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最后环节交流分享

合集下载

幼儿园区角活动教研分享(3篇)

幼儿园区角活动教研分享(3篇)

第1篇一、引言幼儿园区角活动是幼儿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它能够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促进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为了更好地开展区角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我园定期组织区角活动教研活动。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的分享总结。

二、教研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教育越来越注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区角活动作为一种能够满足幼儿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教育形式,越来越受到幼儿园教师的重视。

然而,在实际开展区角活动过程中,教师们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惑,如区角设置不合理、活动内容单一、幼儿参与度不高、教师指导不到位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区角活动的质量,我园开展了本次教研活动。

三、教研活动内容1. 区角设置与规划教研活动首先对区角设置与规划进行了深入探讨。

教师们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共同分析了各个区角的功能和特点,提出了以下建议:- 区角数量与分布: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活动需求,合理设置区角数量,确保每个区角都有足够的空间供幼儿活动。

- 区角布局:区角布局要考虑幼儿的行走路线,避免交叉干扰,同时也要考虑到光线、通风等因素。

- 区角材料:区角材料要丰富多样,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既能激发幼儿兴趣,又能促进幼儿发展。

2. 活动内容与指导针对活动内容与指导,教师们进行了以下讨论:- 活动内容:活动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 活动形式:活动形式要多样化,包括个体活动、小组合作、集体活动等,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

- 教师指导:教师要在活动中起到引导和促进的作用,关注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3. 幼儿参与度与评价提高幼儿参与度是区角活动的重要目标。

教师们分享了以下经验:- 激发兴趣:通过游戏、故事、音乐等形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 培养合作: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 评价方式:采用观察、访谈、作品分析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

简析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最后环节交流分享

简析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最后环节交流分享

简析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最后环节交流分享区域活动的分享交流,是指在区域活动进行一个段落或活动即将结束时,老师组织幼儿围坐在一起或分散在幼儿选择的活动区域内交流活动的“成果”;分享幼儿不同的经验;一、区域活动中分享交流的作用分享交流作为区域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一定的作用和意义;着名的High/Scope活动课程的实施就包括了分享交流环节回忆环节;“通过回忆他们做过的事,幼儿能开始看到他们的计划和活动之间的联系,能对他们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有更清楚的意识;”“回忆时间给幼儿提供了分享和学习别人经验的机会;”幼儿通过分享交流,进一步地学习与提高;一在分享交流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下次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通过分享交流,幼儿能积极地展示自我,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问题,通过对新问题的思考讨论,激起幼儿再次探索活动的欲望;区域活动时,很多孩子用报纸折小船,但没多久,小船便沉入水底;亮亮尝试用卡纸折,可是好景不长,亮亮的小船也慢慢地沉入了水底;下午,老师在美工区投放了一些蜡光纸,亮亮又用蜡光纸折了一艘小船,发现小船真的不会沉了,其他孩子也围了过去,看个究竟;最后大家就“为什么蜡光纸做的小船不会沉”展开了区域的分享交流讨论,由此孩子知道了腊光纸可以防水,所以沉不下去,并开始搜索哪些纸也可以防水;区域活动中,有时会出现幼儿不明确活动目的的状况,区域的分享交流就可以帮助解决此类问题;如在“小动物住几楼”的区域活动中,每种小动物的背面都有黑色圆点,需要点数以后记录下来;教师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们只记录了数字,当老师问:“请问小鸡住在几楼”时,孩子们只能拿起小鸡的图片,重新数起来;老师说:“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别人看得清楚呢”这时,记录的几个孩子都讨论了起来,有的说“我在记好后,旁边就画上这个小动物”,有的说“我在小鸡旁边涂上红色,记录纸上也涂上红色”;记录好以后,相互比一比谁的又简单又容易看得懂;二通过区域活动的分享交流,将学习经验迁移应用;分享交流中,幼儿将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吸收内化,并将知识经验迁移运用到新的探索活动中去,孩子迁移应用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有一次,孩子们在探索如何让蛋宝宝站起来,前提是不能把蛋宝宝打破,但可以用一些辅助的材料;不一会,一个孩子兴冲冲地说:“老师,你看你看,我用饮料瓶的盖子让蛋宝宝站起来了;”其他孩子看到后纷纷效仿;于是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瓶盖可以让蛋宝宝站起来呢”,孩子们想到了瓶盖是可以在地上放稳的,而鸡蛋又可以在瓶盖上放稳,两个条件满足的话,就可以让蛋宝宝站起来了;带着这两个条件,孩子们找到了很多的办法,有的用积木、有的用杯子,有的用瓶盖口等等;三展现幼儿个性,展示自我,提供教师为幼儿指导的依据;通过分享交流,幼儿可以充分展示各自不同的才能,而教9币可以了解幼儿在动作、思维、语言表达、交往合作等各方面的发展程度,更好地指导;例如在孩子们利用雪花片练习排序时,很多孩子练习的是ABAB的排序,这时甜甜练习出一个ABBABB的排序,其他孩子见了,意见产生了分歧,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老师就让甜甜再排一次给小朋友们看,并让她说说有什么规律在里面,甜甜告诉小朋友:“我排的一直是红芝绿芝红绿;”这时,老师说道:“甜甜的这若方法真不错,我们一起来找找更多酶规律,然后告诉别的小朋友;”教师在这个分享交流中就可以看到:甜甜的发散生思维要比其他孩子好一些,可以指导地尝试不同的方法;总之,区域活动的分享交流,幼儿能发自愿地进行交流、讨论,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并能积极表达情感、共同享受快乐,享受经验,最终取得经验,利用经验;二、生态式区域活动分享交流的策略一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分享交流区域活动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更多是个引导者,教师在活动中需要关注幼儿的情绪行为,关注环境与幼儿间的互动;展示新发明或者发现;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会组织一个幼儿交流的平台;让幼儿充分展示自己的新发现或者新发明;例如,集体区域活动后,老师请乐乐上来展示自己的作品,是一个用管子接成的多维的水管形状;平时,其他孩子玩的最多的就是用管子搭手枪,比较简单,是个平面的东西;而乐乐搭的却不一样,他利用转弯的管子,向各个方向散开,是个立体的作品,孩子们在这个作品中能很好地感受到空间感;针对幼儿闪光点,抓住教育契机;幼儿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于是教师需要抓住幼儿的闪光点,加以鼓励,或者指出幼儿在活动中应该努力的方向;如,嘟嘟在生活区里练习摁扣,刚开始练习的孩子只要摁进一个扣子,就完成了作业;难度随着扣洞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嘟嘟练习了一会后,教师发现他利用作业纸的形状把摁扣拼接成了兔子形,便说:“原来还可以这样玩,老师都不知道呢过会你可以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吗”嘟嘟欣然接受;虽然嘟嘟给小朋友们介绍玩法的时候,语言不是很流畅,但看得出绝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让幼儿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商量下一步如何解决,为下次摄作提供具体的步骤;一次区域活动时,理发店只有理发师,没有客人来理发,有个孩子就跑来告诉老师:“老师,没有人理发我们都没事做了”老师请他们自己想办法;这时,有个孩子马上吆喝起来:“理发啦,快来理发呀,搞活动啦”这时,楼下玩娃娃家的孩子听到了,有个“哥哥”摸摸自己的头发说:;我的头发长了,去理发了”于是,教师就马上接口:“好啊,你去吧,好像理发店正在搞活动呢”“哥哥”听了高高兴兴地去理头发了;因此,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问题时,教师引导幼儿积极讨论、思考,激发幼儿进一步的主动探索;师幼共同评价规则;在教师与幼儿共同分享交流时,教师可以从区域活动的规则上与幼儿进行交流,教师抛出问题:“今天哪些小朋友收拾玩具最快区域活动里的玩具有没有放错”让幼儿自主地的进行交流,并向他们学习;与个别幼儿谈话;当个别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出现不良行为时,教师可以进行个别谈话,帮助他认识问题,提高规则意识,以免犯类似的错误,并善于发现他的点滴进步,指出他的不足之处,鼓励他发扬优点,争取进步;二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分享交流孩子能从同伴的交流讲述中获得许多信息,又根据自己的操作经验理解并进行判断,产生新的想法;但孩子们的经验和表现有一定的局限性,也可能并不一定正确、合理、有效;在共同交流情景中,他们得到共享、互补、促进的机会,同时,同伴间的质疑,会不断地对孩子提出新的挑战;通过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分享交流,幼儿能清楚地了解自己和同伴之间的活动情况,互相交流、互相反馈,知道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及时地进行改进,左分享交流中得到共同进步,提高积极性,提高合作意识;三、区域活动分享交流的形式小组型;一个小组的幼儿聚集在一个地方,寻找使用相同材料的方法;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享交流,因人数少,幼儿可以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讨论的气氛比较热烈、融洽,讨论的问题更深入细致;孩子们通常用语言和作品讲述自己在活动中的经历、理解和想法;并相互询问了解彼此的活动,提出困惑和问题;孩子间的充分交流,能吸纳别人的经验,扩展自己的思维方式,共享经验的同时,情感上也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和体验;作为教师,在倾听孩子们的分享交流时,要抓住有用的东西,并适时地归纳经验鼓励孩子努力地寻找答案,使幼儿在交流过程中获得归属感和参与感;集体型;当区域活动中遇到问题或结束时,教师组织全班的孩子一起进行分享交流;因人数较多,孩子的想法也多,组织起来群策群力,能广收思源;孩子之间的能力发展是比较均衡的,当把经验共享时,可以避免走一些弯路,减少不必要的麻烦;集体分享时,孩子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也可以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还可以用语言进行描述;全园型;所有的班级在一个特定的日子;进行走动,即“全园联动”;参观、观摩其他班级的所展示的、所讲的、所表演的东西;这种分享交流因为牵连的事物较多,一般进行得比较少;另外,在幼儿自主选择区域活动时;可以分享选择的材料,交流操作计划,这种交流讨论可以是集体的,也可以是小范围的;然后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发现幼儿遇到了问题,可以让幼儿做即时的讨论,范围也可大可小,总之,分享交流是贯穿整个区域活动的;。

