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鼻咽及颅底MR影像
鼻咽部正常影像解剖
鼻咽正常CT解剖
•经 眼 球 下 部 层 面
1.鼻泪管 2.眼球 3.下直肌 4.鼻腔 5. 眶下裂 6.蝶骨翼突 7.鼻咽部 8.下颌头 9.颞肌 10.鼻中隔 11. 上颌窦 12.颧骨 13.筛窦 14.筛骨 迷路眶板(纸样板)15.鼻骨
鼻咽正常MRI解剖
经视神经横断层面
视神经 海绵窦 基底动脉
小脑蚓
筛窦 颞叶
上半规管
经视神经横断层面
筛窦
蝶窦 垂体 颈内动脉 脑桥
第四脑室
经外耳道横断层面
蝶窦
鼓室 小脑蚓
上颌窦 下颌头
外耳道 第四脑室
经外耳道横断层面
上颌窦 下鼻甲 颈内动脉
颈内静脉 外耳道 延髓
乳突窦
经枕骨基底部横断层面
颞肌
咽旁间隙
是咽筋膜与邻近筋膜之间的疏松组织间隙
茎突前间隙
咽侧间隙 (以茎突为界)
茎突后间隙
咽后间隙
咽侧间隙
茎突将其分成前后两 部
前隙:较小,内有颈 外动脉和静脉丛通过。 与扁桃体相邻
后隙:较大,与咽后 隙相邻,其中有颈内 动、静脉、Ⅸ、Ⅹ、 Ⅺ、Ⅻ及交感神经干 等穿过
咽后间隙
位于椎前筋膜与颊咽 筋膜之间,上起颅底, 下达第1、2胸椎平面
延伸到Morgagni窦,此区为鼻 咽癌最好发部位 咽隐窝顶端正对破裂孔,1cm, 肿瘤入颅重要途径
• 鼻中隔1 • 中鼻甲2 • 上颌窦3 • 鼻后孔4 • 咽鼓管圆枕5 • 咽鼓管软骨6 • 腭帆张肌7 • 腭帆提肌8 • 咽隐窝9 • 咽扁桃体10 • 颞肌11 • 翼外肌12 • 翼突外侧板13 • 下颌颈14 • 翼内肌15 • 乳突16 • 腮腺17 • 咬肌18 • 颈内静脉19 • 茎突20 • 颈内动脉21 • 颈外动脉22
[经验总结]“鼻咽部肿块伴颅底侵犯”的诊断思路、鉴别诊断、CT及MRI特点(建议收藏)
[经验总结]“鼻咽部肿块伴颅底侵犯”的诊断思路、鉴别诊断、CT及MRI特点(建议收藏)鼻咽部肿块伴颅底侵犯【病例资料】例1,男,60岁。
涕中带血、右耳听力下降、头痛及右侧面部麻木2个月。
MRI:轴位T1WI(图1A),鼻咽右侧壁隆起、右侧咽隐窝变浅,局部等信号肿块(细箭),右侧咽旁间隙变窄,右颈后结节状稍低信号影(燕尾箭)。
T2WI(图1B),上述鼻咽右侧及右颈后病变均为稍高信号。
增强扫描轴位(图1C)显示上述病变明显强化(细箭与燕尾箭),右侧头长肌与颈动脉受压。
冠状位(图1D),右咽旁间隙病变(燕尾箭)经卵圆孔侵犯右侧海绵窦(箭)。
例2,女,40岁。
头痛伴鼻阻塞半个月。
MRI:矢状位T1WI(图2),鼻咽顶后壁明显增厚,局部可见稍高信号肿块(细箭),蝶窦充满相似信号影(燕尾箭),其T2WI上鼻咽顶后壁病变为稍高信号、蝶窦病变为高信号(未列出)。
例3,女,43岁。
左侧面部麻木、左眼视力下降1个月。
MRI:增强扫描(图3),鼻咽左侧巨大不均匀强化肿块(燕尾箭),经卵圆孔侵犯左侧鞍旁、垂体左侧(细箭),矢状位显示斜坡骨质信号异常(未列出)。
初步诊断:鼻咽部恶性肿瘤,考虑鼻咽癌。
图1A图1B图1C图1D图2图3【诊断思路与鉴别诊断】本组为鼻咽腔肿块性病变。
例1为典型的鼻咽侧壁肿块及颈淋巴结增大、经颅底孔侵入颅内。
例2、例3累及鼻窦与颅底,符合恶性肿瘤,首先考虑鼻咽癌,鉴别诊断包括如下内容。
1.鼻咽部淋巴瘤(图4)患者较年轻,MRI表现为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弥漫性增厚,也可为局限性肿块,可合并其他部位淋巴结或结外组织病变。
一般无骨质破坏。
2.鼻咽腺样体增生见于少年儿童,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弥漫性增厚,呈T1WI等或稍高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分隔样强化,头长肌无侵犯,咽旁间隙脂肪存在,CT检查无骨质破坏。
3.鼻咽部其他恶性肿瘤如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图5)及小唾液腺来源恶性肿瘤,影像学上难以与本病鉴别,但较少见淋巴结转移。
鼻咽癌CT和MR诊疗
鼻咽部解剖
鼻咽部诸壁
讨论.解剖
顶后壁:自颅底延伸到软硬腭交界水平。
两侧壁:咽隐窝、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
下前壁:软腭上面,后鼻孔后缘和鼻中隔后份。
咽颅底筋膜
致密结缔组织膜,横断面上,起源于翼内 板后缘,向后延伸至颈动脉孔前方;在咽后壁 行走于颈长肌前方,与椎前筋膜形成潜在旳咽 后间隙。
讨论.解剖
鼻咽部CT、MRI解剖
鼻咽腔在平静呼吸时有四种不同形态。方形、 长方形、梯形及双梯形。
正常情况下鼻咽腔双侧对称,但是咽隐窝能够 不对称,甚至一侧完全闭合。
CT辨别鼻咽部粘膜和粘膜下构造较差。
MRI正常鼻咽粘膜T1WI为略高信号、T2WI为 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
