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的楷书书法介绍
楷书四大家柳公权的介绍
楷书四大家柳公权的介绍楷书四大家柳公权的介绍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耀州区关庄镇柳家塬村)人,享年88岁,是唐代杰出的书法家。
他创立的“浑厚中见锋利,严谨中见开阔”的“柳体”书法艺术,对我国书法艺术发展作出了里程碑式的重要贡献。
与颜真卿并称为“颜筋柳骨”,是“颜柳欧赵”四大家之一。
柳公权历经唐宪宗、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等七代,累官右拾遗、司封员外郎、中书舍人、翰林侍书学士、工部侍郎、左散骑常侍郎等职,封河东郡公,赠太子太师。
独具风格的柳体书法,得以法度森严,内紧外拓,用笔斩截,骨力清劲久负盛誉,有“颜筋柳骨”之称。
他生性耿直,以笔为谏,“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成为柳公权“笔谏”的千年美谈。
柳公权书法的代表作有《唐大达法师玄秘塔》、《神策军碑》、《冯宿神道碑》、《淳化秘阁帖》、《金刚经》、《迥元观钟楼铭》等,柳体字今由国家教育部列为学生习字范本,已走进学生课堂。
柳公权的介绍世学书者的楷模:柳公权曾经利用为皇帝讲解书法的机会,向皇帝阐述做人的道理。
在他看来,写字的方法和做人的原则是统一的,只要为人正直,则笔下的书法也有清正刚廉的气息。
他们认为,书法不但使人身心愉悦,还有助于培养高尚的品德。
他初学王羲之并精研欧阳询、颜真卿笔法,然后自成一家。
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
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穆公为之改容,如其笔谏也。
宋朱长文《墨池编》中说:“公权正书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
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家。
”他初学王羲之笔法,以后遍阅近代书法,于是极力变右军法,学习颜真卿,又溶汇自己新意,使他的字避免了横细竖粗的态势,而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后世学书者不少以柳字为楷模。
柳公权的人生经历早期这一时期是从二十几岁到六十岁。
宋赵明诚《金石录》载:贞元十七年(801),柳公权二十四岁时已书碑《河东节度李说碑》;此碑由郑儋撰文,原石在洛阳,已佚,但或可想象其为年少妍华之书。
柳公权的楷书特点
柳公权的楷书特点柳公权的楷书特点如下:柳公权,中国历史上四大楷书名家之一,与颜真卿一起,被世人称赞为“颜筋柳骨”的柳骨。
他的楷书以骨力劲健见长,具有方起圆收、字体瘦硬、结构严谨三大特点。
柳体用笔主要是方笔,兼用圆笔。
方笔多取隶意,圆笔多取篆意。
他的书法,使用方笔所造成的突出棱角及坚挺笔画,是称之为“柳骨”的主要原因。
他的作品,笔画均匀硬瘦、棱角外露、富于变化,避免单调重复。
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稳而不俗、老而不枯、润而不肥。
一、方起圆收。
柳公权用笔方起圆收,是“柳骨”风格的最大特点。
代表性笔画为横、撇、捺,横画大都方起圆收,骨力劲健、起止清楚、短横粗壮、长横格外瘦长,神采清秀;撇画锐利,以方笔取势,用笔干净利落;捺画粗重,捺脚方而长,捺尾较细。
1.横。
起笔方整,多用折锋,顿笔回收,藏锋于画内。
横有长短之分,长横的中部较细,向右上微斜,多充当主笔;短横粗壮,多为仰横。
2.撇。
稍短而提起,多逆锋入笔,笔画细劲,撇尾瘦而圆,弧度较小,以方笔取势,用笔干净利落。
3.捺。
逆锋起笔,笔画粗重,行笔用力逐渐加大,整体沉稳遒劲。
长捺略有曲势,捺脚方而长,捺尾较细。
撇捺相交时,撇轻捺重,对比鲜明。
二、字体瘦硬。
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之势,展现了字瘦而硬的特征,说明下笔力度很足。
代表性笔画为竖、点、勾、折、挑,竖画顿挫有力、挺劲瘦长、凝练结实;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勾画出钩前多有回锋;折画棱角突出;挑画犹如“榔头”。
1.竖。
横截下笔,中锋力行。
中竖挺劲,多用悬针;左竖顿挫有力,多用垂露。
2.点。
侧点多为圆势,有长有短,裹锋侧行,不做重顿。
方点有时直下,形如短竖;有时平正,形如短横。
双点横排有上开下合、下开上合的变化。
左点一般逆锋入笔,露锋出笔。
右点顺锋入笔,向左回收。
3.钩。
力在钩末,势在锋尖,出钩前多有回锋的动作。
俯钩先顿笔成点再回锋出钩;戈钩和弯钩成长三角形。
4.折。
多提笔另起,顿笔而下,棱角突出。
柳公权代表作
柳公权代表作柳公权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一生有许多非常出色的作品。
那么,关于柳公权的作品,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柳公权的作品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柳公权楷书代表作:《神策军碑》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并序》,柳公权书。
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立,原碑久佚。
《神策军碑》是柳公权楷书的代表作之一。
此碑较人们熟知的《玄秘塔》的书法风格更成熟,更具有特色。
结体布局平稳匀整,保留了左紧右舒的传统结构。
运笔方圆兼施,运用自如。
笔画敦厚,沉着稳健,气势磅礴。
典型地表现了柳体楷书浑厚中见开阔的艺术特点。
正如岑宗旦《书评》云,柳书“如辕门列兵,森然环卫”。
读此碑可以使人加深对“颜筋柳骨”这句话的艺术特征的理解。
“神策军碑”原石立在封建王朝的禁内,一般人难以进去摹拓,因此拓本传世极少。
上为北京图书馆藏唐拓本。
拓本已装裱成上下二册,只存上册27开。
下册早已失传。
上册仅至“来朝上京嘉其诚”之“诚”字止,为碑文之前半,以下缺。
后有南宋贾似道、元瀚林国史院、明晋王朱钢等藏印。
清代经孙承泽、安岐等人递藏。
此碑拓本本世纪中叶,曾一度流于香港,1965年以重金购回,现为北京图书馆收藏,成为显赫于世的瑰宝。
