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重走丝绸之路

合集下载

重走丝绸之路

重走丝绸之路

山美版品德与社会《重走丝绸之路》教材分析本课是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走进世界”第4条“通过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体会是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其给人们带来的影响”的要求编写的。

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现代“亚欧大陆桥”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其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给人们生活带来的重大影响。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知识目标(1)探究丝绸之路的路线和作用。

(2)了解现代丝绸之路(新亚欧大陆桥)的作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古代丝绸之路和亚欧大陆桥的文字、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1、导语:同学们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是什么打开了中国通向世界的大门吗?这就是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走向世界之路,它是中华民族向全世界展示其伟大创造力和灿烂文明的门户,也是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合璧之路。

这节课让我们踏着憧憬的脚步,重温着历史之路。

板书课题。

重走丝绸之路2、课件出示丝绸之路的路线示意图,提出探究话题:丝绸之路经过哪些地方?小组内找一找,划一划,并交流你的发现。

3、全班交流预设:1.长安2.玉门关3.敦煌4.大宛----【设计意图:了解丝绸之路所经过的区域以及丝绸之路在当时发挥的巨大作用】二、展示资料,交流探究(20分钟)(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古代丝绸之路的资料。

(2)教师进行资料知识点的补充总结,重点介绍丝绸之路的重要城镇。

出示相关课件(3)学生讨论为什么这条路被称作“丝绸之路”?小结: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因此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

(4)探讨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预设:1.引进了黄瓜、葡萄、石榴2.引进了汗血宝马3.引进了舞蹈、音乐、佛教4.促进了经济交流【设计意图: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以及对当时东西方经济、文化的巨大影响。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6篇)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6篇)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丝绸之路》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勤劳的小编首席帮大家整编的6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丝绸之路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会认9个生字,正确读写“古朴典雅、矗立、栩栩如生、飘忽、戎装、不计其数、浩浩荡荡、高擎节杖、五彩缤纷、助兴、美轮美奂、遐想”等词语。

2.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从古丝绸之路的故事中体会当年东西方商贸、文化的交往和繁荣景象。

4.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古丝绸之路上的故事情景,感受东西方文化、商贸交流的繁荣。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大家搜集了关于丝绸之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现在请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对“丝绸之路”的了解。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学生交流,教师及时点拨引导: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报刊杂志等途径来搜集自己学习所需要的资料,另外课文后边的资料袋里也为我们介绍了很多知识,我们在预习课文时要充分利用它。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预设: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

”──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3.1从丝绸之路到wto教案冀教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3.1从丝绸之路到wto教案冀教版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教室、投影仪、计算机、打印机、白板、教学挂图、历史地图、实物模型等。
2.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网络教学资源库等。
3.信息化资源:与丝绸之路和WTO相关的视频资料、图片、图表、案例分析等。
4.教学手段: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法等。
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利用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丝绸之路和WTO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丝绸之路和WTO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丝绸之路和WTO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4.我国加入WTO后的发展:分析我国加入WTO后,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让学生深刻体会国际合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5.做国际化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引导学生树立国际视野,培养国际竞争力,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贡献。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历史和文化,对古代的丝绸之路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也接触过一些关于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对WTO有一定的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六年级的学生对历史故事和经济贸易等方面较为感兴趣,他们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习风格上,他们喜欢通过图片、视频和案例等形式进行学习,较为活跃,喜欢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

丝绸之路教案设计(精选8篇)

丝绸之路教案设计(精选8篇)

丝绸之路教案设计(精选8篇)丝绸之路教案设计第1篇知识与能力:通过动手绘制丝绸之路的示意图,了解丝绸之路的概貌。

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丝绸之路教案设计第2篇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开辟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课《、丝绸之路》(板书)请看目标。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扫除生字)1、师:怎么实现目标呢?首先,请同学们轮读课文,比谁能读准字音,声音响亮,语速适中。

XX你先读。

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有错的地方,请举手帮助纠正。

学生轮流朗读,有错即停,教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于黑板左侧。

请其他同学更正。

(若学生声音响亮,则表扬:好,声音响亮,请坐。

若学生声音小,即停,说:“哪个同学能声音响亮,请举手?”若学生读书速度快,老师则范读一两句或说:“哪个同学能比他读得慢,请举手?”)指名读,生纠错,师板书。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读流利)师:生字都认识了,老师相信大家能把课文读得既正确又流利。

