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解读古代文学】户崎哲彦:杜甫与花卿—杜甫《赠花卿》《戏作花卿歌》解释商榷
《赠花卿》古诗鉴赏
《赠花卿》古诗鉴赏赠花卿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注释1. 花卿:即花敬定,唐朝武将,曾平定段子璋之乱。
杜甫《戏作花卿歌》“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即此花卿。
卿:尊称。
2. 锦城:四川省成都市。
丝管:弦乐器,管乐器,此代音乐。
纷纷:繁多而纷乱。
此处应是“繁盛”意。
3. 半入江风半入云:乐声随江风飘散,飘到江上,飘入云层。
“半入”并非各半。
4. 天上有:以仙乐比之。
5. 几回闻:听到几回。
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赏析这首诗前二句写成都音乐繁盛,日日奏个不停,乐声到处飘传。
后二句一转,说此种音乐只有天上才有,人间难以听到,从而赞美了成都音乐的高超优美。
对于音乐名曲,后人常引用此二句加以称赞。
小说《彩云归》中,当秀兰唱了他丈夫入选的曲子后,陶冶之说:“今夜是珠联璧合,叫人一曲难忘!咳!难怪古人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了!”白话译文美妙悠扬的乐曲,整日地飘散在锦城上空,轻轻的荡漾在锦江波上,悠悠地升腾进白云之间。
如此美妙音乐,只应神仙享用,世间的平民百姓,一生能听几回?创作背景此诗约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
花敬定曾因平叛立过功,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
杜甫赠此诗予以委婉的讽刺。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礼仪制度极为严格,即使音乐,亦有异常分明的等级界限。
据《旧唐书》载,唐朝建立后,高祖李渊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孙考订大唐雅乐,“皇帝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这些条分缕析的乐制都是当朝的成规定法,稍有违背,即是紊乱纲常,大逆不道。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杜甫《赠花卿》诗词鉴赏
原诗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赏析此诗是杜甫飘泊西南时期的名作。
花卿,名叫花敬定,有的书写作花惊定。
他是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
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梓州刺史兼东川节度副使段子璋谋反,花敬定前去平叛,斩杀段子璋后将其首级亲自掷献给崔光远。
随后,花敬定率部奏凯而旋。
当时,杜甫有关写花敬定的诗歌还有一首七言古诗《戏作花卿歌》,较详细地描写了这次平叛。
在那首诗中,杜甫称花敬定为猛将,并说“学语小儿知姓名”,可见花敬定当时在成都的影响。
卿,是古代对男子的敬称,也作夫妻之间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在这里,无论是敬称或爱称,都是杜甫出于对花敬定的尊重。
从诗的题目看,花敬定应该算作杜甫的朋友。
锦城,又称锦官城,古为主管织锦之官府所在,故城在今成都西南。
锦城的另一层含义是景物华美的城邑。
在此代指成都。
丝管,是指代两种乐器。
丝,指可弹奏的弦乐器;管,指可吹奏的管乐器,如萧、笛之类。
纷纷,本意是既多而乱的样子,此指各种乐曲相互糅和,和谐动听。
“半入江风半入云”,字面的解释是,一半乐声随江风飘荡,一半乐声升入云霄。
这里是写诗,是诗人的想象,当然不是科学的计量。
音乐无形,眼睛是看不见的。
但是诗人在此借助于风和云,将抽象的音乐描绘得有形有色,似乎能让人看得见。
前两句写音乐之美,是实写。
但这里须指出的是,实写与虚写,只是相对而言。
如果第二句与第一句相比,第一句是实写,第二句属虚写。
如果将前两句合起来,再与后两句相比较,三四两句为虚写,一二句全成了实写。
从这一点来看,对诗的表现方式的看法就如同中医辨证论治一样,须具体问题具休分析。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首诗用反问作结,极赞音乐之美。
美到什么程度?美到只有在天上才会有,而人间极难听到,诗人通过夸张,使诗意得以升华到一个暂新的高度,给人以无限暇想。
对于这首诗,千百年来,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生于杜甫之后数百年的明代杨慎说:“花卿在蜀,颇僭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讥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
杜甫《赠花卿》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杜甫《赠花卿》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题解】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时所作。
这首诗的写作意图,表面上赞美乐曲,实质是借此对花卿进行讽刺。
花卿,名敬定,是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曾因平叛立过功。
但他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而且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
杜甫赠诗加以委婉的讽刺。
【全诗】《赠花卿》.[唐].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释】①锦城:即成都。
见前李白《蜀道难》注。
丝管:弦乐和管乐,泛指音乐。
纷纷:众多貌。
②以江风形容音乐之清,以人云形容乐音的响亮。
