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日记》读书笔记
曾国藩读书笔记模板
曾国藩读书笔记模板曾国藩读书笔记模板(通用5篇)你是不是也在找曾国藩读书笔记模板的资料,那就对了,作者精心整理这篇曾国藩读书笔记模板文章,应该可以解答你的疑惑,更多曾国藩读书笔记模板相关的资料,可以右上角搜索。
曾国藩读书笔记模板篇1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晚清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被誉为“千古第一完人”。
他的读书笔记被认为是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理解他的思想和哲学观点有着重要的意义。
1.背景介绍:曾国藩生活的时代背景是清朝末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国家面临着外来侵略和内部动乱的双重威胁。
在这个背景下,曾国藩通过读书学习,成为了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为中国的近代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读书目的:阅读曾国藩的读书笔记,旨在了解他的思想体系、哲学观点和文化价值观,从而更好地理解他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政策,为我们的现代社会提供借鉴和启示。
3.经典回顾:曾国藩的读书笔记中,涉及了大量的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荀子》、《老子》、《庄子》等。
这些经典著作是曾国藩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文化价值观的源泉。
4.曾国藩观点:在阅读曾国藩的读书笔记时,我们能够了解到他的思想体系和哲学观点。
他认为人性本善,需要通过学习和修养来达到完善;他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他还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认为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根本。
5.个人观点:通过阅读曾国藩的读书笔记,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他的思想体系和哲学观点。
我认为他的思想非常深刻,他的哲学观点非常有价值。
他的思想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学习和修养才能成为真正的人;他的哲学观点告诉我们,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他的文化价值观告诉我们,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根本。
6.结论与建议:曾国藩的读书笔记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他的思想体系和哲学观点告诉我们,要不断学习和修养,提高自己的品德和文化素养;他的文化价值观告诉我们,要重视文化的重要性,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曾国藩》读书笔记摘抄
《曾国藩》读书笔记摘抄曾国藩,这个名字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读关于他的书籍,仿佛是在与一位智者对话,每一页都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人生哲理。
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摘抄和感悟。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 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
在生活中,懒惰往往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它让我们失去了许多机会,也消磨了我们的斗志。
而骄傲则会蒙蔽我们的双眼,让我们无法看清自己的不足,从而停止进步。
无论是庸人还是才人,都要警惕这两个弱点。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
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恒心和专注是成功的关键。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事情中,结果往往是一事无成。
只有专注于一个目标,持之以恒地努力,才有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 这句话道出了利益分配和决策的智慧。
如果一个人独占利益,必然会招致失败;而在做决策时,参与的人过多,反而容易泄露机密,导致计划失败。
这让我明白了在团队合作和处理事务时,要懂得权衡利益,也要有果断决策的能力。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要想聚拢人心,就不能过于看重钱财;要让别人信服,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有宽广的胸怀,才能赢得他人的支持;而以身作则,更是能够带领他人前行。
这是为人处世的准则,也是领导者应具备的品质。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群居守口,独居守心。
” 我们要有宏观的视野和长远的规划,但在行动时要注重细节。
与人相处时要谨言慎行,独自时要坚守内心的道德和原则。
这提醒着我们在生活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无论是在群体中还是独处时,都要有所坚守。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一个家庭的衰败往往源于奢侈浪费,一个人的失败常常是因为贪图安逸,而招人讨厌则大多是因为骄傲自满。
《曾国藩日记》选注(精华)(精选5篇)
《曾国藩日记》选注(精华)(精选5篇)第一篇:《曾国藩日记》选注(精华)道光二十年(1840年)[问学]1、留馆①后,本要用功,而日日玩耍②不觉过了四十余天。
……兹拟自今以后,每日早起,习寸大字一百,又作应酬字少许;晨后温经书③有所知则载“茶余偶谈”;日中读史亦载“茶余偶谈”;西刻至亥刻读集④,亦载“茶余偶谈”;或有所作诗文,则灯后不读书,但作文可耳。
忆自辛卯年,改号涤生。
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⑤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
”改号至今九年,而不学如故,岂不可叹!余今已三十,资禀顽钝⑥ 精神亏损,此后岂复能有所成?但求勤俭有恒,无⑦纵逸欲,以丧先人元气;困知勉行,期⑧有寸得,以无失词臣⑨体面,日日自苦,不至佚⑩而生淫,如种树然,斧斤纵寻⑾ 之后,牛羊无从而牧之;如热灯然,膏油欲尽之时,无使微风乘之,庶几⑿ 稍稍培养精神,不至自速死。
诚能日日用功有常,则可以保身体,可以自立,可以仰事俯蓄⒀,可以惜福,不使祖宗积累自我一人享受而尽,可以无愧词臣,尚能以文章报国。
谨记于此。
道光二十年六月七日,公元1840年。