柳公权书法作品列表历史记载的柳公权碑帖1、唐李说碑——贞元十七年(八〇一)郑儋撰2、唐赠越州都督符元亮碑——贞元十四年(七八九)(伪作)3、重复大云寺记——元和十二年(八一六)柳宗元撰4、唐左常侍薛苹碑——元和十五年(八一九)闰正月孟简撰5、唐大觉寺塔铭——长庆四年(八二四)六月李勃撰胡证篆额6、二帖九十六字——大和元年(八二七)王广渊撰7、涅盘和尚碑——大和二年(八二八)七月武翊黄撰8、唐平西郡王李晟碑——大和三年(八二九)裴度撰柳书并篆额署衔翰林侍书学士(伪作)9、唐太尉王播碑——大和四年(八三〇)李宗闵撰柳署衔翰林学士承旨10、唐太尉王播墓志——大和四年(八三〇)四月生僧孺撰11、唐将作监韦文恪墓志——大和五年(八三一)二月庚敬休撰12、唐太清宫钟铭——大和五年(八三一)十二月冯宿撰13、唐河中节度使薛苹神道碑——大和六年(八三二)李宗闵撰14、唐升玄刘先生(从政)碑——大和七年(八三三)冯宿撰唐玄度篆额柳署衔右司郎中同时立二碑,一在东都,一在京兆15、唐义阳郡王苻璘碑(同2)(伪作)16、唐赠太尉王智兴碑——开成元年(八三六)十一月裴度撰史维则篆额17、宣武军节度使王公神道碑——开成元年(八三六)裴度撰丁居晦篆额18、唐阴符经序——开成二年(八三七)七月郑澣撰丁居晦篆额19、唐柳尊师墓志——开成二年(八三七)柳公权撰并书20、唐检校左仆射赠司空崔群碑——开成三年(八三八)正月裴度撰21、唐检校金部郎中崔稹碑——开成三年(八三八)正月李绛撰柳公权书并篆额22、唐淮南监军韦元素碑——开成三年(八三八)七月丁居晦撰23、唐淄王傅元锡碑——开成四年(八三九)七月李宗闵撰柳署衔翰林学士承旨工部侍郎24、唐宪宗女庄淑大长公主碑——开成四年(八三九)杜牧撰25、唐山南西道驿路记——开成四年(八三九)刘禹锡撰26、唐赠兵部尚书李有裕碑——开成四年(八三九)李景让撰柳署工部侍郎知制诰27、唐魏博节度使何进滔德政碑——开成五年(八四〇)正月柳公权撰并书唐元度篆额柳署衔翰林学士承旨工部侍郎28、唐赠礼部尚书罗让碑——开成五年(八四〇)二月王起撰29、唐太子太保李听碑——开成五年(八四〇)二月李右撰30、太上老君常清静经——开成五年(八四〇)31、唐赠太师崔陲碑——会昌元年(八四一)五月刘禹锡撰32、唐大达法师玄秘塔碑——会昌元年(八四一)十二月裴休撰柳公权书并篆,署衔正义大夫守右散骑常侍充集贤殿学士兼判院士33、唐西明寺宣律师碣——会昌元年(八四一)颜厚本撰34、神策军碑——会昌三年(八四三)四月崔铉撰柳署衔同《玄秘塔》35、唐吴天观碑——会昌三年(八四三)十月王起撰36、金刚经——会昌四年(八四四)四月郑□题额37、赠太子少保高重碑——会昌四年(八四四)十月侄高元裕撰38、唐武成郡王赠太傅李载义碑——会昌五年(八四五)裴璟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39、唐相国李凉公(石)碑——会昌六年(八四六)三月李德裕撰柳署衔工部侍郎40、唐商于新驿记——正月韦琮撰柳署太子宾客41、唐赠王师王起神道碑——大中元年(八四七)四月李回撰柳公权书并篆额署衔太子少师42、唐太仓箴——大中元年(八四七)李商隐撰43、唐赠太尉牛僧孺碑——大中二年(八四八)十月李珏撰44、司徒刘沔碑——大中三年(八四九)韦博撰柳署衔金紫光禄大夫左散骑常侍45、唐赠太尉牛僧孺墓志——大中四年(八五〇)杜牧撰46、唐普光王寺碑——大中四年(八五〇)李邕撰柳署衔左散骑常侍47、唐岭南节度使韦正贯碑——大中六年(八五二)七月萧邺撰柳署衔左散骑常侍48、魏公先庙碑——大中六年(八五二)崔玙撰柳公权书并篆额49、唐掖庭局令刘荣璨碑——大中六年(八五二)柳公权撰,书并篆额50、唐河东监军康约言碑——大中七年(八五三)二月柳公权撰并书署衔左散骑常侍51、唐国清寺额及批答——大中七年(八五三)八月八日52、唐吏部尚书高元裕碑——大中七年(八五三)十月萧邺撰53、唐起居郎刘君碑——大中七年(八五三) 刘三复撰54、唐护国寺观音院记——大中七年(八五三)段成式撰55、唐淮南节度使崔从碑——大中八年(八五四)蒋伸撰柳署衔权知太子少傅56、圭峰定慧禅师传法碑碑额——大中九年(八五五)十月裴休撰并书柳公权篆额署衔金紫光禄大夫守工部尚书在京兆府,咸通三年(八六二)又在咸都立碑57、唐顺宗女濮阳大长公主碑——大中九年(八五五)柳公权撰并书58、复东林寺碑——大中十一年(八五七)四月崔黯撰59、安国寺模《西明寺<金刚经>》——大中十三年(八五九)六月60、九峰镇国禅院额——八月八日61、襄州刺史薛系先庙碑——咸通二年(八六一)郑处诲撰62、太子太保魏謩碑——咸通五年(八六四)令狐绹撰63、大鉴禅师碑——年月、撰者不详64、唐薛平德政碑——年月、撰者不详65、平庐节度封敖碑——年月、撰者不详66、李公夫人武功苏氏墓志——年月不明,从弟涤撰67、德宗女宪穆公主碑——年月、撰者不明68、唐公碑——年月、撰者不明69、大中寺碑——年月不明70、灵岩寺题——年月不明71、空寂寺题——年月不明72、心经——年月不明73、砥柱铭——年月不明柳公权撰并书74、华山灯记——年月、撰者不明75、尊胜陀罗尼经咒——年月不明76、度人经——年月不明77、阴符经——年月不明78、寄药贴——年月不明柳公权的作品特色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即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
柳公权书法作品楷书
柳公权书法作品楷书
柳公权(773年-819年),唐代书法家,号称“草圣”、“狂儒”,以楷书著称。
柳公权楷书作品雅俗共赏,精于气骨工整,有着丰富的变化和独特的韵味。
以下是柳公权的代表作品楷书:
1.《虞美人泪》:此作品描绘了虞美人的悲伤之情,书法中既
有端庄的气质,又表现出虞美人的娇媚之态。
2.《论语选》:这是一本收录了《论语》中精华的书籍,柳公
权运用规整的笔画和流畅的结构,将经典思想形象化。
3.《离骚》:《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柳公权将其书写成书
法作品,以其独特的笔法展现出离骚中的豪情壮志。
4.《自京赴奉先县》:这是柳公权的一首行草书法作品,展现
了他狂放不羁的艺术风格,书写中充满了激情和力量。
5.《论语要略》:这是柳公权的一部书法集,收录了他笔法独
特的楷书作品,深受后世书法家的推崇和研究。
以上是柳公权的一些代表作品楷书。
他在楷书的创作中持续创新,使楷书的艺术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为后世书法家树立了标杆。
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的贡献与成就
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的贡献与成就楷书是我国书法字体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我国历史上最出名的楷书书法家就是柳公权。
