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预防医学重要考点
口腔预防知识点汇总

2 与口腔预防的科学基础发展有关的两重要方面是:口腔中细菌的发现及氟化物防龋的发展3 WHO 把口腔健康作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其具体内容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4 四次公共卫生革命:饮水净化,牛奶巴斯消毒,免疫注射,饮水氟化5 1958年姜元川编著了第一本‘牙病预防学’专著,比较全面地阐述了牙病预防的原理与方法6 龋病常用指数:恒牙龋失补指数(龋 即已龋坏尚未充填的牙;失 指因龋丧失的牙;补 为因龋已做充填的牙) 乳牙龋失补指数,龋均,患龋率,龋病发病率,无龋率,根龋指数。
7 1992年检查某班12岁学生60人,其中患去龋病者36人,龋(D )失(M)补(F)牙数为:D=65,M=3,F=9,龋失补牙面数为D=206,M=12,F=18;2年后再对这60名学生检查,发现其中12名学生有新的龋损,患新龋的牙数为16,牙面数为19。
这班学生在1992年的龋均,龋面均,患龋率和2年后龋病发病率计算如下: 龋均=(65+3+9)/60=1.28;龋面均=(206+12+18)/60=3.9;患龋率=36/60×100%=60%1994年:龋病发病率=12/60×100%=20%8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以12岁龋均作为全球龋病流行程度的衡量指标9 人群分布1(年龄):5-8岁乳牙萌出患龋率达到高峰;12-15岁是恒牙龋病的易感时期,因此患龋率又开始上升。
25岁以后由于牙釉质的再矿化,牙对龋的抵抗力增强,使患龋病情况趋向稳定;50岁以后老年人的患龋情况严重,是继牙周病之后造成老年人失牙的又一个重要原因2性别 恒牙患龋率女>男 3民族中患龋率最高的是彝族(患龋率56.0%,龋均1.52),最低的是回族(患龋率18.2%,龋均0.3)10龈沟出血计分标准11Dean 氟牙症分类系统标准12调查方法:1普查 2抽样调查(a 单纯随机抽样 b 系统抽样 c 分层抽样 d 整群抽样 e 多级抽样13误差及预防方法一 选择性偏倚 二 无应答偏倚 三信息偏倚包括(1:因检查器械等造成的测量偏倚2:因调查对象引起的偏倚3:因检查者引起的偏倚4:标准一致性实验也就是可靠度的检验)14 Kappa 值的大小与可靠的关系为 kappa 值 可靠度0.40以下可靠度不合格 0.41-0.60 可靠度中等0.61-0.80 可靠度优 0.81-1.0 完全可靠15龋病常用预防方法:1控制菌斑2增强宿主抗龋3使用糖代用品和限制食品16氟牙症是牙在发育期间,长期接受过量的氟,使成釉细胞受到损害,造成牙釉质发育不全。
口腔预防医学考点总结

口腔预防医学考点总结预防口腔医学的特点1.官方语言较多2.临床比较少没意思一、口腔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二、口腔健康状况调查三、口腔癌的预防四、特定人群的口腔保健五、口腔健康促进六、社区口腔保健与项目管理七、口腔医疗保健中的感染与控制八、常用医学统计口腔预防医学概述主要研究对象-人群基本要素-个人预防保健方法研究口腔疾病发生、发展及分布的规律,以及影响口腔健康的各种因素及其预防措施和对策,达到预防口腔疾病、促进口腔健康及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三级预防没病有病早治有病根治口腔流行病学概述一、口腔流行病学定义·用流行病学的原则、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分布规律和影响,同时研究口腔健康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口腔疾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制定口腔保健计划·选择防治策略·评价服务效果打下良好基础。
二、口腔流行病学的作用1.描述人群口腔健康与疾病分布状态横断面调查是描述性口腔流行病学最常用的方法2.研究口腔疾病的病因和影响流行的因素3.研究疾病预防措施并评价其效果4.监测口腔疾病流行趋势5.为制订口腔卫生保健规划提供依据不用于指导临床口腔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重点)描述性流行病学·描述性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它对疾病或健康现象在人群中的分布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作客观的描述。
