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除法应用题教学文稿

合集下载

教学案例分享:小学三年级数学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案

教学案例分享:小学三年级数学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案

教学案例分享:小学三年级数学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案小学三年级数学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除法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能够熟练使用除法进行计算。

2.能够将除法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正确解答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除法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将除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将除法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能够正确解答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篇(5分钟)老师拿出一些问题来,如:“班里有30位同学,老师给他们买了24个桃子,每位同学能分到几个桃子?”等问题,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举手回答。

然后引出问题:如果除法只是分配出现的数量,除了简单的分不了,我们还能解决什么问题呢?二、授课篇(20分钟)1.讲授除法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并比较除法和乘法的区别。

2.出示一个实际问题:“小明家里有9斤苹果,他想把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伙伴,每个小伙伴可以得到几斤苹果?”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用除法。

3.举例讲解如何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公司有24只笔记本电脑要分给12个人使用,每个人能得到几只电脑?4.使用教具,让学生自己操作学习除法运算。

三、练习篇(25分钟)老师布置一些题目,让学生独立练习或小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如:1.某商店有12箱苹果,每箱有6斤,试解决以下问题:(1)共有多少斤苹果?(2)从这些苹果中平均每人能得到几斤?2.昨天出去玩,小明带了32个糖果,他把糖果平均分给他的6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得到几个糖果?3.一架飞机共有44个座位,现有132名乘客要乘坐这架飞机,问这些乘客能否全部坐上这架飞机?4.张妈妈去菜市场买了72元的蔬菜,她打算把这笔钱分给自己和儿子两人,儿子能得到几元?5.除了上述题目,老师还可以从其他实际问题里选出几个让学生解决。

四、总结篇(10分钟)老师让学生把答案读出来,并对上面的题目进行全班讲解。

五、作业篇(5分钟)布置与本课有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自己解决。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到除法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并能够将除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范文《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范文《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范文《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在已掌握的“单价×数量=总价”等关系式的基础上推导出另外两个关系式正确理解三个关系式之间的联系.(二)学会应用关系式解决实际计算问题.(三)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用乘法求总价,推导出用除法求得另外两个量.难点:揭示三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口算:(投影出示)14×5= 21×3= 13×7=70÷14= 63÷3= 91÷7=70÷5= 63÷21= 91÷13=32×4= 12×6= 15×8=128÷4= 72÷6= 120÷8=128÷32= 72÷12= 120÷15=(2)请同学回忆一下在乘数是两位数乘法中,学过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可以让学生讨论,互相启发,提醒一下,然后请同学回答.学生回答无序,老师要选择有序的板书在黑板上)生:单价×数量=总价单产量×数量=总产量速度×时间=路程工效×工时=工作总量师:同学们能牢固掌握学过的数量关系,下面老师出一道常见数量关系的应用题请大家来思考.(二)学习新课1.学校鼓乐队买了8个鼓,每个34元,一共用了多少元?(事先写好贴在黑板上)投影出示讨论题:(几个题都用这个讨论题)(1)题目中已知哪些量?求什么量?(2)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3)说出数量关系式.通过讨论,根据问题回答.老师把学生说的列式板书在黑板上.34×8=272(元)使学生充分认识:34元是单价;8是数量;272元是总价.单价×数量=总价下面老师把(1)题,已知和所求改变一下,请看(2)题.(事先写好贴在黑板上) (2)学校鼓乐队买8个鼓用了272元,每个鼓多少元?投影出示讨论题:学生讨论时老师巡视、启发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每个人都参与.(可以多请几名同学回答,尤其是中、下等同学,要多给他们机会) 生:已知“买了8个鼓”是数量,“用了272元”是总价.求“每个鼓多少元”是单价.也就是: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关系式:总价÷数量=单价列式:272÷8=34(元)(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请同学按老师说的要求,把这个题目再改编一下,注意听.如果这道题的总价不变,把问题(单价)改变为条件,把数量改变为问题.请同学思考片刻,组织一下语言,把这道应用题叙述出来.(学生回答、老师把事先写好的(3)题贴在黑板上)(3)学校鼓乐队买鼓用了272元,每个34元,买了几个鼓?投影出示讨论题:(根据讨论题回答,请一些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看他们是否掌握了) (生:已知总价是272元,单价是34元,求的是数量.)关系式:总价÷单价=数量列式:979÷34=8(个)师:通过上面三个题目,你能说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同学们可以互相说一说)生:已知单价和数量,可以求出总价,用乘法计算;已知总价和数量,可以求出单价,用除法计算;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出数量,用除法计算.总之,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量,只要知道其中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单价、数量、总价这三量之间的关系,只要知道这三个量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容易想出另外两个关系式:“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这样我们就能很快地解决生活中的有关实际问题.(三)巩固反馈请同学利用我们刚学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1)一辆汽车由胜利村开往县城,用了4小时,平均每小时行35千米,由胜利村到县城的路程是多少千米?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列式:35×4=140(千米)(2)胜利村到县城的路程是140千米,一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35千米.这辆汽车由胜利村到县城要用多少小时?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列式:140÷35=4(时)(3)胜利村到县城的路程是140千米,一辆汽车由胜利村开往县城用了4小时.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列式:140÷4=35(千米)(订正时,老师板书)下面请同学打开书第75页,练习十六第1题.谁知道每题括号里绿颜色的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老师要求学生请在书上填写.(订正时老师板书)(1)单产量×数量=总产量(2)总产量÷数量=单产量(3)总产量÷单产量=数量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道题.(出示)(1)一台织袜机每小时织32双儿童袜,8小时生产多少双?提出问题再解答,并写出数量关系式.读题并补充问题.老师填在黑板上.关系式:工效×工时=工作总量列式:32×8=256(双)(2)把上题改编成求时间的应用题.(同桌两个同学互相编,然后把关系式,列式计算写在自己的作业本上) 一台织袜机每小时织32双儿童袜,计划织256双,需要几小时?关系式:工作总量÷工效=工时列式: 256÷32=8(时)(3)把上题改编成求工效的应用题.(要求自己独立思考,编后,把关系式,列式计算写在作业本上,看谁最快) 一台织袜机8小时织儿童袜256双,平均每小时织儿童袜多少双?关系式:工作总量÷工时=工效列式:256÷8=32(双)小结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学习了几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单产量、数量、总产量的关系;工效、工时、工作总量的关系.今后可以应用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乘法、除法应用题.作业:看书第73页.小资料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都可以归结为:c÷a=b或c÷b=a(a,b都不等于0).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把数c平均分成b份,也就是求相同的加数a.二是求数c里面含有多少个a,也就是求相同加数a的个数b.至于求一个数c是另一个数a的多少倍,实际上也是求c里含有多少个a;已知一个数的b倍是c,求这个数,实际上就是把c平均分成b份,求这样的一份是多少.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优质教案二教学目标通过学生对已学过的除法关系应用题的解答,引导学生自己概括整理出常见的除法数量关系式,掌握并灵活地运用这些常见数量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术语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发展抽象思维.通过学生对一些数量关系的掌握,加深他们对日常各种数量及相互关系的理解,体验探索的乐趣,感受数学的实用性、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具体情境的实际问题,抽象概括出常见的除法数量关系式,加深学生对日常各种数量及相互关系的理解.教学过程铺垫准备.【演示课件“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出示:根据24×6=144,列两个除法算式.144÷6=24,144÷24=6根据230÷5=46,列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46×5=230,230÷46=5观察以上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说说乘法各部分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出示:被乘数×乘数=积积÷乘数=被乘数积÷被乘数=乘数提问:我们学过的乘法数量关系有哪些?板书: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单产量×数量=总产量工效×时间=工作总量探索新知.1.【继续演示课件“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师结合课件问:动画看完了,你想到了什么?(要想知道带的钱是否够用,可以估算一下,还可以先算出买鼓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结合课件演示叙述题意.出示:(1)学校鼓乐队要买8个鼓,每个9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问:这个问题中存在哪些数量关系?你想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单价×数量=总价98×8=784(元)解决动画中“钱是否够用”的问题.2.根据“学校鼓乐队要买8个鼓,每个9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这个问题,谁能联想出两道除法计算的应用问题来?学生讨论编题,然后口述题意.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2)学校鼓乐队要买8个鼓,一共需要784元,每个鼓多少元?(3)学校鼓乐队买鼓需要784元,每个98元,一共可以买几个?分别读题,列式解答,订正并板书:(2)784÷8=98(元) (3)784÷98=8(个)3.观察三个算式,联系题意,推出数量关系式.(1)观察98×8=784(元) 784÷8=98(元)784÷98=8(个)三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想784、98、8分别代表哪一数量?问: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讨论.“单价、数量、总价”之间除了有乘法关系外,还有什么关系?学生自己提炼得出: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4.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出应用“总价÷数量=单价或总价÷单价=数量”的实际例子.发散迁移.【继续演示课件“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学生以小组位单位讨论74页“做一做”,得出“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除法数量关系式.问:根据“工效×时间=工作总量”这一乘法数量关系,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推理得出这三个量间的除法数量关系.全课小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疑问?2.师带领学生回顾全课内容,从具有乘除法数量关系的三个数量间的紧密联系中体会“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的思想.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优质教案三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六册73~74页的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六的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以及乘、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的联系。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连除应用题_小学三年级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连除应用题_小学三年级教案

