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小学生德育教育案例

小学生德育教育案例

小学生德育教育案例案例一:班级团队合作小学一年级班级开展了一次团队合作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在活动中,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团队领袖,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并制定合作计划。

每组都被分配了一个任务,如制作海报、设计折纸等。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互相协作、倾听他人意见以及分工合作。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充分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乐趣,并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和团队意识。

案例二:校园环境保护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们参与了校园环境保护的活动。

他们分成小组,负责校园的不同区域,如操场、教室、走廊等,清理垃圾、整理花坛等。

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亲手实践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明白了自己应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通过这次活动,他们养成了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并深刻意识到每个人都可以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案例三:班级协商决策小学五年级的班级开展了一次协商决策活动。

班级内的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学生课题,如课外活动、书籍采购等。

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和提议,最终达成了一个决策方案,并向班级总结报告。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学会了尊重他人意见、协商取得一致和负责任地决策。

此外,还培养了学生的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意愿。

小学生德育教育案例的共同特点是通过活动或实践,让学生亲身参与,从中体验和感悟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

这些案例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责任心、环境意识等德育素养,通过实践和体验让学生深刻理解道德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这些活动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这些案例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开展小学生德育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教师德育教育案例分析及反思

小学教师德育教育案例分析及反思

小学教师德育教育案例分析及反思目录一、内容概要 (1)二、德育教育案例分析 (2)(一)案例一 (3)1. 案例背景 (5)2. 教育过程 (5)3. 教育效果与反思 (7)(二)案例二 (8)1. 案例背景 (9)2. 教育过程 (9)3. 教育效果与反思 (11)(三)案例三 (12)1. 案例背景 (13)2. 教育过程 (14)3. 教育效果与反思 (15)三、德育教育策略探讨 (17)四、结论 (18)一、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小学教师在德育教育中的角色与实践,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揭示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融入德育教育,以及这种教育对学生品德成长的影响。

结合案例反思,剖析了教师在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文章首先概述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指出小学阶段是学生品格塑造的关键时期,教师必须把握时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

通过若干个典型案例,展示了小学教师在德育教育中的具体做法,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集体荣誉感、学会尊重和关爱他人等。

这些案例不仅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智慧,也反映了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实际效果。

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对小学教师德育教育进行了深入反思。

教师在德育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方法单缺乏创新性、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等。

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改进小学教师德育教育的建议,包括丰富教育方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等。

这些建议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履行德育教育的职责,促进学生全面而健康的成长。

二、德育教育案例分析小明是班级里的一名学生,他平时成绩不错,但有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那就是他的品德问题。

他经常迟到、早退,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课后也不完成作业。

更让人担忧的是,他还经常欺负同学,甚至有时会故意捣乱课堂秩序。

作为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我们,对此非常关注,希望能够帮助小明改正这些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我们发现小明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缺失导致的。

德育教育案例分析(5篇)

德育教育案例分析(5篇)

德育教育案例分析(5篇)学生德育教育案例分析篇一老师的微笑这学期我组织了几个三年级的学生参加了朗诵比赛,其中一个比完赛一回来就找到我汇报情况:张老师,我觉得我比得挺好的,因为我比完后看见评委老师笑着看了看我说完后,她又强调了一遍:那个评委老师是笑着看我来着,所以我觉得比的还行。

我震惊了,我没想到,评委老师的一个微笑给孩子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给了她如此大的鼓励!对孩子来说,老师的微笑是鼓励﹑是赞许,是宽容。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老师的微笑能增加他的信心,帮助他克服困难;当孩子获得成功﹑做了好事时,老师的微笑使他觉得获得认同,倍加高兴;而当他们不小心犯错时,老师的微笑又能减轻他们的恐惧感和心理压力。

老师的微笑,是一盏灯。

它能照亮学生暗淡的心灵,驱散他们尚还羞怯的情绪,温暖他们还不够坚定的脚步。

老师的微笑,是一座桥。

它引导学生踏上天上的彩虹,追求真理,一往无前。

它给胆怯者以胆量,它给失败者以温暖和宽容。

它是一张醒目的名片,看到了它,就看到了一颗纯净慈祥的心。

教师的微笑,是生命的绿洲,它亲切自然、意味深长。

它能打破沉闷拉近距离。

它在学生失落时带来自信;它在学生脆弱时给予坚强。

让我们把微笑常挂脸上!学生德育教育案例分析篇二甲驾驶装满液氯的槽罐车在高速公路上与乙驾驶的货车相撞。

液氯泄漏,造成除甲外的两人死亡,甲不顾槽车严重损坏、液氯泄漏的危险情况,没有报警和采取措施,逃离事故现场,形成大范围污染,造成30人中毒死亡,285人住院治疗,近万人疏散。

