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罗布泊_消逝的仙湖》优秀教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罗布泊的位置、形成和特点。
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概念。
能够描述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和后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
学会使用地图和图片,增强空间概念。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二、教学重点:罗布泊的位置、形成和特点。
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概念。
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和后果。
三、教学难点: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和后果。
描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或教学课件,包括罗布泊的图片、地图和相关资料。
准备文章的打印副本,以便学生阅读和参考。
准备观察报告的评价标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入罗布泊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罗布泊吗?它是什么地方?”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概念。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罗布泊的位置、形成和特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4. 探索与发现: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和后果。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5. 小组合作:教师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完善他们的报告。
6.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报告,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和后果。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提出建议和行动计划。
7. 延伸活动:学生可以选择一个环境保护项目,参与实际行动,如植树、清洁河流等。
六、教学评估:通过观察报告和小组合作的表现,评估学生对罗布泊的位置、形成和特点的理解。
通过讨论和提问,评估学生对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和后果的理解。
通过学生的行动报告,评估学生对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的参与程度。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程度。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优秀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优秀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人:[你的名字]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罗布泊的历史变迁,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理解与背诵。
(2)生词和短语的学习与运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的理解。
(2)将课文中的词语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罗布泊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简介罗布泊的历史变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词和短语的读音。
(2)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口语表达。
(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课文的主要观点。
(2)强调关注生态环境、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
2.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身边的自然环境。
3. 调查周围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罗布泊的图片和相关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朗读课文,注意生词和短语的读音,并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课文中的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如:“课文中提到的罗布泊的消逝原因是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激发学生对罗布泊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罗布泊的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教学活动:1. 播放罗布泊的自然风光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2. 教师讲解罗布泊的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
3. 学生分享自己对罗布泊的了解和疑问。
第二章:罗布泊的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罗布泊的自然环境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罗布泊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学生通过图片和资料了解罗布泊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3. 小组讨论:如何保护罗布泊的自然环境?第三章:罗布泊的历史变迁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罗布泊的历史变迁。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罗布泊的历史起源和发展。
2. 罗布泊的消失原因和历史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罗布泊的历史起源和发展。
2. 学生通过资料和图片了解罗布泊的消失原因和历史影响。
3. 小组讨论:罗布泊的消失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第四章:罗布泊的生态恢复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罗布泊的生态恢复工作。
2.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罗布泊的生态恢复项目和成果。
2. 罗布泊生态恢复的意义和挑战。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罗布泊的生态恢复项目和成果。
2. 学生通过资料和图片了解罗布泊生态恢复的意义和挑战。
3. 小组讨论:我们可以为罗布泊的生态恢复做些什么?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回顾罗布泊的自然环境、历史变迁和生态恢复。
2.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责任。
教学活动:2. 学生分享自己对罗布泊问题的看法和感悟。
3. 小组讨论:如何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第六章:案例研究:罗布泊的生态环境变化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的能力。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以《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为主题,通过对罗布泊的兴衰过程的讲述,让学生了解罗布泊的自然风貌、历史变迁以及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罗布泊的自然环境、历史变迁以及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掌握相关地理、生态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罗布泊的自然环境特点、历史变迁及其原因;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
2. 教学难点: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分析,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罗布泊的背景知识;准备课件、图片等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罗布泊的基本情况;准备笔记本,做好课堂记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罗布泊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个曾经如仙境般的湖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罗布泊的自然环境、历史变迁以及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
