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魅力——洛阳桥的传奇
洛阳桥作文
洛阳桥作文洛阳桥作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洛阳桥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洛阳桥作文1洛阳桥,乍见这个名字,还以为是在河南洛阳市呢。
其实,它离洛阳市有几千里远。
它架在福建省的泉州市附近的泉州湾和洛阳江汇合的地方。
洛阳桥是我国这第一座跨海的大石桥。
它始建于1053年,整整花六年时间才建成。
石桥一共有1200米长,5米宽,有44座桥墩。
桥上两边有扶栏。
如今石桥只剩下31座桥墩,1188米长了。
洛阳桥在建筑上许多创新。
它采用“筏型桥基”,在沿桥梁中线的河底下,用许多大石条垒成桥墩。
这里水深流急,石条抛下去后就会被大水冲走。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能工巧匠们反复试验,寻找到了一个好办法。
他们等待风平浪静,潮水低落时,同时出动许许多多装满石条的船只,把它们同时填进江里。
就这样,在水底垒起了一座长500米,宽25米的桥基,长长的桥基宛如一条水下长龙,静卧江底。
为了把水底那些堆积在一起的石条凝聚成为一体,使之不被大水冲塌,造桥的工匠们又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海底有一种长有贝壳的软体动物,名叫牡蛎。
它有两个壳,一个壳附在岩礁上或者另一个牡蛎上,互相交结在一起,另一个壳则盖着自己的软体。
牡蛎繁殖能力很强,而且无孔不入,一旦跟石胶成一片后,用铁铲也铲不下来。
工匠们利用牡蛎的这个特性,在桥基上种牡蛎。
果然,没出几年,牡蛎把零散的石条、石头连成一个整体,又把冲散的石头也胶合在一起。
洛阳桥基历时900余年而不垮、不散,牡蛎功劳不小。
这件事,可以说是建筑史的一大创造。
铺设在洛阳桥上的都是10米多长、又厚又大的石板,据估测,每一块重达二三十吨。
怎样把这么重的石块运到高高的桥墩上去呢?修筑桥梁的工匠们又从潮涨潮落中受到启发,采用浮运法。
工匠们等到涨潮时,把石块用木排运到桥墩跟前,借用涨潮的浮力,把石块放置在石墩上。
海丝魅力——洛阳桥的传奇
海丝魅力——洛阳桥的传奇故事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一同分享的是:海丝魅力——洛阳桥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传奇故事。
在我们泉州的洛阳江上,有一座闻名中外的洛阳桥。
它历史悠久,气势宏伟,是我国宋代第一座梁式海港大石桥,她留下许多古老的传说,它接通了万安渡,使来往行人安全通行;它接通了闽北陆路通道,使南来北往的货物畅通无阻,它促进了泉州古代经济的繁荣,为泉州名城增添了奇丽的光彩!一千多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荒村古渡,名叫“万安渡”。
这里水深浪急,常有风浪和水怪作祟。
有一天,渡船行驶到江中,忽然水怪浮出水面,顿时狂风呼啸,小小的渡船眼看就要被吞噬,突然,从空中传来:“蔡大人过江,休得无礼!”水怪听到听音就逃跑了。
旅客们十分惊奇,谁是“蔡大人”呢?船上有一位孕妇,丈夫姓蔡,她想:肚子里的孩子一定是非凡人物,便暗自许愿:将来教他在洛阳江上修建一座大桥。
妇人回家后生了个男孩,取名为蔡襄。
蔡襄从小聪明懂事,长大后,母亲便把坐船的经过说给蔡襄听,并叮咛儿子要实现她造桥的夙愿。
蔡襄把母亲的嘱咐默默记在心里,从此,他更加勤奋学习,不久,蔡襄到皇宫做官,皇帝很喜欢知识渊博的蔡襄,便把他留在身边。
每天蔡襄心里惦记着母亲的夙愿,却又感到苦恼:老是呆在皇宫里,什么时候才能到泉州建桥呢?有一天,蔡襄陪皇帝赏花,他看到蚂蚁在爬,灵机一动,就用蜂蜜在路边的一颗芭蕉叶上写了“蔡襄、蔡襄,泉州作官”八个字。
不一会,蚂蚁纷纷爬上芭蕉叶吃蜜汁。
皇帝发现后感到惊奇,望着芭蕉叶上的字迹脱口念道:“蔡襄、蔡襄,泉州作官”!蔡襄一听连忙跪在皇帝面前说:“谢主隆恩”。
皇帝一惊道:“朕只是念叶上的字,并非当真!”蔡襄便把母亲20多年前许愿造桥的事告诉皇帝,皇帝被他的真诚打动了,就任命蔡襄到泉州当知府,知府就是相当于现在泉州最大的官。
洛阳桥作文
洛阳桥作文洛阳桥作文(精选28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
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洛阳桥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洛阳桥作文 1 要说我家乡——泉州,最让人引以为傲的地方,那肯定是被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称赞“福建桥梁状元”的洛阳桥。
洛阳桥位于泉州东北洛阳江上,宋皇佑五年至嘉佑四年,历时六年建成。
桥长八百三十四米,宽七米,有桥墩四十六座,全部用巨大石块砌成。
远远望去,就像一条安静的白龙,横卧在宽阔的江面上。
然而只要你略微仔细端详,就会发现它的与众不同之处来。
洛阳桥因建桥处水潮湍急,工程非常艰巨。
为此先民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建桥方法,即在江底随桥中线铺满大石头,筑起一条水下长堤。
然后在石堤上用条石横直垒砌桥墩,形成了“船”形桥墩,不但颇具特色,而且利于分水。
这种技术直到十九世纪欧州人才开始采用。
这还不够,为了巩固桥基,他们还在桥下养殖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其外壳附着力强、繁殖速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牢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生物学应用于桥梁工程的先例。