一、单项选择题1.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是A.槽车与货车相撞而泄漏B.槽车设计不合理C.驾驶员的教育培训不够D.村民对液氯的危害认识不够2.根据《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该事故属于_。

A.特别重大事故B.重大死亡事故C.重伤事故D.一般事故[[[二、多项选择题3.根据《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该事故调查组职责包括_。

A.请军队参加调查B.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C.调查事故原因D.提出对驾驶员甲的处理意见4.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化学标准》,导致事故的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不包括_。

小学品德教育案例分析

小学品德教育案例分析

小学品德教育案例分析引言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小学品德教育的案例来探讨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案例一:班级协作在某小学的一年级班级,每个学生在开学时都被分到一个小组,每周小组成员需要合作完成一项特定任务。

这样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互助合作能力,促进了班级内同学之间的关系的发展。

案例分析:这样的班级协作活动通过让学生互相帮助,学会团队合作来培养了学生的品德素养。

通过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协作,学生们学会了关心他人、倾听他人的观点和理解他人的道德价值观。

这样的品德教育案例展示了小学教育中注重学生互动和合作的重要性。

案例二:关爱行动某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们在每个星期五的下午会组织一次关爱行动,他们会去附近的养老院、儿童福利院等设施,为那里的老人或孩子提供帮助。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关怀他人的品质,还让他们体验到与不同年龄段的人交流的乐趣。

案例分析:通过参与关爱行动,学生们学会了关心他人并且乐于助人。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品德,也让他们学会了如何与不同年龄段的人进行交流。

此外,通过与老人或孩子交流,学生们还可以增长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案例三:道德游戏在某小学四年级的班级里,教师组织了一次道德游戏活动。

学生们被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接受一个道德观念上的挑战,他们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样的活动提供了一个互动的环境,让学生们在游戏过程中思考和探索道德问题。

案例分析:通过道德游戏活动,学生们不仅提高了他们道德思考的能力,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通过参与这样的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道德规范和理念,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结论: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内容,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品德教育的实践可以通过班级协作、关爱行动和道德游戏等活动来进行,通过这些活动的实施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关怀他人的能力和道德思考能力。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小明是一位小学四年级学生,因为经常在课堂上说悄悄话,干扰他人学习,老师多次提醒他,但他并未改正自己的行为。

这次老师采取了一种新的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小明改正自己的问题。

二、案例分析1.学生问题识别在这个案例中,小明的问题是频繁说悄悄话,干扰他人学习。

这是一种不尊重他人权益的行为,也违背了课堂纪律。

小明可能因为好奇心强、寻求关注等原因导致这种行为。

2.目标设定针对小明的问题,根据小学德育目标,我们可以设定以下目标:-小明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对他人产生了不良影响。

-小明能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再说悄悄话干扰他人学习。

-小明能够主动向老师和同学道歉,并向他人承诺改正自己的问题。

3.常规方法的评估和反思老师在之前多次提醒小明,但效果并不明显。

这次老师采取了一种新的策略,希望能够引起小明的重视并帮助他改正问题。

这种方法的评估和反思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是否能够准确地识别和分析小明的问题。

-方法是否有效地引起小明的重视和思考。

-方法是否能够引导小明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解决方案1.创设情境老师可设计一堂专门讨论纪律问题和人际关系的课程,通过故事、游戏、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到不尊重他人权益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2.引导思考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悄悄话干扰他人学习的行为是否正确?为什么?-自己是否经常被他人的悄悄话干扰过?如果是,是否觉得不舒服?-如果每个人都随意说悄悄话,课堂还能有秩序吗?3.分析问题原因老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析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了解小明可能因为什么原因频繁说悄悄话。

同时,通过讨论,激发学生对于纪律和人际关系的思考。

4.规则讨论和制定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一起制定一份课堂规则,明确规定不得在课堂中说悄悄话的行为是不被接受的,同时让学生们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和对自己和他人的意义。

5.承诺行动在讨论结束后,老师可以要求小明向班级道歉,并承诺自己将不再说悄悄话干扰他人学习。

小学生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生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生德育案例分析作为小学生的德育案例,我选择了一个名叫小明的学生,他在班级中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表率,并且在校园中具有极高的声誉。

下面我将通过具体案例来分析小明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良好的品德和道德。

一次,班级里的同学们正准备上晨读课,老师突然宣布有一个突发任务,要求大家在15分钟内完成一项服务项目。

该任务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去跟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交流,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并找到他们中的难题并提供帮助。

在这个任务进行的时候,小明没有犹豫地走入了一年级的教室,主动找到了一个比较羞涩的小男孩,并开始与他交流。

小男孩因为刚刚转学,对新环境还不熟悉,面临着适应问题。

小明很细心地倾听了他的困惑和烦恼,并给予了鼓励和建议。

在接下来的课间时间里,小明主动帮助小男孩找到了学习小组,并且在课堂上经常与他一起做活动,让他快速融入了班级。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小明展现了很多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特点。