连除应用题_学校三班级教案课题:连除应用题教学目标1.使同学把握连除应用题的根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列综合算式用两种方法解答连乘应用题.2.培育同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机敏应用所学学问的力量,学会有条理地表达思维过程.3.培育同学主动探究的学习热忱,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教学重点生疏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解答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激疑诱趣.1.出示【图片“参观农业展览〞】三班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他们平均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每组15人,一共有多少人〔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答:一共90人.2.转变复习题的一个条件和问题后,出例如2.例2:三班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老师提问:例题与复习题在条件和问题上有什么变化老师导入:条件和问题发生了变化,还能用原来的方法解答吗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共同争辩的新学问.〔板书:应用题〕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1.学习两种分析、解容许用题的方法.出例如2:三班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1〕自由提问,思考争辩.老师提问:看到这道题,你想到了什么有哪些问题同学可能提出如下问题,老师可以进行简记:①这道题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用线段图如何表示②要求每组多少人必需先求出什么③分步列式如何解答〔2〕汇报结果,共同探究.①老师提问:谁能答复第①个问题依据同学答复,出示线段图②老师提问:谁能解决第②个问题结合同学争辩,教学两种解法,并列出综合算式.第一种解法:要求每组有多少人必需先求出每队多少人〔借助线段图挂念同学理解〕条件中告知我们共有90人,平均分成2队,求每队多少人就是把90人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知道每队45人,又知道每队分3组,就能求出每组有多少人板书:每队多少人综合算式:90÷2÷390÷2=45〔人〕=45÷3每组有多少人=15〔人〕45÷3=15〔人〕其次种解法:〔借助线段图〕要想求每组多少人必需先求出一共多少组知道每队分3组,分成2队,就是求2个3是多少用乘法计算.6组对应90人,要求出每组多少人就是把90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板书:一共多少组综合算式:90÷〔2×3〕3×2=6〔组〕=90÷6每组多少人=15〔人〕90÷6=15〔人〕2.观看比拟,归纳概括.老师提问:观看两种解法在思路上有什么异同引导同学说出:相同点是所求的问题一样.不同点是先求的不一样,第一种解法先求的是每组多少人,其次种解法先求一共多少组,所以第一步的解法也就不一样.3.引发思考,把握检验方法.老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两种解法可以相互检验,除了这种方法外,还可以怎么检验应用题〔小组争辩〕引导同学发觉:把已经计算出的结果作为条件,进行逆运算,假如最终算出的结果与题目的条件相同,说明解答正确.15×3×2=45×2=90〔人〕三、分层练习反应矫正.1.独立用两种方法解答,口头检验.〔1〕图书馆买来新书240本,平均放在3个书架上,每个书架上放4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订正:答:平均每层放20本.〔2〕商店卖出7箱保温杯,每箱12个,一共收入336元,每个保温杯多少元2.说出分析过程,列综合算式不计算.〔1〕三班级有2个班,每个班有43个同学,一共做纸花258朵,平均每个同学做纸花多少朵〔2〕奶牛场有5个牛棚,每个牛棚里有12头奶牛,一天喂1200千克饲料,平均每头每天喂多少千克饲料3.连乘应用题与连除应用题比照练习.〔1〕百货商店卖出3箱西裤,每箱20条,每条21元,一共卖了多少元〔2〕百货商店卖出3箱西裤,每箱20条,一共卖了1260元,每条多少元〔引导同学发觉:连除应用题与连乘应用题的条件与问题正好相反.〕四、全课小结。

