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苏轼》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苏轼的天真阅读答案

苏轼的天真阅读答案

苏轼的天真阅读答案本文目录一览:为什么苏轼能够永葆天真呢请结合短文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苏轼永葆天真的原因在文中写的很清楚,因为他对人真诚,总归保持着孩童般的天真苏轼的天真阅读答案 2苏轼能够永葆天真的原因是一他内心有童真,二他对待人物真诚,三他相信人间有美好苏轼的天真阅读答案 3一、这首词表达了对早春的喜爱;“休辞”、“人易老”、“莫待”,表达了一种珍惜光阴和时间,不要虚度人生,错过大好时光的感慨! 二、附原文如下:减字木兰花宋.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解析】全词上片描写早春的景色:小黄莺刚刚学会啼叫,细雨如酥,小草开始发芽。

“最是一年春好处”直接抒发对早春的喜爱之情,是上片的点睛之笔古诗词阅读答案减字木兰花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文章古诗词阅读答案减字木兰花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草色遥看近却无”借用韩愈的诗句嵌入词中,读来却觉得天衣无缝。

词的下片在上片写景的基础上抒发珍惜春光、不能虚度年华的感慨。

即使“醉倒”也要趁花开时多看看,不要等到春天过去了,等到年华老去再去后悔。

词人由珍惜春光联想到珍惜年华,主题得到进一步拓展。

上片通过“莺初解语”“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表达了词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下片通过“休辞”“人易老”“莫待”表达了词人对光阴的珍惜之情。

劝导人们不要虚度人生,要珍惜大好的青春时光。

三、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减字木兰花阅读理解练习答案

减字木兰花阅读理解练习答案

减字木兰花阅读理解练习答案减字木兰花阅读理解练习答案现如今,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可以有效帮助到我们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阅读理解练习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减字木兰花(向子湮)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

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

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諲,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

“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2)既有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君子的伤感。

作者简介向子諲(1085年—1152年),字伯恭,号芗来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人。

靖康元年(1126年)任潭州(今长沙)知州。

建炎三年(1129年)冬,金兵自江西攻入湖南,他“率民死守”,“督兵巷战”。

绍兴初年任徽猷阁直学士、户部侍郎,主张抗金,清廉有德。

兼任平江(今苏州)知府时,金使议和入境,不拜金诏,忤秦桧意而免官。

卜居清江五柳坊,号所居曰“芗林”。

退闲十五年。

有《酒边词》,以南渡为界分成“江北旧词”和“江南新词”两部分,前者清丽,后者悲慨。

《宋史》有传。

人物生平向子諲,字伯恭,临江人。

元符三年,以后复辟恩,补假承奉郎,三迁知开封府咸平县。

减字木兰花 翻译 阅读答案

减字木兰花  翻译 阅读答案
蒋兴祖女
辘辘:车行声。 长空中,寒风翻卷
朝云滚滚而去。朝行 暮宿,千里途程,大 地上,金兵驱载妇女 迢迢而去。
白草黄沙:象征北方凄凉
的景色。 莽莽黄沙,一片白草,月 光清冷地照着只有三两户 人家的荒村,孤零零地, 没有一点活气。
无昼夜:不分昼夜。
大雁南飞,却不能为词
人寄书信倍加女主人公失 去自由和国家之创痛。这 种种愁思,郁结难解,使 得愁肠寸断,简直达到日 也愁、夜也愁的地步。
前半部分侧重于借景抒情。(1
分)“月照孤村三两家”是借景
抒情,描绘了一幅只有三两户 人家的荒村景象,不仅揭示了 金兵烧杀掳掠造成的惨象,更 衬托出作者被掳离乡、身陷异 地那种无比悲苦的心境。(2分)
后半部分侧重于直抒胸臆,
(1分) “万结愁肠无昼夜”直写作 者到了日也愁、夜也愁的地 步,突出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2分)(共6分,意思对即 可)
那在燕山脚下的燕京
(即中都,北京市) 已经不远了, 回头遥望 那难舍难忘的故国乡 土,可要顺着此路回 去就比登天还难了。
①这首词表达了作者பைடு நூலகம்破家亡以及
难以归乡的苦痛之情。(2分) ②运用比喻的手法抒情,把不停前 行的囚车声比作不断的流水声,用 渐渐远去的车声表达了作者离故乡 越来越远、再也无法返回的痛苦心 情。(比喻,2分;分析1分。手 法如果答“以实写虚”可得1分)

