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及乐器资源
简析独龙族的民间音乐
简析独龙族的民间音乐独龙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的独龙江流域地区。
独龙族的民间音乐是其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独龙族的民间音乐主要包括歌曲、舞曲、器乐等形式。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歌曲,独龙族歌曲形式多样,有神话传说、婚姻习俗、历史传统等不同主题的歌曲。
独龙族歌曲采用多声部合唱的方式演唱,歌手们以深情款款的演唱方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对生活的热忱。
歌曲的旋律婉转动听,歌词深入人心,歌声中流露出浓厚的感情。
舞曲是独龙族民间音乐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独龙族舞曲有着丰富的形式和独特的风格,通常是男女青年集体跳舞。
舞曲以鼓乐为基础,配合鼓点的变化,舞者们跳跃、旋转、摆动,展现出独龙族民族特色的舞蹈技巧和情感。
器乐在独龙族民间音乐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独龙族人民善于制作和演奏各种民族乐器,如牛皮鼓、木琴、芦笙等。
这些乐器通常由民间艺人手工制作,音质独特,演奏技巧独具一格。
独龙族人们常常通过器乐的演奏来表达情感,增强交流和凝聚力。
独龙族的民间音乐在文化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代代相传的歌曲、舞曲和器乐,独龙族人民将自己的历史记忆、文化观念传承给后代,弘扬了独龙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独龙族的民间音乐也为独龙族人民提供了一个交流情感、沟通心灵的平台,加强了族群凝聚力和身份认同感。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现代化的冲击和外部文化的影响,独龙族的民间音乐也正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变革。
独龙族人民对自己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决心始终如一。
独龙族的民间音乐在保留传统特色的也积极融合现代元素,创造出更多新的音乐形式,为独龙族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独龙族的民间音乐是其独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歌曲、舞曲和器乐等形式,独龙族人民表达了对家乡和生活的热爱,并将其传承给后代。
独龙族的民间音乐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中融入现代元素,为独龙族文化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入课堂实现文化传承和保护——以云南省为例
、
云南少数 民族 音乐 文化 的现状
云南 是一个 高 原 山区省份 ,属青藏 高原南 延部 分 。是一 个 多 山的省份 ,盆地 、河谷 、丘 陵 ,低 山、 中山 、高 山、 山原 、高原 相 间分布 。 目 ,云南 除汉族 外 ,还 聚居着 2 个少 数 民族 ,是特 前 6 有 民族最 多 的省份 。每 ~个 民族 有着 自己源 远 流长 的历 史文 明 , 独树 一帜 的 民族音 乐文 化 ,丰富 的 民族 民俗文 化 ,多彩 的舞 蹈文 化 。其 中有广 为世 人所 熟知 的用 葫芦 丝和象 脚 鼓来 伴奏 的傣族 孔 雀舞 ,景颇族 载歌 载舞 的 目瑙 纵歌节 等等 。 但 是 由于地 理位 置 、地理 条件 、经 济 条件 的制 约 以及汉 族文 化 的强大 影 响,一 些少 数 民族所特 有 的音 乐舞 蹈文 化正 在慢 慢 的 消失 。云 南大 部分 少数 民族 聚居 在 山地地 区 ,地理 位置 偏远 ,交 通 不 畅 ,生活相 对 简单 ,信 息 闭塞 ,但 随着 公 路 、通 讯 的不 断 飞 速 发 展 ,电视 、广 播、报 刊等 媒介 的大 肆渲 染 、无 孔不 入 ,引领 着无 数 的少数 民族年 轻 人改变 着 原来祖 祖 辈辈 单一 、稳 固的 音乐 文化 生活 。开始 接 受并 学习 新潮 的流行 文化 ,深受 汉族 文化 取 向 的影 响 ,使 得 本 民族原 有的音 乐 文化 正在 逐步 消亡 。 以景颇 族祭 祀 舞蹈一 丧 葬舞 为例 ,最 老 的祭祀 者 已有7 岁 ,而3 岁 以下 的年 0 0 轻 人 已经没 有人 会跳 ,这 种边 跳边 唱 的祭祀 舞蹈 正 面临着 后继 乏 人的窘 境 ,有可 能在 几年 成 为只 能在工 具 书 中才 能 查找 得到 的名 词 。再如德 昂族 的 泼水 节歌舞 ,由于傣 族泼 水 节 的影响 力 ,很 少 人 了解 或 是感受 过 德 昂族 的 泼水 节 ,德 昂族 不 同于 傣族 的服饰 、 习俗和 歌舞 ,也在逐渐 的被淹没 。
略说云南的三弦类乐器
略说云南的三弦类乐器云南是中国西南部一个富有独特文化的省份,其音乐传统深厚且丰富多样。
其中,三弦类乐器在云南的音乐表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下面将对云南的三弦类乐器进行简要介绍。
一、云南三弦的种类1.大三弦大三弦是云南最具有代表性的三弦乐器之一,其外形粗犷,音色深沉有力,常常用于演奏民间音乐和舞蹈音乐。
大三弦的共鸣箱为扁圆形,音箱蒙以蟒皮或羊皮,正面雕花。
