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全文原文及译文
黄帝内经精气原文及译文
黄帝内经精气原文及译文1. 原文- 帝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支。
故春善病鼽衄,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夏不病胸胁;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秋不病肩背,冬不病痹厥。
夫精者,身之本也。
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
此平人脉法也。
2. 译文- 黄帝问道:天有八方之风,人的经脉有五脏之风,这是什么意思呢?岐伯说:八方之风会产生致病的邪气,侵犯经脉,进而触动五脏,于是邪气留滞就会发病。
所说的感受四时季节相克的情况,就是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这就是所谓的四时相胜。
东风生于春季,病变多发生在肝,肝的输穴在颈项;南风生于夏季,病变多发生在心,心的输穴在胸胁;西风生于秋季,病变多发生在肺,肺的输穴在肩背;北风生于冬季,病变多发生在肾,肾的输穴在腰股;中央属土,病变多发生在脾,脾的输穴在脊部。
所以春季邪气伤人,病多在头部;夏季邪气伤人,病多在心脏;秋季邪气伤人,病多在肩背;冬季邪气伤人,病多在四肢。
所以春季容易患鼻塞流涕或鼻出血,夏季容易患泄泻等里寒证,秋季容易患风疟,冬季容易患痹证、厥证。
所以冬季不做扰动阳气的按跷等活动,春季就不会患鼻塞流涕或鼻出血;春季不患颈项病,夏季就不会患胸胁病;夏季不患泄泻等里寒证,秋季就不会患风疟;秋季不患肩背病,冬季就不会患痹证、厥证。
精,是人体的根本。
所以冬季善于保养肾精的人,春季就不会患温热病。
夏季暑热之时如果不出汗,到了秋季就会患风疟。
这是一般人的脉象规律。
黄帝内经(原文+注释+译文)
黄帝内经(原文+注释+译文)《黄帝内经》----我国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著作一说,《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我国最早的典籍之一,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
成书亦非一时,作者也亦非一人。
起源于轩辕黄帝,代代口耳相传,经道家、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而成的黄老著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
是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也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一说,《黄帝内经》为秦汉代黄老学派所著。
寓古时黄帝岐伯君臣问答,对话式医学论文风格,体裁独特。
以道家阴阳、五行、养身学说以及天文历法等内容,运用皇帝宫大内保存的历代医学方面的资料及当时人群在健康与医学实践上的经验、教训的总结,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积极倡导重视预防及非医学技术干预的养身延年术。
介绍及论证了从生活习惯干预到心理干预、从经络原理到经络治病术、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相关人体解剖、生理病理到使用药物原则及注意事项等内容,是我国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著作,所以被称为医之始祖。
内容广博,被誉为综合性百科全书。
1主要内容《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
《灵枢》是《素问》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内容与之大体相同。
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黄帝内经》基本精神及主要内容包括: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和运气学说等等。
黄帝内经原文及译文国学梦
黄帝内经原文及译文国学梦
黄帝内经是中医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之源。
以下是相关原文和译文:《素问·五常政大论》。
原文:爰有治天下者,必先治其国家;治其国家者,必先齐其家;齐
其家者,必先修其身;修其身者,必先正其心;正其心者,必先诚其意;
诚其意者,必先致其知,致其知者,必先学多闻。
译文:治理一个国家必须先从治理自己的家庭开始,治理家庭必须先
修心养性,只有正心诚意,充实知识才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灵枢·本神》。
原文:神在心,形乎色,象乎声,志乎思,意乎神。
译文:人的神灵在心中存在,表现在颜色和声音上,受思想和意志所
支配。
《素问·阴阳离合论》。
原文:是故阴阳者,天地之道也,鬼神之纲纪也,生之本原也,死之
枢纽也,化之精华也,变之渊源也。
译文:阴阳是天地的规律,是鬼神之所在,是生命的基础,也是死亡
的纽带,是事物变化的核心所在。
以上是黄帝内经原文及译文,展现了中医之源的内涵,具有深刻的国
学底蕴。
《黄帝内经》原文译文第一册
【本章要点】一、说明养生的积极意义。不仅可以预防疾病,而且是延年益寿的有效措施。
二、具体指出养生的方法:精神上的修养;饮食起居的调节;环境气候的适应;体格的锻炼。
三、人生的生、长、衰、老过程,以及生育的功能,主要关键都决定于肾气的盛衰。
四、举出四种养生者的不同养生方法和结果,来启示人们注意养生祛病延年。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③,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
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子不过尽八八,女子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岁,能有子乎?
