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测量实验
肌电图检测及临床应用
02
神经肌肉疾病诊断:通过肌电图检测,判断神经肌肉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03
应用范围:适用于各种神经肌肉疾病,如肌无力、肌萎缩、肌炎等
04
诊断方法:通过肌电图检测,结合临床症状和病史,进行综评估目的:了解 肌肉功能、神经 传导速度、肌肉
力量等
02
评估方法:通过 肌电图检测,分 析肌肉活动情况
肌电图检测及临床应 用
演讲人
01 肌电图检测原理 02 肌电图检测临床应用 03 肌电图检测注意事项
04 肌电图检测发展趋势
目录
1 肌电图检测原理
肌电图检测方法
检测原理:通过检测肌肉的电活动,了解肌肉的 功能和病变情况
检测方法:使用肌电图仪,将电极放置在肌肉表 面,记录肌肉的电活动
检测步骤:准备肌电图仪、电极、导线等设备, 清洁皮肤,放置电极,记录电活动,分析结果
谢谢
4
应用范围:适用 于各种肌肉功能 障碍的康复治疗 效果评估,如运 动损伤、神经损 伤等
3
肌电图检测注意 事项
检测前准备
01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使用化妆品和护肤品 02 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便于检测 03 避免在检测前24小时内进行剧烈运动 04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紧张和焦虑
检测过程中注意事项
01
保持皮肤清洁, 避免感染
03
保持电极位置准 确,避免误差
02
保持肌肉放松, 避免肌肉紧张
04
保持检测环境安 静,避免干扰
检测后处理
检测结果分析: 根据检测结果, 判断肌肉功能 状态
01
患者指导:根 据检测结果, 指导患者进行 康复训练
03
02
报告撰写:根 据检测结果, 撰写详细的报 告
肌电实验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肌肉收缩力量与神经刺激频率的关系二、实验目的1. 了解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
2. 探讨神经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力量的影响。
3. 分析不同频率下肌肉收缩的力学特性。
三、实验原理肌肉收缩是一种复杂的生理现象,主要由神经系统的刺激引起。
当神经冲动到达肌肉纤维时,肌肉纤维会产生收缩。
肌肉收缩力量与神经刺激频率密切相关,在一定范围内,神经刺激频率越高,肌肉收缩力量越大。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实验鼠、电极、夹具、生理盐水等。
2. 实验仪器:肌电图仪、信号采集器、计算机等。
五、实验步骤1. 实验鼠固定在实验台上,使用电极将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神经纤维与肌电图仪连接。
2. 将夹具固定在实验鼠的肌肉上,并确保夹具与肌肉紧密接触。
3. 使用生理盐水湿润电极和肌肉表面,以保证良好的导电性。
4. 调整肌电图仪,记录肌肉在静息状态下的电位变化。
5. 以不同的频率(如1Hz、2Hz、3Hz、4Hz、5Hz)刺激神经,观察并记录肌肉收缩的力量变化。
6. 对不同频率下的肌肉收缩力量进行统计分析。
六、实验结果1. 在静息状态下,肌肉电位变化不明显。
2. 随着神经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力量逐渐增大。
3. 在低频率刺激下(如1Hz),肌肉收缩力量较小;在高频率刺激下(如5Hz),肌肉收缩力量较大。
4. 肌肉收缩力量与神经刺激频率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七、实验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神经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力量有显著影响。
2. 随着神经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力量逐渐增大,这可能与肌肉纤维的收缩速度有关。
3. 在高频率刺激下,肌肉收缩力量较大,这可能是因为高频率刺激使肌肉纤维处于持续收缩状态,从而提高了肌肉收缩力量。
八、实验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神经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力量有显著影响,这与生理学原理相符。