他的楷书在我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那么,关于柳公权的贡献与成就,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柳公权的贡献与成就,希望能帮到你。
柳公权一生的楷书成就柳公权是楷书书体的总结者和创新家,他在研究和继承钟繇、王羲之等人楷书风格的基础上,遍阅近代书法,学习颜真卿,溶汇自己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楷书,为后世百代楷模,成为“唐书尚法”的突出代表之一。
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
“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自唐代元和年间以后,柳公权声誉日高。
唐宣宗尤为珍爱柳公权的墨宝,曾召柳公权到殿前,由军容使西门季玄捧着砚台,枢密使崔巨源拿着笔,柳公权用真书在一张纸上写了“卫夫人传笔法于王右军”十字;用行书在一张纸上写了“永禅寺真草千字文得家法”十一字;用草书在一张纸上写了“谓语助者焉哉乎也”八字。
宣宗赏给他锦彩及瓶盘等银器。
又让他自写谢状,不拘真书、草书。
当时公卿大臣家为先人立碑,如果得不到柳公权亲笔所书的碑文,人们会认为是不孝行为。
而且柳公权声誉远播海外,外夷入贡时,都专门准备钱财来购买柳公权的书法。
唐文宗曾称赞其书法连钟繇、王羲之再生,也超不过。
今人学书入门,依然首选唐代颜、柳、欧、褚、虞等书法家,特别是柳公权所建立的一整套楷书的规范,今天仍然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柳公权在书法艺术的改革和发展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唐代书法发展进行总结,也为整个楷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柳公权的文化精神有人说,你写的是柳宗元传啊,我说是柳公权。
往往咱们在书里边读到柳宗元的诗比较多,在族谱里的辈份是柳宗元把柳公权叫叔父,中间隔了若干代了,不是出五服的事。
柳宗元的先祖在初唐曾做到了宰相,武则天时因为站错了队,罪名是搞阴谋判乱,被贬到南方一个叫艾州的地方,也就是现在的越南清迈,最后也让人追杀了。
楷书四大家简介及作品风格电子教案
楷书四大家简介及作品风格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
他们分别指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
人物介绍1、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峻,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
唐朝欧阳询:其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2、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
其书初学“草圣”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唐朝颜真卿(颜体):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代表作《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祭侄文稿》《麻姑仙坛记》。
3、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
后世以「颜筋柳骨」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他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
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唐朝柳公权(柳体):其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
4、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
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
”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
元朝赵孟頫:其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世称“赵体”,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柳公权的楷书作品
柳公权的楷书作品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作品被誉为“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与颜真卿齐名,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
以下是他的一些楷书作品: 1. 《玄秘塔碑》:柳公权六十四岁时所书,结体紧密,笔力遒劲,整体风格严谨庄重。
2. 《神策军碑》:柳公权六十六岁时所书,是柳公权楷书的代表作之一,结构严谨,笔画遒媚。
3. 《金刚经刻石》:柳公权四十七岁时所书,是其早期的楷书作品,结构严谨,笔画挺拔有力。
4. 《冯宿碑》:柳公权五十二岁时所书,字体严谨,笔力遒劲,结构紧凑。
这些作品都是柳公权楷书的代表作,展现了他独特的书法风格和高超的技艺。
柳公权楷书书法特点
柳公权楷书书法特点
柳公权是中国唐代的一位著名书法家,他的楷书书法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的楷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柳公权的楷书字形优美而工整。
他的字形端庄大气,结构稳定,线条流畅,横画的形状圆润,竖画的形状挺拔,横平竖直的对称感很强。
他在笔画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保持平衡和韵律感,字体整体感强,给人以舒展自然的感觉。