三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乘法口诀,为新学习除法打下基础。
2.讲解除法的概念,包括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
3.示范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指导学生掌握除法计算的基本步骤。
4.通过具体例题,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除法计算。
5.强调注意事项,如计算过程中的符号、运算顺序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6.总结反馈,提升认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总结学生的表现,给予反馈。在课程结束时,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7.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拓展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8.关注情感,培养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学习除法。同时,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教师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包括基本除法计算、实际应用题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让学生相互评价,找出错误并进行改正。
4.针对共性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除法的概念、计算方法、实际应用等。
4.结合课堂所学,尝试用除法解决以下问题:如果小明有25元,他想活中观察,找出至少三个用到除法的地方,并简要说明。例如:购物时找零、分享食物、分配任务等。
6.家长与孩子一起讨论,总结在除法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共同探讨解决办法。
7.拓展作业:尝试用除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4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提示:面积=长×宽,可以利用除法计算。

实战演练: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教案

实战演练: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教案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学好数学至关重要。

其中除法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比例和分数概念。

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如何进行除法应用题的教学呢?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认识所需的数学知识和数学应用;2.学生能够掌握小学三年级的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3.学生能够解决数学问题,并运用到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掌握小学三年级除法的应用题解题方法。

三、教学难点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四、教学内容1.通过讲解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2.通过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五、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举例子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例如: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人分多少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道题目,并引导学生联想到同学之间的分组分配情景。

2.教学由老师讲解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例如:将被除数均匀分配,计算每份中所含的苹果数,就可以得到答案。

接着,老师通过课堂练习,将知识点巩固在学生的脑海中。

3.实战演练通过实际应用,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老师可以出示一道题目,例如:小明一共有48个糖果,他想均分给他的6个朋友,每人分多少个糖果?让学生自己计算,并用自己的话讲解解题方法,加深学生的理解。

4.归纳总结通过讲解学生所做的题目,并复习所学的知识点,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

六、教学资源1.教科书、课件;2.各种数学教学工具;3.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七、教学效果评估老师通过课堂练习和实际应用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监控和评估。

八、教学建议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有效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总结:通过实战演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点,并运用到生活中。

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除法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通过本文介绍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掌握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比例和分数概念。

人教版本小学小学三年级的数学下册的《除法应用题及常见的数量关系》学习教案四篇范文.doc

人教版本小学小学三年级的数学下册的《除法应用题及常见的数量关系》学习教案四篇范文.doc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范本四篇《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内容是常见的数量关系求总量的继续。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范本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六册73~ 74 页的例 1,做一做及练习十六的1~ 2 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以及乘、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的联系。