2.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刺激频率来控制肌肉收缩力量,例如在康复训练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刺激频率,以提高康复效果。
肌电图的测定与分析
32
猫行走时比目鱼肌的EMG信号。Force直接从跟腱 (achilles tendon)测得。在EMG开始约70 ms后产生力 ,EMG结束后约70时力终止。
33
第一节 肌电图的测试分析原理
第二节 表面肌电图的应用 第三节 肌电图分析软件的使用
34
一、利用肌电测定神经的传导速度
如果在神经通路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点上给予电 流刺激,从该神经所支配的肌肉上记录诱发电 位,然后根据下列公式可计算出神经的传导速 度。 V=S/t 式中:V为神经传导速度,单位为米/秒;t为两 刺激点从刺激开始到肌肉开始收缩的时间差, 单位为秒; S 为两刺激点之间的距离,单位为 米。
3
4
5
Noraxon Telemyo 2400T G2 遥测肌电图仪
6
引导肌电信号的电极分类:
引导肌电信号的电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 针电极,另一类是表面电极。
2.表面电极 1 个不同部位记录到的正常 人肱二头肌的运动单位电 位
不同程度收缩时骨骼肌肌电 图(表面电极引导)
51
52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0年03期
8—17岁儿童少年股外肌肌纤维组成最大等长伸膝力量、 相对肌力及肌围的研究 尹吟青,王立山,王玮,田野,刘沙, 高强 本文用活检--组化方法对153名8~17岁儿童少年(男80 人,女73人)做了股外肌快肌纤维%(FT%)的研究,并同时 测定了最大等长伸膝力量(MVC)、相对肌力(RMVC)及 肌围(活检处腿围,C)。实验发现男、女儿童及全体FT% 均呈近似常态分布。且性别间也无显著差异(P>0.05)。 还发现8~17岁儿童少年的MVC、RMVC及C均随年龄 增长而增大。肌力(MVC及RMVC)与股外肌FT%间只 有低度相关(r=0.23,r=0.30;P<0.05),而肌力(MVC)与肌围 间却有密切相关(r=0.69,P<0.01)。
实验2.8 肌电测试及信号分析
实验2.8 人体肌电测试及信号分析一、实验目的1、观察并记录松弛状态下肌肉的电活动与骨骼肌收缩的肌紧张之间的关系。
2、记录右手和左手的最大握力,并比较男性和女性的不同。
3、听EMG“声”,研究听到的声音强度与运动单位的补充之间的关系。
4、记录握紧拳头时肌肉产生的力、肌电图,以及引发疲劳时的积分肌电图。
二、实验原理骨骼肌的收缩是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完成的,每个肌细胞都受到来自运动神经元轴突分支的支配,只有当支配肌肉的神经纤维发生兴奋时,动作电位经神经——肌接头传递给肌肉,才能引起肌肉的兴奋和收缩。
一个单独的运动神经元能够支配几个肌纤维,但每个肌纤维只被一个运动神经元支配。
一个单独的运动神经元和它所控制的肌纤维组成的兴奋收缩耦连单位被称作一个运动单位。
当一个运动单位受到刺激,肌肉纤维产生并传导它们自己的电冲动,最终导致纤维收缩。
尽管由每个纤维产生并传导的电冲动十分微弱(小于100微伏),众多纤维同时传导,将在皮肤上诱导产生出足够大的以至于能够被一对表面电极探测到的电压差。
采用金属电极监测、放大和记录由下层骨骼肌收缩产生的皮肤表面电压的改变,这样得到的记录被称为肌动电流图(EMG)。
三、实验设备BIOPAC生理实验系统,信号采集部件,导联线,电极,酒精等。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1、安装设备,选择肌电测试课程。
2、L01-EMG-1课程校准。
3、肌电信号记录。
选定优势手,点击record键准备测量,等待2秒后开始用力握拳,每次持续用力2秒后,点击suspend,停顿大于2秒后继续。
等幅加力,第4次时达最大力量。
记录EMG图和积分EMG曲线。
4、换另一前臂重新进行步骤2、3。
5、听EMG信号。
6、L02-EMG-1课程校准。
7、按提示每次增加一定力量,持续约2秒;点击suspend后,停顿大于2秒后继续,共测量4次。
第5次尽最大力量握住测力器,坚持住直到屏幕上显示握力降到最大握力的50%为止。
8、对另一只手重复步骤7。
测肌电图的实验报告
测肌电图的实验报告1. 引言肌电图是一种用来测量肌肉电活动的技术,通过记录肌肉电活动的变化,可以了解肌肉的状况和功能。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肌电图信号,分析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肌肉电活动差异。
2. 实验设计2.1 实验材料- 肌电信号采集设备- 电极贴片- 计算机2.2 实验步骤1. 将电极贴片粘贴于被试的皮肤上,确保电极的贴片面与皮肤紧密接触。
2. 打开肌电信号采集设备,并连接电极与设备。