(保养元气的道理,就如同种树的情形,滥砍滥伐之后,土地荒漠化,牛羊就找不到草吃了,也如同点燃的蜡烛一样,快要燃完之际,千万不要让风,哪怕是微风吹到它,这样或许还能稍微培养身体的真元,不至于很快就死了。
)注解:①散馆留馆:清制,翰林院设遮常馆,选新进士之优于文学书法者人馆学习,称遮吉士。
三年后(亦有提前者)举行甄别考试,成绩优良者授翰林院,编修,检讨或各部主事及知县,称为“散馆”。
散馆考试后留翰林院充任编修、检讨等职称为留馆。
②玩耍:虚度光阴。
③经书:指儒家经典。
以四库全书》为例,包括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十类。
④ 集:我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第四类的名称,收历代作家一人或多人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等的集子和文学评论、戏曲等著作。
《曾国藩》读书笔记摘抄
《曾国藩》读书笔记摘抄曾国藩,这个名字在中国近代史上熠熠生辉,他的思想、行为和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关于他的书籍时,我摘抄了许多令人深思的语句和观点,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因素。
无论是普通人还是有才华的人,懒惰会让人失去机会,一事无成;而骄傲则会使人迷失自我,自毁前程。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懒惰而拖延,不愿付出努力去追求目标;又或者因为取得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变得目中无人。
曾国藩的这句警言提醒着我们要时刻保持勤奋和谦逊,才能不断进步。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 关于利益的分配和谋划,曾国藩有着独到的见解。
利益应该与他人共享,而不能独自占有,否则必然会招致失败。
而在谋划事情时,参与的人不宜过多,否则容易走漏风声,导致计划失败。
这让我想到在团队合作中,要懂得分享成果,同时在做重要决策时,要有核心的决策者,确保计划的保密性和高效性。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 想要聚拢人心,就不能过于看重钱财;想要让人信服,自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想要获得他人的支持,要有宽广的胸怀;想要领导他人,自己就要以身作则。
这是为人处世的智慧,也是领导他人的准则。
在与人交往中,若能做到这些,必然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
“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
” 曾国藩提出的观察人的方法简单而实用。
一个讲信用的人值得信赖;没有官气意味着谦逊平和;做事有条理说明思维清晰;少大话则显示出踏实务实。
通过这几个方面去观察一个人,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其为人品性。
“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 人生中难免会遇到贫困和委屈,如果不能忍受贫困,就无法培养高尚的品格;如果不能承受委屈,就难以成就大事。
只有在困境中坚守,在挫折中不屈,才能锻炼出坚韧的意志和强大的内心。
《曾国藩日记》读后感【读后感】
《曾国藩日记》读后感【读后感】曾国藩留给后人的印象是性格厚重,富于耐性。
按星座学来说,这是“土象星座”比如金牛座的特点: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适合从事需要顽强毅力和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工作。
但是曾国藩的生日显示,他居然是射手座。
射手座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呢?据说是“像风一样自由”,性格外向,坐不住。
曾国藩在青年时代恰恰如此,他是一个非常爱交朋友、非常爱串门、非常爱聊天、非常爱开玩笑的人。
那时候的曾国藩还有一个爱好,就是爱看杀人。
曾国藩住在城南菜市口附近,清代的时候那里是刑场。
所以曾国藩隔三差五,就和朋友们一起去看杀人。
其实刚刚到北京的曾国藩不光是见识狭窄、观念鄙俗,性格上还有很多缺点。
曾国藩性格中的第一个毛病,就是静不下来,生活不规律。
第二个毛病是为人傲慢,修养不好。
他是同学中唯一的进士,又点了翰林,因此难免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到北京的头几年经常跟人发生冲突,有一次他跟一个同乡——刑部主事郑小珊,因为某事意见不一致吵起来了,隔着桌子就要动手,大家给拉开后,还彼此指着对方的鼻子破口大骂。
第三个毛病是“虚伪”。
当然这种“虚伪”不是指他多么大奸大恶,而是指他跟普通人一样,在社交场合容易顺情说好话,而且喜欢夸夸其谈,不懂装懂。
除了以上三点,曾国藩认为自己还有一大缺点,必须改过,那就是“好色”,爱看美女。
比如有一次他在朋友家看到主妇,“注视数次,大无礼”。
今天看来,这似乎有点儿可笑。
血气方刚的他,见到美女自然会多看几眼。
这不过是正常的本能反应,然而在那个年代,曾国藩却认为这是一个严重问题。
人人都有自我完善的.欲望,特别是青年时期,是一个人最追求完美的时候。
三十岁这一年,在曾国藩的生命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决定要脱胎换骨,重新做人,立下了学做“圣人”之志。
所谓圣人,就是通过自己的勤学苦修体悟了天理,掌握了天下万物运行的规律。
这样,他一举一动,无不合宜,就可以经邦治国,造福于民。
而自己立功立德立言,万世不朽。
这是一个何其宏伟的人设!曾国藩在三十岁这年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为“圣人”。
曾国藩传记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
曾国藩传记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曾国藩传记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曾国藩传记读书笔记1近来读曾国藩传记类书籍,很敬佩这位晚清名臣对世事的练达,对天下大势的预判。
时势造英雄,没有太平天国之乱,晚清不会出曾国藩,就不会有所谓的“中兴”之论。
历史向来很轻佻,玩笑间就把这人间的家国天下给弄的面目全非。
对于太平天国的评价,曾国藩之论可谓确实。
太平天国14年,乱了中华半壁江山,异端邪说、残酷屠戮,有清以来最大的国乱之殇。
时至18世纪末,全球文明方兴未艾之际,中华民族却遭受如此惨遇,不能不说文明之颓,民族之祸以此为甚。
曾国藩忠君之论固然习自千年儒学之教化,然放眼当时的世界,实在也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太平天国之逆正是这些自谓大儒的儒学大家教化的结果。
儒学眼里有君,权力之下养儒独权。
儒学最终异化成上位之工具,权力之势下赏玩儿的优伶戏子。
有国学大师如今讲国学,还在字挑句论、旁征博论的赞赏祖宗的英明伟大,殊不知就算一个黄口小儿,集2000年之时间,话语留存也能摘出几句人话来。
儒学之祸,异端邪说在先,才会有太平天国愚民造祸于后。
儒学之惨剧于中华民族实在是千年大殇,扼杀了文明的萌芽,终于让文明胎死腹中,错过了与世俱进的文明巨流,惨遭世界淘汰,羸弱屈辱达一个世纪之久,时到如今余祸不断。