音箱上有三个弦轴,按四度或五度关系定弦,通常定为d1、f1、g1或d1、e1、g1。
2.小三弦小三弦与大三弦在形制上略有差异,其音箱一般用半个椰壳制成,正面蒙皮,背面敞口。
它的音色柔和细腻,更适用于歌唱伴奏和民间舞蹈。
小三弦的定弦通常为(低音)d1、f1、g1,(高音)g1、c2、d2或g1、c2、e2。
3.琵琶三弦琵琶三弦的外形类似于传统的琵琶,但底部设有三根弦。
它的音色清脆悦耳,常常用于演奏民间音乐。
琵琶三弦的定弦通常为(低音)d1、f1、g1,(高音)d1、f1、g1或d1、e1、f1。
二、云南三弦的演奏方式云南的三弦演奏方式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是坐着演奏,演奏者通常使用拨子或者直接用手指弹奏。
在演奏过程中,三弦的音量和音色会根据演奏者的技巧和情感表达而变化。
三、云南三弦的音乐文化云南的三弦类乐器是该地区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云南,许多民间音乐和舞蹈表演都离不开三弦的伴奏,例如傣族的孔雀舞、彝族的火把节等。
这些乐器以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为这些表演增添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此外,云南三弦的传承和发展也反映了该地区多元文化的交融。
许多现代音乐家和艺术家通过对传统三弦音乐的深入研究和创新演绎,使得这些乐器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同时,也融入了现代元素,从而拓展了其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四、云南三弦的现代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云南的三弦类乐器逐渐走向国际舞台,向世界展示了其独特的音乐魅力。
许多国际音乐节和艺术活动中都有云南三弦的表演,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纳西古乐的简介
纳西古乐的简介
纳西古乐是中国云南省少数民族纳西族的传统音乐。
它源自纳西族的生活和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
纳西古乐虽然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但仍然保持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纳西古乐的演奏器乐主要有“大锣”、“小锣”、“花板”、“芦笙”、“笛子”等。
其中,“芦笙”是纳西古乐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它是由竹制的管子和一个独特的簧片组成的。
演奏时,演奏者用口吹气,通过簧片的振动发出声音。
芦笙音色浑厚、宏亮,是纳西古乐的灵魂和核心。
在纳西古乐中,歌曲和器乐的表现形式非常多样化。
有些歌曲是由一位演唱者独唱,有些是由一组演唱者合唱。
器乐演奏则通常是由多个乐手协作完成。
纳西古乐的曲调优美、旋律流畅,富有变化和层次感。
纳西古乐在纳西族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纳西族人民的文化遗产,也是纳西族的一种精神文化表达方式。
纳西古乐的传承和发展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支持,成为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 1 -。
探寻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文化
探寻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文化云南西双版纳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傣族。
傣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也是西双版纳地区最重要的民族之一。
他们自古以来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傣族文化。
本文将探寻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文化。
傣族人历史悠久,他们是古代南方的百越之一,曾被誉为“水鬼百越”。
在古代,傣族人大多居住在山区与边境地带,以农耕为生。
他们崇尚自然,尊崇世代神祇,信奉佛教和原始宗教。
傣族的信仰体系中有许多神祇,如“猴面神”、“凤仙神”等,这些神祇被傣族人视为护国神,被奉为崇敬的对象。
傣族人热爱舞蹈,舞蹈在傣族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傣族舞蹈形式多样,有舞狮、舞龙、舞鹿和舞雁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傣族傩舞,该舞蹈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一般在傣历新年和其他重要节日上演。
傩舞的舞者身穿五彩缤纷的服饰,手持各种器械,舞蹈中充满了欢快的音乐和动感的动作,表现出傣族人民对于新年美好祈愿的期待。
傣族人的服饰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傣族人喜欢穿着鲜艳多彩的服饰,男人多穿蓝色、白色等色彩鲜艳的上衣,下穿蓝色或白色的裤子,女人则穿着色彩斑斓的中式旗袍,配以银饰、孔雀羽毛等装饰品。