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非凡才智。
为了纪念洛阳桥——这一伟大的桥的建造者——蔡襄,桥上还刻有他的雕像云云。
说到蔡襄,妈妈还给我讲了一个关于他建这座桥的传说,请听我娓娓道来。
传说从前,江底住着很多妖魔鬼怪。
一日,有一巨船过此,江底的龟、蛇掀风起浪,眼看巨船就要翻了,船中旅客吓成一团。
突然,空中传来人语:“船上有蔡姓贵人,不可作怪”。
话音刚落,江上风浪骤停,平静如初。
事后人们知道,船上果然蔡氏夫人,正有孕在身。
这夫人感谢神灵,拜天许愿:“儿如长大,必建桥江上,以利行旅。
”后来这小儿,便是赫赫有名的状元蔡襄。
他从小就聪明,当母亲把这事告诉他时,他就默志不望,发誓若有显贵之日,必尝还母亲心愿。
这一传说为洛阳桥增添神秘色彩。
【高一作文】洛阳桥真美 家乡的桥作文1500字
【高一作文】洛阳桥真美家乡的桥作文1500字高一作文:洛阳桥真美洛阳桥是位于我家乡的一座古老而美丽的桥梁。
如今,它已经成为了一道城市的名片,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
洛阳桥跨越在悠悠的黄河之上,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拥有着浩瀚而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
洛阳桥以其优美的雕刻和精湛的建筑工艺成为了黄河文化的象征之一。
洛阳桥全木结构,采用榫卯结构,没有钢筋混凝土。
根据史书记载,洛阳桥建于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间,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尽管历经沧桑,但是洛阳桥每一块木头经过的时间,都是岁月沉淀的见证。
站在洛阳桥上,远处是蔚蓝的天空和广袤的黄河,近处是繁忙的船只和漫过土地的麦浪,仿佛有一种力量把人吸引过去,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的真美。
洛阳桥的雕刻非常精美,桥上镶嵌着一块块石头,石头上刻有各种各样的花纹和文字,有的是图案,有的是故事,有的是诗词。
这些雕刻既是对古人匠人智慧的传承,也是对黄河文化的一种展示。
洛阳桥的桥面宽敞平坦,两侧有栏杆,人们可以在上面漫步、观景、交谈,畅享黄河风景。
夏天的时候,洛阳桥两侧的杨树繁茂,树荫下遮天蔽日,给人们带来了凉爽和心旷神怡之感。
桥上有很多人在这里散心,特别是黄昏时分,桥上时常会有情侣相拥着走过来,在洛阳桥上留下美好的回忆。
洛阳桥是我家乡重要的文化景点,更是黄河文化的见证者。
它连接着岸边的两个城市,连接着不同的人群,连接着过去和未来,连接着历史和现实。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黄河的浩渺和壮丽,也能够看到古代文明的辉煌和智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逐渐减少。
洛阳桥也不例外,曾经热闹的桥头已被商业化的广告牌所取代,桥上的游客也越来越少。
这让我非常担心,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好洛阳桥的文化价值。
我希望能够呼吁更多的人们重视和保护洛阳桥,让它成为我们家乡的瑰宝。
我们应该在洛阳桥上设立文化宣传牌或者专人讲解员,让更多的人了解洛阳桥的历史和文化,让它恢复昔日的热闹和吸引力。
泉州洛阳桥的典故
泉州洛阳桥的典故
泉州洛阳桥,是中国福建省泉州市的一座古老的石桥,也是中国著名的古桥之一。
它坐落在泉州市洛江区,横跨洛阳江,连接两岸。
这座桥始建于唐朝,后来经过多次修缮,至今仍然保持着其原始的风貌。
关于泉州洛阳桥的典故,有很多有趣的传说。
其中一个传说与桥的修建有关。
据传,在修建洛阳桥时,当时的官府为了使桥梁更加牢固,采用了“种蛎固基法”,将牡蛎种在桥基上,利用牡蛎的生长特性来加固桥基。
这种方法在当时是一种创新,也显示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另一个传说与桥的名字有关。
据传,泉州洛阳桥的名字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
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兽叫做“洛”,它从遥远的北方来到泉州,发现这里有一座山峰耸立,形似一只大龟,于是它就将龟背上的山峰命名为“洛阳峰”。
后来,为了方便两岸人民的往来,人们在洛阳峰上修建了这座石桥,并将桥命名为“洛阳桥”。
除了这些传说之外,泉州洛阳桥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典范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古代,洛阳桥是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好地方,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都出自这里。
同时,它也是商贾云集的地方,曾经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
在这里,商人们可以方便地进行贸易活动,交流文化思想,促进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
总之,泉州洛阳桥是一座充满历史和文化内涵的石桥,它见证了