笔者对当今的国学热很是反感,循经导轨,翻古引今,实在是文明之世的逆流。
如果我们自诩的国学大家们,能够看清如今的文明发展大势,不再故纸堆里找出路,然后引经据典的指导今世,中华民族或许会发展的更好。
儒学之妖在于傍权为美,一个个软骨头教化出来的东西,实在是愚昧的妖孽。
时到如今,中国还没有一个学识大家,能够研究透自17世纪以来,世界文明发展的大潮和未来发展的大势。
动辄还以几千年所谓的文明自居,简直是愚昧至极。
《曾国藩日记》读后感
《曾国藩日记》读后感1500字《曾国藩日记》是由清朝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曾国藩所写的日记,记录了他一生中的思考、实践和感悟。
这本书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启发和冲击。
首先,曾国藩的日记展示了他对国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他不仅关注政治军事的发展,更注重社会民生的改善。
在他的日记中,他用朴实的文字描述了他对穷人、农民和百姓的关怀之情,以及为了改善社会困境而进行的努力。
曾国藩的日记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应该是心系百姓、对社会负责的人,而不仅仅是追求个人利益和权力的人。
其次,曾国藩的日记展示了他对自身修养的追求和思考。
在读《曾国藩日记》的过程中,我被他的学习态度和悟性所折服。
曾国藩在日记中反复提到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读书笔记,他非常注重对古人经典的学习和研究,以及自己的思考和总结。
他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给我提供了很多启示和借鉴,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和积累,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和见识。
再次,曾国藩的日记展示了他对人生和价值的思考。
在面对荣辱、成功和失败的过程中,曾国藩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和豁达的心态。
他在日记中记录了他在政治、军事和家庭生活中的种种遭遇和思考,他总能从中吸取教训并保持一颗乐观的态度。
这种从容和坚韧的精神,让我深受触动。
曾国藩的日记让我认识到,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应该无论在风雨中,还是在荣辱中都能保持一颗平常心,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不为功名利禄所困。
最后,曾国藩的日记给我带来了对中国历史和传统的思考。
曾国藩以他的一生,不仅仅是给后世留下了重要的政治遗产和军事遗产,更是给后人留下了一份对国家民族的深深的关怀和爱。
他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治世之能臣”。
通过阅读《曾国藩日记》,我更加强烈地意识到,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应该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忠诚心,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
总之,读《曾国藩日记》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和启发。
通过曾国藩的日记,我看到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应该有的品质和素养,也看到一个领导者应该关注的社会问题和课题。
曾国藩传的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0篇)
曾国藩传的读书笔记曾国藩传的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0篇)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曾国藩传的读书笔记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曾国藩传的读书笔记篇1曾国藩是一个善于反思的人,他一生得力处在一“悔”字,他每天都写日记,还拿出来和大家讨论,接受大家的监督批评建议。
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就是说,笨拙胜过机巧。
办事笨拙,才靠得住。
他并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但绝对是一个勤奋努力的人,这跟他内心根深蒂固的儒家文化思想有莫大的关系,是个有信仰的人,常以圣人之心要求自己。
经历了三个皇帝,包括慈禧垂帘听政的同治,从七次科考失败到翰林院,到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天津教案等等,说他的一生是成功的一生,也说不上,毕竟以一人之力,无法挽回传统社会积千百年形成的强大颓势。
那不是一个人的失败,是整个政权的腐败。
但他一介书生,创建湘军,统率群雄,带兵打仗,曾两次绝望到自杀被救,到后来力挽狂澜,剿灭捻军,使中国传统文化免遭彻底毁灭的命运,使清王朝的生命又延续了六十年,其功不可没呀。
就连毛泽东和蒋介石都称之为偶像。
除了建功立业外,他还成就了很多人,还培养了最得意的弟子李鸿章,李后来的造诣也输于师傅,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成全别人也就是成就自己。
曾国藩传的读书笔记篇2《曾国藩传》,今天我有幸读到这本书,受益匪浅。
是什么让中国近代两位历史大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相继把他当做自己的精神偶像与导师?是他天资聪颖?不是。
曾国藩资质平庸,每次考试都不能如愿,是他名门之后另有能人?也不是。
在曾国藩之前的曾氏家族中,甚至没有出过一个秀才。
立功、立德、立言,曾国藩全做到了。
就立功而言,他从一介书生起家。
创立湘军,统率群雄,力挽狂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使中国传统文化免遭彻底毁灭的命运,延续清王朝的生命六十余年;就立德而言,时时以圣贤标准要求自己,道德修养基本接近纯粹;就立言这方面来讲,近代中国之大儒非他莫属,对理学研究身体力行,造诣很深!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使命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大志向,民族自强是支撑曾国藩在艰难困苦忠奋力拼搏的精神动力。
《曾国藩日记》读后感
《曾国藩日记》读后感在曾氏日记中谈读书心态的有两点,一点是读书为人还是为己,另一点是需要虚己以游世。
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曾国藩日记》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进入读书篇,自古以来学而优则仕,古代当官的人几乎个个都是文章大家,学问大家。
当官的文采很差,也就在本朝建国时期的独一份吧。
现在基本在体制内的官员们,基本文笔还是写字都非常不错。
这和中国自古以来是文章大国还是分不开的。
曾国藩是个爱读书,肯读书,读恒书的人,又是一个经世致用的人。
一书不通,不翻下书。
