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药有哪些 止血药分类标准与方法

合集下载

医考中呼吸内科咯血常用的止血药全在这里

医考中呼吸内科咯血常用的止血药全在这里

这里是广告①:止血药物的分类1、抗纤溶系统药物:此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而止血,包括氨基乙酸、氨甲笨酸、氨甲环酸等。

2、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药物:此类药物能促进毛细血管收缩,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进断裂毛细血管断端的回缩,而起到止血作用。

3、凝血酶类药物:直接作用于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促使转变为纤维蛋白,加速血液的凝固而止血。

包括:巴曲亭(蛇毒血凝酶),凝血酶等。

4、凝血因子类:维生素K1、维生素K3、甲萘氢醌(维生素K4,乙酰甲萘醌)、凝血酶原复合物等。

5、血管收缩药物:使肺小血管收缩,降低肺静脉压,有助于破裂血管区凝血止血。

常用药物即垂体后叶素。

6、血管扩张药物:该类药物扩张血管,减低肺动脉压,减少肺血流量。

常用药物有酚妥拉明、酚苄明等。

7、其他:如鱼精蛋白注射液、肾上腺皮质激素、缩宫素、醋酸去氨加压素等。

重温凝血机制血液系统中存在着凝血和抗凝血两种对立统一的机制,并因此保证了血液系统的正常流动。

而凝血机制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引起出血的发生。

其主要过程可概括为四个步骤:1、在血管或组织损伤后经系列凝血因子的递变而形成Xa。

2、在后者与钙离子、V因子和血小板磷脂的作用下,使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

3、在凝血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原变成可溶性纤维蛋白,继而在IIIa的作用下产生凝血块而止血。

4、纤维蛋白在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成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而使纤维蛋白溶解。

血管因素、血小板的异常、凝血因子数量及质量的异常、纤溶亢进等发生异常后导致了机体出血的发生。

临床常用的止血药物1、氨基乙酸:能抑制纤维蛋白溶酶原的激活因子,使纤维蛋白溶酶原不能激活为纤维蛋白溶酶,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产生止血作用。

用量4-6 g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100 ml稀释,15-30 min滴完,维持量每小时1 g,一日量不超过20 g。

用过量时可形成血栓,有血栓形成倾向或有血栓性血管疾病病史者禁用。

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5种常用止血药的临床应用

5种常用止血药的临床应用

四、去甲肾上腺素
• 用法用量: • 2 、 小剂量口服治疗溃疡性胃出血,8mg去甲肾上腺 素+氯化钠注射液50ml。或每次口服注射液1-3ml( 1-3mg),1日3次,加入适量冷盐水服下。
四、去甲肾上腺素
• 注意事项: • 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口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证据不足 ,且存在用药安全隐患,属于超说明书用药。 • 各种临床经验推荐的用法用量不尽相同,没有统一标 准,不建议常规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口服治疗上 消化道出血。
5种常用止血药的临床应用
概述
• 酚磺乙胺、垂体后叶素、肾上腺色腙、去甲肾上腺素、 生长抑素都有一定的止血功能,它们有相同的特点,即 均作用于血管,广泛用于临床各科,如内科、外科、妇 产科等。
一、酚磺乙胺
• 作用机理: • 酚磺乙胺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血管收缩,出血 时间缩短。 • 酚磺乙胺可增强血小板聚集性和粘附性,促使血小板 释放凝血活性物质。
二、垂体后叶素
• 作用机理: • 垂体后叶素含有缩宫素、加压素。 • 加压素可直接兴奋血管平滑肌,使肺小动脉、毛细血 管收缩,减少肺循环血流量,降低肺循环压力,利于 血管破裂处血栓形成而发挥止血作用。
二、垂体后叶素
• 适应症: • 适用于肺、支气管出血(如咯血)、消化道出现(呕 血、便血)。 • 适用于妇产科催产后收缩子宫、止血等。 • 对于腹腔手术后肠道麻痹也有功效。 • 对尿崩症有减少排尿的作用。
二、垂体后叶素
• 注意事项: • 2 、 对于气管切开患者的咯血,在应用垂体后叶素的 同时应用去甲肾上腺素1mg+0.9%氯化钠注射液 100ml气道湿化可以加快止血速度并不影响血压、心 率变化。
三、肾上腺色腙
• 作用机理:

止血药方案介绍

止血药方案介绍

止血药方案引言止血是一项紧急救伤的关键步骤。

当人们受伤出血时,及时止血可以防止大量失血和原始伤口的感染风险。

本文将介绍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止血药方案,以帮助人们在急需止血时迅速采取正确的措施。