【翻译】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赏析】杜甫流寓蜀中时,曾为花卿写了两首诗——《戏作花卿歌》和《赠花卿》。
这“花卿”即花敬定(《唐书》作花惊定),是当时成都府尹崔光远的牙将,以勇猛著称。
肃宗上元二年(761),梓州刺史段子璋作乱,攻占绵州,自称梁王,崔光远率花敬定讨平之,斩了段子璋。
事后,敬定的部下恃功,大掠东川,光远以不能制得罪罢职,敬定也因跋扈,不见重用。
杜甫先有《戏作花卿歌》,以轻快的口吻盛赞其平乱擒贼之英勇。
而《赠花卿》一首,大概是在花敬定的宴会上听了乐歌以后写下来的。
诗题曰“赠”,称之为“花卿”,看来是不存什么恶意的。
杜甫对花敬定的看法,似乎与史书所记有异。
从来注家对这首诗的看法颇不一致。
一说是花敬定恃功骄恣,僭用了天子的礼乐,故杜甫写了此诗讽刺他。
一说这首诗只是称赞花卿宴席上歌舞之盛,不必含有讽刺之意。
我们认为前说求之过深,花敬定虽跋扈,但他究竟是四川牙将,不可能有僭用天子礼乐之事。
后说又把它理解得太浅。
细按诗旨,除了称赞乐歌之盛外,似乎还寄寓了诗人的今昔之感和对花卿的劝诫。
天宝大乱,玄宗曾播迁到蜀中,当时长安的歌舞艺人,跟随着迁徙到四川不少,流落江南各地的必定很多。
这在杜集中也可以找到例证。
如《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的诗序中说:“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
囎花卿译文
囎花卿译文
《赠花卿》的原文是:“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
那咱就开始翻译啦。
“锦城”就是成都城呗,“丝管”呢就是弦乐器和管乐器啦,“日纷纷”就是天天都热热闹闹、乱七八糟的。
整句话就是说成都城里那些乐器演奏啊,天天都乱糟糟的。
“半入江风半入云”,就是一半进到江风里啦,一半飘到云里去啦。
“此曲只应天上有”,就是说这样的曲子啊应该只有天上才有哇。
“人间能得几回闻”,就是说在人间能听到几回这样的曲子哟。
这么一翻译,大概意思就是:成都城里啊那些乐器演奏天天都闹哄哄的,声音一半被江风吹跑了,一半飘到云里啦。
这样的曲子啊就该是天上才有的,在人间能听到几回这样的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哟。
你看这么翻译是不是就特别接地气,特别像咱平时唠嗑说的话呀。
感觉杜甫他老人家要是听到咱这么翻译,也得乐呵乐呵的。
咱就是把那些文绉绉的词都给变成咱平常说话的词儿啦,这样读起来就不费劲啦。
你说要是按照原来的那种文绉绉的翻译,咱还得费劲去理解,多麻烦呀。
咱这么一翻译,一下子就明白啥意思啦,多好呀。
哈哈,是不是挺有意思的呀。
【唐诗三百首】赠花卿 杜甫诗选
【唐诗三百首】赠花卿杜甫诗选
【唐诗三百首】赠花卿杜甫诗选
锦城丝管日复一日,半入江中风,半入云中。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笔记
1.花卿:即花敬定,唐朝武将,曾平定段子璋之乱。
杜甫《戏作花卿歌》“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即此花卿。
卿:尊称。
2.晋城:四川省成都市。
丝管:弦乐器,管乐器,这一代的音乐。
一个接一个:众多而混乱。
这应该意味着“繁荣”。
3.半入江风半入云:乐声随江风飘散,飘到江上,飘入云层。
“半入”并非各半。
4.天空中有:与仙乐相比。
5.几回闻:听到几回。
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欣赏
这首诗前二句写成都音乐繁盛,日日奏个不停,乐声到处飘传。
后二句一转,说此种音乐只有天上才有,人间难以听到,从而赞美了成都音乐的高超优美。
对于音乐名曲,后人常引用此二句加以称赞。
小说《彩云归》中,当秀兰唱了他丈夫入选的曲子后,陶冶之说:“今夜是珠联璧合,叫人一曲难忘!咳!难怪古人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了!”。
《赠花卿》原文、翻译及赏析
《赠花卿》原文、翻译及赏析《赠花卿》原文、翻译及赏析《赠花卿》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约作于唐上元二年。
全诗四句,此诗有动有静,婉转含蓄,耐人寻味。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赠花卿》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赠花卿朝代:唐朝作者: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译文及注释:译文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注释(1)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
(2)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3)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4)纷纷: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5)天上: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
(6)几回闻:本意是听到几回。
文中的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赏析: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
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而杨慎《升庵诗话》却说:“花卿在蜀颇僭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讥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
”沈德潜《说诗晬语》也说:“诗贵牵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窃,则想新曲于天上。
”他们的说法是较为可取的。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礼仪制度极为严格,即使音乐,亦有特别分明的等级界限。