翻开曾氏日记,大概有17篇日记涉及到读书。
其实每次要去总结曾氏的日记,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每篇日记主题不同,也是相当考验人的归纳、总结能力。
今天从读书心态、读书方法、文章之美、读书感悟这几部分和大家掰扯一下。
读书心态:在曾氏日记中谈读书心态的有两点,一点是读书为人还是为己,另一点是需要虚己以游世。
最后我再增加一点,读书要有怀疑精神。
读书为什么会有为人为己之分。
《论语》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人者”,为了装点门面,为了在人前炫耀。
”为己者”,主要是自己道德学问的提升,并不求学而外露。
好比有的人跑步锻炼,每天都发朋友圈,希望大家点赞,但是有的人就是默默锻炼,默默坚持。
其实两者的发心是不同的,有些人做事是为了别人的赞美而做,有些人做事只为了自己真正喜欢,真正想做,最后所能达到的深度却截然不同。
虚己以游世、乘物以游心,这是庄子的思想。
曾氏在日记中提了一个观点就是人不可自高,以自己的空杯心态进入作者的思想世界,游历作者的心路历程,感受作者所感受的,思想作者所思想的,不要为了显示自己的学识,能力妄加评判古人。
不过从我看来,人还是需要有一些怀疑精神的,特别在读书这件事上,因为读书是一种享受,但是真的要有所收获的话,那需要有批评的思维去评价文章,所谓的“与作者聊天”,读书要有批评思维,然后站在作者的角度批评自己的批评思维,这样对于书的理解才能进一步。
《曾国藩》读书笔记
《曾国藩》读书笔记(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范文,如名著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感悟心得、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sample essays, such as after reading classics, reading notes, reading experience, insight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正文内容《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
《曾国藩日记》读后感(二篇)
《曾国藩日记》读后感进入读书篇,自古以来学而优则仕,古代当官的人几乎个个都是文章大家,学问大家。
当官的文采很差,也就在本朝建国时期的独一份吧。
现在基本在体制内的官员们,基本文笔还是写字都非常不错。
这和中国自古以来是文章大国还是分不开的。
曾国藩是个爱读书,肯读书,读恒书的人,又是一个经世致用的人。
一书不通,不翻下书。
翻开曾氏日记,大概有17篇日记涉及到读书。
其实每次要去总结曾氏的日记,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每篇日记主题不同,也是相当考验人的归纳、总结能力。
今天从读书心态、读书方法、文章之美、读书感悟这几部分和大家掰扯一下。
读书心态:在曾氏日记中谈读书心态的有两点,一点是读书为人还是为己,另一点是需要虚己以游世。
最后我再增加一点,读书要有怀疑精神。
读书为什么会有为人为己之分。
《论语》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人者",为了装点门面,为了在人前炫耀。
"为己者",主要是自己道德学问的提升,并不求学而外露。
好比有的人跑步锻炼,每天都发朋友圈,希望大家点赞,但是有的人就是默默锻炼,默默坚持。
其实两者的发心是不同的,有些人做事是为了别人的赞美而做,有些人做事只为了自己真正喜欢,真正想做,最后所能达到的深度却截然不同。
虚己以游世、乘物以游心,这是庄子的思想。
曾氏在日记中提了一个观点就是人不可自高,以自己的空杯心态进入作者的思想世界,游历作者的心路历程,感受作者所感受的,思想作者所思想的,不要为了显示自己的学识,能力妄加评判古人。
不过从我看来,人还是需要有一些怀疑精神的,特别在读书这件事上,因为读书是一种享受,但是真的要有所收获的话,那需要有批评的思维去评价文章,所谓的“与作者聊天”,读书要有批评思维,然后站在作者的角度批评自己的批评思维,这样对于书的理解才能进一步。
读书方法:曾氏在日记中谈论读书的方法,一是他认为读书应该读大家名著。
选一、二家为好。
《曾国藩日记》读书笔记
《曾国藩日记》读书笔记学界有晚清四大著名日记的说法。
这四部日记分别为曾国藩的《求阙斋日记》、李慈铭的《越缦堂日记》、王闿运的《湘绮楼日记》、翁同龢的《翁文恭公日记》。
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推曾国藩的日记。
现存的曾氏日记,起自道光19年正月初一日,终止于其去世的当天,即同治十一年2月初4日,时间跨度长达34年。
或许是早期的曾氏恒心不够,因宦务繁杂而有所间隔,也或许是因迁徙而遗失、因战火而焚毁等缘故,34年的日记中有所缺失,流传至今的文字约130万言。
宣统元年,中国图书公司将其手稿印行。
曾氏日记究竟因为什么缘故而受到后世的重视呢?笔者以为,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曾氏是一个对中国近代历史有很大影响的人物,无论是学术界还是社会民众,对其一生的行事都很有兴趣。
他的亲笔日记,尤其是其咸丰八年六月再次出山之后逐日记录的日记,对研究他本人以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有任何其他史料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曾氏出生于偏僻乡村的世代农家,后来成为扶危定倾的国家干臣。
一百多年来,他是所有平民子弟的励志典范,人们对他的成长史格外关注。
曾氏的日记,尤其是早年在京师翰苑刻苦自励的那一段心路历程,堪称一切有志向有抱负的年轻人的最正确教科书。
梁启超当年就是这样学曾氏的。
他对人说:“近设日记,以曾文正之法,凡身过、口过、意过皆记之。
” 曾氏的修身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自觉认真。
他以圣贤为典范,以慎独为准那么,以血战之勇气,以截断后路之决心,从严要求,切实践行。
常言说人非圣贤,但曾氏偏要以圣贤为目标,宣称“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他为何要如此为难自己?原来,曾氏采取的是取法上上的策略。
古人认为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假设想得其上,便只有取法上上了。
正因为目标定得甚高,所以尽管曾氏终其一生并未成为圣贤,但在道德自我完善这方面,古今政治家中罕有其匹。
尤其于克己自律上,在一塌糊涂的晚清官场,他应属凤毛麟角。
第三,今人读曾国藩,主要是看重他的人生智慧与处世谋虑。
《曾国藩》读书笔记摘抄
《曾国藩》读书笔记摘抄最近读了关于曾国藩的书,越读越觉得这个人实在是太有意思啦!曾国藩,这个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可是响当当的。
一开始,我对他的了解只是一知半解,只知道他是个挺厉害的大人物。
但真正深入去读关于他的种种,才发现其中的精彩和奥秘远超我的想象。
书里提到他的出身其实挺普通的,就是湖南乡下的一个小家庭。
但这并没有阻挡他追求梦想的脚步。
他读书那叫一个刻苦,多少次挑灯夜读,多少次反复背诵那些晦涩难懂的文章。
据说有一次,他在家里背书,一篇文章翻来覆去背了好多遍还是记不住。
这时候,一个小偷潜入他家,躲在房梁上想等他睡了再下手偷东西。
可曾国藩愣是一直在那背啊背,小偷在房梁上都听会了,他还没背下来。