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发展历程,也承载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感和商贾贸易的历史记忆。
如今,它已经成为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赏和参观。
丝路之光耀古今作文(精选10篇)
丝路之光耀古今作文(精选10篇)丝路之光耀古今作文篇1四方流水涌到大漠黄沙,八面山脉连上青藏高原。
它们像古树之根联系着这地球。
而这水这山间有着这样一条路,一道通往未来的丝绸之路,一带盛世与繁华,一路足迹与风沙。
梦中黄沙漫漫,荒漠的一支支驼队,带着汉唐的文明产物迈向未知的国度。
茶,众山之巅的流水将你送向四海八荒,书写着一片树叶的传奇佳话;丝绸,一路经历多少古老城邦?泥沙泯灭不了你曾经的盛世辉煌;陶瓷,由高温铸就的中华,带着千年文明融入世界之林。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一杯温水,揉开这“绿叶红镶边”的皱叶,散发出的香甜气味融进这水,红唇微启,轻抿一口这迷人的茶水,一缕茶香,一丝清甜,划过舌尖的是江南的青山绿水和缥缈,是大漠的落日孤烟,豪情壮志,是蜀道扪参历井的高险,抚膺长叹的震惊。
口中的是古茶树顶尖新芽翻炒后的醇香,封存后重归天地的渴望。
“啜苦咽甘,茶也。
”这揭开了华夏茶文化那古老又神秘的面纱。
有多少人数尽文章,只为寻找那划过舌尖的一瞬茶香?一条古道,打开了中华味蕾的大门,一本游记,让千万人开始向往这东方大国。
丝绸的朦胧,源于江南。
“山有扶苏,濕有荷华。
”云雾环绕青山,哼一曲“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的农家小调,许一段“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感人誓言。
丝绸的力量,源于大漠。
黄沙在空中肆意狂舞,像舞女的水袖的一搏一收。
她卷走了敦煌飞天,轻沾了地中海的水,让尼罗河的圣水流到东亚,将印度的佛教引入中国。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炎黄的子孙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日出塞的勇士。
丝路上的黎明百姓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一路驼铃的清响。
轻轻地刷开泥灰,那一凹一凸的陶瓷纹路标志着这里曾经的辉煌。
“工人莫献天机巧,此器能输郡国材。
”华夏的泥土历经了高温与锻造,景德镇的匠人们使精卫女娲后裔西王母在瓷上涌现,让牡丹青花梅兰松竹菊染在其中。
龙是权,凤是尊,有八仙过海之盛况,也有夸父逐日之英勇。
泉州寻梦海丝古城巷遇作文800字
泉州海丝文化作文800字篇1我的家乡是美丽幽静的九日山。
这里草木茂盛,鸟语花香。
春天,花朵们争奇斗艳,树木吐露新绿。
一年四季,松柏常青。
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你猜对了,我是一块石头,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在这九日山上,漫山遍野都分布着我的兄弟姐妹们。
自从有文人墨客游览登山之后,我的生活、我的生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一阵笑声,一群人来到了我们的家。
我们高兴极了,心想:我们的家终于来客人了!于是那草、那树都绿了起来,花儿们露出了笑脸,红的、白的、粉的、紫的……整个山谷姹紫嫣红,欢迎客人们的到来。
走在前面的是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专家蔡襄,他们边游览边赋诗,一时兴起,就在我的兄弟姐妹们的身上题诗了。
一块石头因为这些登临题诗,这些景迹题名,这些游览留名,还有一些修建纪事而有了生命。
但是我们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
好事成双,“刺桐”(今泉州)是古代中国在中外贸易中居主导地位,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泉州作为东西洋间国际贸易网的东方支撑点,占有重要独特的历史地位,是当时世界性的经济文化中心。
公元1104年,泉州官员为航海船只举行祈风典礼。
那一天,大到朝廷官员,小到平民百姓,都聚集在我的家九日山,他们准备了无数的瓜果贡品祭祀海神通远王,祈求海神保佑这些往来东西洋间贸易的船只一路顺风,出入平安。
祭祀完毕之后,一群人登临九日山,欣赏无边的美景,并且在我们身上记录下了这些事迹。
九百多年后的今天,我的家乡一如既往地占据终于的地位,特别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提出让全家乡、全泉州、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知道了我们灿烂的家族史。
家乡的娃娃们开始学习本土的历史,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络绎不绝,他们研究着我们身上的历史,也不得不感叹着我们这些神奇的石头——拥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品格、淡泊的态度。
其实这也是我们南安人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
泉州海丝文化作文800字篇2闽南文化博大精深,有许许多多的文化遗产一直流传到现在。
世界非遗洛阳桥作文
世界非遗洛阳桥作文
《洛阳桥,那独特的魅力》
嘿呀,今天咱就来说说这洛阳桥。
这洛阳桥啊,可是世界非遗呢!