第二,柳公权的楷书具有鲜明的个性风格。
他善于运用丰富的笔法变化来表现独特的个性特点。
他注重画面的层次感和变化,注重点画的变化和强调,以及笔势的起伏和紧凑。
通过这些技巧,他的楷书在表现力上更加丰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第三,柳公权的楷书注重书法的内涵和内在的意境。
他不仅注重字形的外在形态,还注重字的内部结构和内在的精神内涵。
他擅长通过笔画的运用来表现文字的意蕴和情感,以及自己的思想感受。
他的作品常常给人以深思和反思的空间,让人在欣赏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深层次的内心世界。
总的来说,柳公权的楷书书法具有字形优美、个性鲜明和内涵丰富等特点。
这些特点不仅体现了柳公权本人的书法风格,也对后世的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指导意义。
他的楷书作品成为了后来书法发展的重要指南,对后世的书法家们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
柳公权的楷书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楷书的宗师。
柳公权的代表作介绍
柳公权的代表作介绍柳公权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有许多书法作品流传于世。
那么,关于柳公权的书法作品,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柳公权代表作品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玄秘塔碑的相关内容启功临帖作为一代书法巨匠,启功先生取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但他的艺术之路又是清晰而有规律可寻的,那就是以古为即师,精研传统,从历代的书法名家和前人的优秀书法作品中汲取营养,尤其重要的是,先生毕生临摹了大量的古代著名碑帖。
此次我们出版的是启功先生一九七二年临写的柳公权《玄秘塔碑》,在临写完成后先生加了这样一段注释:“一九六五年得明初拓此碑,日益习之,至今已临五本矣”,短生七年时间,先生通临此碑竞有五本之多,用功之勤,可见一斑!本书是一本中国现代楷书书法碑帖,主要介绍了启功临玄秘塔碑。
名家补抄《大达法师玄秘塔碑》唐·会昌元年(841年)十二月建于长安。
《金石萃编》载:碑高一丈五寸,宽五尺一寸。
字共二十八行,满行五十四字。
正书碑刻气势恢弘。
《玄秘塔碑》是柳公权六十四岁时书,运笔遒劲有力,字体学颜出欧,别构新意。
清代王澍以为:“《玄秘塔》故是诚悬极矜练之作。
”此碑结字的特点主要是内敛外拓,这种结字容易紧密,挺劲,运笔健劲舒展,干净利落,四面周到,有自己独特的面目。
《名家补抄玄秘塔碑》曾由金石大藏家龚心钊收藏并附谭泽闿跋。
据《增补校碑随笔》考据:“十二行“ 超迈”之“超”字仅“口”部左竖下端与石连,封口横划处尚完好……十六行“传授宗主”之“授”字未损。
”可考证其为明末清初时拓本。
此拓本内有缺失,但经一时之书法名流:张启后、宋育德、张玮、高振霄、张伯英、邵章、钱崇威精写楷书补齐。
《玄秘塔碑》的装裱上下夹板为唐代侧理纸裱成。
侧理纸为中国最古老的一种纸。
明·张岱《夜航船》记:“ 张华著《博物志》成,晋武赐于阗青铁研,辽西麟角笔,南越侧理纸,一名水苔纸,南人以海苔为之,其理纵横邪侧,故以为名。
”晋王羲之在会稽兰亭与文人骚客饮酒赋诗,席间写下千古绝唱《兰亭序》,所用纸张即为侧理纸。
论颜真卿与柳公权楷书对比6篇
论颜真卿与柳公权楷书对比6篇第1篇示例:唐代楷书是中国古代书法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颜真卿和柳公权是两位代表性的书法家,他们的楷书作品在后世影响深远。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其楷书作品雄浑有力,气韵磅礴,被誉为“楷书圣手”。
柳公权则是唐代另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其楷书作品遒劲有力,端庄稳健,被誉为“楷书宗师”。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颜真卿与柳公权的楷书进行对比,探讨他们在楷书艺术上的相同之处和差异之处。
我们可以从笔画的线条特点来比较颜真卿与柳公权的楷书。
颜真卿的楷书线条流畅有力,筋骨丰满,笔墨之间的力度变化明显。
其作品中的横折弯钩和撇捺扭结,勾画出的形体轮廓明显,具有立体感和厚重感。
柳公权的楷书线条则更显端庄稳重,每一笔都显得稳健有力,变化的幅度相对较小,整体上更加平稳和谨慎。
柳公权的楷书线条处处透露出一种庄重的气质,给人以沉稳之感。
我们可以从用笔的技法特点来比较颜真卿与柳公权的楷书。
颜真卿擅长运用大字笔,用笔的宽度和力度掌握得非常精准,笔触厚薄变化自如,使得作品既有豪迈的气势,又具有细致的表现力。
柳公权则更加注重用笔的平稳和精细,用笔的轻重适度,力度适中,使得作品整体感觉非常平和舒展。
柳公权的楷书作品充满了对细节的精雕细琢,每一笔每一画的铺陈都显得非常精致。
我们可以从整体布局和结构来比较颜真卿与柳公权的楷书。
颜真卿的楷书作品结构严谨,字体自成一体,整体布局紧凑,字体之间的联系紧密,展现出强烈的整体感。
柳公权的楷书则更加注重字体之间的自由流动和空间的变化,其作品整体感较弱,但通过细致的排布和巧妙的结构,也能引人入胜。
柳公权的楷书布局更加灵活多变,给人以和谐的视觉感受。
颜真卿和柳公权作为唐代楷书的代表人物,尽管在细节上有所不同,但都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颜真卿的楷书作品雄浑有力,气韵磅礴,柳公权的楷书则端庄稳健,变化自如,各有千秋。
他们的楷书作品在后世的发展中对楷书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后人学习楷书的楷书楷刻的典范。
楷书著称柳公权书法作品欣赏及人物生平
楷书著称柳公权书法作品欣赏及人物生平导语:柳公权,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
