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版免疫学02抗原

合集下载

免疫学概论抗原课件

免疫学概论抗原课件
2.分子量大小: 分子量>10KD为免疫原 分子量>100KD为强抗原
3.结构的复杂性: 芳香族氨基酸 4.物理状态: 聚合状态的蛋白质>单体
颗粒性抗原>可溶性抗原 5.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
抗原性 + + + 多聚赖氨酸
± 多聚丙氨酸
酪氨酸
+++ 谷氨酸
氨基酸残基在合成多肽骨架侧链上的位置和间距与免疫原性的关系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免疫的概念及功能 免疫的后果及类型 免疫学发展简史
Day 3
Day 5
Day 7
天花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 数千年来,难以计数的人因天花而丧生,无数 的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无数的城市和 乡村尸陈遍野,白骨如山。
今天,由天花造成的那个“千村薜荔人 遗尸,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了。
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防御功能, 是机体防御病原体侵袭 的第一道防线。
(二)适应性免疫应答 即特异性免疫或获得性免疫, 是指能够特异性识别
抗原的免疫细胞( T、B 淋巴细胞)执行特异性免疫 功能。
免疫的类型与特点 (一)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及其特点 1.概念: 2.特点: 1)有遗传性 2)无特异性
第二节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二、宿主方面的因素:
1.遗传因素: MHC控制 2.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
三、抗原进入机体方式的影响:
剂量、途径、免疫接种次数、免疫佐剂的选择。
第三节 抗原的分类
一、根据产生抗体时需否Th细胞参与分类
胸腺依赖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 由B表位和T表位组成
本章小结
• 掌握抗原的概念及其基本特性 • 掌握半抗原、免疫原和表位的定义 • 掌握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 • 掌握TD-Ag和TI-Ag的概念与区别 • 掌握T、B细胞抗原表位的差异以及与TD抗原的关系 • 熟悉交叉反应和异嗜性抗原及其在临床的意义 • 了解抗原的分类 • 了解超抗原的概念及其分类

《医学免疫学 》教学课件:第二章 抗原

《医学免疫学 》教学课件:第二章 抗原

二、抗原的特异性
抗原的特异性是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 性免疫应答及其与免疫应答产物(即相应 抗体和/或效应T细胞)相互作用的高度专一 性。
某一特定抗原只引起某种特定的免疫应答, 即产生针对该抗原的特异性抗体或效应T细胞。
破伤风类毒素(Ag) 机体 破伤风抗毒素(Ab)
白喉类毒素(Ag) 机体 白喉抗毒素(Ab)
国际命名机构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鉴定的同一分化抗原归为同一个分化是一类主要由细菌外毒素和某些病毒蛋白产物组成的抗原性物质此类抗原作用不受mhc限制无抗原特异性只需极低浓度即可激活多个淋巴细胞克隆产生极强免疫应答的抗原性物质
第二章 抗原
重点提示
基本概念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抗原的特异性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
用右旋、左旋、消旋酒石酸三种异构体半抗原所做的实验证实,特殊 化学基团(表位)的立体构象出现微小差异也可使其免疫原性和抗原 性发生改变。
抗原表位的分类
按结构分为: 顺序表位(线性表位):是一段序列相连续 的氨基酸片段,多位于抗原分子内部,少 数位于抗原分子表面。 构象表位:是序列上不相连的多肽或多糖, 由空间构象形成,位于抗原分子表面。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抗原能够刺激机体 产生抗体和/或效应T细胞的能力。
抗原性(antigenicity):抗原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即 相应抗体和/或效应T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又 称免疫反应性。
抗原一般具备免疫原性与抗原性两种特性。免疫 原性指能刺激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抗 原性指能与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的能力。抗 原性是一个化学概念,免疫原性是一个生物学概 念。
遗传因素 年龄、性别和健康状态
免疫方法
抗原剂量:剂量应适中,过低和过高均易诱导机 体产生免疫耐受。