·作用是描述某种现象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发生发展规律,提出病因假设。
描述性流行病学的分类又名定义举例横断面研究现况调查(做调查)某一特定时点上(较短的时间内)某种疾病或现象的情况我国进行的第四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一个时间点)纵向研究疾病监测(定期随访)即在某种情况在一个人群中随着时间推移的自然动态变化对一小学学生龋病发病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有一段时间)分析性流行病学分析性流行病学是对所假设的病因或流行因素进一步在选择的人群中探索疾病发生的条件和规律,验证病因假设。
口腔预防医学重要考点

口腔预防医学重要考点口腔预防医学是口腔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旨在通过预防措施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在口腔预防医学的学习和考试中,有一些重要的考点需要我们掌握。
本文将详细介绍口腔预防医学的重要考点,包括口腔疾病的分类、预防措施、口腔卫生、口腔健康教育等方面。
一、口腔疾病的分类口腔疾病主要包括龋病、牙周病、口腔黏膜病、颌面部肿瘤等。
其中,龋病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由于牙齿表面的细菌产生的酸腐蚀牙齿组织导致。
牙周病是指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常见的症状包括牙齿松动、牙龈出血等。
口腔黏膜病是指口腔黏膜发生的炎症、溃疡等病变,常见的有口腔溃疡、扁平苔藓等。
颌面部肿瘤是指颌面部组织发生的良性或恶性肿瘤。
二、口腔疾病的预防措施口腔疾病的预防措施包括个人口腔卫生、饮食调理、定期口腔检查等。
个人口腔卫生是预防口腔疾病的基础,包括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漱口等。
正确刷牙的方法是每天早晚各刷牙两次,每次刷牙至少两分钟,注意刷洗牙齿的每一个面。
使用牙线可以清除牙齿间的食物残渣,预防龋病和牙周病。
漱口可以清洁口腔,减少细菌的滋生。
饮食调理是指合理饮食,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定期口腔检查是预防口腔疾病的重要手段,可以及早发现口腔问题并进行治疗。
三、口腔卫生口腔卫生是预防口腔疾病的重要环节,包括刷牙、使用牙线、漱口等。
正确刷牙的方法是选择合适的牙刷和牙膏,每天早晚各刷牙两次,每次刷牙至少两分钟,注意刷洗牙齿的每一个面。
使用牙线可以清除牙齿间的食物残渣,预防龋病和牙周病。
漱口可以清洁口腔,减少细菌的滋生。
此外,还可以使用口腔清洁剂、口腔喷雾剂等辅助清洁口腔。
四、口腔健康教育口腔健康教育是口腔预防医学的重要内容,旨在提高公众对口腔健康的认识和口腔卫生的意识。
口腔健康教育包括普及口腔卫生知识、宣传口腔疾病的预防措施、推广正确刷牙方法等。
口腔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宣传海报、口腔健康讲座、社区义诊等形式进行。
口腔预防医学重要考点

口腔预防医学第一、二章绪论与口腔流行病学1、由于牙牙合面存在点隙裂沟,窝沟龋患率较高,以1995 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为例,12 岁年龄组窝沟龋占龋患的90.35% 。
2、标准一致性检验是在正式调查前,为避免检查者偏性而设置的,用Kappa 值来计算。
Kappa 值的大小与可靠度的关系为:0.4 以下可靠度不合格0.41~0.60 可靠度中等0.61~0.80 可靠度优0.81~1.0 彻底可靠3、CPI 是社区牙周指数,检查内容为牙龈出血、牙石和牙周袋深度;用于描述牙周状况。
DMFT 是恒牙龋失补指数,DMFS 为恒牙龋失补牙面数,dmfs 为乳牙龋失补牙面数,它们是龋病常用指数;Dean 指数为氟牙症诊断标准。
4、2022 年全球口腔健康目标:5~6 岁:龋均90%无龋12 岁:龋均(DMFT)不超过 115 岁:至少有5 个牙周健康区段,其余CPI 记分为1 或者218 岁:无因龋病或者牙周病而缺失的牙35~45 岁:无牙颌不超过2%;90%至少保持20 颗功能牙,CPI 记分为4 不超过0.1 个区段65~74 岁:无牙颌不超过5%;75%至少保持20 颗功能牙,CPI 记分为4 不超过0.5 个区段5、龋均(DMFT)等级0.0~1.11.2~2.62.7~4.4 4.5~6.5 6.6 以上很低低中高很高6、随机对照临床试验(ART)原则为:随机、对照、盲法。