最后小偷实在忍不住了,从房梁上跳下来,当着曾国藩的面把那篇文章流利地背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还留下一句话:“就你这脑子,还读什么书!”哈哈,你说逗不逗?但曾国藩可没因为这样的挫折就放弃,反而是更加努力。
他的仕途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刚入朝为官的时候,因为性格耿直,得罪了不少人。
可他也在这一次次的碰壁中学会了变通,学会了如何在复杂的官场中生存下去。
他对待下属,既有严厉的一面,也有宽厚的一面。
他会严格要求他们做事要认真负责,但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也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在打仗方面,曾国藩一开始也是吃了不少败仗。
有好几次都差点全军覆没,自己也差点丢了性命。
但他从不气馁,每次失败后都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他组建湘军的时候,那可是下了大功夫。
从挑选士兵,到训练方法,每一个环节他都亲自把关。
他要求士兵不仅要有强壮的体魄,更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忠诚的品质。
他制定的那些军规军纪,严格得让人咋舌,但也正是因为这样,湘军才逐渐成为了一支战斗力超强的队伍。
还有他的家书,那真的是充满了对家人的关爱和教导。
他会在信里叮嘱弟弟们要好好学习,要尊敬长辈,要团结友爱。
也会跟妻子说一说家长里短,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他的每一句话都那么朴实无华,却又饱含深情。
《曾国藩》读书笔记摘抄
《曾国藩》读书笔记摘抄曾国藩,这个名字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读关于他的书籍,仿佛是在与一位智者对话,每一页都蕴含着人生的智慧和处世的哲理。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 此句深刻地道出了成功与失败的关键。
懒惰使人失去前进的动力,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而骄傲则让人迷失自我,看不清自身的不足,从而在成功的道路上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这让我反思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态度,是否有时因为懒惰而拖延,又是否因为取得一点小成绩而变得骄傲自满。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
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 持之以恒的精神在曾国藩看来是成就事业的必备品质。
回想自己曾经立下的许多目标,往往因为缺乏坚持而半途而废,最终一事无成。
这让我明白,无论事情大小,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坚持不懈地努力,才有可能取得真正的成果。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 这句话对人的各种不良品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浮躁的人难以有深沉坚毅的见识,胆小畏惧的人难以有卓越独到的见解,欲望过多的人难以有慷慨大方的气节,话多的人难以有质朴诚实的心,过于勇猛的人难以有文学的雅致。
它提醒着我们要时刻审视自己,克服这些不良品性,不断完善自我。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 关于利益的分配和决策的制定,曾国藩给出了独到的见解。
利益独享往往会导致失败,因为会引起他人的不满和抵制;而决策如果听取太多人的意见,反而容易泄露机密,导致计划难以顺利实施。
在团队合作和事业发展中,这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原则。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想要凝聚人心,不看重钱财是重要的一点;想要让人信服,严格要求自己是关键;想要获得他人的支持,拥有宽广的胸怀必不可少;想要引领他人,自己率先垂范更是基础。
《曾国藩》读书笔记摘抄
《曾国藩》读书笔记摘抄曾国藩,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其思想和行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我对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的读书笔记摘抄及一些感悟。
曾国藩出生于湖南一个普通的耕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心怀大志。
他在仕途上历经坎坷,但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卓越的才能,最终位极人臣。
他强调“立志”的重要性。
他认为,“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一个人若没有坚定的志向,就难以在人生道路上取得真正的成就。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是成功的基石。
只有先立下远大的志向,我们才能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前进的动力。
在为人处世方面,曾国藩主张“诚”。
他说:“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
”真诚待人,诚心做事,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也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这使我明白,在与人交往中,要保持一颗真诚的心,不虚情假意,不敷衍了事。
曾国藩十分注重自我修养。
他每日都会进行自我反省,“吾日三省吾身”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他会反思自己一天的言行举止,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种自我约束和自我提升的精神令我敬佩。
我们也应该经常审视自己的行为,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
在对待学习上,他坚信“学无止境”。
他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无论政务多么繁忙,都会抽出时间读书。
他认为“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这种专注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要静下心来,专注地学习知识,不断充实自己。
在管理方面,曾国藩有着独特的见解。
他善于用人,“用人必考其终,授任必求其当。
”他能够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才能,将其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