我记得有一次我专门跑去看洛阳桥。
到了那儿,哇,那桥可真长啊,感觉一眼都望不到头。
我就沿着桥慢慢走,脚下的石板路呀,有点凹凸不平,但就是这种感觉,特别真实。
阳光洒下来,照在桥上,那光和影交织在一起,好看极了。
走着走着,我看到桥边上刻着好多字,应该是以前的人留下的吧。
我心想,这得是多少故事呀。
然后我就趴在那儿看,嘿,还真挺有意思呢。
看了老半天,都差点忘记继续往前走了。
到了桥中间,风吹过来,特别舒服,带着点海水的味道。
我忍不住伸开双臂,感受着那风拂过我的脸庞,就好像这座桥在跟我打招呼一样。
我看着周围的景色,海水波光粼粼的,远处还有船只在行驶,那画面,真的好美。
最后我走到了桥的另一头,回头再看看这洛阳桥,心里满是感慨。
这洛阳桥啊,不仅仅是一座桥,它更像是一个时光的见证者,见证了那么多的岁
月变迁和人间故事。
它就静静地在那里,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等着人们去发现,去感受。
以后啊,我肯定还会再来,再来好好感受这洛阳桥的美。
这就是洛阳桥,充满魅力的洛阳桥!。
洛阳桥的历史故事
洛阳桥的历史故事
洛阳桥,又称“万安桥”,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石桥之一,位于今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东北郊10公里处。
这座桥修建于北宋嘉祐年间,是由当时的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造的。
整个修建过程历时近4年,最终在嘉祐四年(1059年)竣工。
洛阳桥以其宏伟的规模和精湛的建筑工艺而闻名,是一座巨型的海港梁式多孔石桥。
这座桥跨越江河,连接泉州城与对岸地区,成为了当时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桥身采用石料砌筑,整体结构坚固耐久,展现出当时中国工程技术的高度水平。
据传说,洛阳桥在建造时曾遇到许多困难,但最终通过工匠们的努力和智慧得以完工。
如今,这座古老的石桥已经历千年风雨,仍然屹立不倒,成为了泉州地标性的建筑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珍贵遗产之一。
1。
关于洛阳桥的传说故事
关于洛阳桥的传说故事洛阳桥的传说故事一传说真武大帝得道成仙时,拔剑剖腹,将肠肚抛落在洛阳江中。
后来,这些肠肚变成了龟精蛇怪,不时兴风作浪,危害过往船只。
一日,一只渡船过江,龟蛇作怪,大风狂吼,浊浪翻滚,眼看渡船被弄得要翻过去。
这时,天上传来了喊声:“蔡学士在船上,不得无礼!”龟蛇两怪听了,吓得钻入江底。
只一会儿,江面又风平浪静。
船上的客人很惊奇,相问谁是“蔡大人”,全船没有一个姓蔡的,只有一个怀孕妇女,丈夫姓蔡。
那孕妇心里清楚,就对天暗暗许愿:“我这胎若能生下男孩子,长大后一定要叫他在洛阳江上修造一座大桥,便利过往客人。
”那孕妇果然生个男孩,取名蔡襄,字君谟,号端。
蔡襄从小聪明伶俐,二十岁那年中了进土,后来授封端明殿大学士,很受皇帝的器重。
他在京城时,挂念着建造洛阳桥之事。
但当时朝廷有规定:不准文武官员回原籍做官。
有一天,蔡襄要陪皇帝游玩御花园,事前,他暗中叫一个太监,预先在路边的芭蕉叶上,用毛笔蘸蜂蜜写了八个大字,蚂蚁嗅着香甜味,都围来叮蜜,排成了字阵。
皇帝经过这里便顺口念了芭蕉叶上的字:“蔡端蔡端,本府作官。
”蔡襄赶紧跪下谢恩。
皇带笑着说:“朕只是念叶子上的字,并非当真!”蔡襄一直跪着不起来,说:“君无戏言,岂可失信于臣?”接着,又将母亲许愿造桥的事情对皇帝讲了一遍。
皇帝也很感动,就派他到泉州府做太守了。
后来,蔡襄就在洛阳江上修造一座大桥,这就是中外闻名的洛阳桥。
洛阳桥的传说故事二相传一千多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荒村的古渡,名叫“万安渡”。
这里的水深浪急,过往船只每遇狂风则樯倾楫摧,不少舟舶沉埋海底,无数渡客葬身鱼腹……原来这是江妖水怪在兴风作浪。
当年真武大帝得道成仙时,曾掏出腹中肠肚抛入洛阳江中;不料年深月久,这些肠肚变成了龟精、蛇怪,常在洛阳江中搅浪掀波。
有一日,渡船离岸驶近江心,忽然龟蛇两怪浮出水面,顿时狂风呼啸,浊浪排空,小小的渡船眼看就有被吞噬的危险,突然从空中传来连声呼喊:“蔡大人过江,休得无礼!”龟蛇闻声慌忙遁逃。
海丝文化征文(精选5篇)
海丝文化征文海丝文化征文(精选5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征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好的征文一般具有句段文采飞扬的特点。
为了让您在写征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海丝文化征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海丝文化征文篇1万众瞩目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今天在泉州开幕。
研讨会将举办圆桌会议、高峰论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泉州特地为前来参加研讨会的海内外宾客,精心准备了丰盛的文化大餐。
“海丝文化”是泉州人解不开的情结。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千年以后,走过泉州的大街小巷,俯仰之间,“海丝”遗迹依然随处可见。
出于保护、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泉州开始实施经济、文化、城市建设一体发展战略,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构建以“海丝文化”为重点的“泉州文化”。
2001年,泉州市政府正式以“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泉州市委、市政府在新世纪作出的这一重大决策,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泉州除了对“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进行了整理、修缮和整治外,还先后举办了多个大型国际性、群众性文化活动。
“海丝文化”成为泉州灿烂的文化品牌。
为进一步提高“海丝”知名度,从2002年起,泉州多次成功举办海丝文化节、国际木偶节、南音大会唱、中国泉州南少林武术节等。