《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阅读题答案

《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阅读题答案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努力学习,报效父母《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阅读题答案 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蒋兴祖女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

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减字木兰花淮上女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

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

山长水远,遮住行人东望眼。

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

【注】:有宋一代,在靖康之耻及南宋灭亡时,曾涌现出一系列爱国女词人。

她们被金兵掳掠北去,在离别故乡山河时,留下了很多令人感泣、深沉悲愤的词章。

前首为靖康初,金兵侵犯京师时,阳武县令蒋兴祖之女为贼掳去,遂题字于雄州驿中,叙其本末。

后首为南宋宁宗年间,金人掳大批准上良家女北归,有女题此词于泗州客舍间。

14.《题雄州驿》中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等意象写出了北国荒寂悲凉的景象,表达词人忧愁和悲愤之情;而淮上女写的词中主要通过_______、烟波迷茫等意象写出了告别故乡山河、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眷恋的忧愁和悲愤之情。

(3分)15.淮上女写的词中的恨旧指_______,愁新指_______(2分)16.任选一画横线句子加以赏析。

(3分)参考答案:二、阅读下面两首宋词,根据提示,完成第14-16题。

(8分)14.白草、黄沙、孤村(三者任选其二);淮水浩渺(3分)15.家国遭难,被金人掳去北归(2分)16.例如:蒋词中借大雁南飞,反衬自己归路难的痛苦,万结愁肠四字概括了女词人内心愁苦之深、之重。

淮词中山长水远照应上阕千里云蜂、万顷烟波,遮住行人东望眼以细节描写表现女词人频频回首却不能见到故乡的情形,形象地表现了她不忍离去的痛苦。

(3分) 综合性学习班上以微笑面对挫折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请你参与。

活动一:亲近经典4.(8分)下面是围绕主题搜集的经典诗文,请你补充完。

《咏云》《经天姥寺》《减字木兰花 琴》《含山店梦觉作》《春望》《西施》等阅读理解答案与赏析

《咏云》《经天姥寺》《减字木兰花 琴》《含山店梦觉作》《春望》《西施》等阅读理解答案与赏析

李邕《咏云》阅读答案【阅读理解题目】:咏云李邕彩云惊岁晚,缭绕孤山头。

散作五般色,凝为一段愁。

影虽沉涧底,形在天际游。

风动必飞去,不应长此留。

[注]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善辞章。

为人耿介磊落,不畏权贵,屡遭贬谪。

(1)请简要赏析首联中的“惊”“孤”二字。

(4分)(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惊,用拟人手法,借彩云惊觉美好将逝的心理,传神流露暮年来临的不甘与无奈;孤,移情于景,山之孤,正是诗人流寓江湖不被赏识的孤独心情的形象表达。

(4分。

每点2分)(2)诗人以云自况、自勉,表达了:①失意的愁苦——散作五般色,凝为一段愁;②不屈的品格——影虽沉涧底,形在天际游;③自信的态度——风动必飞去,不应长此留。

(6分。

每点2分)王又曾《经天姥寺》阅读答案及解析【阅读理解题目】:经天姥寺(清)王又曾天姥峰阴天姥寺,竹房涧户窈然通。

老僧敲磬雨声外,危坐诵经云气中。

禅榻茶烟成夙世,天鸡海日又春风。

回头却忆十年梦,梦与山东李白同。

(1)诗歌前两联是怎样描绘天姥山的?请简要分析。

(4分)(2)请分析尾联的写作手法以及作者的情感。

(4分)【参考答案】:(1)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首联为静态描写,颔联为动态描写,以动写静,突出了天姥山天姥山幽远静谧、超然世外的特点。