材料和方法材料1.止血敷料:纱布、绷带、无粘性敷料等。

2.温开水或生理盐水:用于清洁伤口。

3.止血喷雾剂:如氟哌酸片或酚妥拉明等。

4.止血药物:如亚铁氰化钾、凝血酶等。

方法1.渣洗伤口使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轻轻清洗伤口,去除污垢和杂质。

不要使用酒精或过氧化氢等刺激性物质,以免增加疼痛和伤口愈合困难。

2.压迫止血当伤口较小且出血较少时,可以直接用清洁纱布或无粘性敷料进行压迫止血。

将纱布覆盖在伤口上,并用绷带或胶布固定。

3.使用止血喷雾剂在伤口出血较多或无法直接压迫止血时,可以使用止血喷雾剂。

将喷雾剂对准伤口,均匀喷洒。

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并及时上医院就诊。

4.使用止血药物在严重出血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止血药物。

亚铁氰化钾是一种常用的止血药物,可以通过口服或注射给药途径来使用。

凝血酶是一种外用药物,可以直接涂抹在伤口上促使凝血。

注意事项1.请咨询医生尽管本文介绍了一种简单的止血药方案,但仍然建议在使用之前咨询医生或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医生可以根据伤口的大小和出血的程度给予专业建议。

2.不要滥用止血药物止血药物虽然能够有效止血,但滥用可能带来副作用和其他健康风险。

请严格按照医生或药品说明进行使用。

3.及时就医尽管止血药方案可以帮助控制出血,但仍然建议在止血后及时就医。

专业医生能够进一步评估伤口情况并提供进一步的治疗建议。

结论止血是伤害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采取合适的止血措施能够防止大量失血和感染等风险。

本文介绍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止血药方案,包括渣洗伤口、压迫止血、使用止血喷雾剂和止血药物等步骤。

但请注意,在使用之前请咨询医生,并及时就医以获得更全面的治疗。

止血药用法与用量说明表

止血药用法与用量说明表

上消化道出血、胰腺炎、食破
通过促进凝血过程而发挥作用。能够增加血液中血小板聚集性 和粘附性,促进凝血物质的释放,以加速凝血。 为肾上腺素氧化产物肾上腺色素的缩氨脲,常用其水杨酸钠盐 (卡巴克洛)或磺酸钠盐(卡络磺钠)本品能促进毛细血管收 缩,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进断裂毛细血管断端的回缩,而 起到止血作用。 类凝血酶样作用,促进血管破裂部位的血小板聚集,释放一系 列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因子3,使凝血因子降解生产纤维蛋白I单 体,交联聚合成难溶性纤维蛋白,促使出血部位的血栓形成和 止血 凝血机制中的关键酶,直接作用于血液凝固过程中最后一步, 促使血浆中的可溶性凝血因子I转变成不溶的纤维蛋白 为天然维生素,用于注射。作用较K3、K4强。是参与肝脏内合 成凝血酶原及凝血因子的重要物质,肝脏合成凝血因子 II 、 VII、IX、X所必需物质 为合成类维生素,临床上用于治疗维生素K 缺乏症,注射给药 。 本品为合成维生素,用于口服
自发性出血:一日5-8mg/kg,分两次,间隔6h 1、静脉输注肝素者,停输后给25-50mg; 2 、体外循环后中和残余肝素,按本药 1.5mg 中和100U 肝素计算; 3 、皮下注射肝素者,按本药1-1.5mg 中和 100U 肝素计 算后,给予初量 25-50mg ,稀释成 10mg/ml 后,在 13min 内缓慢静脉注射,余量按预计肝素吸收时间,持 续注射8-16h
副作用
禁忌症
副作用可有头痛、头晕 、恶心、呕吐等反应。
本品毒性低,但不宜大 量应用,可诱发癫痫及 精神紊乱 DIC 导致的出血和有血栓或栓塞 史的患者,禁用本品。除紧急出 血外,妊娠初3个月不应使用。
是一种碱性蛋白,可与强酸性的肝素结合形成无活性的稳定复 合物,这种拮抗作用使肝素失去抗凝活性

止血药医学百科知识点总结

止血药医学百科知识点总结

止血药医学百科知识点总结止血药医学百科知识点总结引言:止血药是一类用于减轻和阻止出血的药物。

无论是创伤性出血、手术过程中出血,还是疾病引起的出血,止血药都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止血药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止血药的使用和作用。

一、止血药的分类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止血药可分为以下几类:1. 血管收缩剂:包括血管收缩药和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血管收缩药通过收缩血管壁,减少出血点的血液供应,从而实现止血的目的。

而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则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粘附,降低出血风险。

2. 凝血因子:凝血因子是血液凝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物质。

止血药可通过提高特定凝血因子的含量或改善凝血功能,增强止血效果。

3.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调节剂: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是身体自身调节止血的重要机制。