讨 论. 解 剖
讨论.体现
鼻咽癌旳MRI体现
1、局部鼻咽粘膜增厚,形成肿块,造成鼻 咽腔不对称变窄。
2、肿瘤组织旳信号强度较均匀,T1WI信号强 度中档信号,T2WI偏高信号强度。假如坏死 则信号强度欠均匀。
3、Gd-DTPA增强后扫描肿块有较明显强化。
讨论.体现
鼻 咽 癌 超 腔
讨论.超腔
讨论.超腔
讨论
讨论
讨论
海绵窦侵犯CT
讨论
讨论
讨论
颅底骨质破坏
CT:观察骨皮质敏感
• 体现:骨质密度减低或 致密
MRI:
• 优缺陷:观察骨皮质敏 感性较差,但观察骨松 质破坏敏感,能够早期 发觉
• 骨松质破坏
敏感序列:T1WI平扫 体现:T1WI脂肪高信号
降低
斜坡骨质破坏
解剖特点
斜坡骨质破坏-CT
正常斜坡MR
讨论
咽旁肌肉侵犯
头颈部影像诊断 (鼻、咽、喉)
62
鼻咽癌并双颈 淋巴结转移
63
鼻咽癌侵犯右侧眶 尖、颅底及斜坡
64
(鼻咽部)低分化鳞状 细胞癌伴大片坏死
65
女,55岁,右耳听力下降伴头痛1年
66
男,76岁,反复鼻塞、鼻衄3年
鼻咽癌累及颅底
67
咽部脓肿(pharyngeeal abscess)
咽部脓肿发生于咽旁或咽后间隙,前者多为化脓 性,后者为化脓性或结核性。
受侵,软组织广泛浸润和颈部淋巴结转移。
77
男,46岁,声嘶1年
声门型喉癌
78
79
80
声门上型侵犯声门区
81
82
喉癌
83
混合型
84
85
下咽癌
下咽部:位于口咽底部上方与声门上喉室的 前下之间的区域,向下直接延续为颈段食管。 下咽部分为三个亚区——
梨状窝 环状软骨后区(咽-食管连接部) 下咽后壁 下咽部鳞癌包括:梨状窝鳞癌、下咽后壁鳞
6
7
8
鼻与鼻窦正常CT表现
含气的鼻腔和鼻窦呈低密度区。 鼻甲、鼻中隔和窦壁为高密度区。 正常窦壁粘膜很薄,不能显示。 窦周软组织呈中等密度。 脂肪界面呈低密度负CT值。
9
鼻窦正常CT表现
10
11
12
鼻窦MRI
常规行横断面和冠状面T1WI和T2WI检查,层 厚3-5mm。疑为肿瘤或肿瘤窦外延伸时,宜 行GD-DTPA增强扫描。
下方基质内增生。 中鼻道软组织肿块,可引起局部骨质变形,
单侧通道阻塞。 大体形态为螺旋状,与大脑相似。 增强明显强化,呈分叶状,可延至上颌窦或
筛窦内,MR上颌窦内见卷曲的脑回样结构。
34
35
上皮性恶性肿瘤
鼻咽及喉部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咽喉部
正常影像解剖
4、颈动脉间隙 • 为颈动脉鞘包绕而成的 筋膜间隙,又称茎突后间隙 • 位于咽旁间隙后方,咽后间隙外侧,腮腺 内侧,左右各一 •内含颈内、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及第Ⅸ至 Ⅻ对颅神经、颈交感丛、淋巴结等
咽喉部
正常影像解剖
颞下窝及翼腭窝 · 颞下窝:为中颅凹底下头颈部三角形窝
内含颞肌、咀嚼肌、腮腺深叶及下颌骨喙突等 · 翼腭窝:位于颞下窝前方,蝶骨翼突与腭骨垂直 板之间,在上颌窦后内方与蝶骨翼窦之间一狭长裂 隙,内含上颌神经,蝶腭神经节及颌内动脉
1.鼻咽顶部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充满 鼻咽腔,并经后鼻孔长入充满同侧鼻腔
2. 平扫CT等密度,MRIT1WI呈均匀的等信 号
或稍高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 3. 增强扫描有明显增强及延时增强效应,
较小肿瘤强化均匀,较大者强化不均匀。 4.邻近结构受压、移位,颅底骨质破坏。
瘤内或周围大血管因流空效应,MRI可
概述 . 鼻咽癌起源于鼻咽粘膜上皮 . 为我国南方沿海地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俗称“广东癌“ . 好发于40~60岁之间,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 . 鼻咽癌好发于鼻咽的顶壁和侧壁 . 发病因素: 种族、家族因素,EB病毒 因素,环境致癌因素
鼻咽癌
咽喉部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鼻咽癌
咽喉部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临床表现:
1)耳鼻症状:鼻塞,鼻出血或血性鼻涕 耳鸣,耳闷塞及听力下降
2)颅神经症状:偏头痛,复视及眼球运动 障碍等。
3)颈部淋巴结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及远 处转移。常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 。
4)鼻咽镜检:肿瘤呈紫红色,触之易出血 5)实验室检查:EB病毒抗体VcA-IgA增高
鼻咽部解剖及病变的影像表现