这启示我们在团队合作中,要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合理分配任务,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同时,曾国藩也强调“勤”的重要性。
他说:“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
”勤劳不仅能够创造财富,还能培养人的品德和意志。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通用35篇)
《曾国藩传》读书笔记《曾国藩传》读书笔记(通用35篇)《曾国藩传》读书笔记篇1如果说出不出兵的纠结,是曾国藩迈入大清国艰难的第一步,那么以后都是步步艰难,步步惊心啊。
咸丰四年(1854)一月,曾国藩带着皇帝的期望从衡州出发了。
岳州首战,船毁人亡,退守长沙。
以此来看曾国藩之前的多次拒绝,不是没有道理的。
此时湘军建立也不过一年多的时间而已。
曾国藩湘军退守长沙时,本该是上下一心团结时,但事实并非如此,有人公开嘲笑他无能无用,有人公开建议解散湘军,就连湖南巡抚骆秉章态度也不能不热。
这种境况,在出征之前就想得到的,哪知现实比想象更艰难。
初次带兵,求胜心切,难免缺乏经验,曾国藩连细作也分不清,在靖港,水师遭遇太平军,再次遭遇惨败。
曾国藩气急交加,该如何面对寄予厚望的咸丰皇帝,该如何面对湖南官员的冷嘲热讽,该如何面对支持他信任他的人,唯死而已,爱将江忠源如此,恩师吴文镕如此,于是曾国藩跃身入水,好在救得及时。
兵败如山倒,幸好在未倒之际,陆师取得了“湘潭大捷”,暂时拂去了靖港战败的愁云。
这次胜利,挽回了一些名声,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官员也不敢小觑,就连湖南巡抚的态度也转变了。
如果战争一劳永逸该多好,不过,这只是人们的一厢情愿罢了。
岳州首败,靖港惨败,湘潭大捷,曾国藩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经过整顿的`湘军,规模不断扩大,作战实力不断增强。
咸丰四年八月,湘军再获佳绩,夺取了太平军据守多年的重镇武昌,连咸丰帝都表扬曾国藩:“不意曾国藩一书生,乃能建如此奇功。
”朱笔一辉,就赏赐了一个湖北巡抚之职。
哪知刚发出谕旨,咸丰皇帝就反悔了,最终赏赐了一个有名无权的兵部侍郎衔,还被咸丰皇帝警告“严行申饬”,不等湘军修整,就急促命令东下剿匪。
有功受赏,理所应当。
国难当头,满清需要汉族官员,但又要防他们觊觎大清的江山。
曾国藩这次夺下武昌,应该算是湘军出道以来的一次小辉煌了。
他虽然没有得到湖北巡抚这一实职,但他在大清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曾国藩日记》读后感
《曾国藩日记》读后感《曾国藩日记》是清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曾国藩所撰写的一本日记,记录了他的思想、行动以及治理河南地区的经验和见闻。
通过阅读《曾国藩日记》,我深受启发和感动,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曾国藩日记》展现了曾国藩勤奋学习、独立思考的品质。
在日记中,曾国藩一直强调读书的重要性,他每天会花大量的时间阅读各种书籍,从中汲取知识和智慧。
曾国藩还坚持独立思考,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为自己的军事战略和治理方向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
曾国藩的勤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态度,是我们今天学习和工作的重要借鉴。
其次,《曾国藩日记》展现了曾国藩忠诚国家、时刻为国家利益着想的崇高情操。
曾国藩在日记中多次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众的深深关怀,他将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以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福祉为己任。
曾国藩不仅积极参与地方治理和抗击盗匪,还努力推动农业、教育等领域的改革,为河南地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今天,我们也应该从曾国藩的忠诚精神中汲取力量,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曾国藩日记》提供了很多关于军事战略和治理经验的宝贵资料。
曾国藩在日记中详细记录了他对军事战略、军队管理和作战策略的思考和实践。
他总结了自己在与盗匪作战中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曾国藩的治理经验也是我们今天可以借鉴的,他通过改善农业生产、加强教育和治安管理等方面的努力,成功地实现了地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这些治理经验对于我们改善社会管理、提高治理能力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最后,《曾国藩日记》展现了曾国藩朴实的品格和为人处世的智慧。
曾国藩在日记中言行一致,言之有物,没有丝毫虚伪。
他心系百姓,时刻为他们着想,为他们解决问题。
曾国藩能够赢得人民的支持和爱戴,也是因为他的谦虚、坚韧和智慧。
曾国藩的朴实品格和为人处世的智慧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使我深受启发。
总体而言,阅读《曾国藩日记》让我获益良多。
《曾国藩》读书笔记摘抄
《曾国藩》读书笔记摘抄曾国藩,这个名字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他的一生充满了智慧和教训,通过阅读关于他的书籍,我有了许多深刻的感悟和体会。
曾国藩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耕家庭,但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和毅力,一步步踏上了仕途之路。
他年少时便立下了远大的志向,并且始终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
在为人处世方面,曾国藩强调“诚”字。
他认为待人真诚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他曾说:“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这意味着对待下属和朋友,应当真心实意,而非靠权谋手段。
这种真诚的态度使他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和信任。
曾国藩还十分注重自我修养。
他每日都会进行自我反省,检讨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得当。
他在给弟弟的信中写道:“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种自我反思的精神让他能够不断地改进自己,完善自己的品德和能力。
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曾国藩展现出了非凡的坚韧和毅力。
他在组建湘军之初,遭遇了重重困难,军队训练不足、物资匮乏、朝廷不信任等等。
但他没有放弃,而是咬牙坚持,不断调整策略,最终使湘军成为了一支强大的力量。