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就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展开讨论,引导学生从自然、人为等多方面分析问题。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其他湖泊因人类活动而遭受破坏的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六、课后实践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前往当地的湖泊或水源地,进行实地观察和调研,了解湖泊的生态环境现状,拍摄照片或录制视频,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3. 学生将考察报告和照片或视频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考察成果和思考,邀请同学和教师进行评价和建议。
七、拓展阅读1. 教师推荐相关的书籍、文章、研究报告等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罗布泊以及其他湖泊的生态环境问题,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和心得,进行思想和观点的交流和碰撞,丰富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教学设计1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一节综合性的地理课,主要讲解中国的罗布泊,介绍其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人类活动以及历史背景等。
通过讲解,学生可以了解到罗布泊是一个曾经存在过的大型内陆湖泊,但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逐渐变成了今天的荒漠戈壁。
二、教学目标1.了解罗布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等基本信息。
2.了解罗布泊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以及现在的生态状况。
3.掌握地图阅读和空间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意识。
4.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强调环保的重要性。
三、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放映视频(如《天堂在地球上——中国罗布泊》),让学生了解罗布泊的现状和历史变化。
2.课堂讲解通过PPT,讲解罗布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等基本信息。
强调罗布泊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以及现在的环境状况。
通过地图、图片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自行查阅相关材料(如书籍、图片、视频),并绘制罗布泊地图,加深对罗布泊的认识。
4.展示和讲解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就所得到的信息进行展示和讲解,加深主题的理解和交流。
5.问题探究让学生围绕罗布泊进行问题探究,如“为什么罗布泊逐渐消失?”、“罗布泊的消失对当地居民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什么影响?”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6.总结通过小结,建立知识框架,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解、视频放映、小组合作、问题探究等,旨在灵活多样地掌握知识,并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视频的选择和呈现方式是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 课堂讲解能否使学生掌握罗布泊的基本信息,并把知识纳入整体框架。
3. 小组合作的过程是否能够促进学生交流、合作和共同进步。
4. 问题探究的环节内容是否足够深刻和有提高,是否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和潜力。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课程背景通过展示罗布泊的美丽风光和丰富资源,引起学生对罗布泊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1.2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及生态环境。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对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认识。
第二章:罗布泊的地理位置与环境特点2.1 教学内容介绍罗布泊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了解其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及周边地理环境。
阐述罗布泊的环境特点,包括气候、水文、土壤等。
2.2 教学方法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罗布泊的地理位置。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罗布泊的环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第三章:罗布泊的历史变迁3.1 教学内容介绍罗布泊的历史变迁,包括古代时期的繁荣与衰落,以及近现代的消逝过程。
分析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如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
3.2 教学方法通过展示历史文献、图片等资料,让学生了解罗布泊的历史变迁。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第四章:罗布泊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4.1 教学内容介绍罗布泊曾经的生态环境,包括湖泊、植被、动物等。
阐述罗布泊生物多样性的特点,以及消逝对这些生物的影响。
4.2 教学方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罗布泊曾经的生态环境。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罗布泊消逝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第五章:罗布泊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5.1 教学内容介绍当前我国政府及社会各界对罗布泊保护的举措。
探讨罗布泊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包括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旅游开发等。
5.2 教学方法展示相关报道、政策文件等,让学生了解罗布泊保护的现状。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他们对罗布泊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第六章:案例分析:罗布泊的生态退化6.1 教学内容分析罗布泊生态退化的具体案例,如土地沙漠化、水资源枯竭等。
探讨这些生态问题对当地居民生活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6.2 教学方法通过展示案例图片、数据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罗布泊的生态退化现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基本内容,了解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及其消逝的原因。
(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其他类似罗布泊的湖泊及其保护状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关键信息,提高信息提取和处理能力。
(2)学会对比分析,将罗布泊的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认识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对自然地理的兴趣,增强探索自然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基本内容。
(2)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罗布泊地理位置及变迁的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及相关背景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学生分组合作所需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罗布泊过去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它为什么会有如此美丽的景色?(2)展示罗布泊现在的荒凉图片,引发学生疑问:这个地方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及其消逝的原因。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2)全班交流: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4. 对比分析:(1)让学生查找我国其他类似罗布泊的湖泊,了解它们的保护状况。
