心和爱护。

2.学习课文中描写老班长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如“崇高品质”、“无私奉献”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长征吗?知道长征路上的红军战士们经历了哪些艰难困苦吗?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长征路上的故事——《金色的鱼钩》。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三)深入分析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描写老班长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神态描写:老班长“脸色苍白,嘴唇干裂”,体现了他为战士们操劳的辛苦。

语言描写:老班长说“我一定能钓到鱼,让大家吃上鱼”,体现了他对战士们的关爱和信心。

动作描写:老班长“把鱼钩递给战士”,体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拓展延伸1.请同学们思考:如果你遇到困难,你的朋友会像老班长一样帮助你吗?你会像老班长一样关心他人吗?1.本文通过讲述老班长钓鱼为战士改善生活条件的故事,展现了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2.我们要学习老班长的精神,关心他人,无私奉献。

四、课后反思1.优点:教学设计合理,环节紧凑,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

注重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高课堂氛围。

教师点评及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不足:时间把握不够准确,导致课堂节奏稍显紧张。

对部分学生的关注不够,未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改进措施: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把握时间,合理分配各个环节的时间。

增加课堂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公开课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本课由《论语》中的三句话和两则文言文组成,围绕读书方法进行阐述,给学生以启示。

本方案首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把文言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懂内容。

然后抓住“古人如何读书”这一主题,借助自主阅读、讨论互动、总结拓展等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体会古人读书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自学本课生字生词,初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1.导入:书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走进书就走进了一个丰富的世界。

那么,如何读书,才能与这位朋友心灵相通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感受古人带来的启示。

2.教师板书课题:古人谈读书。

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明确主题,直接入课,让课堂教学变得简明而高效。

二、初读识字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不认识或者读不准的生字,再读一读生字上面的音节。

2.大声读一读圈出的生字,再大声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遇到不会断句的情况,向同伴求教。

3.展开小组合作学习,集中识记本课生字。

(1)组长利用生字卡片,逐一检测组员会认字的认读情况,要注意“耻”是翘舌音,“矣”和“岂”都是三声。

(2)组长组织小组成员仔细观察9个要求会写的字的字形,针对识记困难的字商讨识记方法。

4.集体汇报交流自己小组遇到了哪个识记困难的字,是怎样解决的。

教师相机帮助学生总结:比一比识记:缺——缸诲——悔形声字识记:谓——胃窥——规字谜识记:岂——大山压倒自己。

恒——太阳留在天地间,竖心留在左半边。

皆——比一比谁更白。

5.自由读文,了解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每一个生字的音都读正确,读准带有生字的词语。

(2)与组内同伴合作,轮读部分内容,相互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3)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流利、不够准确的语句,大声朗读,正确断句。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在合作交流中解决疑难点,让识字教学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

《军神》公开课教案及评课稿

《军神》公开课教案及评课稿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军神》公开课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1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刘伯承将军的事迹,认识他的英勇和坚毅品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运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引导学生学习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鼓励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难点:(1)理解刘伯承将军的英勇和坚毅品质。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介绍刘伯承将军的事迹,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气和情感。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深入理解刘伯承将军的品质。

(2)各组汇报学习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4. 课堂讲解(1)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惑。

(2)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学习刘伯承将军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鼓励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刘伯承将军的英勇事迹的短文。

2. 拓展作业:(1)收集其他英雄的事迹,进行交流分享。

(2)参观纪念馆或红色景点,深入了解英雄精神。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字词的掌握以及英雄事迹的感悟等。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父爱之舟》优秀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父爱之舟》优秀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父爱之舟》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阅读文学作品《父爱之舟》,理解其中父子情感、亲情主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家庭、父爱的感恩之情,培养学生正确的亲情观念。

二、教学重点1.理解短文《父爱之舟》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掌握文中重要语句和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表达文中的父子情感。

2.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文中内容的感悟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提出关于父爱和家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意愿。

2. 阅读与理解(15分钟)学生课前阅读《父爱之舟》,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一起朗读,重点解释生僻词汇和语句理解。

3. 分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文中父子情感的表现,探讨其深层含义,并设计一段对话展示。

4. 文学赏析(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从中感悟父爱的伟大和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5. 个人表达(10分钟)学生就自己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写下一段短文,展示出每个人对亲情的认识和感受。

6. 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评价每个同学的表现,并回答学生的问题。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中,学生对《父爱之舟》的理解有所提高,但在表达方面还存在困难。

下节课可以加强口语练习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讨论内容的整理,写成小结。

2.继续阅读教材中的其他文章,思考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父爱的伟大和家庭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亲情观念,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优质公开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优质公开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优质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16个生字,掌握本课重点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感受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初步感知散文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引思1.引导吟诵:每个人都有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月亮。