南华大学医学免疫学课件 抗原

南华大学医学免疫学课件 抗原

3、自身抗原
隐蔽的自身抗原: 与自身免疫系统隔绝的组织受到外伤等因 素而暴露。 如:脑组织、精子外伤暴露
修饰的自身抗原: 自身组织在理化、生物等作用下结构发生 改变或修饰。 如: IgG受感染后变性
4、异嗜性抗原 又称Forssman抗原,指一类与种属无关, 存在于人、动、植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 抗原。 如:溶血性链球菌/肾小球基底膜 5、独特型(Id)抗原(见Ig章节)
第四节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一、超抗原(super antigen,SAg)
⑵ 高T细胞反应频率 与T细胞的结合:只与TCRVβ的CDR1、
2结合(不涉及CDR3及TCRVα,注:CDR1、 2较保守,为多数T细胞共有),故一种超 抗原能活化多数T细胞。
第四节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3、种类:
外源性超抗原(细菌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链球菌致热外毒素 内源性超抗原(病毒性):小鼠乳腺肿瘤病毒蛋白
第四节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4.应用
• 增强特异性免疫应答:预防接种,制备动 物免疫血清 • 作为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抗肿瘤、抗感 染的辅助治疗
第四节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三、 丝裂原(mitogen)
人 T细胞 B细胞 小鼠 T细胞 B细胞
ConA(刀豆蛋白A)
PHA(植物血凝素) PWM(美洲商陆) LPS(脂多糖)
半抗原→ 单价
天然蛋白抗原→ 多价
多价抗原可同时与多个抗体结合
2、表位类别
⑴ 按氨基酸空间结构分类
构象表位(非线性表位)
①组成基团不连续; ②一般位于分子表面; ③由BCR/Ab识别。
顺序表位(线性表位)
①组成基团连续,为线性; ②多位于分子内部; ③由TCR/BCR识别

免疫学:抗原

免疫学:抗原

构象决定基(conformational determinant):
序列上不相连续的多肽或多糖在空间构 象上形成的决定基。 顺序决定基(senquential determinant):
一段序列上相连续的氨基酸片段,又称 线形决定基(linear determinant)。
构象表位和线性表位
构象表位 线性表位
细胞,使之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 巴细胞,并与之结合的物质。 )
2. 特 性
(1)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 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产 生抗体或致敏T细胞)。
(2) 抗原性(antigenicity): 能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 合的能力。
免疫反应性(immunoreactivity)或反应原性(reactogenicity)
是什么东西决定抗原特异性?




抗原表位的概念 抗原表位的类型 抗原表位的影响因素 表位-载体作用 共同抗原表位和交叉反应
1.抗原表位(抗原决定基)
epitope / antigenic determinant

概念: 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一种抗原决定基(表位)决定一种特异性,可刺激机体产生 一种相应的抗体。 a b A抗原 ----机体-----------抗体A :抗a、抗b
T细胞决定基
T细胞决定簇位于抗原分 子内部,必须由APC将抗原加工处理为 小分子多肽并与MHC分子结合,然后才 能被TCR所识别,为线性决定簇。
B细胞决定基
BCR能与未经APC加工 的抗原发生反应,其识别的靶结构主要 位于抗原分子表面的表位,为构象或线 性表位。
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

兽医免疫学02.抗原

兽医免疫学02.抗原
特异性是免疫应答中最重要的特点,是免疫学诊 断和防治的理论依据。
一.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抗原决定簇
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 AD),又 称为表位(epitope),是存在与抗原表面的特殊化学有特异 性的物质基础。
抗原决定簇的大小相当于相应抗体的抗原结合部位。 一般蛋白质的抗原决定簇由5~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抗 原的特异性是由这些氨基酸残基所决定。
第五节 医学上重要抗原
一.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如细菌、病毒等,还有其代谢产物如外毒素(类毒素)。
二.动物免疫血清 免疫血清,对本种动物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对另一种
动物,则是异种蛋白,具有抗原性。 三.同种异体抗原
在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之间,由于遗传基因的不同,组 织器官中存在着不同的抗原成分,即同种异体抗原。 四.自身抗原
是指先于抗原或与抗原一起注入动物机体,可增强机体对 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一类物质。 二.佐剂的种类
一般可分为: ①无机佐剂,如氢氧化铝、明矾等; ②有机佐剂,如卡介苗、内毒素等; ③合成佐剂,如双链多聚核苷酸、胞苷酸等; ④油剂,如弗氏佐剂、植物油、矿物油等。
半抗原(incomplete antigen or hapten):指指具有反 应原性而缺乏免疫原性的物质。
四.免疫原(immunogen)
指完全抗原,既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
第二节 构成抗原的条件
构成抗原的物质需具备三个条件,即异物性、一定 理化性状和完整性。 一.异物性(foreigness)
兽医免疫学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绪论 抗原 免疫系统 抗体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变态反应 免疫学实验技术 免疫学防治技术

