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病变分析- 肖慧
合集下载
颅脑影像解剖和病变3
顶上回
• 枕叶位于枕顶裂和枕前切迹连线之后。在 内侧面,距状裂和顶枕裂之间为楔叶,与 侧副裂候补之间为舌回。负责处理视觉信 息。
枕上回
枕上回
枕上回
枕上回
额叶直回
额叶直回
额叶直回
额叶直回
豆状核壳
豆状核壳
豆状核壳
豆状核壳
后连合
后连合
缘上 回
缘上 回
缘上 回
缘上 回
• 顶叶:位于中央沟之后,顶枕裂于枕前切 迹连线之前。在中央沟和中央后沟之间为 中央后回。横行的顶间沟将顶叶余部分为 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顶下小叶又包括缘 上回和角回。响应疼痛、触摸、品尝、温 度、压力的感觉,该区域也与数学和逻辑 相关。
顶上回
顶上回
顶上回
1
5
2
6
7
3
8
4
1.尾状核 2.三脑室 3.四叠体 4.小脑山顶 5.前联合 6.壳核 7.外侧裂 8.四叠体池
4
1
5
6
2
7
3
8 9
10
MRI解剖—颅脑
大脑外侧面观
大脑内侧面
• 常见的有精神症状(额叶)、癫痫(额叶 和颞叶)、偏瘫或单一肢体瘫痪(运动 区)、失语(优势半球额下回或颞上回), 视野缺损(鞍区、颞叶深部或枕叶)、内 分泌功能紊乱(鞍区、下丘脑、松果体)、 共济失调(小脑)、颅神经症状(脑干或 后颅窝肿瘤) 。左侧大脑半球为语言活动
外侧裂(薛氏裂)--T1WI
外侧裂(薛氏裂)--T2WI
外侧裂--FDG18F氟脱氧葡萄糖正 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外侧裂—T1FDG
外侧裂—T2FDG
• 颞叶(temporal lobe):颞上沟,颞下沟。颞上 回,颞中回,颞下回,颞横回 。
颅底解剖小讲课(结合CT影像)
治疗方法。
注意事项
治疗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 、身体状况、病情等因素,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效果与预后
治疗效果
大多数颅底疾病经过及时、正确 的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
果。
预后情况
不同类型的颅底疾病预后不同,与 患者的年龄、病情、治疗方式等因 素有关。
注意事项
治疗后应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 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 以促进康复。
相关解剖
后颅底由枕骨、颞骨和下颌骨构成,其中枕 骨构成后颅底的中央部分,颞骨构成后颅底
的侧壁,下颌骨则与口腔相通。
05
颅底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与流程
01
02
03
诊断方法
CT、MRI、X光等影像学 检查,结合病史、症状和 体征,综合判断颅底疾病 的类型和程度。
诊断流程
初步检查→进一步检查→ 确诊→制定治疗方案。
中颅底手术入路主要用于切除中颅底的肿瘤,如听神经瘤、 三叉神经鞘瘤等。手术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保护三叉神经、 面神经和外耳道。
相关解剖
中颅底由颞骨、颧骨和上颌骨构成,其中颞骨构成中颅底的 侧壁,颧骨构成中颅底的底部,上颌骨则与鼻腔和口腔相通 。
后颅底手术入路
后颅底手术入路
后颅底手术入路主要用于切除后颅底的肿瘤 ,如颈静脉球瘤、垂体瘤等。手术过程中需 要特别注意保护脑干、小脑和后组脑神经。
详细描述
中颅底主要由蝶骨和颞骨构成。蝶骨是中颅底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内部有一个称为蝶窦的空腔。颞骨则位于中颅 底的两侧,其内部包含有外耳道和中耳。
后颅底解剖结构
总结词
后颅底是颅骨后部的一部分,主要包含枕骨和斜坡。
注意事项
治疗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 、身体状况、病情等因素,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效果与预后