3. 让被试进行不同运动状态的活动,例如静止、轻度活动和剧烈活动。
4. 在每个运动状态下,记录肌电信号的变化。
3. 实验结果3.1 肌电信号的采集与记录在实验中,我们采集了被试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肌肉电活动,并将肌电信号记录于计算机上。
以下为部分记录结果示例:时间(毫秒)电压(伏)-0 0.0011 0.0012 0.0033 0.004... ...3.2 肌电信号的分析通过对记录的肌电信号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获得有关肌肉电活动的各种信息。
以下为结果分析示例:1. 在静止状态下,肌电信号的幅值较小。
这是因为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肌肉电活动较少。
2. 在轻度活动状态下,肌电信号的幅值较大。
这是因为肌肉开始运动,产生更多的电活动。
3. 在剧烈活动状态下,肌电信号的幅值达到最高点。
这是因为肌肉处于高强度运动状态,产生最大的电活动。
4. 讨论与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采集记录了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肌电信号,并分析了其特点。
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肌肉的电活动与其运动状态密切相关,静止状态下的电活动最小,剧烈活动状态下的电活动最大。
2. 肌电信号的幅值可以反映肌肉的运动强度,幅值越大表示肌肉运动越剧烈。
3. 肌电信号的采集和分析是了解肌肉活动和功能的重要工具,对于康复治疗和运动训练有重要意义。
然而,本实验还存在一些限制。
例如,实验中使用的肌电信号采集设备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样本量较小也可能影响结论的普遍性。
肱二头肌肌电实验设计
肱二头肌肌电图实验一、目的要求观察站姿小臂屈伸时,肌电图显示器上的波形大小与肱二头肌肌肉用力的关系。
二、基本原理1.肌电图是骨骼肌在收缩前的电兴奋活动,经过引导、放大、记录而成的图形。
2.用于引导机电的电极有两类:针电极(包括普通针电极、埋藏电极、微电极)和表面电极。
由于针电极必须刺入肌肉内,不适合在运动中使用。
表面电极根据容积导体原理设计,即肌肉收缩时,动作电位可以从肌纤维组织液反映到皮肤表面。
3.骨骼肌受到刺激时先发生兴奋,随后才发生收缩反应,力量训练能导致成人肌纤维数量的增加。
持续地牵拉肌肉,可引起肌纤维数量的增加及肌纤维体积的增大。
在放置表面电极时,应置于肌纤维分布较多处。
三、实验器材肌电图仪(包括放大器、显示器、记录仪)或计算机采集系统、表面盘状电极、导电膏、70%酒精、哑铃等。
四、方法与步骤1.定标为保证对肌电图进行定量分析的准确性,在记录肌电图之前,先要给放大器输入一个标准电流,依据所测肌电的振幅范围选择定标电压值,一般分为50μV-1mV。
此时可以根据显示器或记录仪上显示的振幅调节增益,使之达到所需幅度。
一般使用表面电极记录的肌肉放电频率多在100-500Hz,通过表面电极可记录的肌电频率范围10-1000Hz。
2.固定表面电极(1)皮肤处理剃除贴电极出汗毛,再用酒精或丙酮清理皮肤表面,用细砂纸去除表皮角质层至皮肤微红,尽量使皮肤电阻在3000Ω以下。
(2)加导电膏于测量电极上。
(3)电极分正负两极,找到肱二头肌中部,按肌纤维走行贴于肌腹处,两片电极之间距离约2cm,用胶布加以固定,辅助电极贴于同侧肢体肌肉分布较少的部位。
(4)将导线正负极与电极相连接,放大器至于测量位,此时肌肉收缩,在显示器上应有肌电图显示。
3.肌电图观察与分析(1)波形与选择的电极有关。
表面电极反映肌电图--由于反映较多运动单位的动作电位,表面电极描记的肌电图呈“干扰型”波。
(2)当肌肉收缩强度加大时,参与活动的运动单位增多,放电频率随之增加。
44-康复评定学教案-肌电图检查-实验
采用表面肌电图设备,检查被测者肌肉电信号的改变,评价其肌张力和用力时肌力的改变。
设备与材料
表面肌电图系统、电脑、电极片、导联线、酒精、无线接收器等
操作重点
表面肌电设备的使用
操作难点
电极片的安放及导联线的连接
操作注意事项
(1)测试前对被测者皮肤进行处理;(2)安装心电起搏器患者禁用。
教学法
演示、操作法
实验教案
姓名刘润芝、于学美2017~2018学年第1学期时间1.3节次1-2
课程名称
康复评定学
授课专业及层次
2015级康复治疗学本科
实验项目
肌电图检查
实验分组情况
2人一组,1班24组,2班22组
肌电信号的检查,分析其肌张力及肌力的变化情况,使学生掌握表面肌电图设备的使用及评价。
七、注意事项及思考
(1)严格区分禁忌证和适应证被测者;(2)测量前需对被测者皮肤进行处理。
5分钟
20分钟
10分钟
30分钟
5分钟
20分钟
10分钟
实验内容、步骤、要求及时间分配
一、实验目的(老师讲授)
掌握:掌握表面肌电图的使用。
熟悉:电极片的安放及无线接收器的连接。
