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初三化学归纳第六章知识点总结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一、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C60)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

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体现了它的硬度大)等。

2、石墨(C)是最软的沉积岩之一,深灰色,具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的固体,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可用于制铅笔芯(体现它深灰色、质软)、干电池的电极(凸现了它的导电性)、电车的电刷(凸现了它的导电性,滑腻感、常温下化学性质更稳定)、做润滑剂(体现它具有肥厚感)等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高分子石墨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渗透性(因为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木炭可用于食品、工业产品中所除去色素、异味等,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中会除去毒气、制糖业中脱色以制白糖;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煤焦里能够不断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注意:吸附性是活性炭、木炭的物理性质4、C60: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结构稳定。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化学成分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相异!1、常温下的水溶性保持稳定比较稳定。

因此古代用墨书写、绘画的字画保存时间很久,仍不变色。

2、可燃性: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C+O2点燃CO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点燃2CO3、还原性:C+2CuO2Cu+CO2↑(置换反应)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产生的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高温CuO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

具有氧化性。

小结:还原剂: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

具有还原性氧化剂: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

具有氧化性应用:冶金工业:2Fe2O3+3C高温高温4Fe+3CO2↑C+CO22CO课题2一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投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①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氮气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九年级化学第6章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6章知识点

1.元素周期表的组成结构:元素周期表是将化学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得出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由一系列水平排列的周期和一系列垂直排列的族组成。

每个元素都具有一个原子序数(元素序号)和一个原子量,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

2.元素周期表的周期特征: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特征是指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发生周期性变化。

周期性特征包括元素的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金属和非金属性质等。

3.元素周期表的族特征:元素周期表的族特征是指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分布在同一族中。

元素周期表的族包括有色金属、碱金属、碱土金属、过渡金属、半金属、卤素、气体和惰性气体等。

4.元素周期表的区块划分:元素周期表根据不同的性质,可以划分为s区、p区、d区和f区。

s区包括周期表的第1和第2组,p区包括周期表的13到18组,d区包括周期表的3到12组,f区包括内层电子最后一个电子为f电子的元素。

5.元素周期表中的主族元素和过渡金属:主族元素是指周期数为2到7的s区和p区元素,具有典型性质。

过渡金属是指周期表的d区元素,具有高熔点、高密度、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特点。

6.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和非金属:金属是指具有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的元素,大多数元素都是金属。

非金属是指不具有金属特性的元素,多为气体或者固体。

7.元素周期表中的电负性:元素的电负性是指元素中原子吸取电子的能力。

电负性较大的元素倾向于吸引其他元素的电子而形成阴离子,电负性较小的元素倾向于处于阳离子状态。

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

8.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半径:原子半径是指原子核到外层电子最外层轨道电子的平均距离,是反应原子大小的指标。

原子半径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减小,因为电子层的增多使得电子云更加收缩,原子半径随着族数的增加而增大,因为电子层向外扩展。

9.元素的氢化、氧化和硫化物: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与氢、氧或者硫可以发生反应生成氢化物、氧化物或者硫化物。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本文档总结了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的知识点,以人教版教材为基础。

以下是重要概念和内容的简要总结:1.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原子的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减去电子数。

原子的质量通常以原子质量单位(amu)表示,其中1 amu约等于质子或中子的质量。

2.周期表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包含了元素的原子序数、符号和原子量等信息。

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具有周期性和周期律的特点。

元素的周期和原子结构的变化有关,周期表上的每个横行称为一个周期,每个竖列称为一个族。

3.元素的分类元素可以根据性质分为金属、非金属和类金属等。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特点,多数位于周期表的左侧。

非金属元素导电性较差,多数位于周期表的右侧。

类金属元素具有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性质,常位于周期表中间。

4.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连接,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共价键是由非金属原子共享电子而形成的,稳定性较高。

离子键是由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和非金属原子获得电子而形成的。

金属键是由金属元素之间的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共享形成的。

5.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

物质的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质量不会增加或减少。

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生成的数量,受到温度、浓度、压力和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知识点的简要总结。

希望这份文档能够对研究有所帮助!。

(完整word)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文档

(完整word)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文档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一节金刚石、石墨和 C60一、“碳〞和“炭〞的差异:“碳〞指碳元素,不是详尽指某种物质;而“炭〞指详尽的、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二、金刚石、石墨、 C 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三种不相同的单质。