治疗效果
大多数颅底疾病经过及时、正确 的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
果。
预后情况
不同类型的颅底疾病预后不同,与 患者的年龄、病情、治疗方式等因 素有关。
注意事项
治疗后应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 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 以促进康复。
相关解剖
后颅底由枕骨、颞骨和下颌骨构成,其中枕 骨构成后颅底的中央部分,颞骨构成后颅底
的侧壁,下颌骨则与口腔相通。
05
颅底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与流程
01
02
03
诊断方法
CT、MRI、X光等影像学 检查,结合病史、症状和 体征,综合判断颅底疾病 的类型和程度。
诊断流程
初步检查→进一步检查→ 确诊→制定治疗方案。
中颅底手术入路主要用于切除中颅底的肿瘤,如听神经瘤、 三叉神经鞘瘤等。手术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保护三叉神经、 面神经和外耳道。
相关解剖
中颅底由颞骨、颧骨和上颌骨构成,其中颞骨构成中颅底的 侧壁,颧骨构成中颅底的底部,上颌骨则与鼻腔和口腔相通 。
后颅底手术入路
后颅底手术入路
后颅底手术入路主要用于切除后颅底的肿瘤 ,如颈静脉球瘤、垂体瘤等。手术过程中需 要特别注意保护脑干、小脑和后组脑神经。
详细描述
中颅底主要由蝶骨和颞骨构成。蝶骨是中颅底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内部有一个称为蝶窦的空腔。颞骨则位于中颅 底的两侧,其内部包含有外耳道和中耳。
后颅底解剖结构
总结词
后颅底是颅骨后部的一部分,主要包含枕骨和斜坡。
颅神经的影像检查-肖家和
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影像 检查结果,可以评估治疗 效果和病情进展。
辅助手术导航
在手术中,颅神经影像检 查可以为医生提供准确的 定位信息,辅助手术导航。
颅神经影像检查的未来发展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可以利用 人工智能算法对颅神经影像检查结果 进行自动分析和诊断,提高诊断准确 率。
多模态影像检查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无创无辐射检查
未来可能开发出无创无辐射的影像检 查技术,如超声或光学成像等,降低 对患者的伤害和风险。
将不同影像检查技术相结合,如MRI 与CT或核医学检查,可以获得更全面 的颅神经信息,提高诊断效果。
02
颅神经影像检查的临床 应用
颅神经影像检查在脑瘤诊断中的应用
脑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颅神经影像检查在脑瘤诊断中具有 重要作用。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位 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肖家和教授对颅神经影像检查临床应用的展望
扩大颅神经影像检查的临床应用范围
肖家和教授认为,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颅神经影像检查的临床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不 仅用于诊断疾病,还能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疾病进展。
提高颅神经影像检查的临床可及性
肖家和教授认为,通过推广颅神经影像检查技术,提高其临床可及性,将有助于更多患者获得及时的 诊断和治疗。
VS
颅神经影像检查可以发现脑实质的炎 症病灶和水肿等病变,对于评估病情 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已 经发生脑炎的患者,颅神经影像检查 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病情变化。