[解析]此类题目要考虑描写中的手法,一般要注意几个“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视听结合等等。

要写明手法并点出效果。

(2)尾联是用典,写出作者回忆十年前的梦境,竟然与李白当年游天姥山一样,进而写出作者与李白一样,藐视权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解析]“梦与山东李白同”自然会让人联想到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可见是用典无疑。

苏轼《减字木兰花·琴》阅读答案附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减字木兰花琴[宋]苏轼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

玉指冰弦,未动宫商①意已传。

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千古意。

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耳边。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减字木兰花》及满分答案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减字木兰花》及满分答案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减字木兰花》及满分答案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减字木兰花秦观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

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注】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

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注】黛蛾:黛画的蛾眉,指美眉。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上片前两句直抒怨情,后两句借物喻情,篆香形状回环如篆,恰如人的回肠百转。

B.古人鸿雁传书,下片写独倚高楼的女子读着远人的书信,字字句句,触目成愁。

C.“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

”这长敛的黛蛾,却是任凭春风吹拂,也不能使它舒展,足见愁恨的深重。

D.全词出语凝重,显出沉郁顿挫的风格,读来愁肠百结,抑扬分明,有强烈的起伏跌宕之感。

15.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首词营造的意境。

(6分)【答案解析】14.B;15.①秦观词用回肠、金炉、篆香、黛蛾、危楼、飞鸿等意象,借景(物)抒情,营造出冷落凄清的意境,描绘了女子独倚高楼、遥望远方的画面,表达出女主人公独处怀人的孤寂苦闷之情。

解析:14.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B项,“下片写独倚高楼的女子读着远人的书信”错误,原词“过尽飞鸿字字愁”意思为“一队队飞过长空的鸿雁,似乎是一个个愁字”,因此“字字”指雁字,而非书信的字句。

15.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根据词作呈现的内容可以看出,本词的核心为“愁”,秦观用“回肠”“金炉”“篆香”“黛蛾”“危楼”“飞鸿”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女子独倚高楼、远望怀人的画面,营造了冷落凄清的意境。

首句,写彼此分离、天各一方的别愁离恨之长。

次句,写无人对语,独居高楼,寂寞凄凉。

“欲见”两句,写怀情人之切,“回肠”写内心之痛。

“黛蛾”两句写这位女子从冬到春愁眉难展的情状。

由于别恨难消,故存于心头而现于眉梢,以致常是愁眉紧锁。

春天来临,“春风”缓吹,和煦温柔的春风,吹绿了大地江岸,吹开了百花。

但无论怎样吹拂,也吹不展她的一双愁眉。

木兰歌阅读题答案

木兰歌阅读题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减字木兰花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

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

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注】篆香:盘香,因其形状回环如篆,故称。

9.请简要分析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5分)
10.“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与温庭筠《望江南》中“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的意蕴相似。

请从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两方面做以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诗歌鉴赏】
9.诗歌中描绘了一位春天登楼远眺思念归人,心中满怀离愁别恨的女子形象。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写出了女子的离愁别恨,而回肠寸断,春风吹不展黛娥写出愁苦之深,故“困倚危楼”。

10.情感上,两诗都表现的是思妇登楼远眺,盼望思念之人归来,却迟迟未归的失望之深;表现手法上,都是以景衬情,将情感融入所写景物中,“飞鸿”和“千帆”都是能令她高兴的消息,但是缺让她深深失望。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减字木兰花》及满分答案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减字木兰花》及满分答案

高中语文考试诗词鉴赏经典题目《减字木兰花》及满分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减字木兰花
范成大
腊前三白①。