区域活动中交流分享环节的指导策略

区域活动中交流分享环节的指导策略

区域活动中交流分享环节的指导策略区域活动是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旨在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

《学前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自由的活动机会,支持幼儿自主的选择,有计划的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区域活动的创设弥补了以往集体活动中存在的弊端,成为幼儿园所喜欢的一种教育形式。

区域活动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选择自由,备受幼儿喜欢。

在区域活动结束时,老师通常会组织幼儿围坐在一起或分散在幼儿选择的活动区域内,进行分享交流。

这个过程被称为“分享交流”环节,体现出交流分享的广阔性和交流内容的全面性。

借助这一环节,教师应依据自己有效的观察和记录,为幼儿提供交流的平台,帮助幼儿建构认知,促使其生动、富有个性的发展。

分享交流作为区域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承担着重要的作用,也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认识。

区域活动结束后,通过分享交流,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在集体面前展现自我,同时在分享中又会产生新的问题,通过对新问题的思考讨论,从而激起幼儿下次区域探索的欲望和信心。

教师应该注重分享活动过程,尽可能关注幼儿在探索活动中作出的努力,即幼儿在自信心、坚持性、独立性、创造性等方面的表现。

教师对幼儿活动的过程性评价有助于幼儿正确认识、评价自己,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为下次的活动奠定基础。

为了使区域活动始终具有吸引力,除了创设多样的区域、投放丰富的材料外,重视区域活动中的分享交流也是非常重要和必不可少的。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注意分享交流环节的细节,注重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努力,为幼儿提供交流的平台,帮助幼儿建构认知,促使其生动、富有个性的发展。

In the process of n and sharing。

the teacher's role should be that of a guide。

supporter。

XXX and children as well as among children。

幼儿园区域交流发言稿

幼儿园区域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我是XX幼儿园XX班的一名教师,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们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点滴经验和感悟。

