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鹅口疮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浅谈婴幼儿鹅口疮的治疗及预防

浅谈婴幼儿鹅口疮的治疗及预防
或母 亲在分娩前或分娩后 1 周患水痘 ; ②皮疹经历 、 红斑疹 、 丘疹 、 疱
疹、 结痂 , 内分批 出现 , 同一部位可见各 阶段 的皮疹 ; 短期 在 ③也有新 生儿水痘 的皮疹酷似带状疱疹 ; 全身 中毒症 状及并发症发 生率与 ④
日 龄有关 , 新生儿早期患水痘较新生儿晚期患水痘全身 中毒症状重 ,
部出现成对小水疱 疹 , 渐延及全身 , 溃破 , 无 未治疗 , 到我院就诊 , 以 “ 痘” 水 收住 , 自起病后 , 精神 、 饮食 、 睡眠欠佳 , 二便正常 。
人 院查体 : . C P 16  ̄ mn R3 T3 9 , //i, 7 ̄ 2 . 0次/ i , . g m n G 3 k 。成熟新 5 生儿外貌 , 神志清楚 , 、 、 面 颈 躯干皮肤散 在成对小水疱疹 , 围有 红 周 晕 , 向心性 分布 , 呈 口腔黏膜 可见疱疹 , 咽部 充血 , 扁桃体肿 大 , 、 心 肺、 腹正常 , 四肢 活动正常 , 生理反射 正常 。辅助 检查 : 常规 WB 血 C 8 1 l 9 , 巴细胞百分 比 5 . %, . x0L 淋 9 / 7 4 单核 细胞 百分 比 1. %, o 5 4 中性 9 粒 细胞百分 比 2 . %,淋巴细胞数 5 8 l札 ,单核细胞 数 1 2 6 4 4 . xa 0 .x 4 19 , 红蛋 白 1 1 L 血生化 总胆 红素 10 1 o L 直 接胆 红素 0L 血 / 2g , / 5 .x l , 7m / 1. 1 o L 间接胆红素 10 0 m U , 0 0 ml , 3 ̄ / 4 . 1 o L 总胆 白 4 g , 5 ̄ 0/ 白蛋 白 1 . / L 0g 6 L 天 门冬 氨酸氨 基转移 酶 8 UL O 羟丁 酸脱 氢酶 5 9 / , , 5 /,一 t 2 UL 乳酸脱

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

新生儿疾病护理常规

新生儿护理常规一、患儿入室后,有本室当班护士进行沐浴或油浴、做识别标记,安排床位。

二、认真做好护理体检,并与家长核对患儿性别,书写护理病历。

三、保持适宜的温度,维持体温稳定,室温维持在22-24℃相对湿度55%-65%。

注意保暖可使用婴儿温箱,护理操作时不要过分暴露新生儿。

四、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口鼻的粘液及呕吐物,注意避免物品阻挡新生儿口、鼻或压迫其胸部。

保持合适的体位,如仰卧位是避免颈部前屈或过度后仰;俯卧时,头偏向一侧,专人看护,防止窒息。

五、预防感染:(1)建立消毒隔离制度,完善清洁设施。

接触新生儿前后要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室内时时清洁,做好各项监测工作。

新生儿用品均应"一人一用一消毒"(2)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每日脐部护理1到2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做好皮肤护理勤换尿布便后清洗,有红臀者按红臀护理常规护理病人。

六、合理喂养:(1)正常足月新生儿提倡早期哺乳(2)定时、定磅秤、定地点测量体重七、确保患儿安全:避免新生儿处于危险的环境中,如可以触1 / 30及的热源电源尖锐物品,工作人员指甲保持短而钝,使用暖箱者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早产儿护理常规早产儿指胎龄小于37周出生的活产婴儿,又称未成熟儿。

出生体重多在2500克以下,身长小于47cm。

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者为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小于1500克者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小于1000克者为超低体重儿。

保暖、喂养、维持正常呼吸、预防感染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护理早产儿的关键。

一、按新生儿护理常规护理病人。

二、保暖1、维持室内温度24-26℃,环境相对湿度55%-65%,维持患儿适中温度。

2、对体温不升或体温较低者,应缓慢复温,根据胎龄、日龄、出生体重选择暖箱或辐射台保暖。

保暖箱使用是用科学的方法,创造一个温度和湿度相适宜的环境,使患儿体温保持稳定,以提高未成熟儿的成活率。

3、保暖箱温度及湿度标准:温度是根据早产儿体重及出生天数2 / 30决定,相对湿度为55%-65%。

儿科护理常规

儿科护理常规

儿科一般护理常规1.病室环境,保持病室空气新鲜,阳关充足,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以利于分泌物排泄。

2.休息高热者要休息至体温恢复正常,危重者绝对卧床休息,轻者或恢复期病儿适当下床活动。

定时翻身,防止褥疮发生。

如出现呼吸困难时,给氧气吸入,对症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3. 饮食高热期间因消化功能低下,食欲减退,年长儿童应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婴幼儿根据病情酌情减少奶量,喂奶间增加喂水次数,以降低体温并保进毒素排泄。

