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绘二号双星方位向天线方向图在轨测量关键技术
风云二号卫星在轨辐射定标技术进展

VISSR
注:*代表 FY-2F及其后续星中,VIS波段范围高端调整为0.75μm
表,以全面提升定量化应用水平为主要目标。这其 中,发展新的在轨辐射定标技术并显著改善辐射测量 性能,是实现全面定量化应用目标的关键。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美、日、欧等国或国际 组织相继发展了各自的静止气象卫星系统,目前均已 进入了第二代卫星的业务应用阶段,包括 GOES-N、 MTSAT-2R 和 MSG-2 等,且红外波段定标精度已达 1K左右的较高性能水平[1]。同时,与FY-2同属第一代 卫星的欧洲 Meteosat-7 与 Meteosat-8 卫星采用工作在 不同温度点上的冷、热双内黑体方案,无需对前置 光路组件进行辐射贡献估计,在轨辐射定标精度达 1.5~2K;而日本GMS-5则采用了与FY-2 类似的单个 内黑体方案,通过引入由前定组件遥测温度经线性 组合后的近似等效黑体温度,在轨辐射定标精度达 1.7K,整体定标性能略逊于第二代卫星 [2]。 本文将在简要回顾 FY-2 卫星在轨辐射定标技术 的基础上,重点介绍2012年以来的最新进展,包括引 进吸收的全球空基交叉定标系统(Global Space-based Inter-Calibration System,GSICS)[2]、自主建立的基 于月球辐射校正的内黑体定标( Calibration of Inner Blackbody corrected by Lunar Emission, CIBLE)等方 法及其实际应用效果。同时,对未来我国静止气象卫 星在轨辐射定标技术的发展思路,做了初步探讨。
6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dvances in 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气象科技进展 3(6)- 2013
基于脉冲星和双星定位系统的卫星自主定轨

基于脉冲星和双星定位系统的卫星自主定轨丰大军;许录平;张华【期刊名称】《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年(卷),期】2011(33)12【摘要】提出了一种利用X射线脉冲星辐射到达时间(time of arrival,TOA)测量辅助双星定位系统进行轨道卫星迭代定轨方法,建立了双星可见观测弧段内基于双星距离和观测数据与脉冲星辐射TOA测量的组合量测方程,并应用于EKF(extend Kalman filter),针对几种量测值组合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双星覆盖轨道周期内利用脉冲星辅助一颗双星和辅助两颗双星迭代定轨精度分别达到了100 m和50 m水平,而在双星不可见弧段可利用脉冲星进行粗定轨,有效增强了全轨道周期内卫星定轨的自主性.%A method of X-ray pulsars assisted bi-satellite positioning system (BPS) orbit determination for earth orbit satellites is presented, and an amalgamation equation based on the ranging mode of BPS and time of arrival (TOA) measurement of pulsars emission is constructed and applied to EKF(extend Kalman filter). Simulation experiments with various measurement combination modes are carried out using some kinds of orbit data.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pulsar assistant orbit determination precision can achieve a level of 100 m using one bi-satellite measurement or 50 m using two bi-satellites in the bi-satellite covered region and in uncovered region, the satellite can also use pulsars to determinate orbit coarsely and the autonomy in all orbit periods can be improved.【总页数】6页(P2700-2705)【作者】丰大军;许录平;张华【作者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7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7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7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基于空基伪卫星的双星定位系统增强方案 [J], 王玮;刘宗玉2.基于分布式伪卫星的双星定位系统定位方法研究 [J], 潘晓刚;赵德勇;周海银3.联合定轨技术发展综述及其在基于双星定位系统的近地卫星精密定轨中的应用[J], 赵德勇;王炯琦;潘晓刚;王正明4.基于双星定位系统和星敏感器的低轨卫星自主定轨方法研究 [J], 潘晓刚;赵德勇;王炯琦;周海银5.基于GPS+“北斗”双星导航的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应用研究 [J], 杨志鹏;邵志超;张艳辉;李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4高三冲刺(高考物理)统编版测试(冲刺卷)完整试卷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4高三冲刺(高考物理)统编版测试(冲刺卷)完整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如图为某品牌手机无线充电的原理示意图。
若某段时间内送电线圈产生的磁场在逐渐增强,则( )A.此时送电线圈中的电流由端口1流入B.此时受电线圈的端口3为正极C.此时受电线圈的面积有扩大的趋势D.受电线圈中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与图示磁场方向相同第(2)题在跳水训练中,某运动员(可看作质点)时刻从距水面1m高度处竖直向上起跳,运动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其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像如图所示,规定竖直向下为正方向,g取,则( )A.时刻运动员进入水面B.时刻运动员到达最高点C.运动员在最高点时距水面D.运动员入水速度为第(3)题2022年8月30日,国家航天局正式发布了“羲和号”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在轨获取的太阳谱线精细结构,是如图甲所示氢原子巴耳末系中从跃迁到发出的光。
将光束照射如图乙所示装置的金属板,验电器指针没有张开。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是氢原子巴耳末系中波长最短的谱线B.换用从跃迁到发出的光照射金属板,验电器指针可能张开C.增大照射金属板的光束的强度,验电器指针可能张开D.换用逸出功更大的金属板材料,验电器指针可能张开第(4)题第一个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 )A.奥斯特B.安培C.欧姆D.法拉第第(5)题自1932年,英国科学家J。
Chadwick发现中子以来,人类便开启了人工合成超重新元素的大门。
在我国,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利用重离子加速器将原子核加速后轰击原子核,成功合成了超重元素,除了合成了Bh外,还生成了一种粒子,则该粒子是( )A.中子B.质子C.电子D.氨核第(6)题如图所示,S1、S2 是两个振幅相等的相干波源,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在某一时刻它们所发出的波的波峰和波谷。
大型空间天线在轨装配技术