所以,在必然条件下,将石墨转变成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三、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化学式颜色形状硬度导电性导热性润滑性熔点用途金刚石无色透明正八面体最硬无无无划玻璃、切割金属、探机钻头、制装饰品C高深灰色、有金属最软石墨细鳞片状优异优异优异电极、铅笔芯、润滑剂光彩、不透明之一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无定形碳:由石墨的渺小晶体和少量杂质组成,没有固定形状。

常有的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

颜色、状态制法用途木炭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木材间隔空气加强热燃料、黑火药、制活性炭、冶炼金属活性炭灰黑色多孔颗粒状固体木炭在高温下用水蒸气办理净化多种气体和液体、作防毒面具焦炭浅灰色多孔性固体烟煤间隔空气加强热冶炼金属炭黑极细的黑色粉末含碳物质不完满燃烧墨、油墨、油漆、鞋油、燃料等,作橡胶制品的填料木炭、活性炭拥有吸附性〔物理性质〕。

活性炭的吸附性更强。

四、 C60分子是一种由 60 个碳原子组成的分子,它形似足球,这种足球结构的碳分子很稳定。

五、金刚石、石墨、 C 60性质不相同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相同。

六、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满相同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爽朗。

碳拥有可燃性: C+O 222C+O 22CO〔不充分燃烧〕CO 〔充分燃烧〕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燃烧激烈,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碳拥有复原性:木炭 +氧化铜C+2CuO2Cu+CO 2↑2Fe2O3+3C4Fe+3CO 2↑澄清的石单质碳的复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七、木炭复原氧化铜的实验〔见右图〕【实验操作】①把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杂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②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化学第六章知识点九年级

化学第六章知识点九年级

化学第六章知识点九年级在九年级的化学课程中,第六章是一个关键的章节,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这些知识点,探讨它们的重要性,并且给出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

1.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的表达方式。

它用化学式和符号来描述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变化。

方程式中包含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以及反应条件等信息。

通过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了解反应物消耗的比例关系、反应物转化的程度以及新物质的生成情况。

例如,当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时,生成水:2H2 + O2 -> 2H2O这个方程式中,2个氢气分子(H2)与1个氧气分子(O2)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H2O)。

2. 化学计量化学计量用来描述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关系。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可以表示它们的摩尔比。

利用化学计量的原理,可以计算出反应物的摩尔质量、反应物消耗的比例以及生成物的量。

举个例子,考虑以下方程式:4NH3 + 5O2 -> 4NO + 6H2O根据方程式的系数,可以得知氨气(NH3)与氧气(O2)的摩尔比为4:5,产生的一氧化氮(NO)和水(H2O)的摩尔比为4:6。

3. 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在化学反应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为了方便计算,化学家引入了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相对分子质量(或分子量)是一个分子中各个原子质量的总和。

例如,水(H2O)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计算为氢原子(H)的相对原子质量(1.00784 g/mol)乘以2(因为有2个氢原子),再加上氧原子(O)的相对原子质量(15.999 g/mol),得到的结果为18.01528 g/mol。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单个原子的质量。

例如,氧原子(O)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999 g/mol。

利用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我们可以在化学计算中方便地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和摩尔数。

4.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七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七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七单元知识点总结本文旨在总结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七单元的重要知识点,并对其进行准确的描述和清晰的展示。

请注意,文章不会出现任何形式的小标题或者段落编号,而是通过排版和段落分隔来进行论述。

以下是对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第六单元: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转化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原始物质被转化为产物,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导致能量的变化。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三个重要的能量变化类型:1. 热力学反应:热力学反应是指物质在恒定温度和压力下发生的化学反应。

在热力学反应中,反应可以是放热的(放出能量)或吸热的(吸收能量)。

根据热力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2. 激发能与化学键:化学键在形成和断裂的过程中储存和释放能量。

在化学反应中,当化学键断裂时,吸收能量;而当化学键形成时,释放能量。

这种能量的储存和释放被称为化学键的激发能。

3. 能量图:能量图是用来描述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图表。

在能量图中,反应物的能量位于较高位置,而产物的能量位于较低位置。

在反应过程中,能量曲线可能会有峰值,这些峰值代表能量最高的过渡态。

第七单元:溶液和溶度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以下几个关键知识点:1. 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质(以很小的颗粒分散在溶剂中的物质)和溶剂(用于溶解溶质的物质)组成的。