2.使学生在推导“单价、数量、总价”这三种数量关系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学习一种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有条理的、清晰的表达、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通过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以及乘、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乘、除法应用题常见数量关系的联系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投影,学生填空单价×数量 =单产量数量 =总产量×时间 =路程工效×=工作总量2.教师小结二、新课1.复习乘法应用题和常见数量关系1)出示题目学校鼓乐队买了 8 个鼓,每个 98 元,一共用了多少元 ?2)读题,列式解答,并说出数量关系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范本二教学目标通过学生对已学过的除法关系应用题的解答,引导学生自己概括整理出常见的除法数量关系式,掌握并灵活地运用这些常见数量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术语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发展抽象思维 .通过学生对一些数量关系的掌握,加深他们对日常各种数量及相互关系的理解,体验探索的乐趣,感受数学的实用性、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具体情境的实际问题,抽象概括出常见的除法数量关系式,加深学生对日常各种数量及相互关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铺垫准备 .【演示课件“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出示:根据 24×6=144 ,列两个除法算式 .144÷6=24 ,144÷24=6根据 230÷5=46 ,列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46×5=230 ,230÷46=5观察以上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说说乘法各部分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出示:被乘数×乘数 =积积÷乘数 =被乘数积÷被乘数 =乘数提问:我们学过的乘法数量关系有哪些?板书:单价×数量 =总价速度×时间 =路程单产量×数量 =总产量工效×时间=工作总量探索新知 .1.【继续演示课件“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师结合课件问:动画看完了,你想到了什么?(要想知道带的钱是否够用,可以估算一下,还可以先算出买鼓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结合课件演示叙述题意.出示: (1)学校鼓乐队要买8 个鼓,每个 98 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问:这个问题中存在哪些数量关系?你想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板书:单价×数量 =总价98×8=784( 元 )解决动画中“钱是否够用”的问题 .2.根据“学校鼓乐队要买8 个鼓,每个 98 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这个问题,谁能联想出两道除法计算的应用问题来?学生讨论编题,然后口述题意.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2)学校鼓乐队要买8 个鼓,一共需要784 元,每个鼓多少元 ?(3)学校鼓乐队买鼓需要784 元,每个 98 元,一共可以买几个 ?分别读题,列式解答,订正并板书:(2)784 ÷8=98( 元) (3)784÷98=8(个)3.观察三个算式,联系题意,推出数量关系式.(1)观察 98×8=784( 元) 784 ÷8=98( 元 ) 784 ÷98=8( 个)三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想 784 、98 、8 分别代表哪一数量 ?问: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讨论 . “单价、数量、总价”之间除了有乘法关系外,还有什么关系?学生自己提炼得出: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4.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出应用“总价÷数量=单价或总价÷单价=数量”的实际例子.发散迁移 .【继续演示课件“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学生以小组位单位讨论74 页“做一做”,得出“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除法数量关系式 .问:根据“工效×时间 =工作总量”这一乘法数量关系,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推理得出这三个量间的除法数量关系.全课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2.师带领学生回顾全课内容,从具有乘除法数量关系的三个数量间的紧密联系中体会“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的思想.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范本三教学目标(一 )使学生在已掌握的“单价×数量 =总价”等关系式的基础上推导出另外两个关系式正确理解三个关系式之间的联系.(二 )学会应用关系式解决实际计算问题.(三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用乘法求总价,推导出用除法求得另外两个量.难点:揭示三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设计(一 )复习准备(1)口算: (投影出示 )14×5= 21 ×3= 13×7=70÷14= 63÷3= 91÷7=70÷5= 63 ÷21= 91 ÷13=32×4= 12 ×6= 15×8=128÷4= 72÷6= 120÷8=128÷32= 72÷12= 120 ÷15=(2)请同学回忆一下在乘数是两位数乘法中,学过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可以让学生讨论,互相启发,提醒一下,然后请同学回答.学生回答无序,老师要选择有序的板书在黑板上)生:单价×数量 =总价单产量×数量 =总产量速度×时间 =路程工效×工时 =工作总量师:同学们能牢固掌握学过的数量关系,下面老师出一道常见数量关系的应用题请大家来思考 .(二 )学习新课1.学校鼓乐队买了8 个鼓,每个 34 元,一共用了多少元 ?(事先写好贴在黑板上 )投影出示讨论题: (几个题都用这个讨论题)(1)题目中已知哪些量 ?求什么量 ?(2)用什么方法计算 ?为什么 ?(3)说出数量关系式 .通过讨论,根据问题回答.老师把学生说的列式板书在黑板上.34×8=272( 元 )使学生充分认识: 34 元是单价 ;8 是数量 ;272 元是总价 .单价×数量 =总价下面老师把 (1)题,已知和所求改变一下,请看(2) 题.(事先写好贴在黑板上 )(2)学校鼓乐队买 8 个鼓用了 272 元,每个鼓多少元 ?投影出示讨论题:学生讨论时老师巡视、启发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每个人都参与.(可以多请几名同学回答,尤其是中、下等同学,要多给他们机会)生:已知“买了 8 个鼓”是数量,“用了 272 元”是总价 .求“每个鼓多少元”是单价 .也就是: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关系式:总价÷数量 =单价列式: 272÷8=34( 元)(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 )请同学按老师说的要求,把这个题目再改编一下,注意听.如果这道题的总价不变,把问题(单价 )改变为条件,把数量改变为问题.请同学思考片刻,组织一下语言,把这道应用题叙述出来.(学生回答、老师把事先写好的(3)题贴在黑板上 )(3)学校鼓乐队买鼓用了272 元,每个 34 元,买了几个鼓 ?投影出示讨论题:(根据讨论题回答,请一些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看他们是否掌握了)(生:已知总价是272 元,单价是 34 元,求的是数量 .)关系式:总价÷单价 =数量列式: 979÷34=8( 个)师:通过上面三个题目,你能说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同学们可以互相说一说)生:已知单价和数量,可以求出总价,用乘法计算;已知总价和数量,可以求出单价,用除法计算 ;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出数量,用除法计算.总之,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量,只要知道其中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单价、数量、总价这三量之间的关系,只要知道这三个量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只要记住“单价×数量 =总价”就容易想出另外两个关系式:“总价÷数量 =单价”“总价÷单价 =数量”,这样我们就能很快地解决生活中的有关实际问题 .(三 )巩固反馈请同学利用我们刚学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1)一辆汽车由胜利村开往县城,用了 4 小时,平均每小时行35 千米,由胜利村到县城的路程是多少千米?关系式:速度×时间 =路程列式: 35×4=140( 千米 )(2)胜利村到县城的路程是140 千米,一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35 千米 .这辆汽车由胜利村到县城要用多少小时?关系式:路程÷速度 =时间列式: 140÷35=4( 时)(3)胜利村到县城的路程是140 千米,一辆汽车由胜利村开往县城用了 4 小时 .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关系式:路程÷时间 =速度列式: 140÷4=35( 千米 )(订正时,老师板书 )下面请同学打开书第75 页,练习十六第 1 题 .谁知道每题括号里绿颜色的字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后,老师要求学生请在书上填写.(订正时老师板书 )(1)单产量×数量 =总产量(2)总产量÷数量 =单产量(3)总产量÷单产量 =数量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道题 .(出示 )(1)一台织袜机每小时织32 双儿童袜, 8 小时生产多少双 ?提出问题再解答,并写出数量关系式.读题并补充问题 .老师填在黑板上 .关系式:工效×工时 =工作总量列式: 32×8=256( 双 )(2)把上题改编成求时间的应用题.(同桌两个同学互相编,然后把关系式,列式计算写在自己的作业本上)一台织袜机每小时织32 双儿童袜,计划织256 双,需要几小时 ?关系式:工作总量÷工效 =工时列式: 256 ÷32=8( 时)(3)把上题改编成求工效的应用题.(要求自己独立思考,编后,把关系式,列式计算写在作业本上,看谁最快)一台织袜机 8 小时织儿童袜 256 双,平均每小时织儿童袜多少双?关系式:工作总量÷工时 =工效列式: 256÷8=32( 双)小结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学习了几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的关系 ;工效、工时、工作总量的关系 .今后可以应用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乘法、除法应用题 .作业:看书第 73 页.小资料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都可以归结为:c÷a=b 或 c÷b=a(a ,b 都不等于 0).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把数 c 平均分成 b 份,也就是求相同的加数 a.二是求数 c 里面含有多少个 a,也就是求相同加数 a 的个数 b.至于求一个数 c 是另一个数 a 的多少倍,实际上也是求 c 里含有多少个 a;已知一个数的 b 倍是 c,求这个数,实际上就是把 c 平均分成 b 份,求这样的一份是多少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范本四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六册73~ 74 页的例 1,做一做及练习十六的1~ 2 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以及乘、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的联系。

除法的应用(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沪教版

除法的应用(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沪教版

除法的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和说出关于除法的应用相关的问题。

2.能够灵活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独立完成带有除法运算的数学问题的解答。

二、教学重点1.除法运算符的应用。

2.实际问题与除法的关系。

3.带有除法问题的数学题目的解答方法。

三、教学内容1.除法的定义及特点。

2.除法的应用场景及实际问题。

3.除法运算符的使用方法。

4.除法实际问题的解答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知识老师可通过板书或者PPT,简要介绍除法的定义及特点,引导学生查看教材上关于除法的定义。