本文是本人精心编辑的,希望能帮助到你柳公权楷书作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柳公权楷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刻于唐长庆四年(824)四月,系柳公权47岁时所作,《金刚经》刻为横石,共十二块,每行十一字,原石毁于宋代。
1908年在敦煌石窟发现唐拓孤本,一字未损,极为稀罕,是敦煌文献中的稀世珍宝。
这件稀世国宝被法国人希伯和带走,现藏法国国家图书馆。
柳公权书《金刚经》纸本,规格:×厘米,法国图书馆编号 Pelliot chinois 4503柳公权简介柳公权是楷书书体的总结者和创新家,他在研究和继承钟繇、王羲之等人楷书风格的基础上,遍阅近代书法,学习颜真卿,溶汇自己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楷书,为后世百代楷模,成为“唐书尚法”的突出代表之一。
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
“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自唐代元和年间以后,柳公权声誉日高。
唐宣宗尤为珍爱柳公权的墨宝,曾召柳公权到殿前,由军容使西门季玄捧着砚台,枢密使崔巨源拿着笔,柳公权用真书在一张纸上写了“卫夫人传笔法于王右军”十字;用行书在一张纸上写了“永禅寺真草千字文得家法”十一字;用草书在一张纸上写了“谓语助者焉哉乎也”八字。
宣宗赏给他锦彩及瓶盘等银器。
又让他自写谢状,不拘真书、草书。
当时公卿大臣家为先人立碑,如果得不到柳公权亲笔所书的碑文,人们会认为是不孝行为。
而且柳公权声誉远播海外,外夷入贡时,都专门准备钱财来购买柳公权的书法。
唐文宗曾称赞其书法连钟繇、王羲之再生,也超不过。
今人学书入门,依然首选唐代颜、柳、欧、褚、虞等书法家,特别是柳公权所建立的一整套楷书的规范,今天仍然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柳公权在书法艺术的改革和发展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唐代书法发展进行总结,也为整个楷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柳体楷书点画与结构的渊源初探
柳体楷书点画与结构的渊源初探梁东辰序言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人,生于公元778年,逝于公元865年,享年88岁。
刘公权侍书于唐穆宗以下3位皇帝,一生中经历了唐朝9个皇帝。
并遗留下“心正则笔正”千古不移的真言。
柳体书法是中国古代四大楷书书体之一,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柳体字享有崇高的地位。
千百年以来,学习柳体字和研究柳体字的人不计其数,其中不乏写得好的人,但真正能够得其柳体真髓的人,恐怕聊无一人,在笔者看来,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况,就在于所有研习柳体书法的人,都没有弄明白柳体书法的笔画与结体原理源于何处,因此学习柳体书法只能是模仿其笔画结构特点,得其形而不能得其神。
以下,笔者就以自己粗浅的知识,对柳公权书法艺术特点的形成原理,进行粗浅的分析。
一、博学多识是柳公权书法艺术形成的主要条件大唐王朝二百多年,通过殿试,共产生了二百多位科举状元,虽然这些状元多出于王公贵族家庭,但是,封建的科举考试,毕竟也要选拔出一些出类拔萃的人才出仕官场,为大唐王朝的政权服务。
柳公权就是这二百多个状元之一。
封建王朝选拔官吏,一要文章好,二要书法好,更何况从唐太宗李世民开始,就对书法十分重视,这种传统,毫无疑问的要影响到李世民以后的历代君王。
柳公权一生虽然没有做过宰相,但是他在三个皇帝身边做过侍书近臣,临终之时,官至太子少保。
柳的文章做得好,对诗的水平也很高。
有一次,他随文宗去未央宫花园游玩,文宗停下车子对柳公权说,“过去赐给边兵的服装,常常不能及时下发,现在二月就把春衣发放完毕。
”柳公权上前祝贺,文宗说:“只是祝贺一下,还不能将你的心意表达清楚,你应做首诗向我祝贺。
”柳公权应声念道:“去岁虽无粘,今年未得归。
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
”文宗听了很高兴,赞赏了好大一会儿。
柳公权一生官虽至二、三品,但不论从自家的出身,还是最后做皇帝的近臣,主要还是研究学问和书法,儒佛道的学说和先秦诸子百家的学说,都是封建士大夫的必修课。
莫道正统的儒家学说,仅大乘佛教的《金刚经》,柳公权就不知抄写了多少遍。
柳公权楷书的笔法特点
柳公权楷书的笔法特点柳公权楷书的笔法特点柳公权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
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正由于其作品具有独到特色,因此柳公权的书法有“柳体”之称。
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构严谨、有着“颜筋柳骨”的说法。
柳公权楷书的笔法劲练、稳而不俗、险而不怪、老而不枯、润而不肥、仪态冲和、遒媚绝伦。
笔画均匀硬瘦、棱角外露、富于变化、避免单调重复。
横画大都方起圆收、骨力劲健、起止清楚、短横粗壮、长横格外瘦长,神采清秀。
竖画顿挫有力、挺劲瘦长、凝练结实、撇画锐利,捺画粗重稍短而踢起,用笔干净利落。
总体上内敛外拓、中宫收紧、四肢开展,于严谨中见疏朗开阔的风姿。
柳体楷书用笔特征:1、方圆兼施,刚中寓柔:柳字端雅、犀利、透骨、露筋,其笔画以瘦硬取胜,用笔多用方笔,在起笔、收笔和转折之处常用折笔折出棱角而呈方的形状,以彰显骨力。
同时又能以方为主,济之以圆,方起圆结,于刚劲中显出丰润。
如“相、宠、扶”。
2、中锋立骨,劲中含润:中锋是柳体楷书用笔的基本要求。
柳书用笔精致,柳书的骨体追求雄健与秀挺的结合,其骨力之体现,精心于中锋逆势运行,细心于护头藏尾,汲汲于将神力贯注于线条之中,中锋骨法用笔使点画顾盼间秀气流露,撇捺挑踢如手足健朗,清劲挺拔,瘦硬通神。
如“友、羞、鸿”。
柳公权书法特点作品鉴赏3、轻重提按,节奏分明:柳书提按较欧书对比明显,起、收处按笔较重,顿挫有力,轻重对比较强,转折棱角分明。
横之长者瘦挺舒展,横之短者粗壮有力,甚至常常比竖画还粗重;柳字的横与竖轻重悬殊不太大,竖画一般比长横略粗壮,以为主笔,求其变化;柳字一般撇轻捺重,其撇长者轻,而短者重,其捺必重,显示矫健力度;其钩、踢、挑必顿后回锋。
如“收、以、发”。
4、点画借用,灵活变通:“唐尚法”,唐楷历来以法度谨严著称,但在法度之中仍不乏灵动之笔,能于规矩中求变化。
楷书四大家是谁?