赶紧开始练习,3分钟后,我们来比赛。

1、生练读。

师:时间到,谁敢来读?要求:读的时候,吐字清晰,声音响亮。

2、指名读。

3、生评议(是否流利上去评)(指后进生朗读,读得不太好的由中等帮忙,如还读不好的,可由优等生进行范读)4、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确实读不好的,教师可范读。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再读课文,分段)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5分钟后,比谁写得好!)1、生自学,师巡视。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思品课案设计从丝绸之路到WTO》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思品课案设计从丝绸之路到WTO》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思品课案设计从丝绸之路到WTO》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思品课案设计从丝绸之路到WTO》教材,以我国古代丝绸之路为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对外交流的盛况,以及我国在世界贸易(WTO)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使学生认识到贸易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全球化的情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对古代丝绸之路有一定了解。

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学生对WTO的认识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出发,逐步过渡到WTO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掌握我国加入WTO的意义和影响,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全球化的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我国加入WTO的意义和影响。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过渡到WTO的相关知识,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途径,了解丝绸之路和WTO的相关知识。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在探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资料:丝绸之路和WTO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设计教学案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以便于学生分析。

3.制作课件:以便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资源,介绍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丝绸之路的地图,让学生了解其路线和范围。

同时,简要介绍丝绸之路在我国古代对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形成原因及其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2.培养学生通过地图、文献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文明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丝绸之路的路线、历史意义及其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2.教学难点:丝绸之路的形成原因及其在我国古代对外交往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幅古代丝绸之路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路线吗?它有什么特殊的历史意义?”(2)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丝绸之路的背景和形成原因。

2.学习丝绸之路的路线(1)展示丝绸之路的详细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主要路线。

3.学习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1)引导学生思考:丝绸之路为什么被称为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2)学生分组讨论,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4.学习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1)引导学生举例说明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影响。

(2)学生分组讨论,从物品、技术、文化等方面分析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

5.案例分析(1)展示一组关于丝绸之路的图片和文献资料,引导学生分析丝绸之路在我国古代对外交往中的作用。

(2)学生分组讨论,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丝绸之路在我国古代对外交往中的作用。

(2)布置课后作业:以“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地图、文献资料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历史意义及其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文明的热爱。

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丝绸之路的路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或洛阳)、经过的西域地区、终点(罗马)以及途径的重要城市如敦煌、楼兰、龟兹等。

重走丝绸之路教案

重走丝绸之路教案

10 重走丝绸之路同和小学杨玉玲教学目标: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给人们生活带来的重大影响。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相互合作能力。

知识目标:(1)探究丝绸之路的路线和作用。

(2)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进一步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其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重点难点:(1)探究丝绸之路的路线和作用。

(2)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进一步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其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通过上网等图径搜集有关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法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加强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你们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是什么打开了中国与世界交流的大门吗?生:丝绸之路师:这就是古代路上丝绸之路,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

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阻隔,回到古代,去探访一下源远流长的──丝绸之路。

生齐读课题:重走丝绸之路师:关于丝绸之路你了解哪些?学生交流丝绸之路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因为我国运往西方的物品主要是以丝绸为主,因此称为丝绸之路。

重新踏上丝绸之路,我们得先了解一下丝绸之路的路线啊,通过地图大家能找出丝绸之路的路线吗?二、交流探究丝绸之路路线这条路东起中国古都长安(今西安)、西至地中海东岸。

丝绸之路,由()出发,主要经由(),到达()。

预设:南道:由(长安)出发,主要经由(敦煌、楼兰),到达(印度洋)。

中道:由(长安)出发,主要经(敦煌)到达(地中海各国)北道:由(长安)出发,主要经(敦煌)到达地中海各国师点评:咱们同学真是有一双慧眼,大家都发现古丝绸之路不只有一条。

我们再来看一下。

【课件展示】三、小组合作探究:师:丝绸之路的来历我们明白了,路线我们也了解了,你们知道吗?在这条昔日的丝绸古道上,遍布着历史上遗留下的名胜古迹。

河北版品德和社会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从丝绸之路到WTO》教案

河北版品德和社会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从丝绸之路到WTO》教案

河北版品德和社会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从丝绸之路到WTO》教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对比丝绸之路和WTO 两个历史时期,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全球观念。