0查研究概述
肖家和教授致力于颅神经影像检查的 研究,通过先进的影像技术,为脑瘤、 脑血管疾病、脑外伤和脑炎等疾病的 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辅助手术导航
在手术中,颅神经影像检 查可以为医生提供准确的 定位信息,辅助手术导航。
颅神经影像检查的未来发展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可以利用 人工智能算法对颅神经影像检查结果 进行自动分析和诊断,提高诊断准确 率。
多模态影像检查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无创无辐射检查
未来可能开发出无创无辐射的影像检 查技术,如超声或光学成像等,降低 对患者的伤害和风险。
将不同影像检查技术相结合,如MRI 与CT或核医学检查,可以获得更全面 的颅神经信息,提高诊断效果。
02
颅神经影像检查的临床 应用
颅神经影像检查在脑瘤诊断中的应用
脑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颅神经影像检查在脑瘤诊断中具有 重要作用。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位 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肖家和教授对颅神经影像检查临床应用的展望
扩大颅神经影像检查的临床应用范围
肖家和教授认为,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颅神经影像检查的临床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不 仅用于诊断疾病,还能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疾病进展。
提高颅神经影像检查的临床可及性
肖家和教授认为,通过推广颅神经影像检查技术,提高其临床可及性,将有助于更多患者获得及时的 诊断和治疗。
VS
颅神经影像检查可以发现脑实质的炎 症病灶和水肿等病变,对于评估病情 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已 经发生脑炎的患者,颅神经影像检查 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病情变化。
0查研究概述
肖家和教授致力于颅神经影像检查的 研究,通过先进的影像技术,为脑瘤、 脑血管疾病、脑外伤和脑炎等疾病的 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颅底解剖详解(2)
颅底骨与脑膜紧密愈着,外伤后不会形成硬膜外血肿, 但脑膜往往同时损伤,引起脑脊液外漏。
一、颅底下面观
颅底下面分为前、后两 部分,前部属于面颅, 后部属于脑颅。
颅底前部 两侧上颌骨的腭突、腭骨的水平板、上颌骨的牙槽突、上颌结
节和额骨。 两侧上颌骨腭突以腭正中缝median palatine suture 相连结。缝
颅前窝anterior cranial fossa
颅前窝由额骨眶板、筛骨筛板、蝶 骨小翼和蝶骨体的前部构成,以蝶 骨小翼和蝶轭与颅中窝分界。
颅前窝是颅底三个凹陷中最高的一 个,位于眶、鼻腔之上,构成二者 的顶, 其前方与额窦仅以一骨板相 隔,其下方与筛窦相邻,故某些疾 患可相互波及。
颅前窝的骨板极薄,是颅前窝骨折 的常见部位,大脑额叶及有关的嗅 神经、嗅球和嗅束均位于颅前窝, 同时视交叉、垂体及大脑颞叶前端 也与颅前窝相邻,这些结构的手术 有时须经颅前窝才能到达。所以颅 前窝具有比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颅底后部包括蝶骨、颞骨和枕骨。
鼻后孔的内侧界由犁骨构成, 鼻后孔的外侧界由翼突构成
翼突内侧板medial plate及其翼 钩,以及翼突外侧板lateral plate ,二板之间是翼窝。舟状 窝scaphoid fossa位于翼突内侧 板根部,并与破裂孔foramen lacerum 相邻。