通过调节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可以有效减轻出血症状。

二、常见止血药及其作用1. 血管收缩剂类:a. 血管收缩药:如酚妥拉明。

酚妥拉明能收缩血管壁,减少血液流出的量,从而帮助止血。

b.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这些药物可干扰血小板的聚集和粘附,减少出血风险。

2. 凝血因子类:a. 血小板制剂:如血小板浓缩液。

血小板浓缩液可补充凝血过程中需要的血小板,增加止血效果。

b. 凝血因子浓缩液:如凝血酶原复合物。

这些药物可补充凝血因子的缺失,增强凝血功能。

3.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调节剂:a. 抗纤溶药:如氨甲环酸。

氨甲环酸能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的活性,改善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有助于止血。

三、止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 个体差异:每个人对止血药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使用止血药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 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止血药可能出现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等。

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采取相应措施。

3. 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止血药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增强或减弱。

常见的止血药物及正确使用方法

常见的止血药物及正确使用方法

常见的止血药物及正确使用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出血的情况。

而选择合适的止血药物并正确使用它们对于迅速止血、预防感染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止血药物及正确使用方法,并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纱布及绷带在轻度出血的情况下,常见的止血方法是使用纱布及绷带。

使用纱布前,应将手洗干净,并戴上一次性手套。

然后,用清水或消毒液清洁伤口,并用无菌纱布轻轻按压伤口进行止血。

接着,用绷带固定纱布。

绷带的松紧度应适中,既不会压迫伤口过紧,也不会导致纱布松脱。

需注意的是,若出血过多或伤口较深,应及时就医。

二、止血粉止血粉是一种常见的外用止血药物,主要由多种药用成分组成,如凝血酶和细胞因子等。

使用止血粉前,首先应保持伤口清洁,用纱布或纱布球轻轻擦拭伤口。

然后,将适量的止血粉洒在伤口上,直至完全覆盖伤口表面。

最后,用绷带或创可贴固定伤口。

重要的是,使用止血粉时应遵循产品说明,并密切关注伤口的感染和愈合情况。

三、止血喷雾剂止血喷雾剂是一种方便快捷的止血药物,适用于轻度和中度出血。

在使用前,需要摇晃喷雾剂,使药物充分混合。

然后,将喷雾剂对准伤口,按下喷嘴,使药物均匀喷洒在出血处。

使用止血喷雾剂时应保持良好的姿势,以避免药物喷溅到其他部位。

此外,应注意检查伤口是否停止出血,并做好伤口的日常护理和消毒。

四、止血棉止血棉是一种绵软的止血药物,常用于创伤或手术后的出血处理。

使用前,先将手洗干净,并戴上一次性手套。

然后,用无菌镊子取出适量的止血棉,轻轻塞入伤口,使其充分接触到出血点。

注意,止血棉应固定在伤口上,并绷紧绷带或敷料,以确保止血棉不易脱落。

五、止血贴止血贴是一种常见的止血工具,适用于小创口的出血。

使用止血贴前,请先清洁伤口,然后撕下止血贴的保护膜,贴在出血处,并轻轻按压片刻,使其充分粘附。

此外,止血贴应固定在伤口上,以避免磨损或脱落。

总之,正确选择和使用止血药物对于有效止血和预防感染至关重要。

在使用任何止血药物之前,应先了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根据伤口的大小和出血程度进行合理选择。

合理应用止血药(止血药分类)

合理应用止血药(止血药分类)

介入性止血:
栓塞、止血药(生物胶,化学胶等)以及理化止血法 内镜硬化、结扎术、腹腔镜、止血夹
理化止血法:电凝、激光、氩气刀、微波、温热、冷冻等
药物止血法:(后述) 控制性降压
关于药物止血
药物止血是辅助性措施,病因治疗是根本、关键性的。
药物止血对于<3mm小血管或毛细血管出血有一定的
止血作用。 药物止血不可盲目使用或过分依赖,而忽视规范化操作 和彻底、完善的止血措施。 应根据病情和药物特点合理选择使用
止血药物临床分类
作用于血管壁的止血药物 安络血(卡巴克络)、安度那(卡洛磺钠) 作用于血小板的止血药物 止血敏(酚磺乙胺) 、血小板悬液 作用于凝血机制的止血药物
酶性止血剂。
组成成固过程(瀑布学说)
内源 性 Ⅻ
胶 原
外源 性 凝 血 酶 原 复 合 物 生 成 阶 段
Ⅻa
HMWK
Ⅺ Ⅸ
Ⅺa Ca2+