活动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创新精神,力求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品德和社会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和WTO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 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全球观念,提高品德和社会素养。

4.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丝绸之路和WTO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认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培养学生全球观念,提高品德和社会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丝绸之路和WTO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两个历史时期,引发学生兴趣。

2. 实践情景:分组讨论丝绸之路和WTO两个时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两个时期的认识。

3. 小组合作:每组选择一个时期,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和展示,其他组进行评价。

4.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展示的内容,进行讲解,重点介绍丝绸之路和WTO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以及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全球观念。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和WTO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认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 难点:培养学生全球观念,提高品德和社会素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2. 关注学生在课后对课题的拓展延伸情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拓展延伸:2. 组织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深入探讨丝绸之路和WTO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 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 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教学设计

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中外交流的历史,体会中外交流促进世界文明发展进程,带来共同发展。

2.了解古代丝绸之路及海上航线,了解中国同欧洲、亚洲、非洲各国有经济文化交流历史。

3.在学习活动中,养成主动收集整理资料的习惯。

教学重点:中外交流的历史。

教学难点:中外交流的意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丝路驼铃教学要求:了解古代丝绸之路,了解我国同欧、亚、非各国的交流历史。

教学重点:了解丝绸之路上我国同各国的交流情况。

教学难点:熟悉丝绸之路是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汇点。

教学预备:收集古代丝绸之路的相关材料,包括书籍图片和音像资料,推荐阅读《马可·波罗行记》。

教学过程:1.导入:从“丝绸”谈起,导入“丝绸之路”,确认自己的认知起点。

2.阅读教材第二页,了解古代“丝绸之路”。

学生阅读教材上的资料,知道考古证实,公元前“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交住就已经开始了。

物品的交换、技术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3.中外交住中的闻名人物。

读课文中关于马可波罗的介绍,交流“在古代还有哪些外国人到中国学习考察”。

(利马窦、南怀仁、汤若望等)4.古代丝绸之路上交流的物资和文化。

读课文中关于中外交流的示意图,关注不同地区的物产和文化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交流,并促进了双方的发展。

通过读图,了解“中亚”、“西亚”、“美洲”大至的地理范围。

5.古老丝绸之路上的明珠。

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讲与古代丝绸之路的关的故事和传奇。

6.新“丝绸之路”。

读课文,指出新的丝绸之路,让学生思索:古代丝绸之路与新“丝绸之路”有哪些异同?你从中感受到什么?7.阅读拓展。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美文欣赏。

邀请去过西部城市旅行的同学介绍西部城市的风貌,特殊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城市的风土人情。

8.小结:“丝绸之路”是连接古代中国和世界的主要通道,古代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在此交汇。

9.让学生分组在地图上尝试重走一次古代丝绸之路,并说一说第个地方的文化特征和物产。

2024最新-《丝绸之路》教案【优秀3篇】

2024最新-《丝绸之路》教案【优秀3篇】

《丝绸之路》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该页是漂亮的编辑帮家人们找到的《丝绸之路》教案【优秀3篇】,欢迎参考阅读。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以及开辟的意义。

2.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感受他的坚韧、勇气、智慧、执着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3.运用“金钥匙”中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体会并批注。

教学重点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苦过程,了解丝绸之路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难点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苦过程。

教学准备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对丝绸之路有一定的了解。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引入情境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

还记得这条路吗,它东起长安,向西经过漫长的7000多公里,辗转到达罗马各地。

这7000多公里又是什么样子呢?看,它长路漫漫;看,它白雪皑皑;看,它黄沙滚滚。

让我们一起喊出它那响亮的名字——丝绸之路。

二、略读回忆,整体感知师:想不想再次踏上这千年古道,沿着先人的足迹,去了解那时的故事呢?那就请打开你的语文书,略读全文,回忆一下课文讲了谁的什么事?师总结: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历尽千难万险。

三、自学批注,潜心感悟你从哪里感受到张骞历尽了千难万险呢?请同学们自己从书中找到答案。

(打出自学提示:1。

生读自学提示。

2。

默读、批注。

)四、同桌交流,查漏补缺五、班内汇报,文字训练(一)条件艰苦1.“那时候,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铁路,没有汽车和飞机。