2. 新知识阐释与示范将除法的应用场景与班上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明白除法与非虚构性的实际问题存在内在联系。

3. 学生自主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与数学的实际问题,通过小组互相讨论梳理复杂问题的思路,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4. 带着实例让学生演练通过举例带着学生们去实战体验,让学生们将教学中的知识点进行应用。

5. 总结归纳辅助学生整理所学的知识点和答题技巧。

五、课后练习1.有五千个苹果,要平均分成25份,请问每份多少个苹果?2.有120个桃子,每个篮子放10个,请问至少需要几个篮子才能够放下所有的桃子?3.小明在小明经维持一只口袋中有50个糖果,他平均下口袋里有5个糖,那么他的口袋里最多可以放多少个糖果?六、教学后记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于除法的应用有了更加明确的概念,他们也更好的明白了除法的基本概念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后续我将增加更多的实际问题和练习方法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除法的应用方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优质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优质教案
作业:看书第73页.
小资料
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都可以归结为:c÷a=b或c÷b=a(a,b都不等于0).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把数c平均分成b份,也就是求相同的加数a.二是求数c里面含有多少个a,也就是求相同加数a的个数b.至于求一个数c是另一个数a的多少倍,实际上也是求c里含有多少个a;已知一个数的b倍是c,求这个数,实际上就是把c平均分成b份,求这样的一份是多少.
列式:32×8=256(双)
(2)把上题改编成求时间的应用题.
(同桌两个同学互相编,然后把关系式,列式计算写在自己的作业本上)
一台织袜机每小时织32双儿童袜,计划织256双,需要几小时?
关系式:工作总量÷工效=工时
列式:256÷32=8(时)
(3)把上题改编成求工效的应用题.
(要求自己独立思考,编后,把关系式,列式计算写在作业本上,看谁最快)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优质教案
通过学生对已学过的除法关系应用题的解答,引导学生自己概括整理出常见的除法数量关系式,掌握并灵活地运用这些常见数量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优质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优质教案一
工效×=工作总量
2.教师小结
二、新课
1.复习乘法应用题和常见数量关系
1)出示题目
学校鼓乐队买了8个鼓,每个98元,一共用了多少元?
2)读题,列式解答,并说出数量关系
(一)复习准备
(1)口算:(投影出示)
14×5=21×3=13×7=
70÷14=63÷3=91÷7=
70÷5=63÷21=91÷13=
32×4=12×6=15×8=

一份实用的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

一份实用的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数学课程已经逐渐从简单的数字运算向应用题和实际问题拓展。

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里面,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也成为了重点。

针对这个需求,我们编写了一份实用的教案,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教学目标1.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2.学会应用除法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通过简单的数学计算得出答案并阐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3.认识常见的数量关系,如倍数,约数和最大公因数。

二、教学内容1.除法概念的讲解除法就是把一个数平均地分成若干等份。

例如,我们要把12个糖果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到几个糖果呢?这时就需要用到除法。

12÷3=4,所以每个人可以分到4个糖果。

2.除法应用题的练习通过应用题的形式,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题1:某班有36个学生,他们将3600元钱的善款捐献给了三个慈善机构,请问每个机构得到多少善款呢?提示:3600÷3=1200答案:每个机构得到1200元善款。

例题2:某工厂生产3500个玩具,每个箱子可以装25个玩具,需要多少个箱子才能装下所有的玩具呢?提示:3500÷25=140答案:需要140个箱子才能装下所有的玩具。

3.通关练习为了加深学生对除法应用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们准备了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目,以此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练习1:几个人一起用餐,总共消费450元。

如果他们均摊餐费,则每人应支付多少钱?练习2:某班有40个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组多少人?练习3:主人拿出600元请客吃饭,如果每个人均摊饭钱40元,则一桌可以坐多少人?三、知识梳理除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领域之一,它不仅仅局限于计算,更重要的是它是我们处理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应当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同时能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加深对除法应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应该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如倍数,约数和最大公因数,以此来拓宽数学知识面。

苏教版数学三下《连除应用题》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三下《连除应用题》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三下《连除应用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连除应用题》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的一单元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连除的概念和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连除,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除的含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除法运算,但对连除的概念和应用还不够熟悉。

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只考虑到单一的除法运算,而忽视了连除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连除的概念,能正确计算连除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连除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解决简单的连除应用题。

2.难点: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连除算式卡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除法计算。

2.探究新知:让学生观察、操作,发现连除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3.巩固新知: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连除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应用拓展: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连除的概念和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连除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a ÷b ÷c = a ÷ (b × c)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方式等。

2.练习情况:检查学生在练习题上的完成情况,巩固连除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连除应用题教案范文

小学三年级数学连除应用题教案范文

小学三年级数学连除应用题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1.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连除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2.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1.课件或黑板。

2.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道简单的除法应用题,如:有18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2.让学生回答,并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基本概念。

二、新课讲解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道连除应用题,如:有36个苹果,先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再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2.让学生尝试解答,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解题思路。

3.引导学生运用除法的基本概念,将问题转化为连除的形式。

4.讲解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即先除以第一个数,再除以第二个数,得到最终结果。

5.让学生跟随讲解,一起解答该题目。

三、课堂练习(1)有24个橘子,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再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2)有30个葡萄,先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再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2.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解答和讲解,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巩固提高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道难度较高的连除应用题,如:有60个糖果,先平均分给10个小朋友,每人再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再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2.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答该题目。

3.各组汇报解答过程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五、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有48个饼干,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人再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2)有42个巧克力,先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人再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3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教案优秀3篇

2023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教案优秀3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教案优秀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教案:除法篇一一、观察算式,揭示规律出示下列三组题。

42÷6=72÷8=72÷4=7×6=8×9=18×4=自己任选一组进行解答。

通过做题你能发现什么?学生汇报发现的问题。

教师小结引出课题: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观察,我们发现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

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除法计算得对不对。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除法的验算。

(板书课题)二、计算应用,内化新知1. 出示例6:441÷7=请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计算得数,另一人验算,看是否正确。