首先,他展现了同理心和善良的品质。

他能够体会到小男孩因为转学而面临的困难,并积极主动地给予了帮助和支持。

其次,小明展现了乐于助人的精神。

他愿意花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帮助别人,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同学。

此外,小明还展现了团队合作和关怀他人的态度。

他不仅帮助小男孩解决困惑,还帮助他找到了学习小组,并在课堂上与他共同学习和玩耍,让他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和友谊。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小明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的良好品德和道德是通过他内心深处对他人的关心和爱的驱动的结果。

这种思维和行为方式对其他同学的影响非常大,使得班级中的团结和友善氛围得以培养和维持。

在小学生的德育工作中首先,提供榜样。

小学生对身边的成年人和同学具有强烈的模仿欲望,所以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榜样。

老师和家长都应该成为他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言语来树立正确的品格和道德标准。

其次,开展主题活动。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理论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实践和经验的培养。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一些主题活动,如互助小组、志愿者服务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培养出他们乐于助人的品质。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德育案例分析(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小学德育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德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塑造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教师们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案例和挑战。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个小学德育案例。

某小学一位老师在上课时发现了一起学生之间的纠纷。

两个学生李明和小华之间的摩擦日益加剧,其中一个学生甚至动手打了对方。

这个问题引起了老师的关注,他决定采取行动。

首先,老师与当事学生进行了一次私下的谈话,了解了纠纷的原因。

他发现,这两个学生在班级中一直存在矛盾和竞争。

李明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他经常在班级中表现出色,但有时会显得自大和傲慢。

小华则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学生,他常常感到受到排挤和忽视。

这种悬殊的表现引发了两人之间的矛盾。

在了解了问题的根源后,老师决定进行集体讨论。

他在班会上提出这个问题,并鼓励全班同学积极参与讨论。

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有的学生认为李明应该更加谦逊和包容,不要过于自大;有的学生则认为小华应该主动与他人交流,不要过于敏感。

通过这次集体讨论,学生们更加了解了自己的问题,并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接下来,老师根据学生们的建议,制定了一份行为守则。

这份守则强调了互相尊重、理解和合作的重要性,并明确了严禁打架和欺负同学的行为。

老师将这份守则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让全班学生都能看到。

在守则的指导下,李明和小华渐渐开始改变他们的态度和行为。

李明学会了更加谦虚和关心他人,小华也变得更加自信和乐于表达。

他们之间的矛盾逐渐消失,相互之间建立了友好的关系。

通过这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小学德育工作中,重要的是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

老师的角色是引导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

德育案例分析(二)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案例分析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析案例,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

下面,我们来分析另一个小学德育案例。

小学德育教育案例分析四篇

小学德育教育案例分析四篇

小学德育教育经典案例1张某,男,9岁,小学二年级学生。

单亲家庭,和母亲一起生活。

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是一周后作业经常少做,甚至不做;在学校有乱拿其他同学东西的习惯,被发现后不承认。

原因分析经过和他母亲及其亲属的接触了解到,他的母亲是个简单粗暴的人。

离婚后,没有再婚,是靠他妈妈一个人养他的,由于平时比较忙,根本就没时间管,他是一个人上学、放学,中午自己一个人在外面吃饭,有时候家人不能及时满足自己的要求,他就开始偷拿其他同学的东西,被老师发现并进行批评教育后,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干脆不愿意去上学,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

通过家访,我明白了他不上学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

由于家庭的忽然变故,使他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

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

长此下去,其认识就会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

个案处理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他摆脱心理困境。

我认识到造成他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母亲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电话访问,做好他母亲的思想工作,希望他承认现实,面对现实,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

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也愿意跟同学们交往,渐渐地回到学校上课了。

二、爱护、尊重学生。

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

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

“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1. 引言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小学阶段,德育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人格发展、价值观形成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小学德育案例,探讨德育在小学阶段的实施方法和效果。

2. 案例描述在某小学的高年级班级中,发生了一个德育案例。

该班级有一名学生小明,平时在学习上成绩优秀,但在班级中却经常表现出不良行为,如爱打闹、欺负同学等。

作为班主任,老师面临了如何帮助小明改正不良行为的问题。

3. 德育措施分析针对小明的不良行为,老师采取了以下德育措施:3.1 个别谈心老师主动找到小明,与其进行个别谈心,了解其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

通过倾听和引导,让小明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理解,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和沟通渠道。

3.2 师生互动活动老师组织了一些师生互动的活动,通过游戏、讨论等形式加强班级的团结和集体荣誉感。

在活动中,老师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等,让学生深入思考自己的行为,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3.3 德育课堂老师通过开展德育课堂,让学生学习有关道德伦理、公民责任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讲解案例、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