4. 保持口腔清洁根据具体情况,可用碳酸氢钠溶液、生理盐水、朵贝尔氏液、洗必泰溶液等漱口,每日3-4次,以防止口腔炎。

5. 注意隔离按呼吸道疾病隔离,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如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

6.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液粘稠不易咳出时,除给止咳祛痰药外,必要时给雾化吸入。

7. 呼吸衰竭的患儿慎用镇静剂,如巴比妥和吗啡类药物,以防抑制呼吸加重病情。

8. 收集标本时按正规操作采样,如留取痰液、血液标本时,取样要新鲜,送检要及时,容器应清洁干燥。

9. 随时备好抢救物品,如氧气、吸痰器、简易人工呼吸器、气管插管及心电监护仪以及各种抢救药品等,做到随时配合抢救。

10. 做好出院指导。

心肺脑复苏及护理常规(一)心肺复苏1. 使患儿仰卧于硬板床上保证按压效果,术者以一手张根按压年长儿胸骨上1/3处,另一手压在手背上,肘关节伸直,依赖身体和肩臂肌肉的力量适度用力,使胸骨下陷3—4cm,按压率60-80次/分;新生儿用双指按压胸骨下1/3处,按压率120次/分;婴儿用双手围绕胸部,用双拇指按压,按压率100次/分;幼儿用单掌按压。

2.迅速接好心电监护仪各导联,在监护下进行复苏,认真填写特护单,记录复苏情况。

(二)建立有效通气1.口对口人工呼吸:将患儿下颌向前上方托起,使气道拉直,迅速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确保气道通畅,左手捏紧病人鼻腔,术者深吸气,对准病人口部吸气,然后松开鼻孔,右手紧压腹部使膈肌上升建立被动呼吸,并观察胸廓运动情况,儿童、幼儿、婴儿根据年龄吹气:14-16-20次/分。

小儿鹅口疮护理业务学习PPT课件

小儿鹅口疮护理业务学习PPT课件

4. 鹅口疮的预防措施
4. 鹅口疮的预防措施
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 分泌物。 室内环境卫生:保持清洁、通风良好的 环境,定期消毒。
4. 鹅口疮的预防措施
避免交叉感染:避免共用餐具、玩具等 个人物品。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3. 鹅口疮的护理技巧
用药护理: - 涂抹口腔药物:使用医生建议的药
物涂抹患处,可缓解口腔疼痛。 - 使用抗病毒药物:在医生指导下选
用合适的抗病毒药物治疗。
பைடு நூலகம்
3. 鹅口疮的护理技巧
减轻不适: - 配合口腔护理:鼓励患儿用含氨基
酸的麻醉剂,减轻口腔疼痛的不适。 - 提供舒适环境: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避免患儿虚弱、疲劳。
小儿鹅口疮护理业务学 习PPT课件
目录 1. 鹅口疮简介 2. 鹅口疮的护理 3. 鹅口疮的护理技巧 4. 鹅口疮的预防措施
1. 鹅口疮简介
1. 鹅口疮简介
什么是鹅口疮:鹅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儿 童传染病,也称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 病毒引起。 症状表现: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 在学龄前儿童中较为常见。
2. 鹅口疮的护理
2. 鹅口疮的护理
常规护理措施: - 保持患儿口腔清洁:定期用盐水漱
口,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 鼓励患儿多喝水:补充水分,保持
水化状态,预防脱水。 - 注意饮食:提供易消化、富含维生
素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食物。 - 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洁床上用品
、玩具等物品,避免交叉感染。
3. 鹅口疮的护理技巧

婴幼儿鹅口疮护理常规

婴幼儿鹅口疮护理常规

婴幼儿鹅口疮护理常规鹅口疮,也被称为温热性口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炎症,多发生在婴幼儿期。

鹅口疮症状疼痛,常引起婴幼儿食欲下降、哭闹不安等问题,因此正确的护理和治疗对于婴幼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鹅口疮的护理常规。

1. 保持口腔清洁婴幼儿鹅口疮的治疗的基本措施之一是保持口腔清洁。

护理人员在每次喂奶或辅食后应用温开水或盐水轻轻清洁婴幼儿的口腔,特别是鹅口疮患处。

清洁时应使用柔软的纱布或棉签,切忌使用刷子或其他刺激性物品,以防伤害到口腔组织。

口腔清洁有助于减轻宝宝的疼痛感,促进溃疡的愈合。

2. 维持营养摄入鹅口疮容易导致婴幼儿食欲不振,甚至拒绝进食。

然而,为了保持宝宝的营养摄入,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可以选择软食或半流质食物,如米粥、糊状食品等,以减少刺激。

其次,可以分多次喂食,避免过度饥饿导致哭闹不安。

如果宝宝实在无法进食,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疗建议。

3. 预防感染鹅口疮是由病毒引起的,容易传染。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感染风险。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婴幼儿衣物、玩具等物品要定期清洗消毒。