春到西园还见雪。

红紫花迟。

借作东风万玉枝。

归田计决。

麦饭熟时应快活②。

身在高楼。

心在山阴一叶舟③。

【注】①腊前三白:《陶朱公书》:“腊前得两三番雪,谓之腊前三白。

”②快活:鸟鸣声。

苏轼诗云:“丰年无象何处寻,听取林间快活吟。

”自注:“此鸟声云:麦饭熟,即快活。

”③山阴一叶舟:出自《世说新语》,与王子猷拜访戴安道有关。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腊前三白”不但点明年前下过雪,还暗示小麦长势好,与“麦饭熟”相照应。

B.由于春雪,花儿开得迟。

“万玉枝”生动地写出无数枝条银装素裹,如玉树琼枝。

C.春天到了,而西园仍被白雪覆盖,词人深感遗憾,不禁思念家乡,决心“归田”。

D.“应快活”语带双关,既指快活鸟的鸣声,又指小麦成熟、饱食麦饭的愉快心情。

【答案解析】
C
“词人深感遗憾”不正确。

从词意看,词人对于西园雪景同样也是喜爱的。

苏轼《减字木兰花》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苏轼《减字木兰花》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苏轼《减字木兰花》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减字木兰花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注]颠倒:心神恍惚。

1.这首词的上阕化用了唐朝诗人□□的诗句。

()(1分)A.王维B.韩愈C.杜牧D.李贺2.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下列各项中错误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词的上阕描写的是早春景象,而下阕中的“红英间绿苔”描写的是暮春情景。

B.用“如酥”来形容小雨,主要表现出春雨给大地万物带来的滋润和生机。

C.下阕中“花不看开”的意思是盛放的鲜花已失去了含蓄内敛之美,不值得欣赏。

D.这首词化用前人的诗句,因其情景相合,故显得浑然一体,毫无生搬硬套之感。

3.从情与景的关系入手,对这首词作简要的赏析。

(4分)【参考答案】:1.B(1分)2.C(2分)3.这首词情随景生,借景抒情。

上阕描写黄莺初啼、微雨细润、嫩草萌生等早春美好的景物,流露出作者对“一年春好处”的喜爱之情,下阕联想人生的兴衰,想象暮春的残花败落之象,与早春美景形成鲜明的对照,由此告诫人们要珍惜短暂的美好时光,享受人生的美好。

(4分)【问题】(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3分)答:初春。

这时莺儿开始鸣叫,细雨滋润大地,青草长出嫩芽,花朵含苞欲放,万物充满了生机,所以初春的时机最美好。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答:上片描写莺语、草色、微雨等景物,表现春天开始时的生机与美丽。

下片叙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叹美景易逝,劝人一醉方休,全词表达了珍惜春光,尽情享受生命中的美好时光的感情(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豪放情感)。

另一版本答案(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3分)[答案]早春(初春)。

从“莺初解语”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特点可以看出。

古代诗歌赏析无名氏《减字木兰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无名氏《减字木兰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

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

山长水远,遮断行人东望眼。

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

注:本词作者姓名不详,据记载,南宋嘉定末年,金人南侵,掳走大批淮上妇女,其中一女子在被掳北去的途中写下这首词。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隐隐”“悠悠”十分形象地表现了淮山、淮水的特点,也极为巧妙地表达了词人此刻的心情。

B.“山长水远,遮断行人东望眼”表现了词人对山高路远及路途艰险的不满情绪。

C.“有泪无言”刻画了一个哀怨至极而又沉默无语的女子形象,她一腔悲愤无处倾诉,只能默默饮泣。

D.“对晚春”透露出词人的伤春悲己之情,春光流逝与个人的悲苦命运相交织,更显得哀婉沉痛。

16.本词上阕极富特色,请结合诗句赏析其妙处。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苏轼在《赤壁赋》中对客所吹洞箫之音乐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最后用蛟和寡妇来衬托音乐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向人们展示了士大夫之间从师的不正之风,说明这些人更看重地位和官职。