今天,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区域活动的意义、区域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区域活动中的观察与评价以及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区域活动的意义1. 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区域活动涵盖了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有助于幼儿在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通过参与区域活动,幼儿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

3. 增强幼儿的社交能力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与同伴互动的机会,有助于他们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分享,从而提高社交能力。

4.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在区域活动中,幼儿通过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可以增强自信心。

同时,区域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二、区域活动的设计与实施1. 设计原则(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设计区域活动。

(2)遵循教育目标,注重区域活动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

(3)创设安全、舒适、富有吸引力的活动环境。

(4)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满足幼儿的探索需求。

2. 区域设置(1)语言区:包括阅读区、书写区、讲述区等。

(2)数学区:包括操作区、计算区、图形区等。

(3)科学区:包括探索区、实验区、观察区等。

(4)艺术区:包括绘画区、手工区、音乐区等。

(5)社会区:包括角色扮演区、建构区、游戏区等。

3. 活动实施(1)教师应引导幼儿了解区域活动的规则和目标。

(2)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

(3)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组织区域活动评价,总结经验,不断优化活动内容。

三、区域活动中的观察与评价1. 观察方法(1)直接观察:教师直接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区域活动分享交流教研(3篇)

区域活动分享交流教研(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区域活动为切入点,探讨如何通过分享交流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区域活动的有效性。

通过分析区域活动的特点和实施策略,结合实际案例,提出区域活动分享交流教研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一、引言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区域活动的理解和实施存在差异,导致区域活动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为了提高区域活动的质量,教师之间需要进行分享交流,共同提升专业素养。

本文旨在探讨区域活动分享交流教研的重要性、实施策略和具体措施。

二、区域活动的特点1. 自主性:区域活动以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操作为特点,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2. 互动性:区域活动中的幼儿与同伴、教师、环境等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情感发展。

3. 实践性:区域活动强调幼儿在操作、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学习,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 灵活性:区域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等可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调整,有利于满足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三、区域活动分享交流教研的实施策略1. 建立区域活动交流平台:通过开展教师培训、经验分享、观摩学习等活动,为教师提供交流平台。

2. 强化区域活动研究:鼓励教师针对区域活动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3. 优化区域活动环境:关注区域活动环境的设计与布置,确保环境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

4. 激发教师参与热情:通过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参与区域活动分享交流教研的积极性。

四、区域活动分享交流教研的具体措施1. 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区域活动相关培训,提高教师对区域活动的认识和理解。

2. 经验分享:鼓励教师分享自己在区域活动中的成功经验和遇到的问题,促进相互学习。

3. 观摩学习:组织教师观摩优秀区域活动案例,借鉴先进经验,提高自身区域活动实施能力。

4. 案例研讨:针对区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开展案例研讨,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小班区域活动经验交流

小班区域活动经验交流

小班区域活动经验交流在小班幼儿教育中,区域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合理设置不同功能区域,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综合能力。

本文将分享一些小班区域活动的经验,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方法。

一、角色扮演区域角色扮演区域是培养幼儿社交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场所。

通过模仿不同角色和情景,幼儿可以在自由的环境中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沟通能力。

在角色扮演区域中,可以设置厨房、超市、医院等功能区,提供相应的道具和衣物,以激发幼儿的兴趣。

1. 创造真实的场景:在角色扮演区域,可以利用简单的布置和道具,创造出真实的场景,让幼儿身临其境。

例如,在厨房区域,可以放置一些塑料食物、餐具和厨具,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进行角色扮演。

2. 鼓励合作和协作:在角色扮演区域,幼儿可以与其他小伙伴一起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这种合作和协作的经历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沟通技巧和社交能力。

可以设置一些需要团队合作的任务,如一起制作午餐或扮演医生和患者进行医疗救治。

二、探索科学区域探索科学区域是激发幼儿科学兴趣和培养他们观察力的关键环节。

通过提供丰富的科学实验和观察材料,能够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和发现。

在探索科学区域中,可以设置放大镜、显微镜、植物标本和实验器具等,以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

1. 提供有趣的实验:在探索科学区域,可以设置一些简单有趣的实验,如水的溶解、沉浮实验等,引导幼儿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和实验。

记得在实验中注重安全,确保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

2. 引导问题思考:在探索科学区域,可以提供一些观察材料或现象,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找到答案。

例如,放置一些植物标本,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不同特征,并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叶子的颜色不同?”等。

三、艺术创作区域艺术创作区域是培养幼儿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场所。

通过提供丰富的艺术材料和空间,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艺术才能。

在艺术创作区域中,可以提供绘画、剪贴、粘贴、手工制作等各种材料,以激发幼儿的艺术创作欲望。

大班区域分享环节总结(共42篇)

大班区域分享环节总结(共42篇)

大班区域分享环节总结第1篇区域游戏是体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育于游戏中的最好形式好之一。

本学期,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班开设了巧手作坊、搭建区、数学角、科学探索、阅读区、西城小医院,坚持隔天开展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

现将半年来的活动情况作一简单总结。

一、材料的投放1、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材料。

如:在美工区投放折纸材料,让幼儿练习能折出飞机、船。

投放豆类、米类、树叶,让幼儿练习粘贴画。

投放手套、棉花、线,让幼儿制作手偶玩具……这样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就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家园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准备活动材料。

在这个学期的区域活动中,我们有部分的材料是来自对各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

比如瓶子、种子、绒线、蛋壳等等,都来自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收集。

幼儿对各自带来的东西都很感兴趣,我们投放以后,都纷纷去尝试着玩。

这样,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园之间的联系也进一步紧密。

3、区域材料能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

我班能把区域活动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环节,及时地把主题活动进行过后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们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相关的主题探索与操作活动。

美工区里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题活动开展后投放的,这样幼儿基本都了解了怎样操作,也更感兴趣了。

二、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1、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

在我们《西城小医院》,才开始我们与幼儿一起进入角色,那样幼儿自然表演有点释放不出。

我们就退出,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尽量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仔细观察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对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

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发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