2003年秋冬,在文化部的组织下,由泉州市政府主办的“中国文化周——海丝泉州文化节”还远涉重洋,前往中东地区科威特等国,成功地进行了展示,引起了很大轰动。
泉州的“海丝文化”绚丽多彩:东西双塔、洛阳桥、安平桥等古建筑,以其宏伟的外形和丰富的内涵展示了灿烂的文明;清净寺、圣墓、老君造像等宗教胜迹,用无声而有形的语言述说了泉州文化的多元性;宋代古船、九日祈风石刻、郑和下西洋碑刻等古文物,又见证泉州曾经有过的中外经贸文化交流的昌盛繁荣。
所有这些,让人沐唐律宋韵之遗风,发思古之幽情。
还有泉州南音、木偶等传统艺术,令人叹为观止。
关于洛阳桥作文8篇
洛阳桥作文关于洛阳桥作文8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
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洛阳桥作文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洛阳桥作文篇1我没去过泰山,体会不到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我没登过飞来峰,体会不到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感悟;我没去过黄鹤山,感受不到黄鹤楼“东望黄鹤山,熊熊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的雄伟。
而我今天,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洛阳桥之旅,走!一起去看看?洛阳桥坐落于泉州市东郊的洛阳江上,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式大桥呢!一踏进景区,我就拉着爸爸,迫不及待地扫了一辆共享单车,怀着期待与愉悦,跨上自行车,双手握着把手,双脚交替地踩着踏板,不时地用手拨弄铃铛,在悦耳清脆的铃铛声中开启了旅途。
在路上,时不时刮起阵阵凛冽的寒风,温柔地抚摸着我的脸,车轮碾过一片片金黄的枯叶,发出清脆的“咔嚓”声,道路两旁的树上挂着红彤彤的灯笼,随风左右摇曳,为寒冷的冬日送来了几丝暖,为清一色的树木抹上了喜气洋洋的红。
到了洛阳江,我刹住了车,从车上跳了下来,将车停稳,拉起妈妈的手,走上了人来人往的洛阳桥。
洛阳桥的构造十分特别——古人们沿着桥梁的中轴线的水下底部抛置大量石块,形成一条连结江底的矮石埕作桥基,然后在上面建桥墩,还采用了“种蛎固定法。
”古人的智慧真是无穷无尽啊!放眼江上,水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水面上还漂浮着数不胜数的落叶,几艘扁舟在水上慢悠悠地行驶着,冷不防刮过阵阵刺骨的寒风,平静的江面掀起了朵朵浪花,那情景,不禁令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洛阳桥面是用最天然、毫无打磨过的大石块铺就的,坎坷不平,我走得磕磕碰碰的,石桥两边的栏杆上,错落有致地坐着只只玲珑小巧的石狮子,他们那四条矮矮的小粗腿,前腿趴着,后腿蹲着,一双铜铃般的大眼睛,威严平静地凝视着江面,尖利的爪子按在石墩上,看起来浑身上下都充斥着威武与雄壮。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福建泉州的世界遗产之旅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福建泉州的世界遗产之旅福建泉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
这个历史悠久而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以其独特的世界遗产资源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为您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世界遗产之旅,带您领略泉州的独特魅力。
一、开篇泉州,历史上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素有“东方夏威夷”的美誉。
它的丰富历史和独特文化使得这个城市成为了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她以泉州港为中心,在东南亚乃至全球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尽管时光荏苒,泉州依然保留着许多历史文化遗存,这些世界遗产见证了泉州的辉煌与繁荣。
二、泉州古城与开元寺泉州古城是泉州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蜿蜒曲折的古巷,古老的建筑群落,透露出浓郁的历史气息。
古城内最为知名的景点当属开元寺,这座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佛教古刹,凝聚着泉州深厚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游走于古城中的石板路上,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古代泉州的繁荣与兴盛。
三、鼓浪屿的风情鼓浪屿是泉州一个美丽的海岛,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被誉为“东方的小岛,海外的风光”,这个小岛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西洋风情而吸引了无数游客。
在这里,您可以漫步于著名的龙头路,欣赏西式建筑和海滨风光;也可以游览岛上的各色博物馆,了解岛屿的历史与文化。
无论是美丽的沙滩还是迷人的小巷,鼓浪屿都能给您带来一份难忘的体验。
四、土楼的奇迹福建土楼是泉州乃至中国独特的建筑物,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
这种特殊的建筑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结构,在福建乡村中随处可见。
土楼作为福建少数民族的居住建筑,向我们展示了他们智慧的结晶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游览土楼群,您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气息,领略到福建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西山温泉的放松西山温泉位于泉州西部的青山脚下,是福建省境内最大的温泉度假区。