段 ,第一阶段需依靠航天员或 由航天员操作辅助工 具将航天器不同的部件连接起来构成一个结 构、 系 统或子系统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阶段为机器人装配 阶段, 通过地面发送指令或航天员在舱内发送操作指
令 的方 式 控制 机 器 人进 行 装 配 ,将 各 个 分 系 统 、 部
件 在轨 道 上 安 装 成 一 个 或 几 个 更 大 更 复 杂 的航 天
术发 展现 状 的基础 上 , 阐述 了单元拼 接 式天线 的模块 设计技 术 ,并根 据单 元拼接 式 大型天 线 的在轨 装 配任 务要 求 ,研 究 了在轨 装配技 术 方案和 地 面试 验验证 方案 。预 期 为我 国大型 空 间 天线 的在 轨装 配研 究提供 有 益参考 o 、 关 键词 在轨 装 配 ;单 元拼接 ;空间 天线
能提供 的可用装载体积 ,使得现有的运载工具无法 满足其装载体积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 , 需要 以空间站 为依托进行装配 ,即通过航天员和机器人在轨装配
天线 单元 , 这 可将 空 间站发 展成 为空 间基 地 , 在 空 间
单、 结构性能 良好、 包装效率高以及利用航天员和机 器人作为装配工具的内在机动性等优点 ,可作为开
国外航天大国高度重视[ 1 ] , 投入较大。 从上世纪 6 0 年 代开始 , 先后研制 了 1 0 余种空 间可展开天线 , 并在
各类 卫 星上得 到 了应 用 。 5 0多年来 , 空 间可展 开天线
一
器【 2 l 3 l 。 在 轨装 配技 术所 实施 的对 象包 括 航天 器 、 空 间 系统 或空 间结 构 的连接 、装 配或 组装 ,小 到如 电池 阵、 天线 的安 装 与展 开 , 大 到大 型 独 立舱 段 的对 接 , 以及 空 间站 、超大 型 可装配 天线 体 系 等大 型空 间结
吉林省吉林市2024高三冲刺(高考物理)统编版(五四制)摸底(备考卷)完整试卷

吉林省吉林市2024高三冲刺(高考物理)统编版(五四制)摸底(备考卷)完整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如图所示为演示光电效应的实验装置,用光强相同、频率差距较大的单色光a、b分别照射光电管的K极,得到a的反向遏止电压比b的大,则两种单色光分别实验时,得到的电流的示数I和对应电压表的示数U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A.B.C.D.第(2)题在高空运行的卫星功能失效之后,会被送往离地球同步轨道几百公里处的“墓地轨道”,避免影响其他在轨卫星并能节省轨道资源。
2022年1月22日发射的实践21号卫星成功“捕获”失效的北斗二号卫星并将其送至墓地轨道。
已知同步轨道与墓地轨道可近似看成圆轨道且轨道半径分别为、,转移轨道分别与同步轨道和墓地轨道相切于P、Q两点。
地球自转周期为,则关于北斗二号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转移轨道上Q点机械能比在P点机械能大B.要想逃离同步轨道必须在P点加速至11.2km/sC.从P点运行到Q点所用时间最短为D.在同步轨道运行时的向心加速度比在墓地轨道上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小第(3)题下列单位中,与功率单位瓦特(W)不等效的是( )A.B.C.D.第(4)题2022年8月30日,国家航天局正式发布了“羲和号”太阳探测卫星国际上首次在轨获取的太阳谱线精细结构。
是氢原子巴耳末系中波长最长的谱线,其对应的能级跃迁过程为( )A.从跃迁到B.从跃迁到C.从跃迁到D.从跃迁到第(5)题根据你所掌握的物理知识,判断下列正确的是( )A.JJ·汤姆逊发现电子,是物理学史上的重要事件,人们由此认识到原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本身也有结构。
B .小明在计算中解得位移,用单位制的方法检查,这个结果可能是正确的C.物理中所有公式都是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D.库仑通过扭秤实验发现了点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并测得静电力常量的数值第(6)题如图所示,在平行板电容器中固定一个带负电质点,电容器下极板接地,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和,电流表和电压表均视为理想电表,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为和。
2024届百校联考高三高考百日冲刺金卷全国Ⅱ卷 物理高频考点试题(三)