(2)分组讨论:分析这些湖泊的保护措施及其效果。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从罗布泊的消逝中学到了什么?(2)总结: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课后作业:2. 调查我国其他类似罗布泊的湖泊,了解它们的保护状况,并提出保护建议。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最新教学设计(优秀8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最新教学设计(优秀8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篇一一、教材的内容本文的作者根据历史资料,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怀着极为痛惜的心情向世人报告罗布泊的今昔,写出罗布泊这一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湖,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之要冲而闻名于世的仙湖,由昔日的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变成今天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的悲剧的原因,告诉人们罗布泊的消失是近30年来人为造成的悲剧,从而呼吁人们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否则,这样的悲剧将继续上演。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报告文学的特征;了解罗布泊消失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运用设问,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运用课文的理念,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理解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西部开发中该吸取那些教训。
2、难点:探究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总结教训。
品味课文,揣摩语言,体味其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方法:1、文献法:课前收集并整理有关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相互交流,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2、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各个环节,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体验法:要求学生展示想象,畅想表达。
4、对比法:通过对比得出结论。
六、教学设计:(一)教学要点:想象美丽荒漠之景;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探究原因,吸取教训;主题思想,品味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二)教具准备:多媒体(三)教学步骤:1、导语设计:同学们,现在的罗布泊是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而以前的罗布泊是绿树环绕、牛马成群、鸟雀翻飞。
初中语文教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初中语文教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1. 了解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情感。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 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1. 播放PPT课件,展示罗布泊的美丽景色。
2.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3. 讲解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4.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罗布泊的变迁。
5. 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情感。
6.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反思:1. 课程导入是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3.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第二章: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教学目标:1. 掌握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1. 罗布泊的地理位置。
2. 罗布泊的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地图资料。
教学过程:1. 播放PPT课件,展示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讲解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3.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罗布泊的变迁。
4.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保护环境,防止类似罗布泊的消逝。
教学反思:1. 课程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3. 教学方法是否吸引学生的兴趣。
第三章: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情感教学目标:1. 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情感。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1. 文章的写作手法。
2. 文章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情感。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写作技巧资料。
教学过程:1. 播放PPT课件,展示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情感。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优秀10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优秀10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篇一知识与能力:1.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过程与方法:1.利用罗布泊以前的风光图和现在的沙漠风光图让学生引学生进入学习情景。
2.学习运用对比、探究、引用数据的方法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使罗布泊今昔进行碰撞,体会文章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并理解作者借胡杨林来倾诉痛惜之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2.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根据你的预习,谁来解释一下标题的含义,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进而提出问题:罗布泊曾是怎样的?什么时候消逝的?为什么会消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罗布泊,听听他的诉说。
二、整体感知昔日罗布泊、今日罗布泊各是怎样一个地方?有什么可以证明?1、三、问题思考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是什么?四、研读赏析作者的痛惜之情和忧患意识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五、拓展延伸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还知道哪些悲剧正在上演?六、小结罗布泊是一个悲剧,同样的悲剧还有许多许多!为了不让悲剧再上演,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从现在开始,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的家园!《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篇二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2、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萧瑟(sè)和煦(xù)干涸(hé)吞喽(shì)裸索(luǒ)戈壁滩(gē)无垠(yín)边缘(yuán)2、解释下列词语: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和煦:温暖。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精选9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如下是作者敬业的小编给大伙儿整编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精选9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2、掌握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沉原因,汲取历史教训,爱护生态环境,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①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
②理解本文运用对比、拟人、列数据等方法表现诣的写作方法。
③体会课文的基本理念(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预习学习“读──读,写──写”。
2、关于罗布泊,《辞海》上是这样说的:蒙古语称罗布诺尔,意为“汇入多水之湖”。
古称蒲海、盐泽、洛普池、泽。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东部、若羌县东北部。
孔雀河从北面注入。
呈葫芦形,面积3 006平方公里,湖面海拔768米。
由于河流改道及上游灌溉引水,湖水逐渐枯浅和干涸。
沿岸盐泽广布。
3、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
要比较具体地把握课文内容,可以做一份内容提要,就下面几个问题画出要点。