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⑤,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原文】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①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②,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黄帝内经》(原文+注释+译文)
《黄帝内经》(原文+注释+译文)黄帝内经(原文+注释+译文)《黄帝内经》----我国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著作一说,《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我国最早的典籍之一,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
成书亦非一时,作者也亦非一人。
起源于轩辕黄帝,代代口耳相传,经道家、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而成的黄老著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
是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也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一说,《黄帝内经》为秦汉代黄老学派所著。
寓古时黄帝岐伯君臣问答,对话式医学论文风格,体裁独特。
以道家阴阳、五行、养身学说以及天文历法等内容,运用皇帝宫大内保存的历代医学方面的资料及当时人群在健康与医学实践上的经验、教训的总结,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积极倡导重视预防及非医学技术干预的养身延年术。
介绍及论证了从生活习惯干预到心理干预、从经络原理到经络治病术、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相关人体解剖、生理病理到使用药物原则及注意事项等内容,是我国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著作,所以被称为医之始祖。
内容广博,被誉为综合性百科全书。
1主要内容《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内容。
《灵枢》是《素问》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内容与之大体相同。
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黄帝内经》基本精神及主要内容包括: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和运气学说等等。
黄帝内经原文及反译
黄帝内经及释义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医学经典,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
下面是其中一个例子的原文和白话释义:原文:凡刺之道,毋令过隅,毋失中宜,毋妄为也。
勇而行之,死生以之,不可不慎也。
白话释义:刺络治疗的方法,不能偏离目标,不能失去正常的刺激点,也不能随意乱来。
必须勇敢地实行,因为这关系到生命安全,所以必须谨慎小心。
原文:阳气者,天之所与,常与之,故不去;阴气者,地之所化,常归之,故随形而去。
故人藏精气于阴,以成其形,藏荣华于阳,以生其身。
白话释义:阳气是来自天空的气息,始终伴随着人体,不离不弃;阴气则源自大地,一直在改变着,如同万物生长、衰老、死亡一样。
因此,人体的精华与气息主要储存在体内的阴部,以保持身体健康和形态完整。
而人体的荣华则储存在体表的阳部,以保持生命力和身体的活力。
原文:故藏精于髓,以成其形;藏之于脏,则失去其真;藏荣于外,则身有余而形不足。
故先天之气盛,则耳目聪明,骨髓强健,肌肉坚固,发指有力;后天之气旺,则志意满怀,气血充盈,容貌姿态俊秀。
白话释义:因此,人体的精华主要储存在骨髓中,以维持身体的形态和健康。
如果把精华储存在脏器中,则会失去其本质。
而人体的荣耀则体现在外部,如果荣耀过度,则身体将变得虚浮而形态不足。
因此,如果出生时先天之气足够充沛,那么人的五官会非常灵敏,骨骼和髓质也会非常强健,肌肉也很坚固有力。
而如果后天之气得到充分滋养,则人的意志会更加坚定,气血也会更加充盈,容貌和姿态也会更加俊秀。
原文:夫形具而神显,则为悦人所爱;形消而神隐,则为忧人所弃。
故形与神俱全,然后可以保持生命的长久。
形神不分,必至短命而夭折。
故道家讲究“神明自得”,佛家则强调“禅定养神”、“施无畏布施”等方法来滋养精神。
白话释义:如果身体健康精神饱满,那么这个人会很受欢迎;相反,如果身体衰弱精神涣散,那么这个人很容易被遗忘和遗弃。
因此,只有身体和精神都健全完整,才能保持长寿。
而如果身体和精神缺陷,则会导致短暂的生命和夭折。
黄帝内经原文全文及译文下载 黄帝内经原文全文及译文
黄帝内经原文全文及译文下载黄帝内经原文全文及译文【译文】古代的轩辕黄帝,生来就异常聪灵,还在襁褓之中便能说话,幼年时期思维十分敏捷,理解事物相当迅速,长大以后为人笃实敦厚,做事勤勉英明,在功德成就之际,得到百姓推奉,登上了天子之位。
在公务之余,便向天师岐伯询问道:我听说上古时期的人,年龄都能超过百岁,而且行动不显衰老;现在的人,年龄刚到半百,而行动却已都显出衰老的迹象了。
这是由于时代不同了呢,还是由于人们违背了养生之道呢?岐伯回答说:上古时期的人,他们大都懂得养生之道,能够遵守天地阴阳的自然规律,适应四季时令的天气变化,饮食有节制,起居有法度,不过度劳作,因此能够使身体与精神和谐统一,从而尽享自然的寿命,活到百岁才离开人世。