据《旧唐书》载,唐朝建立后,高祖李渊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孙考订大唐雅乐,“皇帝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这些条分缕析的乐制都是当朝的成规定法,稍有违背,即是紊乱纲常,大逆不道。
花卿,名敬定,是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曾因平叛立过功。
但他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
杜甫赠诗予以委婉的讽刺。
耐人寻味的是,作者并没有对花卿明言指摘,而是采取了一语双关的巧妙手法。
字面上看,这俨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乐曲赞美诗。
“锦城丝管日纷纷”,锦城,即成都;丝管,指弦乐器和管乐器;纷纷,本意是既多而乱的样子,通常是用来形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的,这里却用来比状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乐曲,这就从人的听觉和视觉的通感上,化无形为有形,极其准确、形象地描绘出弦管那种轻悠、柔靡,杂错而又和谐的音乐效果。
儿童必背古诗《赠花卿》原文赏析及作者介绍唐诗宋词
儿童必背古诗《赠花卿》原文赏析及作者介绍唐诗宋词今年小一年级新生就会用上新教材了,新教材中加大了古诗文的比例,所以为了让宝贝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幼儿园期间,家长们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学习古诗文了,下面分享小学期间必背的古诗词给大家,爸爸妈妈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学习。
作者背景杜甫(712-770),唐代诗人。
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
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注词释义花卿:即花敬定,成都府尹崔光远的部将,曾因平叛立功。
卿是对男子的美称。
锦城:指成都。
成都旁有锦江,所以称成都为锦城。
丝管:弦乐和管乐,此处泛指音乐。
纷纷:多而乱的样子。
这里指看不见、摸不着的乐曲。
闻:听到。
古诗今译锦成里日日飘荡着美妙乐声,一半江风吹散一半袅袅入云。
这悠扬曲调莫非是神仙演奏,在凡俗的人间能够几回听闻。
名句赏析半入江风半入云。
这首绝句是为赠送花敬定而作,内容是赞美花家所演奏的音乐。
其中半入江风半入云是点睛之句,它不但写出了音乐从城中向空中、向郊外的弥漫,写出了花家音乐的繁盛,更以具体可感的形象描摹了抽象的音乐之美。
那流淌不息的江水,江上柔媚的清风,以及袅袅婷婷的行云,给人一种流畅、轻柔、悠扬的感觉,使人联想起行云流水、响遏行云这样的词语,这些都加深了人们对所描写的音乐的感受。
后两句感叹这样的音乐只应天上才有,人间难得一听,直接给音乐以无可比拟的赞誉。
整首诗围绕音乐,或作具体形象的描述,或记述自己的遐想,有虚有实,巧妙地写出了音乐的美妙动听。
赠花卿 杜甫诗意
赠花卿杜甫诗意
《赠花卿》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其诗意如下:
此诗前两句“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描绘了成都城内日日奏乐,乐声纷纷扬扬的场景,随风飘到江上,传入云端。
后两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则是对乐曲的极高评价,认为这样美妙的乐曲只应天上才有,人世间能听到几回呢?
全诗通过对成都城中美妙音乐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文化繁荣、艺术兴盛的局面。
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而著称,成为杜甫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此外,这首诗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隐晦表达。
诗中的“花卿”可能指的是当时的一位官员,他终日沉溺于享乐,不顾民间疾苦。
因此,杜甫通过对美妙音乐的赞美,暗示了这种奢华生活的不真实和虚幻,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忧虑。
总的来说,《赠花卿》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寓意的佳作,通过对音乐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赠花卿》古诗鉴赏
《赠花卿》古诗鉴赏杜甫古诗《赠花卿》全诗赏析篇一赠花卿[唐]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白话译文美妙悠扬的乐曲,整日地飘散在锦城上空,轻轻的荡漾在锦江波上,悠悠地升腾进白云之间。
如此美妙音乐,只应神仙享用,世间的平民百姓,一生能听几回?赏析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
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有人则认为它表面上看是在赞美乐曲,实际上却含讽刺,劝诫的意味。
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
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
宋人张天觉曾论诗文的讽刺说:“讽刺则不可怒张,怒张则筋骨露矣。
”(《诗人玉屑》卷九引)杜甫这首诗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寓讽于谀,意在言外,忠言而不逆耳,作得恰到好处。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古诗简析篇二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