教师有针对性地展示几个同桌计算的结果。

2.教师反馈,小结。

验算时,先在竖式的右边写上“验算:”,然后把商写在上面,除数写在下面,列出乘法竖式。

在今后做题时,凡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

3.初步练习:做练习十二的第1题。

做完后让学生汇报验算的方法。

4.小组合作,学习例7。

出示例7:2463÷5=(1)小组合作,计算例7,有问题或有什么新发现可以提出。

(2)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2469÷5=943……4(3)学生观察、比较两种验算方法,哪一种正确。

(4)汇报有余数的除法该如何进行验算。

(5)教师小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把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

5.提高练习。

完成练习十二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说出验算的过程。

三、练习与质疑1.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进行板演,集体订正。

2.做“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快速说出得数,并说出是怎样想的?3.算算对不对。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教案及应用题分析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教案及应用题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习数学除法小学三年级是学习数学的关键年龄之一。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将开始接触到更多的数学概念和知识,其中,除法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讨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的教案及其实际应用题。

教学目标在学习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的过程中,老师应该给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教师应该确保学生对除法的概念和意义有正确的理解。

老师需要让学生熟练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例如,除数除以被除数,得到商和余数。

学生应该能够应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及方法数学除法是一个相对较难理解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

以下是一些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除法。

1. 数学模型法:老师可以用简单的叙述和演示来介绍数学除法,例如,将苹果分给一组小学生时,把除数看作是苹果的总数,把被除数看作是学生的数量,商就是每一个学生成员分到的苹果数量。

2. 图形化演示法:教师可以将除法转化为图形,例如,在黑板上画个矩形,将其划分成多个小矩形,让学生计算每一个小矩形中应该有多少个块。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们参与到实际操作中对除法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例如,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分组解决一些日常生活问题,让他们互相交流他们的思维过程并加以总结。

4. 游戏法:数学游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掌握除法方法。

例如,可以制作一些除法的数学卡片,让学生们通过配对卡片练习除法运算。

5. 赛事法:设置数学竞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除法的热情,这样学生会根据分数来判断自己在学习上的进展。

实际应用题让学生们通过课后练习、考试和进行小组讨论这些方式检验他们对除法的会运和理解水平。

以下是一些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实际应用题实例:1. 小明有15个苹果,他要平均分配给他的5个朋友。

每个朋友分到多少苹果?2. 一家医院有100张病床,其中的2/5用于康复治疗,在治疗康复上医院剩余床位的床位总数占全部的几分之几?3. 小花想要花300元买东西,她想平均分配到15天的时间内,每一天她需要花多少钱?4. 一个糕点师傅有1500颗巧克力,他要把这些巧克力平均分给300个客人。

用除法解决日常问题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用除法解决日常问题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好的,以下是我为您撰写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文章:用除法解决日常问题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除数、被除数和商的概念。

2.会使用竖式来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3.能够通过解决日常问题来理解和应用除法。

二、教学内容1.除法的概念我们要教授学生除法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知道,除法是一种数学计算方法,经常用来在数值上作出平均分配,如把72个糖果分给9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几个糖果,这就需要用到除法。

2.竖式除法运算我们要教授学生如何使用竖式来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例如,使学生理解如何用竖式计算48÷6=8,让他们明白先将4除以6,商为0,余下4,将8和余数4组合成一个新数48,再将新数48除以6,得到商8,余数为0。

3.应用除法解决日常问题我们要通过解决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除法。

例如,告诉学生一个班级里有30个学生,如果要把40本书平均分配给他们,每个学生能得到几本书。

让他们用竖式计算。

三、教学步骤1.引入除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其含义和使用场合。

2.答疑解惑,澄清学生可能存在的疑惑和误解。

3.通过举例和练习来讲解竖式除法运算的方法和步骤。

4.观察、讨论和解决日常问题,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除法运算。

5.总结掌握的知识,让学生能够自己运用竖式除法解决新问题。

四、教学方法1.通过故事、图表和实践活动来引入除法概念,使学生容易理解并自然地接受。

2.采用讨论、练习和实验的方式来教授竖式除法运算方法,让学生有机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拓展思维能力。

3.通过举例和解决实际问题来应用竖式除法,让学生意识到除法的实用价值和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小组互动来评价他们的学习情况。

2.通过小测验和作业来检测学生对除法概念、竖式除法运算、日常应用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3.通过课后答疑和讨论来加强学生的巩固和反思。