现在的人却不是这样的,把浓酒当作浆汤来饮用,把放纵的行为当作生活的常态,醉酒之后还去妄行房事,在追求嗜欲中使他们的精气衰竭,在纵情声色中使他们的真元耗尽,不懂得保持体内精气的盈满,不能够节制体内精神,一味地追求感官的快乐,违背了生命真正快乐的大道,作息毫无规律,因此活到半百就都出现了衰老的迹象了。
上古时期,对通晓养生之道的圣人的教诲,人们都能遵守。
对于一切乘虚而入使人致病的外来邪气,都能适时避开,思想上能清净淡泊,无所欲求,真气深藏体内而和顺不乱,精神持守于内而不耗散,那么病邪又怎么能侵害人的身体呢?正因为如此,他们神志悠闲,无欲无求,心性平和,无忧无虑,身体虽然要劳作,但不过分倦怠。
真气和谐平顺,每个人都能实现愿望。
因而人们能够吃什么都觉得甜美,穿什么都觉得舒适,喜欢他们的习俗,彼此之间并不介意对方地位的高低,民众都很自然淳朴。
因此过度的欲求不会干扰他们的视听,淫乱邪说也不能惑乱他们的心志,无论是愚笨的人还是聪明的人,也无论是贤能的人还是不肖的人,都不去追求酒色的享乐,因而合乎养生之道。
他们都能活过百岁而行动毫无衰老迹象,就是由于他们道德完备而毫无偏颇。
黄帝内经原文及文言文
黄帝内经原文及文言文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中古之人,一世而锡宴其体。
今时之人反是,以度数纵情,务外滑内,故半百而衰也。
黄帝曰:愿闻东方之人、南方之人、西方之人、北方之人、何气使人生长?岐伯曰:东方之人,其血气多,其肌肉滑,其脂多肥;南方之人,血气少,其肌肉枯,其平少肥;西方之人,血气盛,肌肉若削;北方之人,血气多,肌肉瘦,骨节重,其平足;此所谓气有余不足,而肥瘦之形有差也。
东方之人,天地之所始生也,故其血气盛,肌肉滑,多气多血,其病变风。
南方之人,天地之所始生也,故其血气少,肌肉不坚,经脉不盛,故其病变为消瘅。
西方之人,天地之所始生也,其血气盛,肌肉坚,经脉盛,故其病变为痹厥。
北方之人,天地之所始生也,其肌肉不发达,经脉不盛,故其病变为寒热。
黄帝曰:愿闻中央之人,其血气多,其肌肉何如?岐伯曰:中央之人,其血气多,其肌肉毛;其病变寒。
南方之人,天地之所始生也,其血气少,其肌肉不滑泽,其平足;西方之人,天地之所始生也,其血气多,其肌肉滑泽,其平脐;北方之人,天地之所始生也,其肌肉不发达,经脉不盛,其病寒热;此所谓天地之所始生,以其气之多少,及其血气之盛衰,各异故也。
西方之人,天地之所始生也,其血气多,其肌肉劲,故邪气盛,身当其表,其病变寒热。
北方之人,天地之所始生也,其肌肉薄,气少,其经脉虚少,故病寒热,其形不足以息息至于脏,故其病变动而不休。
黄帝曰:愿闻北方之人,何气使人生长?岐伯曰:北方之人,天地之所始生也,其血气少,肌肉不解,故病寒热,其平不足,故病为痹厥。
北方之人,天地之所始生也,其肌肉不发达,故病寒热,其形不足以息息至于脏,故病为动而不休。
黄帝内经原文及白话译文
黄帝内经原文及白话译文黄帝内经原文及白话译文(七)少阴、太羽、阳明、丙子岁会、丙午、其运寒、其化凝惨栗冽;其变冰雪霜雹,其病寒下。
太羽(终)、太角(初)、少征、太宫、少商。
凡此少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地气肃,天气明,寒交暑,热加燥,云驰雨府,湿化乃行,时雨乃降。
金火合德,上应荧惑,太白。
其政明,其令切,其谷丹白。
水火寒热持于气交,而为病始也。
热病生于上,清病生于下,寒热凌犯而争于中,民病咳喘,血溢血泄,鼽嚏目赤,眦疡,寒厥入胃,心痛、腰痛、腹大、嗌干、肿上。
初之气、地气迁、燥将去、寒乃始、蛰复藏水乃冰,霜复降,风乃至,阳气郁。
民反周密,关节禁固,腰脽痛,炎暑将起,中外疮疡。
二之气,阳气布,风乃行,春气以正,万物应荣,寒气时至,民乃和。
其病淋,目瞑目赤,气郁于上而热。
三之气,天政布,大火行,庶类蕃鲜,寒气时至。
民病气厥心痛,寒热更作,咳喘目赤。
四之气,溽暑至,大雨时行,寒热互至。
民病寒热,嗌干、黄瘅、鼽衄、饮发。
五之气,畏火临,暑反至,阳乃化,万物乃生,乃长荣,民乃康。
其病温。
终之气,燥令行,余火内格,肿于上,咳喘,甚则血溢。
寒气数举,则霿雾翳。
病生皮腠,内含于胁,下连少腹而作寒中,地将易也。
必抑其运气,资其岁胜,折其郁发,先取化源,无使暴过而生其病也。
食岁谷以全真气,食间谷以避虚邪,岁宜咸以软之,而调其上,甚则以苦发之;以酸收之,而安其下,甚则以苦泄之。
适气同异而多少之,同天气者以寒清化;同地气者以温热化。
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寒远寒,食宜同法。
有假则反,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作矣。
帝曰:善。
厥阴之政奈何?岐伯曰:己亥之纪也。
厥阴、少角、少阳,清热胜复同,同正角,丁巳天符、丁亥天符,其运风,清热。
少角(初正)、太征、少宫、太商、少羽(终)。
厥阴、少征、少阳、寒雨胜复同,癸巳(同岁会)、癸亥(同岁会),其运热,寒雨。
少征、太宫、少商、太羽(终)、太角(初)。
厥阴、少宫、少阳、风清胜复同,同正角,己巳,己亥,其运雨,风清。
《黄帝内经》精华(含译文)
《黄帝内经》精华(含译文)1余知百病生于气也。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释文:我已经知道许多疾病的发生,都是和气的变化有关。
大怒使气向上逆行,大喜使气涣散,大悲使气消损,大恐使气下沉,受惊使气紊乱耗损,思虑过度使气郁结。
2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
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脏。
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释文:心脏蕴藏着人体的神,肺脏蕴藏着人体的气,肝脏蕴藏着人体的血,脾脏蕴藏着人体的肉(形),肾脏蕴藏着人体的志。
五脏各有不同的分工,而形成了有机的人体。