Ⅶ Ca2 +
组织损伤释放
Ⅸa
Ⅷ Ca2+ 磷脂 Ⅹa
FXA 磷脂


Ⅴa Ca2+磷脂 凝血酶原 凝血酶
术中:视出渗血情况静脉滴壶内加入1—2单位。
术后:每日2—4单位,静注或肌注,连续1—3天。
注射用血凝酶的用法、用量
局部应用 手术创面或出血部位直接使用——根据创面情况,可将纱 布、明胶海绵及棉球等敷料用巴曲亭溶液(巴曲亭2—4单 位用生理盐水10—20毫升溶解)浸润后直接湿敷、压迫 或填塞。 内镜或腔镜下直视使用——可在胃镜、纤支镜、腹腔镜、 关节镜等直视下对出血部位局部喷洒巴曲亭溶液(巴曲亭 2—4单位用生理盐水5—10毫升溶解)。 胃管推注或口服——上消化道出血可将巴曲亭5—10单位 溶于20毫升生理盐水经胃管推注或巴曲亭5—10单位溶于 50毫升生理盐水口服,可每两小时一次。

止血药的正确用法

止血药的正确用法

止血药的正确用法止血药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用于帮助止血并促进伤口愈合。

正确的使用止血药对于处理创伤和小伤口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止血药的正确用法,以确保伤口的快速止血和有效愈合。

一、选择适当的止血药在选择止血药之前,首先要根据伤口的性质和程度来确定止血药的类型。

根据实际需要,我们可以选择以下几种常用的止血药:1. 外用消毒止血药:这类药物常见的有碘伏、酒精等,在处理浅表伤口时非常有效。

它们可以消毒伤口并加速止血。

在使用前,请先清洁伤口以确保较高的疗效。

2.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这类药物通常用于深层创伤和手术后出血。

药物的选择应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请不要自行使用这类药物,以免出现不必要的副作用。

3. 凝血因子制剂:这种类型的药物包括纱布、明胶海绵等,它们可以通过辅助促进凝血,从而帮助止血。

这些制剂一般适用于出血较多或深层伤口的情况。

二、正确使用止血药下面是正确使用止血药的步骤:1. 清洁伤口:用温水和肥皂清洁伤口,以确保伤口表面的清洁。

轻轻擦拭伤口,并用消毒棉球将清洁伤口。

2. 停止出血:如果伤口只有轻微出血,可以用干净的纱布轻轻压在伤口上,以促使血液凝固。

如果伤口出血较多,则可以使用止血药。

3. 应用止血药:根据伤口的性质和程度,选择合适的止血药。

按照药物说明,将药物直接涂抹在伤口或涂抹在纱布上,然后轻轻贴在伤口上。

请注意,对于深层伤口,应使用专业医生指导下的止血药。

4. 固定止血药:在使用止血药后,使用绷带或透气的胶布固定止血药。

这有助于确保止血药的有效接触并保持伤口的清洁。

5. 观察伤口:使用止血药后,密切观察伤口,确保没有再次出血。

如果伤口继续出血或出现其他并发症,请及时就医。

三、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在使用止血药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遵循使用说明:请严格按照止血药的说明书来使用。

不要超过推荐剂量或使用时间。

2. 存储要求:将止血药存放在儿童无法接触的地方,并遵循正确的存储方法。

一般来说,止血药应保持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常用止血药物分类

常用止血药物分类

常用止血药物分类一、作用于血管得止血药物二、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三、凝血酶四、促进凝血因子活化药物五、其她1作用于血管得止血药1)垂体后叶素应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溃疡,急性胃粘膜损伤,贲门黏膜撕裂药理:含加压素及催产素,加压素使肠系膜动脉与肝动脉收缩,减少门静脉与肝动脉血流量,使门脉压降低。

(可收缩冠状动脉,冠心病、高血压、心衰及肺心病患者慎用) 用法:5—10U加入GS 40ml iv,再用10-20U加入GS 500mlivgtt(10-20滴每分钟)维持72小时。

必要时可加入硝酸甘油5-10mg2)去甲肾上腺素应用:局部止血药理:作用于胃肠道黏膜得小动脉与毛细血管,使其强烈收缩用法:16mg溶于200ml冰冻NS,50ml/次,每2—4h口服一次;或200ml滴入胃管内,若30min后出血不止可重复1-3次3)生长抑素应用:上消化道出血、胰腺炎、食破药理:选择性直接作用于内脏血管平滑肌,使其血管收缩,从而减少门静脉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力;抑制胃肠道激素得病理性分泌过多用法:1))、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就是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开始先静推250μg(即3mg)(3—5min内),继以250μg/h静滴,止血后应连续给药48-72h。