受试者的依从性也很重要。
7、根据实验目的决定实验观察期限,至少2 年,普通为2~3 年。
8、1986 年我国对120 多万围产儿的调查,男婴唇腭裂发生率为0.2%,女婴发生率为0.16%。
9、横断面研究调查目标人群中某种疾病或者现象在某一特定点上 (较短期内) 的情况;历史常规资料分析即对已有的资料或者疾病监测记录作分析或者总结;病例对照研究是了解和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过去的暴露情况,从病例开始以追溯办法寻觅疾病的原因,在时间上是先由“果”,后及“因”的回顾性研究;群组研究是在疾病浮现以前分组,追踪一段时间以后才浮现疾病,在时间上是先有“因”,后有“果”,属前瞻性研究。
2021年口腔助理医师《口腔预防医学》高频考点汇总

2021年口腔助理医师《口腔预防医学》高频考点汇总1. 患龋率——某人群中患龋病的频率。
患龋率=患龋病人数/受检人数×100%2. 发病率仅指在特定时期内新龋发生的频率。
龋齿发病率=发生新龋的人数/受检人数×100%3. WHO 规定龋病的患病水平以12 岁儿童龋均作为衡量标准。
4. 人体氟的主要来源是饮水5. 饮水的适宜氟浓度一般在0.7~1.0mg/L 之内6. 氟滴剂:适用于2 岁以下的幼儿7.3 -6 岁儿童每次牙膏用量“豌豆”大小;地氟病流行地区,6 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含氟牙膏8. 0.2%NaF 溶液:每周使用一次0.05%NaF 溶液:每天使用一次9.窝沟封闭年龄:乳磨牙在3~4 岁,第一恒磨牙在6~7 岁,第二恒磨牙在11~13 岁10.窝沟封闭的适应症:1)窝沟深,可以插入或卡住探针(包括可疑龋)。
2)对侧同名牙患龋或有患龋倾向。
3)牙萌出达到(牙合)平面即适宜作窝沟封闭,一般是萌出后4 年之内。
11.窝沟封闭酸蚀:范围——牙尖斜面2/3。
时间——恒牙:20~30 秒;乳牙:60 秒12. 避免唾液污染是窝沟封闭成功的关键13. CPI 检查内容为牙龈出血、牙石和牙周袋深度14. CPI 探针使用时所用的力不超过20g15. Fones 刷牙法适合年幼儿童16. 光辐射是引起皮肤癌的主要原因17. HBV 要在95℃时要5 分钟才能将其杀灭18. 预真空高温高压灭菌法是目前口腔领域首选和最有效的灭菌方法19.氯己定:易使黏膜染色,味苦20. 供医务人员使用的含氟凝胶浓度:1.23%APF21. 普查的应查率在95%以上。
22. 预调查的年龄段:5 岁、12 岁、15 岁、35~44 岁、65~74 岁。
23. WHO 推荐先对有代表性的1~2 个年龄组少数人群进行调查,通常为12 岁组。
24. ★Kappa 值得大小与可靠度的关系为(强制性记住,必须记住,几乎每年都考)25. WHO 规定的确定临床试验周期:氟防龋效果观察,至少应持续2 年;牙周病预防措施的效果观察可以持续6 周~18 个月;牙再植应观察5 年;根管治疗应观察2 年。
口腔预防医学

口腔预防医学
引言概述:
口腔预防医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领域,旨在通过预防和治疗口腔疾病,维护口腔健康。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口腔预防医学的重要性和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
1. 口腔预防医学的意义
1.1 促进口腔健康:口腔预防医学通过定期检查、口腔卫生教育等手段,匡助人们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
1.2 预防全身疾病:口腔疾病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例如,牙周炎与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有关。
通过预防口腔疾病,可以降低全身疾病的风险。
2. 口腔预防医学的重要内容
2.1 口腔卫生教育:口腔卫生教育包括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漱口等口腔卫生习惯的培养,以及饮食指导等方面,匡助人们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2.2 口腔疾病的早期诊断:通过定期的口腔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口腔疾病的迹象,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2.3 牙齿矫正和正畸:牙齿不齐、咬合不良等问题不仅影响口腔美观,还可能导致牙齿损伤和咀嚼功能障碍。