但人体只有精神畅快,气血才能流通正常,并与内部的骨髓相联系,才能使五脏和全身的功能正常协调,从而形成一个身心平衡的健康人体。
五脏是人体的中心,五脏与身体各部分之间以及五脏之间的联系,都是由经脉运行气血,使身体各部分之间发生联系,协调全身的功能。
如果气血的运行发生障碍,各种各样的疾病就要产生了。
所以,必须保持经脉的畅通无阻。
3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释文:意志调和,就会精神集中、思维敏捷,魂魄正常活动而不散乱,没有懊悔、愤怒等过度的情绪刺激,五脏的功能正常而免受邪气的侵袭。
4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
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
释文:在诊断疾病之前必须先询问病人有关的生活情况。
如果病人以前地位高贵而后来失势变得卑贱了,这种病人往往有屈辱感,情绪抑郁,即使没有遭受外界邪气的侵袭,疾病也会从身体内部产生,这种病叫做“脱营”;如果病人以前富有而后来贫困了,这种病人往往在饮食和情绪上受到影响而产生疾病,这种疾病叫做“失精”。
这些疾病都是由于情绪不舒畅,五脏之气郁结而形成的。
5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释文:所以明智之人的养生方法,必定是顺应四季的时令,以适应气候的寒暑变化;不过于喜怒,并能良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节制阴阳的偏胜偏衰,并调和刚柔,使之相济。
黄帝内经原文及翻译
黄帝内经原文及翻译《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黄帝内经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参考!原文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补。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
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
八八则齿发去。
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演。
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
黄帝内经原文及译文(1)
黄帝内经原文及译文(1)目录上古天真论篇第一---------------------------002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005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007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010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012 阴阳离合篇第六------------------------------017 阴阳别论篇第七------------------------------019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021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022 五藏生成篇第十------------------------------025 五藏别论篇第十一---------------------------027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028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029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031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033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034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036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040 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044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049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052 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054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057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058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059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060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061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064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066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070 