溶剂通常是液体,而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 溶解度和溶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

而溶度是指实际溶解度与溶解度之间的比值。

当溶质的溶解度大于或等于溶解度时,我们称其为饱和溶解度;当溶质的溶解度小于溶解度时,我们称其为亚饱和溶解度。

3. 浓度的计算:浓度指溶液中溶质的相对量,通常以溶质的质量或体积与溶液的体积之比来表示。

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单位来表示浓度,如质量浓度、体积浓度、摩尔浓度等。

4. 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在溶解过程中,溶质和溶剂之间的化学键断裂和形成会导致能量的变化。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易错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易错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易错知识点总结单选题1、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B.金刚石和石墨都可用作电极C.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活泼D.CO和CO2都具有还原性答案:AA、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说法正确;B、石墨可用作电极,但金刚石不能用作电极,说法错误;C、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说法错误;D、CO具有还原性,而CO2没有还原性,说法错误;故选A。

2、下列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煤炉上放一盆水可防止CO中毒B.CO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CO2显酸性C.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D.用墨绘制的古画经久不变色,说明碳不与任何物质反应答案:CA、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上放一盆水不可防止CO中毒,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是因为二氧化碳显酸性,不符合题意;C、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符合题意;D、用墨绘制的古画经久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碳可与许多物质反应,碳在点燃的条件下可与氧气反应,在高温的条件下可与氧化铜、二氧化碳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CO2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因此大气中CO2的含量越少越好B.碳的单质有多种,用途各不相同,是因为它们的物理性质各不相同C.CO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D.焦炭在工业上用于冶炼金属,在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性答案:BA.CO2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大气中CO2维持了碳的稳定,所以二氧化碳的含量合适最好,选项错误。

B.碳的单质有多种,用途各不相同,是因为它们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对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各不相同,正确。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主题1钻石、石墨和C60一、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c60)1.钻石(c)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

无色、透明、八面体。

它可以用来制造钻石;雕刻玻璃、钻床钻头(反映其高硬度)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深灰色,具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的固体,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可用于制铅笔芯(体现它深灰色、质软)、干电池的电极(体现了它的导电性)、电车的电刷(体现了它的导电性,滑腻感、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做润滑剂(体现它具有滑腻感)等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活性炭和木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因为它们具有疏松的多孔结构)。

木炭可以用来去除食品和工业产品中的色素和异味。

活性炭可用于去除防毒面具中的有毒气体,在制糖工业中脱色制成白糖;焦炭用来炼铁。

在橡胶中加入炭黑可以提高轮胎的耐磨性。

注:吸附是活性炭和木炭的物理性质4、c60: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结构稳定。

相对分子质量为720.属于碳单质。

二、元素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1.化学性质在室温下相对稳定。

因此,古代的笔墨书画保存了很长时间,至今没有变色。

2.可燃性: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c+o点燃2CO2不完全燃烧(氧气不足),Co:2C+O,点火22co3,还原性:C+2CuO,高温2Cu+CO2↑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为亮红色,产生的气体会使澄清的石灰水浑浊。

(置换反应)c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cuo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

具有氧化性。

小结:还原剂: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

具有还原性氧化剂:氧气损失和还原反应。

氧化的应用:冶金工业:2fe高温2o3+3c4F e+3co2↑ C+co22co高温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实验室产气思路:(原理、装置和试验)(1)发生器:由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①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重要概念总结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重要概念总结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重要概念总结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重要概念总结(人教版)1.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由于化学反应无法再分解成其他物质的物质,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等。

- 化合物:由两个或更多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2. 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两个或更多的物质结合形成一个新的物质,如2H₂ + O₂ → 2H₂O。

- 分解反应:一个物质分解成两个或更多的物质,如CaCO₃→ CaO + CO₂。

- 双替换反应:两个反应物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位置形成两个新的化合物,如AgNO₃ + NaCl → AgCl + NaNO₃。

- 单替换反应:一个化合物中的离子与单质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如Zn + 2HCl → ZnCl₂ + H₂。