(3)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寒蝉”为例来说明“小年不及大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B(3分)应该是埋怨山水挡住了自己回望故国的视线,表现了对故乡的眷恋和不舍之情。

16.(6分)①夸张、反复:“千里”“万顷”反复来修饰“云峰”“恨”“烟波”“愁”,既突出了淮山之高、淮水之广,也表现了愁恨之多。

②叠词:“隐隐”、“悠悠”等叠词,音韵和谐,对仗工整。

③比喻或比拟:将“恨”比作“山峰”,“愁”比作“烟波”,用“千里”修饰“恨”,“万顷”修饰“愁”,化抽象为具体,具体可感。

《减字木兰花》阅读附答案及全诗赏析

《减字木兰花》阅读附答案及全诗赏析

《减字木兰花》阅读附答案及全诗赏析减字木兰花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益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莫待春回,倒置红英间绿苔。

[注]倒置:心神恍惚。

1.这首词的上阕化用了唐代诗人□□的诗句。

()(1分)A.王维 B.韩愈 C.杜牧 D.李贺2.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以下各项中过错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词的上阕描述的是早春景象,而下阕中的“红英间绿苔”描述的是暮春情形。

B.用“如酥”来形容小雨,主要表现出春雨给大地万物带来的津润和生机。

C.下阕中“花不看开”的意思是盛放的鲜花已失去了涵蓄内敛之美,不值得赏识。

D.这首词化用前人的诗句,因其情形相合,故显得浑然一体,毫无生搬硬套之感。

3.从情与景的瓜葛入手,对这首词作扼要的赏析。

(4分)参考答案1.B(1分)2.C(2分)3.这首词情随景生,借景抒怀。

上阕描述黄莺初啼、微雨细润、嫩草萌发等早春美妙的景物,透露出作者对“一年春益处”的爱好之情,下阕联想人生的兴衰,想象暮春的残花衰落之象,与早春美景构成光鲜的对比,由此告诫人们要珍惜短暂的美妙时光,享受人生的美妙。

(4分)二:(1)词中所写的春季的最美妙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何?结合词中的描述扼要说明。

(3分)答:早春。

这时候莺儿开始鸣叫,细雨津润大地,青草长出嫩芽,花朵含苞欲放,万物充溢了生机,所以早春的时机最美妙。

(2)结合全词,扼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答:上片描述莺语、草色、微雨等景物,表现春季开始时的生机与标致。

下片叙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叹美景易逝,劝人一醉方休,全词表达了珍惜春光,纵情享受生命中的美妙时光的感情(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豪爽情感)。

另外一版本答案(1)词中所写的春季的最美妙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何?结合词中的描述扼要说明。

(3分)【答案】早春(早春)。

从“莺初解语”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特色可以看出。

(黄莺才刚刚晓得启齿唱几句春季的歌,天空也刚刚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面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远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嫩绿铺在地面。

【最新文档】《减字木兰花竞渡》阅读练习及答案-实用word文档 (1页)

【最新文档】《减字木兰花竞渡》阅读练习及答案-实用word文档 (1页)

【最新文档】《减字木兰花竞渡》阅读练习及答案-实用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减字木兰花竞渡》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6-7题。

(6分)
减字木兰花竞渡
[宋]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6.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首词描会的是
(填写节日名称)的场景。

(2分)
7.有评论者认为词中“飞”改为“冲”更好。

你认为有道理吗?请主说理由。

(4分)
答:
答案:
6.端午【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主题的把握。

题目是“竞渡”,契合端午节赛龙舟的传统,“深深杨柳”也说明树荫浓密,暗示着夏季。

7.(1)有道理,“冲”比“飞”好。

“冲”字更能表现出在龙舟竞赛时
划龙舟人的气势冲天,从众多龙舟中脱颖而出争得第一的豪迈气概,照应题目“竞渡”中的“竞”字,也照应下文的“惊退万人争战气”的“争”字,更加
地生动形象有气势。