热论篇第三十一------------------------------071 刺热篇第三十二------------------------------072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073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075 疟论篇第三十五------------------------------077 刺疟篇第三十六------------------------------079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083 欬论篇第三十八------------------------------084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085 腹中论篇第四十------------------------------086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088 风论篇第四十二------------------------------090 痹论篇第四十三------------------------------093 痿论篇第四十四------------------------------094 厥论篇第四十五------------------------------097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098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100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102 脉解篇第四十九------------------------------104 刺要论篇第五十------------------------------106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108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109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111 针解篇第五十四------------------------------111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113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114经络论篇第五十七---------------------------116气穴论篇第五十八---------------------------116气府论篇第五十九---------------------------118骨空论篇第六十------------------------------120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123调经论篇第六十二---------------------------125缪刺论篇第六十三---------------------------130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134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135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137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140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144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149五常致大论篇第七十------------------------156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167刺法论篇第七十二---------------------------195本病论篇第七十三---------------------------202-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212-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222示从容论第七十六---------------------------223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225征四失论篇第七十八------------------------226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227方盛衰论篇第八十---------------------------229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231上古天真论篇第一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黄帝内经原文、译文及鲜读
黄帝内经原文、译文及鲜读《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的奠基之作。
它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共有五十篇。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黄帝内经》的原文、译文以及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黄帝内经素问》是《内经》中的第一部分,共有六十六篇。
其中,《素问·上古天真论》开篇以述说上古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健康观念,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全书通过问题与回答的形式,阐述了人体构造、生理功能、疾病形成及预防、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其语言思辨深邃,文字精练,被称为是中医理论的宝库。
《黄帝内经灵枢》是《内经》中的第二部分,共有八十一篇。
其中,《灵枢·本神》是本书开篇的篇章,讨论了人体的精神活动与精神疾病的病因病机。
全书以经络、穴位、络脉等为基础,详述了人体的构造和运行机制。
它对经络学说的建立和阐述,为中医学的脉学和针灸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理论的重要代表之一,在早期医学著作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力。
其原文使用的是古文汉字,研读过程相对困难。
以下是《黄帝内经》中的一段原文以及相应的译文参考:原文: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考无穷年,制于天地之间。
今释尧舜之道,忘远圣之事,肆意妄行,自令失道,灭其真性,亡其真气,予之疫疠,失之常度,彰我大愚。
愿闻真人之道,何如而可得?”岐伯答曰:“夫道者,不可虚居,虚居则失其所生。
所生者天地,天地者阴阳,阴阳者五行,五行者万物之纲纪。
所以动植穑与水火同宜,庶几无疾病也。
“译文:黄帝问岐伯说:“我听说上古时有真人,能够掌握天地,把握阴阳,控制呼吸和精气,独立守护神明,肌肉骨骼完整,因此能够长寿,活到无穷年。
现在人们已经抛弃了尧舜的教诲,忽视了古圣的教导,任意妄为,自己失去了正道,破坏了真正的本性,损失了真正的精气,给自己带来疾病之害,失去了身体的平衡,我们这些人真是太愚昧了。
黄帝内经译文
从前有一位黄帝,生下来就十分聪明与众不同,三岁时已经能说会道,十岁时对周围事物有很强的的理解力,长大后诚朴又敏达,到成年时当上天子。
他向天师岐伯请教道:“我听说上古时代的人,年龄都能活到一百岁,而且行动还没有衰老现象;现在的人,年龄才到五十岁,行动就已经衰老了,这是时代变迁的呢?还是现在人违背了养生规律造成的呢?”岐伯答复说:“上古时代的人,大都了解养生的道理,所以能效法于阴阳之道,并采用各种养生方法来保养身体,饮食有节制,作息有常规,不轻易使身心*挥,因而能够使形体和精神协调,活到他们应该到的寿数,到一百岁以后才去世。
现在的人就不同了,把酒当作浆水一样纵饮无度,经常沉迷于荒乱的生活中,乘着酒兴纵意房事,因过度色欲而耗竭精气,造成真元败散。
正是由于不懂得要保持旺盛的精气,经常过分使用精神,贪图一时的快意,背弃了养生的乐趣,生活全无规律,所以才到五十岁就衰老了。
上古的圣人经常教导他的人民:对一年四季中的各种病邪,要根据节气的变化而谨慎躲避;同时在思想上要安闲清静,不贪不求,使体内真气和顺,精神内守,这样,疾病又怎么会侵袭你呢?所以那时的人都能心态安闲少欲望,心境安定不忧惧,形体劳动而不疲倦,真气从容而顺调,每个人都感到自己的愿望得到了满足,所以都能以自己所食用的食物为甘美,所穿着的衣服为舒适,所处的环境为安乐,不因地位的尊卑而羡慕嫉妒,这样的人民才称得是朴实。
对这些朴实的人民来讲,嗜欲又怎能干扰他们的视听,淫乱邪论也不能扰乱他们的心态,无论是愚笨的、聪明的、或者是有才能的、能力差的,都能追求内心的安定,而不汲汲于外物的获得或丧失,所以能符合养生之道。
因此,年龄都超过一百岁,但行动不显衰老,是因为他们全面掌握了养生之道,才能防止身体受到伤害的缘故啊。
”黄帝问:“人年纪老了就不能生育,这是因为精力枯竭了呢?还是自然生长发育的规律的必要结果呢?”岐伯说:“人的生理过程:女子到七岁,肾气已经充盛,牙齿更换,头发生长;十四岁,天癸发育成熟,任脉通畅,太冲脉旺盛,月经按时行动,所以能怀孕生育;二十一岁,肾气充满,智齿长出,生长发育期结束;二十八岁,这是身体最强壮的阶段,筋肉骨骼强健坚固,头发长到极点;到了三十五岁,身体开始衰老,首先是阳明脉衰退,面容开始枯焦,头发也会堕脱;四十二岁,上部的三阳脉衰退,面容枯焦槁悴,头发开始变白;到了七七四十九岁,任脉空虚,太冲脉衰微,天癸枯竭,月经断经,所以形体衰老,不再有生育能力。
黄帝内经原文、译文
黄帝内经原文、译文《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长收藏的根本。
所以,圣人遵循这一规律,在春夏之时重视保护阳气,秋冬之节重视固护阴气,与万物共同顺应四时生长收藏规律。
违反这个规律,就破坏了生命的根本,摧残身体本元。
因此,天地四时阴阳之气的变化是万物终而复始的本源,一旦违反,就会变生灾害;顺从这一规律则不会发生重病,这样才可谓掌握了养生之道,圣人能够奉行这一道理和规律,而愚昧的人则背道而驰。
人若能顺从阴阳则生,违背阴阳则死,顺从它就会平调,违背它就会出现逆乱。
如果把违逆当成顺从,就会使人体与自然界失去协调而变成为相互格拒。
所以圣人不是得病了再去治疗,而是在没有发病之前就积极预防和调节身体,这如同一个国家,在未出现混乱之前就加以治理,并积极予以防止的道理一样。
如果疾病已经形成后再治疗,动乱已发生再加以治理,这就好像口渴了才去挖井,临阵格斗才去铸造兵器,岂不是太晚了吗?顺应四时阴阳养生以及治未病的重要性。
完整版黄帝内经原文及译文