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
他们分别指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接下来就由店铺带来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楷书四大家——欧阳询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峻,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
唐朝欧阳询(欧体):其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欧阳询书法用笔方整,略带隶意,笔力刚劲,一丝不苟。
清包世臣曾说:“欧字指法沉实,力贯毫端,八方充满,更无假于外力。
”就是说欧字强调指力,写出的笔画结实有力,骨气内含,既不过分瘦劲,又不过分丰满。
每一笔画都是增一分太长,减一分太短,轻重得体,长短适宜,恰到好处。
欧字的用笔还讲究笔画中段的力度,一些横画看上去中段饱满,得“中实”之趣;一些字的主笔都向外延伸,更显中宫紧密,尤其是右半边的竖画,常向上作夸张延伸,显示其超人的胆魄。
这些都是欧字用笔的独特之处。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的代表作之一。
铭文由魏征撰,记载了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涌泉的事。
欧阳询奉敕书。
楷书四大家——颜真卿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
其书初学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唐朝颜真卿(颜体):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代表作《多宝塔碑》。
颜真卿的书法渊自家学,但其得以变革的启迪者,乃吴郡张旭。
由于他能兼取百家,自如取舍,留下大量书帖足可见其功力。
史学家范文澜在着述中每及于唐书,皆称“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
论颜真卿与柳公权楷书对比
论颜真卿与柳公权楷书对比颜真卿与柳公权是唐代楷书大家,都有着很高的艺术地位。
他们的楷书风格各具特色,都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们来对比一下颜真卿与柳公权的楷书风格。
首先我们来看颜真卿的楷书。
颜真卿是唐代楷书大家,他的楷书刚劲有力,气势磅礴,给人以崇高的感觉。
他的楷书笔画丰富多变,变化自如,有一种潇洒豪放之气。
颜真卿的楷书作品中,笔画雄健有力,墨迹淋漓尽致,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颜真卿的楷书注重“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笔势刚猛有力,富有阳刚之美,具有浓烈的军人气质。
在颜真卿的楷书中,每一个笔画都显得非常精准,富有张力,整体给人以一种厚重感和稳重感。
而柳公权的楷书则追求雅致和俊逸。
柳公权的楷书书法造型严谨,线条流畅自然,用笔轻灵飘逸,有一种秀美的艺术风格。
柳公权的楷书擅长运用勾、斜、平等不同笔法,给人以一种轻盈自如之感。
他的楷书作品中,笔画圆润流畅,布局谨严,富有秀美之气。
柳公权的楷书注重“浅墨轻彩”,在用笔上追求变化的层次和变化,使得整体给人以一种柔美和雅致之感。
对比这两位大家的楷书,我们可以看出颜真卿的楷书注重笔势的豪放有力,笔画刚劲有力,气势磅礴,给人以一种强烈的冲击感。
而柳公权的楷书则重在婉约俊逸,笔法轻灵,线条流畅,富有一种深邃的艺术韵味。
颜真卿的楷书更注重字体的端庄刚劲,具有一种严谨稳重的气质;而柳公权的楷书则更注重书法的优美和俊逸,具有一种柔美和秀美之感。
两位大家在笔法和形体等方面有所不同,却都达到了艺术的高峰,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颜真卿的楷书风格以刚猛有力为主,柳公权的楷书风格则以优美俊逸为主。
两位大家的楷书虽有所不同,但在其背后都流露着对书法艺术的高度理解和积极探索,都是中国楷书艺术中的瑰宝。
柳体楷书的特点
柳体楷书,由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所创,也称“柳体”,与颜真卿楷书、赵孟頫行楷并称“楷书三大家”,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其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笔画严谨,起收有序:柳体楷书的笔画严谨,起收有序,每一个字的结构和笔画都经过了精心的安排和布局。
柳公权主张“心正则笔正”,他认为写字和做人一样,需要心态端正,严谨对待每一个笔画和结构。
二、方圆兼备,变化丰富:柳体楷书方圆兼备,变化丰富,既有方笔的力度和骨感,也有圆笔的柔和和流畅。
柳公权认为,只有方笔和圆笔兼备,才能写出有生命力和艺术性的楷书。
三、结体紧凑,疏密有致:柳体楷书的结体紧凑,疏密有致,每一个字的大小和位置都恰到好处。
柳公权追求“中宫紧缩,四方开张”,即字的中心要紧凑,四周要舒展,这样的字才会显得有神采。
四、墨色均匀,线条流畅:柳体楷书的墨色均匀,线条流畅,每一个字都显得光滑细腻,十分优美。
柳公权认为,写字要“润墨匀染”,即墨色要适中,均匀涂抹,这样才能写出有质感和艺术性的楷书。
五、风格独特,个性鲜明:柳体楷书风格独特,个性鲜明,既有唐代楷书的端庄和雄浑,也有宋代楷书的
细腻和优美。
柳公权的楷书在结体、用笔、墨色等方面都体现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性特点。
总之,柳体楷书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其笔画严谨、方圆兼备、结体紧凑、墨色均匀、风格独特等特点,使其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柳公权笔法特点
柳公权笔法特点柳公权的书法在我国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他对我国字体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那么,关于柳公权的书法,你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柳公权的书法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柳公权楷书的笔法特点柳公权的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
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正由于其作品具有独到特色,因此柳公权的书法有“柳体”之称。