我们在《数学角》设计了“数字蛋宝宝”的活动,能力较好的幼儿既能按照规则根据数字找到画,于是我们就针对这样的差异性作出调整。

我们把画和数字该成了“转筒”的游戏,当牌排到相同的点数时,就可将相同点数与相同的画对应。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交流与分享精品课件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交流与分享精品课件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交流与分享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交流与分享,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教材第四章“幼儿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展开,详细内容包括区域活动的定义、类型、组织原则以及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进行有效交流与分享。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区域活动的概念,掌握不同类型的区域活动特点。

2. 学会设计具有交流与分享功能的区域活动,并能有效指导幼儿进行活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区域活动,引导幼儿进行有效交流与分享。

教学重点:区域活动的概念、类型、组织原则以及交流与分享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视频案例、教学挂图、白板、白板笔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积木、玩偶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区域活动图片,引导学员观察、思考并讨论:这些区域活动有哪些特点?如何引导幼儿进行交流与分享?2. 理论讲解(15分钟)(1)区域活动的定义与类型(2)区域活动的组织原则(3)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进行交流与分享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创意美术区”为例,讲解如何设计具有交流与分享功能的活动,并引导幼儿在活动中进行有效交流与分享。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区域活动,并思考如何引导幼儿进行交流与分享。

5. 小组分享与点评(5分钟)各小组分享设计的区域活动,大家共同点评、讨论,提出改进意见。

六、板书设计1. 区域活动的定义与类型2. 区域活动的组织原则3. 交流与分享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具有交流与分享功能的幼儿园区域活动,并详细说明活动过程。

2. 答案:(1)活动名称:爱心分享屋(2)活动目标:培养幼儿的爱心,提高幼儿的交流与分享能力。

(3)活动过程:a. 准备阶段:教师准备一个充满爱心的环境,设置分享屋。

b. 实施阶段:幼儿在分享屋内自由交流,分享自己喜欢的玩具、图书等。

区域活动教研经验交流(3篇)

区域活动教研经验交流(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教育越来越重视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区域活动作为一种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育方式,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开展区域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区域活动教研经验,愿与各位同仁分享交流。

一、区域活动的设计与规划1. 明确活动目标:在设计区域活动前,首先要明确活动的目标,即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应达到哪些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目标。

2. 合理划分区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将活动室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区域,如阅读区、建构区、美工区、科学探索区等。

3. 丰富活动材料:为每个区域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以满足幼儿在不同领域的探索需求。

材料应具有安全性、教育性和可操作性。

4. 创设环境氛围:营造一个温馨、舒适、充满童趣的环境,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活动。

二、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实施1. 尊重幼儿意愿:在区域活动中,尊重幼儿的意愿,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活动区域。

2. 适时介入指导: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适时介入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鼓励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关注个体差异:在区域活动中,关注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区域活动的评价与反思1. 过程性评价: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2. 结果性评价:对活动成果进行评价,如作品、实验报告等,以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收获。

3. 反思与改进: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应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区域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四、区域活动教研经验分享1. 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进行区域活动教研,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共同提高。

2. 观摩学习:组织教师观摩优秀区域活动案例,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

区域活动分享环节的问题与建议

区域活动分享环节的问题与建议

区域活动分享环节的问题与建议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分享环节是指在区域活动进行一个段落或即将结束时,教师组织幼儿围坐在一起或者分散在幼儿选择的活动区域内交流活动的“成果”,分享幼儿不同的经验的过程,旨在为幼儿提供反思自身行动的机会,让幼儿能够吸取与环境互动时的经验教训。

分享环节能促进幼儿语言及思维能力发展,帮助幼儿梳理、反思、提升经验,提升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对幼儿发展和提高区域活动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该环节存在着内容不恰当、形式不丰富、氛围不适宜等一系列问题,使之不能发挥应有的价值意义。

本文将从问题入手,为教师提供一些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帮助教师充分发挥分享环节的教育作用,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分享环节的常见问题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分享环节的组织与开展情况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分享内容不恰当分享内容的好坏直接决定分享环节质量的高低,关系着幼儿的发展和区域活动的质量。

研究者发现,在实践中,分享内容的质量往往并不理想,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

一是“泛泛而谈型”有的教师在区域活动结束之后,例行公事为分享而分享。

例如,一些教师会提出“你今天玩了什么呀?”“好不好玩?”“你还去了哪些区域呢?”等空泛而粗浅的问题,实际上并不触及幼儿区域活动中的关键经验和存在的具体问题,根本上缺乏深层次的交流与互动。

二是“面面俱到型”有的教师依次邀请各区域的幼儿简单介绍自己在区域活动中所做的事情,试图在有限的时间里解决每个区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但这往往不能进行深入的讨论,只能浅尝辄止。

三是“喋喋不休型”有的教师把区域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直接讲述给幼儿,幼儿只能被动接受,几乎没有话语权。

具体来说,有些教师直接点评哪个幼儿表现得非常好,遵守了哪些活动规则,做出了哪些显性的成果等,但这在根本上只是教师的“一言堂”,是一种单向的交流,违背了分享的本意。

2.分享形式不丰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分享形式可以从分享方式、分享手段和分享时间三个角度进行划分:首先,按分享方式划分,主要包括集体分享、小组分享和个别分享三种方式;其次,按分享手段划分,大致分为语言描述、操作演示、情境再现、作品展示和实地参观五种类型;最后,按分享时间划分,具体安排在区域活动过程之中、区域活动结束之后和一日生活活动中的其他时段(如过渡环节)。

幼儿区域活动后集体分享环节的组织方法

幼儿区域活动后集体分享环节的组织方法

幼儿区域活动后集体分享环节的组织方法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区域活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它能够帮助幼儿主动探索、自我学习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而在区域活动的结束后,集体分享环节的组织方法对于幼儿的学习效果和表达能力培养同样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在幼儿区域活动后集体分享环节的组织方法。

首先,为了能够有一个有序而有效的集体分享环节,教师应提前对该环节进行规划与准备。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所参与的区域活动情况,选择适合的分享形式和内容。

可以让幼儿通过绘画、讲故事、小组讨论、展示等方式来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收获与发现。