2024届百校联考高三高考百日冲刺金卷全国Ⅱ卷物理高频考点试题(三)一、单选题 (共6题)第(1)题光学技术作为一门高精密度的学科,近年来发展迅猛。
光学技术主要应用于光学仪器、通信、医学、生物、纳米制造、材料等领域。
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肥皂泡呈现彩色条纹是由光的干涉现象造成的B.偏振是纵波特有的现象,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纵波C.光纤传导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光纤由内芯和外套两层组成,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小D.单缝衍射条纹是明暗相间平行等间距条纹第(2)题一振子沿x轴做简谐运动,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振幅为0.1m,t=0时振子的位移为-0.05m,沿x轴正方向运动;t=0.5s时位移为0.05m,沿x轴负方向运动,则( )A.振子的周期可能为B.振子的周期可能为C.振子的周期可能为D.振子的周期可能为2s第(3)题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原线圈接在的正弦交流电上,图中D为理想二极管(正向电阻不计,反向电阻为无穷大),定值电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时,原线圈输入电压的瞬时值为B.电压表示数为C.电流表示数为D.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第(4)题2022年8月30日,国家航天局正式发布了“羲和号”太阳探测卫星国际上首次在轨获取的太阳谱Hα线精细结构。
Hα是氢原子巴耳末系中波长最长的谱线。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向外辐射Hα后,氢原子的能级升高B.Hα对应的能级跃迁过程为从n=2跃迁到∞C.若Hα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可能为1.89eVD.若Hα未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巴尔末系其他光有可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第(5)题如图甲所示,一轻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质量为和的两物块相连接,并且静止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
现使m1瞬时获得水平向右的速度3m/s,以此刻为计时零点,两物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两物块的质量之比为B.在时刻和时刻弹簧的弹性势能均达到最大值C.时间内,弹簧的长度大于原长D.时间内,弹簧的弹力逐渐减小第(6)题电荷耦合原件(CCD)被普遍使用在数码相机中,CCD通过光电效应使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下学期一模高效提分物理试题

2024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下学期一模高效提分物理试题一、单选题 (共7题)第(1)题科学家在宜居带“金发姑娘区”发现一颗类地行星TRAPPIST—le,若将该行星视为半径为R、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一物体从离行星表面()处由静止释放,经时间,该物体落回到行星表面,引力常量为G,则该行星的平均密度约为()A.B.C.D.第(2)题云南具有文化内涵的地方特色小吃——小锅米线,采用特制的小铜锅放在小灶上烹饪,配上各种秘制的调味酱料,出锅的米线热气腾腾,色泽清爽红润,清香扑鼻。
下列与其相关的物理知识描述错误的是( )A.“清香扑鼻”是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B.刚出锅的米线温度很高,是因为米线含有的热量多C.“热气腾腾”中的“热气”是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的D.小灶加热米线,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米线的内能第(3)题中国科学家在稻城“拉索”基地探测到迄今为止最高能量的射线,能量值为,即( )A.B.C.D.第(4)题2022年8月30日,国家航天局正式发布了“羲和号”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在轨获取的太阳谱线精细结构,是如图甲所示氢原子巴耳末系中从跃迁到发出的光。
将光束照射如图乙所示装置的金属板,验电器指针没有张开。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是氢原子巴耳末系中波长最短的谱线B.换用从跃迁到发出的光照射金属板,验电器指针可能张开C.增大照射金属板的光束的强度,验电器指针可能张开D.换用逸出功更大的金属板材料,验电器指针可能张开第(5)题1930年,赵忠尧先生独立发现γ射线在重元素中的“反常吸收”。
同年,又发现了γ射线在重元素中的“额外散射”,这是对正负电子对产生和湮灭的最早观察。
关于γ射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A.带正电,穿过气室时可以使空气电离B.穿透能力比伦琴射线强C.波长比红外线长D.是由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跃迁产生的第(6)题阻值相等的四个电阻、电容器(电容为C)和电池(电动势为E,内阻忽略不计)连成如图所示的电路,开关、,都闭合且电路稳定时,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为Q。
路立:为祖国空间探测发展不遗余力