口腔预防医学通过牙齿矫正和正畸,匡助患者改善口腔健康。
2.4 口腔疾病的治疗:口腔预防医学还包括对口腔疾病的治疗,如龋齿的修复、牙周病的治疗等,旨在恢复口腔健康。
2.5 口腔修复与种植:对于牙齿缺失或者严重损坏的患者,口腔预防医学提供了种植牙、修复牙齿等方法,匡助恢复口腔功能和美观。
总结:
口腔预防医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口腔卫生教育、早期诊断、牙齿矫正、口腔疾病治疗以及口腔修复与种植等手段,可以促进口腔健康,预防全身疾病的发生。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口腔预防医学,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并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保持口腔健康。
预防口腔医学重点

口腔预防重点名词解释口腔预防医学(preventive dentistry)通过有组织社会努力,预防口腔疾病,维护口腔健康及提高生命质量科学与艺术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又称初级预防,处于病理形成前期过程,以病因预防为主,针对致病因素采取预防措施。
强调自我保健,健康教育与促进,以及特殊的防护措施,即社区公共卫生措施,监测危险因素与疾病发展趋势。
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已经进入病理形成期,但处于疾病的早期阶段,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阻止病理过程的进展,尽可能达到完全康复。
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疾病已经发展到严重和晚期阶段。
防止伤残与康复功能为主要目的,如恢复器官的功能缺陷,尽可能恢复一定的生产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口腔流行病学(oral epidemiology):口腔流行病学是用流行病学的原则、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中口腔健康与口腔疾病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探索病因及其影响因素,制定口腔健康目标和规划,选择疾病防制策略和效果评价提供依据的科学。
描述性流行病学(descriptive epidemiology)是流行病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对疾病或健康现象在人群中的分布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做客观的描述。
主要作用是描述某种现象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发生发展规律,提出病因假设。
分析性流行病学(analytic epidemiology):就是对所假设的病因或流行因素进一步在选择的人群中探索疾病发生的条件和规律,验证病因假设。
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又称现况调查,调查目标人群中某种疾病或现象在某一特定时间点的情况,作用在于了解疾病的患病情况分布特点纵向研究(longitudinal study):又称“疾病鉴别”即研究疾病或某种情况在一个人群中随时间推移的自然动态变化,它作用在于动态的观察疾病或某种现象的演变情况及其原因分析常规资料分析:又称历史资料分析,即对已有的资料或者疾病监测记录做分析或总结。
口腔预防医学知识点重点

口腔预防医学知识点重点口腔预防医学是一门关于口腔健康的学科,它涵盖了口腔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等方面。
它的重点是通过健康宣教、个人卫生习惯养成、饮食调节等方式,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本文将重点介绍口腔预防医学的知识点,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口腔健康的重要信息。