了解:表面肌电图的诊断及图像处理。
二、对象
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大三学生。
三、场地
物理楼E2405房间
四、方法及工具
观察法、实验法,采用表面肌电图设备等。
五、内容
1.表面肌电图的使用;2.电极片的安放;3.肌电信号的诊断及处理。
六、步骤
1.教师讲解表面肌电图设备的使用、电极片的安放、无线接收器与电脑的连接等。
2.以一位同学为例,教师演示电极片的安放,导联线的连接,设备的使用等,每次测试大约5-8分钟,肌电信号处理约2-3分钟。
肌电测定分析课件
断。
肌电图(EMG):
记录肌肉电活动的图
形,用于评估肌肉功
2
能、神经肌肉控制和
肌肉损伤。
3
肌电图分析:对肌电
图进行量化分析,以
评估肌肉功能、神经
肌肉控制和肌肉损伤。
肌电测定分析的应用领域
运动医学:评估 肌肉功能、运动 表现和康复效果
康复医学:评估 肌肉功能、制定 康复计划和评估 康复效果
神经科学:研究 神经肌肉功能、 神经传导和神经 肌肉疾病
02
肌电图可以反映神经肌肉 功能状态
04
肌电图可以评估疾病的严 重程度和预后
肌电测定分析的临床应用
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断
01
肌电图检查:通过检测肌肉 和神经的电活动,判断神经 肌肉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03
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 尿液检查等,排除其他疾病
05
肌电图检查与临床症状、实 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相结 合,综合分析,明确诊断
肌电测定分析课件
演讲人
肌电测定分析概 述
肌电测定分析结 果解读
肌电测定分析方 法
肌电测定分析的 临床应用
肌电测定分析概述
肌电测定分析的定义
肌电测定分析:通过 测量肌肉的电活动, 评估肌肉功能、神经
肌肉控制和肌肉损伤 1
的一种方法。
肌电图诊断:根据肌 电图分析结果,对肌
4
肉功能、神经肌肉控
制和肌肉损伤进行诊
示肌肉病变
频率异常:频率异常 升高或降低,可能提
示神经病变
持续时间异常:持续 时间异常延长或缩短, 可能提示肌肉或神经
病变
波形与肌肉收缩关系 异常:波形与肌肉收 缩关系异常,可能提
示肌肉或神经病变
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和临床分析
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可以辅助其他检查结果提高综合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误诊和漏诊的情 况。 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和临床分析有助于医生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 者的生存质量。
肌电图规范化检测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肌肉疾病。
检测标准:参考 国际肌电图协会 的指南和规范
检测流程:预约、 登记、检查、报 告等
准备:确保环境安静温度适宜患者体位舒适 记录:使用适当的电极和导联记录肌肉的电活动 刺激:对肌肉进行适当的刺激观察电活动的变化 分析:对记录的电活动进行分析评估肌肉的功能状态
确保患者处于舒适体位避免因体位不当影响检测结果 检测前向患者解释检测过程消除紧张情绪 避免在患肢进行检测以免干扰结果 检测时应保持安静避免干扰检测设备
汇报人:
通过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和临床分析医学研究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 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和临床分析的推广和应用可以促进医学研究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推动全球医学 研究的进步。
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和临床分析的发展可以促进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医学技术的 进步和发展。
通过肌电图的动 态监测可以及时 发现病情变化调 整治疗方案提高 治疗效果。
肌电图规范化检 测和临床分析有 助于判断病情的 严重程度为医生 制定治疗方案提 供参考。
肌电图规范化检 测和临床分析有 助于发现潜在的 并发症及时采取 措施进行治疗避 免病情恶化。