自古以来,月亮就寄托了中国人的思乡之情。

古人最爱用诗词吟诵月亮,你们想到了哪一首诗?2.学生吟诗。

(课件出示吟诵月亮的诗句)3.导入课文题目:吟诵月亮的古诗可真不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表达思乡之情的散文《月是故乡明》。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月是故乡明) 4.简介作者。

《月是故乡明》这篇散文是季羡林爷爷写的,季羡林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吧。

(课件出示季羡林的资料)5.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散文,走进季羡林爷爷的内心世界。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1)生字过关,指名读,齐读。

(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16个生字)(2)理解新词。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烟波浩渺:形容江、湖水面烟雾笼罩,广阔无边的样子。

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相映成趣:指互相衬托、映照而显得很有趣味。

离乡背井:指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多指不得已的)。

无边无垠: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2.自读课文,完成“设问导读”。

(1)本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以什么为主线?(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就是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2)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是什么关系?(前后照应,首尾连贯)(3)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理清思路。

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导读: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领会作品深刻的象征内涵,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品的诗情、诗理和诗味,品味语言激越奔放强烈的特点。

(2)体会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海燕搏击风浪的战斗精神,培养学生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无畏而乐观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所描绘的海上景象和海燕形象。

2、难点:理解象征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在第7课,我们学习了《雷电颂》,谁能说说文中的风、雷、电代表了哪类人物呢?可以说,在革命战争年代,在白色恐怖时期,我们的革命先烈常常借自然界中生物的呼喊来表达对革命的向往与呼唤,比如,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家高尔基就是借海燕对暴风雨的呼唤来表达对革命的渴望。

那么作者高尔基是怎样借海燕对暴风雨的呼唤来表达对革命的渴望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高尔基所写的《海燕》吧!
2、形象感知,领略海燕风采。

教师出示“海燕形象图课件”,让学生认识、感受海燕的形象,让学生对海燕有初步的认识。

3、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
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也是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他出生于木匠家庭,四岁丧父,十岁就为生活所迫,走向社会,到处流浪。

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等,备尝人间苦难。

他亲眼看到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压迫和剥削,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他第一次投稿时具名为马克西姆·高尔基(俄文意为“苦难”)。

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是高尔基早期的代表作品。

它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夕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的革命运动正不断高涨。

高尔基参加了种种反沙皇统了尖锐抨击沙皇的演说。

他根据自己的斗争经历,写了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
(又译为《迎春曲》《幻想曲》),《海燕》就是其中的末尾具有极大的宣传性和号召力,受到了列宁的高度重视和称赞。

二、检查预习
1、注音或写字
呻yín吟白沫(m)翡(fěi)翠困fá乏
深渊(yuān)wān蜿蜒胆怯(qiè)号(háo)叫
2、词语解释
(1)高傲:原指极为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

文中贬词褒用,指自豪,信心十足。

(2)震怒:异常愤怒,大怒。

(3)困乏:疲乏。

(4)蜿蜒:蛇类爬行的样子,弯弯曲曲地。

3、预习收获(不要求面面俱到,能有一点感受即可鼓励)
三、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

要求:学生听读(不看书,仔细聆听),并在班上交流听后感,谈自己在听读时的所感所想。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重音、停顿和语速的处理。

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并讨论:
是一首感情强烈的抒情散文诗,也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画。

请同学们思考海燕在几个不同的场景中活动,在这几个不同的
场景中海燕又有什么表现?
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
全文给我们展示了三幅不同的画面,海燕在这三幅典型环境中活动,其形象逐步完整、鲜明:
第一幅(1,6)风卷云集,海燕高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
第二幅(7,11)暴风雨迫近,海燕博风击浪,迎接暴风雨的到来;
第三幅(12,15)暴风雨将临,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呼唤暴风雨。

这三幅场景以时间为序,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逐步展开。

四、品味探究,赏析艺术形象。

1、教师问:同学们,你们读了后,你觉得海燕在你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要求:以“这是一只的海燕,你看”
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

2、请同学们划出文中刻画海燕形象的句子,并赏析。

(1)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2)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沖向乌云,它叫喊着,……
(3)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4)它飞舞着,像个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
(5)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3、师生共同归纳海燕形象
全诗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时勇敢、乐观、大声疾呼形象的描写,表现了海燕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有献身精神。

作者其实把“海燕”象征着俄国革命风暴中的“革命者”。

那文中其它事物各象征了什么?
五、课堂总结
这堂课我们认识了乐观自信、英勇无畏的海燕形象,在生活的暴风雨中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能像企鹅那样缩起头来吗?不能。

而应该像海燕那样迎难而上,勇敢面对。

六、布置作业
1、练笔:请你想象一下,海燕在海上振翅飞翔时会想些什么,它对海鸥、海鸭、企鹅会说些什么,试以“海燕的宣言为题写一段话,充分表现出海燕的心理活动。

(字数200字左右)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