【解析】此题考查对字词的赏析能力。

首先要能辨别两字
之间不同的表现力,其次更重要的是要把两个字分别放在上下文中去体味推敲,看哪个字更能符合全诗豪迈有气势的意境。

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古诗词阅读理解及答案

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古诗词阅读理解及答案

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古诗词阅读及答案说明:本试题汇编来源于2024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每8个阅读编为一组,有答案。

每一套题目序号都是从“1”开始,便于对照答案。

答案附在每一套的后面,以减少翻检查找之苦。

每一套均可独立成卷。

第一套古诗词试题汇编答案【一】(2024年·北京卷)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1~2题。

(共5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2分)诗人描述自己的遭际,将自然环境与生活情景的描写相结合。

远看,风卷屋茅,四散飘落;近看,①,穿竹林而去;屋内是破旧的“布衾”、睡相不好的“娇儿”和连绵的②。

2.诗人写被秋风卷走的屋茅用了“三重”,写自己期待的“广厦”用了“千万间”。

其中的“三”和“千万”都不是确定的数量,而是言其多。

说说这样的用词蕴含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二】(2024年·福建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3~4题。

(7分)发渝州却寄韦判官司空曙红烛津亭夜见君,繁弦急管两纷纷。

平明分手空江转,惟有猿声满水云。

3.这是一首赠别诗,请写出分别的时间、地点和赠别的对象。

(3分)4.分别前后诗人的情感有明显变化,请简要概括。

(4分)【三】(2024年·甘肃白银卷)古诗阅读(5分)戏问花门酒家翁●岑参老人七十仍沽①酒,千壶百瓮花门②口。

道旁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注释】①沽:买或卖。

首句的“沽”是卖的意思,末句的“沽”是买的意思。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减字木兰花》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减字木兰花》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减字木兰花》(2010·四川卷·T1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向子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

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

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

“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

分析这一问题,需要从“炼字”的角度,分析选字在句中的意思,运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在全词结构、表现主题情感意境方面的作用。

答题时不能孤立地去分析,要结合全词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既有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伤感,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君子的伤感。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作者在这首词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日百花争艳的迷人图景。

写得艳丽浓郁,光彩照人,真可谓字字珠玑,行行锦绣。

但结合作者身世遭遇来分析,言语深处,隐然有伤感之意。

答题时必须扣紧这一感情脉络。

苏轼《减字木兰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减字木兰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减字木兰花》阅读练习及答案苏轼《减字木兰花》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减字木兰花①苏轼钱塘西湖有诗僧清顺,所居藏春坞,门前有二古松,各有凌霄花络其上,顺常昼卧其下。

余为郡,一日屏骑从过之,松风骚然,顺指落花求韵,余为赋此。

双龙对起,白甲苍髯烟雨里。

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昼梦长。

湖风清软,双鹊飞来争噪晚。

翠①红轻,时下凌霄百尺英。

(注)①(zhǎn),风吹物动。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实写两棵古松铜枝铁干,屈伸偃仰,在烟雨中冲天而起,起笔有突兀凌云之势。

B.“疏影微香”写凌霄花的金红色花朵,掩映在苍翠之间,词人仿佛闻到淡淡清香。

C.喜鹊争噪并没有破坏清幽之境,相反地,鸟儿的鸣叫更能显示环境的幽静。

D.整首词营造了一种清新优美的意境,创造出了一种超然物外、虚静清空的艺术境界。

2.这首词采用的主要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案:1.A2.运用对比(反衬、衬托也可)。

古松的阳刚与凌霄的阴柔形成对比;“对起”的飞腾激烈的动势和“疏影微香”“幽人昼梦”的静态形成对比;鹊的“噪”和凌霄花无言的“下”形成对比。

通过对比(反衬),词人创造出了一种超然物外、虚静清空的艺术境界。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A.“实写”错误,应是虚写。