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和临床分析有助于提高医学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肌电图检测能够评估肌肉疾病的病情严重程度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通过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可以监测肌肉疾病的治疗效果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周围肌肉功能实验报告
周围肌肉功能实验报告引言周围肌肉是人体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组织之一,它们与骨骼相连接,能够通过收缩和松弛来实现人体的运动功能。
为了更好地了解周围肌肉的功能特点,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测量周围肌肉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变化,探究肌肉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及其特点。
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 实验器材:- 肌电图仪- 电极片- 计算机- 实验被试:10名健康男性(年龄范围:20岁-30岁)实验步骤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将电极片粘贴在被试的皮肤表面,在肌肉附近选择适当位置。
- 将电极片连接到肌电图仪,并确保其可以正常工作。
2. 实验过程:- 被试在实验开始前,需要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以准备肌肉活动。
- 被试需按照实验要求执行一系列运动动作,例如屈腿、伸腿、握拳等。
- 肌电图仪会记录下肌肉在不同动作过程中的电活动情况。
3. 数据处理与分析:- 将实验过程中记录的肌电信号通过计算机保存并进行分析。
- 使用适当的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如计算肌肉收缩幅度、持续时间等指标。
- 对不同动作过程中的肌肉活动进行比较和总结。
结果与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到了肌电图仪记录的各个被试在不同动作过程中的肌肉电信号。
经过数据处理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果:1. 不同运动状态下肌肉收缩幅度的差异:- 在进行屈腿动作时,大腿肌肉的收缩幅度显著高于进行伸腿动作时的肌肉收缩幅度。
- 握拳时手部肌肉的收缩幅度明显高于伸直手指时的肌肉收缩幅度。
2. 不同运动状态下肌肉收缩持续时间的差异:- 在进行屈腿动作时,大腿肌肉的收缩持续时间显著高于进行伸腿动作时的收缩持续时间。
- 握拳时手部肌肉的收缩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而伸直手指时肌肉的收缩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根据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和讨论:- 不同运动状态下的肌肉活动差异说明了肌肉在人体运动中起到不同的作用。
- 肌肉收缩幅度和持续时间的差异可能与肌肉类型、运动方式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肌电图怎么检查
肌电图怎么检查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简称EMG)是一种用于检测肌肉电活动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本文将介绍肌电图的检查原理、检查步骤、应用领域以及注意事项。
一、肌电图检查原理肌电图检查利用电极记录肌肉产生的电信号,进而评估肌肉活动的功能状态。
正常情况下,肌肉收缩时产生的电信号通过电极传导到肌电图仪器上,并被转换为曲线图形展示。
肌电图曲线反映了肌肉的收缩和放松变化,通过分析这些变化可以判断肌肉的功能状态及存在的异常问题。
二、肌电图检查步骤1. 患者准备:在进行肌电图检查前,患者需要穿着舒适的衣物,并保证肌肉完好无损,不受任何影响。
2. 仪器连接:将肌电图电极粘贴在检测部位的肌肉上,确保电极与肌肉充分接触且粘贴牢固。
3. 信号录制:启动肌电图仪器,开始录制肌肉的电信号。
在检测过程中,患者需保持放松,遵循医生或技术人员的指示,如进行特定肌肉的收缩动作。
4. 数据分析:通过肌电图仪器的软件系统对录制的数据进行分析,生成肌电图曲线。
医生或技术人员根据曲线的形态、波幅、时程等指标进行初步判断。