──今日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关键词是:──过去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关键词是:──罗布泊为什么消亡?关键词是:──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关键词是:4、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
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
报告文学不同于调查研究报告,是富有文学性的。
整体感知:一、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并归纳一下变化的原因。
(本题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概括、归纳能力。
问题的三个方面,提示了整体把握的入手处,启示我们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先要把课文内容分析为几个基本的方面,然后分别提要。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使学生了解罗布泊的历史变迁及其消逝的原因,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罗布泊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关于罗布泊,你们有什么了解?”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了解文章大意,教师巡回指导。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教师参与讨论,给予指导。
4. 分享成果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点评。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防止类似悲剧的发生呢?”2. 深入学习学生阅读课文,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巡回指导。
3. 实践活动4. 分享成果各小组代表分享实践活动成果,教师总结并点评。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
四、课后作业1. 抄写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两遍。
3. 制定一个个人环保计划,践行环保理念。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精选14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精选14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作用是什么教学设计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时间分配等环节。
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精选1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精选1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萧瑟、和煦、干涸、吞噬、裸露”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
3、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设问、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揣摩语言,体会课文语言底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增强语感,丰富语言积累。
3、运用课文的理念,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
教学重点: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2、理解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西部开发中该吸取哪些教训。
教学难点:1、品读课文,揣摩语句,体味其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
2、探究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总结教训。
教学方法朗读、自主、合作、点拨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在我国西北地区有一个曾经非常美丽的仙湖;那是一个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现在,那里已经是一个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的地方;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地方,我国科学家彭家木、探险家余纯顺先后在那里失踪、遇难;那就是罗布泊。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学科领域:地理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罗布泊的自然环境、历史变迁及其与环境问题的关联。
2. 通过分析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3. 结合法律法规,教育学生依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法制观念。
教学重点:1. 罗布泊的自然环境特点。
2. 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 环保法律法规在保护罗布泊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罗布泊消逝原因的深入理解。
2. 环保法律法规的具体应用。
二、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罗布泊昔日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现在罗布泊会成为一片荒漠。
2. 新课导入:介绍罗布泊的自然环境特点,如湖泊、沙漠、植被等。
3. 案例分析:讲述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如过度开发、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4. 环保教育:讲解环保法律法规在保护罗布泊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资源法》等。
5. 讨论与思考: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依法保护罗布泊生态环境,提出具体措施。
6. 总结:强调环保法律法规的重要性,教育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树立法制观念。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述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罗布泊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活跃程度。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罗布泊消逝原因、环保法律法规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估学生在讨论中是否表现出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以及法制观念的提高。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罗布泊的自然环境、历史变迁及环保法律法规。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公开课教案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一、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对罗布泊消逝原因的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介绍罗布泊的位置和特点。
2. 引入罗布泊消逝的现象。
三、教学活动:1. 播放罗布泊的自然风光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2. 教师讲解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3. 提问学生关于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
四、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和参与程度,评估学生对罗布泊消逝原因的好奇心。
第二章:罗布泊的自然环境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罗布泊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植被和动物等,为后续学习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介绍罗布泊的气候特点。
2. 介绍罗布泊的植被和动物资源。
三、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罗布泊的气候特点,展示相关图片和数据。
2. 教师讲解罗布泊的植被和动物资源,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课堂参与和问题回答,评估学生对罗布泊自然环境的了解程度。
第三章:罗布泊的消逝原因一、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介绍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2. 引导学生思考环保问题。
三、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展示相关图片和数据。