免疫学第二章 抗原

免疫学第二章  抗原

10
再次免疫应答的条件:体内同时存在半
抗原激活B记忆细胞(半抗原的特异性),
载体激活T记忆细胞。
主要决定于载体。
11
2.2 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
2.2.1 化学分子组成
多数是蛋白质。
含大量芳香族氨基酸(酪氨酸、苯
丙氨酸),尤其是含酪氨酸的免疫原性
更强;有些弱抗原(例如胶原)连接了
酪氨酸残基可增强免疫原性。
一般,颗粒性的抗原(细菌、细 胞)用量少,可溶性的蛋白或多糖抗原 用量适当加大,并加佐剂。
26
2.2.7 机体方面的因素
(1)遗传因素:动物的不同种类、品系、个体 对同一种免疫原应答差别很大。
如应用合成的抗原二硝基苯-多聚-左旋-赖 氨酸(DNP-poly-L-L)在荷兰猪品系2(GP strain 2)可以引起应答,而对品系13(GP strain 13)则不能引起应答。
33
34
功能性决定簇: 与抗体结合、直接启动应答的抗原决定簇。 隐蔽决定簇: 位于蛋白的深层,当蛋白质结构改变或变性 才显示出来触发应答的抗原决定簇。 变性的自身抗原可导致自身免疫病(暴露了 隐蔽决定簇)。
35
36
载体决定簇和半抗原决定簇 完全抗原产生的抗体产生分别针对载体决 定簇和半抗原决定簇的抗体。
50
超抗原的生物学意义
参与某些病理过程 SAg(金葡菌毒素)刺激大量 T细胞激活,使巨噬细胞、肥大细胞产生多种细胞 因子或其他介质(TNF、IL-1、IL-2)引起疾病。 SAg与自身免疫应答 SAg的强大刺激可激活体内 自身反应性T细胞,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 湿性关节炎)。 SAg与免疫抑制 T细胞因过度激活而被耗竭。 与抗肿瘤效应 CTL被大量激活而对肿瘤发挥杀伤 作用。

免疫学导论 第二章 抗原

免疫学导论 第二章 抗原

A型血 红细胞
B型血 红细胞
O型血 红细胞
AB型 红细胞
根据红细胞表面有无特异性抗原(凝集原)A和B来划分的血液类 型系统。ABO血型系统是1900年奥地利兰茨泰纳发现和确定的人 类第一个血型系统。根据凝集原A、B的分布把血液分为A、B、 AB、O四型: 1)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A的为A型血,其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 2)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B的为B型血,其血清中有抗A的凝集素; 3)红细胞上A、B两种凝集原都有的为AB型血,其血清中无抗A、 抗B凝集素; 4)红细胞上A、B两种凝集原皆无者为O型,其血清中抗A、抗B凝 集素皆有。 具有凝集原A的红细胞可被抗A凝集素凝集;抗B凝集素可使含凝 集原B的红细胞发生凝集。
第二章 抗原
Antigen
什么是抗原?(化学物质) 抗原有哪些特性? 抗原有哪些类别?
【目的要求】
【目的要求】 1.掌握:抗原概念及其特性: 2.熟悉:半抗原、抗原表位、超抗原等 概念,及成为抗原的条件。 3.了解:抗原组学及在疫苗研究中的重 要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抗原的基本概念和类别 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 抗原的特异性和抗原决定簇 抗原组学
2、超抗原的种类
1)外源性超抗原:主要为微生物毒素,如: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E,A族链球菌M蛋
白,致热外毒素A-C,关节炎支原体丝裂原,小肠
结肠类耶氏菌膜蛋白等。
2)内源性超抗原:主要为逆转录病毒产物。如:
病毒DNA与宿主DNA整合,表达的病毒蛋白质 产物。
2 、超抗原的作用机制、特点:(超抗原与普通 (超抗原与普通抗原的不同) 抗原的不同)
(1)超抗原不需抗原递呈细胞(APC)加工处理。
(2)可直接与抗原递呈细胞的MHC-Ⅱ类分子结合,结合部位