其次,不与其他患有鹅口疮的婴幼儿接触,避免交叉感染。

如果家中有其他成员患有疱疹性口炎,应采取措施隔离,避免传染给婴幼儿。

4. 缓解疼痛鹅口疮常伴随疼痛症状,婴幼儿常哭闹不安。

为了缓解疼痛,护理人员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首先,可以给宝宝用冰袋或冰棒轻轻按压患处,以达到镇痛的效果。

其次,可以给宝宝使用指导下的局部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凝胶等,但需要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最后,如果宝宝疼痛严重,影响进食和睡眠,应及时就医咨询医生的建议。

5. 保持充足睡眠和休息婴幼儿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对于宝宝的恢复和康复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保证宝宝的睡眠环境安静舒适,避免婴幼儿哭闹过度导致休息不好。

同时,也要注意观察宝宝的睡眠情况,如果存在异常如睡眠质量差、多次夜醒等,应及时就医寻求帮助。

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儿科一般护理常规一、室内安静、清洁、阳光充足、湿度55~65%,温度22~25O C为宜。

定时开窗通00每日08:00、16:00各一次。

按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分别收治患儿,防止院叉感染。

二、新入院儿小于5岁者,首次测体温、呼吸、心率,应在护病单上记录,在体温单上只需记录体温,以后每4小时测体温,连续3日。

体温不升及发热患儿每4小时测体温到体温正常后3天,一般患儿每日测体温2次。

新入院患儿5岁以上者,首次测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应在护病单、体温单上同时记录,体温不升及发热患儿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至体温正常后3天,一般患儿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

三、新入院患儿应测体重,以后每周测1次。

每周剪指甲1次,每周更换被褥1次。

四、入院时护士应向患儿及家长介绍病室环境及规章制度,了解患儿心理状况,安慰患儿,解除恐惧心理,鼓励患儿进食,使其安心治疗。

五、饮食遵医嘱执行,注意饮食卫生和饮食情况,做好婴幼儿喂养指导,如有恶心、呕吐及畏食等应分析原因并通知医生。

六、注意患儿安全。

执行适合各年龄患儿的生活制度,在患儿睡眠时间内尽可能避免检查、治疗。

七、定时巡视病房,遇有病情变化,积极配合抢救,有下列情况勿须医嘱可先行处理:(一)高热(体温在39OC以上者)可给予冷敷、冰敷或酒精擦浴。

(二)体温在36OC以下给予热水袋保温,但注意避免烫伤。

早产儿可放入保温箱内并按保暖箱护理常规。

(三)发绀、呼吸困难,给予氧气吸入;呼吸道分泌物多,即用吸引器吸出。

惊厥护理常规(一)按儿科重症护理常规。

(二)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光线暗淡、环境安静,避免强光、噪声的刺激,一切护理操作要轻柔,常规护理要集中进行或适当减免,注意安全,防止附床。

(三)惊厥发作时解开衣扣、腰带,头侧向一边,将裹以纱布的压舌板置于齿间,防咬伤舌头或口唇。

牙关紧闭时切勿强行撬开。

(四)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口腔清洁,有分泌物及清理除或吸出,防止分泌物吸入引起窒息。

儿科护理常规(全)

儿科护理常规(全)

儿科护理常规(全)护理儿童患者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以下是常规的护理措施:1.热情接待病儿及家长,介绍医院规章制度和病房环境,安排床位并通知医生,配合治疗及抢救。

2.评估病儿生命体征及一般状况,并制定护理计划。

3.加强饮食管理,根据医嘱、病情及年龄选择适宜的饮食,并核对正确后再执行。

4.保持病室温、湿度适宜,做好晨晚间护理,室内通风2次/天,20分钟/次。

5.保持病儿皮肤、衣服、床单位清洁、整齐。

6.测量病儿体温,发热病儿测量体温4次/天;特级护理、危重病儿测体温、脉搏、呼吸各1次/4小时,或根据病情随时测量生命体征。

7.每天记录大便次数,3天无大便者,遵医嘱给予通便处理。

病重者遵医嘱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8.每周测体重1次,严重水肿病儿每天测体重。

尿检查阳性者,每周2次尿常规检查。

9.病儿每周更衣2次,必要时随时更换。

每周给病儿剪指甲一次,酌情理发。

10.提供健康宣教,向家长和病儿介绍喂养及饮食知识、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11.提供心理护理,缓解家长和病儿紧张及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12.提供出院指导,如休息、饮食、活动、药物用法、疾病观察及护理等。

13.做好床单位的终末消毒。

对于危重病儿,以下是护理常规: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还要观察皮肤色泽、末梢循环、肢体温度、尿量等变化。

2.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平卧时头偏向一侧,卧床时头肩抬高25度-30度。

协助患儿排痰,鼓励清醒患儿用力咳痰,对咳痰无力的患儿每2小时翻身1次,并经常轻拍胸背部,边拍背边鼓励患儿咳嗽,使痰易于排出。

护理措施】1、吸痰:对于咳嗽无力、昏迷、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儿,应及时进行吸痰。

在吸痰前,应充分给予氧气,并采取仰卧位的姿势进行吸痰。

2、湿化和雾化吸入:根据医嘱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和地塞米松等药物,以缓解支气管痉挛和气道粘膜水肿。