4. 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德育措施实施,小明的不良行为有所改善。

他变得更加关心和尊重同学,不再欺负同学,也开始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班级中的氛围也变得更加积极向上,同学之间的友好互助关系得到了加强。

5. 结论德育是小学阶段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个别谈心、师生互动活动和德育课堂等措施,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本案例分析表明,德育措施在小学阶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按照Markdown文本格式书写,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参考文献)。

德育教育案例分析

德育教育案例分析

德育教育案例分析1. 引言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道德品质,还塑造了他们的品格和个性。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德育教育案例来探讨其影响和意义。

2. 案例背景这个案例发生在某小学,其中一个学生叫小明。

小明在学校的表现一直不太好,经常迟到、旷课,并且态度不端正。

他缺乏自律和责任感,也不尊重他人。

学校决定通过德育教育来帮助他改正这些问题。

3.1 个案分析在开始进行德育教育之前,学校对小明进行了个案分析。

他们观察到小明家庭环境不稳定,父母关系紧张,缺乏亲子关心和教育。

这些问题可能是导致小明表现不标准的原因之一。

3.2 制定方案学校组织了一支专业团队来制定德育教育方案。

他们首先与小明进行了面谈,了解他的情况和问题。

然后,他们制定了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包括培养自律、责任感和尊重他人的行为。

3.3 实施教育措施学校采取了多种教育措施来帮助小明改正不良行为。

他们组织了德育教育课程,让小明学习正面的生活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同时,他们也安排了个别辅导,帮助小明解决他在学习和与他人交往方面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德育教育,小明的表现有了明显的改善。

他开始按时上学,不再旷课,并且态度变得更加端正。

他也学会了尊重他人,与同学们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改善。

小明的成绩也有所提升,他变得更加自信和乐观。

4. 案例启示这个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个案分析和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德育教育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问题,并帮助他们改正不良行为。

德育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塑造他们的品格和个性。

5. 结论德育教育案例分析说明,通过个案分析、制定方案和实施教育措施,德育教育可以对学生的行为和品质产生积极影响。

它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局部,有助于学生全面开展和成长。

以上是对德育教育案例进行分析的文档。

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在他们成长过程中起到积极的引导和塑造作用。

有关德育教育的案例和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以深化我们对德育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小学班主任德育案例分析4篇

小学班主任德育案例分析4篇

小学班主任德育案例分析4篇小学班主任德育案例分析第1篇德育工作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

作为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不能只停留在上好课,让学生学会知识。

还要了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征、个性、爱好、优点、缺点等。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务必具备高尚的品德、强烈的职责心和事业心,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一、教育爱,让他瞬间改变新学期,我班分到一名叫李禹德的男孩。

这孩子前两周的表现,确实让人堪忧。

根本就没有一点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听讲,老是开小差,作业不认真,总是不明白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什么。

真是让人煞费苦心。

经过每一天不停的教育,总算有点起色。

这不,这天早活动,我正在批改陆续交上来的家庭作业,李禹德来了。

他立刻拿出作业本交给我。

我顺手翻开,发现他的作业尚未完成,便叫了他的名字,示意他到跟前来。

刚刚坐上座位的他,很顺从的来到我跟前。

我仍在低头改作业,并未发现他的异样,顺口说:你的作业还没写完,赶快去补上吧!他既没有拿,也没有做声,只是呆在原地。

我猛抬起头,才发现他的眼圈红红的,像是刚哭过。

便问道:怎样了?李禹德,你不舒服吗?他摇摇头。

我又问:是不是作业没完成,你爸爸打你了?他先点点头,之后又摇摇头。

我感到很奇怪,便轻轻地摸摸他的头,说:你把作业补上,爸爸就不会再打你了。

快去写作业吧!谁知,话音刚落,他哇的一声就哭出来了。

压抑了许久的委屈,最后在这一刻完完全全的释放出来了。

让孩子宣泄了一阵之后,我又问:到底是怎样了?他满腹委屈,小声地说:爸爸不让我吃早饭。

哦!原先,作为对没有完成作业的惩罚,孩子的父亲不让他吃早饭。

这样一来,孩子就要等到中午在学校就餐了。

多么漫长的等待呀!于是,他哭了,哭出了他的委屈,他的悲哀,甚至他的懊悔。

于是,我微笑着拍拍他的肩头,你是个男子汉,赶快擦干你的眼泪,抓紧时间完成作业。

待会下早活动时,跟住读生一齐去吃点吧!听了我的话,他立刻抹干了眼泪,拿回作业本,收拾情绪写作业去了。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德育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仅是传授学生道德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品德修养。

在小学阶段,德育案例的分析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几个小学德育案例,看看这些案例是如何影响学生的道德修养的。