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而杨慎《升庵诗话》却说:“花卿在蜀颇僭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讥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
”沈德潜《说诗晬语》也说:“诗贵牵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窃,则想新曲于天上。
”杨、沈之说是较为可取的。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礼仪制度极为严格,即使音乐,亦有异常分明的等级界限。
据《旧唐书》载,唐朝建立后,高祖李渊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孙考订大唐雅乐,“皇帝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这些条分缕析的乐制都是当朝的成规定法,稍有违背,即是紊乱纲常,大逆不道。
赠花卿注释
赠花卿注释《赠花卿注释》同学们,咱们今天来唠唠杜甫写的《赠花卿》这首诗的注释。
这杜甫啊,可是个超级厉害的大诗人呢。
《赠花卿》这首诗是这样的:“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先来说说这个“锦城”吧。
锦城呢,其实就是现在的成都。
你想啊,成都那可是个好地方,在古代就很有名啦。
那里的生活可能就像咱们现在想象中的那种很热闹、很繁华的场景。
就好比咱们过年去那种超级大的集市,到处都是人啊、好吃的啊、好玩的啊。
成都在当时可能也是这样,到处都充满着生机。
“丝管”是啥呢?丝就是那种丝弦乐器,像咱们现在看到的二胡啊之类的,管呢就是吹奏的乐器,像笛子啊啥的。
你可以想象一下啊,一群人在成都的大街小巷里,有的拿着二胡在拉,那声音呜呜咽咽的,就像一个人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还有的拿着笛子在吹,那清脆的声音就像小鸟在枝头唱歌一样。
这些乐器的声音啊,整天“日纷纷”的,也就是整天都在响着,就好像这些声音都停不下来似的,到处都是音乐声。
然后这“半入江风半入云”可就更有意思了。
我觉得啊,也许杜甫当时就在江边听到这些音乐声。
这音乐声一半随着江风飘走了,就像调皮的小精灵随着风跑远了。
另一半呢,飘到了云里。
哎呀,那感觉就像是这些音乐声要把天上的神仙都给吸引下来了。
你说神不神奇?我有时候就想啊,这声音飘到云里,云会不会也跟着这声音跳舞呢?哈哈,这也许有点夸张啦。
再说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这杜甫可真会夸啊。
他的意思呢,就是说这样美妙的曲子啊,应该是天上的神仙才能听到的。
人间怎么可能经常听到呢?我就琢磨啊,这花卿是谁啊?能让杜甫这么夸他。
也许这个花卿是个很有本事的音乐家,他演奏出来的曲子真的是超级好听,把杜甫都给迷住了。
可是呢,我又有点怀疑,杜甫这么写会不会有别的意思呢?比如说,他是不是在委婉地批评花卿呢?就好像在说,你这个曲子这么好听,可别是从一些不正当的渠道得来的啊。
你说有没有这个可能呢?我觉得吧,也许有。
唐诗《赠花卿》赏析
唐诗《赠花卿》赏析唐诗《赠花卿》赏析《赠花卿》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约作于唐上元二年(761年)。
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唐诗《赠花卿》赏析,欢迎参考。
原文:《赠花卿》朝代:唐代作者: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译文锦官城每日弦乐管乐杂纷纷,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世间芸芸众生能得几回闻?注释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
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
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纷纷: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天上: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
几回闻:本意是听到几回。
文中的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赏析:锦官城武将花敬一定应平叛有功,曾放纵部下大肆掠夺东蜀。
他本人更是居功自傲,经常大宴宾客,歌舞升平。
杜甫赠送的这首诗,表面上看是在赞美乐曲,实际上却含讽刺,劝诫的意味。
前两句谢见闻,首句天天寻欢,次句写乐声远扬,从侧面反映出花敬定享乐无度,肆无忌惮。
后两句写感受,看是称赞乐曲如同仙乐,实则暗示花敬定已经越轨了,用了只准皇帝听的音乐。
这可以冲“天上”“人间”两词看出端倪。
诗人以“天上”比喻皇帝居住的皇宫,以“人间”比喻皇宫之外。
可谓是一语双关!全诗有动有静,婉转含蓄,是一首耐人寻味的'讽刺诗!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杜甫《赠花卿》诗意新说
杜甫《赠花卿》诗意新说
左汉林
【期刊名称】《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5(030)004
【摘要】本文认为自明代以来形成的以为<赠花卿>是讥讽花敬定僭用天子礼乐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从<赠花卿>一诗本身看,诗中音乐不一定指宫廷的音乐;从花敬定的功与过、他对朝廷的所持的态度及杜甫对他的看法判断,<赠花卿>不当暗含讥讽;从唐代宫廷音乐的状况看,花敬定也不可能使用朝廷礼乐.这种错误认识的产生,源于自宋代以来形成的学术方法和特定的学术背景,源于以史证诗研究方法的错误运用.
【总页数】4页(P31-34)
【作者】左汉林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北京,1000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2
【相关文献】