路立:为祖国空间探测发展不遗余力作者:石艳美来源:《科学中国人》 2018年第8期当今的时代,各国在太空领域的竞争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
作为新兴航天大国,中国通过在航天领域几十年的发展,目前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不言而喻,空间领域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空间探测技术的支持。
空间探测技术可以获取大量可靠的科学探测数据,为空间活动的安全、空间军事防御及人类生存环境的维护提供科学依据和防护对策。
201 0年,我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与欧洲空间局的新途径化联合团队获得了2010年度的杰出团队成就奖。
设立于2000年的杰出团队成就奖是国际宇航科学院每年颁布的两个主要科技奖项之一。
而此次“双星计划”中性原子成像仪的共同项目负责人正是路立。
8年过去,现已63岁的路立仍在自己的科研领域继续不遗余力.为我国空间领域发展竭尽全力!勇挑重担,出色完成“双星计划”任务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又简称为“双星计划”。
“双星计划”是由空间物理学家刘振兴院士等人于1 997年提出的。
2001年7月,中国航天局与欧洲空间局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启动该计划。
这是第一个由我国提出的空间探测国际合作计划。
在这次任务中,路立担任”双星计划”TC-2卫星上中性原子成像仪(NUADU)的主管设计师,参与了NUADU中欧联合研制的全过程,主要负责NUADU与卫星的技术接口和卫星数据处理软件的编写。
据路立介绍,中欧合作的“双星计划”的目的就是要探明“地球空间暴”发生的原因和规律。
“双星计划”使用2颗飞行器来研究地球磁气圈,它们与欧洲航天局的4颗“星簇”探测卫星协同工作。
“双星计划”的两颗小卫星,运行于目前国际上一些地球空间探测卫星尚未覆盖的两个重要活动区(近地赤道区和近地极区)。
该计划用高分辨率的仪器探测这两个活动区场和粒子的时空变化规律,系统研究地球空间环境全球变化对太阳活动、行星际扰动及磁层亚暴和磁暴的响应过程。
可见,”双星计划”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可以推动我国空间和空间环境探测技术跨越式的发展,缩短与国际上的差距;通过国际合作,可以提高我国有效载荷研制技术的发展;推动卫星平台某些技术,如卫星剩磁和卫星表面等电位等技术的发展;提高我国卫星科学数据系统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如科学运行硬件和软件系统、科学运行计划、在轨科学数据校正和数据产品研制等;还能获取大量可靠的科学探测数据,提出符合实际的地球环境动态模式和预报方法,为保障航天活动和国家安全提供科学数据、科学依据和防护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绘二号双星方位向天线方向图在轨测量关键技术
高敬坤;汪志龙;程家胜;丛琳;范炜康;胡振龙
【期刊名称】《测绘学报》
【年(卷),期】2022(51)12
【摘要】对星载SAR天线方向图进行在轨测量,是进行星载SAR定标、性能调优以及指标测试必不可少的环节。
实际测试中通常将SAR天线方向图分为距离向和方位向分别测量。
天绘二号卫星组由两颗卫星构成,在轨测试初期,两颗卫星采用一前一后间隔约40 km的跟飞模式,并各自工作于SAR模式以便于分别进行单颗卫星的定标、调优与测试。
在进行方位向SAR天线方向图测试时,出现了地面接收机中两星信号交叠在一起的情况,导致现有的针对单颗SAR卫星设计的方位向天线方向图测试方法难以直接使用。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全自动的双星方位向天线方向图信号分离方法。
在对地面接收机信号进行建模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关键脉冲上升沿提取、脉冲位置估计、脉冲幅度估计3个主要部分的信号分离方法,实现了地面接收机中两星信号的分离。
在实现信号分离的基础上,后续方向图测量可按照传统单星的测量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该方法保证了天绘二号卫星在轨测试的顺利进行,并使得测试效率相比于每颗星单独测试得以翻倍。
该方法可用于未来相似型号卫星的在轨测试中。
【总页数】11页(P2470-2480)
【作者】高敬坤;汪志龙;程家胜;丛琳;范炜康;胡振龙
【作者单位】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37
【相关文献】
1.“长四乙”一箭双星发射天拓双星成功入轨
2.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双星共轨技术研究与应用
3.天绘二号卫星相对定轨初步结果
4.天绘二号卫星关键技术
5.天绘二号双星InSAR成像与DSM生成技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