第一个案例是关于小明的。

小明是班里的一名学生,他平时成绩不错,但是却经常欺负身体虚弱的同学。

一次,他偷偷拿走了同学的文具盒,同学找不到文具盒很着急,老师发现后询问了全班同学,最终小明才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在老师的引导下,小明向同学道歉,并主动帮助同学整理文具。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德育不仅仅是传授道德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让他们懂得自己的错误并主动承担责任。

第二个案例是关于小红的。

小红是班里的一名学生,她平时非常乐于助人,经常帮助老师和同学。

有一次,班里有一个同学生病了,小红主动去探望并给予了慰问。

在班级里,小红经常帮助老师整理教室和物品,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德育不仅仅是要求学生不做坏事,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主动去做好事,去帮助他人,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第三个案例是关于小华的。

小华是班里的一名学生,他平时成绩优秀,但是却经常撒谎。

有一次,他在班里打破了同学的东西,却不肯承认。

老师找到了他,要求他承认错误,并且主动去赔偿同学。

在老师的引导下,小华明白了撒谎的危害,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主动向同学道歉并赔偿了损失。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德育不仅仅是要求学生诚实守信,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认识到撒谎的危害,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通过以上三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德育案例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仅是传授道德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让他们懂得自己的错误并主动承担责任。

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德育案例的分析和引导,通过具体案例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品德修养。

小学班主任德育案例

小学班主任德育案例

小学班主任德育案例第一起案例是关于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捣乱的问题。

这名学生经常在课堂上说话、打闹,严重影响了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

针对这个问题,我首先和学生进行了一对一的沟通,了解了他的想法和原因。

通过沟通,我发现他在家庭环境中缺乏关爱和教育,导致了他在学校表现出的不良行为。

针对这个问题,我及时与学生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在家长的配合下,学生的行为得到了改善,课堂纪律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另一个案例是关于班级中的同学之间发生矛盾的问题。

在班级中,同学之间难免会有矛盾和摩擦,我在这方面的工作重点是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矛盾和冲突。

一次,两名学生因为一点小事发生了争执,情绪激动,几乎要打起来。

我及时制止了他们的冲突,并在冷静下来后,和他们进行了深入的沟通。

通过沟通,我发现他们之间的矛盾主要是因为沟通不畅和情绪管理不当所致。

我针对这个问题,组织了班级的情绪管理和沟通技巧培训,引导学生学会冷静处理矛盾,有效沟通,从而使班级的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还有一起案例是关于学生在校园中捡垃圾的问题。

在学校的一次环保活动中,我发现一名学生主动捡拾校园中的垃圾,这种行为受到了我和其他老师的肯定和表扬。

我看到了学生的这种行为后,及时组织了班级的环保意识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爱护环境,从小事做起,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

通过以上这些案例,我深刻认识到了作为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日常工作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行为举止,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和引导,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班级氛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希望我的经验能够对其他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有所启发和帮助。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学校德育案例分析(一)一、基本状况李思甜是一位四班级的同学,她性格内向,平常不情愿跟同学们打交道。

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

面对激烈的竞争,同学们的称赞她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缺乏竞争士气和承受力量,导致自信念的缺乏。

在班里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同学,一提考试就没精神。

如何关心她增加自信念,走出这个阴影呢?二、案例分析1.个人因素通过一段时间的观看,我发觉她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仔细,简单走神,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准时、仔细地完成。

长此以往,学习成果便越来越不抱负,每一次考试都很紧急,很担忧,考试对她来说,一次比一次可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经受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峻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力量,始终怀疑自己的优点。

即使在胜利面前也很验体验到胜利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样严峻影响她的身心健康进展。

2.家庭因素李思甜的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她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孩子过重的压力在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担心、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也会随之而来。

3.老师因素在学校里,假如老师对一些同学尤其是学困生不够了解,关注不多,就简单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

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讽刺和家长的不满。

长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渐渐不信任自己的力量与水平,也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渐渐占了上风。

三、辅导策略自信的缺失对同学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毕竟该如何引导同学增加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1、激励教育,唤起信念。

教育学理论告知我们,每个同学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盼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同学。

我也认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没有都不好的同学,只有不会都的老师。

小学班主任德育案例

小学班主任德育案例

小学班主任德育案例
案例一,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

在班级中,经常会出现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比如争吵、打架等。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班主任,我首先会及时制止冲突行为,让学生冷静下来。

然后,我会耐心倾听双方的诉求,了解矛盾的起因和经过。

接下来,我会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比如进行心理疏导、进行批评教育、进行调解等。

最后,我会跟进矛盾冲突的解决情况,确保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学生之间的关系能够得到修复。

案例二,学生的品行问题。

在班级中,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品行问题,比如懒惰、不守纪律、撒谎等。


于这种情况,我会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比如进行个别谈话,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和原因,然后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教育。