1.公主爱才怜俊卿,恕罪赠剑许终生——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百花记》瓷板 [J], 倪亦斌
2.杜甫《赠花卿》诗微言辩释——与杨义先生商榷 [J], 张超
3.杜甫《赠花卿》析疑 [J], 郭世欣
4.杜甫与花卿──杜甫《赠花卿》《戏作花卿歌》解释商榷 [J], 户崎哲彦;陆建林
5.杜甫《赠花卿》浅解 [J], 吴明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92唐诗解读——杜甫之《赠花卿》
292唐诗解读——杜甫之《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花卿:即花敬定。
是成者尹崔广远的部将,曾在平定段子璋之乱立下战功,故杜甫曾有诗《戏作花卿歌》:“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
”由诗题中《戏作》一诗可知,杜甫对这位将军还是颇多欣赏,因而有人曾认为这首诗是诗人讥讽花卿僭越用兵,确有值得商榷的余地。
解读:这首席诗历来解读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角度。
一是以明代学者杨慎为代表,就是那位写下《三国演义》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作者。
他在《升庵诗话》中认为:“花卿在蜀,颇僭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讥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
”这是说花敬定在成都的时候,目无朝廷,无视等级使用了天子之乐,故而诗人写此诗对其进行了讽刺,全诗绵里藏针,婉而多讽。
杨慎此说得到很多人的应和,其中清人沈德潜就认为:“诗贵牵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窃,则想新曲于天上。
”的确,在中国古代,严格的等级制度使得各种礼仪场合所使用的音乐有明确的规定。
花敬定作为一名武将,虽有过卓越的战功,但也不能无视这些规矩,僭用天子明堂的音乐,这是当时是犯了大忌,用孔子的话讲——“是可忍,孰不可忍!”对于花卿这一行为,诗人在诗中虽未明确指出,但却用了双关的手法,表面是赞美音乐的优美,其实是寓含了委婉地劝诫之意。
但对于杨慎这一说,同为明代的唐诗学者胡应麟则持不同的观点。
到了清代,杜诗学者黄生在其《杜诗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观点,认为杜甫这首诗完全没有寄托与讽刺之意,认为:“花卿以为妓女,固非;以为花敬定,而刺其潜用天子礼乐,亦煞附会。
史但言其大掠东蜀,未尝及僭拟朝廷,用修(杨慎)止据天上二字,遂漫为此说,元瑞(胡应麟)讥之,是矣。
予谓当时梨园弟子,流落人间者不少,如《寄郑(审)李(之芳)百韵诗》'南内开元曲,当时弟子传。
’自注云:'柏中丞筵,闻梨园弟子李仙奴歌。
’所云天上有者,亦即此类。
杜甫《赠花卿》诗词鉴赏
杜甫《赠花卿》诗词鉴赏杜甫《赠花卿》诗词鉴赏鉴赏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
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杜甫《赠花卿》诗词鉴赏,希望能帮到大家!杜甫《赠花卿》诗词鉴赏1原诗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析赏此诗是杜甫飘泊西南时期的名作。
花卿,名叫花敬定,有的书写作花惊定。
他是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
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梓州刺史兼东川节度副使段子璋谋反,花敬定前去平叛,斩杀段子璋后将其首级亲自掷献给崔光远。
随后,花敬定率部奏凯而旋。
当时,杜甫有关写花敬定的诗歌还有一首七言古诗《戏作花卿歌》,较详细地描写了这次平叛。
在那首诗中,杜甫称花敬定为猛将,并说“学语小儿知姓名”,可见花敬定当时在成都的影响。
卿,是古代对男子的敬称,也作夫妻之间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在这里,无论是敬称或爱称,都是杜甫出于对花敬定的尊重。
从诗的题目看,花敬定应该算作杜甫的朋友。
锦城,又称锦官城,古为主管织锦之官府所在,故城在今成都西南。
锦城的另一层含义是景物华美的城邑。
在此代指成都。
丝管,是指代两种乐器。
丝,指可弹奏的弦乐器;管,指可吹奏的管乐器,如萧、笛之类。
纷纷,本意是既多而乱的样子,此指各种乐曲相互糅和,和谐动听。
“半入江风半入云”,字面的解释是,一半乐声随江风飘荡,一半乐声升入云霄。
这里是写诗,是诗人的想象,当然不是科学的计量。
音乐无形,眼睛是看不见的。
但是诗人在此借助于风和云,将抽象的音乐描绘得有形有色,似乎能让人看得见。
前两句写音乐之美,是实写。
但这里须指出的是,实写与虚写,只是相对而言。
如果第二句与第一句相比,第一句是实写,第二句属虚写。
如果将前两句合起来,再与后两句相比较,三四两句为虚写,一二句全成了实写。
从这一点来看,对诗的表现方式的看法就如同中医辨证论治一样,须具体问题具休分析。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首诗用反问作结,极赞音乐之美。
【唐诗三百首】赠花卿 杜甫诗选
【唐诗三百首】赠花卿杜甫诗选
【唐诗三百首】赠花卿杜甫诗选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本曲只顺天上存有,人间能够存有几回言?
注释
1.花卿:即为花掉敬定,唐朝武将,曾讨平段子璋之乱。
杜甫《戏作花卿歌》“成都猛将存有花卿,学语小儿言姓名”,即此花卿。
卿:称呼。
2.锦城:四川省成都市。
丝管:弦乐器,管乐器,此代音乐。
纷纷:繁多而纷乱。
此处应是“繁盛”意。
3.半入江风半入云:乐声随江风倾倒,吹到江上,沁入云层。
“半入”并非不分。
4.天上有:以仙乐比之。
5.几回言:听见几回。
意思就是说道人间很少听见。
赏析
这首诗前二句译成都音乐兴盛,日日疏个不停,乐声到处飘传。
后二句一转回,说道此种音乐只有天上才存有,人间难以听见,从而赞美了成都音乐的高超迷人。
对于音乐名曲,后人常提及此二句予以赞扬。