罗马位于中国西边七千多公里的地方,中间隔着茫无边际的沙漠、冰雪覆盖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条件非常恶劣。

沿途还有强盗和野兽的袭击”。

(1)生读、谈。

(2)对比:(3)春风都吹不到的荒漠寂野,怎么不让人心惊胆战?再自己读一读。

(4)师生配合读。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5篇可选)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5篇可选)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5篇可选)第一篇:丝绸之路优秀教案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教学难点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教学时数1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

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的灿烂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学生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你们知道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以交流。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并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

这篇文章的题目《丝绸之路》,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预测:﹙1﹚什么是丝绸之路?﹙2﹚那是一条怎样的路?﹙3﹚围绕丝绸之路发生过哪些故事?………【课外与课内结合,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提出问题。

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感性的认识。

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自读课文。

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

重走丝绸之路的策划方案(精选4篇)

重走丝绸之路的策划方案(精选4篇)

重走丝绸之路的策划方案(精选4篇)重走丝绸之路的策划方案(精选4篇)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有关重走丝绸之路的策划方案,希望大家喜欢重走丝绸之路的策划方案(篇1)重走丝绸之路系列文化活动一缕丝绸,串起千年历史,一条商路,承载千年文化,千年交往,凝结世代友好。

为弘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沟通与交流,把丝绸之路打造成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中国名片,经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批准,2013年9月开始,举办“重走丝绸之路”系列文化活动,进行中国和土耳其双边文化交流。

本活动是以丝绸之路为主题,以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为载体,围绕中国与周边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源远流长的传统友谊,通过开展“重走丝绸之路”大型主题文化交流活动,将“重走丝绸之路”系列文化活动经过的国家与中国互建工业园活动,并使之成为中国与这些国家实现真正意义上文化与经济直通模式,促进双边与多边关系和经贸合作得到长足发展。

进而以此为契机,以点带面,把”重走丝绸之路”项目作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品牌活动,将此文化活动模式逐步上升为国家级的文化工程并推广并深入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重走丝绸之路的策划方案(篇2),在方圆1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随处可见有红黄橙绿白青灰灰黑灰白等多种鲜艳的色彩,把无数山沟山丘装点得绚丽多姿,以她那层理交错的线条色彩斑斓的色调灿烂夺目的壮美画图,形一个彩色童话世界。

美好的事物总是很吸引人的,七彩丹霞山的美景不仅让我们向往,也吸引了大量慕名而来的国际友人,我们还与巴基斯坦朋友亲切友好的合影留念。

越往山里走,随着时间的推移,慕色下的美景也慢慢褪色了,仍然有很多游人在这里等着看日落第三天早上8:50从张掖七彩月色街的别墅酒店出发,走G30前往嘉峪关,全程230多公里,中午12:45左右到达嘉峪关景区停车场,耗时近4小时,午餐后游览了嘉峪关景区和博物馆,晚上入住崯宏宾馆。

鲁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重走丝绸之路》课件

鲁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重走丝绸之路》课件

丝绸之路的作用和意义
1、经济方面: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 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 皮、汗血马、瓜果纷纷东来。
2、文化方面:佛教、魔术、音乐、舞 蹈、雕塑也纷纷东来。
3.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 通道,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西安 鼓楼
西安,古称 长安,为中国六 大古都(北京、 西安、洛阳、开 封、南京、杭州) 之首,与世界名 城雅典、开罗、 罗马齐名,并称 世界四大古都, 闻名遐迩的“丝 绸之路”就是从 这里开始的。
敦煌
玉门关
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
德国柏林
波兰华沙
荷兰鹿特丹
如果你喜欢写诗,请为丝绸之路写一首短诗 如果你喜欢旅游,请把你喜欢的景点设计成
一份丝绸之路的旅游路线图
如果你喜欢画画,请用你的画笔描绘出楼兰
古城昔日繁华的景象
如果这些方式你都不喜欢 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
小组内交流整理
张骞出使西域辞别汉武帝图(敦煌壁画)
第一次(公元前138年) 第二次(公元前119年)
张骞身上有一股什么精神? ----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勇于冒险, 为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
丝路第一人----张骞
“他是一个冒险 家、又是一个天才 的外交家,同时又 是一员战将,真可 谓中国历史上出类 拔萃之人物也。”
河西
走廊
敦煌
酒泉
敦煌:东方艺术之都,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冲
返回
玉石故乡——和田(于阗)
返回
“地势高敞,人广昌盛”——吐鲁番(高昌)
海 市 蜃 楼
沙 漠 之 舟
楼兰古城
爱护自然 保护环境
谈古论今
古代丝绸之路
新亚欧大陆桥
连云港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重走丝绸之路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重走丝绸之路