同时,我也会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和督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能够改正自己的行为。

在处理学生的品行问题时,我会注重引导和激励,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案例三,学生的心理问题。

在成长过程中,一些学生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比如情绪低落、自卑、焦虑等。

对于这种情况,我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给予适当的关怀和支持。

同时,我也会及时与学生的家长和心理老师进行沟通,共同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在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时,我会注重温暖和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来自班主任和学校的关爱和帮助。

通过以上的案例分享,我深刻认识到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育水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广大教师和家长也能够关注学生的德育问题,共同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小学育德教育案例分析题(3篇)

小学育德教育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性格开朗,乐于助人,但在学习上却显得有些马虎。

他的父母都是教师,对他在学习上的要求很高,希望他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然而,小明在学习上总是心不在焉,作业完成得马虎,考试成绩也不理想。

这让他的父母非常担忧,于是他们找到了学校的班主任老师寻求帮助。

案例分析:一、问题分析1. 家庭因素小明的父母都是教师,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希望他能继承自己的事业,成为优秀的学生。

然而,他们过于注重成绩,忽视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培养,导致小明在德育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2. 学校因素学校在德育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

首先,班主任老师对小明的关注不够,没有及时发现他在学习上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指导。

其次,学校德育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创新,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学生自身因素小明自身存在一定的德育问题。

首先,他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自律意识。

其次,他在与同学交往中,有时会表现出自私、任性的一面。

二、案例分析1. 家庭教育方面(1)父母应调整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在关注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德育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行。

(2)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个性,给予他们适当的自由空间。

让孩子在自由的环境中成长,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3)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学校教育方面(1)班主任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及时发现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问题,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2)学校应丰富德育教育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3)学校要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德育教育情况,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3. 学生自身方面(1)小明要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自律意识。

在学习过程中,要认真对待每一项任务,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2)小明要学会与人交往,培养良好的品行。

在与人交往中,要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学会换位思考。

小学品德教育案例分析

小学品德教育案例分析

小学品德教育案例分析一、引言小学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道德观念的重要环节,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本文以一个小学品德教育案例为例,探讨其背后的教育策略和方法,以及其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二、案例描述某小学里有一位学生小明,他是一个典型的好学生,成绩优异,品德端正。

然而,在一次小组活动中,小明被同组的同学排挤和孤立。

经过老师的观察和了解,发现小明平时缺乏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经常独自完成任务。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老师采取了一系列的教育措施。

三、教育策略和方法分析1. 创设情境针对小明的问题,老师意识到需要创设一种情境,让小明进行团队合作的实践。

因此,老师组织了一次小组活动,要求小明与其他同学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并借此机会引导小明与他人进行积极的互动。

2. 规划活动为了让小组活动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老师在活动前精心规划了活动内容和目标。

她将任务设计为一个需要合作和分工的项目,鼓励小组成员互相协作、交流,并明确活动的目标和预期结果。

3. 知识引导在活动开始前,老师通过教育引导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团队合作和沟通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她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团队合作的守则和指导原则,如尊重他人、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意见、能够妥协等。

4. 触发讨论在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让学生们分享个人意见和看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同时,老师在讨论中及时给予学生们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团队合作的技巧。

5. 反思总结活动结束后,老师组织了一次反思总结,让学生们回顾和评价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并交流彼此的体验和感悟。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自身在其中的作用。

四、案例对学生的积极影响通过以上教育策略和方法的实施,这个小组活动对小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他学会了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在团队中扮演起了积极的角色。

其次,小明的自信心得到了提升,对于团队合作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充满信心。

德育案例分析5篇

德育案例分析5篇

德育案例分析5篇第一篇:德育案例分析德育按例分析古语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一个人的成长是需要一段漫长的时期的,尤其是在读书时期。

作为一名即将踏上教育的工作者、师范生,我深深体会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工作在各个学科中都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征、个性、爱好、优点、缺点等。

这些都是我们做教师应该去研究的。

因为这些远比逼着孩子去背一个单词,多会做一道题更有长远的意义。

只有真正解决孩子的心结,这才是老师的成功。

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离婚的家庭也与日俱增。

单亲孩子的增多,给学校和班级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家庭是孩子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耳孺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会陶冶出什么样的孩子。

”诚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教育成长影响何等重要。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

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落,性情浮躁,性格孤僻。

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

一、基本情况周强,12岁,五年级的学生,单亲家庭,是我班一名尤为突出的“学困生”、“问题生。

”二、学生的问题行为上课不专心听讲,常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作业、家庭作业拖拉,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且作业质量差,错误较多;成绩差,各门功课测试都不及格。

行为习惯不好,爱撒谎,下课惹事生非,经常和其他学生发生矛盾。

三、原因分析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周强的父母在他六岁的时候就离婚了,他和父亲一起过,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对孩子的关爱极少,孩子一旦犯错非打即骂。