免疫学-抗原

免疫学-抗原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载体蛋白----carrier, 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质。如鸡卵清蛋
白、牛血清白蛋白。 半抗原+载体蛋白=完全抗原
5
抗原性能比较
抗原种类 免疫原性 反应原性
完全抗原 +
+
半抗原
-
+
半抗原-载体 +
+
6
第二节.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一、异物性-----是抗原的首要条件
指化学结构与机体正常的自身成分不同 或机体免疫细胞从未接触过的物质。 1. 异体物质:病原微生物、动物蛋白 2.同种异体物质:人类ABO血型抗原,MHC 抗原 3.自身物质:自身物质变性,隐蔽的自身物质
的组织成分
20
二、按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细胞辅助划分
胸腺依赖性抗原 (thymus dependent Ag ,TD-Ag)
需要T细胞辅助才能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 的抗原。如多数蛋白。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thymus independent Ag ,TI-Ag)
不需要T细胞辅助,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 抗体的抗原。如多糖。
21
TD-Ag 与TI-Ag的区别
抗原性质 产生抗体 免疫记忆
TD-Ag
TI-Ag
蛋白质
多糖、脂多糖
IgM;IgG等 IgM
可产生
不产生
诱导细胞免疫 有

22
三、抗原的其他划分方法
根据抗原化学结构不同: 蛋白质抗原,脂蛋白抗原,糖蛋白抗原等。 根据抗原的性质: 完全抗原,半抗原。 根据抗原获得的方式: 天然抗原,人工抗原,合成抗原,重组抗原等。 根据抗原的活性: 普通抗原,超抗原。
原决定簇。

医学免疫学课件——抗原

医学免疫学课件——抗原

Nursing School of Sia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抗原 Antigen
1 抗原的特异性 Antigenic specificity
抗原表位的分类
表位受体 表位性质
表位大小
表位类型 表位位置 MHC分子 APC处理
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的特征
T 细胞表位 TCR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因患“溃疡性结肠炎”而辞职
2020年8月28日当地时间下午17时左右,日 本首相安倍晋三召开记者会,宣布正式辞去 日本首相一职。 安倍在会上表示,因溃疡性大肠炎复发,无 法做出正确政治判断,决定辞去首相一职。 另据日本NHK新闻早前报道,安倍希望避免 因自身慢性病的恶化而影响国政的事态。
4 超抗原 丝裂原 佐剂 Superantigen Mitogen Adjuvant
抗原 Antigen
超抗原的概念
超抗原( superantigen,SAg ): 是指能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地刺激多数T细胞 克隆活化增殖,激发极强免疫应答的大分子蛋白类物质。
Nursing School of Sia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抗原决定簇( antigenic determinant ):又称表位(epitope)是决定抗原分子特异 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与 TCR / BCR 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通常由 5~15个氨基酸 残基或 5~7个多糖等组成。
抗原的特异性与其表位的性质、数目和空间构象有关。
Nursing School of Sia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抗原 Antigen Nursing School of Sia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南医大-医学免疫学-第2章抗原

南医大-医学免疫学-第2章抗原

抗原的剂量
抗原的剂量与免疫原性密切相 关,适量浓度的抗原能更好地 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机体的内在因素
机体的生理状态、遗传背景、 免疫水平等因素也会影响对不
同抗原的免疫应答。
增强免疫原性的方法
改变抗原的化学性质
通过修饰和改变抗原的化学性质,可 以增强其免疫原性。
增强抗原的物理性状
通过改变抗原的物理状态,如增加颗 粒大小、提高溶解度等,可以增强其 免疫原性。
抗原特异性
MHC分子与抗原的结合具 有特异性,确保免疫应答 的准确性。
免疫记忆
MHC分子能够将抗原信息 传递给T细胞,形成免疫 记忆,提高二次免疫应答 的效率。
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直接识别
T细胞通过TCR直接识别抗 原肽-MHC复合物。
间接识别
T细胞通过识别由抗原激活 的细胞表面表达的炎症因 子。
识别多样性
04 抗原与抗体的相互作用
抗原抗体结合的特点
高度特异性
01
抗原抗体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只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结合,
这是免疫反应识别和清除外来物质的基础。
不可逆性
02
抗原抗体结合后通常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不易解离,这是免疫
应答过程中发挥持久作用的重要机制。
亲和力
03
抗原抗体结合的亲和力是指抗原和抗体结合的强度和速度,亲
产生免疫记忆
抗原抗体结合后,免疫系统能够记忆这种抗原,并在再次接触时 迅速产生更强烈的免疫应答。
诊断疾病
通过检测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可以对疾病进行诊断和监测,例如 检测病毒或细菌感染的抗体。
05 抗原的免疫原性
免疫原性的概念
免疫原性是指抗原刺激机体产 生免疫应答的能力,即抗原能 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效应 的能力。