傣族人还喜欢纹身,认为纹身可以保护身体不受恶灵的侵袭。
傣族人喜爱音乐,民歌是傣族音乐的代表。
傣族民歌以歌颂自然、赞美爱情和表达对生活的感激为主题。
傣族人还擅长制作乐器,如芦笙、葫芦丝和木鸡等。
每逢重要节日或庆典活动,傣族人都会演奏出悠扬动听的音乐,给人们带来欢乐和感动。
傣族人在日常生活中也保留了一些独特的习俗和传统。
例如,傣族人婚礼时有舞蹈仪式,新娘新郎及亲朋好友都会参与其中;他们还有丰富多样的祭祀活动,如水灾祭祀、火神祭祀等。
此外,傣族人还有独特的饮食文化,他们饮食讲究爽口、辣味,以米饭、米面、饼和豆类为主食,配以辣椒、草木灰等调料,形成了独特的傣味菜肴。
总的来说,傣族文化在云南西双版纳有着深厚的底蕴,傣族人民保留并传承了自己的传统文化,使之在当代世界中依然存在并且发展。
云南的少数民族音乐有什么特点
云南的少数民族音乐有什么特点云南,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拥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其中,少数民族音乐犹如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展现出迷人的魅力。
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旋律特点独具一格。
其旋律往往优美动听,灵动多变。
许多音乐的旋律线条起伏较大,时而高亢激昂,宛如直冲云霄的飞鸟;时而婉转低回,恰似潺潺流淌的溪流。
这种大幅度的旋律变化,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和听觉享受。
比如彝族的“左脚调”,旋律欢快跳跃,充满活力,让人不禁随之起舞;纳西族的“白沙细乐”,旋律则舒缓悠扬,如泣如诉,仿佛在讲述着古老的故事。
节奏在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节奏的多样性是其显著特点之一。
有的音乐节奏明快紧凑,像激烈的鼓点,催人奋进;有的则节奏缓慢宽松,如同静谧的夜空中闪烁的星辰,给人以宁静祥和之感。
比如哈尼族的“铓鼓舞”,节奏强烈有力,展现出哈尼族人民的豪放与热情;而傣族的“孔雀舞”音乐,节奏轻柔舒缓,营造出一种优雅迷人的氛围。
在调式方面,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也呈现出丰富的特色。
常见的调式有羽调式、徵调式等。
不同的调式赋予了音乐不同的色彩和情感。
羽调式常常给人一种柔和、抒情的感觉,仿佛微风拂面,让人心旷神怡;徵调式则多显得明亮、欢快,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以白族的“大本曲”为例,其多采用羽调式,旋律优美,情感细腻;而佤族的“木鼓舞”音乐则以徵调式为主,节奏明快,富有激情。
歌词是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灵魂所在。
其歌词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的歌颂爱情,表达对心上人的倾慕与思念;有的赞美大自然,抒发对山川河流的热爱之情;还有的讲述历史传说,传承着民族的记忆和智慧。
歌词往往简洁明了,富有诗意,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例如,苗族的情歌歌词真挚而热烈,让人感受到爱情的美好与纯粹;傈僳族的劳动歌,歌词朴实无华,却充满了对劳动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期待。
演唱方式也是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一大特色。
云南25个少数民族及代表音乐
云南25个少数民族及代表音乐云南省25个少数民族及歌曲一、云南总共有25个少数民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佤族、纳西族、拉祜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摩梭人)、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彝族、苗族、壮族、回族、藏族、瑶族、蒙古族、水族、满族、布依族二、少数民族歌曲(一)白族歌曲《月下情歌》天上呀为什么有月亮啊,有呀有月亮,月亮呀为着要照四方呀,照四方,月亮呀一照难躲藏呀,难呀难躲藏,树荫底下也可以常来往,树荫底下呀也可以常来往。
路旁呀为什么有灯光啊,有呀有灯光,灯光呀为着要照方向呀,照方向,灯光呀一照话难讲呀,话呀话难讲,闭上眼睛当作是在梦乡,闭上眼睛当作是在梦乡。
梦乡里有一个风姑娘呀,风呀风姑娘,姑娘呀她声来俏模样呀,俏模样,待到呀梦醒望一望呀,望呀望一望,不见姑娘只怕你更彷徨,不见姑娘只怕你更彷徨。
天上呀分明是有月亮啊,有呀有月亮,我俩呀并没有入梦乡呀,入梦乡,月下把情歌唱一唱呀,唱呀唱一唱,仿佛神仙来往呀在天堂,仿佛神仙来往呀在天堂。
(二)傣族民歌《有一个美丽的地》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罗,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罗,密密的寨子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呀绿波荡漾,一只孔雀飞到了龙树上,恩人哟就是那个共产党,傣族地方有了您,啊...... 遍地花开朵朵香。
荒田栽满了绿苗罗,草地变成了牧场罗,白白的棉花送内地,那盐巴布匹呀运边疆。
平平的坝子里赶牛车,高高的山上那个走马帮。
姑娘们穿上了花衣裳,啊...... 蝴蝶展开花翅膀。
春风传送着山歌罗,民兵扛起了刀枪罗,到处是我们联防的岗哨,那解放军大哥也守卫着边防。