2)).胰、胆、肠瘘250μg/h静滴,直至瘘管闭合,闭合后继用1-3d。

3))。

、急性胰腺炎:250μg/h,连续72-120h;预防胰腺手术并发症连续用5d;对行ERCP检查者应于术前2-3h就开始使用本品。

4)卡巴克洛/卡洛柳钠应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出血,如ITP、视网膜出血、慢性肺出血、胃肠出血、鼻出血、咯血、血尿,痔出血、子宫出血、脑溢血药理: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毛细血管对损伤得抵抗力,缩短止血时间用法:5-10mg bid/tid im;严重出血10-20mg q 2—4h im5)酚磺乙胺(止血敏)应用:1、防治手术前后得出血;2、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ITP)、过敏性紫癜( HSP);3.其她原因出血:包括胃肠道出血药理: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血管收缩,出血时间缩短、增强血小板聚集性与粘附性用法:ivgtt:每日4—8g,分2次2抗纤维蛋白溶解药6)氨甲环酸应用:1.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出血;2.治疗溶栓过量所致严重出血药理: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得赖氨酸与纤溶酶结合,抑制纤维蛋白凝块裂解,产生止血作用、止血作用强于氨基乙酸6-10倍。

止血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

止血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

止血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止血药是一类常见的药物,广泛应用于各种外伤和手术导致的出血情况。

它们具有止血快、效果显著的特点,在医疗急救和外科手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止血药的适应症及使用说明,以便于读者了解如何正确使用止血药来处理相关的出血问题。

一、常见的止血药种类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止血药主要包括局部用药的止血喷剂、止血凝胶,以及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止血片剂、止血针剂等。

这些药物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适应症,使用方法也有所不同。

二、止血药的适应症1. 表面出血:轻度划伤、撕裂、擦伤等导致的表面出血,如皮肤划伤、磨擦伤口等都可以使用局部外用的止血药喷剂或凝胶进行处理。

这些药物能够迅速形成覆盖在伤口上的血凝块,起到快速止血的作用。

2. 轻中度出血:如果伤口较深或较大,导致出血量较多,可使用止血片剂或止血针剂。

这些药物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方式使得止血药物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迅速到达出血部位,并发挥止血作用。

例如,某些维生素K拮抗剂类的止血药可以在手术中使用,以减少术中和术后出血。

3. 深部出血:对于较严重和深层的出血,尤其是内脏或大动脉出血,需要迅速到医院进行手术处理。

止血药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无法起到明显的效果,但仍可以在急救过程中暂时控制出血情况,给患者争取时间。

三、使用止血药的注意事项1. 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根据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止血药,严格按照说明书的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

不可随意自行更改剂量或使用方式。

2. 注意过敏反应:某些人可能对某些止血药过敏,因此在使用新的止血药之前,建议先进行过敏测试或与医生咨询。

3.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某些止血药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或影响疗效。

因此,在使用止血药时,需告知医生或药师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便避免不必要的相互作用。

4. 注意并发症和副作用:有些人可能出现止血药的并发症或副作用,如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功能异常等。

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药并与医生联系。

合理应用止血药止血药分类

合理应用止血药止血药分类
❖ 注意事项: ➢ 可见胃部不适,恶心、腹泻,快速静脉推注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 ➢ 有致血栓的危险. ➢ 药物经尿路排出,抑制尿激酶的分泌,可使血块在肾及膀胱中潴 留, 故不宜 做为前列腺或尿路手术的止血药. ➢ 使用凝血因子等药物后,8小时内不能使用.
围术期止血药物的误用
刘怀琼(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麻醉科 )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2:85-86
围术期止血药物的误用
临床应用止血药物应该根据出血的不同机理,有目的 使用。目前由于不谙药物性能,认为止血药可用于一切创 面渗血的人仍很多,实际上用药不当可适得其所。早年国 内曾报道过体外循环后用6-氨基已酸,引起高凝状态[2]; 前列腺摘除术后用抗纤溶药物,使肺栓塞发生率增加[3]; 消化道出血使用抗纤溶药引起脑梗塞[4]。当前无针对性误 用抗纤溶药的情况仍较为普遍,值得警惕。
❖ 腔管内灌注——胸腔、腹腔、盆腔、关节腔及在放置T型管、引流管、 导尿管等部位有渗血倾向,可直接用巴曲亭溶液进行灌注或灌洗(巴 曲亭5—10单位用生理盐水50—100毫升溶解)。
❖ 胃管推注或口服——上消化道出血可将巴曲亭5—10单位溶于20毫升 生理盐水经胃管推注或巴曲亭5—10单位溶于50毫升生理盐水口服, 可每两小时一次。
在血管破损处形成红色血栓达到止血
难溶性纤维蛋白
凝 血 酶 原 复 合 物 生 成 阶 段
凝血酶生成阶段 纤维蛋白生成阶段
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效
静脉注射:5—10分钟起效,20—30分 钟就达到止血的峰值,两小时后作用 逐渐减弱,24小时作用消失。
肌注或皮下注射:20-30分钟起效,45分 钟达到止血峰值,一直持续到24小时才 开始减效,72小时作用完全消失 。