这里的温泉水质有很高的疗养价值,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的绝佳场所。
导游的身份介绍洛阳桥作文
导游的身份介绍洛阳桥作文《洛阳桥之旅:导游视角》嗨,朋友们!今天我这个导游呀,就带你们好好见识一下大名鼎鼎的洛阳桥。
咱们先来说说这洛阳桥的位置,它就在福建泉州的万安渡口,那可是在古代就超级重要的交通要道呢。
这桥呀,就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洛阳江上,连接着两岸。
你们看这桥身,全是用大块大块的石头砌成的。
这些石头可不像咱们现在看到的那些平平无奇的石头,每一块都像是一个有故事的老者,默默地承载着岁月的痕迹。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特有趣的事儿。
我带团到这儿的时候,有个游客特别好奇这石头是怎么运过来的呢。
那我就给他讲呗。
在古代可没有什么大吊车大货车啥的,那时候的工匠呀聪明得很。
他们想出了一种办法叫“浮运法”。
就是利用潮水的涨落来运送石头。
比如说,在涨潮的时候,把石头用木筏运到桥基所在的地方,然后等到潮水退了,石头就稳稳地落在提前准备好的桥基上了。
这游客听得津津有味的,还直佩服古代人的智慧。
再看看这桥上的装饰,桥栏杆上可雕着好多栩栩如生的狮子呢。
这些狮子呀,每一只的神态都不一样。
有的张牙舞爪像是在示威,有的眯着眼睛好像在打盹儿。
你走过去,就感觉这些狮子像是洛阳桥的小卫士一样。
还有那桥上的碑刻,就像是洛阳桥的“身份证明”,记录着它的修建历史、维修经历啥的。
顺着桥走,你能看到桥墩,那设计也是相当精妙啊。
桥墩是船形的,这种设计能减少江水对桥墩的冲击力。
就好比一艘船在江里,江水来了不会把船直接打翻呀,这桥墩也是这个道理。
从这就能看出古人在桥梁建筑方面那真的是考虑得太周全了。
走在洛阳桥上,你能感受到一种宁静又古朴的氛围。
就像穿越回了古代一样,看着江水流淌,想象着无数古人曾经从这座桥上走过,到对岸去经商、探亲或者赶考。
这洛阳桥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活着的历史书呀。
我每次带游客来这儿,都能感受到它独特的魅力,也希望你们来了能有同样的感受。
《再探洛阳桥:不一样的发现》作为导游,我又和朋友们来到了洛阳桥。
每次来这儿我都觉得自己像是个寻宝者,总能发现一些不一样的小细节。
泉州洛阳桥的典故
泉州洛阳桥的典故泉州洛阳桥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是一座拱桥,建于北宋时期。
它得名于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的洛阳铁塔,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传说典故。
典故始于宋仁宗时期,当时洛阳的一座古老的铁塔承载了一座供佛的大钟,但它的声音越来越低,无法远传。
当时泉州的官员韩熙载在路过洛阳时听说了这个问题,为了恢复大钟的声音,他特地将自己的小船刻上铠甲,佩戴上宝剑,打算将铁塔的问题告知仁宗皇帝,并亲自提出解决方案。
韩熙载在途中经过泉州洛阳桥时,听说了桥上的符号,灵感突发,推测洛阳桥或许能帮助他实现他的目标。
他命令下属将桥上的符号绘制下来,并运送到洛阳时交给仁宗皇帝。
仁宗皇帝得到消息后非常高兴,于是派了一位官员携带这些符号回到陕西,供工匠们参考。
这些符号被运用在新建的铁塔中,并且很快铁塔的砌筑工程顺利完成。
当铁塔在鼓风机的作用下再次吹响钟声时,它发出了远远超过以往的响亮声音,成功解决了之前困扰久久的问题。
这个传说典故反映了泉州洛阳桥的历史地位和它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它不仅是泉州市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象征。
这座桥作为韩熙载传递信息的工具,以及铁塔工匠参考的灵感来源,彰显了泉州在历史上对于传播和创新的重要作用。
这个典故还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在面临问题时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韩熙载的主动行动和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示了中国文化中敬重知识和智慧的传统价值观。
同时,这个典故也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韩熙载不仅自己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通过沟通和协作将问题的信息传递给了合适的人物,使得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
泉州洛阳桥的典故在历史上被广为传颂,成为中国文化中的标志性故事之一。
它启示我们在面对问题和困境时,应该勇于创新和寻求解决方案,不断探索并发掘团队中每个成员的潜力。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重视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将这些宝贵的故事和知识传递给后人。
海内第一桥——洛阳桥
“海内第一桥”——洛阳桥
今天我们来说一下洛阳桥(又称万安桥),光听名字,很多都人都误以为这座桥在洛阳。
其实不是,而是位于福建洛阳江水道之上,是一座跨海梁式大石桥,素有“海内第一桥”之誉,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有“北赵州,南洛阳”之称。
洛阳江河床之上,长有一片红树林,郁郁葱葱,就像是一个绿色的海洋。
树、桥、水、人组成了一幅天然的画卷。
这座桥建于宋朝,都是用长条巨石组成,距今将近有千年的历史。
在千年以前,科技工业没有那么发达,没有钢筋和水泥,洛阳江又是通往大海的入海口,常年江水变化不断,给造桥增添了很多难度。
不过些困难到难不倒先人,他们造桥技法非常独特,运用了筏形基础、种蛎固基法、浮运架桥的方法,让桥洛阳桥屹立在洛阳江水道上千年之久。
时境过迁,历经千年风雨,古桥依旧在,只是少了建桥的故人。
留给游人的,只有无尽的沧桑和感慨。
在即将离开洛阳桥的时候,很庆幸能看到朝起的样子,原本干枯的河床,一下子就变成了汪洋大海,桑海桑田仅在一瞬间。
洛阳桥的历史文化故事
洛阳桥的历史文化故事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洛阳桥的那些神奇事儿!