由于父亲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造成孩子对学习丧失兴趣和信心。

四、辅导策略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接触中我发现周强也是有进步要求的,也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名好学生,他的淘气只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

因此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他,还经常对同学说:“看,周强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周强同学的字写得真漂亮。

学生德育个案分析系列(全文5篇)

学生德育个案分析系列(全文5篇)

学生德育个案分析系列(全文5篇)第一篇:学生德育个案分析系列——学生德育个案分析系列(一)一、学生不良行为表现自我校开展德育导师制后,钱某某同学是我的德育辅导的第一名对象。

该男生来自中等家庭,父亲做装修工作,母亲无固定工作,家中作为独子较为宠爱。

该生体质较差,记忆力、理解能力都相对比较弱,学习习惯也不好。

他的学习不良行为主要表现为:个人控制能力很差,注意力易分散,经常不能按时按量完成作业,在收作业本时经常说没有带,忘在家里了。

在教育批评时该生也明白自己的问题,并诚心想要改正,但事情过后效果不大。

二、学生性格特点分析从性格上来分析钱某某同学属于满口应承型学生中较为典型的一位,这类学生的不良性格在学习较差的学生中最常见。

他们往往在你的学习要求前满口答应,但过后会一再拖延,始终未付诸行动,直至事过境迁。

应对这类学生,首先必须尽力找出使满口应承型的人不愿采取行动的关键原因,究竟是惰性还是能力不及。

当你找到原因后,要帮助学生做出行动,可以让学生意识到你对他的关心和重视,有可能的话对采取行动的各个步骤明确化并加以控制。

当学生完成一项要求后要及时加以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

对反复拖延者可以明确限定时间,强制要求完成。

三、教师德育计划措施钱某某同学不按时按量完成作业,砌词拖欠,上课反复说话是他一贯的不良行为。

根据行为改变理论,我采取正面鼓励强化的方法和反面批评刺激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矫正措施与方法:1、培养他自觉完成作业的意识,使他能体会完成作业的成功感和快乐感。

2、改变过去的单一事后批评指正的教育方式,更注重事前的预防和鼓励。

3、增加与他的个人情感交流,了解他,接近他,帮助他。

4、讲撒谎的危害,诚实的光荣,鼓励他说实话,帮助他理解。

5、从要求他完成少量的作业到由他自己完成规定作业。

利用“最近发展区”的原则增强他完成作业的信心。

6、及时肯定他的进步表现,注意表扬他的每一次进步。

7、选他的一次优秀作业,让他给全班同学讲讲是怎样写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德育工作在各个学科中都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

以前我对老师的认识只停留在老师上好课,学生学会知识。

以为这样老师就做到尽心尽责了。

但当我步入教师这个行业以后才明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征、个性、爱好、优点、缺点等。

这些都是我们做教师应该去研究的。

因为这些远比逼着孩子去背一个单词,多会做一道题更有长远的意义。

只有真正解决孩子的心结,这才是老师的成功。

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离婚的家庭也与日俱增。

单亲孩子的增多,给学校和班级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家庭是孩子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耳孺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会陶冶出什么样的孩子。

”诚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教育成长影响何等重要。

一、基本情况张一凡,10 岁,是三年级的学生,是全校出名的老大难。

二、学生的问题行为上课不专心听讲,常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作业、家庭作业拖拉,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且作业质量差,错误较多;成绩差,各门功课测试都不及格。

三、辅导策略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接触中我发现张一凡也是有进步要求的,也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名好学生,他的淘气只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

因此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他,还经常对同学说:“看,张一凡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张一凡同学的字写得真漂亮。

”“张一凡同学……”渐渐的,张一凡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

一次, 我进行课堂巡视时,他主动冲我笑了。

通过努力,张一凡成为了班级的纪律委员,并把班级的纪律管理得井井有条,由全校纪律最差的班级一路直升到全校纪律最好的班级之一。

2. 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张一凡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

因此,我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地分析了张一凡在校的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让其父亲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还联系到他的母亲,说服她多用一些时间回来看看儿子,多关心他,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不要让家庭关系而毁了孩子。

经过多次推心置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

由于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努力,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开始喜欢学习,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张一凡也从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3. 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因为家庭里少了和睦温暖,多了训斥和打骂,或是失去了母爱,多了孤独,令张一凡的心灵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甚至敏感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不愿与别人交往,以故意捣乱来排解心中压力以寻求一种心理平衡。