临床常用的止血药

临床常用的止血药
临床常用的止血药
止血机制
止血药主要作用于凝血过程。这个过程 是复杂旳“瀑布反应”,多种凝血因子 共同参加,一种因子依赖另一种因子, 构成多蛋白催化复合物来完毕。基本效 应是大量α-凝血酶及更大量旳纤维蛋白 生成,取代血小板血栓,使之更长久。
止血机制
主要旳凝血因子有: (1)凝血系旳酶原蛋白:涉及接触激活旳FⅪ、FⅫ
应用:上消化道出血、胰腺炎、食破 药理:选择性直接作用于内脏血管平滑肌,使
其血管收缩,从而降低门静脉血流量,降低门 静脉压力;克制胃肠道激素旳病理性分泌过多 使用方法:
生长抑素
1.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是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开始先静滴250μg(3-5min内),继以 250μg/h静滴,止血后应连续给药48-72h。 2.胰、胆、肠瘘250μg/h静滴,直至瘘管闭合, 闭合后继用1-3d。 3.急性胰腺炎:250μg/h,连续72-120h;预防 胰腺手术并发症连续用5d;对行ERCP检验者 应于术前2-3h就开始使用本品。
凝血酶仅可口服用于胃肠道出血或局部出血处涂 布,禁止注射给药,不然将引起器官、血管栓塞 等严重后果。凝血酶溶液应在临用时现配, 以生 理盐水为溶媒;凝血酶旳止血效果与其剂量、浓 度成正有关。
蛇毒“类凝血酶(血凝酶)”
蛇毒“类凝血酶”制剂是目前临床使用最多最广泛旳 止血药。蛇毒“类凝血酶”是已在近百种旳蛇毒中发 觉存在旳一类丝氨酸蛋白酶,只作用于特定旳肽键, 对底物专一性较强,可在凝血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 其构造和功能与人类凝血酶相同,故称“类凝血酶” (Thrombin like enzyme, TLE),也称蛇毒血凝酶
凝血因子×Ⅲ 同步活化凝血因子ⅩⅢ,纤 维蛋白Ⅱ多聚体在凝血因子 ⅩⅢa作用下相互交联聚合成 难溶性纤维蛋白丝,即完毕 纤维蛋白原旳第二步水解

止血药的正确使用指南

止血药的正确使用指南

止血药的正确使用指南止血药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可以帮助止血和防止出血,但是在使用之前需要了解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本指南将为您提供有关止血药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止血药的指导。

一、止血药的种类止血药可分为内服止血药和外用止血药两类。

内服止血药包括口服和静脉注射两种,常见的口服止血药有维生素K、氨甲环酸等;外用止血药包括纱布、止血棉花、凝胶、喷雾等多种形式。

二、内服止血药的使用方法1. 按照医生或药剂师的指导进行用药,严格按照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服用。

2. 内服止血药一般需要空腹服用,以提高药物的吸收效果。

3. 静脉注射止血药需要由医生或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切勿自行尝试。

三、外用止血药的使用方法1. 出血部位清洁:在使用外用止血药之前,需要先将出血部位进行清洁,用温开水冲洗干净。

2. 使用结扎带:如果出血较为严重,可使用结扎带紧密绑扎于出血部位,以阻断血流,并减少出血量。

3. 外用止血药的选择:根据出血情况选择合适的外用止血药品,如止血棉花、凝胶等。

使用前先阅读说明书,按照说明进行正确使用。

4. 敷料固定:将外用止血药敷在出血部位上,并用纱布或创口贴固定好,避免松动或掉落。

5. 观察和更换:使用止血药后,及时观察出血情况,如果出血仍未止住或出血情况加重,应及时就医处理。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

四、注意事项1. 止血药的使用要谨慎,特别是对于存在出血风险的患者或正在服用其它药物的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 使用过程中如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3. 止血药应存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避免误食或误用。

4. 请按照药品的有效期使用,过期的药物可能会失去疗效或产生副作用。

5. 在使用内服止血药的同时,避免食用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6. 对于糖尿病患者、孕妇或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使用止血药前应咨询医生的建议。

总结:正确使用止血药可以帮助有效止血和防止出血,但必须按照指南和医生建议进行使用。

止血药的合理应用

止血药的合理应用

止血药的合理应用前言止血药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和创伤等多种情况中,其作用是控制血管的出血并维持血管通畅,从而保障手术或治疗的安全。

但是,如果不正确地使用止血药,就会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止血药物的过程中,必须了解各种止血药物的类型、药物特征、使用方法、禁忌症、副作用、注意事项等信息,以确保其合理应用,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有效治疗。