咽囊囊肿Tornwaldt
鼻咽顶部增殖腺后方,头 长肌前方脊索顶端退化, 咽部上皮凹陷形成囊性盲 隐窝:咽囊。
粘膜向退化的脊索处延伸 而成,可发生囊肿或脊索 残余肿瘤。
鼻咽部解剖
咽鼓管 、咽鼓管咽口 咽鼓管隆突 咽隐窝(位于颅底破裂孔
下面,中间无明显结构, 鼻咽癌若发生于咽隐窝, 容易侵犯破裂孔向颅内蔓 延)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包括
颈部以下的淋巴结转移)
放射性脑病,放疗后5年
鼻咽恶性淋巴瘤
青壮年 颅骨破坏少见 转移淋巴结无中心坏死
右侧咽部肿胀1个月
病因
青年男性
性激素依赖学说, 雄激素刺激血 管纤维组织增生。
胚胎发育过程中, 生殖组织异位 遗留在鼻咽部,青春期在雄激素的 刺激下生长而产生的肿瘤。
鼻咽部解剖
鼻咽介于 颅底-硬 腭之间 咽颅底筋膜
前:鼻腔、翼腭窝 后:增殖腺(咽扁
桃体或增殖体 两侧:咽旁间隙 顶:蝶骨体、斜坡、
2岁
腺样体增生
发生于胚胎四个月, 5岁左右呈生理性肥大, 5岁 以后开始萎缩,14-15岁 达成人状态。
腺样体肥大也可因为屡 次上呼吸道感染、营养 不良及遗传因素。
增强MRI为JNA患者术后随访的最佳影像学方法。
复发
易 复 发
17岁男性 鼻塞伴鼻出血2月余
3岁男孩,发现左颈肿物5个月
18岁男性,全身乏力4个月
鼻咽小结
病变不多,病变的信号及强化特点具有一 定特征性
关键是颅底解剖,影像主要是了解累及的 部位,进行分期,指导临床
谢谢
组织学研究认为,肿瘤血窦丰富、 壁薄,血管畸形较大,伴管壁平滑 肌和弹性纤维发育不全。
鼻咽纤维血管瘤
鼻咽部详细MRI断层图谱
蝶窦 犁骨 咽鼓管/ 耳咽管/ 咽鼓管软骨 翼外肌 翼内肌 腭帆提肌
声门肌及声门皱襞 甲状软骨 杓状软骨
甲状腺下静
蝶骨大翼 颧骨
咽扁桃体
翼外肌
咽鼓管圆枕 咬肌
咽鼓管咽口
翼内肌
下颌支 咽腭肌 舌骨 会厌谷
颈外动脉 会厌 喉入口
颈内动脉
胸锁乳突肌
甲状腺
颈内静脉
锁骨下静脉
蝶窦 咽鼓管 口咽 腭帆张肌 腮腺 腭帆提肌 翼内肌
鼻咽 咽鼓管 头长肌 颈内动脉 腮腺
脚间池 延髓 小脑扁桃体 小脑蚓部 小脑半球
软腭
上颌窦 咬肌 颞肌
翼内肌 翼外肌
腭帆张肌 腭帆提肌 颈内动脉 枕骨斜坡 颈内静脉 椎动脉 乙状窦 枕骨 枕大池
上颌骨
硬腭 软腭
枕骨斜坡
腮腺 脚间池
枕大池/小脑延髓池
面动脉 咬肌 翼外肌 颞肌 翼内肌肉
腭帆张肌 腭帆提肌
舌横肌
颏舌肌和舌隔肌 下颌骨
口咽 舌骨
会厌 咽下缩肌 前庭韧带及 喉室 甲状腺 胸骨甲状肌
头臂干动脉
枕大孔
齿突尖韧带
寰椎前弓 寰椎后弓
寰椎横韧带/寰椎 十字韧带 枢椎齿状突
项韧带
黄韧带 杓状软骨横肌/斜 肌
上颌骨 下颌骨
舌骨 甲状软骨 环状软骨 甲状腺 颈总动脉 左侧头臂干静脉
环椎侧块 颈3脊神经根 下关节突 上关节突 椎动脉
软腭和悬雍垂 腭扁桃体
下颌下腺 甲状软骨
气管
头臂干主干
颞肌 蝶窦 颈内动脉虹吸部 翼外肌
腮腺 口咽
颈内脉
咽下缩肌
头臂干
颧突 关节盘 鼻咽 下颌骨头 咽鼓管
腭帆提肌 颈外静脉 颈内动脉
鼻咽部CT和MRI表现课件
颈动脉鞘及其周围的组织间隙,它包括 颈动脉、颈静脉、9—12颅神经、淋巴结 等,颈动静脉之间的迷走神经较为恒定 ,颈交感神经位于动脉鞘内侧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T2WI与CT增强:右侧NPC并颈动 脉鞘内侧淋巴结转移,颈鞘向后外 侧推移,颈深上淋巴结转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鼻咽缝间隙CT和MRI表现
咽缝可表现为粗线状、细线状或模 糊不清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4、咽旁间隙与颈动脉间隙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咽后软组织构成
椎前肌:头长肌、颈长肌、头前直肌和头外 侧直肌(寰枕之间) 咽后各间隙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鼻咽缝间隙概念
是指影像学上鼻咽后壁之后,并列的椎前肌 之间,三角形(方形)不均匀低密度(高信 号)影,中间有一纵行致密线影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梯形和双梯形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鼻咽壁结构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鼻咽壁
影像上:顶壁、后壁、左右侧壁 轴位像:顶壁+后壁——顶后壁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鼻咽癌MR诊断
T2WI
T1WI T1WI+C
.