颞骨鼓部和鳞部以及被岩鼓裂 与岩鳞裂围绕的岩部的骨盖嵴 共同构成下颌窝mandibular fossa,窝的前界是关节结节 articular tubercle 。颞骨的颧突 伸向前外。
枕骨基底部的突起称咽结节 pharyngeal tubercle ,基底部 与蝶骨体融合。岩枕裂位于颞 骨岩部与枕骨之间。颈静脉窝 被邻接的枕骨颈静脉 cranial fossa 最大、最深,前界为鞍背、蝶 骨体后面和枕骨基底部,后界 为枕鳞下部,外侧界为颞骨岩 部、颞骨乳突部和枕骨侧部, 上后界为顶骨乳突角。颅后窝 容纳小脑、脑桥和延髓。
一、颅底下面观
颅底下面分为前、后两 部分,前部属于面颅, 后部属于脑颅。
颅底前部 两侧上颌骨的腭突、腭骨的水平板、上颌骨的牙槽突、上颌结
节和额骨。 两侧上颌骨腭突以腭正中缝median palatine suture 相连结。缝
颅前窝anterior cranial fossa
颅前窝由额骨眶板、筛骨筛板、蝶 骨小翼和蝶骨体的前部构成,以蝶 骨小翼和蝶轭与颅中窝分界。
颅前窝是颅底三个凹陷中最高的一 个,位于眶、鼻腔之上,构成二者 的顶, 其前方与额窦仅以一骨板相 隔,其下方与筛窦相邻,故某些疾 患可相互波及。
颅前窝的骨板极薄,是颅前窝骨折 的常见部位,大脑额叶及有关的嗅 神经、嗅球和嗅束均位于颅前窝, 同时视交叉、垂体及大脑颞叶前端 也与颅前窝相邻,这些结构的手术 有时须经颅前窝才能到达。所以颅 前窝具有比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颅底后部包括蝶骨、颞骨和枕骨。
鼻后孔的内侧界由犁骨构成, 鼻后孔的外侧界由翼突构成
翼突内侧板medial plate及其翼 钩,以及翼突外侧板lateral plate ,二板之间是翼窝。舟状 窝scaphoid fossa位于翼突内侧 板根部,并与破裂孔foramen lacerum 相邻。
颞骨鼓部和鳞部以及被岩鼓裂 与岩鳞裂围绕的岩部的骨盖嵴 共同构成下颌窝mandibular fossa,窝的前界是关节结节 articular tubercle 。颞骨的颧突 伸向前外。
枕骨基底部的突起称咽结节 pharyngeal tubercle ,基底部 与蝶骨体融合。岩枕裂位于颞 骨岩部与枕骨之间。颈静脉窝 被邻接的枕骨颈静脉 cranial fossa 最大、最深,前界为鞍背、蝶 骨体后面和枕骨基底部,后界 为枕鳞下部,外侧界为颞骨岩 部、颞骨乳突部和枕骨侧部, 上后界为顶骨乳突角。颅后窝 容纳小脑、脑桥和延髓。
颅底影像详细解剖优秀课件
内耳道
中耳锤、砧骨
枕骨鳞部
枕乳突缝
蝶骨体
蝶骨大翼
蝶颞(鳞)缝
颞骨岩部
眶上裂
前庭及外半规管
第十二层:
枕骨鳞部
枕乳突缝
后半规管
蝶骨体
蝶骨大翼
蝶颞(鳞)缝
蝶颧缝
颞骨岩部
颞骨鳞部
骨鼓室部
鼓鳞裂
耳蜗底层
蝶骨体的颈内动脉沟
中耳
枕骨鳞部
枕骨乳突缝
眶上裂与眶下裂结合部
蝶骨体部
蝶骨大翼
蝶颞缝
蝶颧缝
颞骨鳞部
第十层:
耳蜗
左侧内耳道
中耳锤、砧骨
枕骨鳞部
枕乳突缝
蝶骨体
蝶骨大翼
眶上、下裂结合部
蝶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缝
颞骨岩部
第十一层:
左侧蝶骨嵴
茎突
颧骨
第四层:
关节结节(颧弓的前根)
枕骨基底部(后斜坡)
舌下神经管
翼腭窝
翼板
翼突
枕乳突缝
枕骨(鳞部)
翼上颌裂
蝶骨大翼
蝶骨嵴
腭大孔(蝶腭孔)
茎突基底部
颧弓
颧面孔/管
第五层:
卵圆孔
棘孔
舌下神经管
眶下裂
枕骨(鳞部)
枕乳突缝
翼腭窝
蝶骨大翼
蝶骨嵴(右侧)
斜坡
破裂孔
卵圆孔
棘孔
眶下裂
颈静脉孔变为乙状窦
舌下神经管根部)
枕骨鳞部
枕乳突缝
岩枕裂
蝶岩裂
翼腭窝
蝶骨体
蝶骨大翼
蝶鳞缝
鼓鳞裂(岩鼓裂)
颞骨岩部
颞骨鼓室部
颅脑影像解剖与病变三
功能的优势半球,右侧为非语词认识功能 的优势半球。
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
• 第一躯体运动区(motor area):中央前回、 旁中央小叶前部。
• 第一躯体感觉区(somesthetic area):中央 后回、旁中央小叶后部。
• 视区(visual area):距状沟周围皮质。 • 听区(acoustic area):颞横回。 • 语言区(linguage area):书写中枢、运动性
• 颞叶症候群---1------8如下:
• 1.颞叶癫痫:患者表现发作性记忆力障碍,神 志恍惚,言语错乱,精神运动性兴奋,情绪 和定向力障碍、幻觉、错觉等。
• 2.自动症:表现为发作性无意识地自伤、伤人、 冲动、毁物等精神运动性兴奋,以及不自主 地咀嚼,反复吞咽、口唇乱动、发作性头眼 扭转,摸索等无目的动作。
顶上回
• 枕叶位于枕顶裂和枕前切迹连线之后。在 内侧面,距状裂和顶枕裂之间为楔叶,与
侧副裂候补之间为舌回。负责处理视觉信 息。
枕上回
枕上回
枕上回
枕上回
额叶直回
额叶直回
额叶直回
额叶直回
豆状核壳
豆状核壳
豆状核壳
豆状核壳
后连合
后连合
后连合
3~4次/d
第三节 脑脊液及其循环
硬脑膜
侧脑室脉络丛
脑脊液由各脑 室脉络丛产生, 无色透明液体,
上矢状窦 室间孔
充满脑室系统、 脊髓中央管及蛛 网膜下隙。
交叉池 脚间池
中脑水管
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缓冲震荡、 保护、运输代谢产物和调节颅内 压等作用。
蛛网膜粒 脑蛛网膜
直窦 大脑大静脉 小脑延髓池 第四脑室正中孔
外侧裂(薛氏裂)--T1WI
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
• 第一躯体运动区(motor area):中央前回、 旁中央小叶前部。
• 第一躯体感觉区(somesthetic area):中央 后回、旁中央小叶后部。
• 视区(visual area):距状沟周围皮质。 • 听区(acoustic area):颞横回。 • 语言区(linguage area):书写中枢、运动性
• 颞叶症候群---1------8如下:
• 1.颞叶癫痫:患者表现发作性记忆力障碍,神 志恍惚,言语错乱,精神运动性兴奋,情绪 和定向力障碍、幻觉、错觉等。
• 2.自动症:表现为发作性无意识地自伤、伤人、 冲动、毁物等精神运动性兴奋,以及不自主 地咀嚼,反复吞咽、口唇乱动、发作性头眼 扭转,摸索等无目的动作。
顶上回
• 枕叶位于枕顶裂和枕前切迹连线之后。在 内侧面,距状裂和顶枕裂之间为楔叶,与
侧副裂候补之间为舌回。负责处理视觉信 息。
枕上回
枕上回
枕上回
枕上回
额叶直回
额叶直回
额叶直回
额叶直回
豆状核壳
豆状核壳
豆状核壳
豆状核壳
后连合
后连合
后连合
3~4次/d
第三节 脑脊液及其循环
硬脑膜
侧脑室脉络丛
脑脊液由各脑 室脉络丛产生, 无色透明液体,
上矢状窦 室间孔
充满脑室系统、 脊髓中央管及蛛 网膜下隙。
交叉池 脚间池
中脑水管
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缓冲震荡、 保护、运输代谢产物和调节颅内 压等作用。
蛛网膜粒 脑蛛网膜
直窦 大脑大静脉 小脑延髓池 第四脑室正中孔
外侧裂(薛氏裂)--T1WI
颅底影像解剖1
颅底影像解剖(一)
精选版课件ppt
1
颅底孔道检查技术
CT:高分辨CT,骨算法重建及边缘锐化处理,骨窗 MRI:常规T1WI、T2WI及增强T1WI 3D-FIESTA系列
精选版课件ppt
2
颅底孔道的CT与MRI解剖
视神经管:沟通眶尖与颅中窝 眶上裂:沟通眼眶与颅腔 眶下裂:沟通眼眶与翼腭窝、颞下窝 翼腭窝:与眼眶、破裂孔、颞下窝、鼻腔、口腔相通
轴位HRCT骨窗,长箭---眶上裂,短箭---圆孔
精选版课件ppt
15
长箭---眶下裂,短箭---翼腭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精选版课件ppt
16
冠状位HRCT骨窗,长箭---眶下裂,短箭---翼腭窝
精选版课件ppt
17
冠状位T2W1:长箭---眶下裂,短箭---眶上裂
精选版课件ppt
18
翼腭窝
• 居于上颌骨与翼突之间,为一狭窄的骨性腔隙,前界为上颌窦后 壁,后界为翼突及蝶骨大翼前面,顶为蝶骨体下面,内侧壁为腭 骨垂直部,深度为1cm,有上颌神经、蝶腭神经节及颌内动脉通 过。此窝上部较宽,下部逐渐狭窄,移行于翼腭管。翼腭窝向前 上通过眶下裂与眼眶相通,向后通过圆孔与颅中窝相通,向后下 方借翼管与破裂孔相通,向内通过蝶腭孔与鼻腔相通,向下移行 为腭大管继而借腭大孔与口腔相通。
精选版课件ppt
21
向前上通过眶下裂与眼眶相通,向外通过翼上颌裂与颞下窝相通,向内通过蝶腭孔与鼻腔相 通,向下移行为腭大孔(短箭)与口腔相通。
精选版课件ppt
22
向后通过圆孔(长箭)与颅中窝相通,向后下方借翼管(短箭)与破裂孔相通。
精选版课件ppt
23
谢 谢!