医学免疫学 第2章 抗原

医学免疫学 第2章 抗原

3.根据来源的不同 a.天然抗原 细菌、病毒、粉尘、异种动物血清 等 b.人工抗原 人工制备疫苗,基因工程疫苗
4.根据抗原性质 a.完全抗原 b.半抗原
(二) 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
1.抗原本身的理化性质 2.抗原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免疫方式)
(1)异物性:
异种物质: 病原微生物、异种蛋白、药物 种系关系相差越远,免疫原性越强 同种异体: 血型抗原、血清蛋白 自身物质: 精子、晶状体蛋白等
敏淋巴细胞,且仅能与该特异性抗体或淋巴细
胞结合并相互作用
结构基础:抗原决定簇
一、抗原决定簇
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 又称 表位(epitope)。 1. 概念 (1)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存在的能 TCR/BCR或抗体Fab片段特异性结合的特殊化学 基团,是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2)抗原结合价: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是指能够与抗体分子结合的决定簇数目。
构象决定簇与线性决定簇
抗原的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
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功能性决定簇数目。 半抗原:一价 天然抗原:多价抗原
二、共同抗原表位与交叉反应
1.共同表位:共同表位(common epitope) 指不同抗原之间含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 2.交叉反应: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指 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不 同抗原均具有的反应(交叉结合)。
T
T
致敏T细胞
Ag
B 浆细胞 抗体
指抗原分子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免疫效应细 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性质。
抗原性
T T 致敏T细胞
2.抗原性(antigenicity,又称免疫反应性)