告诉你呀亲爱的毛主席,这儿是一道钢铁的屏障。
各族人民永远向着您,啊...... 好象百鸟朝凤凰。
(三)哈尼族民歌《太阳转身的地方》北回归线啊依,穿过墨江,它是太阳转身的地方哟。
线这边线这边是温带风景,线那边线那边是热带风光,自然的奇观生命的奇妙,相约在这里欢乐交响,线这边线这边是温带风景,自然的奇观生命的奇妙,相约在这里欢乐交响,萨拉依,阿依阿依,萨拉拉拉拉拉萨拉依萨依,萨萨萨萨萨拉依萨。
云南民族民间艺术的介绍
云南民族民间艺术的介绍
云南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民间艺术。
以下是云南民族民间艺术的介绍:
1. 云南歌舞:云南的少数民族有着独特的歌舞表演,如彝族的花灯舞、赫哲族的马场舞、纳西族的三阳歌舞等。
这些歌舞多以民族特色的服饰、音乐和舞蹈动作为特点,展现了民族的风情和习俗。
2. 云南戏曲:云南的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自己的传统戏曲形式,如彝族的阿细跳、白族的镇和白戏、哈尼族的堆秧歌等。
这些戏曲以口头传承为主,融合了当地的历史、神话和传说,表达了民族的情感和价值观。
3. 云南手工艺品:云南的少数民族以其精湛的手工艺而闻名,如彝族的织布、苗族的银饰、纳西族的木雕等。
这些手工艺品多以当地的自然和文化为灵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艺术价值。
4. 云南壁画:云南的少数民族也有丰富的壁画艺术,如彝族的圣山壁画、傣族的寺庙壁画等。
这些壁画多以宗教和神话为题材,运用鲜艳的色彩和独特的绘画技法,展现了民族的信仰和生活方式。
总的来说,云南的民族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
它不仅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云南地区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之
一。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欣赏和体验民族文化的机会,也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从音乐角度理解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云南的歌会》教案研究
从音乐角度理解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云南的歌会》教案研究。
一、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即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音乐特点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样性。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他们的音乐风格各异,如滇东南山歌、滇中花灯节音乐、滇西纳西古歌、苗族芦笙、彝族笙歌等等。
2.原始性。
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口传乐器,一般都源于生活,自然发展出来的,极有原始风格。
3.宗教性。
云南少数民族信仰多种多样,部分习俗和音乐内含有宗教祭祀色彩。
如佤族的帕城节,彝族的东巴文化等等。
4.创新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云南少数民族也在创新自己的音乐文化。
如近年来中华傣乐的崛起,给人们带来惊喜。
二、《云南的歌会》教案研究《云南的歌会》是为了宣传云南各民族文化,展现云南独特的多元文化风貌而制作的影视节目。
它由云南省委宣传部、中国人民艺术剧院拍摄制作,于2018年在央视播出。
节目将汉族、彝族、白族、傣族、哈尼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等云南省内十二个民族的歌舞表演和音乐风采展示得淋漓尽致。
在教学中,该教案研究要求学生通过观看《云南的歌会》来了解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特点。
该教案设计了多个环节,比如赏析云南少数民族的花灯舞蹈、学唱纳西族山歌、观赏傣家“天理之舞”等等。
该教案对高中音乐课程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单元的教学非常有聚焦性,学生通过较为贴近生活的体验式教学,更有针对性地了解了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奇妙魅力。
三、未来的探索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我们国家宝贵的文化资源之一,值得我们更为入的研究与挖掘。
在全球化、多元复杂的时代环境下,如何弘扬和传承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让其得到更多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我们要加强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传承和研究,提高云南多元文化的知晓度和认知度,丰富中国民族音乐和世界音乐文化的多元性。
同时,应该注重在教育、旅游、文艺活动等诸方面通过积极的推广和宣传等办法挖掘和发展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活力和引力。