小说《彩云归属于》中,当秀兰演唱了他丈夫入围的曲子后,陶冶之说道:“今夜就是珠联璧合,叫做人一曲难以忘怀!咳嗽!难怪古人说道:‘本曲只顺天上存有,人间能够存有几回言’了!”。
语文考试古诗词的考点解析:赠花卿
祝福考试顺利的古诗词_语文考试古诗词的考点解析:赠花卿赠花卿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注释:1.花卿:即花敬定,唐朝武将,曾平定段子璋之乱。
杜甫《戏作花卿歌》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即此花卿。
卿:尊称。
2.锦城:四川省成都市。
丝管:弦乐器,管乐器,此代音乐。
纷纷:繁多而纷乱。
此处应是繁盛意。
3.半入江风半入云:乐声随江风飘散,飘到江上,飘入云层。
半入并非各半。
4.天上有:以仙乐比之。
5.几回闻:听到几回。
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解说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
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而杨慎《升庵诗话》却说:花卿在蜀颇僭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讥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
沈德潜《说诗晬语》也说:诗贵牵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窃,则想新曲于天上。
杨、沈之说是较为可取的。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礼仪制度极为严格,即使音乐,亦有异常分明的等级界限。
据《旧唐书》载,唐朝建立后,高祖李渊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孙考订大唐雅乐,皇帝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这些条分缕析的乐制都是当朝的成规定法,稍有违背,即是紊乱纲常,大逆不道。
花卿,名敬定,是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曾因平叛立过功。
但他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
杜甫赠诗予以委婉的讽刺。
耐人寻味的是,作者并没有对花卿明言指摘,而是采取了一语双关的巧妙手法。
字面上看,这俨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乐曲赞美诗。
你看:锦城丝管日纷纷,锦城,即成都;丝管,指弦乐器和管乐器;纷纷,本意是既多而乱的样子,通常是用来形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的,这里却用来比状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乐曲,这就从人的听觉和视觉的通感上,化无形为有形,极其准确、形象地描绘出弦管那种轻悠、柔靡,杂错而又和谐的音乐效果。
半入江风半入云也是采用同样的写法:那悠扬动听的乐曲,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蓝天白云间。
戏作花卿歌赏析
杜甫《戏作花卿歌》原文及翻译赏析
杜甫《戏作花卿歌》原文
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
用如快鹘风火生,见贼唯多身始轻。
绵州副使著柘黄,我卿扫除即日平。
子章髑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
李侯重有此节度,人道我卿绝世无。
既称绝世无,天子何不唤取守京都。
杜甫《戏作花卿歌》翻译
待更新
杜甫《戏作花卿歌》赏析
《戏作花卿歌》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之一。
此当是上元二年作。
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
用如快鹘风火生,见贼惟多身始轻。
绵州副使著柘黄,我卿扫除即日平。
(此言勇猛剽悍,所以平贼有功。
)
子璋髑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
李侯重有此节度,人道我卿绝世无。
既称绝世无,天子何不唤取守东都。
(此见平贼之后,不当留蜀滋乱。
梓州作乱者,段子璋也。
绵州奔窜者,李矣也。
成都举兵者,崔光远也。
斩段授崔而安李者,花惊定也。
一事而三善备,故曰绝世无。
此诗两韵分截。
前段庚阳通协,本于古韵。
)。
小学生必背古诗-赠花卿(杜甫)赏析
小学生必背古诗-赠花卿(杜甫)赏析
小学生必背古诗- 赠花卿(杜甫)赏析
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注释
1.花卿:即花敬定,唐朝武将,曾平定段子璋之乱。
杜甫《戏作花卿歌》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即此花卿。
卿:尊称。
2.锦城:四川省成都市。
丝管:弦乐器,管乐器,此代音乐。
纷纷:繁多而纷乱。
此处应是繁盛意。
3.半入江风半入云:乐声随江风飘散,飘到江上,飘入云层。
半入并非各半。
4.天上有:以仙乐比之。
5.几回闻:听到几回。
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赏析
这首诗前二句写成都音乐繁盛,日日奏个不停,乐声到处飘传。
后二句一转,说此种音乐只有天上才有,人间难以听到,从而赞美了成都音乐的'高超优美。
对于音乐名曲,后人常引用此二句加以称赞。
小说《彩云归》中,当秀兰唱了他丈夫入选的曲子后,陶冶之说:今夜是珠联璧合,叫人一曲难忘!咳!难怪古人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了!。
赠花卿鉴赏解析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注释]:
1.花卿:即花敬定,唐朝武将,曾平定段子璋之乱。
杜甫《戏作花卿歌》“成
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即此花卿。
卿:尊称。
2.锦城:四川省成都市。