6
正常解剖及MR表现:鼻咽腔
冠状(鼻咽偏前部):
后鼻孔、软腭、后舌部 翼内肌、翼外肌、颞肌、
咬肌 颅底骨、翼板、翼腭窝、
眶上裂
.
T1WI T1WI+C
7
正常解剖及MR表现:鼻咽腔
冠状(鼻咽中部):
标志是咽鼓管圆枕 圆孔 NP顶的翼板下的粘膜 NP侧壁为中缩肌及扁桃腺 咽旁间隙(颅底-颌下腺)
.
T1WI T1WI+C
8
正常解剖及MR表现:鼻咽腔
冠状:
鼻咽中部
标志是咽鼓管圆枕 圆孔
垂体柄 蝶窦 圆孔
上颌N
.
胼胝体 侧脑室 视交叉 颈内V
9
正常解剖及MR表现:鼻咽腔
冠状:
海绵窦
垂体柄 蝶窦
圆孔
上颌N
.
胼胝体 侧脑室 视交叉 颈内V
10
正常解剖及MR表现:鼻咽腔
冠状:鼻咽偏后部
颈内V)
.
视神经管 (Ⅱ) 圆孔 (Ⅴ2) 卵圆孔 (Ⅴ3) 棘孔
(脑膜中动脉)
舌下管神经 (Ⅻ)
20
正常解剖及MR表现:中颅窝底
.
21
正常解剖及MR表现:中颅窝底
12对颅神经出入颅、脑孔道
神经名称 Ⅰ嗅 Ⅱ视 Ⅲ 动眼 Ⅳ 滑车 Ⅴ1 眼 Ⅴ2 上颌 Ⅴ3 下颌 Ⅵ 外展 Ⅶ面 Ⅷ听 Ⅸ 舌咽 Ⅹ 迷走 Ⅺ副 Ⅻ 舌下
Ⅸ~Ⅻ颅神经 交感神经干
.
15
正常解剖及MR表现:咽旁间隙
咽后间隙:
咽后的正中 前壁为颊咽筋膜 后壁为椎前筋膜
.
16
正常解剖及MR表现:中颅窝底
鼻咽癌侵犯颅底孔道影像评价
①
②
动眼神经、展神经、三叉神经(眼支、上颌 支、下颌支)受肿瘤侵犯,可以解释患者额 面部麻木、眼球不能外展。
①
②
③
鼻咽部病变向后蔓延累及左侧颈静脉 窝前部(神经部),怀疑肿瘤侵犯左 侧舌咽神经。
④
⑤
⑥
左侧舌下神经增粗,呈 条带状强化影,左侧舌 下神经管局部骨质破坏、 扩大,提示肿瘤侵犯左 侧舌下神经。
影像表现不典型时,两者鉴别有一定困难……
MRI鉴别鼻咽癌和淋巴瘤
MRI信号 DWI及ADC DCE-MRI
鼻咽癌(NPC) 淋巴瘤(NPL)
信号均匀,与同层 坏死交常见,与同
面肌肉相比等T1信 层面肌肉相比呈稍
号
长T1信号
DWI呈高信号, ADC图呈低信号, ADC值高于淋巴瘤
DWI呈高信号, ADC图呈腔
男,36Y,双眼视物模 糊伴头痛半年
Tolosa-Hunt综合征
• 又名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为原因不明的海绵窦 非特异性炎症
• 好发年龄30~75岁,男性稍多,单侧多见 • 临床表现单侧急性或亚急性发作的眶后疼痛和颅
神经麻痹症状,激素治疗有效 • MR表现为海绵窦增宽,T1、T2等或稍低信号,
强化 (X) 4.周围骨质吸收、破坏( √ ) 5.无淋巴结肿大(X)
男,40岁。鼻腔、鼻咽腔软组织肿块侵犯右侧翼腭窝
术后病 理提示: 鼻咽纤 维血管 瘤
鼻咽部脊索瘤
1.鼻咽部脊索瘤极易累及斜坡,肿块部位一般居中 (X)
2.骨质破坏严重,淋巴结肿大少见(X) 3. 鼻咽粘膜完整( √ )
颅底脊索瘤
鼻咽癌
1.鼻咽部最常见恶性肿瘤,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 √ ) 2.回缩性血涕(X) 、颈部淋巴结肿大(X) 、颅神经麻痹 ( √ )等为主要表现 3.影像上多表现为不对称性软组织肿块,肿块多相对局限, 坏死常见 ( √ ) 4.增强肿块不均匀强化( √ ) 5.颈部淋巴结肿大常见,坏死常见 ( √ ) 6.易发生深部浸润,颅底骨质破坏常见 ( √ )
鼻咽及喉部影像学诊断
咽部
咽部上起颅底,下达第6颈椎平面, 鼻咽:颅底—软腭水平(上咽) 口咽:硬腭—会厌上缘(中咽)
喉咽:会厌--环状软骨(下咽) 是呼吸和消化的共同通道。
咽喉部
检查方法
⒈平片检查 ⒉造影检查 ⒊CT扫描
⒋MRI扫描
咽喉部
检查方法
一、X线
• 侧位平片:主要观察鼻咽顶后
壁、咽后壁、颈前组织、软腭、
• 若椎前脓肿由结核所致则可伴有脓肿壁钙化, 脓肿壁一般较厚,且可伴有骨结核表现。
咽后及咽旁脓肿
咽喉部
(Retro and Para-pharyngeal Abscess)
三、MRI
• T1WI见脓肿呈均匀偏低信号强度区,T2WI 脓肿呈较均匀高信号,脓肿范围显示清楚, 压迫周围组织器官移位。
• MRI增强脓肿壁强化,脓液无强化。
可见颗粒状气体透光影。
咽 后 壁 脓 肿
咽 后 壁 脓 肿
咽后及咽旁脓肿
咽喉部
(Retro and Para-pharyngeal Abscess)
二、CT
• 颈前或咽旁软组织弥漫性增厚伴脂肪间隙消 失,提示蜂窝织炎,
• 若肿胀软组织内有一局部水样低密度区,增强 扫描环形强化,应考虑为脓肿形成。
咽喉部
(Retro and Para-pharyngeal Abscess)
临床表现
• 急性脓肿有全身炎症症状,咽痛,吞咽、 呼吸困难等,有时伴有喉头水肿、喉阻闭等 表现。脓肿破坏血管可引起出血。 • 慢性脓肿临床上伴有脊柱结核和淋巴结结核 症状。检查见咽壁膨隆,位于一侧者多为急性 脓肿,位于中央者多为结核脓肿。 。