(免疫学教学课件)抗原

(免疫学教学课件)抗原

第一节 抗原的概念
• 一、抗原与免疫原
抗原:凡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致敏淋 巴细胞,并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 内外发生特异结合反应的物质。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
免疫原性是指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
应答的性质。
抗原
B 机体 淋巴细胞 活化、增殖、分化 T
• A、他是奥地利人,但曾是五个 • 国家的科学院院士; • B、在他百年华诞纪念日,发行 • 了纪念邮票; • C、33岁时,发表了“论正常人 • 血液的凝集现象”; • E、他是1930年诺贝尔生理学奖 • 获得者。 • 请看Landsteiner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实验设计
化学集团的组成、空间位置对半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的影响
交叉反应:甲抗原与乙抗原的抗体之间, 或乙抗原与甲抗原的抗体之间,由共同 (或相似)抗原决定簇引起的部分特异性 结合反应,称之。
甲菌
A
A
乙菌
B
C
甲菌抗血清a、b
乙菌抗+ ++
生物演变在蛋白质分子的进化上的反应,表现在组成 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和构象的保留或改变,即抗原决 定簇的保留或改变,就出现交叉反应程度的差异。交 叉反应越强,其蛋白质结构的改变越少,亲缘关系越 近。 用牛血清蛋白(BSA)的抗体与其他种属血清 蛋白的交叉反应如下表。
抗原决定簇与相应淋 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 体特异性结合,从而 激活淋巴细胞并发生 免疫应答。
☻抗原决定簇及其类别: ⑴根据结构:
A.构象决定簇 (conformational determinant): 由空间构象形成的决定簇,序列上不连续。
B.顺序决定簇(sequence determinant): 序列相连续的氨基酸肽片段构成的决定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原性(antigenicity)/免疫反应性 指抗原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
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免疫原性与免疫反应性示意图
1.1抗原的基本性质
➢免疫原(immunogen). 又称完全抗原(complete antigen)
免疫原性
抗原性
➢半抗原(hapten). 又称不完全抗原(incomplete antigen)
COOH
(2)产生特异性抗体和效应T细胞
没有发现一个表位同时被T细胞和B细胞识别
T效应细胞:针对C 端18~29氨基酸残基
NH3
2345
1
6
7
8
9
10
11
12
17
13 16
14 15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COOH
抗体:针对N端 1~17氨基酸残基
*B细胞表位是天然的, *位于分子的表面或转折处 *为构象决定基或顺序决定基 *是抗原分子的三级结构
器官移植中异物性的体现!
抗原的异物性
为什么是异物?
免疫系统个体发育 过程 ,对“自己” 物质产生耐受,不 能识别,而对“非 己”物质能够识别。
抗原的异物性
•特异性 :即抗原性的本质
✓抗原决定基(antigenic determinant) 或抗原表位(epitope) :
Ag分子中决定Ag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是抗原与T/B细胞受体(TCR/BCR)或抗体特 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与功能单位。
5~15 aa组成, 多糖残基或核苷酸组成
医学抗上原重的要特的异抗性原
必需
无需
表位性质 主要是线性短肽 天然多肽 多糖 脂多糖 有机化和物质
表位大小 8-10 aa (CD8+ cell)
5-15 aa 或5-7 单糖,核苷酸
13-17 aa (CD4+ cell)
表位类型
线性表位
构象表位;线性表位
表位位置
Ag分子任意部位
Ag分子表面
1.4半抗原载体效应
半抗原载体效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
能与T细胞或B细胞的TCR或BCR结合(与免 疫细胞结合),促使其增值、分化,产生 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特异性结合, 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蛋白质,多糖、脂类和核酸等
3
1.1抗原的基本性质
➢抗原具备两个重要特性: 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
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 细胞的能力。
抗原
辽宁医学院 免疫学教研室
抗原
B细胞
T 细胞
记忆T 细胞
识别
吞噬
APC
活化
加工 提呈
增殖
分化
抗原肽
识别 活化 增殖 分化
效应T 细胞
浆细胞
记忆 B 细胞
分泌
抗体
1
内容
基本概念 抗原的性质与分子结构基础 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 抗原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基本概念
➢抗原(Antigen,Ag):
Bm细胞
19
第二节 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
➢抗原的结构和性质
1.异物性:即免疫原性的本质,是指组织之间的 差异程度,异物性越强,抗原性越强
1抗原的异物性
什么是异物?
非己的物质
1. 结构与宿主不同的异种物质-细菌 病毒
2. 同种异型(体)物质
3. 自身成分发生改变;免疫隔离部位的自身物质- 精子,脑组织,眼晶状体蛋白
• 多样性是指T细胞库或B细胞库呈高度的异质性,是 许许多多特异性识别抗原细胞克隆的总和,赋予机 体具有识别周围环境中数量极大的抗原种类并与之 发生反应的能力。
Hepatitis Virus
HBsAg→机体免疫系统→ HBsAg特异性抗体 HBsAg特异性抗体仅与HBsAg特异性结合
1.3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基础
1.根据结构:
1)构象表位 (conformational epitope): 2)顺序表位(sequential epitope):
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
1,2,4,5- sequential epitope,3- conformational epitope
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
2.根据T、B淋巴细胞识别
T细胞表位: 能与T细胞受体(TCR)结合
B细胞表位: 能与B细胞受体(BCR)结合
在免疫应答中,TCR和BCR 所识别的抗原 表位不同,分别称为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
(1)人胰高血糖素免疫小鼠
2345
1
6
NH3
7
8
9
10
11
12
17
13 16
14 15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表 位
抗 原
抗体
(2)T细胞表位 (T cell epitope)
抗原分子中被MHC分子递呈并被TCR识别的肽段称为T 细胞表位(T cell epitope )。
MHC
HIV peptide TCR
抗原的特异性
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的特性比较
T细胞表位
B细胞表位
表位受体
TCR
BCR
MHC分子参与
抗原性
1.1抗原的基本性质
➢载体(carrier)使半抗原变成
完全抗原的物质.
载体
(青霉素)
半抗原
大分子蛋白质/非抗 原性的多聚赖氨酸
完全抗原
I型超敏反应
6
1.2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抗原特异性
• 特异性是指某一特定抗原刺激可以从免疫系统淋巴 细胞库中选择出相应的T细胞或B细胞克隆,淋巴细 胞与相应抗原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半抗原 载体
+
完全抗原
B
B
BB
TT
抗体
1.5共医抗学同原上抗的重原异要表的物位抗性和原与交特叉异反性应
共同抗原表位 (common epitope) 不同抗原之间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
交叉反应 (cross-reaction) 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共同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的 反应
牛痘疫苗
天花病毒
* T细胞表位 是抗原提呈细 胞加工提呈的 抗原肽 *呈线性排列
(1)B细胞表位 (B cell epitope)
抗原中被BCR 和抗体分 子所识别的部位称为B细胞 表位(B cell epitope)。
**位于抗原分子的表面
**具有构象依赖性 (抗原表 位与抗体分子的抗原结合部 位在空间上互补才能保证抗 原与抗体的紧密结合。)
Ag1
Ag2
抗原决定基/表位
抗原的结合价
抗原的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 )是指1个抗 原分子中能和抗体结合的抗原表位的总数。
半抗原为一价,而天然抗原一般是大分子,由多 种、多个抗原决定基组成,是多价抗原,可以和多 个抗体分子交互结合。
多 价 抗 原
抗原的特异性
✓抗原表位(决定基)的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