探析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
探析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其中少数民族众多,拥有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和特点。
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文化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而视唱练耳作为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音乐表演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探析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的引入,让视唱练耳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特点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分布广泛,形成了多元的音乐文化,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著名的彝族、哈尼族、傣族、纳西族等民族,都有着各自独特的音乐传统。
1. 彝族音乐彝族是云南省的重要少数民族之一,其音乐风格独特,以独唱、二重唱和竹筒舞为主要表现形式。
彝族音乐注重音调变化和旋律的起伏,富有激情和感染力。
其音乐节奏明快,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哈尼族是云南省的另一重要少数民族,其音乐以竹笛、月琴等传统乐器为主要伴奏。
哈尼族音乐以其悠扬、婉转的旋律和富有辽阔感的音域著称,体现了大自然的宏伟和生活的悠闲。
傣族音乐以其欢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明快的旋律而著称。
傣族音乐大多以打击乐器为主,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独特的韵律特点,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以上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特点,融入这些音乐元素的视唱练耳教学将会给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感受。
如何将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到视唱练耳教学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这些独特的音乐魅力呢?以下将就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如何运用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元素进行探讨。
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歌曲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云南少数民族歌曲,如《彝族欢歌》、《哈尼山歌》、《傣家小调》等,让学生通过歌曲的演唱来感受这些音乐的独特魅力。
在选取歌曲时,可以根据歌曲的音乐特点和表现形式进行筛选,确保其能够充分展现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色。
佤族文化传统音乐
佤族文化传统音乐
佤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其中音乐是他们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佤族的传统音乐深受自然环境和宗教信仰的影响,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佤族的传统音乐通常是由民间艺人和村民们在特定的节日、仪式或庆典上演奏
和演唱的。
他们使用各种乐器,如竹笛、芦笙、铜鼓和木鼓等,配合着特定的舞蹈和歌曲,来表达他们对自然、神灵和生活的感悟和祈祷。
佤族的传统音乐主要分为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两大类。
宗教音乐通常是在祭祀、祈福和祈祷仪式上演奏的,它们的旋律悠扬、节奏明快,能够让人们沉浸其中,感受到神圣的力量和美好的愿望。
而民间音乐则更多地反映了佤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体验,它们的歌词和旋律都充满了对自然、家园和爱情的赞美和思考。
佤族的传统音乐不仅在民间流传,也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学校的重视和保护。
许
多专门的音乐学校和艺术团体都在努力挖掘和传承佤族音乐的精髓,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佤族的传统音乐也在不断融合和创新,以适应当代社会的
需要和审美趋势。