正常鼻咽腔
方形
长方形
梯形
鼻咽癌的MRI影像学表现及诊断
• 动脉:颈内动脉是海绵窦内的重要结构 • 静脉:静脉丛 • 颅神经:在前床突根部平面,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三叉神经眼支、上颌支
咽粘膜间隙 茎突前间隙 茎突后间隙 咽后间隙
淋巴结分区
Pathways for lymphatic spread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Redrawn from Rouviere H. Anatomy of the human lymphatic system. 1938:27)
翼腭窝
卵圆孔 棘孔 颞骨(鼓部和岩部) 鼓乳裂
枕乳缝 枕骨基底部(后斜坡)
鳞部
Image 6
鼓部
蝶腭孔 蝶骨体
岩部
岩枕裂 颈静脉孔
眶下裂 翼腭窝
卵圆孔 棘孔
破裂孔
翼管 岩蝶裂
颈动脉管外口 舌下神经管
斜坡(枕骨段)
Image 7
蝶骨大翼 蝶鳞缝 鼓鳞裂 岩蝶裂 岩枕裂 斜坡
枕鳞
眶下裂 翼腭窝
卵圆孔 棘孔
R
IM T
鼻咽癌的影像学诊断
基本概况
▪地理、人群、种族分布 ▪头颈部恶性肿瘤占首位 ▪好发于鼻咽粘膜上皮,可向多方向生长浸 润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漏诊 ▪治疗方法:首选放疗
病因
▪环境因素 ▪EB病毒 ▪遗传因素
MR与CT优缺点对比
成像参数
成像层面 扫描速度 软组织对比度 钙化 骨伪影 心脏大血管 辐射损伤 禁忌症
正常鼻咽腔
▪ 冠状(中部):
- 咽鼓管圆枕 - 卵圆孔
中文鼻咽及颅底MR影像
caiwj2001 qzdyyy鼻咽及中颅窝底的MRI正常解剖影像采用MR影像分析正常的鼻咽及中颅窝底解剖结构。
笔者把来自5位健康自愿者的MR 影像与3具尸体整体器官薄层切片进行对照。
咽旁间隙及颅底的表面结构之间存在解剖联系。
包括咽鼓管和咽颅底筋膜的紧密联系,还有颅底的吞咽、咀嚼肌的附属结构以及管道结构内的血管神经。
鼻咽软组织及相关结构与中颅窝底骨性结构的天然的对比使这些解剖联系可以有良好的显影。
无论如何,一种新的影像技术适用于身体的某个部位,最迫切的需要是何种结构能连续可见和它们的正常表现是什么样的。
MR在颅底部份的价值已经描述过了(1-4)。
中颅窝底在鼻咽和相关间隙的病理状态下常被累及,它们的解剖很复杂。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勾画健康自愿者的MR图像中正常鼻咽和中颅窝底与尸体该部位薄层切片的联系。
并特别注意联系鼻咽及其相关间隙与中颅窝的结构。
材料与方法来源于5位健康志愿者的MR影像与3具尸体的整体器官切片配对对比。
5位健康志愿者的MR检查采用0.3T永磁型磁共振(Fonar B3000;Fonar,Melville,N.Y.)并用电磁阀表面或24cm头颈线圈。
图像可以应用多层二维Fourier快速转换回旋转换技术,TR500毫秒,TE28毫秒,四个线圈以256*256矩阵第个图像的中心层面层厚5-7mm。
其他图像相似的384相位编码及以内插值替换512*512显示矩阵缩小显示尺寸从0.75*0.75mm到0.5*0.5mm。
每个序列同时获得7个层面,总扫描时间8.5分钟(256*256矩阵)或12.8分钟(512*512矩阵)。
分别获得轴向、冠状位、矢状位图像。
尸体的整体器官切片的准备采用Rauschning等的薄层切片冰冻和切片技术。
标本首先注射钡复合物着色剂以鉴别动静脉。
为了保持局部解剖位置,软组织在检查前就被相对于骨骼原位固定,这个步骤在血液及其他液体从感兴趣区流走前就完成了。
固定后的样本用大型薄片切片机做成水平切片。
鼻咽部磁共振报告
鼻咽部磁共振报告摘要本文档是基于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对鼻咽部进行检查的报告。
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能够提供详细的鼻咽部结构信息。
本次检查旨在评估鼻咽部的异常病变,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1. 引言鼻咽部是颅底和口腔腔道之间的一段狭窄通道,位于鼻腔的最后部分。
鼻咽部疾病常见的病变包括咽部肿瘤、囊肿、炎症等。
MRI技术能够提供对这些病变的详细影像学特征,有助于临床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2. 材料与方法2.1 检查设备本次检查使用xxx牌磁共振设备,具有高分辨率和多种序列功能。
2.2 检查过程患者取仰卧位,头部进入磁共振扫描仪。