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构严谨、有着“颜筋柳骨”的说法。
柳公权楷书的笔法劲练、稳而不俗、险而不怪、老而不枯、润而不肥、仪态冲和、遒媚绝伦。
笔画均匀硬瘦、棱角外露、富于变化、避免单调重复。
横画大都方起圆收、骨力劲健、起止清楚、短横粗壮、长横格外瘦长,神采清秀。
竖画顿挫有力、挺劲瘦长、凝练结实、撇画锐利,捺画粗重稍短而踢起,用笔干净利落。
总体上内敛外拓、中宫收紧、四肢开展,于严谨中见疏朗开阔的风姿。
柳公权的书法特点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幼年嗜学,十二岁能为辞赋,由于擅长书法,被穆宗李恒看中,召为翰林院侍书学士。
柳公权书法以楷书最着,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
他上追魏、晋,下及初唐诸家笔法,又受到颜真卿的影响,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创造了自己的柳体。
其遒媚劲健的书体,可以与颜书的雄浑宽裕相媲美,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称誉。
《玄秘塔》碑贴是柳公权楷书中的代表作,用笔刚劲中含秀润,圆厚中见锋利,结体森严中见开阔,平稳中有生动,气象雍容,劲健清新。
笔画主动配合结体,字法空间分布严密,从而把楷书推向精整化的高峰。
本书对该碑帖的笔法、结构、技法加以归纳讲解,内容充实,通俗实用,是初学者入门的向导,书法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柳公权的书法作品金刚经刻石(824年,四十七岁)柳公权正书,刻为横石,共十二块,每行十一字,原石毁于宋。
唯一唐拓本发现于敦煌石窟,现藏巴黎博物馆。
此为柳书早期代表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公权的楷书书法介绍柳公权的楷书书法介绍唐代是一个楷书名家辈出的时代。
我们这本书里先后介绍过欧阳询、颜真卿,当然,这两人都是唐代楷书名家,也是唐代楷书书法不能回避的名家。
柳公权也是唐代楷书名家,与前两者相比,这三人正好同处三个不同历史时期——欧阳询生于北朝,历隋而入唐,是书法史上的“初唐四杰”之一,属于初唐时期的书家;颜真卿主要活动于开元、天宝之后,属于盛唐时期的书法家;柳公权则属于中唐时期的书法家。
至于晚唐书法,吴老师在介绍杜牧《张好好诗》的那篇关于大叔爱萝莉的那篇文章里曾经提到过,晚唐书法属于荒漠期。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再加上元代的赵孟頫,今天中国人嘴巴里所强调的楷书四家就到齐了。
这四位楷书大师中,唐代占了三位。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三人无不都是楷书结体构建的大师,这与唐代书法注重法度有很大关系。
柳公权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书法家,唐代时候,他就很有名气,请他书写碑版的人就很多;至于今天,知道他的人依旧不少。
我相信,本文很有可能是读者们翻看本书的第一篇文章。
这或许源自大家对柳公权和柳体楷书的熟悉,大家在刚学习楷书技法的时候,又有谁能绕得开柳公权呢?吴老师从五岁开始学习毛笔字,初一开始,家父就以柳字作为我的楷书入门。
至于家父教我“永字八法”,那一招一式也是以柳体为范本。
从那时候开始,我就与柳字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后虽然也学过一段时间颜真卿、赵孟頫、王羲之和苏轼,但总得说来,我还是对柳字的用笔和结构了解得更多,即便是今天给学生上课时候的板书,也时不时地会用柳书来做范例进行教学。
柳公权现存的作品不少,最有名的是《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这两块石刻都是楷书作品。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由裴休撰文,柳公权抄写,现藏西安碑林;《神策军碑》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立于皇宫禁地,由崔铉撰文,柳公权书写。
相比《玄秘塔碑》,《神策军碑》因为一直在宫廷收藏,因此其保存的情况也比《玄秘塔碑》好很多。
神策军是唐代北衙禁军,主要负责宫廷护卫。
北衙禁军是相对唐代南衙禁军而言的。
唐太宗玄武门之变之后,考虑到拱卫宫廷的安全,以及结合长安宫城北高南低的地理特点。
唐代帝王设置了北衙禁军,以精锐士卒组成,有别于南衙禁军为宰相、朝廷所指挥的情况。
因此,北衙禁军就成为唐代宫廷的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
神策军就是北衙禁军的一支。
当然,北衙禁军在唐代后期多为宦官控制,反而成为唐代宫廷不安全的隐患。
在这两块石刻作品中,柳公权柳体字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首先,柳字中宫紧收,中心沉稳,没有露骨的点画,力求四平八稳;其次,从点画上说,柳体楷书多以方笔出现。
这种方笔主要是从北朝碑刻风格而来。
魏碑书法对唐代书法影响很深,我们在介绍褚遂良的时候曾介绍过,这里就不专门展开了。
点画技法上,方笔书写,要求书写者严格控制毛笔的提按,讲究欲右先左的回锋。
在转角处,用笔提按需要有明显的顿挫,以呈现出方折的模样。
这种用笔有魏碑的沿袭,比如《始平公碑》在起笔和转角时候“切”的动作。
这些动作在柳体楷书中也多有呈现。
此外,柳公权年轻时候也曾学过颜真卿楷书。
泛泛说来,柳字与颜字点画上的最大区别就是“颜筋柳骨”。
柳体字讲究骨力,其线条刚瘦,给人一种铮铮铁骨的铿锵之态。
颜体字则讲究点画、线条的丰满。
因此,颜体字侧重线条的“筋”,在柳体字在乎用笔的“骨”。
正是因为这一技法特点,吴老师才将题目命名为《柳骨铿锵》。
但是,从点画用笔技法层面来探讨柳体字的艺术影响的话,我们就必须要提到学习柳体楷书的一大无趣之处。
上文笔者提到“永字八法”。
当然,这八法是学习楷书的读者在实际书写中必须遭遇到的八种最基本点画技法。
柳体楷书的八法有严格的规范,因此更容易为初学楷书的读者上手。
但是,柳体楷书对于某一个点画的变化太多,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点画集体。
比如,就撇这个笔画来说。
柳体楷书就起码有:长撇(金的第一笔)、短撇(乎第一笔)、直撇(用的第一笔)、回锋撇(成的第二笔)、回头撇(雄的第二笔)、兰叶撇(塵的第三笔)、平撇(斤的第一笔)……这么多的变化当然让初学者开头很难掌握。
当然,最要命的是,这些不同的撇的变形点画,确实是不通用的。
当然,长撇与短撇是有明显的区别。
可就兰叶撇的使用来说,“塵”字的這一撇固然也有人寫成長撇或者直撇,可那么写就写不出柳体那种瘦劲的锋利感觉。
因此,根据不同的场合而使用不同的点画,这种灵活的使用,确实是学习柳字的一大难处。