丝管:弦乐器,管乐器,此代音乐。
纷纷:繁多而纷乱。
此处应是“繁盛”意。
3.半入江风半入云:乐声随江风飘散,飘到江上,飘入云层。
“半入”并非各半。
4.天上有:以仙乐比之。
5.几回闻:听到几回。
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解说]
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
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而杨慎《升庵诗话》却说:“花卿在蜀颇僭用天子
礼乐,子美作此讥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
”沈德潜《说诗晬语》也说:“诗贵牵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窃,则想新曲于天上。
”杨、沈之说是较为可取的。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礼仪制度极为严格,即使音乐,亦有异常分明的等级界限。
据《旧唐书》载,唐朝建立后,高祖李渊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孙考订大唐雅乐,“皇
帝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这些条分缕
析的乐制都是当朝的成规定法,稍有违背,即是紊乱纲常,大逆不道。
花卿,名敬定,是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曾因平叛立过功。
但他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
杜甫赠诗予以委婉的讽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家解读古代文学】户崎哲彦:杜甫与花卿—杜甫《赠花卿》《戏作花卿歌》解释商榷前言杜甫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大诗人,对其作品的译注、研究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
在此谨谈谈杜甫浪迹成都时所咏花卿人物诗,即七言绝句《赠花卿》与七言古诗《戏作花卿歌》。
对这二首诗词的解释很早就有争议。
特别是《赠花卿》诗,因明李攀龙编的《唐诗选·七言绝句》收录此诗为日本许多读者喜欢,而很有名气(注:《唐诗选》在日本的流行可参见平野彦次郎《唐诗选研究·论说篇》(明德出版社1974),村上哲见《汉诗与日本·关于唐诗选》(讲谈社1994),有详细介绍。
),因此在日本很早就有许多人对杜诗进行注解和翻译(从明治时代算起恐怕已发行40余种单行本),从中可以看出围绕作者的创意明显分为两个极端的派别,而且战前与战后所表现的情况又有所不同,时代的推移好象是一个因素。
笔者赞同现在在日本广泛流传的说法,即否定战后的注解及解译,坚持战前的说法。
不过,战前之说也并不是占有充足的道理,而且有的史料还没有被充分引用,战前一派之间也还存在着争议。
所以我想从两诗之间的关系、两诗与史实之间的联系,以及花卿这一人物的生平、事迹等为出发点,再次对杜诗的创意作些探索。
一、《赠花卿》《戏作花卿歌》及其问题点《赠花卿》因被《唐诗选》收录而成为名诗,谨介绍日本对此诗具有代表性的译文。
在日本,对该诗有二种译法,都受到日本读者的欢迎,现介绍岩波文库本的译文。
前野直彬《唐诗选》(岩波书店1963年)的译文如下:锦官城管弦之声,日日喧闹,半乘江风舞,半升入云中,此曲应是天上才有,人间世界何时能闻此佳音。
因专门研究杜甫诗词而闻名日本的铃木虎雄、黑川洋一在《杜诗·四》(岩波书店1965)(注:此书是铃木虎雄1931年所编译《续国译汉文大成·杜甫全诗集》(国民文库刊行会、昭和六年1931)中选的,内容基本相同,该诗收在《杜甫全诗集》第二册(P427页)。
)中的译文如下:锦官城丝竹声每日暄,其音清亮半溶于江风,其音高吭半升入云端,此曲应是天上有,人间世上总未闻。
虽说《杜诗》其语言表达有让人不易理解之处,但都是出于唐诗和杜甫的研究学者之手。
日本的大部分读者还是以他们的译文作参考,对诗词进行鉴赏。
我们暂且将声律、音韵搁置不提,此诗如向前面那样译成日语,给予读者是怎样一种艺术感染呢?高木正一在《唐诗选·下》(朝日新闻社1966年)中写到“为何要选录这些作品呢,即便是粗浅的理解也让人颇费苦心”(注:后收入朝日文库《唐诗选》(朝日新闻社1978年出版,P244)。
)。
众所周知《唐诗选》在诗词的选择上是有所偏向,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
应该对此诗正确理解而展开争议。
不该把问题都归于《唐诗选》编纂者的爱好或选择标准。
这首诗读后首先给人的感觉是朴实易懂。
清仇兆鳌在《杜诗详注》(又称《杜少陵集详注》)高度评价说“此诗,风华流丽,顿挫抑扬,虽太白、少伯无以过之。
其首句点题,而下作承转,乃绝句正法也”。
七言这种长句的形式讲究“半入”的反复、平仄的规律,以及第一句与主题的呼应、起承转结,从这些手法来说,以上的评价确实是令人信服的。
这首诗颇有散文的文采。
目加田诚在《唐诗选》(明治书院1964)《赠花卿·余说》中写道“此绝句与《江南赠李龟年》的七绝一样,在杜甫的七绝诗里是非常平实、纯朴的”。
它“平实易懂”的风格是作出这一判断的原因之一。
可是从内容上来看,说它“平实纯朴”,还不如说它作为一首诗还稍显稚拙一些。
如果从字面上直接去理解,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赞美花卿的诗。
而采用的是浅显朴实的表现方法,实际上并不是那么稚拙。
前面《赠花卿》诗中的“花卿”,明胡应麟等人有一种说法,即“花卿”是妓女的名字,而《戏作花卿歌》所指的是“成都猛将”,这在今日是比较统一的定论。
《…卿》应该是敬称。
人们都会感觉杜甫在这首诗中极力赞誉花卿,而意味深长的是最后两句。
这一点很早就有许多人提出相同看法,属于比较容易看明白的。
比如,早在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十四就写道:“《戏作花卿歌》云:细考此诗,想花卿当时确实在蜀中,虽有一时平贼之功,然骄恣不法,人甚苦之。
故子美不欲言之,但云‘人道我卿绝世无,既绝世无,天子何不唤取守东都’。
语句之含蓄,盖可知矣”。
日本的久保天随在《唐诗选新释·五》(明治四二年1909博文馆)中说“此诗最后一段颇有微词,虽说花卿有一时平贼之功,但仍然对他的骄恣不法行为予以指责”,假如微词的说法确立,而且又是此诗结论之句,其意义上极为重大的。