采用多个不同方向的序列进行图像采集,包括T1加权、T2加权以及增强扫描序列。
2.3 数据处理采集到的图像数据通过图像处理软件进行重建和分析。
医生对图像进行观察和解读,提取有关鼻咽部病变的信息。
3. 结果3.1 鼻咽部解剖结构通过MRI图像观察,鼻咽部主要包括咽鼓管、鼻咽、隆突等结构。
这些结构呈现出清晰的层次感,在不同序列中均能够清晰识别。
3.2 鼻咽部病变根据所采集到的图像数据,发现患者鼻咽部存在以下异常病变: - 右侧鼻咽壁增厚:T2加权序列中可见右侧鼻咽壁呈现明显的增厚,可能与炎症或肿瘤有关。
建议进一步行活检以明确诊断。
- 左侧鼻咽囊肿:增强序列中观察到左侧鼻咽存在一个边界清晰的囊肿,可能为囊肿性肿瘤。
建议行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以排除恶性肿瘤。
4. 讨论基于本次鼻咽部磁共振检查的结果,发现患者右侧鼻咽壁增厚和左侧鼻咽囊肿,这些病变可能是由于炎症、囊肿性病变或肿瘤引起的。
进一步的临床评估和诊断是非常有必要的,包括活组织检查等。
鼻咽部的病理病变多种多样,应综合考虑临床症状、病史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全面评估和诊断。
5. 结论本次鼻咽部磁共振检查显示患者右侧鼻咽壁增厚和左侧鼻咽囊肿。
鼻咽部异常病变的定性鉴别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评估和诊断。
MRI技术能够清晰显示鼻咽部的解剖结构和异常病变,对于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aiwj2001 qzdyyy鼻咽及中颅窝底的MRI正常解剖影像采用MR影像分析正常的鼻咽及中颅窝底解剖结构。
笔者把来自5位健康自愿者的MR 影像与3具尸体整体器官薄层切片进行对照。
咽旁间隙及颅底的表面结构之间存在解剖联系。
包括咽鼓管和咽颅底筋膜的紧密联系,还有颅底的吞咽、咀嚼肌的附属结构以及管道结构内的血管神经。
鼻咽软组织及相关结构与中颅窝底骨性结构的天然的对比使这些解剖联系可以有良好的显影。
无论如何,一种新的影像技术适用于身体的某个部位,最迫切的需要是何种结构能连续可见和它们的正常表现是什么样的。
MR在颅底部份的价值已经描述过了(1-4)。
中颅窝底在鼻咽和相关间隙的病理状态下常被累及,它们的解剖很复杂。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勾画健康自愿者的MR图像中正常鼻咽和中颅窝底与尸体该部位薄层切片的联系。
并特别注意联系鼻咽及其相关间隙与中颅窝的结构。
材料与方法来源于5位健康志愿者的MR影像与3具尸体的整体器官切片配对对比。
5位健康志愿者的MR检查采用0.3T永磁型磁共振(Fonar B3000;Fonar,Melville,N.Y.)并用电磁阀表面或24cm头颈线圈。
图像可以应用多层二维Fourier快速转换回旋转换技术,TR500毫秒,TE28毫秒,四个线圈以256*256矩阵第个图像的中心层面层厚5-7mm。
其他图像相似的384相位编码及以内插值替换512*512显示矩阵缩小显示尺寸从0.75*0.75mm到0.5*0.5mm。
每个序列同时获得7个层面,总扫描时间8.5分钟(256*256矩阵)或12.8分钟(512*512矩阵)。
分别获得轴向、冠状位、矢状位图像。
尸体的整体器官切片的准备采用Rauschning等的薄层切片冰冻和切片技术。
标本首先注射钡复合物着色剂以鉴别动静脉。
为了保持局部解剖位置,软组织在检查前就被相对于骨骼原位固定,这个步骤在血液及其他液体从感兴趣区流走前就完成了。
固定后的样本用大型薄片切片机做成水平切片。
在薄层切片固定车间内样本被包埋在近400镑的床上,以保持切割过程安静平稳。
薄层切片刀预设置切片厚度误差约5-50um。
在摄影时样本的表面被轻轻地覆盖一层浸有乙二醇的温布料以产生无霜表面。
所有代表层面摄像将与来自健康志愿者的相应MR图像比较。
结果正常的MR影像解剖鼻咽是一个由倒“J”形肌肉从中颅窝底部悬吊的结构。
它的功能包括呼吸及吞咽,并成为连接鼻腔前部及下咽的通道。
它的上界是蝶骨底和斜坡,后界是第1.2颈椎前肌群,侧界是咽缩肌和咽旁间隙的深部软组织及颞下窝。
浅表软组织—在鼻咽的上一层面,两侧成对的气道小凹陷是个特征性的表现(表.1a,2c)。
咽鼓管咽口与鼻咽表面最明显的标志—圆枕的相对位置,在轴位上位于其前方,在冠状位上caiwj2001 qzdyyy位于其下方。
咽鼓管的软骨末端常常比周围的肌肉高或相似。
如扁桃体管状组织出现,这个区域出现高密度信号,这个信号强度依赖淋巴组织总量及平均容积效应。
侧方的咽隐窝(Rosenmueller窝)是一个充气空隙,它位于圆枕的隆起及腭提肌的肌隆起的后方。