但无论怎样变化,佤族的传统音乐始终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它们是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民族音乐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希望佤族的传统音乐能够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保护,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这一美妙的艺术表达。
云南少数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引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云南省作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着众多独特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云南各个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和技艺,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其中,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更是代表着云南省非常特殊的文化符号,具有重要的保护和传承意义。
二、云南少数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哈尼族撒尧节撒尧节是哈尼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举行。
在这一天,哈尼族人民会穿上节日盛装,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表达对土地、自然和先祖的敬仰之情。
撒尧节以其独特的仪式和民俗风情而闻名,是哈尼族非常重要的文化节日。
2. 瑶族火把节瑶族火把节是瑶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行。
在这一天,瑶族人民会点燃盛大的篝火,围绕火堆跳舞、歌唱,展示瑶族特有的歌舞艺术和民俗风情。
瑶族火把节的举办,不仅能增进瑶族人民的文化认同,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是瑶族文化的重要传承项目。
3. 傣族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十三至十五举行。
在这三天里,傣族人民会举行盛大的水仗活动,相互泼水以祈求好运和祈年。
泼水节是傣族最盛大、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节日之一,也是我国境内规模最大的泼水活动,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体验傣族独特的文化风情。
4. 傈僳族吹箫音乐傈僳族吹箫音乐是傈僳族的传统音乐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民族特色。
傈僳族人民会利用竹制乐器吹奏箫音,演奏出悠扬的旋律,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和情感。
傈僳族吹箫音乐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傈僳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历史积淀。
5. 彝族鼓龙舞鼓龙舞是彝族的传统舞蹈形式,以其独特的鼓乐和龙形舞蹈而闻名。
彝族人民会在节庆或婚礼等重要场合舞动鼓龙,表达对生活和未来的美好祝愿。
彝族鼓龙舞不仅是一种舞蹈形式,更是彝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三、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保护和传承云南省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视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和传承政策。
纳西古乐
纳西古乐有三个特点:
曲目古老;
乐器古老;
演奏的人老:
大部分都是七八十岁
的老年人
用于演奏纳西古乐的古乐器有:
苏古笃、曲项琵琶、双簧 竹管乐器波伯(芦管), 还有竹笛、大提胡、中胡、 小叫胡、三弦、五音云锣、 中锣、小镲、铙、大钹、 锣、板鼓、提手、木鱼、 磬等等。
• 演奏纳西古乐所用的乐器可谓奇特。演奏 时居中的“善长”所拉之“人面竹胡琴” 为中国古代奚琴之变种,声音清脆;纳西 族乐器“波伯”,实为中国唐代乐器箴蔌 “曲项琵琶”则是唐代型制之正宗;速古 架,波斯“诗琴”之一种,由古埃及的弦 乐器演变而来,经南丝绸之路传人云南, 这种乐器乃国内之仅见。
• 逢年过节或晚间闲暇,大研镇一些居 民宅院,不时飘出阵阵优雅动听的乐 曲。奏乐者大多是本地上了年纪的民 间乐师和青年爱好者,他们依约抱琴 到某家聚会。主人则依礼在庭院、厅 堂摆桌设案,焚香备茗。于是,在和 谐欢乐的气氛中,乐友们吹拉弹拨, 演奏纳西族民间乐曲。
• 悠雅的音乐正好合拍 于纳西人自得其乐的 人生观;舒缓的节奏 体现了纳西人超然自 在的意趣。可以说, 纳西古乐是艺术化了 的纳西人的生活;而 纳西人的生活则是古 乐赖以生存,并不断 补充艺术营养的土壤。
• 纳西古乐有着一套严格的传承方 式,他们遵循以师带徒或父带子 的方式,使古乐代代相传,并用 工尺谱为媒介以口传心授的方法 传教。师傅口唱工尺谱,一曲曲 一句句地教,徒弟一曲曲、一句 句地背。边背工尺谱边学习演奏 一件乐器,然后逐渐实践,边学 边奏,直至逐曲熟练。正是由于 这种严格的传承方式,纳西古乐 才得以流存至今。