此外,柳字学得好的人,也有自己的痛苦之处。
1949年之前,大户人家的闺阁女子就多学柳字,究其原因是因为要写好柳字,就必须熟知柳字的书写规范,掌握用笔的分寸和严谨性。
我们会发现,柳体字在起笔、收笔和转角处的处理是千篇一律的,这说明柳体字点画的书写时调锋、提按的方法是固定的。
但是,这种书写习惯一经养成,必然会严重束缚住书写者点画的流畅性。
诚然,学习唐楷,不论是柳体、欧体还是颜体,并烂入骨髓的书法爱好者在改学行书时候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受到同好的指责。
但平心而论,柳体字对书写者点画的束缚更加厉害。
我们知道,艺术审美的习惯是植根于人的内心的。
如果一个人在书法学习中养成了中规中矩的书写习惯。
那么,生活中的他,也不太可能逾越规范,成为体制的破坏者。
大家闺秀,学习柳体书法似乎也有这么一层原因在其中。
当然,相比颜真卿的楷书,柳公权楷书更加秀丽、端庄。
或许,这也是柳体在大家闺秀中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
实际上,历朝各代对于柳公权书法的评价也都是褒贬不一的,即便是同一个人对柳体字的评价,甚至也有互相抵触之处:米芾评价柳公权说:“字之八面唯尚真楷见之,大小各自有分。
智永有八面,已少了钟法。
丁道护、欧、虞笔始勻,古法亡矣。
柳公权师欧不及远甚,而为丑怪恶札之祖。
自柳世始有俗书。
”可他自己却又说柳公权:“柳公权如深山道士,修养已成,神气清健,无一点尘俗。
”董其昌也是如此自相矛盾。
他先论柳体:“神奇化为臭腐。
”可又在另书中评论:“公权正书及行皆妙品之最。
”“臭腐”和“妙品之最”相提并论,真让我们这些业余的书法票友不知道该置柳公权于何处了。
米芾、董其昌都是古来名家,对于他们的评价,想必都有一定道理。
然而,抛开这些评论自相攻讦之处,我们学习柳字,应该找到更多一些为我所用的地方。
我有这么一个故事,正好借这个机会写出来:因为学习柳字的习惯,我经常把“國”字中的那一点给省略掉。
但是严格说来,这就是个错别字。
我的一位同窗好友刘洪坤兄见到之后,就跟我指出错误。
我呢,强词夺理喽,你去看《玄秘塔碑》,看看柳公权是不是这样写的。
可刘兄反驳我说,我们学习柳字,学习的应该是柳字的结构、用笔和书法审美。
这才是学书法的关键。
学人家的错误,亦步亦趋,当然是不可取的。
我想,用这个故事作为我本文的结尾,或许能够给正在学习柳字的书法爱好者一个启发:不论是哪家书家,他们的书法都是“美、丑”并存的。
只不过,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美与丑来。
历代那些如米芾、董其昌一类的评论固然是重要的,可找出为我所用的亮点来学习才是最关键的。
正如我一次在电视节目中看到启功先生就曾谈到自己学柳体字的经验:当他觉得自己的书法骨力不足时,便刻意找来柳体字帖认真临摹,以期从柳体临习中强化自己线条的骨力。
我想,启功先生的书法独步天下,他的学柳字的经历,足够给我们大大的启发了。
柳公权身上的故事还有很多,这里我就不展开介绍了。
百度下柳公权,可以找到很多关于柳公权的历史和故事,若都写在这里,太有抄袭史料而浪费版面的意思。
相比本书其他文章来说,本文或许是故事最少的一篇,但却是体会和评论最真实的一篇。
毕竟,五岁学书至今,柳字伴随我走过了快三十个年头,这其中的各种心得体会当然会比从史料上直接抄来的评论要真切的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是这个道理!骨鲠气刚、耿介特立的柳公权书法柳公权(公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官至翰林院侍书学士。
柳公权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以楷书最著名,他融汇了魏、晋、初唐诸家的特征,并且受到盛唐时期颜真卿的影响,吸收了晋人的遒媚和颜书的雄浑,创立了自己的“柳”体书风。
后世将他与颜真卿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的赞誉。
提到柳公权,必然要与唐楷联系起来。
唐楷是许多现当代书法家都曾经有过的学习经历。
随着人们对书法学习与认识的深入,也包括各类“全国书法展”的影响,因唐楷的森严法度,以及严格的审美要求,而被“展览”挤的窄如“茅草”。
重新关注唐楷,就好像是在“怀旧”或是“不忘初心”一样!加之各类中、小学生书法班里,唐楷的影子依稀可见,导致许多“专业人士”误以为唐楷只是初级书法入门的课程!然而唐楷的灿烂不可能因为书风潮流的影响而显得暗淡。
历史上被称为“楷书四大家”,唐朝就有三位,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而且唐朝的楷书大家还有许多,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等。
盛唐之象,楷书是敬,故唐楷成就卓著,为后辈敬仰摹习。
在近年来书法展中,唐楷作品的比重越来越小,尤其是柳体作品,甚至可以说“罕见”!不可否认在书法创作的层面,柳体依“尚法”之嫌而精于点画,谨于间架,法度森严,抑制了个性与创作风格的表现。
但这种论调应该限于现当今“书展”、“书风”的影响。
对于唐楷的深入研究与学习,唐楷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我想任何人不可否认其深邃与光耀。
同时唐楷实用性且富有庙堂气象的特征,历代相承,卓然独立!历史上任何书体的出现,都摆脱不了实用的一面,只是在实用的基础上体现出时代的风格和个性特征。
楷书就是一种实用性和艺术性兼容的字体,千百年来,它从不间断地被作为通用文字和书法艺术形式来使用。
楷书产生于汉代,真正成熟是在唐代。
唐楷集前代之大成,以完备的法度,显示了艺术的高度成熟。
其平衡稳定,比例协调,灵活多变,富有生命色彩,“形美以感目”(鲁迅先生语)。
柳公权的楷书在唐代地位卓然,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赞赏其曰:“自学柳诚悬方悟用笔古谈处,自今以往,不得舍柳法而趋右军也!”柳公权存世书迹可见,著名且具有代表性者,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以及新出《金刚经》《回元观钟楼铭》四通。
《金刚经》,为公权壮年(47岁)得意书,多融入魏、晋及初唐楷意,并掺入以北碑的骨力洞达,而富有庙堂气象。
柳公权是三朝侍书,可谓“专业书法家”。
我觉得壮年的柳公权,审美意识一定是多元化的,有能力汲取诸家之长,且有自家面目。
所以这时他的作品富有儒雅之气,清癯精劲,骨硬肉丰,刚而不狠的特点。
我关注此碑的原因,是想感知柳公权壮年时的书写状态。
因为一个人中晚年时期是他一生中思维最活跃,思想最稳定时期,成熟的心理能够把他所学、所想达到极致,并具有开拓精神,趋于完美。
虽然《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是公认的柳字经典碑帖,对于一个书家风格的界定往往是他晚年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