洛阳桥啊,那可是一座了不起的桥!它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站在那里,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听爷爷说,洛阳桥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建起来啦。
那时候,人们过河可不容易,水流又急又凶,“这可咋办呀?”大家都盼着能有一座桥。
后来,好多勇敢的工匠们站了出来,说要建一座大桥。
“这能行吗?”一开始,大家心里都直犯嘀咕。
建桥的过程可艰难啦!工匠们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
风啊雨啊,不停地捣乱,“难道能把工匠们吓倒吗?”才不会呢!
他们想了好多巧妙的办法。
比如说,为了让桥更坚固,他们在桥底下放了好多大石头,就像给桥穿上了一双稳稳的大鞋子。
“这主意多棒呀!”
洛阳桥建好啦,人们可高兴啦!大家欢欢喜喜地从桥上走过,“哎呀,这下可方便多啦!”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洛阳桥玩。
我走在桥上,脚下的石头好像在给我讲着古老的故事。
我摸着桥上的栏杆,心想:“这么多年了,它经历了多少风雨呀?”
我看到桥边有个老奶奶在卖小吃,就跑过去问:“奶奶,您一直在这儿吗?”奶奶笑着说:“是呀,这桥啊,我看了一辈子。
”
爸爸妈妈给我讲了好多关于洛阳桥的传说。
有的说,每到月圆之夜,桥上会有神仙走过;还有的说,桥下藏着宝贝。
“真的有神仙和宝贝吗?”我好奇地问。
洛阳桥的夜晚也很美呢!灯光照在桥上,就像给它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外衣。
“这也太漂亮了吧!”
小伙伴们,你们说洛阳桥神奇不神奇?
我想说,洛阳桥不仅是一座桥,更是我们的宝贝。
它见证了历史,也承载着我们的希望。
我们要好好保护它,让它一直美下去!。
【精品】洛阳桥作文四篇
【精品】洛阳桥作文四篇【精品】洛阳桥作文四篇1我家住在洛阳桥边上,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洛阳桥风情万种,即使在短暂的一天,也“气象万千”。
清晨,天还蒙蒙亮,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
看,远处是翠绿的红树湾,鸟儿在鸣叫;近处渔民撑起了桨,渐渐地,桨声划破天际,他们准备出海捕鱼……这时,太阳从江面缓缓升起,照醒了石桥上的石狮,也照醒了石板上的青苔。
缓缓地,洛阳桥也苏醒了,清晨的洛阳桥,是如此的活泼。
正午,烈日当空,洛阳桥中段的海神庙往往成了庇荫的场所。
这个海神庙里,住着闽南人特别的信仰——“妈祖”。
庙旁还有几棵参天大树。
一根根树枝,就像它的手臂;头顶上茂密的枝叶,就像它的头发;一还有那一条条藤蔓,就像它长长的胡须。
走到桥中间,能看见鸟儿落在江边的`树林里;如果你细听,能隐约听见燕子传来清脆、动人的歌声。
桥下的泥滩上,一只只小螃蟹正忙着搬家。
它们挥舞着那威风凛凛的小蚶子……正午的洛阳桥,变得生机勃勃。
黄昏,立在江头,一眼望去,洛阳桥是多么雄伟啊,它横跨惠安与洛江之间,建立起了一条黄灿灿的通道。
此时,洛阳桥上行人络绎不绝,有的在赏风景,有的在散步。
夕阳西下,傍晚的彩霞印在江面上,有红色、有黄色、有紫色……真可谓“浮光跃金啊!”黄昏的洛阳桥,是多么美!晚上,一轮皎洁的明月,逐渐露出了它的脸庞。
整个世界仿佛安静了下来,好像一切都又进入了梦乡。
这时的江面上,只有一轮明月和江底的一条幽蓝色的暗河在诉说,诉说洛阳桥千年的历史。
晚上的洛阳桥,是多么静!漫步洛阳桥,听桥的故事,看桥的风景!【精品】洛阳桥作文四篇2要说我家乡——泉州,最让人引以为傲的地方,那肯定是被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称赞“福建桥梁状元”的洛阳桥。
洛阳桥位于泉州东北洛阳江上,宋皇佑五年至嘉佑四年,历时六年建成。
桥长八百三十四米,宽七米,有桥墩四十六座,全部用巨大石块砌成。
远远望去,就像一条安静的白龙,横卧在宽阔的江面上。
然而只要你略微仔细端详,就会发现它的与众不同之处来。
有关洛阳桥六篇
有关洛阳桥六篇洛阳桥作文篇1你没有思想,你的地盘你做不了主,你唯一的伴侣仅仅只是几户人家而已,我来和你做伴,却用着生疏人的名义。
你憧憬着外面的高楼大厦,高楼大厦里的人却憧憬着你.你的门牌上挂着谁的家,那人却不曾回来过.我进入你仅容一人过的小道,轻轻扣响你的窗,你在悲伤的同时有没有感到惊喜,我虽是过客,但给你了一瞬间的盼望。
看着你越来越沉重的身躯,我突然明白,我这个不速之客,使你更加难受了.我既然给你盼望,怎么可以让你的期望落空,使你不敢再抱幻想.我是不该来的人,而该来的人呢?我转身,走出你的地盘,一回头,好像还可以观察有人等待在巷子口的身影。