• 纳西古乐由《白沙细 乐》、《洞经音乐》 和皇经音乐组成(皇 经音乐现已失传)。 纳西古乐融入了道教 法事音乐,儒教典礼 音乐,甚至唐、宋、 元朝的词、曲牌音乐, 形成了它独特的灵韵, 被誉为“音乐化石”。
云南的少数民族音乐都有哪些特色
云南的少数民族音乐都有哪些特色云南,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之一,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其中,少数民族音乐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它们不仅是各民族情感表达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更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云南的少数民族音乐在旋律上别具一格。
许多少数民族音乐的旋律常常呈现出一种自由奔放、灵动多变的特点。
以彝族的音乐为例,其旋律起伏较大,音程跳动频繁,给人一种热情豪放的感觉。
彝族的“左脚舞”音乐,节奏明快,旋律活泼,让人不禁想要随之起舞。
而白族的音乐则相对较为优美抒情,旋律线条流畅,如潺潺流水般轻柔舒缓,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在节奏方面,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也是丰富多样。
哈尼族的“长街宴”音乐,节奏强烈而规整,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氛围,让人感受到哈尼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傣族的音乐节奏则多以轻柔舒缓为主,配合着独特的打击乐器,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仿佛将人们带入了美丽的热带雨林之中。
从音乐的调式来看,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涵盖了多种调式,展现出了丰富的音乐色彩。
纳西族的音乐常采用羽调式,给人一种空灵、悠远的感觉,仿佛带领人们穿越时空,领略古老的东巴文化。
傈僳族的音乐则多采用徵调式,旋律明亮欢快,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少数民族音乐的歌词也是其特色之一。
歌词内容往往反映了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历史传说等。
壮族的情歌歌词细腻含蓄,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苗族的古歌歌词则讲述了苗族的迁徙历史和祖先的英勇事迹,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价值。
在演唱方式上,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更是独具特色。
彝族的“海菜腔”以真假声交替演唱,技巧高超,声音婉转悠扬;纳西族的“白沙细乐”则采用多人合唱的形式,声音和谐统一,营造出庄重肃穆的氛围。
少数民族音乐所使用的乐器也极具特色。
葫芦丝是傣族和阿昌族等民族喜爱的乐器,其音色优美柔和,吹奏出的旋律如泣如诉。
巴乌则是哈尼族常用的乐器,声音低沉醇厚,富有独特的韵味。
云南民乐
《月光下的凤尾竹》纯音乐伴奏 古筝、二胡、葫芦丝
云南名族的舞蹈表演
谢谢观看
《重彩音画》广泛汇集了云南省有代表性的民族乐器, 并根据乐器音色、音域的特点,有机的编排将音乐会 打造成“亮、奇、美”的艺术品位和全新样式,展现 了云南民族乐器的特色风采和云南奇异的音乐风情。 除了充满民族特色的竹乐器,音乐会更运用了大量现 代、后现代的艺术表现手段。一些对民间经典曲目的 演绎,甚至加入了行为艺术的元素。 《水的回音》,主要采用丝竹、笙箫、三弦等民族、 民间乐器,展现了云南水的灵动,而《小河淌水》、 《捉泥鳅》、《花腰快调》等一支支观众耳熟能详的 乐曲,配以舞台绚丽的多媒体背景,带来了一种现代 的视听冲击。 《山的交响》用云南少数民族乐器来演奏各国的经典 曲目,证明了民族的乐器足以和世界交接,与异域文 化达成共鸣。通过一种独弦琴的佤族的乐器演奏,来 表现佤族的生存和生活状态。
云南民乐
云南民乐的简单介绍
云南,曾被誉为“歌舞之乡”,“音乐的海 洋”,祖国西南边疆的一座“民族音乐艺术 宝库” 云南民族音乐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的传统, 早汉、文献中,则已能查有关云南民间歌曲 的记载。其中铜鼓、葫芦笙、锣登乐器。则 已是两千多年前的遗物。其中铜鼓、葫芦笙 至今仍在我省彝、佤族。壮族、苗族、等民 族中广为流传。
云南少数民族的音乐仿佛是来源于泥土,可是从纯粹泥土里挖掘出的东西它的质感 是很单薄的,需要通过艺术的再创造赋予它更多的含义。《重彩音画》就是将最原 生态的音乐,通过注入现代感,重新挖掘出它背后更深的内涵。
在样式上,《重彩音画》 不是一个平面,而是由 无数像电影、诗歌、油 画般的画面组成的,让 人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 也能有视觉上的美感和 震撼。陶春坦言,通过 今后的不断打磨和升华, 必将使之成为云南音乐 的第一品牌。
彝族音乐构成体系
汇报人:2023-11-20•彝族音乐概述•彝族音乐的乐器与演奏技巧•彝族音乐的曲调与节奏特点目•彝族音乐的演唱与歌词特点•彝族音乐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应用与发展录01彝族音乐概述彝族音乐起源于古代彝族生活,是彝族人民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音乐文化。