六、拓展应用1.每天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孩子进行一些除法运算,如让他们进行对数的分割,解决家务分配问题。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精选教案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精选教案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精选教案教学目标(一)使大家在已掌握的“单价×数量=总价”等关系式的基础上推导出另外两个关系式正确理解三个关系式之间的联系.(二)学会应用关系式解决实际计算问题.(三)培养大家的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用乘法求总价,推导出用除法求得另外两个量.难点:揭示三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口算:(投影出示)14×5=21×3=13×7=70÷14=63÷3=91÷7=70÷5=63÷21=91÷13=32×4=12×6=15×8=128÷4=72÷6=120÷8=128÷32=72÷12=120÷15=(2)请同学回忆一下在乘数是两位数乘法中,学过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可以让大家讨论,互相启发,提醒一下,然后请同学回答.大家回答无序,老师要选择有序的板书在黑板上)生:单价×数量=总价单产量×数量=总产量速度×时间=路程工效×工时=工作总量师:同学们能牢固掌握学过的数量关系,下面老师出一道常见数量关系的应用题请大家来思考.(二)学习新课1.学校鼓乐队买了8个鼓,每个34元,一共用了多少元?(事先写好贴在黑板上)投影出示讨论题:(几个题都用这个讨论题)(1)题目中已知哪些量?求什么量?(2)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3)说出数量关系式.通过讨论,根据问题回答.老师把大家说的列式板书在黑板上.34×8=272(元)使大家充分认识:34元是单价;8是数量;272元是总价.单价×数量=总价下面老师把(1)题,已知和所求改变一下,请看(2)题.(事先写好贴在黑板上)(2)学校鼓乐队买8个鼓用了272元,每个鼓多少元?投影出示讨论题:大家讨论时老师巡视、启发大家充分发表意见,使每个人都参与.(可以多请几名同学回答,尤其是中、下等同学,要多给他们机会)生:已知“买了8个鼓”是数量,“用了272元”是总价.求“每个鼓多少元”是单价.也就是: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关系式:总价÷数量=单价列式:272÷8=34(元)(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请同学按老师说的要求,把这个题目再改编一下,注意听.如果这道题的总价不变,把问题(单价)改变为条件,把数量改变为问题.请同学思考片刻,组织一下语言,把这道应用题叙述出来.(大家回答、老师把事先写好的(3)题贴在黑板上)(3)学校鼓乐队买鼓用了272元,每个34元,买了几个鼓?投影出示讨论题:(根据讨论题回答,请一些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看他们是否掌握了)(生:已知总价是272元,单价是34元,求的是数量.)关系式:总价÷单价=数量列式:979÷34=8(个)师:通过上面三个题目,你能说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同学们可以互相说一说)生:已知单价和数量,可以求出总价,用乘法计算;已知总价和数量,可以求出单价,用除法计算;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出数量,用除法计算.总之,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量,只要知道其中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单价、数量、总价这三量之间的关系,只要知道这三个量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容易想出另外两个关系式:“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这样我们就能很快地解决生活中的有关实际问题.(三)巩固反馈请同学利用我们刚学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1)一辆汽车由胜利村开往城,用了4小时,平均每小时行35千米,由胜利村到城的路程是多少千米?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列式:35×4=140(千米)(2)胜利村到城的路程是140千米,一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35千米.这辆汽车由胜利村到城要用多少小时?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列式:140÷35=4(时)(3)胜利村到城的路程是140千米,一辆汽车由胜利村开往城用了4小时.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列式:140÷4=35(千米)(订正时,老师板书)下面请同学打开书第75页,练习十六第1题.谁知道每题括号里绿颜色的字是什么意思?大家回答后,老师要求大家请在书上填写.(订正时老师板书)(1)单产量×数量=总产量(2)总产量÷数量=单产量(3)总产量÷单产量=数量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道题.(出示)(1)一台织袜机每小时织32双儿童袜,8小时生产多少双?提出问题再解答,并写出数量关系式.读题并补充问题.老师填在黑板上.关系式:工效×工时=工作总量列式:32×8=256(双)(2)把上题改编成求时间的应用题.(同桌两个同学互相编,然后把关系式,列式计算写在自己的作业本上)一台织袜机每小时织32双儿童袜,计划织256双,需要几小时?关系式:工作总量÷工效=工时列式:256÷32=8(时)(3)把上题改编成求工效的应用题.(要求自己独立思考,编后,把关系式,列式计算写在作业本上,看谁最快)一台织袜机8小时织儿童袜256双,平均每小时织儿童袜多少双?关系式:工作总量÷工时=工效列式:256÷8=32(双)小结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学习了几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单产量、数量、总产量的关系;工效、工时、工作总量的关系.今后可以应用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乘法、除法应用题.作业:看书第73页.小资料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都可以归结为:c÷a=b或c÷b=a(a,b 都不等于0).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把数c平均分成b份,也就是求相同的加数a.二是求数c里面含有多少个a,也就是求相同加数a的个数b.至于求一个数c是另一个数a的多少倍,实际上也是求c里含有多少个a;已知一个数的b倍是c,求这个数,实际上就是把c平均分成b 份,求这样的一份是多少.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的内容是常见的数量关系求总量的继续,首先要帮助大家回忆乘数是两位数乘法中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为学习新课作好准备.学习新课时,关键是使大家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通过举一反三,使大家从中悟出三量之间存在着“一乘两除”的关系.首先在复习准备时,有意识地安排了六组口算练习(不要和大家说明什么,只是渗透).教学时,注意新旧知识的紧密联系,在复习乘法应用题时,渗透与除法的关系,水到渠成,使大家接受起来不感到困难.巩固反馈的三个练习,采取不同的方法,一步一步放手.这种方法面向大多数同学,使成绩好的同学在讨论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也能有更多的机会,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帮助.有助于提高大家学习数学的兴趣.板书设计。

高效解决除法应用题——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指导

高效解决除法应用题——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指导

高效解决除法应用题——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指导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除法应用题是一项必修课程。

但是,很多学生在面对除法应用题时会感到头疼,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更加注重教学方法和指导。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下面本文将针对如何高效地解决除法应用题,介绍一些指导方法。

一、基础知识的讲解在教学除法应用题时,首先要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告诉学生,除法是一种运算,是求解被除数可以被多少个除数整除的运算,而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是其中的关键概念。

让学生明白,除法运算与加减乘法不同,除法运算是后项运算,必须要先算被除数再算除数。

在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之后,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除法运算解决应用题。

二、应用题中的分析针对除法应用题,要求学生在解题之前认真阅读题目,做题前要先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例如:题目中包含的数字、关键字、关键句等等。

通过仔细分析,学生可以了解题目的大意,进而选择正确的答案。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一家超市每箱牛奶有12瓶,如果需要购买36瓶牛奶,你需要买多少箱?”在解题时,先要明确题目中的信息:“每箱牛奶有12瓶”、“需要购买36瓶”,然后在进行计算。

所以答案是3箱。

三、问题转化在教学除法应用题时,还需意识到问题转化这一策略。

当学生遇到难以直接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将其转化成容易计算的问题。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一辆公交车每小时可行驶45公里,从A到B的路程是135公里,需要多少小时才能到达B站?”学生可以将公交车一次行驶1公里所需要的时间计算出来,即每1公里需要多少时间。

这样的话,计算起来就比较容易。

四、学习计算机方案除了应用题中的分析和问题转化,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方案,在线解决除法应用题。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方案解决困难的除法应用题。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如CogBooks等等计算机方案来解决除法应用题,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大量的除法应用题,提高运算速度和避免算数错误。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分享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分享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分享一、前言在小学数学中,除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知识点。

除法不仅是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中的关键环节,还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的各个知识点。

因此,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必须掌握好除法。

但是,除法并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学生在学习除法时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惑。

为了帮助小学三年级学生更好地掌握除法,本文将分享一份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供教师和家长参考。

二、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的除法概念和方法。

2.能够应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除法与加减乘的数量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除法的应用2.教学难点:除法与加减乘的数量关系的理解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加、减、乘法的概念和方法。

提出问题:我们学过的加、减、乘法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加、减、乘法都是一种对数值的运算,都可以表示数量的比较、计算或增减等。