各种止血药物的类型和药物特征纱布、绷带、敷料等物理止血法物理止血法是最简单、最常用的止血方法,其中包括纱布、绷带、敷料等物理血管压迫和阻止血流的方法。

这些方法不仅安全、方便,而且成本低廉,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手术和创伤治疗中。

硝酸甘油等局部血管扩张剂局部血管扩张剂可使血管扩张,增加血液的流量,达到较好的止血效果。

硝酸甘油是一种常用的局部血管扩张剂,适用于皮肤和黏膜等部位的浅表血管出血。

但是,硝酸甘油不宜长期使用,因为其会降低血压和心率,引起头晕、甚至晕厥等不良反应。

凝血酶原复合物、人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等促凝剂凝血酶原复合物、人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等促凝剂具有强烈的止血作用,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止血。

这类药物适用于中小型血管的出血和手术中的出血。

但是,在使用时应注意剂量和速度,过量或过快的使用会导致局部和全身的凝血功能障碍,增加出血的风险。

抗纤溶药物抗纤溶药物是抑制纤溶系统的药物,包括氨甲环酸、卡比多巴等。

这类药物适用于大出血和创伤后的出血防治。

但是,抗纤溶药物的使用要十分慎重,因为这些药物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和深静脉血栓等严重不良反应。

血栓溶解剂血栓溶解剂是溶解血栓的药物,如尿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

这类药物适用于心肌梗死、脑梗死和肺栓塞等病情的治疗。

但是,血栓溶解剂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使用时必须谨慎。

止血药物的使用方法注意药物的质量在使用止血药物前,必须注意药物的质量。

应当选择质量可靠、经过严格检验的药品,确保其疗效可靠、安全无害。

了解药物的剂量和速度不同的止血药物具有不同的剂量和使用速度要求,应当根据药品说明书和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

《中药学》之止血药

《中药学》之止血药

中药学》之止血药①凉血止血药大蓟、小蓟:散瘀消痈。

地榆:善治下焦出血,烧烫伤。

白茅根:清热生津,利尿通淋。

槐花:尤宜便血与痔疮出血。

三七: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为“伤科要药”。

②化瘀止血药茜草:止血宜炒炭用,活血祛瘀则生用或酒炒用。

③温经止血药炮姜:既善温经止血,治虚寒出血; 又善温中止痛,治虚寒腹痛、吐泻。

《中药学》之活血化瘀药①活血行气药川芎:“血中气药”“头痛不离川芎”。

*延胡索: 活血,行气,止痛。

醋制可增强止痛作用。

乳香、没药:常相须为用,不溶于水,须烊化,不宜多用②活血调经药* 丹参: 祛瘀,凉血,清心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西红花,功与红花相似而力强,又能凉血解毒、解郁安神桃仁: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益母草:为治瘀血经产病之要药。

*牛膝:活血通经、利水通淋、引火下行宜生用; 补肝肾强筋骨宜酒炙用。

*川牛膝:较牛膝,无明显补益肝肾作用。

血竭:内服活血化瘀,外用止血生肌敛疮。

穿山甲:通经下乳,消肿排脓王不留行:下乳,通淋③破血祛瘀药莪术: 主治血瘀与食积之重症。

水蛭: 通经④活血疗伤药自然铜: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肿痛。

《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一、化痰药①温化寒痰半夏:为治湿痰、寒痰、呕吐之要药。

天南星:善祛经络风痰,止痉。

白前:降气化痰。

②清化热痰前胡:降气祛痰,宣散风热。

川贝母:善清肺化痰、润肺止咳。

浙贝母:长于清泄热邪、开郁散结。

桔梗:利咽、排脓。

昆布:善消痰软坚,治瘿瘤瘰疬又兼利水。

礞石:治顽痰咳喘之佳品,痰积惊痫之良药。

二、止咳平喘药性温苦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百部:新久咳嗽之要药,最宜痨嗽及百日咳。

紫菀、款冬花:善润肺下气、化痰止咳性寒枇杷叶:善治肺热咳喘与胃热呕哕。

桑白皮:泄肺热,利水。

泻肺平喘宜蜜炙用,利水消肿宜生用。

半夏、天南星比较共同点:辛温之品,均能燥湿化痰、消肿止痛。

用于湿痰、寒痰证,痈疽肿毒、毒蛇咬伤等。

不同点:1. 半夏偏走脾胃,降逆止呕,用于多种呕吐。

中药止血药的分类

中药止血药的分类

中药止血药的分类一、引言止血药是一类具有止血功能的中药,广泛应用于各种出血症状的治疗。

中药止血药可根据其药效特点进行不同的分类,本篇文档将对中药止血药的分类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凉血止血药凉血止血药主要用于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出血症状,具有清热凉血、止血的作用。