淋巴组织区分鼻咽的肌肉界限,大部份沿着鼻咽顶壁呈突起分布。
淋巴组织的信号常常比肌肉要高(表1a,1b)。
这个亮的淋巴组织勾画出鼻咽的顶和侧壁,常常充填着Rosenmueller窝。
在低位气道的轴位影像上,高位口咽淋巴组织常呈分叶状或有波浪样的表面轮廓。
在冠状位影像它表现为从鼻咽顶壁悬吊而下(表2c)。
咽扁桃体的淋巴组织通常局限于粘膜下,从不深入鼻咽周围的深部组织。
淋巴组织的深面是腭和鼻咽的肌肉(6)(表1a,2d,2e,2f)。
腭帆提肌的部份纤维起自咽鼓管软骨的短臂,来自岩骨的正方形区域。
腭帆张肌起自蝶骨舟状窝,在腭帆提肌前面偏一侧。
腭帆提肌和咽鼓管软骨部通过咽颅底筋膜上的开口称为Morgagni窦直接到达软腭。
腭帆张肌通过钩住翼突内侧板周围的钩间接到达软腭。
这些肌肉通常是可见的,它们的中等信号与周围的气管形成对比。
在硬腭平面,上缩肌和Passavant肌是鼻咽后侧面的主要约束。
在轴位影像,这些肌肉是气道后外侧的中等信号的界限。
在这个区域对这个密度信号有贡献的其他肌肉包括腭帆张肌,腭帆提肌,咽鼓管咽肌和腭咽肌。
咽旁间隙和颞下窝-------咽旁间隙位于腭肌的后方从颅底沿伸到口咽(表1a,1b,2d,2f,3a)。
它的边界是用颊咽筋膜来定义的。
颊咽筋膜的中部是咽上缩肌的肌外膜。
颊咽筋膜的侧界是颈深筋膜的返折部。
颈深筋膜覆盖腮腺深面和翼状肌。
这些结构是疏松的以适应咽部吞咽时的肌肉运动。
颊咽筋膜在CT和MRI影像上是看不见的,但它形成了咽旁间隙的内外侧边界。
咽旁间隙象一个用高信号纤维组织疏松构成的网络,它通常是对称的。
在咽旁间隙中颈外动脉的小分支、咽部静脉和下颌神经是圆形或线状,中或低信号结构。
颞下窝在咽旁间隙的侧方。
它的前界是上颌窦的后壁,侧壁是颞肌的深头和颧弓。
翼内肌和翼外肌充填颞下窝的空间。
它的上方是数目较多的孔道穿过蝶骨。
最大的孔是卵圆孔,通常是蝶骨上可见的裂隙,卵圆孔通常在冠状位最为清晰可见。
卵圆孔口被脂肪所覆盖,中间可见三叉神经下颌支。
卵圆孔的后外侧是棘孔,其中可见脑膜动脉穿行。
大量的小孔连接着腭大神经节和上颌动脉的小分支以及翼静脉丛,这些在MRI上通常可见。
咽颅底筋膜和咽鼓管---鼻咽的形态由非常坚硬的咽颅底筋膜决定,咽颅底筋膜贴着颅底起自翼板中部至颞骨岩部时立即转至颈动脉孔前方,(表1,3),它的纤维连到了破裂孔。
(7)(表1b,1d)。
在轴位及冠状位咽颅底筋膜可见为一低密度线,起自翼板中部到颈总动脉孔近中线处到腭帆张肌。
从颈动脉孔处该筋膜跨过头长肌与颈长肌折向中线方向。
这个筋膜因而形成了一个完全密闭的坚硬的筋膜间隙,这个连续的纤维组织覆盖了破裂孔。
唯一的开口在莫加尼窦,这是咽鼓管和腭提肌纤维的通道。
近颅底时此筋膜分出一个头负责将咽鼓管紧紧直接固定在颅底破裂孔及卵圆孔之间。
这种关系在轴位上显示最明显。
(表1c)。
卵圆孔破裂孔因为与海绵窦直接相通而构成进入颅内的通道。
咽鼓管从颅底到鼻咽部形成一个“S”形的弧。
由于它的弧形路径,在轴位及冠状位上只能看见它的小部份。
它的骨性部分约从中耳斜向下到最狭窄部位,这里被称为峡部。
软骨部分约2cm在颅底的沟内与骨性部份连接,并嵌入颅底的沟内,在蝶骨大翼与颞骨岩部的尖之间蝶骨的沟称为咽鼓管沟(Figs.1c,le,3a)。
软骨部的第一个弯向前向下经过咽旁间隙。
在耳咽管咽口前,咽鼓管形成了一个小弯向下向前。
只有软骨的前部转向下一个平面。
咽鼓caiwj2001 qzdyyy管圆枕背靠并嵌入翼突内侧板内缘的小凹陷。
翼腭窝--翼腭窝是翼上颌裂内侧的凹陷,位于翼突与上颌窦之间。
在矢状位和轴位上表现为一个充满脂肪的均匀高信号(Figs.lc,2a).。
蝶腭孔位于低信号的腭骨垂直板内侧缘。
翼腭窝通过这个孔连接鼻前庭。
翼腭窝上连眶下组织,下连颞下窝。
圆孔表现为一个低信号的线或环状结构,位于蝶骨形成的大环之中,在翼突内侧板连接到蝶骨的那一点前方(Fig.lc).。
在这个位置,三叉神经的第二支经过翼腭窝上方形成蝶腭神经节并走向眶下组织以及眶下沟和眶下管,这些神经在MR影像上表现为小圆形不均一的软组织结构。
在翼腭窝上颌动脉翼腭段形成特征性的环和发出分支到中颅窝和颞下窝、眼眶、鼻、腭和咽部。
虽然动脉翼腭段表现为被高信号的脂肪包绕的圆形的低密度结构,但是单独的分支却很少看得见。
颅底—斜坡和蝶骨底形成了鼻咽顶后壁,它们的皮质界限表现为低信号,只能借着与高信号的软组织的分界面才能看清(Fig.2)。
粘膜、肌肉、斜坡和蝶骨底脂肪层的直接关系在冠状位图像上看得最清楚。
斜坡和蝶骨底的脂肪髓提供了一个典型的高信号。
蝶骨底可以看到翼管表现为低信号的圆形(冠状位)或线状(轴位或矢状位)结构,周围包绕高信号的骨髓(Figs.1c,2c)。
与颈内动脉伴行的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和翼管动脉一起穿过翼管进入翼腭窝和鼻腔。
破裂孔形成岩骨尖前方与蝶骨底(斜坡上)之间的空隙。
