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以中审华会计师事务所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建设的实践
——以中审华会计师事务所为例
(2017-09)
为贯彻落实中注协《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的精神,适应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事务所核心竞争力,加快事务所跨越式发展的步伐,中审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以下简称“中审华”)从2012 年开始信息化建设工作。通过
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成绩,同时也存在着困扰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动中审华信息化建设工作,结合中注协下发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建设规划(2016-2020年)》,中审华制定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工作目标,同时制定了工作路径和机制安排。现就中审华信息化建设实践与经验介绍如下。
一、中审华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管理系统的开发建设情况
为了实现事务所内部各项工作的全方位信息化管理,推进事务所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从2012 年开始,中审华与系统软件开发公司联手,从我所内部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发出“中审华管理系统”(以
下简称“管理系统”)并于2013年开始正式投入使用。管理系统的设
计中贯彻“流程再造”和“质量保障”的理念,通过管理系统提升事
务所的内部管理水平,以管理系统再造事务所的业务流程,以管理系统保障事务所的执业质量,提升事务所的内在服务价值。管理系统包括了业务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和人事信息管理等功能框架区域。目前系统内包括:独立性管理、客户管理、业务管理、合同管理、项目运营管理、项目实施管理、报告管理、档案管理、培训管理、财务
管理、内部OA 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模块,覆盖了事务所质量控制、培训与技术标准、财务、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管理系统应用架构详见图1)。
图1 管理系统应用架构
系统运行的数据交互架构采用了B/S架构,事务所员工无论身在何处,只要具备访问互联网的条件,就可以通过网页浏览器实现对服务器的访问,不仅实现了财务运维数据、客户项目数据、人力资源数据的高效交互共享,而且也大大简化了登录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最为重要的是通过管理系统的使用,能够确保所有报告都能够按照其风险级别在经过严格的质控复核后方能出具,大大地降低了事务所系统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行效果
经过多次系统定期及不定期的优化,管理系统已日趋成熟,取得以下显著成效:
1.建立质量监控与风险预警功能,实现了审计业务的事前、事
中和事后质量控制,大大降低了事务所系统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例如:在项目建立和业务承接阶段,根据中审华《业务质量控制制度》和《质量控制复核管理办法》的规定,在业务承接前首先应对拟承接项目进行风险级别确定,根据被审计单位性质、委托目的和报告使用范围等因素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级别,其中一类业务为高风险业务。在管理系统中设计了风险级别确定和业务承接审批流程,项目组在业务承接前需要填写并上传《审计业务分类信息表》,总所质控人员通过系统确定其信息与其确定的风险级别是否匹配;对于一类高风险业务,需经风控审核组会商审批同意后,项目组方能承接并在系统上完成后续业务操作,从而达到审计业务的事前的质量控制。
2.通过管理系统再造了质量控制复核流程。
《质量控制复核管理办法》规定:一类高风险项目要经过分所质控复核、总所质控复核以及风控审核组复核等一系列复核程序后方可出具报告。在管理系统投入运行以前,个别分所的一类业务在经过分所复核、总所复核后,由于信息沟通不畅,加之出具报告时间紧迫,在未经过风控审核组审核讨论的情况下就出具报告,未能按照制度规定履行完整的质控复核流程。因此,在系统流程设计时就将质控复核流程嵌入到了系统报告签发流程当中,每一个项目在未完成其风险级别所对应的复核流程前,报告在系统内无法签发。系统投入运行后,有效地杜绝了报告复核流程缺失乱象的发生,通过管理系统再造了事务所质量控制流程,确保了执业质量,降低了执业风险。
由此可见,通过管理系统的建设,再造了事务所相关质量控制制度流程,完成了质量控制制度与日常工作的有机结合,管理系统操作规则成为无人能够随意逾越的制度“铁壁”,它不会因为个别人的好
恶而改变。因此信息管理系统是保障质量控制制度得到有效运行的极佳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