洛阳桥作文篇2假果说起惠安,你第一个会想起什么呢?有人说是石雕,有人说是惠安女,也有人说是崇武古城。
要我说嘛,都对,但是大家总不会将那远近著名的洛阳桥忘了吧!据了解,洛阳桥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座海上大石桥。
又称为“万安桥”。
当你站在洛阳桥身边时,你才能领悟到“洛阳之桥天下奇,飞虹千丈横江垂”这句诗。
洛阳桥它虽历经千年沧桑,确保有当年那覆长波,垮江海,势若飞虹的雄姿,仍旧吸引着幕名而来的旅客。
洛阳桥是惠安人民的傲慢,我为它感到骄傲!洛阳桥作文篇3人说“百闻不如一见”,今日,泉州这座古老的洛阳桥,让我对这句话有了切身的体会。
洛阳桥横跨在宽敞的洛阳江上,据说这座桥已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不知经受了多少风风雨雨,它依旧矗立不倒。
到了洛阳桥,一对桥栏热忱地迎接了我们。
它看起来威严凛凛、肯定是古代时哪个能工巧匠不朽的杰作,上方雕刻着两条龙,下方雕刻着两条虎,简直是“生龙活虎”呀!我迫不及待地跑上洛阳桥,认真观看着桥那美丽的造形。
桥头有两只威猛的石虎保卫着,两座小巧的石塔直立在两侧,两尊慈眉善目的菩萨庇护着桥上来来往往的车辆行人。
而桥栏每隔四根柱就有一只石狮子,正忠心耿耿地保卫着石桥,虽凶神恶煞般的,却很奇妙的,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它的构造更令人赞叹!爸爸告知我,桥下的江水下,有一条长长的石堤,老祖宗们又用条石垒成了出名的船形的桥墩,这样的桥墩可以减弱江水的冲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丝魅力——洛阳桥的传奇故事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要和大家一同分享的是:海丝魅力——洛阳桥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传奇故事。
在我们泉州的洛阳江上,有一座闻名中外的洛阳桥。
它历史悠久,气势宏伟,是我国宋代第一座梁式海港大石桥,她留下许多古老的传说,它接通了万安渡,使来往行人安全通行;它接通了闽北陆路通道,使南来北往的货物畅通无阻,它促进了泉州古代经济的繁荣,为泉州名城增添了奇丽的光彩!
一千多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荒村古渡,名叫“万安渡”。
这里水深浪急,常有风浪和水怪作祟。
有一天,渡船行驶到江中,忽然水怪浮出水面,顿时狂风呼啸,小小的渡船眼看就要被吞噬,突然,从空中传来:“蔡大人过江,休得无礼!”水怪听到听音就逃跑了。
旅客们十分惊奇,谁是“蔡大人”呢?船上有一位孕妇,丈夫姓蔡,她想:肚子里的孩子一定是非凡人物,便暗自许愿:将来教他在洛阳江上修建一座大桥。
妇人回家后生了个男孩,取名为蔡襄。
蔡襄从小聪明懂事,长大后,母亲便把坐船的经过说给蔡襄听,并叮咛儿子要实现她造桥的夙愿。
蔡襄把母亲的嘱咐默默记在心里,从此,他更加勤奋学习,不久,蔡襄到皇宫做官,皇帝很喜欢知识渊博的蔡襄,便把他留在身边。
每天蔡襄心里惦记着母亲的夙愿,却又感到苦恼:老是呆在皇宫里,什么时候才能到泉州建桥呢?
有一天,蔡襄陪皇帝赏花,他看到蚂蚁在爬,灵机一动,就用蜂蜜在路边的一颗芭蕉叶上写了“蔡襄、蔡襄,泉州作官”八个字。
不一会,蚂蚁纷纷爬上芭蕉叶吃蜜汁。
皇帝发现后感到惊奇,望着芭蕉叶上的字迹脱口念道:“蔡襄、蔡襄,泉州作官”!蔡襄一听连忙跪在皇帝面前说:“谢主隆
恩”。
皇帝一惊道:“朕只是念叶上的字,并非当真!”蔡襄便把母亲20多年前许愿造桥的事告诉皇帝,皇帝被他的真诚打动了,就任命蔡襄到泉州当知府,知府就是相当于现在泉州最大的官。
蔡襄一到泉州上任,就到万安古渡视察,贴出要建洛阳桥的告示,还变卖了家里160多亩地,捐献给洛阳桥,蔡襄造桥的诚心,感动了神仙,他们也帮助蔡襄度过一个个难关,当地的人民也自发捐资造桥,经过6年的艰辛,浩大工程的洛阳桥终于建成了。
同学们,听到这里,大家一定对蔡襄感到敬佩,也一定为泉州有这样的“海上丝绸之桥”感到骄傲吧!是呀,洛阳桥不但造型美观,还凝聚了我们泉州古代人民的智慧,是我国古代造桥史上的重要发明。
我们是新时代的泉州人,作为“东亚文化之都”的一员应该怎么做呢?我想我们现在要做就是,学习蔡襄勤奋学习、立志建桥的决心,学习他机智勇敢、敢拼敢赢的精神,学习他一心为民、办实事的胸怀。
同学们,让我行动起来吧,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发奋图强,努力学习,为繁荣“东亚文化之都”,让泉州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加了解泉州,建设新时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