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历史名人”作文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历史名人”作文指导
(撰稿:姚海勇)
【题目展示】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历史,总会看到一座座精神的坐标:跋山涉水、舍身求法的玄奘,“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寂寞的鲁迅,“真理面前半步也不后退”的布鲁诺,“不管怎样,总是爱他们”的特蕾莎嬷嬷……贴近他们的身影,走进他们的心灵,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感悟呢?请以“走进……”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思路点拨】
题目中的材料对写作的范围作了明确的限定,一是写历史人物,二是这一历史人物应该是可以作为后人的精神坐标的,三是既要走进历史人物的人生轨迹,更要走进历史人物的心灵或者说是精神世界,而且侧重点是落在历史人物的心灵或者精神世界上,因此还应该明确两点,一、写历史人物的生活或者是事迹最终还是要与写人物的精神世界相勾连,二、既然是我们把目光投向历史,那么,还应该写我们对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的感受、看法,以及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对我们的影响,对于当代的影响,而且是积极的影响。
总体思路是把叙写人物和评价人物精神世界融合起来,采用叙议(或抒情)结合的方式。具体而言,既可以运用第二人称,也可以运用第三人称,相比较而言,第二人称的运用应该更有利于作者和历史人物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而第三人称的运用则更有利于冷静地评析。【范文展示】
走进庄子
诸暨市湄池中学徐亦伟
时空的坐标定格在两千年前的战国,在这剑拔弩张的多事之秋,极不相称却又极其适时地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一时间,各种思想犹如秋日里随风散落的树叶,缤纷而绚丽。有一位时代的歌者,他乘驭着冲天的羊角之风,拍振着鹏鸟的遮天巨翅,吟唱着自然清幽的曲
调来了。他,就是庄子。(以百家争鸣作为背景,引出庄子这位时代的歌者)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世俗的利益,不知蒙蔽了多少原本晶莹澄澈的人心,而庄子这位时代的歌者却从不逐利。他出身贫寒,可贵的是他甘于贫寒,因为他有一颗富裕的心。庄子满足于自己的生命,满足于自然所给予他的一切。曾有弟子在庄子弥留之际说:老师身故后要风光大葬。庄子听此平静地论述道:我本就属于自然,若将我的遗体置于棺椁之中,那蝼蚁这些小生灵又以什么为生呢?况且风光的葬礼也只是一种浪费。可以如此淡看世间利害,豁达面对生死,庄子,有一种人存在之初才具备的自然精神。这种精
神,就是尊重自然的规律,遵守自然的法则。(以庄子出身贫寒却又甘于贫寒作比,突出其精神的富裕,对于生死的态度,以极端化的言行表现出庄子的自然思想,运用材料精当,有四两拨千斤之力)
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驾驶着他那轻盈、无为的思想,在战乱纷纷、尔虞我诈的时代,完美地做到了“善其身”。多少次受君主之邀却始终不肯出山辅佐。庄子不屈于权贵,固守自己的心灵。他的固守并非拘泥陈规,他的固守是怀揣对自然生灵的怜悯,是对生命规律的尊重。然而,庄子与世隔绝却又心系社会,既出世又不避世,他以一种近乎“疯癫”的状态穿梭于现实与精神世界。他的思想犹如嘈杂中的一曲清幽叹词,宁静得分外引人注目,在浩
瀚之溟中自由翻腾,在高远之空里自由飞翔。(写庄子不肯出仕但是又心系社会,既是承接
上文,进一步表现庄子的自然思想,而且从更高的层面表现了庄子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庄子犹如一口古井,无论井外的风雨有多大,他永远是那样的平静与深邃。井中的自然之水滋润着井边的花草,这亘古的思想之水,也穿越千年温润着时空这边的我们。饮一瓢井中之水,倍觉轻盈与高远,宁静致远之感油然而生,仿佛我们也长出了大鹏之翼,遨游于天
地之间。(古井之比堪称妙喻,深邃、宁静,滋润花草,虽经千年而生机焕发,彰显庄子思想对当今时代的灌溉之用)
时空的坐标早已移到了现在,我们走在了历史前进的最前沿。庄子和他的思想闪耀着光辉,在前路茫茫的黑暗里,指给我们最自然的方向,最平静的方向。(呼应开篇,言简意赅,以前瞻的眼光再次评价庄子的思想)
【可圈可点】
本文集叙述、抒情、议论为一体,熔人物的事迹、心灵(精神)、对后世的影响于一炉,既有形象的描述,又有深刻的思考。
结构严谨,文思绵密。一开头劈空一句“时空的坐标定格在两千年前的战国”,为庄子这一历史人物展示了宏阔的背景,而后又以百家争鸣作为庄子思想独树一帜的衬托,一开始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庄子,其人必是人中之佼。第二段引用太史公名言继而叙写庄子的自然思想和不逐名利的高贵精神。紧接着第三段写庄子不接受君主之盛情相邀,坚决不肯出山,进一步表现庄子的自然精神,同时又写庄子出世而不避世,在新的高度刻画了庄子的形象,表现了庄子的人格魅力。第四段以古井为喻,表现庄子的思想对时代、对后人的润泽,转向写庄子的影响,行文自然而不生涩。结尾段以“时空的坐标早已移到了现在”一句开头,呼应开篇,使文章的结构圆融、浑然一体,最后以高蹈、铿锵的语言,预示了庄子对我们的意义和价值,卒章明志,戛然而止。
善于选材,详略确当。庄子的事迹可写的内容实为繁富,而作者能够从繁富的材料中巧妙选取,为文章所用。譬如第二段中庄子师生之间关于庄子死后如何安葬的问题的讨论,确乎是表现庄子自然思想的极佳素材。“未知死,焉知生”,对待死亡的态度是最能够体现一个人的精神境界的,这一材料足以以一当十。在详略方面,本文也是处理得很妥当的,庄子不肯接受君主之邀这一素材,固然也是很恰切的材料,不过还是比较为人所知,故而不同于前面庄子师生的讨论,只用三言两语叙述。
语言老到,时有妙喻。作者的语言具有一定功底,行文流畅而不失睿智,深刻而不失文采,特别是比喻,如“他的思想犹如嘈杂中的一曲清幽叹词”“庄子犹如一口古井,无论井外的风雨有多大,他永远是那样的平静与深邃”等,尽管也可以见出借鉴之痕迹,然而能够如此吸收语言,其不正说明作者是把握住了语文学习之骊珠吗?
【更上层楼】
庄子是一位深邃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浪漫的文学家,其著作《庄子》更是传世经典,如果能够多引用一些庄子的论述或者妙喻,文章的内容会更丰厚,对庄子的刻画也会更丰满。
个别词句也还值得进一步斟酌,例如“时空的坐标定格在两千年前的战国”中的“定格”,这是一个人们喜欢滥用的词语,但是在这个句子中用得也不是很恰当,尚需推敲。又如“指给我们最自然的方向,最平静的方向”中的“最平静”修饰“方向”也显得不够熨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