三、肌电图检查应用领域1. 神经肌肉疾病诊断:肌电图检查可用于判断是否存在神经性肌肉疾病,如周围神经病变、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
通过观察曲线变化,可以评估神经传导速度、肌肉反应等指标,辅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2. 运动损伤康复评估:肌电图检查可帮助评估运动损伤的康复过程,判断肌肉功能恢复情况。
通过监测肌肉活动的变化,对康复计划进行调整和指导,促进康复效果的提升。
3. 运动员体能评估:肌电图检查可对运动员的肌肉活动进行客观评估,了解肌肉活动的稳定性、力量和耐力等指标。
这对训练调整和提升运动表现具有重要意义。
四、肌电图检查注意事项1. 遵医嘱:检查前需提前咨询医生的建议和指导,并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检查。
2. 放松状态:进行肌电图检查时,患者需保持放松状态,按医生或技术人员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肌肉动作。
3. 不适反应:在检查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肌肉抽搐、疼痛等不适反应,患者需及时告知医生或技术人员。
肌电图测量实验
肌电图测量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目的在使学生明了肌肉活动时的点位变化,包括肌肉的意志控制的活动及出发活动,同时也使学生认识骨骼肌施力于等张收缩和等长收缩时其他肌肉强度的变化。
二、生理原理骼肌提供了我们身体的支撑,以关节作为转轴,横纹肌直接或以肌腱附着在骨骼上,两组或多组肌肉一相互抗拮的方式运作,当一方收缩时另一方会舒张。
骨骼肌是有多核的细胞组成,成束肌纤维整齐排列。
动作电位自运动神经传向其所支配的肌纤维,引起肌细胞内钙离子在短时间内增加,以启动肌肉收缩的分子机制。
骨骼肌的最基本组成为运动单元(motor unit),可被意识性活化,而众多的运动单元可构成所谓的肌纤维,当单一运动单元(SMU)被诱导活化时,其波形间距为3-10ms,大小为20-2000uV,去电荷频率为6-30Hz。
因此,肌纤维收缩时可引起较大的振幅和较高的频率信号,称之为肌电图(Electromyogram EMG)。
骨骼肌的肌纤维接受运动神经的支配,当运动神经兴奋时会引发其所支配的所有肌纤维活动,这种过程包括动作电位的产生及肌纤维的收缩。
一块肌肉可能有几百个运动神经在支配,神经系统以兴奋不同数目的运动神经方式来控制肌肉不同活动的程度,被兴奋的运动神经单元越多,活动的肌纤维数目也越多,故可以兴奋运动神经的单元数目来控制肌肉活动的程度。
和心电图一样,可以用电极从皮肤上加以记录肌电图。
意志控制肌肉活动时会产生很多电位变化,EMG的形状不像ECG一样规则,它是由一连串不规则的波形所组成。
肌肉进行等张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时,肌肉维持固定的张力且会消耗能量,同时肌肉长度亦会改变。
当肌肉长度改变时,它将承担负荷并移动一段相当的距离,以完成有效的做功。
肌肉进行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时,肌肉的缩短极微而近于等长,但张力却大增。
纵使等长收缩并不造成身体的移动,然而仍会消耗能量并转变为热及张力的形式,故肌肉的等长收缩作用,因为没有位移的现象,因而没有做功。
肌电图的检测
二. 轻收缩时EMG
1. 运动单位电位 是单个前角细胞支配的所有肌纤维电位
的总和。
肌电图的检测
时限:指电位从最初偏离基线,又回到基线的时间 过程。
平均时限:20个以上运动时限。 影响因素:年龄、温度、疲劳、不同肌肉、仪器 波幅:在时限范围内,最大负峰与最大正峰之间距
离。通常取平均波峰。一般:轻收缩:1002000uV,最大:300-4000uv。 影响因素:不同肌肉、温度、位置、肌纤维密度 MUP波形:由离开基线偏转的次数来决定,4次以 上的电位为多相电位(<20%)。多相波增多,表 示各肌纤维的不同步发放,或肌纤维的脱失
肌电图的检测
异常肌电图
一. 针插入和肌肉放松时 1. 插入电位延长:当针极插入或移动停止后,
电位并不立即消失称插入电位延长,为肌纤 维兴奋性增高所致。插入电位可有纤颤、正 相电位和正常MUP。常见于神经源性或肌肉 本身病变。
肌电图的检测
2.肌强直电位:针电极插提时,突然自 发高频放电,短时限(3ms),低电压 (300uv),频率150HZ至10HZ。轰炸 机俯冲音响,见于肌强直疾病,少数神 经源性疾病。
肌电图检测
肌电图的检测
定义
狭义肌电图是指用同心针电极插入肌肉中,收 集针电极附近一组肌纤维的动作电位 广义肌电图还包括神经传导速度、重复电刺激、 单纤维肌电图等
禁忌症:有出血倾向者;易患反复性系 统性感染者。
一般肌电图
electromyography EMG
肌电图的检测
运动单位(motor unit)
5.髓鞘病变时,MUP正常,可能干扰相减弱以及传 导速度减慢