精选版课件ppt
精选版课件ppt
1
颅底孔道检查技术
CT:高分辨CT,骨算法重建及边缘锐化处理,骨窗 MRI:常规T1WI、T2WI及增强T1WI 3D-FIESTA系列
精选版课件ppt
2
颅底孔道的CT与MRI解剖
视神经管:沟通眶尖与颅中窝 眶上裂:沟通眼眶与颅腔 眶下裂:沟通眼眶与翼腭窝、颞下窝 翼腭窝:与眼眶、破裂孔、颞下窝、鼻腔、口腔相通
轴位HRCT骨窗,长箭---眶上裂,短箭---圆孔
精选版课件ppt
15
长箭---眶下裂,短箭---翼腭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精选版课件ppt
16
冠状位HRCT骨窗,长箭---眶下裂,短箭---翼腭窝
精选版课件ppt
17
冠状位T2W1:长箭---眶下裂,短箭---眶上裂
精选版课件ppt
18
翼腭窝
• 居于上颌骨与翼突之间,为一狭窄的骨性腔隙,前界为上颌窦后 壁,后界为翼突及蝶骨大翼前面,顶为蝶骨体下面,内侧壁为腭 骨垂直部,深度为1cm,有上颌神经、蝶腭神经节及颌内动脉通 过。此窝上部较宽,下部逐渐狭窄,移行于翼腭管。翼腭窝向前 上通过眶下裂与眼眶相通,向后通过圆孔与颅中窝相通,向后下 方借翼管与破裂孔相通,向内通过蝶腭孔与鼻腔相通,向下移行 为腭大管继而借腭大孔与口腔相通。
精选版课件ppt
21
向前上通过眶下裂与眼眶相通,向外通过翼上颌裂与颞下窝相通,向内通过蝶腭孔与鼻腔相 通,向下移行为腭大孔(短箭)与口腔相通。
精选版课件ppt
22
向后通过圆孔(长箭)与颅中窝相通,向后下方借翼管(短箭)与破裂孔相通。
精选版课件ppt
23
谢 谢!
精选版课件pp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26Y. Left trigeminal neuralgia.
MRTA的局限性
三叉神经根及面听神经邻近的小血管袢环绕神 经走行,MRTA成像时可造成假阳性 少数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患者是由于静脉压 迫所致,MRTA成像对静脉通常不显示,可以出现 假阴性 MRTA 在判断是否有神经血管接触关系上存在 着一定的主观因素
原发性其病因目前尚未完全肯定。 目前认为其最常见病因是由于相应颅神 经REZ(Root Entry、Exit Zone) 受搏 动性血管压迫,造成局部神经脱髓鞘, 导致神经纤维接触传导过度兴奋。
颅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是目前有效的治疗 方法。 术前明确的病因诊断,对于筛选手术病人, 指导术中正确判断责任血管的来源、把握 神经血管关系十分重要。
舌下神经管
舌 下 神 经 鞘 瘤
舌 下 神 经 鞘 瘤
脊索瘤(chordoma)
35%发生于颅底,50%发生于骶尾骨,15%发生 于椎体 以斜坡为中心的破坏性肿块,最常发生于蝶枕骨软骨联合处 MR T2WI不均匀高信号,T1WI信号多样,增强 后不均匀强化 主要和垂体大腺瘤、软骨肉瘤、颅咽管瘤、转 移瘤鉴别
男 61岁 右眶上反复发作电击样疼痛6年
M,64y. Right trigeminal neuralgia
女 47岁 反复发作左侧面 部肌肉抽搐20天
谢谢大家
MR检查方法
常规MRI
MRTA(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3D-TOF-SPGR
常规MR的局限性
常规MRI对神经血管压迫显示率低,仅为10 %~53%。 较粗大的动脉多可显示,小血管无法直接分辨。 特别是小脑前下动脉(AICA)、小脑后下动脉 (PICA)及其分支等一些相对较细小的责任血管。
海绵窦前及中央部层面
海绵窦病变
海绵窦神经鞘瘤
主要来源于三叉神经(1,2支多见),其次来 源于展神经 原发部位不同,海绵窦神经鞘瘤累及结构不同 海绵窦增宽、膨隆,较大病变可骑跨中后颅窝 主要和脑膜瘤鉴别
M,24岁
右侧眼球突出4月
F,56岁
颅眶沟通脑膜瘤
F,42岁
右 侧 海 绵 窦 脑 膜 瘤
MRTA的优点
3D-TOF-MRA技术增加了血流和静态组织间的 对比度,提高了血管压迫神经阳性符合率。 多方位薄层成像判断颅神经与血管的关系。 可通过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实现椎基底 动脉系统成像,有助了解责任血管的来源与 行径。 增强MRTA可提高静脉责任血管的检出率。
正常三叉神经
F,58Y.Right trigeminal neuralgia.