10、重走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探究丝绸之路的路线及使用。

2、了解古代对外交往的友好使者。

3、了解现代丝绸之路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漫谈丝绸之路
1、展示资料,交流探究: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教师进行资料知识点的补充总结,重点介绍丝绸之路的重要城镇---楼兰古城、敦煌莫高窟。

2、学生讨论
(1)想一想为什么这条路被称作“丝绸之路”?
小结: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因此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 “丝绸之路”
(2)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3、故事会:
(1)玄奘游印度
(2)郑和下西洋
4、总结提高,深化认识
(1)、导语: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把中国和世界联系在一起的是古代丝绸之路。

那现代丝绸之路指的是什么?它在那里?
(2)、交流资料,丰富认识:
(3)、学生讨论:新亚欧大陆桥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
(4)、了解新亚欧大陆桥的沿海港口(1)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之一的山东日照港(2)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连云港(3)荷兰的鹿特丹港比利时的安特卫普
(5)、新亚欧大陆桥的作用是什么?
(6)、拓展延伸:查资料了解有关航海节的情况。

品德与社会《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品德与社会《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丝绸之路”教学设计设计者:教师进修学校丁薇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路线及交流的内容。

2、了解我国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3、培养学生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丝绸之路的路线及交流的内容教学难点:丝绸之路的意义和作用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西游记》、张骞出使西域、莫高窟等课件2、学生准备:课前收集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请欣赏。

(教师播放动画片《西游记》主题歌),会唱的同学一起唱,不会唱的同学一起打节奏。

歌曲听完了,唐僧“西天取经上大路”,猜一猜,“大路”指的是哪条路?(学生说不出,老师揭示出“丝绸之路”),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丝绸之路(板书课题)。

二、图文结合感受新知1、古代的丝绸之路到底在今天的什么地方呢?今天的风景又是怎样呢?下面老师带领你们领略一下。

(教师播放视频:丝路风光)游览了著名的丝绸之路,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小结:这条路到处是沙漠、戈壁,但古代这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丝绸之路。

这么具有西域风情、沙漠风情的丝绸之路是哪个时期,由谁开辟的?2、学生自读教材40页第三自然段,快速找到答案。

(教师学法指导:回答问题要抓住三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

)3、师生交流:教师提问,学生汇报(教师适时板书:开辟:西汉西域张骞)4、多媒体出示:古代“西域”地图,教师讲解西域的具体位置。

5、课件播放:张骞出使西域小结:驼铃声带领我们重温了这段历史。

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正是有这样的先行者,才开通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三、设置情景感受过程过渡:丝绸之路的线路在哪里?它的起点又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路线)1、同学们齐读教材40页第四自然段。

2、学生活动:教师将准备好的“丝绸之路”简图分发给各小组,为学生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历史场景,让学生来回顾历史的一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10、重走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探究丝绸之路的路线及使用。

2、了解古代对外交往的友好使者。

3、了解现代丝绸之路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漫谈丝绸之路
1、展示资料,交流探究: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教师进行资料知识点的补充总结,重点介绍丝绸之路的重要城镇---
楼兰古城、敦煌莫高窟。

2、学生讨论
(1)想一想为什么这条路被称作“丝绸之路”?
小结: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因此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
(2)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3、故事会:
(1)玄奘游印度
(2)郑和下西洋
4、总结提高,深化认识
(1)、导语: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把中国和世界联系在一起的是古代丝绸之路。

那现代丝绸之路指的是什么?它在那里?
(2)、交流资料,丰富认识:
(3)、学生讨论:新亚欧大陆桥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
(4)、了解新亚欧大陆桥的沿海港口(1)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之一的山东日照港(2)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连云港(3)荷兰的鹿特丹港比利时的安特卫普
(5)、新亚欧大陆桥的作用是什么?
(6)、拓展延伸:查资料了解有关航海节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