2. 引导学生讨论环保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四、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罗布泊消逝原因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罗布泊的生态影响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罗布泊消逝后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介绍罗布泊消逝后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环保问题。
三、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罗布泊消逝后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展示相关图片和数据。
2. 引导学生讨论环保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四、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罗布泊消逝后生态影响的了解程度。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一、教学目标:使学生对《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一课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激发学生对罗布泊这个神秘地区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展示罗布泊曾经的美丽景色。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罗布泊会从仙湖变为荒漠。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罗布泊的历史与现状。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环境变化的看法。
1.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的口头表达,评估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第二章:罗布泊的地理与环境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历史和自然环境。
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2.2 教学内容: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介绍罗布泊的自然地理特征。
分析罗布泊环境变化的原因。
2.3 教学方法:使用地图和图表,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罗布泊的地理位置。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环境变化的原因。
2.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作业,评估学生对罗布泊地理环境的了解。
第三章:罗布泊的生态与生物多样性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罗布泊曾经的生态多样性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培养学生对生态保护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展示罗布泊曾经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分析罗布泊生态环境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罗布泊的生态环境。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生态保护的看法。
3.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的口头表达,评估学生对生态保护的认识。
第四章:罗布泊的消逝与人类活动4.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罗布泊环境变化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
4.2 教学内容:分析人类活动对罗布泊环境变化的影响。
讨论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
4.3 教学方法:使用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罗布泊环境的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
4.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的口头表达,评估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
优秀教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罗布泊的自然环境、历史变迁及其消逝的原因。
2.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珍惜资源、保护自然的观念。
3. 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罗布泊的自然环境特点。
2. 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分析。
2. 如何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罗布泊消逝的具体原因,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资料和图片,用于讲解和展示罗布泊的自然环境特点。
2. 准备罗布泊消逝的相关案例,用于分析原因和讨论。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罗布泊的自然环境特点,引发学生对罗布泊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为什么罗布泊会消逝?”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二、罗布泊的自然环境特点(10分钟)1. 讲解罗布泊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水文等。
2. 通过图片展示罗布泊的自然美景,让学生感受其独特之处。
三、罗布泊消逝的原因(10分钟)1. 分析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包括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
2. 通过案例具体分析罗布泊消逝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其严重性。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分配讨论任务。
2.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案例,讨论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明确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提出珍惜资源、保护自然的行动计划。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罗布泊的自然环境特点的理解程度。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生态自然”中的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均是从不同侧面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个人的责任,21世纪的接班人更要具有这种意识。
二、设计思想本文浅显易懂,饱含感情,适合学生自读,但课文较长,一节课就要学完,应采取长文短教。
高效课堂提倡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的课堂无非是为学生提供一片可以自由发挥、畅所欲言的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是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对话、交流,在阅读中,学生不是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
所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己看书,自己讨论解决疑难问题,自己内化为真实的情感。
尊重和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从文本中走出,以人为本。
本设计的主体教学流程分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四大板块,前两个板块旨在给学生一个角色,在阅读过程中提炼学生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第三个板块是在前面阅读的进一步深入。
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后发散巩固,“环保”意识也将在活动中自然地根深蒂固地植于学生的脑中,为学生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作出潜移默化的贡献。
三、教学环节【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文章感情,理解本文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确报告文学真实性、形象性和抒情性特点;体会课文运用对比、拟人、排比、引用等手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课前准备】1、学生根据老师编写的导学案进行预习。
2、上课前各小组检查本组同学根据导学案的预习情况,并提交本组的疑难问题。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课前播放歌曲腾格尔的《天堂》)听着腾格尔那深情又粗犷的歌声,看着这一张张图片,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碧绿的湖水,郁郁青青的胡扬树,鱼鸥歌唱,野鸭玩耍,鸟语花香,卖浪如金我们不由的会赞叹,这分明就是一处人间“天堂”,今天我们走近这人间天堂罗布泊(板书)再引导学生从关注课题入手,捕捉关键信息,激活阅读思维,酝酿阅读情感(抓住“泊”、“仙湖”、“消逝”三个关键词引导)要求:请同学们仔细揣摩课文题目,你从这个题目能够获得哪些信息?二、明确学习目标三、检测预习,扫清阅读障碍出示需要掌握的字词,抽查,检测小组互查情况,对小组自主互助学习进行评价1.指名、齐读下列生字词。