他说:“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他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曾国藩对于读书学习也有着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读书不仅能够增长知识,更能够培养人的气质和品德。
他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他自己一生勤奋读书,无论事务多么繁忙,都会抽出时间来阅读经典著作。
在家庭教育方面,曾国藩同样重视。
他写给子女的家书充满了对子女的关爱和教导。
他强调子女要勤劳、节俭、谦虚,注重品德修养。
他认为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于子女的成长至关重要。
曾国藩在为官之道上也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
他主张为官要清正廉洁,不贪污受贿。
他深知官场的黑暗和腐败,但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他曾说:“不要钱,不怕死,则天下无难事。
”这种廉洁奉公的精神在当时的官场中实属难得。
在军事战略上,曾国藩有着独到的眼光。
《曾国藩》读书笔记摘抄
《曾国藩》读书笔记摘抄曾国藩,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其思想和行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关于他的书籍时,我做了不少笔记,以下是一些精彩的摘抄和个人的感悟。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 这句话让我深刻认识到,无论是普通人还是有才华的人,都有容易陷入的陷阱。
懒惰会让人失去进取的动力,从而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而骄傲则会让人失去谦逊和学习的心态,最终导致失败。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一时的懒惰而拖延做事,也会因为取得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
曾国藩的这句箴言提醒着我们要时刻保持勤奋和谦逊。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这体现了曾国藩的领导智慧。
不看重钱财,能够吸引人才聚集在身边;严格要求自己,能够让他人信服;心胸宽广,能够赢得他人的真心;以身作则,能够带领他人前行。
在团队合作或者管理中,这几点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领导者如果能够做到这些,必然能够打造出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团队。
“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 这种对待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态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我们不能总是沉浸在过去的回忆或者遗憾中,也不应该被当下纷繁复杂的事物所干扰,更不必过度担忧未来还未发生的事情。
专注于当下,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才是最重要的。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 关于利益的分配和决策的制定,曾国藩有着独到的见解。
利益应该共享,而不是独自占有,这样才能赢得人心;而重大的决策往往不需要太多人参与讨论,因为人多意见杂,反而难以做出果断正确的决定。
这让我反思在生活和工作中,如何处理好利益关系和做出关键决策。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 这句话充满了人生的智慧。
长期有利可图的事情往往隐藏着风险,众人都争相前往的地方往往竞争激烈且可能没有太多机会。
在面对各种选择时,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不盲目跟风,能够看到事物的本质和潜在的风险。
“凡成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日记》读书笔记
学界有晚清四大著名日记的说法。
这四部日记分别为曾国藩的《求阙斋日记》、李慈铭的《越缦堂日记》、王]运的《湘绮楼日记》、翁同的《翁文恭公日记》。
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推曾国藩的日记。
现存的曾氏日记,起自道光19年正月初一日,终止于其去世的当天,即同治十一年2月初4日,时间跨度长达34年。
或许是早期的曾氏恒心不够,因宦务繁杂而有所间隔,也或许是因迁徙而遗失、因战火而焚毁等缘故,34年的日记中有所缺失,流传至今的文字约130万言。
宣统元年,中国图书公司将其手稿印行。
曾氏日记究竟因为什么缘故而受到后世的重视呢?笔者以为,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曾氏是一个对中国近代历史有很大影响的人物,无论是学术界还是社会民众,对其一生的行事都很有兴趣。
他的亲笔日记,尤其是其咸丰八年六月再次出山之后逐日记录的日记,对研究他本人以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有任何其他史料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曾氏出生于偏僻乡村的世代农家,后来成为扶危定倾的国家干臣。
一百多年来,他是所有平民子弟的励志榜样,人们对他的成长史格外关注。
曾氏的日记,尤其是早年在京师翰苑刻苦自励的那一段心路历程,堪称一切有志向有
抱负的年轻人的最佳教科书。
梁启超当年就是这样学曾氏的。
他对人说:“近设日记,以曾文正之法,凡身过、口过、意过皆记之。
”曾氏的修身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自觉认真。
他以圣贤为榜样,以慎独为准则,以血战之勇气,以截断后路之决心,从严要求,切实践行。
常言说人非圣贤,但曾氏偏要以圣贤为目标,宣称“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他为何要如此为难自己?原来,曾氏采取的是取法上上的策略。
古人认为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若想得其上,便只有取法上上了。
正因为目标定得甚高,所以尽管曾氏终其一生并未成为圣贤,但在道德自我完善这方面,古今政治家中罕有其匹。
尤其于克己自律上,在一塌糊涂的晚清官场,他应属凤毛麟角。
除了清政府及爱国官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群众从未放弃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到那里,就在那里受到抵抗。
尤其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出现了大量的反洋教斗争。
第三,今人读曾国藩,主要是看重他的人生智慧与处世谋虑。
他的日记,恰恰记录了不少关于这方面的领悟。
因为是私人的随手所录,曾氏的这些悟道过程,便会以最初始最本色最随意的状况保留下来,因而也便更具有真实性与借鉴性。
每次读冰心奶奶的《繁星·春水》,心灵每次都会得到升华,也会静下心来好好思考自己的人生。
让我们进行一次心灵的洗礼吧!