面对他的这种状况,我的教育以保护孩子的脆弱易伤的自尊心为出发点。

4. 有针对性的召开主题班会,激发起孩子对生活的热爱。

为了使张一凡学会自强,我组织了一次次主题班会,如,《面对困难和挫折,我》、《我要坚强》、《我们有个大家庭》。

在主题会中,孩子们热情洋溢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面对困难和挫折,我要像张海迪姐姐那样发奋学习、努力进取,做一个有用于社会的人;有的说,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要勇于面对现实,不屈不挠地战胜它们,做一个勇敢的人;有的说,我们的班级就是我们的大家庭,我们是兄弟姐妹……。

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引导李明焕发起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

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孩子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孩子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孩子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坦,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

愿每一位教师、家长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小学德育教育案例分析张某,男,11 岁,小学五年级学生,单亲家庭。

他和母亲一起生活。

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是一周后作业经常少做,甚至不做,母亲、老师批评后,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上学,不说话,砸东西,逃避别人。

原因分析经过和他母亲的交谈了解到,他的父亲是个简单粗暴的人,他俩多是再婚的,但他父亲仍不珍惜这段婚姻。

在他年幼的时候,就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但是,当父亲心情好的时候,又会满足儿子一切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这就造成了他既胆大怕事又固执任性。

二年前,父母又离了婚,使他受到很大打击,加上母亲常常在儿子面前哭诉自己的不幸,使这个小孩情感更加脆弱,心理压力更大,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干脆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去上学,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

通过家访,我明白了他不上学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

由于家庭的忽然变故,使她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

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

长此下去,其认识就逾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

个案处理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他摆脱心理困境。

我认识到造成他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做好他母亲的思想工作,希望她承认现实,面对现实,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尽量不要在儿子面前哭诉、埋怨,因为这样于事无补,反而会增加他的心理负担,影响他的健康成长。

还设法联系到孩子的父亲,说服他多用一些工余时间回来看看儿子,多点关心他,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不要让家庭关系而毁了孩子。

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

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也愿意跟同学们交往,渐渐地回到学校上课了。

二、爱护、尊重学生。

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

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

“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问题是,有些老师走进了“爱”的误区,对“爱学生”的认识表面化,以为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不体罚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嘘寒问暖为学生提供物质帮助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考试分数就是关心爱护,殊不知,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被德”,心理上“扶健”。

有人说,对学生,可以没有爱,但要尊重。

我却以为,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

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

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

”反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

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

三、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教育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

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情感关怀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

学生的过分冷漠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情感的失调,教师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可以收到明显的调节疗治效果。

1.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

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学生谈谈心,能知道学生的心里工正在想些什么,能知道他们最担心的是什么。

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学生,多表示一些理解,适当地给一些点拨,学生心头的那点儿郁结往往就化解了。

2.多一些一视同仁的关心。

这些有心理困境的学生,大多非常敏感,自尊心极强,性格内向。

如果教师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厚此薄彼,对他们有些冷淡,他们就会感到强烈的不满。

所以教师必须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尤其对心理素质欠佳、单亲家庭的学生,不妨格外表示自己的好感和热情,这并不是虚伪,这是调控学生心态的需要。

3.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

心灵过分脆弱、缺少爱的学生大多有点偏执,脾气或许有点“怪” ,教师千万不能因此而嫌弃他们,也不能硬要他们立即把怪脾气改掉。

青少年有点儿孩子气是正常的,每个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也是正常的。

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必能便他们走出暂时的心灵阴影,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

四、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开始,他还不愿上学,我去到他家里时,老躲着不见,或是一问三不答。

我知道这是防御心理的表现,其实其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的,他极需要被爱的感觉。

我不急也不燥,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地给他讲班里发生的趣事,讲同学们是多么希望他回到学校,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活动。

我主动与之接近,缩短心理距离,想用集体的温暖来消除她内心的焦虑和冷漠。

同班级同学知道这种情况之后,主动利用放学后的时间,陪他聊天,给他讲讲学校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慢慢地,他的表情没有那么呆板,渐渐地露出了一丝向往。

此后,他瘦弱的身影也逐渐逐渐地出现在教室里。

但我并不满足于此,一直寻找让他重新振作的契机。

上课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很多同学不会答,竟意外地发现这孩子眼里露出一点笑意,就抓住这个机会提问他。

开始,他涨红了脸,讲得结结巴巴的,我用鼓励的眼神望着他,亲切地对他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结果他讲得很流利,得到了全体同学的掌声,他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此后, 我还多次为他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使他摆脱自闭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

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他那颗冷漠的失望的心,使他重新回到了班集体中。

五、我们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

生存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性的教育主题,而生存和发展有赖于优良的素质。

人的素质结构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等构成,没有健康的心理,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但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往往注视着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品德的优劣,而忽略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甚少注意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把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心理问题。

这样做,将使班主任工作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也培养不出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健康和积极的态度。

班主任工作的成效,有时是取决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和理解程度。

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走出传统德育困境的需要。

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要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鲜内容。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

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坦,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