必要时,应进行湿化和雾化吸入治疗。

3、合理用氧:应采取低流量持续吸氧的方式,以维持PaO2在65-85mmHg(8.67-11.33kpa)之间。

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儿科疾病护理常规1.新入院患儿根据病情及病种安置床位。

做好入院指导。

2.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每周空气消毒一次。

3.入院测血压(<7岁免测)和体重。

以后每周测一次,并记录。

4.入院后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3次,连测3日,3日无异常者改为每日1次。

T37℃~38.4℃每日测3次,T38.5℃~38.9℃及病重患儿每日测4次,T39℃以上者及病危患儿每日测6次,并遵医嘱给予降温,30分钟后复测体温并记录。

体温不升者给予保温。

<3岁测肛表,<7岁免测脉搏、呼吸。

5.遵医嘱执行等级护理及饮食,注意饮食卫生。

6.入院后3日内收集大小便标本作常规检查。

每日记录大便,3日未解大便者,遵医嘱给予通便处理。

7.保持患儿皮肤、口腔清洁及床单位整洁,修剪指甲。

8.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9.健全儿科病房安全设施,加强安全护理。

10.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出院指导。

小儿惊厥护理常规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刺激,一切检查、治疗、护理集中进行。

3.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以免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4.给予患儿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鼻饲或静脉营养。

5.遵医嘱给予吸氧,憋气或窒息者,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吸痰。

6.遵医嘱应用止惊药物,密切观察用药反应。

7.密切观察患儿T、P、R、神志、瞳孔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8.高热者应立即给予降温处理,以防诱发惊厥。

9.严密观察惊厥类型、发作时间和次数,防止舌咬伤和坠床。

如有异常改变,及时报告医师。

10.降低颅内高压。

对有意识障碍和反复呕吐、持续惊厥、血压升高、呼吸不规则患儿,遵医嘱给予脱水疗法。

在使用脱水剂时,要按要求和速度输入,防止外渗。

二、小儿肺炎护理常规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按呼吸道隔离,严防医院感染。

3.患儿卧床休息,咳喘患儿取半卧位。

4.给予患儿富营养、易消化的饮食,鼓励多饮水。

新 生 儿 疾病护 理常规

新 生 儿 疾病护 理常规

新生儿一般护理1、新生儿入科时,认真做好交接班,阅读新生儿记录,了解分娩方式及产时情况、阿氏评分等。

2、仔细核对新生儿手圈:床号、母亲姓名、性别、体重、出生时间。

3、检查新生儿全身情况,有无畸形,通肛。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填写新生儿病历,认真做好新生儿24小时监护。

5、注意呼吸道通畅,将新生儿侧卧位,利于呕吐物排出,防止窒息。

6、注意保暖,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每日测体温3次,如体温低于36℃或超过37.5℃,则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直至平稳后改每日2次。

7、每日上午进行脐部护理并检查全身皮肤情况,有条件时每日进行新生儿沐浴,称体重。

8、正常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进行卡介苗和乙肝疫苗接种,详细记录并交代接种后注意事项。

9、做好健康教育,指导母乳喂养。

新生儿窒息护理1、放入保温箱保暖,保持安静,取侧卧位行体位引流。

2、遵医嘱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皮肤青紫,呼吸困难等,及时通知医生。

4、遵医嘱给予静脉输液,保证各种药物及时输入。

视病情适当推迟喂奶时间,重度窒息儿24小时禁食。

5、注意颅内出血情况,各种治疗及护理操作相对集中,动作轻柔,尽量减少干扰和刺激。

6、预防感染,遵医嘱执行抗炎治疗。

7、其它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早产儿护理早产儿是以保证新生儿存活,避免并发症为重点。

1、保暖:凡出生体重<2000克者,硬肿症体温不升者,应尽早放入暖箱中保温。

早产儿室温应保持26℃~28℃,湿度为55~65%,暖箱温度根据早产儿体重、日龄适当调整中性温度。

2、注意体温变化,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体温正常后改为每日2次,有发热及时通知医生。

3、喂养:母乳喂养。

吸吮力差者遵医嘱鼻饲喂养,每2小时一次,奶量视早产吸吮、胃纳、体重增减情况而定,并予以记录。

4、每日定时监测体重一次,观察体重增减情况。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1)观察呼吸频率、方式,有无呼吸困难。

(2)观察心率和节律。

新生儿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新生儿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到生后28天的小儿。

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热情接待家属及病儿,更衣、洗澡、剪指甲、测体温、磅体重,并在患儿的手腕上戴上明显的标记,写上床号、姓名、性别,由责任护土向家属做好人院宜教及探视制度,介绍主管医生。

3、保暖: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温度55%—65%,使病儿核心温度维持在36.5—37.5℃。

4、做好皮肤、粘膜、脐带、口腔护理,每日沐浴一次,每 1.5—3小时更换尿布一次,并更换体位,大便后,随时更换尿布,用温水从前向后擦洗臀部并涂紫草油或达克宁霜,脐带未脱者,注意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5、注意喂养,新生儿尽快开奶,按需哺乳,如病情需要可照医嘱定时喂养。