常见的凉血止血药有槐花、侧柏叶、白茅根等。

这类药物通过清热凉血,使血液冷却凝固,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三、化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主要用于治疗瘀血阻滞所致的出血症状,具有活血化瘀、止血的作用。

常见的化瘀止血药有三七、茜草、蒲黄等。

这类药物通过活血化瘀,促进血液流通,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四、收敛止血药收敛止血药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内外出血症状,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

常见的收敛止血药有白及、仙鹤草、藕节等。

这类药物通过收敛作用,使血液凝固,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五、温经止血药温经止血药主要用于治疗虚寒性出血症状,具有温经散寒、止血的作用。

常见的温经止血药有艾叶、炮姜等。

这类药物通过温经散寒,使血液温润流动,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六、补虚止血药补虚止血药主要用于治疗虚损性出血症状,具有补虚、止血的作用。

常见的补虚止血药有人参、黄芪、阿胶等。

这类药物通过补充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七、茜草等药材茜草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具有凉血化瘀、清热解毒等作用。

茜草中含有茜草素等成分,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缩短凝血时间,从而达到止血作用。

同时,茜草还具有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有利于瘀血的排出。

通过以上的分类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中药止血药的多样性及其作用机制的复杂性。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出血症状和病因而选择合适的止血药进行治疗。

同时,需遵循中药配伍原则,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不良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止血药有哪些止血药分类标准与方法
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止血药有凉血止血、收敛止血、化瘀止血、温经止血等不同作用。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止血药有哪些。

一、凉血止血
1.大蓟:性凉,味甘、酸。

凉止止血,兼能散瘀消肿。

本品性凉,清热凉血以止血,味苦开泄以消肿散结,为血热出血及热毒疮疡之要药。

2.地榆:性微寒,味酸、苦。

清下焦血热。

解毒敛疮。

为治大小便出血、血痢及崩漏的要药。

亦为治疗烫伤之佳品。

因有酸涩之性,故兼有止泻作用。

3.侧柏叶:性微寒,味苦、涩。

益阴,凉血,止血,常用于治疗各种出血。

血证初起不可用此药过早,以免发生留瘀的弊害。

此外,入肺经,又能祛痰止咳。

用于血热妄行,咳血吐血,衄血溺血,便血血崩,肺热咳嗽,咳血、痰稠难出。

4.白茅根:性寒,味甘。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本品味甘而不腻胃,性寒而不伤胃,利水而不伤阴津,是常用的清热止血药。

用于血热妄行所导致的出血证及热淋、小便不利、水肿及湿热黄疸等证。

二、化瘀止血药
1.三七:性温,味甘、微苦。

化瘀止血,消肿定痛。

三七既善止血,义善化瘀血。

用于各种瘀血证及出血性疾病,为血瘀出血及瘀血诸痛
2.茜草:性微寒,味苦、微酸。

生用能行血活血,消瘀通经;炒炭用可以止血。

本品苦以开泄,性寒清热,专行血分,功能凉血止血;炒用又善化瘀止血。

适用于多种出血,兼有瘀热者更良。

3.蒲黄:性平,味甘,微辛。

生用性滑有活血祛瘀、止血、利尿的作用;炒用性涩,有止血作用。

本品行血止血而无留瘀之弊,且甘平不峻,故可用于多种出血证。

4.五灵脂:性温,味甘。

活血止痛,化瘀止血之功。

因本品甘温气浊,专人肝经血分,尤善止痛,故凡瘀ⅱll内阻所导致的心腹胁肋诸痛,以及疝痛、痛经、经闭、产后腹痛等症,皆有良效。

取其化瘀止血之功,常用于瘀血所导致的崩漏下血、便血等证。

炒炭用也可以止血。

三、收敛止血药
1.白及:性微寒,味苦、甘、涩。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并有补肺、收敛的作用。

白及味涩质黏,功专收涩,善于收敛止血,以善止肺胃出血见长。

微寒清热,入血分又有消肿生肌敛疮之功,故本品主治肺胃出血及疮疡等证。

2.仙鹤草:性平,味苦、涩。

功善收敛止血,适于多种出血证,还兼有杀虫治痢、截疟之功。

冈本品气清味涩,其性平和,能敛能涩,兼散结滞。

3.棕榈:性平,味苦、涩。

具有收敛止血作用。

本品苦涩,善涩血络而固脱,为收敛止血之要药。

常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便血等各
四、温经止血药
艾叶:性温,味苦、辛。

温经止血,调经安胎,祛风止痛,温经透络。

主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赤白带下,崩漏下血,胎动不安,怀孕漏血本品辛温行散,苦温除湿,善于温暖下焦而除寒湿,为治下焦虚寒出血要药。

亦为妇科、针灸科所常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