八下第三单元教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时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罗布泊昔日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现在荒凉的景象。
2.学习作者通过对比手法进行描写,突出环境变化的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罗布泊环境变化的描绘。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对比手法及其作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图片导入:展示罗布泊昔日和现在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环境变化。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罗布泊吗?它曾经是什么样子?现在又是什么样子?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第一段,分析罗布泊昔日的美景。
2.讲解课文第二段,分析罗布泊现在的荒凉景象。
3.对比分析两段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环境变化。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对比手法有哪些作用?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第一段,感受到了罗布泊昔日的美景和现在的荒凉景象。
通过对对比手法的分析,我们了解到作者如何突出环境变化。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罗布泊昔日和现在的景象分别是什么样子?二、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第三段,分析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
2.讲解课文第四段,分析罗布泊的生态环境变化原因。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罗布泊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四、课堂拓展1.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防止类似罗布泊的环境问题再次发生?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后半部分,了解了罗布泊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以及环境变化的原因。
通过课堂讨论,我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自己的环保建议。
六、课后作业1.深入阅读课文,分析课文中的对比手法和表达技巧。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短文。
七、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罗布泊的环境变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吗?2.课堂讨论是否充分,学生是否积极参与?3.课后作业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如何改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罗布泊的环境变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课堂讨论氛围浓厚,学生积极参与。
教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罗布泊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罗布泊的自然地理背景。
教学内容:1.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罗布泊的自然风光。
2. 介绍罗布泊的位置、面积和周边环境。
3. 引发学生对罗布泊消逝原因的思考。
教学活动:1. 展示罗布泊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对其自然风光产生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罗布泊为何被称为“仙湖”。
3. 教师简要介绍罗布泊的自然地理背景,包括位置、面积和周边环境。
4. 提问:你们认为罗布泊为什么会消逝呢?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第二章:罗布泊的生态环境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罗布泊曾经的生态环境。
2. 学生了解罗布泊生态环境的变化。
教学内容:1. 罗布泊曾经的生态环境:湖泊、湿地、植被、动物等。
2. 罗布泊生态环境的变化:水源减少、沙漠化、生物种类减少等。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罗布泊曾经的生态环境。
2. 引导学生了解罗布泊曾经拥有丰富的湖泊、湿地、植被和动物资源。
3. 教师介绍罗布泊生态环境的变化,包括水源减少、沙漠化、生物种类减少等。
4.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罗布泊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因。
第三章:罗布泊的消逝原因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
2. 学生能够分析罗布泊消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地质变迁等。
2. 罗布泊消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沙漠扩大、生物种类减少、生态平衡破坏等。
教学活动:1. 教师介绍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包括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地质变迁等。
2. 引导学生分析罗布泊消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沙漠扩大、生物种类减少、生态平衡破坏等。
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如何保护类似的生态环境。
第四章:罗布泊的现状与保护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罗布泊现状。
2. 学生能够提出保护罗布泊生态环境的建议。
教学内容:1. 罗布泊现状:沙漠化、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 保护罗布泊生态环境的建议: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禁止非法活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时间:2013年4月29日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积累、运用吞噬、沧海桑田、干涸、戈壁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及其消失的原因。
3、品读课文,揣摩语句,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运用课文的理念,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
教学重点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及其消失的原因。
2、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
学生关注生态问题。
教学方法
1、合作探究法:课前要求学生运用工具书小组内自学字的音、形、义;搜集人为原因造成的水资源萎缩或水资源污染的资料,课上交流,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2、讨论法:学生互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课件展示过去水草丰盈绿林环绕的罗布泊图片和现在死寂荒凉的罗布泊的图片。
同学们罗布泊曾经是美丽的仙湖,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水如明镜。
20世纪70年代,仙湖消逝了,罗布泊从此成了一个令人恐怖的地方。
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篇文章给了我答案。
二、检测课前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利用学案完成)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萧瑟戈壁滩干涸鹭鸶浑然一体裸露······
2、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cang海sang田吞shi 和xu 荡yang
3、结合课本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萧瑟:和煦:干涸:吞噬裸露:
戈壁滩:沧海桑田:
4、请用本课所学到的词语写一段话。
(至少用五个词)
二、研读课文题目: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题目它传达了一个怎样的信息?你读出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明确:罗布泊是一个美丽的湖,后来消失了。
感情基调是惋惜、悲痛、难过、遗憾。
教师:美丽的充满生机的罗布泊怎么会变成了现在的连一滴水都没有的沙漠呢?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处理学案中的二个问题:(课件显示)
(1)、过去的罗布泊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文中哪些语句能印证你的说法?明确:过去的罗布泊是仙湖,是绿洲。
课文的
(2)、现在的罗布泊又是怎样的地方?文中又有哪些文段能够印证这一说法?