也就是说这后一部分与前一部分的内容发生实变,意思是截然不同的。
我们可以看出此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点出了诗的题目,也为诗的内容进一步发展作了铺垫,第三句和第十句是展开、形象化描写部分,第十一句第十二句为结论,大体分为三段。
但是《戏作花卿歌》的前中后之间关系怎样?《赠花卿》与《戏作花卿歌》又是怎样一种关系呢?二、《赠花卿》诗的三种解释及其变迁《赠花卿》诗的解释很早以来就有各种争议,这就象森槐南在《唐诗选评释》(明治三十五年1892年)中所说“后来之说也只是在同意杨说中理赞同胡说,至今仍无定论”一样,即中国明代的杨慎、胡应麟两人对此诗就有不同看法,其最大的争议所在是诗里是否有讽刺之意。
1、《赠花卿》一诗的三种解释首先来看一看杨慎在《升庵诗话》中的说法。
“花卿名敬定,丹棱人,蜀中勇将,恃功而骄恣。
杜公此诗,讥讽其僭用天子礼乐,而含蓄不露,有‘风人言之无罪,闻者足以戒’之旨。
公之绝句,百余首,此为之冠”。
“盖花卿在蜀颇僭用天子礼乐。
子美作此《赠花卿》讽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
杨慎对此十分称赞,认为光大了《诗经》的讥讽手法,实为绝句之冠。
另外,在随后的明代焦竑也说“花卿恃功骄恣,杜公讥之,而含蓄不露,有‘诗人言之无罪,闻之者足戒’之旨。
公之绝句,百余首,此为之冠。
”这与杨慎的说法大体一致,可能这是焦竑引用继承杨说吧。
另一方面针对这种诗中含有讥讽之意的说法,胡应麟在《诗薮》中提出异议,他说:“花卿盖歌妓。
‘此曲只应天上有’,本自目前语,而杨(杨慎)复以措大之语释之。
抑何杜之不幸”。
杨慎认为此诗中的花卿是武将,诗中对其进行了讥讽,而胡应麟认为诗中的花卿是妓女,诗中对她进行了赞美。
因此杨、胡之说是对立的。
围绕着《赠花卿》的创作意图,在后世的争议大多是如同杨、胡之说一样,相互对立。
但是这种对立之说在很早以前就有了。
比如说南宋的陈善在《扪虱新语·下》(收在津逮秘书)这样说道:“世人谓杜子美《赠花卿》诗有‘此曲祗应天上有,人间那(能)得几回闻’之句,因而误认为花卿为歌妓者多矣。
按花卿盖四川牙将,尝与四川节度崔光远平段子璋,遂大掠东川。
故子美复有《戏赠[作?]花卿歌》,其卒章云‘人道我卿绝代[世]无,天子何不唤取守东都’。
当时花卿跋扈不法,有僭用礼乐之意,子美所赠,盖微妙而不显复者,不然,岂有‘天上有曲’‘人间不得闻乎’”。
因此,擅用之说就是杨说,歌妓之说就是胡说。
这种相互对立的关系早在南宋时期就明朗化了。
南宋是把两种对立之说一同记载,但是作为一个独立学说的存在应该更早一些。
或许歌妓之说是一种通常之说,对通常之说予以否定,就形成了讥讽之说。
最初的《花卿》为歌妓说,由于有《戏作花卿歌》为依据而通常被后世所否定,认为“花卿”是指武将花敬定是花惊定,这是由于此诗在蜀广为传唱相传下来的说法。
杨慎也说“唐时的乐曲,多以当时名人之诗来谱唱,而且音调曲名也各异,杜公此诗在《乐府》入破第二叠”。
唐人的乐曲,许多是歌唱诗人的绝句,以王少伯、李太白为多,杜子美七言绝句近百首,锦城的妓女独唱这一首《赠花卿》现收在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之七九·近代曲辞·水调》十一叠的入破第二。
但在《乐府诗集》中“此曲祗应天上有”写成了“此曲只应天上去”,“祗”与“只”是可以通用的,“有”与“去”在意思上就有很大的区别。
“有”或“去”对全诗的意思会产生相当大的变化。
“去”是说乐曲融入江风乘云升上天空,表现一种幻想的美,因而讥讽之意较为淡薄,让人觉得与妓女歌唱的曲子有所不同。
如果以上歌唱内涵能成立,那么应该是从唐代开始就有的。
另一方面作为讥讽之说,在北宋就已经有了。
胡仔的讽刺之说是对这种通常说法的否定,也就是说,不论《戏作花卿歌》或《赠花卿》,都是杜甫对花卿的指责。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杨慎与胡应麟造成的这种对立也许在北宋就已经存在。
站在第三种立场来评说此诗的学者不少。
比如说在前面提到的铃木、黑川《杜诗·四》,以及在此基础上铃木所撰写的《杜甫全诗集》(国民文库刊行会(1931)《赠花卿》中作了如下解说:“花惊定倚仗武国而自傲擅用与天子音乐相同的乐曲,作者写下此诗对他予以讥讽,虽说这是过去就有的说法,然而若说是讥讽也应该说是《戏赠花卿》,为什么没作这样处理,是一个多疑之点,另一方面也不仅仅就是吟唱一时的喜悦吧”。
这是说杜甫的《戏作花卿歌》是即褒又讽,作者的本意不愿明说因而用了“戏”这个词,基于这一理解,假如是一首讽刺诗,《赠花卿》的诗题应该叫作《戏赠花卿》为好。
但是只拘限于诗名,或是过于相信传到至今的诗名,由此作出推断是危险的,因此作为论据是不充分的。
关键是应该以诗的内容为第一根据。
而且斎藤晌在《唐诗选·下》(集英社1965)《赠花卿》诗中的“天下有”注解中说“讽刺花卿擅用天子礼乐的说法从来就有(明之杨升庵)。
或许是奢侈,但并没有过多的意思和隐喻”。
不仅仅是诗名,就是从内容来看也没有让人有讥讽的感觉。
此外目加田诚在《唐诗选》(明治书院1964)《赠花卿之解题》中说:“有一种说法是杜甫在蜀时,讽刺花敬定此人因平定地方叛乱有功,恃功自傲,擅用只能天子才能使用的音乐。
作者又有《戏作花卿歌》的七言古诗,称赞他平定了绵州之乱,从这首诗来看,没有讥讽之意,只不过表达一时之喜悦罢了”。
这是站在非讥讽之说的立场。
这种说法与铃木在《杜诗》的言辞与表现很相象。
可是对于《戏作花卿歌》的解释两者又不相同,目加田之说认为此诗是称赞花卿的武功,并不是在赞美的后面带有讥讽之意,这一点是有区别的。
实际上较之更早时,前野直彬就在《唐诗选·下》也提出疑问说“作者又作了《戏作花卿歌》的五[七?]言古诗,因为是称颂花敬定的战功,毫无疑问是赠给敬定的,要说讥讽,敬定只不过是成都的一个部将,是否真有如此过分的犯上行为。
在这里,只能解释为歌咏凯旋后敬定的欢乐”。
对于杜甫的花卿之评价,后者是旗帜鲜明的,而前者没有肯定的论断,就显得不太自然。
2、《赠花卿》诗解释的变迁在日本不赞成诗中带有讥讽,目前一般的说法是诗里吟唱的是一时的喜悦场面,但是事实上这种产生之前,赞同讥讽之说的人数是压倒多数的。
只是当《唐诗选》在日本广为阅读的江户时代后期,服部南郭在《唐诗选国字解》(宽政三年1791?)中说“花卿可以看作是一个受到重用的大将,也可以说是一个妓女”,确实“在《唐诗训解》中解释为讽刺部将花惊定在蜀擅用天子礼乐,在《诗薮》中解为花卿是一个妓女的名字,诗中所吟唱的是一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