完整版黄帝内经原文及译文黄帝内经是中医经典,也是中医的根基之一,其原文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
下面是完整版黄帝内经的原文及译文:一、素问1.《五运行大论》“天之所以为天者,其高以显,地之所以为地者,其厚以载,四时之运行,日月之明见,五运六气,不可不通。
”“有五脏与其应五时,有五味与其应五脏,有五色与其应五脏,有五音与其应五脏,有五位与其应五方。
”2. 《四气调神大论》“病有三因,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
”“天者,阴阳、寒暑、四时之应也;地者,高下、大小、远近、坚弱之应也。
”3. 《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天地者,阴阳之体也。
”“动静之数,日月之明,风雨之节,不可不察也。
”4. 《至真要大论》“至真者,道也。
道者,自然之纲纪也。
”“治未病,防已病,此之谓真。
”5. 《调经论》“盖人有五脏六腑,皆藏精神,五脏之气通于上,五腑之气通于下。
”“是故,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6. 《平人气象论》“人有五官五户,皆通于志。
志者,精神之主也。
”“夏为火,火者盛也,故夏气渐炎,水涸土裂,气交于中,故始于心。
”7. 《玉机真脏论》“天食精气,地食精华,精气上升,精华下降。
”“故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行伤筋,久立伤骨,此四者不可不察也。
”8. 《八正神明论》“阴阳不和,邪正相摩,则上下相困,脉为病象。
”“太阳为天,少阳为日,阳明为宅,厥阴为门,少阴为炉,太阴为宫。
”二、灵枢1.《本神论》“盖人有五脏、五腑、六腑、七窍、八风、九竅、十二经脉,此为本体。
”“五官五声,声则心使之,神则脾养之,磨则肝助之,味则脾化之,色则肺主之。
”2.《逆顺肥瘦大论》“阴阳不和,邪气乘之,则疾至而不可治。
”“以真气治身者,食饮为本,运动为用。
”3.《经络》“五输:太阳为热,阳明为燥,少阴为寒,太阴为湿,少阳为风。
黄帝内经全文完整版 黄帝内经原文全文及译文
黄帝内经全文完整版黄帝内经原文全文及译文【译文】古代的轩辕黄帝,生来就异常聪灵,还在襁褓之中便能说话,幼年时期思维十分敏捷,理解事物相当迅速,长大以后为人笃实敦厚,做事勤勉英明,在功德成就之际,得到百姓推奉,登上了天子之位。
在公务之余,便向天师岐伯询问道:我听说上古时期的人,年龄都能超过百岁,而且行动不显衰老;现在的人,年龄刚到半百,而行动却已都显出衰老的迹象了。
这是由于时代不同了呢,还是由于人们违背了养生之道呢?岐伯回答说:上古时期的人,他们大都懂得养生之道,能够遵守天地阴阳的自然规律,适应四季时令的天气变化,饮食有节制,起居有法度,不过度劳作,因此能够使身体与精神和谐统一,从而尽享自然的寿命,活到百岁才离开人世。
现在的人却不是这样的,把浓酒当作浆汤来饮用,把放纵的行为当作生活的常态,醉酒之后还去妄行房事,在追求嗜欲中使他们的精气衰竭,在纵情声色中使他们的真元耗尽,不懂得保持体内精气的盈满,不能够节制体内精神,一味地追求感官的快乐,违背了生命真正快乐的大道,作息毫无规律,因此活到半百就都出现了衰老的迹象了。
上古时期,对通晓养生之道的圣人的教诲,人们都能遵守。
对于一切乘虚而入使人致病的外来邪气,都能适时避开,思想上能清净淡泊,无所欲求,真气深藏体内而和顺不乱,精神持守于内而不耗散,那么病邪又怎么能侵害人的身体呢?正因为如此,他们神志悠闲,无欲无求,心性平和,无忧无虑,身体虽然要劳作,但不过分倦怠。
真气和谐平顺,每个人都能实现愿望。
因而人们能够吃什么都觉得甜美,穿什么都觉得舒适,喜欢他们的习俗,彼此之间并不介意对方地位的高低,民众都很自然淳朴。
因此过度的欲求不会干扰他们的视听,淫乱邪说也不能惑乱他们的心志,无论是愚笨的人还是聪明的人,也无论是贤能的人还是不肖的人,都不去追求酒色的享乐,因而合乎养生之道。
他们都能活过百岁而行动毫无衰老迹象,就是由于他们道德完备而毫无偏颇。
黄帝内经原文及译文
黄帝内经原文及译文目录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阴阳离合篇第六------------------------------ 阴阳别论篇第七------------------------------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五藏生成篇第十------------------------------ 五藏别论篇第十一---------------------------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热论篇第三十一------------------------------ 刺热篇第三十二------------------------------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疟论篇第三十五------------------------------ 刺疟篇第三十六------------------------------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欬论篇第三十八------------------------------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腹中论篇第四十------------------------------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风论篇第四十二------------------------------痹论篇第四十三------------------------------ 痿论篇第四十四------------------------------ 