明确:现在的罗布泊是沙漠,是荒凉的。
文中的“裸露”的“裸”是全部暴露;“脱尽”的“尽”是脱光了,说“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外衣”“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是指大地的植被严重破坏了,大地感到痛苦。
教师指定学生深情的朗读这些文段。
2、深层探讨,品文入理,思考、讨论:
教师提问:同学们的朗读使我们仿佛看到了过去的罗布泊的生机和美丽,也
好像听到了现在的罗布泊在痛苦的呻吟,从前的罗布泊碧波荡漾,现在的罗布泊没有一只鸟,没有一条溪,成了荒凉的痛苦的恐怖的罗布泊,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样的悲剧仅仅是罗布泊吗?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改道,“四盲”,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抽干了,使干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周边的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里木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连续用四个“盲目”与“吸水鬼”,既形象具体地写出了人们过量用水的无知,也表达出作者的遗憾和焦虑。
四、聚焦现实,引发忧患意识
1、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环境严重破坏的图片。
2、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下收集的人为原因造成的水资源萎缩或水污染的资料。
五、研读探讨,深透理解文意
教师:面对悲剧,作者在文中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表达感受,结合文章语句赏析。
生1、罗布泊从美丽的仙湖变成令人恐怖的荒漠,是令人震惊的。
从写法上探究,对比、拟人、排比等手法大大强化了感情色彩,直接抒情也有撼人心灵的力量。
生2、对比手法。
作者对比罗布泊的今昔,让人知道罗布泊并非从来如此,原来昔日这里曾是美丽的仙湖和繁华的绿洲。
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生3、拟人手法。
作者将胡杨林拟人化:“那奇开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
生4、排比手法。
例如“四盲”:“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
”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
又如篇末三个“救救”,呼吁之声,振聋发聩。
六、延伸拓展、妙笔生花
拟写一条关于保护环境的宣传语。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的学习活动马上结束了,但是只要我们心存生态意识,心存环保意识,有社会责任感,我们就会随手捡起一个包装皮,随时拧紧水龙头,随手关掉电灯,从我们的生活小事做起,保护地球母亲,保护环境!
八、作业
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
板书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过去现在
水草丰美一片绿洲死亡之海一片荒漠
改道“四盲”
生态意识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学生针对文章内容和生活现实,让学生在读、说、看、感中探究出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体会人类应从中汲取的历史教训,通过残酷的事实,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所以,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朗读课文,理解内容;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联系实际,寻找根源;增强环保意识。
由于课堂只有45分钟时间,加上语文的学科性质,要求重在熟读,因而时间紧迫,不能在课堂反复熟读,所以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全文至少读3遍并通过报
纸、网络等媒体先对罗布泊加以了解。
导入新课时借助多媒体,展示罗布过去和现在的图片,通过教师前后反差强烈的语言表述和图片展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对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的探究,主要是通过课上展示的古今对照的图片和对重点语段的品读中探究解决。
同时也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在整体感悟并分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后,联系现在的生活环境,学生展开讨论,并谈谈人类对现实环境的破坏,以及人类面临如此的悲剧应如何去做,从而树立环保意识,达到了教学目标。
遗憾之处:由于时间的紧迫,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在课堂朗读品味课文内容,相关的朗读不到位,感染力不够,影响了最后的高潮部分——“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这一文章主旨的表现力不够强。
另外,图片展示较多,显得重复繁冗。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