此外,教师还可以事先规定分享的时间和顺序,确保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其次,在集体分享环节的组织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幼儿自主、主动地参与。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分享,例如,“你在这个区域活动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完成这个任务的?”等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幼儿们自己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解决办法,从而提高幼儿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为了让幼儿在集体分享环节中获得更多的认可与鼓励,在组织方法上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机制。

比如,对于表现突出的幼儿可以给予赞扬和小奖励,这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为了营造积极向上的分享氛围,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通过互相学习、互相赞扬的方式来分享。

从而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与帮助。

最后,为了使幼儿在集体分享环节中能够更好地表达和交流,教师应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在集体分享环节中,教师应积极倾听幼儿的发言,并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有关表达技巧的培训和训练,如语言表达、肢体语言、声音运用等,帮助幼儿提升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综上所述,幼儿区域活动后的集体分享环节的组织方法至关重要。

教师需要提前规划与准备,发挥引导作用,设置奖励机制,以及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通过有效的组织方法,幼儿可以更好地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与感受,提高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幼儿区域活动后集体分享环节的组织方法

幼儿区域活动后集体分享环节的组织方法

幼儿区域活动后集体分享环节的组织方法在组织区域活动的交流分享环节中,教师应在对幼儿区域活动行为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围坐在一起,可通过“引”“品”“捋”“议”“展”这几种组织方法,对活动过程进行回顾、讨论和评价,帮助幼儿感受成功,提升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引一引区域活动中当个别幼儿对材料较敏感,发现并主动参与新游戏时,教师可适时组织交流分享,导入信息引一引,一则引出新游戏,让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二则引起其他幼儿的兴趣,激发同伴也想试一试的愿望。

师:今天的区域活动,有几位小朋友做的事情很有趣,是什么呢?请他们来告诉大家吧!友宁:我做了2个沙锤,我在纸盒里装了回形针,摇起来就会响了。

师:咦,上面还有小动物图案,这图片从哪来的呀?友宁:小动物图片是我从自制小书区域里的废旧图书上剪下来的。

丞迪:我做的是铃鼓。

将铁夹子用绳子绑在牛奶纸框上,这样又漂亮又牢固。

师:丞迪,你的这些洞洞是怎么变出来的?丞迪:我先是用钉子刺在上面,再把绳子绕在钉子上,可铁夹子一夹上去钉子就掉了,后来我就用剪刀在上面挖洞,把绳子穿进洞里,将夹子绑在上面。

师:原来用废旧物品能做出这么好玩的乐器。

在这一段分享中,教师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成功经验,大大激发了其他幼儿的创作欲望。

应该说,教师在分享交流中充分发挥了同伴资源的作用,使同伴成为激励儿童学习的“催化剂”。

二、品一品当幼儿出现新创作时,都非常渴望向同伴展示和表述,获得教师与同伴的赞赏和鼓励,享受成功的满足。

教师在给予幼儿展示作品机会的同时,应组织幼儿分享赏析创作,“品一品”一则让创作者获得成功体验,二则提高孩子审美或认知体验。

师:今天有几个小朋友做了相框,我们来分享一下他们的作品,?你说一说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星晨:我喜欢欣妍的相框,颜色特别好看。

师:哦,欣妍用了黄色和蓝色的吸管,这两种颜色搭配在一起真的很漂亮。

晓靓:我喜欢伊藤的相框,她的相框是圆形的,我觉得特别好看。

师:对呀,其他小朋友的是方形的相框,伊藤选择了光盘做相框,圆圆的,很特别,有创意。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交流与分享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交流与分享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交流与分享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现状与问题1.1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在幼儿园教育中,区域活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它不仅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通过参与区域活动,孩子们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一些问题,如活动内容单一、缺乏创新、难以吸引孩子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

1.2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问题分析(1)活动内容单一:目前,很多幼儿园的区域活动都是以传统的玩具和游戏为主,缺乏新颖性和趣味性。

这使得孩子们在活动中很难产生兴趣,也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缺乏创新:有些幼儿园的区域活动设计较为传统,缺乏新意。

这使得孩子们在活动中很难感受到乐趣,也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3)难以吸引孩子:由于活动内容单一和缺乏创新,很多孩子对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并不感兴趣。

这不仅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效果,还可能导致他们对幼儿园产生抵触情绪。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理论研究2.1 基于发展心理学的区域活动设计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刺激和引导。

因此,在设计幼儿园区域活动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儿童的发展特点,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成长环境。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于活动的需求和兴趣是不同的,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活动。

例如,对于较小的儿童,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拼图、积木等玩具;而对于较大的儿童,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项目,如手工制作、科学实验等。

(2)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为了吸引孩子们的兴趣,我们应该尽量使活动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

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任务、增加游戏元素等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我们还可以鼓励孩子们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

幼儿园区域活动后的“分享”策略

幼儿园区域活动后的“分享”策略

幼儿园区域活动后的“分享”策略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与成长的重要场所,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区域活动结束后,如何进行有效的“分享”策略,既可以巩固孩子们的学习成果,也可促进他们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本文将介绍幼儿园区域活动后的“分享”策略,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工作。

一、制定明确的目标在设计幼儿园区域活动后的“分享”策略时,首先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

这可以通过明确期望孩子们在“分享”中实现什么样的收获来实现。

例如,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分享巩固和表达自己在活动中学到的知识、提高孩子们的表达能力、促进孩子们的彼此合作等。

二、组织分享形式多样的活动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度,可以设计多样的“分享”活动形式。

比如,分小组进行小班分享、展示活动成果、制作活动报告等。

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可以提供给孩子们不同的角色和表达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三、提供有效的引导和反馈在进行“分享”活动时,教师和家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需要提供有效的引导和反馈,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

例如,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孩子们深入思考和分享对活动的理解;通过给予肯定和建设性的反馈,鼓励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四、注重孩子能力的发展在幼儿园区域活动后的“分享”策略中,应注重孩子的能力发展。

如果一味强求孩子们表达完美,可能会过度关注结果而忽略了他们的成长。

因此,引导孩子们在分享中展示自己的优点与进步,通过肯定和鼓励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五、建立积极的分享氛围为了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分享”策略中,需要营造一个积极的分享氛围。