肌电图的检测
肌源性疾病的肌电图
1.自发电位:一般不出现,部分出现强直电位、 纤颤电位。
第二部分 肌电测试方法(MEGAWIN ME6000肌电测试系统)
平均肌电图(RMS)
图9-8
积分肌电图 (IEMG)
肌电图信号处理
(一) 全波整流肌电图
它可产生EMG的绝对值,通常是正极 性,原始的EMG的平均值为零。全波 整流主要应用在不同肌群活动相位的 半定量评价中,其幅值变化图形能很 好地反映肌肉收缩水平的变化。
(二)平均肌电图(均方根振幅,简称RMS)
三、表面肌电图分析
肌电图(EMG)是对肌肉电信号的描述和记录。 直接由肌电图仪记录下来的结果为原始EMG,从 中可直接看出肌肉活动强弱,即EMG振幅值的大 小和放电频率的高低。为更加细致地对EMG进行 分析,要对原始EMG信号进行处理,通常有以下 几种方法(图9-8)。
原始肌电图
全波整流肌电图
70%MVC以上的等长收缩至疲 劳时,虽然RMS在整个收缩过 程中也随疲劳的加深而增大, 但增大的幅度逐渐减小。在等 张收缩至疲劳的过程中,RMS 也随负荷增加而增大。
(三)积分肌电图(简称IEMG)
IEMG是指肌电图曲线下包围的面积,单位为: 毫伏·秒(mv·s)。
这样有EMG的活动,全波整流信号的积分值总是 增加的。通过对IEMG的定量就可以判定肌肉活 动的强弱。其 计算公式为:
则上应达到完全恢复。对不同受试者进行测试时,他们 之间的组间间隔要统一
(四)与测力台等其它仪器同步测量
根据运动技术的测试要求,有时肌电仪还与摄 影和摄像机、测力台三种仪器同步测试,以保 证它们在“测量时相”上的对应。同步方法有 两种:一种是由测力台开始采样,激发同步信 号与摄像机、肌电仪同步工作;另一种方法是 由摄像机或肌电仪产生同步信号与测力台二者 同步工作。
4.安置表面电极:等到皮肤完全干燥,将电极固 定在已经处理的皮肤上。两电极中心相距 d=20mm 。 同 时 需 要 固 定 的 还 有 一 个 “ 参 考 电 极”。
肌电图检测的方法、肢体大关节功能测算表、肌力分级标准
附录A(资料性)肌电图检测的方法A.1 肌电图检查A.1.1 针极肌电图检查A.1.1.1 检查步骤检查步骤如下:a)根据下肢神经损伤的部位,选择被检神经的支配肌肉,确定下针部位;b)检查者检查开始前洗手、戴手套,予以下针部位皮肤以医用酒精棉球消毒,并待其干燥;c)下针时,请被检查者放松肌肉;d)检查中需要被检查者肌肉用力收缩时,需特別小心,当肌肉开始收缩前,针尖最好置于皮下,而每当肌肉收缩或放松时,将针尖移至皮下,待肌肉保持固定力量再插入。
A.1.1.2 插入时的肌电活动以同心圆针针电极快速插入肌腹,扫描速度为(50~100)ms/cm,灵敏度为100uv/cm,观察针极插入时电活动的特点及有无肌强直、肌强直样放电或插入电活动延长。
A.1.1.3 肌肉松弛时的电活动扫描速度为(5~10)ms/cm,灵敏度为100uv/cm,观察有无自发电位,如纤颤电位、正锐波和束颤电位。
A.1.1.4 小力收缩(轻收缩)时的肌电活动肌肉轻度收缩时,测定30个运动单元电位的平均时限与平均电压,及多相电位的百分数。
A.1.1.5 大力收缩时的肌电活动扫描速度为(50~100)ms/cm,灵敏度为500uv/cm~1mv/cm。
被检查者以最大力量收缩受检肌肉时,观察募集反应类型(包括干扰相、混合相、单纯-混合相、单纯相、少量MUP和无MUP),必要时测量其波幅峰值。
A.1.2 神经传导速度检测A.1.2.1 电极放置的一般方法刺激电极使用表面电极(如马鞍桥电极和贴片电极等),置于神经干在体表的投影上,阴极置于远端,阳极置于近端;阴极和阳极之间的距离一般为2cm。
记录电极置于被测神经支配肌肉的肌腹上,参考电极置于肌肉附近的肌腱或其附着点上,通常使用表面电极(贴片电极等)做记录电极,但当检测支配肢体近端肌肉的神经时或使用表面电极所引出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不够理想时,可改用同芯圆针电极,即将针电极刺入被检神经支配肌肉的肌腹中,或进行健侧对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置放大器由仪表放大器OP1组成,其增益设计如公式(1):
(1)
4、隔离电路
隔离电路由OP2所组成,为一光学式隔离电路。
5、带拒滤波电路
利用RC网路所组成的双T带拒滤波器,包含OP3A、Z3、Z4、Z5(或Z6)、Z7、Z8和Z9,若Z3=Z7、Z4=Z8、Z5=0.5 Z3(Z6=0.5 Z3)和 Z9=2Z4,则中心频率可由公式(2)算出。
(2)
6、带通滤波电路
在肌电图攫取电路设计上,由OP4B组成一主动式二阶低通滤波器,其转折频率为1000Hz。转折频率之计算由Z11、Z12、Z13和Z14所决定,如公式(3)
(3)
其通带增益设计如公式(4)
(4)
此高通滤波主要去除信号低频成分的漂移现象,以利于下一级肌力测量。
7、增益放大电路
OP4A为一非反向放大器,可利用Z17/Z18来调整放大增益,如公式(7)