3. 化学键- 离子键:由正负电荷相吸引的吸引力所形成的键,如NaCl。

- 共价键:两个非金属原子共用一对电子形成的键,如H₂O。

- 金属键:金属原子之间共享多个电子的键,如铜、铝等金属物质。

4.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导电的物质,如酸、碱等。

- 非电解质:在溶液中无法导电的物质,如糖、酒精等。

5.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吸热反应:在化学反应中吸收热量的反应,如燃烧反应。

- 放热反应:在化学反应中释放热量的反应,如酸碱中和反应。

6.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个数、原子种类和总电荷需要相等,即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 平衡状态下,反应物的浓度比例保持不变。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第六章重要概念的总结,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知识梳理与复习

人教部编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知识梳理与复习

人教部编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梳理与复习1. 基本概念及定义- 化学反应:原质和化合物之间发生的物质变化的过程。

- 反应物:参加化学反应的起始物质。

- 生成物:化学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新物质。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计量数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符号表示法。

2. 反应的分类- 合成反应:两个或多个物质反应生成一个新物质。

- 分解反应:一个物质分解成两个或多个物质。

- 反应的催化剂和酶:改变反应速度的物质。

- 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的转移反应,涉及氧化剂和还原剂。

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反应的热力学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物质的气态、溶解度等)。

- 定性分析:基于实验现象推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

- 定量分析:利用化学计量学关系计算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和物质的量。

- 反应的电荷平衡:反应中电荷总量相等。

4. 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 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消失量或生成物的出现量。

-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表面积、催化剂等。

- 化学反应机理:描述反应过程中分子间碰撞、键的形成和断裂等细节。

5. 总结与复要点- 化学反应是物质变化的过程,经过化学方程式来描述。

- 反应物是化学反应的起始物质,生成物是反应过程中形成的新物质。

- 反应可以按照产物的数量或反应类型进行分类。

- 化学方程式需要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量。

- 反应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浓度、表面积和催化剂。

- 反应机理描述了反应过程中分子间的碰撞和键的形成和断裂。

以上是人教部编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梳理与复习的内容摘要,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知识点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通常涉及的是化学中的一些基础概念和原理,包括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以下是针对这一单元可能出现的知识点的总结:# 一、物质的分类1. 纯净物与混合物- 纯净物:由单一种类的分子或原子组成的物质,具有固定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2.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不能通过化学变化分解成更简单物质的物质,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具有新的性质。

3. 酸、碱与盐- 酸:在水溶液中能够释放出氢离子(H+)的物质。

- 碱:在水溶液中能够接受氢离子或释放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盐:由阳离子(通常是金属)和阴离子(通常是非金属或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1. 合成反应- 描述: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 表达式:A + B → AB2. 分解反应- 描述:一种物质分解成多种物质的反应。

- 表达式:AB → A + B3. 置换反应- 描述:一种元素与一种化合物反应,取代该化合物中的部分元素,形成新的化合物和元素。

- 表达式:A + BC → AC + B4. 复分解反应- 描述:两种化合物相互作用,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

- 表达式:AB + CD → AD + CB# 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 书写原则- 必须基于客观事实,不能凭空臆造。

- 要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

2. 步骤- 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

- 平衡化学方程式,确保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相等。

- 标注必要的条件,如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 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如(s)表示固体,(l)表示液体,(g)表示气体,(aq)表示溶于水。

# 四、化学计量1. 摩尔概念- 定义:一摩尔物质含有与12克纯碳-12中原子数相同的原子数,即6.022×10^23个粒子。

初三化学第六章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六章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六章知识点一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①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②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CO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①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CO只能用排水法②密度比空气大或相对分子质量>29用向上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二1、金刚石C钻探机的钻头体现了它的硬度大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深灰色,具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的固体,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可用于制铅笔芯体现它深灰色、质软、干电池的电极体现了它的导电性、电车的电刷体现了它的导电性,滑腻感、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做润滑剂体现它具有滑腻感等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因为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木炭可用于食品、工业产品中除去色素、异味等,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中除去毒气、制糖业中脱色以制白糖;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注意:吸附性是活性炭、木炭的物理性质4、C60: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结构稳定。

三1、二氧化碳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2、二氧化碳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 == H2O+ CO2↑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这也是久置装石灰水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膜的原因。