这可以通过教师和家长的示范、赞赏和参与来实现。

当孩子们感受到来自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时,他们会更加愿意分享自己的学习和成果。

六、与家长的合作幼儿园区域活动后的“分享”策略需要与家长的合作密切结合。

通过及时向家长传达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和发展情况。

幼儿区域活动后集体分享环节的组织方法

幼儿区域活动后集体分享环节的组织方法

幼儿区域活动后集体分享环节的组织方法幼儿园是孩子们展示自我、交流互动的重要场所。

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区域活动是培养孩子独立性和合作精神的关键环节。

而在区域活动结束后,组织幼儿进行集体分享是提高幼儿学习效果和促进孩子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方法。

本文将探讨幼儿区域活动后集体分享的组织方法。

一、确定分享内容在组织幼儿进行集体分享前,我们需要明确分享内容。

分享内容应该与区域活动的主题、目标相一致,并且涵盖每个孩子在不同区域活动中的收获和经验。

教师可以提前观察幼儿在各个区域活动中的表现,结合孩子们展示出的作品、完成的任务等,确定分享内容。

二、分组形式在进行集体分享时,将幼儿分成小组可以更好地促进孩子们的参与和表达能力。

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性格等方面进行分组。

同时,保证每个小组的人数适宜,避免出现分组太多或太少的情况。

三、交流形式有效利用不同的交流形式有助于提高幼儿分享的积极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交流形式:1. 个人表达:每个小组的成员可以依次进行个人表达,分享自己在区域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

教师可以提前指定分享的顺序,进行适当引导,鼓励孩子们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达。

2. 小组合作:小组成员可以合作分享,展示他们在区域活动中完成的作品或任务。

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对话互动: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们进行对话互动。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你在区域活动中遇到了哪些难题?你是如何解决的?”通过让幼儿们进行思考和回答,可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四、鼓励与奖励在幼儿分享的过程中,及时给予鼓励和奖励可以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通过肯定孩子的努力和成果,鼓励他们坚持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收获。

此外,可以设立一些小奖励,例如“最佳分享者”或“最有创意分享”等,激发幼儿的分享热情。

五、记录与反馈在幼儿区域活动后的集体分享中,及时记录和反馈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记录孩子们分享的内容、表现和问题等,以便后续的教学和调整。

幼儿区域活动后集体分享环节的组织方法

幼儿区域活动后集体分享环节的组织方法

幼儿区域活动后集体分享环节的组织方法在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工作中,区域活动被广泛应用于幼儿的学习与成长。

区域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在幼儿的情感、认知、语言、社会等多个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而幼儿区域活动后的集体分享环节,是加强幼儿之间交流和启发他们思维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幼儿区域活动后集体分享环节的组织方法,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幼儿分享并促进他们的综合学习。

首先,在组织幼儿区域活动后的集体分享时,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教师可以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成果,并把握住幼儿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在纸上记录下幼儿们在区域活动中表现出的优点和亮点,以备在集体分享环节中使用。

此外,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问题或话题,以引导幼儿分享并促进他们的思考和讨论。

其次,在集体分享环节中,教师可以使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其中。

例如,教师可以邀请幼儿们轮流分享自己在区域活动中的经历和学习成果,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和幼儿一起进行集体讨论,让幼儿们听取他人的想法和意见,并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感受。

通过集体讨论,幼儿可以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进行互动分享,让他们在分享的过程中互相借鉴和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和补充。

这样的互动分享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和互助,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社交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这样的互动分享机会,对幼儿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指导。

除了以上方法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和展览来组织幼儿区域活动后的集体分享环节。

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个展示区域,让幼儿们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

例如,幼儿可以展示自己绘制的画作、制作的手工作品等。

幼儿园区域活动后的“分享”策略

幼儿园区域活动后的“分享”策略

幼儿园区域活动后的“分享”策略跟随着董旭花教授的问题剖析与案例研讨,津津乐道的观看完专题三《区域活动组织与实施》的全部视频活动,不禁长叹:“啊~ 真想回到童年,享受区域活动里的快乐时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长叹”声?无疑夹杂着的对淄博市市直机关第二幼儿园开展的生动有趣的区域活动的一种崇拜心声,同时也有对自己在组织区域活动中存在问题的一种惭愧之感,更有一种重整旗鼓、追寻快乐童年的教育期待。

区域活动的组织开展大致分了三个流程:导入环节,自主活动和分享交流。

针对这三个环节,我把自己在开展区域活动时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定格于“分享交流”的镜头中。

1.镜头一:区域活动结束了,我按部就班的走进各个区,一边观看孩子们的活动情况,一边做着收尾性的提示:“请负责本区域的小值日生把材料收放好。

”然后走到美工区,帮着孩子们把美工作品展示在展板或展架上。

问题分析:时间安排不合理在开展区域活动时,老师往往因为时间安排不合理,或者只重孩子玩的过程,从而忽略了区域活动结束后的分享与交流。

老师只关注到了表面现象,误把材料收放和作品展示作为区域活动的结束工作。

2.镜头二:区域活动结束了,我组织孩子们集中坐下,通过奖励小张贴的形式,表扬区域活动中守规则、会谦让的孩子;同时对于发生争执或不守规则的孩子,会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和希望。

问题分析:意识淡薄不清晰在这里,虽然老师有了“分享交流”的环节,但是并不了解区域活动中“分享交流”的重要作用和教育价值,更没有深挖活动中幼儿的实质性问题,只是用“简单评价”和“形式过场”替代了“分享交流”。

通过今天的有效学习,让我从理念认知到方法策略上一一有了收获:收获一:价值定位区域活动结束后的“分享交流”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及时梳理和提升原有经验,激发幼儿再次活动的愿望,还能后促进师幼、幼幼间的互动,实现共享交流、相互学习的目的。