责任血管
90%为动脉,10%为静脉。 压迫三叉神经常见的动脉为SCA、AICA、PICA、 BA;位置偏移或增粗的桥脑横静脉和桥静脉是 常见的致病静脉。 压迫面神经常见的动脉为PICA、AICA、VA、 SCA、BA。 压迫舌咽神经多见于PICA、VA。
M,53岁
鼻咽癌侵犯右侧翼腭窝
翼腭窝炎性假瘤
常继发于邻近的眼眶、鼻窦等部位的炎性病变, 为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炎症 CT:翼腭窝脂肪低密度被软组织影取代,边界 不清,周围骨质表现为增生或硬化
MRI:脂肪高信号被低或等信号取代,T2WI明显 低信号为典型表现,增强后明显强化
M
49 岁
海绵窦(cavernous sinus)
责任血管
MRTA 检查中神经与周围血管关系的判断标 准: ①压迫关系:神经血管接触部位示神经根有 压迹改变; ②接触关系:神经根与邻近血管之间的最短 距离等于此血管的管壁厚度,神经根无明显 压迹; ③无接触关系:神经根与邻近血管之间的最 短距离大于此血管的管壁厚度。
F,37Y. Left trigபைடு நூலகம்minal neuralgia.
为硬脑膜静脉窦,位于垂体和蝶骨体两侧,自 眶上裂内段到颞骨岩部尖端 通过结构:颈内动脉,动眼、滑车、三叉神经 的眼支和上颌支、展神经 血流及交通:
前:为眼静脉和蝶顶窦 外:大脑中静脉、导静脉、脑膜中动脉 下:Vesalius导静脉、并与翼丛相交通 后:岩上窦、岩下窦 内:海绵间窦
颈静脉孔
颈静脉球瘤(glomus jugulare tumor)
多发生于颈静脉球外膜的球样小体 浸润性生长的分叶状实性肿块,血供丰富,内 含丰富的血管网和血窦 常以搏动性耳鸣、听力减退为首发症状 颈静脉孔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常累及骨室, 可跨颅内外生长 MRI:盐-胡椒征为特征性表现
M,43岁
T1WI
T1WI+C
小 结
颅底区域病变,首先要注意与正常解剖结构相 鉴别 颅底某些区域的肿瘤有明显的区域性,只特发 于某些部位 部分颅底病变需结合CT诊断
颅神经病变
视N 动眼 N 滑车 N
三叉 N
展N 面听 N
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是 一组相应颅神经过度兴奋,功能异常的疾 病。 分为继发性与原发性。 继发性多由于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直接 压迫相应颅神经引起。
翼腭窝
翼腭窝神经鞘瘤
起源于Schwann细胞,生长缓慢,较大时产生 压迫症状 翼腭窝内边界清楚的圆形肿块 翼腭窝扩大,局部骨质呈压迫性改变 CT呈等或低密度,肿块较小时常不能显示 MRI因细胞成分含量不同,表现不一
F,35岁
翼腭窝神经鞘瘤
翼腭窝继发恶性肿瘤
鼻咽癌为侵犯翼腭窝最常见恶性肿瘤,其他还 有上颌窦癌、上腭癌、鼻腔癌等 在邻近原发肿瘤基础上,翼腭窝不规则软组织 肿块,翼腭窝扩大,局部骨质浸润性破坏
海绵窦区动脉瘤