“双龙对起,白甲苍髯烟雨里”,是词人看见古松产生对龙的联想,似见双龙在风雨中翻腾。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综观全词,在对立中求得和谐,运用了对比(反衬、衬托也可)的艺术手法。

首先,古松和凌霄花形成对比。

古松是阳刚之美,凌霄是阴柔之美。

而凌霄花是描写的重点,“双龙对起”的劲健气势被“疏影微香”、“湖风清软”所软化,作为一种陪衬,统一阴柔之美中。

从词的上片看,“双龙对起”,起笔便有拔地千寻、突兀凌云之势。

而“对起”的飞腾激烈的动势和后文“疏影微香”、“幽人昼梦”的静态形成对比,是动与静的对立,更能显示境界的虚空和超然。

减字木兰花阅读答案-苏轼

减字木兰花阅读答案-苏轼

减字木兰花阅读答案-苏轼(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减字木兰花阅读答案-苏轼减字木兰花 [北宋]苏轼己卯儋耳春词①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①苏轼》阅读答案

《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①苏轼》阅读答案

《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①苏轼》阅读答案《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①苏轼》阅读答案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①苏轼春牛春杖②,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苏轼谪居海南岛儋耳(今儋县)时。

②古时立春日习俗,耕夫持犁杖鞭打耕牛,谓之“打春”。

下阕“春幡”,指旗帜;春胜,剪纸图案,以示迎春。

14.从诗词体裁角度看,“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中“减字木兰花”是。

(1分)15.对本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便丐春工”,乞得春神之力。

诗人将春神人格化,天人相知,浪漫亲切。

B.“春幡”立于田头,“春胜”遍于街肆,似见千人万人喜庆春天的到来。

C.“一阵春风吹酒醒”,诗人无法感受故乡“打春”的欢娱,借酒浇愁亦不失豪放。

D.以海南不得见的雪花比拟海南的杨花,为他乡“不似天涯”作了精妙的诠解。

16.《文心雕龙》中认为“同字相犯”是败笔,而苏轼的这首《减字木兰花》全篇共44个字,仅“春”字就出现7次。

请简评这样用字的效果。

(4分)参考答案:爱师网整理14.(1分)词牌15.(3分)C(实写海南春日景象,并非回忆故乡;全词气氛欢快,无愁苦之情。

)16.(4分)不仅增加了词句的音韵旋律美,而且主旨得到强调和渲染。

(1分)全词八句,共用七个“春”字(其中两个是“春风”),有的一句两个,有的一句一个,有三句不用,错落有致。

(1分)描绘了春回大地,海南岛上,一派庆春备耕的欢快景象。

(2分)。

减字木兰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减字木兰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减字木兰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减字木兰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减字木兰花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

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

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諲,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4分)
答:
答案:(1)“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

“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2)既有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伤感,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君子的伤感。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炼字,要求分子字的意思、修辞、表现手法、结构作用、表现主题情感意境的作用。

故答案总结为:“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

“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执行细则】①既有对自然的“风与日”摧残百花的伤感,可给2分,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君子的伤感给2分。

②“君子”回答为“正人君子”“人才”“诗人(词人)自己”“我”也可以给1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字木兰花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3分)(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 5.(1)早春(初春)。

从“莺初解语”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特点可以看出。

(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天空也刚刚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远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嫩绿铺在地面。

诗人所写的这些景物都独具初春的特点。

)(写出“早春”,1分;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2分)(2)在作者眼中,早春显然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应该倍加珍惜。

花还没有开放人就会老去,时光易逝,不要等春天过去后悔,因而不要浪费时光,要在这个时候“醉倒”。

表达了对早春的喜爱,把握青春年华、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不要虚度人生、错过大好青春年华的感情,同时也表达出一种及时行乐,不要到年老时后悔颠倒、无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指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各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