这也是“分享交流”所特有的教育价值。

收获二:改进实践针对不同的区域活动和区域中幼儿的表现,可采取以下四种策略:策略一:分享作品。

浅谈区域活动中的分享交流精品

浅谈区域活动中的分享交流精品

浅谈区域活动中的分享交流精品浅谈区域活动中的分享交流枸杞幼儿园韩维二等奖摘要:所谓区域活动的分享交流,是指在区域活动进行到一个段落或活动即将结束时,教师组织幼儿围坐在一起或分散在幼儿选择的活动区域内交流活动的“成果”,分享幼儿的经验,在区域活动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分享交流的现状分析、作用、形式及组织四个方面来阐述这一重要环节。

关键词:浅谈区域活动分享交流区域活动有着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是一种比较宽松的学习氛围,它成了孩子自由探索、自我完善、个性发展的乐园,那么如何使区域活动始终具有生命力和吸引力,在实践当中,我们发现除了创设多样的区域、投放丰富的材料外,分享交流也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必不可少的环节。

所谓区域活动的分享交流,是指在区域活动进行到一个段落或活动即将结束时,教师组织幼儿围坐在一起或分散在幼儿选择的活动区域内交流活动的“成果”,分享幼儿的经验,在区域活动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

一、区域活动中分享交流的现状分析在实践中,教师在组织这一环节时,通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泛泛而谈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孩子们分享交流,问“你今天玩得开心吗?”“你玩过了几个地方?”,这种形式就好比是走过场,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并未真正触及幼儿在活动中的关键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2.喋喋不休在活动中,教师常常会认为自己讲的是最有价值的,于是在分享交流环节中,一味地讲述自己观察到的活动现象。

如:“xxx小朋友今天表现很好,能坐在小椅子上玩。

”“xxx小朋友搭的房子真漂亮。

”3.一味肯定也有些教师在活动中为了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就对孩子进行无原则的盲目肯定。

如:孩子们正在专心的做着手中的工作,教师一会儿对美工区的孩子们说:“真不错,继续吧!”一会儿对建构区的孩子说:“房子搭得真漂亮,表扬你。

”这样的肯定虽然有时能给孩子带来一定的成功,但能对孩子起实质性的帮助吗?二、区域活动中分享交流的作用《纲要》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

幼儿园社团活动方案总结的分享与经验交流

幼儿园社团活动方案总结的分享与经验交流

幼儿园社团活动方案总结的共享与经验交流社团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各种技能。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共享幼儿园社团活动方案的总结与经验交流,希望能给幼儿园教育工作者们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社团活动的意义1. 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社团活动是孩子们在学习之余放松身心的好方式,能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兴趣爱好。

2.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社团活动中,孩子们需要相互合作、相互配合,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发展孩子们的潜能。

社团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还可以发展他们的各种技能,比如绘画、音乐、体育等。

二、社团活动方案的总结在开展社团活动时,我们需要制定一些详细的方案和计划,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社团活动方案的一些经验和要点。

1. 确定社团活动的类型。

在幼儿园中,通常会有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比如绘画社团、音乐社团、体育社团等,我们需要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特点来确定社团活动的类型。

2. 制定社团活动的时间表和计划。

在确定了社团活动的类型之后,我们需要制定详细的时间表和计划,包括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教师的安排等。

3. 选拔合适的教师或指导员。

社团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教师或指导员的精心指导,因此我们需要选拔一些善于和孩子们交流、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或指导员来负责社团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工作。

4. 确保活动的安全和有序进行。

在活动举办过程中,我们需要确保孩子们的安全和活动的有序进行,比如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设置相应的规章制度等。

5. 做好活动的宣传和宣传工作。

在社团活动举办之前,我们需要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包括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册等,以吸引更多的孩子参加社团活动。

三、经验交流在实际的社团活动中,我们还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下面我们就来和大家共享一下。

1. 深入了解孩子们的兴趣爱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最后环节交流分享
一、区域活动中分享交流的作用分享交流作为区域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一定的作用和意义。

著名的High/Scope 活动课程的实施就包括了分享交流环节(回忆环节)。

“通过回忆他们做过的事,幼儿能开始看到他们的计划和活动之间的联系,能对他们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有更清楚的意识。

”“回忆时间给幼儿提供了分享和学习别人经验的机会。

”幼儿通过分享交流,进一步地学习与提高。

(一)在分享交流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下次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通过分享交流,幼儿能积极地展示自我,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问题,通过对新问题的思考讨论,激起幼儿再次探索活动的欲望。

区域活动时,很多孩子用报纸折小船,但没多久,小船便沉入水底。

亮亮尝试用卡纸折,可是好景不长,亮亮的小船也慢慢地沉入了水底。

下午,老师在美工区投放了一些蜡光纸,亮亮又用蜡光纸折了一艘小船,发现小船真的不会沉了,其他孩子也围了过去,看个究竟。

最后大家就“为什么蜡光纸做的小船不会沉”展开了区域的分享交流讨论,由此孩子知道了腊光纸可以防水,所以沉不下去,并开始搜索哪些纸也可以防水。

区域活动中,有时会出现幼儿不明确活动目的的状况,区域的分享交流就可以帮助解决此类问题。

如在“小动物住几楼”的
区域活动中,每种小动物的背面都有黑色圆点,需要点数以后记录下来。

教师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们只记录了数字,当老师问:“请问小鸡住在几楼”时,孩子们只能拿起小鸡的图片,重新数起来。

老师说:“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别人看得清楚呢?”这时,记录的几个孩子都讨论了起来,有的说“我在记好后,旁边就画上这个小动物”,有的说“我在小鸡旁边涂上红色,记录纸上也涂上红色”。

记录好以后,相互比一比谁的又简单又容易看得懂。

(二)通过区域活动的分享交流,将学习经验迁移应用。

分享交流中,幼儿将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吸收内化,并将知识经验迁移运用到新的探索活动中去,孩子迁移应用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有一次,孩子们在探索如何让蛋宝宝站起来,前提是不能把蛋宝宝打破,但可以用一些辅助的材料。

不一会,一个孩子兴冲冲地说:“老师,你看你看,我用饮料瓶的盖子让蛋宝宝站起来了。

”其他孩子看到后纷纷效仿。

于是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瓶盖可以让蛋宝宝站起来呢”,孩子们想到了瓶盖是可以在地上放稳的,而鸡蛋又可以在瓶盖上放稳,两个条件满足的话,就可以让蛋宝宝站起来了。