1. 口腔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口腔疾病是指影响口腔健康的各种病变,包括龋齿、牙周病、口腔黏膜病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往往与个人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和口腔卫生状况密切相关。
预防口腔疾病的重要性在于,不仅保护了口腔健康,还有助于全身健康的维护。
口腔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不仅会导致疼痛和不适,还可能引发其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道感染等。
2. 口腔卫生习惯的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预防口腔疾病的基础。
大家应当每天刷牙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刷牙至少两分钟。
在刷牙的过程中,应该用正确的姿势和技巧,刷遍所有牙齿的表面和牙齿间隙。
此外,口腔漱口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去除口腔中的残留食物和细菌。
应选择适合自己口腔情况的牙膏和牙刷,并定期更换牙刷。
3. 饮食调节对口腔健康的影响饮食结构对口腔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过多的糖分和酸性食物摄入,容易导致牙齿表面的矿物质流失,从而引发龋齿。
因此,应该尽量减少糖分和酸性食物的摄入,增加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和豆制品。
此外,应该避免过于硬的食物和过烫的食物,以免损伤口腔组织。
4. 定期口腔检查的重要性定期的口腔检查是保持口腔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即使没有不适症状,每个人都应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
口腔检查可以发现一些潜在的口腔问题,如龋齿、牙结石、牙周病等,及时治疗这些问题,可以避免它们的进一步发展和引发其他疾病。
5. 牙齿保护的其他措施除了口腔卫生习惯和饮食调节外,还有一些其他措施可以保护牙齿的健康。
例如,要避免使用含磨砂剂的牙膏,以免磨损牙釉质。
使用含氟牙膏可以增强牙齿的抗酸能力和抗龋齿能力。
此外,定期洁牙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去除牙结石和牙菌斑,保持口腔的清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用于检测泪腺分泌功能,用5mm×35mm的滤纸两条置于睑裂内1/3和中1/3交界处,闭眼夹持5分钟后检测滤纸长度,低于5mm则表明泪液分泌减少。(口腔颌面外科)
3、刃天青纸片法检测致龋菌的原理是:以变形链球菌与纸片上的蔗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程度显示不同的颜色反应。
4、激光防龋的主要功能是:经激光照射后的釉质,可形成抗酸性强的玻璃样物质,可减少牙脱钙量,它于氟化物结合,可促进氟透过牙骨质、牙本质小管,促进钙化,封闭牙本质小管,提高抗酸蚀效果。经激光照射的致龋菌变形链球菌生长受到抑制。
2、标准一致性检验是在正式调查前,为避免检查者偏性而设置的,用Kappa值来计算。Kappa值的大小与可靠度的关系为:
0.4以下可靠度不合格
0.41~0.60可靠度中等
0.61~0.80可靠度优
0.81~1.0完全可靠
3、CPI是社区牙周指数,检查内容为牙龈出血、牙石和牙周袋深度;用于描述牙周状况。DMFT是恒牙龋失补指数,DMFS为恒牙龋失补牙面数,dmfs为乳牙龋失补牙面数,它们是龋病常用指数;Dean指数为氟牙症诊断标准。
5、龋均(DMFT)等级
0.0~1.1很低
1.2~2.6低
2.7~4.4中
4.5~6.5高
6.6以上很高
6、随机对照临床试验(ART)原则为:随机、对照、盲法。受试者的依从性也很重要。
7、根据实验目的决定实验观察期限,至少2年,一般为2~3年。
8、1986年我国对120多万围产儿的调查,男婴唇腭裂发生率为0.2%,女婴发生率为0.16%。
18、实验流行病学的主要用途:①预防措施的效果与安全性评价;②评价某种新药、新方法或新制剂的效果;③探讨疾病的病因;④医疗保健措施质量成本效果、成本效益评价。