喂奶时头偏向一侧,若病儿饥饿,随时哺喂,喂奶后竖抱排气右侧卧位半小时。

必要时抬高上身15—30°。

6、预防感染:(1)医护人员人室应更换鞋子,穿清洁工作假,操作时戴口罩、帽子、接触病儿前后应洗手,若有腹泻、皮肤化脓性感染疾病,病儿应立即进行相应的隔离(或进行床旁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病室每日用紫外线或三氧灭菌机消毒1—2次,每日定时通风换气十五分钟,出院病儿的床单位,暖箱须进行终末消毒。

8、病儿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向家属介绍喂养知识和疾病恢复期的护理知识等出院宣教。

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期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循环中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感染。

1、按新生儿护理常规。

2、入院后按医嘱立即抽血作培养加药敏,严格无菌操作。

3、保证足够水份,营养及热卡,不能进食可给胃肠外营养,静脉补液。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T.P.R神志、眼神及有无并发症,注意脐部和皮肤护理,尤其要要警惕脑部并发症。

5、注意保暖,纠正缺氧,黄疸较重者应按医嘱及时光疗,并按蓝光箱治疗护理常规。

6、按医嘱保证抗生素的正确应用,注意药物的浓度,时间、静脉输液时注意速度,必要时用输液泵。

7、一般护理:包括皮肤、口腔清洁及感染病灶的护理。

小儿烧伤合并鹅口疮一例护理体会

小儿烧伤合并鹅口疮一例护理体会
山 西 省 烧 伤 救 治 中心 (3 0 9 李 000 ) 新
20 0 7年 l 2月 , 我院收治一名特 重度烧伤 患儿 , 治疗 期
击, 液体丢失 , 免疫低 下 , 菌群 移位和 内分泌变化 影响 , 常导
间患儿出现小儿鹅 口疮 , 经全 身及局部 用药 , 配合 营养及 卫
生指导 , 痊愈 出院。现将其护理体会报 告如下。 1 病例摘要 患者女 , 5个月 , 2岁 不慎跌 入热水 盆 中烫 伤 四肢 、 、 背 颈来 院就诊 , 来时患儿精神萎靡 , 疼痛刺激 差 , 8h无尿 , 近
2 5 防止交叉感染 : . 治疗期间亲属探视应适 当限制。医护
人员进入 病室必须戴 口罩 、 帽子 、 保持 室内空气新鲜 、 流通。
握病情 变化 , 认真监测 生命 体征 , 3 n或 1h测定 、 每 0mi 记 录 1次。注意保暖和预 防体温过 高 , 当体温 超过 3 . 8 5℃ , 及 时物理 或药 物降 温 , 防止 高热 惊 厥 、 搐 。注 意 呼吸 频 抽 率、 节律 、 肢端及 口唇色泽变化 , 持续 监测血氧饱和度 , 防止 肺水肿 、 脑水肿及 心力衰竭 等并 发症的发生 。
内白色膜样物减少 , 继续治疗 3d后 , 患儿 口腔黏膜 转变正 常, 食欲逐渐好 转。经综 合治 疗 后 , 儿全 身创 面 愈合 良 患
培养感情 , 经常赞扬 、 鼓励 、 心患 儿 , 关 给患 儿亲 切 的笑容 ,
患儿 创面疼痛时给予安慰 , 散其注意力 , 当给予镇静止 分 适 痛 。此外 , 病房 内要 营造 良好 的氛 围 , 避免 负面 影响 , 保证
四肢末梢发凉 。查体温 3 . , 7 7℃ 心率 10次/ n 呼吸 3 5 mi, 0 次/ n 诊断 :M  ̄L mi, O J 特重度烧伤 3 %, 休克 。患 儿入 院 0 ②

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要点

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要点

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要点
一、定义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疾病。