带着这两个条件,孩子们找到了很多的办法,有的用积木、有的用杯子,有的用瓶盖口等等。

(三)展现幼儿个性,展示自我,提供教师为幼儿指导的依据。

通过分享交流,幼儿可以充分展示各自不同的才能,而教9币可以了解幼儿在动作、思维、语言表达、交往合作等各方面的发展程度,更好地指导。

例如在孩子们利用雪花片练习排序时,
很多孩子练习的是ABAB的排序,这时甜甜练习出一个ABBABB的排序,其他孩子见了,意见产生了分歧,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

老师就让甜甜再排一次给小朋友们看,并让她说说有什么规律在里面,甜甜告诉小朋友:“我排的一直是红芝绿芝红绿。

”这时,老师说道:“甜甜的这若方法真不错,我们一起来找找更多酶规律,然后告诉别的小朋友。

”教师在这个分享交流中就可以看到:甜甜的发散生思维要比其他孩子好一些,可以指导地尝试不同的方法。

总之,区域活动的分享交流,幼儿能发自愿地进行交流、讨论,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并能积极表达情感、共同享受快乐,享受经验,最终取得经验,利用经验。

二、生态式区域活动分享交流的策略(一)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分享交流区域活动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更多是个引导者,教师在活动中需要关注幼儿的情绪行为,关注环境与幼儿间的互动。

展示新发明或者发现。

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会组织一个幼儿交流的平台。

让幼儿充分展示自己的新发现或者新发明。

例如,集体区域活动后,老师请乐乐上来展示自己的作品,是一个用管子接成的多维的水管形状。

平时,其他孩子玩的最多的就是用管子搭手枪,比较简单,是个平面的东西。

而乐乐搭的却不一样,他利用转弯的管子,向各个方向散开,是个立体的作品,孩子们在这个作品中能很好地感受到空间感。

针对幼儿闪光点,抓住教育契机。

幼儿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于是教师需要抓住幼儿的闪光点,加以鼓励,或者指出幼儿在活动中应该努力的方向。

如,嘟嘟在生活区里练习摁扣,刚开始练习的孩子只要摁进一个扣子,就完成了作业。

难度随着扣洞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嘟嘟练习了一会后,教师发现他利用作业纸的形状把摁扣拼接成了兔子形,便说:“原来还可以这样玩,老师都不知道呢!过会你可以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吗?”嘟嘟欣然接受。

虽然嘟嘟给小朋友们介绍玩法的时候,语言不是很流畅,但看得出绝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针对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让幼儿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商量下一步如何解决,为下次摄作提供具体的步骤。

一次区域活动时,理发店只有理发师,没有客人来理发,有个孩子就跑来告诉老师:“老师,没有人理发?我们都没事做了!”老师请他们自己想办法。

这时,有个孩子马上吆喝起来:“理发啦,快来理发呀,搞活动啦!”这时,楼下玩娃娃家的孩子听到了,有个“哥哥”摸摸自己的头发说:。

我的头发长了,去理发了!”于是,教师就马上接口:“好啊,你去吧,好像理发店正在搞活动呢!”“哥哥”听了高高兴兴地去理头发了。

因此,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问题时,教师引导幼儿积极讨论、思考,激发幼儿进一步的主动探索。

师幼共同评价规则。

在教师与幼儿共同分享交流时,教师可以从区域活动的规则上与幼儿进行交流,教师抛出问题:“今天哪些小朋友收拾玩具最快?区域活动里的玩具有没有放错?”让幼儿自主地的进行交流,并向他们学习。

与个别幼儿谈话。

当个别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出现不良行为时,教师可以进行个别谈话,帮助他认识问题,提高规则意识,以免犯类似的错误,并善于发现他的点滴进步,指出他的不足之处,鼓励他发扬优点,争取进步。

(二)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分享交流孩子能从同伴的交流讲述中获得许多信息,又根据自己的操作经验理解并进行判断,产生新的想法。

但孩子们的经验和表现有一定的局限性,也可能并不一定正确、合理、有效。

在共同交流情景中,他们得到共享、互补、促进的机会,同时,同伴间的质疑,会不断地对孩子提出新的挑战。

通过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分享交流,幼儿能清楚地了解自己和同伴之间的活动情况,互相交流、互相反馈,知道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及时地进行改进,左分享交流中得到共同进步,提高积极性,提高合作意识。

三、区域活动分享交流的形式小组型。

一个小组的幼儿聚集在一个地方,寻找使用相同材料的方法。

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享交流,因人数少,幼儿可以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

讨论的气氛比较热烈、融洽,讨论的问题更深入细致。

孩子们通常用语言和作品讲述自己在活动中的经历、理解和想法。

并相互询
问了解彼此的活动,提出困惑和问题。

孩子间的充分交流,能吸纳别人的经验,扩展自己的思维方式,共享经验的同时,情感上也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和体验。

作为教师,在倾听孩子们的分享交流时,要抓住有用的东西,并适时地归纳经验鼓励孩子努力地寻找答案,使幼儿在交流过程中获得归属感和参与感。

集体型。

当区域活动中遇到问题或结束时,教师组织全班的孩子一起进行分享交流。

因人数较多,孩子的想法也多,组织起来群策群力,能广收思源。

孩子之间的能力发展是比较均衡的,当把经验共享时,可以避免走一些弯路,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集体分享时,孩子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也可以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还可以用语言进行描述。

全园型。

所有的班级在一个特定的日子。

进行走动,即“全园联动”。

参观、观摩其他班级的所展示的、所讲的、所表演的东西。

这种分享交流因为牵连的事物较多,一般进行得比较少。

另外,在幼儿自主选择区域活动时。

可以分享选择的材料,交流操作计划,这种交流讨论可以是集体的,也可以是小范围的。

然后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发现幼儿遇到了问题,可以让幼儿做即时的讨论,范围也可大可小,总之,分享交流是贯穿整个区域活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