骨骼肌的最基本组成为运动单元(motor unit),可被意识性活化,而众多的运动单元可构成所谓的肌纤维,当单一运动单元(SMU)被诱导活化时,其波形间距为3-10ms,大小为20-2000uV,去电荷频率为6-30Hz。因此,肌纤维收缩时可引起较大的振幅和较高的频率信号,称之为肌电图(Electromyogram EMG)。骨骼肌的肌纤维接受运动神经的支配,当运动神经兴奋时会引发其所支配的所有肌纤维活动,这种过程包括动作电位的产生及肌纤维的收缩。一块肌肉可能有几百个运动神经在支配,神经系统以兴奋不同数目的运动神经方式来控制肌肉不同活动的程度,被兴奋的运动神经单元越多,活动的肌纤维数目也越多,故可以兴奋运动神经的单元数目来控制肌肉活动的程度。和心电图一样,可以用电极从皮肤上加以记录肌电图。意志控制肌肉活动时会产生很多电位变化,EMG的形状不像ECG一样规则,它是由一连串不规则的波形所组成。
兴奋和收缩是肌肉的最基本功能,也是肌电图形成的基础。在肌细胞中存在4种不同的生物电位,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终板电位和损伤电位。它们的产生都可以用细胞膜离子学说来解释。胞质钙离子浓度升高和降低,从而引起肌肉的收缩和舒。兴奋—收缩偶联的基本过程是:1.肌膜上的动作电位沿肌膜和由肌膜延续形成的T管膜传播,同是激活T管膜和肌膜上的L型钙通道。2.激活的L型钙离子通道通过变构作用或流的钙离子激活JSR膜上的RYR,它的激活使JSR的钙离子释放道胞质,胞质钙离子浓度比静息时升高了10到100倍。3.胞质钙离子浓度的升高促使肌钙蛋白于钙离子结合引发肌肉收缩。4.胞质钙离子浓度升高的同时,激活LSR膜上的泵,钙泵将胞质的钙离子回收入肌质网,遂使胞质中的钙离子浓度降低,肌极
人体是由充满电离子的体液细胞所构成,体液中包含了钾、钠、氯等离子,即由不同的浓度变化,产生所谓的活动电位。当使用一电极来感测此活动电位就会产生所谓的介面电位,这可想象成一金属电极伸入电解液的情况,一旦伸入会立刻产生电解反应,一为氧化反应,金属原子会失去电子行成金属离子,另一为还原反应,电子和金属离子结合形成金属原子。在金属和电解液的介面上,正负极性的离子分别向两边移动,形成两个带着相反极性的平行离子层,其离子电位差即为介面电位,不同的金属和电解溶液则会产生不同的介面电位。因此,当测量生物信号时,需选择介面电位较低的金属作为电极的材料,以避免测量时过大的介面电位产生。通常生物信号的电位约在50uv-1mv之间,而金属的介面电位约在0.1-1v间。除此之外,电极的介面电位亦会随着时间而改变,一般而言,目前银-氯化银的电极是较常使用的电极材料。此种电极主要由银构成,在和电解液接触的地方,则沉积了一层薄薄的氯化银,这层氯化银可提供银离子和氯离子的双向交换,因此不会形成复合层,介面电位也就很小。KL-720所采用的电极为凝胶柱电极,电极顶端为一银-氯化银的电极,中间是空心的管柱,管柱中充填导电凝胶,底部外层为泡沫胶片,可固定在皮肤上。
三、电路原理说明
1、肌电图测量电路方框图
在肌电图测量电路方块图在上节的肌电图生理原理中已介绍了,肌电信号主要是测量一肌纤维活化时,所共同产生的活动电位的变化。为降低不同肌纤维群的彼此干扰,实验所设计的特定动作,以完全由一单一肌纤维活化是非常重要。在本实验中特别针对骨骼肌的肱二头肌做测量,其主要支配的动作为前臂弯曲。电极摆放于肱二头肌上,参考电位之电极至于另外一手之任意处,与实验中一不会用到此处肌肉为原则。此外,为避免电源供应器或测量仪器的漏电造成受试者电击危险,需采取隔离的设计观念。图一为肌电图测量方块图,以表面电极至于上臂上,量取极微弱的肱二头肌电位变化,前置放电器采用仪表放大器,用于将肌电图的向量信号萃取出为单极信号,其放大倍数为10。隔离电路将信号和电源做隔离,其方法可分别采用光学式或变压器式。带通滤波器的频宽为100-1000Hz,再将此微弱信号放大100倍,可显示肌电信号于示波器上。再将此信号积分,可评估出此肌力大小。
肌肉进行等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时,肌肉维持固定的力且会消耗能量,同时肌肉长度亦会改变。当肌肉长度改变时,它将承担负荷并移动一段相当的距离,以完成有效的做功。肌肉进行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时,肌肉的缩短极微而近于等长,但力却大增。纵使等长收缩并不造成身体的移动,然而仍会消耗能量并转变为热及力的形式,故肌肉的等长收缩作用,因为没有位移的现象,因而没有做功。
和 (7)
8、精密半波整流电路
肌电图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目的在使学生明了肌肉活动时的点位变化,包括肌肉的意志控制的活动及出发活动,同时也使学生认识骨骼肌施力于等收缩和等长收缩时其他肌肉强度的变化。
二、生理原理
骼肌提供了我们身体的支撑,以关节作为转轴,横纹肌直接或以肌腱附着在骨骼上,两组或多组肌肉一相互抗拮的方式运作,当一方收缩时另一方会舒。骨骼肌是有多核的细胞组成,成束肌纤维整齐排列。动作电位自运动神经传向其所支配的肌纤维,引起肌细胞钙离子在短时间增加,以启动肌肉收缩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