这个空隙实际上充填着软骨,颈动脉在离开颈动脉管后、进入海绵窦后方前并没有穿过软骨而是贴着软骨上方(Fig.2f).。
破裂孔的软骨实际上是无信号的,只有一薄层的纤维组织将它与无信号的颈动脉分别开来。
破裂孔的上方和斜坡外侧是海绵窦。
血管沟、颈动脉和海绵窦的颅神经在MR影像上可以分辩清楚(1)(Fig.2d).冠状位影像可见颅神经穿过海绵窦表现为小点状高信号。
展神经(Ⅵ)通过海绵窦的腔隙,动眼神经(Ⅲ)和滑车神经(Ⅳ)在它的外侧壁。
高质量的MR影像中很容易就可以看到梅克尔腔和海绵窦内的三叉神经(Ⅴ)节和分支的中等信号。
结论颅底、鼻咽以及相关的间隙在头颈部的颅内、颅外的结构中存在交叉。
它们的解剖是精细的,是MR影像学上的一个难题(8-12)。
在此,我们分析了健康志愿者的鼻咽和中颅窝底正常MR影像解剖与尸体的整体组织切片之间的联系。
加强了鼻咽和相关间隙与中颅窝的解剖结构的联系。
详细描述了咽颅底筋膜及咽鼓管与颅底的直接联系。
鼻咽软组织及相关间隙与中颅窝底骨质固有的对比使我们能够对联系颅内外分隔的众多颅底孔、裂进行优质的显影。
冠状位和轴位在进行相关结构的横向对比中是最有用的。
1a1b1c1d1e图1轴位序列(SE500/28)MR 影像和从最低层面(a)到最高层面(c)配对的整体器官薄层切片。
a 层面是咽鼓管咽口,b 和d 层面是鼻咽顶壁,c 和e 层面是蝶腭孔和翼管。
缩略辞表C Clivus斜坡lp levator palatine muscle腭提肌Pf pterygopalatinefossa翼腭窝Ca carotid artery颈动脉lpp lateral pterygoid plate翼突外侧板PG parotid gland腮腺CC carotid canal颈动脉管lt lymphoid tissue淋巴组织pv Pterygoid veins翼静脉cFL Cartilaginous baseof Foramen lacerum 破裂孔的软骨基底M maxillary sinus上颌窦pvc pterygovaginal canal翼管Cs cavernous sinus海绵窦Ma mandible下颌骨RC Rectus capitusmuscle头直肌ET eustachian tube咽鼓管ma maxillary arterybranches 上颌动脉分支S sphenoid sinus蝶窦eto eustachian tube orifice咽鼓管口MC Meckel cavity梅克尔腔Sf sphenopalatineforamen蝶腭孔FL foramen lacerum破裂孔ME middle ear中耳Smf sphenomaxillary fissure眶下裂FO foramen ovale卵圆孔Mf middle cranial fossa中颅窝SOf superior orbitalfissure眶上裂FR foramen rotundum圆孔mma middle meningeal artery脑膜中动脉SP soft palate软腭fR fossa of Rosenmueller罗氏窝MP medial pterygoidmuscle 翼内肌ST sulcus tubaeauditivae咽鼓管沟fS foramen spinosum棘孔mp medial pterygoid plate翼内板T temporalis muscle颞肌GW greater wing ofsphenoid 蝶骨大翼Ms masseter muscle咬肌TG trigeminal ganglion三叉神经节HP hard palate硬腭OA orbital apex眶尖tp tensor palatinimuscle腭张肌IOf inferior orbital fissure眶下裂on optic nerve视神经TT torus tubarius咽鼓管圆枕IT inferior turbinate下鼻甲P pterygoid process翼突V trigem腭大动脉inal nerve 三叉神经JF jugular foramen颈静脉孔pa palatine artery腭动脉V1ophthalmic nerve眼神经JV jugular vein颈静脉PA petrous apex岩骨尖V2maxillary nerve上颌神经LC longus coli muscle颈长肌pbf pharyngobasilarfascia 咽颅底筋膜V3mandibular nerve下颌神经LP lateral pterygoidmuscle翼外肌Pc pterygoid canal翼管图2冠状位序列(SE500/28)MR 影像和相应的整体组织切片(从最前面的层面a 到后层面的g ).(a)和(b)蝶腭孔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