在形态上分为囊形、梭形和梭囊混合形 MR表现与流速、腔内是否存在血栓及腔内形成 血栓的时间有关,信号多样 MR表现为流空信号及搏动伪影提示动脉瘤 MRA和CTA可明确诊断
海绵窦区动脉瘤
Tolosa-Hunt综合征
又名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为原因不明的海绵 窦非特异性炎症 好发年龄30~75岁,男性稍多,单侧多见 临床表现单侧急性或亚急性发作的眶后疼痛和 颅神经麻痹症状,激素治疗有效 MR表现为海绵窦增宽,T1、T2等或稍低信号, 增强明显强化 诊断前需排除肿瘤,特别是鼻咽癌侵犯海绵窦
眶上裂
圆孔及上颌神经
卵圆孔及下颌神经
棘孔
翼管
翼腭窝(pterygopalatine fossa)
为上颌骨体、蝶骨翼突和腭骨之间的狭窄间隙 内容物:上颌动脉终末支及伴行小静脉、上颌 神经和翼腭神经节 翼腭窝的交通:
向后-圆孔-颅中窝 向后下-翼管-破裂孔 向下-腭大孔-口腔 向外-翼上颌裂-颞下窝 向内-蝶腭孔-蝶筛隐窝、鼻腔 向前上-眶下裂-眼眶
嗅沟
鸡冠
嗅球
前颅底病变
脑膜源性:如脑膜瘤 骨源性:如骨肉瘤,骨纤维异常增生症 嗅神经来源:嗅神经母细胞瘤 其他:鼻腔、鼻窦、眼眶肿瘤等
M,42岁
M,54岁,头痛伴左侧眼球突出3月
手术病理:左侧颅鼻眶沟通低分化 鳞状细胞癌
筛骨及蝶骨纤维异常增生症
M,19岁
中颅底
前界是蝶骨大翼、小翼 后界是颞骨岩部 通行视神经管、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 破裂孔等
颈静脉球瘤
Differential Diagnosis
颈静脉球假瘤
颈静脉孔区脑膜瘤 神经鞘瘤
后颅窝神经鞘瘤
CPA区最常见 听神经瘤表现内听道扩大,局部明显强化肿块 三叉神经鞘瘤多呈哑铃型骑跨中后颅窝 舌下神经鞘瘤位于舌下神经走行区,可跨颅内 外生长,病侧舌下神经管扩大
双侧三叉神经鞘瘤
颅底结构的影像解剖及 病变分析
肖慧
颅底结构特点
解剖关系复杂,孔、裂、管众多 位置深在,涉及面广 与颅内外结构关系密切 为沟通颅内外神经、血管进出的通道
颅 底 内 面 观
前颅底
额骨嵴、额窦后壁为前界 蝶骨小翼和鞍结节为后界 包括盲孔和筛孔
The ethmoid bone (筛骨)
前界是颞骨岩部和枕骨斜坡 后界是枕骨和颞骨乳突部 包括枕骨大孔、舌下神经管和颈静脉孔等重要 孔道
颈静脉孔(jugular foramen)
位于前外侧颞骨岩部与后内侧枕骨之间 颞骨岩部的颈静脉嵴将其分为前内方较小的神经 部和后外侧较大的血管部 神经部通过结构:舌咽神经及鼓室支(Jacobsen 神经)、岩下窦 血管部通过结构:迷走神经及听支(Arnold神 经)、副神经和颈内静脉
M,57岁,左额部疼痛
左眼外展受限
中颅窝骨源性病变——软骨肉瘤
为缓慢生长的恶性软骨性肿瘤,源于软骨、软 骨化骨或脑膜原始间充质细胞 占颅底肿瘤6%,2/3起源于岩枕裂,1/3源于蝶 骨底前部 颅底中线旁肿瘤伴骨质破坏,侵袭性生长, 50%以上可见特征性软骨样钙化基质
软骨肉瘤累及颞骨岩部
后颅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