要除去这白膜,用稀盐酸。

其原理是CaCO3+2HCl==CaCl2+H2O+CO2↑4与灼热的碳反应: C + CO2高温2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3、用途:①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又利用其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③温室肥料④做碳酸型饮料利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4、①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森林遭到破坏②减轻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③由于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但无毒,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注意通风换气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化学九年级第六章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第六章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第六章知识点一、物质的分类在化学中,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又可细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1. 纯物质纯物质指由同一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组成和固定的性质。

例如,金属铁、非金属硫和纯净的水等都属于纯物质。

- 单质单质是由同一类原子构成的纯物质,例如金属铜、非金属氧和氢气等都是单质。

-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物质,例如水(H2O)和二氧化碳(CO2)都是化合物。

2. 混合物混合物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

与纯物质相比,混合物的成分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变,同时具有可变性质。

例如,沙子和水混合而成的泥浆就是混合物。

二、溶液的形成和溶解度溶液是由溶质在溶剂中溶解而成的一种系统。

溶解度是指溶质在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量。

1. 溶液的形成当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溶剂的分子发生相互作用时,溶质会逐渐分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

溶剂往往是液体,而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等。

- 固体溶解当固体溶质与液体溶剂接触并发生相互作用时,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会解离在溶液中,从而形成固体溶解。

- 气体溶解气体溶质和液体溶剂接触时,溶质的分子会相互吸引并逐渐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气体溶解。

2.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固定温度和压力下,单位溶剂质量中能够溶解的最大溶质质量。

溶解度与溶质和溶剂的种类、温度、压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 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通常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会增加。

某些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则可能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 压力对溶解度的影响对于气体溶解而言,溶解度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加。

三、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剂已经溶解了尽可能多的溶质,不能再溶解更多溶质的溶液。

过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剂中溶质的溶解度已经超过了饱和溶液的溶解度。

过饱和溶液的形成常见于在饱和溶液中加热溶质后快速冷却等过程。

过饱和溶液对应的溶质数量超过了溶解度,形成了不稳定的状态,容易出现结晶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化剂: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具有氧化性
应用:冶金工业:2Fe2O3+3C 4Fe+3CO2↑C+CO22CO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①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②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CO2的发生装置。
②不能用HCl与Na2CO3反应的原因:Na2CO3易溶于水,与盐酸反应速率快,不利于收集。
2、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3、装置图
装置的注意事项:(1)若用长颈漏斗来注入盐酸,长颈漏斗下端必须伸入液面以下
(2)若用试管来装药品,固定试管时,试管口竖直向上,试管底部与铁架台面接触。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①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
②密度比空气大(或相对分子质量>29)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③密度比空气小(或相对分子质量<29)用向下排空气法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1、药品:石灰石与稀盐酸
①不能用H2SO4与CaCO3反应的原因: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会覆盖在CaCO3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
3、化学性质:
1)可燃性:2CO+O2 2C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发出蓝色火焰
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
(水煤气:H2与CO 的混合气体C + H2O H2↑+ CO↑)
注意:吸附性是活性炭、木炭的物理性质
4、C60: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结构稳定。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因此古代用墨书写、绘画的字画保存时间很久,仍不变色。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C+O2 CO2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用于检验二氧化碳;这也是久置装石灰水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膜的原因。要除去这白膜,用稀盐酸。其原理是CaCO3+2HCl==CaCl2+H2O+CO2↑
4)与灼热的碳反应:C+CO2 2CO(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 2CO
3、还原性:C+2CuO 2Cu+CO2↑(置换反应)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产生的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CuO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小结:还原剂: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具有还原性
2)还原性:CO+CuO△Cu+CO2(非置换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CuO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Fe2O3+3CO 2Fe+3CO2(现象: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A可燃性C+O2 CO22CO+O2 2CO22H2+O2 2H2O
4、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5、检验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6、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CaCO3 CaO+CO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森林遭到破坏
②减轻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⑵由于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但无毒,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注意通风换气
二、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因此在冬季用煤炉来取暖时,要注意房间的通风和换气。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 H2O+ CO2↑
3、用途:①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又利用其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③温室肥料 ④做碳酸型饮料(利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1、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⑴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因为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木炭可用于食品、工业产品中除去色素、异味等,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中除去毒气、制糖业中脱色以制白糖;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C60)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体现了它的硬度大)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深灰色,具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的固体,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体现它深灰色、质软)、干电池的电极(体现了它的导电性)、电车的电刷(体现了它的导电性,滑腻感、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做润滑剂(体现它具有滑腻感)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