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形的力量》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充满情智的科学课堂
——关于《拱形的力量》教学反思
执教者:浙江省湘湖师范附属小学杨春晖
指导者: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教研室何树德科学课堂必须是充满情趣和智慧的课堂,它着力于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的兴趣更浓厚,让学生的智慧更灵动。“拱形的力量”一课就是以此为基点设计的。
一、材料蕴含丰富的探究内容。
材料是科学探究的物质载体,它的合理选用直接影响着科学探究的有效性。在“拱形的力量”一课中,我们希望学生能根据实验观察发现拱形受力后形状的变化,从而分析出拱形受力的状况,再根据拱形的受力状况,提出增强拱形承重能力的方法。要达到这个目标,首先要制作一个拱,然后要寻找合适的抵住拱足的物体,两者组合在一起实验时,要能清晰显示拱形受力后形状的变化。
最初打算让学生随意造一张拱纸来研究,结果连我5岁的孩子都能在瞬间完成,过于简单的操作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而且五花八门的拱纸在课堂上使用,随意性太强,信服力不够。最后决定由教师制作拱纸提供给学生。拱纸要能吸引学生眼球,引发学生思维,又要能显示受力后典型的形变,即抵住拱足后拱纸中间受力部分会向下凹,拱足两侧会向外伸展,直至承受不了重量拱足往两边伸展,造成拱纸倒塌的变化过程。为了清晰的显示这个过程,我试验了上百次,拱纸选择多大?用什么类型的纸?抵住拱足用什么物体?物体多大?垫片的规格?┅┅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花费了不少的精力,最终确定拱纸的大小为长17厘米,宽3厘米,跨度为12厘米,用直径1厘米的螺帽抵住拱足,用直径1.2厘米、中心小孔的垫片做重物。
要用长17厘米、宽3厘米的纸条做成一个跨度为12厘米的拱也非易事,我先把白色卡纸裁成20×3厘米的纸条,然后把纸条紧紧地绑在直径为11厘米的塑料水管上,捆绑两天以上,其间在纸条上均匀地喷水2次,主要是为了固定拱纸的形状。几天后取下拱纸,在拱足处各裁去1.5厘米,这时拱纸的跨度为12厘米。
几张拱纸、几颗螺帽、几个垫片,看似几样小小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却蕴含着丰富的探究内容。课后很多学生问我,拱纸是怎么做的?我想让他们亲自去尝试制作,不也是一项有趣的探究活动吗?
二、概念引领有效的教学互动。
对科学概念的关注和研究是当代科学教育的一个特点。“科学概念”不仅仅是我们原先
认识中的“知识性概念”,它的内涵也远比“知识性概念”要丰富、深刻。科学概念包括一般的科学事实和概念,还包括科学的观念和对科学的看法。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双螺旋结构协调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本课的核心概念是: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产生外推力。如果抵住这个力,拱形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学生的探究活动就围绕这个核心概念展开,通过教师演示平纸和拱纸的承重能力,使学生明白同样大小和材料的拱纸比平纸承重能力强,同时亲眼目睹了拱纸承重过程中的形变,初步感知拱形受力的特点,学生又通过用螺帽抵住拱足来增强拱纸承重能力的实验,再一次观察到拱纸受力的特点,最终明白拱形承重的秘密,齐心协力造一座拱桥。学生概念的发展引领着我们有效的教学互动,正是由于核心概念贯穿教学的始终,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主线清晰,学生探究情趣盎然,深入有效。
三、数据激活深刻的理性思维。
科学必须用事实讲话。科学数据就是探究活动中获得的事实性资料,对科学数据的分析是激活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在本课中把学生的原始实验单张贴于黑板,用意有三:第一是为了展示学生原生态的研究成果,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状况,这是学生进行下一步数据整理、分析的基础。第二改变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关注其他同学的研究成果,知道集思广益能使我们的探究更具科学性。第三汇集小组数据,聚焦学生注意力,便于分析交流。
课堂中学生选用抵住拱足的螺帽数不同,造成承受的垫片数也不同,当一个个不同的数据呈现在眼前时,学生的思维开始跳跃,一串串问题在脑海中涌现。抓住这个时机,引导学生从数据入手,展开分析,这是培养科学理性思维的绝妙契机。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数据分析感觉无从入手,因此交给学生一些分析数据的方法也是非常必要的,如排列、分类、统计等方法,在掌握一定分析技巧的基础上,学生就能通过数据找规律,透过数据看本质。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充满热忱地自主思考,思维越来越缜密,智力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磨课过程体现着自己的成长轨迹和生命节律,虽然竭力想构建充满情智的科学课堂,但还有许多不能兼顾的因素,譬如每个学生探究时效性的监控;学生在课堂上即兴提出的问题没有时间研究,如承受的垫片重量和抵住拱足的螺帽重量之间是否有关?螺帽的摆放与承重能力是否有关?┅┅这些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是非常有价值的,都可以作为师生今后研究的新课题。
俗话说:“科学探究无止境。”我更觉得:“科学教学艺术的探究更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