白色念珠菌在健康人的皮肤上、肠道、阴道寄生,多由于奶具消毒不严、乳母奶头不洁或喂奶者手指污染所致,也可见出生时经产道感染。

二、评估/观察要点
1评估患儿健康史、喂养情况。

2 .评估患儿口腔黏膜及鹅口疮部位。

三、护理措施
(一)常规护理
1勿强行擦拭白斑,防损伤患儿口腔黏膜。

3 .母亲哺乳前要洗净双手及乳头,尤其有手足癣的母亲更应注意避免双手接触患儿的喂奶用具及自己的乳头。

4 .患儿喂奶器具应一用一消毒,每次消毒20〜30分钟。

5 .如有长期服用抗生素的病史,应尽快停用抗生素,以利扶植正常的口腔菌群,抑制真菌生长。

(二)对症护理
1保持口腔清洁哺乳前后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

6 .局部用药局部涂抹制霉菌素,每日2〜3次。

(三)出院指导
1婴儿进食餐具应清洁卫生,定期消毒。

7 .每次喂奶前应注意乳房卫生,经常洗澡、换内衣、剪指甲, 每次抱婴儿时先洗手。

8 .对于婴儿的被褥要定期拆洗、晾晒,婴儿的洗漱用具尽量和家长的分开,并定期消毒。

9 .合理应用抗生素。

儿科问答题

儿科问答题

【儿科问答题】1、入院护理常规包括的内容。

答:入院护理常规包括:(1)介绍病房情况和作息制度。

(2)收集患儿健康资料。

(3)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测体重并进行全身体格检查。

(4)若病情允许可进行清洁护理(5)在母亲离开时,对儿童进行心理护理,减轻分离性焦虑。

对重症患儿,护士应根据病情协助进行治疗和抢救,待病情平稳后,再进行其他方面的护理。

2、降颅压的处理有哪些?答:降颅压的处理有:①脱水疗法。

降低颅内压的药物主要是提高血浆渗透压,使钠和水从尿中排出。

常选用渗透性利尿剂甘露醇和强力利尿剂速尿。

②激素治疗。

激素可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压。

常用地塞米松。

③侧脑室引流是降低颅内压的有效措施。

采用控制性引流。

④控制性过度通气,用人工呼吸机增加通气量,降低PaC02,PaC02降低可使脑血管收缩,脑血流量下降而减低颅内压。

⑤低温亚冬眠疗法,体温每下降10C,颅内压可下降5.5%。

常用氯丙嗪和异丙嗪等量混合,每次1~2mg/kg,并辅以在大血管走行部位如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予以物理降温,使体温降到35-36℃。

3、蛔虫病蚴虫移行期有什么症状?答:症状有:(1)急性蛔蚴性肺炎:可出现咳嗽、气喘、发热等症状,肺部可闻及干哕音,胸部X线片可有点状、絮状或片状阴影,血象嗜酸白细胞增多。

(2)虫体的异性蛋白过敏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荨麻疹、皮肤瘙痒、颜面浮肿、急性结膜炎、鼻或喉粘膜刺激等过敏症状。

(3)蚴虫移行症状:蚴虫移行至肝、脑、眼等器官时,可产生右上腹痛、肝肿大、压痛和肝功能异常、癫痫、眼睑肿胀等症状。

4、试述机体感染结核菌后产生的变态反应与免疫的关系。

答:目前大多认为变态反应和免疫是同一细胞免疫过程的两种不同表现。

当病灶中结核菌不多时,易被激活的巨噬细胞消灭殆尽,表现为细胞免疫,这对机体是有利的。

变态反应对机体并不总是有利的,这与反应强度有关:①变态反应弱时,如细胞免疫缺陷病,结核病的发病较多,且病情较严重,死亡率亦高;②变态反应为中等强度时,则可使病变局限;③变态反应过分强烈时,如病灶内结核菌多且毒力大,则表现为干酪坏死,有时反可为结核病的播散创造条件,这对机体是不利的。

儿科基础护理常规

儿科基础护理常规

儿科基础护理常规第一节儿科住院护理常规1 .病室应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温度以18〜20℃为宜,湿度以50%〜60%为宜。

病室开窗通风,每日2次,10Am、4Pm各1次。

2 .按不同年龄与病种,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分别收治患儿,防止交叉感染。

3 .新入院患儿做好卫生护理,沐浴更衣,测量体重、体温,6岁以上患儿测量血压并记录。

4 .护士向患儿及家长介绍病室环境及规章制度,了解患儿心理状况,抚慰患儿,解除恐惧心理,鼓励患儿进餐,使其安心治疗。

5 .严格执行作息制度,保证患儿充足睡眠与休息,每日12〜2Pm及9Pm后为患儿睡眠时间,保持病室安静,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及治疗。

6 .根据病情,按分级护理要求做好晨晚间护理,婴幼儿及新生儿每日沐浴更衣,勤换尿布,便后清洗臀部。

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夏季每日沐浴,冬季每周沐浴1 次,更衣2次,每周剪指甲1次,更换床单1次。