19、系统抽查又称间接抽样或机械抽样,对抽烟对象按此序编号,先随机抽取第一个调查对象,然后再按一定间隔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先将总体按某种特证分成若干个“层”,再在每个层中用随机方式抽取调查对象,再将每个层所抽取的调查对象合成一个样本;整群抽样以群为抽样单位,从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群为调查单位,然后对每个群内所有对象进行检查;多阶段抽样在进行大规模调查时,常把抽样过程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可采用单纯随机抽样;单纯抽样按一定方式以等的概率抽样。
10、信息偏倚有三个方面:(1)因检查器械等造成的测量偏倚;(2)因调查对象引起的偏倚;(3)因检查者引起的偏倚。
11、患龋率=(患龋人数/受检人数)×100%
12、龋均=龋、失、补牙之和/受检人数龋面均=龋、失、补牙面之和/受检人数
13、记分标准:
0=龈上、龈下无牙石
1=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的1/3以下
20、考点:患病率和发病率的概念。
龋病发病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人群新发生龋病的频率。而龋病患病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人群患龋病的频率。
21、WHO规定:以15岁少年的牙石平均检出区段数,作为牙周状况的评价标准。
第三章龋病的预防
1、口腔健康检查、窝沟封闭和防龋涂料属于一级预防;早期充填属于二级预防;根管治疗是三级预防的范畴。
2=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在牙面1/Leabharlann 与2/3之间,或牙颈部有散在龈下牙石
3=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2/3以上或牙颈部有连续而原的龈下牙石
14、捷径调查:方法经济适用,节省时间和人力,故称为捷径调查
15、口腔健康教育的关键作用是培养和改变与健康和口腔健康有关的行为习惯。
16、龋病发病率通常是指至少在一年时间内,某人群新发生龋病的频率。龋病发病率=(发生新龋的人数/受检人数)×100%。
4、2010年全球口腔健康目标:
5~6岁:龋均90%无龋
12岁:龋均(DMFT)不超过1
15岁:至少有5个牙周健康区段,其余CPI记分为1或2
18岁:无因龋病或牙周病而缺失的牙
35~45岁:无牙颌不超过2%;90%至少保持20颗功能牙,CPI记分为4不超过0.1个区段
65~74岁:无牙颌不超过5%;75%至少保持20颗功能牙,CPI记分为4不超过0.5个区段
5.奶瓶龋主要发生在上颌乳切牙的唇面,且较快发展成广泛性龋。但奶瓶龋少见于下颌乳前牙,可能于吸吮时下颌、下唇的运动、瓶塞所附牙面的位置、近舌下腺和颌下腺导管的开口等因素有关。(儿童口腔医学)
6、DentocultSM为变链菌的检测;Dentocult LB为乳酸菌的检测;Cariostat为细菌产酸力检测;Dentobuff Strip为唾液缓冲能力的检测。
7、洗必泰又名氯已定,对细菌表面有亲和力,对革兰阳性、阴性菌均有强的抑菌作用,对变形链球菌、放线菌作用显著。因它可以和获得膜蛋白的酸根结合,滞留于牙表面,阻止附着。
17、一级预防:①促进口腔健康,普及口腔健康教育,制定营养摄取计划,定期口腔检查②实行特殊防护措施,在口腔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各种氟化物防龋措施,进行窝沟封闭,应用防腐涂料等。
二级预防:早期诊断包括定期检查、x线片等辅助诊断、在检查诊断的基础上做早期充填等治疗。
三级预防:①防止龋的并发症对龋病引起的牙髓及根尖周病的牙进行牙体牙髓治疗以保护自然牙列,阻止炎症向牙槽骨、颌面深部扩散,对于严重破坏的残冠、残根应拔除,防止牙槽脓肿及颌骨深部扩散,面化脓感染及全身感染;②康复修复牙体组织大的缺损和牙的缺失,以修复牙牙合系统的生理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口腔预防医学重要考点
———————————————————————————————— 作者:
———————————————————————————————— 日期:
ﻩ
口腔预防医学
第一、二章绪论与口腔流行病学
1、由于牙牙合面存在点隙裂沟,窝沟龋患率较高,以1995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为例,12岁年龄组窝沟龋占龋患的9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