厥论篇第四十五------------------------------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脉解篇第四十九------------------------------ 刺要论篇第五十------------------------------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针解篇第五十四------------------------------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骨空论篇第六十------------------------------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五常致大论篇第七十------------------------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刺法论篇第七十二---------------------------本病论篇第七十三---------------------------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示从容论第七十六---------------------------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征四失论篇第七十八------------------------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方盛衰论篇第八十---------------------------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上古天真论篇第一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黄帝内经原文注释及译文
黄帝内经原文注释及译文一、原文(部分)“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昔在黄帝”:“昔”就是过去的意思,这里说的就是从前有黄帝这么一个人。
黄帝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呢。
“生而神灵”:他一生下来就特别神奇灵异。
就好像自带一种超能力,跟普通的小婴儿可不一样哦。
“弱而能言”:“弱”指的是幼年时期,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能说话啦。
一般的小孩可能要到一岁多才开始咿咿呀呀学话,黄帝很小就可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啦。
“幼而徇齐”:“幼”就是再长大一点的时候。
“徇齐”表示他非常聪明,做事情能够快速地跟别人达成一致,理解能力很强,学东西快得很。
“长而敦敏”:“长”就是长大成年了。
“敦”就是敦厚、诚实,“敏”表示敏捷。
就是说黄帝长大了,为人既诚实厚道又思维敏捷,办事效率高。
“成而登天”:“成”表示黄帝成年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登天”这里有一种成为天子、统治天下的意思,也就是他成为了伟大的君主。
从前有黄帝这个人,他刚生下来就显得很神奇灵异,幼年的时候就能够说话,稍微长大一点就聪明伶俐、善解人意,成年之后既敦厚诚实又思维敏捷,到后来成就了大业,成为了天子统治天下。
二、原文(继续部分)“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乃问于天师曰”:“乃”就是于是,黄帝于是就向天师发问。
这天师可是很厉害的人物,就像那种超级智慧的大师。
“余闻上古之人”:“余”就是我,黄帝说我听说上古时候的人啊。
“上古”就是很久很久以前,像远古时代。
“春秋皆度百岁”:“春秋”在这里指的是年龄,就是说上古的人年龄都能活到一百岁。
这可不得了,一百岁还能活得很健康呢。
“而动作不衰”:而且行动、做事的时候身体都不会衰弱无力。
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有些老人,八九十岁还能健步如飞,上古的人一百岁都能这样。
“今时之人”:现在的人。
黄帝这是把上古的人和现在的人做对比呢。
“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现在的人啊,才五十岁,行动做事就都已经衰弱无力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内经全文原文及译文
黄帝内经是一本古代的中医经典,包括两部分,分别是《素问》和《灵枢》。
以下是部分黄帝内经的原文及译文:
1.《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原文:天风解堵,地风解濡,人风解肌。
人合于四时之大变者,天风解肌,地风解肌……风者,人之所以在天地之间也。
译文:天风能治疗肌肉的疼痛和僵硬,地风能治疗湿气的滞留,人风能治疗肌肤病。
人类与四季轮换相适应,天风可治疗肌肤病,地风可治疗湿气滞留……风,是人存在于天地之间的因素。
2.《素问·生气通天论》
原文:夫生气之亏,上工于神枢,下系于肌肉,其寿命早衰,肺气先丧。
译文:生命力不足,首先影响人的精神,然后影响到肌肉,导致寿命缩短,肺气先衰。
3.《灵枢·本神》
原文:人有五脏,五脏之合气为阳,阳和盛,则五脏皆受气,血脉和行。
译文:人体有五个脏器,五脏合理的气血流动是阳气,阳气充足时,五脏都能正常接受气血的滋养,血脉流通顺畅。
以上是黄帝内经部分文段原文及译文,这本经典的内容非常丰富,对于中医学和人体健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