保持患儿单位清洁、整齐。

7 .认真执行灰嘱,按时给药及治疗,严格查对制度,及时留取各种标本。

8 .患儿入院后24小时内,护士应对患儿全面评估并填写评估表,对危重患儿制定护理计划,并记特护记录。

9 .一般患儿每日测量体温3次,体温不升、发热及发热待查患儿至少每4小时测量体温1次。

10 .每周测量体重1次,新生儿、心肾疾病患儿按需要测量体重。

11 .注意安全,防止烫伤、坠床、走失,严格做好交接班工作,除交病情外,每班要清点病人数。

12 .定时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遇有病情变化,积极配合抢救。

13 .患儿出院前,要向患儿及家长做好卫生宣教。

14 .患儿出院后,对病人单位进行终末消毒。

第二节患儿安全护理患儿安全在儿科护理中极为重要。

因婴幼儿生活不能自理,对日常生活中的危险事物尚无识别能力,易发生意外。

医护人员除做好治疗护理外,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确保患儿安全。

护理措施:1 .患儿居住病室内的窗纱及门要加锁,防止患儿由窗户跌下或私自外出。

2 .患儿睡在有床挡的床上,离开患儿时关好床挡,必要时适当约束,严防坠床。

新生儿鹅口疮护理常规

新生儿鹅口疮护理常规

新生儿鹅口疮
【概述】
新生儿鹅口疮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

在新生儿期常见,一般无全身症状。

极少数可向深部蔓延至咽喉、气管、肺、食管、肠道或侵入血循环。

新生儿可经产道、奶具或不洁物品擦洗口腔而感染。

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更易发生。

【护理常规】
1、消毒隔离:护理患儿前后严格手卫生,做好床边隔离。

不可交
叉喂养,奶瓶、奶嘴或垫口毛巾应单独清洗后高压灭菌,防止
交叉感染。

2、口腔护理:每次喂奶后用温开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每天清洗口
腔2次,以形成口腔碱性环境,不利于真菌生长。

口腔黏膜可
用配制的制霉菌素溶液(10—20万U/ml)在喂奶后1小时涂口
腔,每天3次,使用前将药物搅匀。

3、用药护理:长期使用抗生素者应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以扶植
正常菌群。

4、饮食护理:给予温凉牛奶。

吃奶哭闹明显或拒奶者,可暂时胃
管喂养。

5、病情观察
(1)观察口腔黏膜、舌面或舌边缘乳白色凝块样物的范围及程度。

(2)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吐奶、呛咳,甚至呼吸困难,发绀者应考虑咽喉部或肺部念珠菌感染;如大便次数增多,黄色稀便、泡沫较多或带粘液,有时可见豆腐渣样细块,
可能为真菌性肠炎。

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新生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新生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疾病护理常规新生儿科2014 年 10 月新生儿科疾病护理常规目录第一节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1.专室护理,按病种隔离,室温应维持在22℃左右,相对湿度55%~60%左右,并需保持空气新鲜。

2.体温不升或体重不足者,应设法保暖或放入新生儿暖箱,保持温度恒定,并集中操作,防止经常开箱,影响保暖。

体温过高,可适当物理降温。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病室应戴帽子、口罩,穿隔离衣,着隔离鞋。

检查患儿及进行治疗护理时,必须先用消毒液或流动水洗手后方可进行。

重症监护期间,严禁探视。

母亲患传染病时,应暂停直接喂奶,可吸出母乳经消毒后喂给,工作人员如有皮肤病或其他传染病时,不应接触患儿。

如有感冒,禁止入新生儿病室内。

4.入院前3天,测量体温4次/天;体温平稳3天后改为2次/天;暖箱中患儿测体温每4小时一次。

5.按医嘱进行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不能吸吮者用滴管或鼻饲。

患儿应抱起喂奶。

喂奶前换尿布,喂时防止呛咳,喂毕后轻拍背部排气,并使其侧卧位。

喂药时亦抬高头部,顺口角缓慢喂入,防止呛咳。

6.加强皮肤护理,每日沐浴一次,保持皮肤皱褶处清洁、干燥,危重者可擦浴,每次大便后清洗臀部,并涂以10%鞣酸软膏或消毒油剂。

勤换尿布,防止臀红,臀红时用远红外线灯或白炽灯每日照射局部;没3~4小时为患儿更换体位一次。

第二节新生儿黄疸【概念】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时期体内胆红素(多为未结合胆红素)的累积,而引起皮肤巩膜的恍然现象。

可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两大类,前者可致胆红素脑病而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

【评估要点】1.了解孕母自身有无肝胆疾病以及产时有无窒息缺氧史,有无家族史。

询问母乳喂养情况,是否为母乳性黄疸以及母婴血型情况。

了解患儿生后有无感染中毒症状及自身有无先天性胆道疾病。

2.评估患儿皮肤黄染程度、范围,有无肝脾肿大情况,有无烦躁、肌张力增高,前囟增高的表现。

3.评估家长对该病的病因治疗和预后的认识程度,有无认识不足或焦虑。

新生儿护理_常规

新生儿护理_常规

一、新生儿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患儿体温、呼吸、皮肤颜色、胎龄、喂养、体重。

2、评估患儿身体状况、皮肤完整性、有无畸形。

3、评估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情况。

护理措施1.保持病室温湿度适宜,室温24-26℃,相对湿度55-65%,每日通风两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天层流净化杀菌机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两次,每次4小时。

2.护理人员在进入病区前须更换病室专用衣帽、鞋子、洗手,护理患儿前后洗手,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3.Q4h测量体温,体温不升或发热者根据病情增加测量次数。

低体重和体温不升者置暖箱内。

4.早产儿及特殊患儿每日测体重一次,普通患儿每周一、四测体重两次;5.按需哺乳,首选母乳喂养。

不宜母乳喂养者,给予配方奶;不能吸奶者用滴管或鼻饲;随时观察有无溢奶及吐奶情况。

奶前换尿片,奶后轻拍背部,驱除胃内空气,并取右侧卧位,防止呛奶,奶毕立即清洗奶瓶奶嘴,送供应室高压蒸汽灭菌备用。

6.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分泌物,给氧患儿每天晨间更换湿化瓶及给氧管道。

7.保持皮肤清洁,每日擦浴或淋浴一次,避免在喂奶前后1小时内沐浴,沐浴动作轻快,减少暴露时间,沐浴过程中观察患儿反应,浴后行脐部护理,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如有异常及时报告。