曾氏不是原创型的思想家,他也不是对理学有重大贡献的学问家,实事求是地说,曾氏只是一个将中国传统文化履行于人生事业中的经世致用者。
他对道的思索与领悟,更多地体现在世俗、庸常中。
他信奉“绝大学问皆在家庭日用之中”的理学真谛。
他勤于思考,善于归纳,将家庭日用间的绝大学问,通过自身的体验,以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真实亲切,晓畅易行。
读他的日记,就如同听一位阅历丰富喜欢琢磨的智者在谈心。
书的最后说到樱花,美丽的日本樱花也是我一直的向往,笔者走时匆匆,一定没有好好在樱花树下细细品味那般滋味。
它像彩云、像飞天、像白雪,像日本人为曾经的流血和牺牲流下的忏悔之泪。
第四,我们常说历史要细读,真正的历史之细,不存在于官方史册,更不存在于学者专著,而是散落在各种不经意的文字中,那里往往会透露出大风大浪初的细微涟漪、大变大故前的蛛丝马迹。
曾氏的日记,偶尔会留下一些大历史里的小细节,故而显得弥足珍贵。
比如同治元年正月初十日,曾氏在日记中说,朝廷颁发下来的代表王命的旗帜,居然偷窳得如同小儿玩具。
朝廷再穷,也不会穷到连制作几面小王
旗的银子都没有。
这个细节所传达的信息是:爱新觉罗王朝气数已尽。
正因为曾氏的日记内涵丰厚、容量广博,“评点曾国藩”系列不能没有日记的评点。
笔者从传世的曾氏日记中挑选出三百来篇,分为修身、悟道、读书、国事、家事、写字、品鉴、梦境八大类。
为保持一天日记的完整性,所挑选的日记整篇照录,不再删节。
原文之后的评点,仍旧像过去一样,尽笔者之所能,给读者提供一些帮助,以便对该篇日记有更好的理解。
在每大类之前,笔者会有一篇总评,意在为读者充当引导。
详细大家都听说过《安徒生童话》里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是一个非常动人的故事,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一个小女孩在路边卖火柴,他爸爸和她说:“如果你不把火柴卖完,就别想回来!”没办法,小女孩只好把火柴卖完。
可是,路边没有一个人来买小女孩的火柴,而且小女孩还光着冻得紫紫的脚丫。
看到这里,大家一定都会想为什么小女孩的父母这么残忍,说真的,我也很想知道,只可惜书上没有写。
《吾国与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共有九章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讲吾民,主要介绍中国人的的精神层面,包括中国人的特征、德性、心灵和人生理想;第二部分讲吾国,主要介绍中国人的生活层面,包括妇女生活、社会
生活、政治生活、文学生活、艺术家生活以及生活的艺术。
我最欣赏的是第一部分,林语堂先生对国民的剖析和批判颇有见解。
在第二部分,他列举出国民生活的诸多领域,描绘了国人生存的基本风貌,并提出“艺术与人生而为一”的美学理想,恐怕也是他想借以改善国民素质的一个期望吧。
经常把自己关在卧室,静静地享受心灵的共鸣,倾听自己心跳的节奏。
用各种符号做标记,把感觉最贴心的最有话要说的地方折起来。
我尽量地节省符号,可书上圈圈、点点、三角、方框、曲线、直线……画着重号的、折叠的地方仍然那么多!我知道,短时间内,我是不能无法写出我的全部感受的,因为我需要鲸吞,鲸吞大量的“食物”来满足饥渴的“胃肠”。
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桑桑了,他是油麻地小学校长桑乔的儿子。
有时候桑桑的奇思妙想很疯狂,有一次,他拿蚊帐来捕鱼,结果挨了他妈妈一顿臭骂;还有一次,杜小康想攒钱买商品的时候,他知道了,他就卖了他心爱的白鸽借钱给杜小康用,我很佩服他在别人最困难的时候给予真诚的帮助。
当我们的这种感受逐渐趋于清新,当我们明白到与“公”那一方势力对抗是愚蠢的如同“以卵击石”的行为时,村上春树的文学作品却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生活模式,一种人生态度——当与现实无法抗衡时,何不把玩孤独,把玩无奈,
处江湖之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