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原因分析

1941年12月7日(夏威夷时间)凌晨,日本偷袭珍珠港,宣告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翌日,美、英对日宣战,英联邦及部分拉丁美洲国家相继对日宣战;德、意对美宣战。从而使战争从欧洲大西洋扩大到亚洲太平洋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大战。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原因,我觉得简单来说可以分成两个大方面:外部因素推动,内部因素主导。

外部因素简单来说就是:德国在欧洲战场上的胜利及攻势,助长了日本侵略的嚣张气焰,从而为了能扩大大东亚的地位,日本自以为可以成功牵制美国,因此选择了发动太平洋战争。“德国的连战连捷,已象烈酒一样,使日本人陶醉如狂。……他们深信德国很快就会胜利,应趁德国还在默许日本扩张的时候,赶在德国海上实力终必加强因而可能阻碍日本伸展其东方霸权之前,先巩固日本在大东亚的地位,……”〔美〕约瑟夫·C·格鲁在《使日十年》中,曾这样记述到。这种膨胀的心理,多少是影响到了日本对自身实力的判断,虽然当时日本的海军实力相当强,但不论怎么说,把一个强大的美国拖进敌对战场都是不明智的选择。

内部因素则较为繁琐,最主要的原因是战略部署和资源经济。首先,虽说有德国战胜这种外在因素的影响,但是实际上,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绝不是偶然,而是经过长期准备的。

首先,从日俄战争之后,美国就被日本海军部视为其主要假象战争对象,以整备海军力量。其次日本对美英战争问题进行过多次研究,

大致有两种选择:一、求和,即当时所谓的:“卧薪尝胆”,分维持现状和忍让求和两种。结论是:日本维持现状,国力渐衰,“坐等二、三年将沦为三等国家”(首相东条英机语),这无异于坐以待毙。忍让求和就是按美国条件行事,这样的话,日本自甲午战争以来的半个多世纪的战果将付诸东流。所以,对日本来说,求和是不足取的“下下策”(永野修身语)。二、征战。既然“和”不成那便只有开战这一种选择了。当时日本有两种选择,即“北进”还是“南进”。先说“北进”,虽然在1941年6月,德国挥师东进,闪击苏联,给日本“北进”扩大战争创造了“千载难逢的良机”。但苏联在其远东地区早有准备,在兵力、兵器对比方面,日本明显处于劣势,其比重为步兵师1:2.5,飞机1:3.89,坦克1:6。再者日本大部分陆军陷在中国,因此,兵力不足,所以立即北进在军事上行不通;同时,对日本来说,北进在经济上是得不偿失的,荒凉寒冷的西伯利亚在当时并不能提供日本迫切需要的战略资源,解决不了经济上的燃眉之急。再说“南进”,“南进”为海洋,主要依靠海军。从海军的力量对比看,截至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海军拥有主要作战舰艇(战列舰、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和潜艇)94.4万吨,美国海军拥有主要作战舰艇138.2万吨,仅相当于美国的68%,但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大西洋地区,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相当薄弱。而且在1941年7月26日,美国宣布冻结在美的日本资产,同一天开始部署菲律宾防务计划,但实施这一计划至少需要半年时间,至1942年3 月方可完成。因此,虽然美国具有强大的实力,但军事动员却相当缓慢,而且对日作战毫无准备。

所以,对比来说日本占很大优势。同时“南进”的经济诱感也极大,可以获取大量的石油、锡、橡胶等战略物资。

再说说资源方面,日本作为岛国,物资匮乏,非常依赖进口,中国战区的消耗已是极大,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一矛盾,日本经济将不再支撑得住。因此日本迫切的希望夺取战略资源,为此,日本开始展开了向东南亚一带推进的具有战略性的军事行动,例如1940年6月进驻印度支那北部等等的军事行动。同时,美国开始逐渐的对日本的资源出口和军事设备进行封锁。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日本从多方面权衡利弊得失之后,决定发动太平洋战争。日本的如意算盘是:以突然袭击的战术方式发动太平洋战争,给美、英以出乎意料措手不及的打击,迅速歼灭美国的海军主力,攻占美、英军事基地,在战略上确立起军事优势。在经济上,确保重要战略物资产地和海上交通线,建立以“日、满、华”为核心的“大东亚共荣圈”,实施重要物资的自给自足。同时,与德、意合作,迫使英国屈服;切断缅甸、香港方向的供应线,压迫蒋介石政权投降;在轴心国取得战略优势的基础上,促使美国丧失作战意志,与日本形成隔洋对峙的局面。

综上所述,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是在中国战场胶着不开、美国实施禁运、日本战争经济资源脆弱的情况下,不得不有所改变中,最好的一个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