便后及时更换尿片,用温水清洗臀部,预防红臀,每天更换衣被、毛巾、浴巾等用物,及时清洗后送供应室高压蒸汽灭菌备用。

8.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观察药物作用和副作用,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量。

9.勤巡视,勤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10.暖箱每日更换无菌蒸馏水一次,每日擦拭消毒,连续使用一周者更换消毒暖箱。

健康指导1、环境:阳光充足,室温24-26℃,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天开窗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

2、喂养:母乳喂养,按需哺乳。

哺乳前更换尿裤,清洁双手及乳房,奶后将宝宝竖抱,空心掌轻拍背部驱出胃内气体,取右侧卧位。

3、脐部护理:脐带未脱落前每天用75%酒精环形擦拭,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如局部红肿,有分泌物或异常气味立即就诊。

鹅口疮患儿护理常规

鹅口疮患儿护理常规

鹅口疮患儿护理常规一、概述鹅口疮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的口炎。

多见于新生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

常通过污染的奶具感染,新生儿也可在出生时经产道感染。

【临床表现】在口腔粘膜表面出现白色或灰白色乳凝块状物,常见于颊粘膜。

其次是舌、齿龈、上腭,甚至蔓延到咽部。

起初呈点状和小片状,可逐渐融合成片,形似乳凝块,不易拭去,重拭之可伴有溢血。

轻者一般无全身症状,重症全部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盖,甚至蔓延到咽、喉、食管、肠道、"管、肺等,出现呕吐、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或呼吸困难。

【治疗要点】保持口腔清洁及局部处理。

二、护理诊断1、口腔粘膜改变与感染有关。

2、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三、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观察口腔粘膜变化。

监测体温,体温超过38.5℃时,予松解衣服、置冷水袋、冰袋等物理降温,必要时予药物降温,做好皮肤护理。

2、口腔护理每天2次用2%碳酸氢钠清洁口腔,鼓励多饮水,进食后漱口,保持口腔粘膜湿润和清洁,减少口腔细菌繁殖。

对流涎者,及时清除流出物,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避免引起皮肤湿疹及糜烂。

食具专用,使用后应煮沸消毒或高压灭菌消毒,喂奶前应洗手。

3、营养支持多喂水,以高热量、高蛋白、含丰富维生素的温凉流食或半流食为宜,对由于口腔粘膜糜烂、溃疡引起疼痛影响进食者,在进食前用2%的利多卡因涂局部,同时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

不能进食者,予肠道外营养,确保能量与水分供给。

4、用药护理每天口腔护理后涂制霉菌素10~20万单位,涂药后1h 内不可漱口、饮水进食。

5、健康教育(1)讲解鹅口疮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护理措施。

(2)纠正患儿吮指、不刷牙等不良习惯,年长儿进食后漱口,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

(3)宣传均衡营养对提高机体抵抗力的重要性,避免偏食、挑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4)食具专用,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幼儿鹅口疮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

多见于新生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

使用污染的奶具、哺乳时乳头不洁可致新生儿感染,亦可经产道感染。

初期表现为口腔粘膜充血和发红,并出现白色或灰白色乳凝块样物(最常见于颊粘膜,其次是舌、牙龈、上颚),起初呈点状和小片状,可逐渐融合成片,铺满整个口腔粘膜,不易拭去,强行擦拭剥落后,局部粘膜潮红粗糙,可有溢血。

患处不痛,不流涎,不影响食欲,一般无全身症状;轻者仅进食时有痛苦表情;重者可扩散到咽喉、气管、食管、肺等处,可伴低热、呕吐、吞咽困难、声嘶、呼吸困难,或继发其他细菌感染,造成败血症。

一般护理
1.食具专用患儿使用的食具应煮沸消毒或压力灭菌消毒。

2.饮食护理宜给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而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避免摄
入过酸、过咸及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疼痛。

3.监测体温肛温超过37.8℃时,予以松解衣服、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必要
时予药物降温,同时做好皮肤护理。

专科护理
1.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每天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制霉菌素甘油涂口
腔2次,多喂水,以保持口腔粘膜湿润和清洁,减少口腔细菌繁殖。

2.正确涂药为了确保局部用药达到目的,涂药前先用纱布或干棉球将病变部
粘膜表面的唾液吸干净后方可涂药,涂药后不可立即漱口、饮水或进食。

3.病情观察注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有轻度发热,烦躁不安,口腔粘膜上
有乳凝块样物,向咽部以下蔓延,应及时处理。

健康教育
1.向家属讲解鹅口疮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护理。

2.母乳喂养者,指导母亲良好的喂养习惯,每次喂奶前后,均应洗手、洗奶头。

3.人工喂养者,指导食具专用,做好消毒清洁工作。

4.纠正婴幼儿吮指的不良习惯,哺乳后喂少量水,以清洁口腔,防止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