2.讲解除法的概念和方法(20分钟)通过举例,引导学生了解除法的概念和方法。

例如:(1)如果有12本书,分成4等份,每份有几本?(2)6除以3等于?(3)从1200元的钱包里拿出300元,可以拿几次?让学生观察上述问题中的共同点,得出一般的除法公式。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掌握除法的方法。

3.举例应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30分钟)通过一系列实际问题的练习,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应用除法求解实际情况。

例如:(1)小明有18颗水果糖,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3个好朋友,每人可以分到几颗?(2)一箱苹果有30个,把它们放入6个篮子里,每个篮子放几个?(3)一家饭店有6桌客人,晚上一共卖出80个菜,如果每桌客人都点了一样的菜,每桌客人吃了几个菜?通过这些例题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除法的应用。

4.讲解除法与加减乘的数量关系(20分钟)许多学生很难理解除法与其他运算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学生在学习除法时经常遇到的难点。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除法与加减乘的数量关系,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例如:(1)如果10÷2=5,那么5乘以2等于几?(2)如果5×2=10,那么10除以2等于几?(3)如果4×5=20,那么20除以5等于几?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除法与加减乘的数量关系,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

掌握除法应用题的小学三年级教案

掌握除法应用题的小学三年级教案

本篇文章将介绍如何为小学三年级学生设计一节关于掌握除法应用题的教案。

此次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除法的理解和应用,并提高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概念、性质及应用。

2.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应用,熟练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

3. 学生能够在解决各种除法应用题时使用适当的策略和计算方法。

教学程序:1. 师生互动a.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之前学过哪些与除法有关的知识点呢?b.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帮助学生回顾已掌握的除法知识点。

2. 直观示范a. 教师拿出一些带有物理符号的物品,如苹果、饼干、糖果等,为学生直观示范除法计算方法。

b.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组、配对等方式,完成一些基础的除法练习。

3. 提供有趣的应用题a. 教师出示一些有趣的除法应用题,例如:“如果一串糖果能分给你和你的两个朋友吃,你们每人分到了几个糖果?”等b. 学生独立完成这些应用题,或与同桌合作完成。

4. 总结回顾a. 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的除法知识,如:“除法是怎么一回事?什么是被除数、除数和商?”b.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除法的性质及其应用,例如:“除数为1或被除数与除数相等时的商等于被除数。

”教学评价:通过此次教学,许多学生掌握了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并能熟练地运用除法计算、解决各种应用题。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记录,发现学生们在合作学习中表现出了很好的合作和沟通技能,许多学生也展示了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论:除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除法内容的教学至关重要。

通过带有互动、培养和应用性的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既有趣又有效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除法的概念、性质、计算方法、应用等知识点,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

小学三年级数学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范文.doc

小学三年级数学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案范文.doc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谈话:请同学们独立解答,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3)课件出示:练习一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组织交流(着重让学生说一说解题时是怎样想的)。

(4)课件出示:练习一第8题(在原图的基础上标出“每个小篮球35元”)。

提问: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每个小足球多少元?每个小足球比每个小篮球便宜多少元?或每个小篮球比每个小足球贵多少元?)谈话:同学们都很爱动脑筋,根据一幅图提出了两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在提出的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解答。

学生解答后,组织反馈。

(着重引导学生体会:要求“每个小足球比每个小篮球便宜多少元,要先求出每个小足球的价钱;要求每个小足球的价钱,要先求出3个小足球一共有多少元。

)三、课堂小结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小结: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弄清解题时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教学后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能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不进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应用除法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收集和整理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

在教学设计中,考虑了下面几个问题:利用教材中的问题情境和补充的实际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收集情境中的信息,渗透一些整理数学信息的方法,如以表格的形式整理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自由组合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重视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不失时机地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解题思路。

从实际教学的情况来看,学生经历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对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的方法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进一步反思,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虽然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收集、整理信息的方法,有条理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但由于教学时间紧,学生对这些方法并没有充分的体验,更多的还是凭已有经验在解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余数除法应用题
1、有30个苹果,每4个装一袋,能装几袋?还剩几个?
2、45个学生平均分成6组,每组几个人?还剩几个?
3、52
4、一块巧克力4元钱,25元最多可以买多少块?
5、56人参加夏令营,每间房住6人,至少要多少间房?
6、鸟妈妈捉了26条虫,平均分给3只小鸟,每只分几条虫?剩下的鸟妈妈自己吃,鸟妈
妈吃了几条?
7、五月份31天,合几个星期零几天?
8、张利带38元钱,买一本书花了5元,剩下的钱最多可以买几瓶4元的果汁?
9、同学们浇树,7个同学浇了53棵树,平均每个同学浇几棵?还要共同浇几棵?
10、一根电线50分米,每6分米剪一段,最多能剪几段?还剩多少分米?
11、一壶咖啡可以倒5杯,18位客人每人一杯至少要几壶咖啡?
12、张阿姨去买东西,她排在第14位,每次进去4人,她第几次才能进去?
13、图书管理员把24本书平均分给李阳和他的4名同学,每人分几本,还剩几本?
14、同学们去参观画展,每张门票8元,60元最多可以买几张门票?
15、李军看一本92页的书,已经看了45页,剩下的每天看8页,还要几天才能看完?
16、150个玉米棒子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多少个?
17、128个羽毛球,每8个装一盒,可以装几盒?
18、爷爷今年64岁,是小明年龄的8倍,小明今年几岁?
19、果园有102棵苹果树,平均种成4排,每排种几棵?
20、一只壁虎5天吃80只蚊子,一只蜻蜓4天吃60只蚊子,壁虎和蜻蜓每天谁吃的蚊子多?
21、小芳买一副羽毛球拍和3筒羽毛球,共用去250元,已知一副羽毛球拍130元,一筒羽毛球多少元?
22、140袋面粉,一辆车每次最多运8袋,至少要几次才能运完?
23、李老师拿200元去买9元一本的书,最多能买几本,还剩多少元?
24、一条彩带和68米,如果7米剪一段,可以剪几段,还剩多少米?
25、学校买了一些跳绳,平均分给6个年级,每个年级分45根,最后还余8根,学校这次共买了多少根跳绳?
26、商店运来5箱毛巾,每箱12条,计划4天卖完,平均每天要卖多少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