古老传统口头传承祭祀与民俗活动彝族音乐主要采用口头传承的方式,通过歌唱、舞蹈、器乐等形式,世代相传。
彝族音乐在各类祭祀、民俗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030201彝族音乐音调高亢激昂,旋律优美动听,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音调特点彝族音乐节奏明快,韵律感强烈,常采用复调、对唱等表现形式。
节奏韵律彝族音乐中的器乐独具特色,如月琴、口弦、竹笛等,音色独特,演奏技巧丰富。
器乐独特彝族音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保护。
文化遗产保护现代彝族音乐家在传承传统音乐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艺术创新,推动彝族音乐的发展。
艺术创作与创新彝族音乐走出大山,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舞台,与其他民族音乐进行交流与碰撞,促进文化多样性。
跨文化交流彝族音乐成为彝族地区旅游和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推动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
旅游与文化产业彝族音乐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02彝族音乐的乐器与演奏技巧月琴是彝族最重要的乐器之一,具有独特的音色和造型。
它在彝族音乐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常用于伴奏和独奏。
月琴口弦是彝族妇女喜爱的一种小型乐器,通过口腔吹气产生声音。
它具有简单的结构和动听的音色,常常用于表达情感和娱乐。
口弦彝族的鼓种类繁多,有大鼓、小鼓和战鼓等。
它们在彝族音乐中起到节奏支撑和氛围营造的作用,常用于舞蹈和庆典场合。
鼓彝族传统乐器种类与介绍彝族乐器的演奏技巧与方法月琴演奏技巧01演奏月琴时,演奏者一般采用坐姿,将琴身置于左腿上,用右手拨弦发声。
演奏技巧包括弹、挑、拨、扫等,通过不同的指法和力度表现出丰富的音乐情感。
口弦演奏方法02口弦演奏时,演奏者将口弦置于口中,通过吹气和吸气的方式产生声音。
丰富多姿的云南民族乐器
---------------------------------------------------------------最新资料推荐------------------------------------------------------丰富多姿的云南民族乐器云南民族乐器竹片琴、象脚鼓、弦子、弯琴、佤擺、铜口弦、巴芦丝、四弦、其奔、牛角胡、独弦胡、小藏号、芦笙、古孜、葫芦笙云南民族乐器是我省民族文化艺术中的一块瑰宝。
它历史悠久,种类繁多。
云南省的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这些民族乐器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
据统计,我省民族乐器约一百多种,多种多样,各具特色。
打击乐器:如傣族的铓、钹、象脚鼓;彝族、瑶族、壮族的铜鼓;佤族的木鼓;基诺族的竹筒琴;克木人的道道。
这类乐器节奏鲜明、音量宏大,多用于节日庆典的仪式中,同时也作为歌舞中的伴奏乐器。
铓:铓又称冬锣。
因锣脐突起呈乳状(半球形) ,而又有乳锣、奶锣、包包锣之称。
是傣、景颇、佤、阿昌、哈尼、德昂、布朗、拉祜、傈僳、独龙、基诺、怒、彝、纳西、回、布依、土家、壮、苗、毛南、汉等族和克木人常用的敲击体鸣乐器。
景颇族称崩,佤族称罗碰、格龙孟,德昂族称孟、巩蒙,1/ 3独龙族称笼、冬等等。
常见的铓一般可分为大、中、小三种。
大铓面径 40 厘米、边宽 6 厘米、乳脐直径 7 厘米、乳高5 厘米;中铓面径 30 厘米、边宽 5 厘米、乳脐直径 6. 5 厘米、乳高 4 厘米;小铓面径 20 厘米、边宽 3. 5 厘米、乳径 6 厘米、乳高 3 厘米。
铓面边缘突起高度 0. 5 厘米~1 厘米,铓边一侧钻孔系绳。
此外,最小的铓,面径仅 9 厘米、边宽 1 厘米,音高可达 a2;最大的铓,面径 72 厘米、边宽 14 厘米,音低可到 F 或G。
钹:古称铜钹、铜盘,民间称镲。
打击乐器。
碰奏体鸣乐器的一种。
中国、外国乐队中都使用。
中国古代把铜钹、铜铙或铜盘、镲等,统称为铙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及乐器资源【摘要】云南民族音乐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传统。
云南民族音乐的发展,和整个经济文化的发展一样,自两千多年前庄跤入滇以来,即和中原音乐文化保持着广泛、密切的联系。
少数民族的先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各自创造了本民族别具特色的音乐文化,为我们留下了多种多样的民族乐器,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富有特色的器乐演奏形式及大量优秀的器乐曲。
【关键词】云南民族音乐文化;云南民族乐器一、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云南,曾被誉为“歌舞之乡”、“音乐的海洋”,祖国西南边疆的一座“民族音乐艺术宝库”。
的确,长期生息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年复一年,世代相传,为我们创造了无比灿烂的民族音乐。
特别是唐代南诏时期,“传周公之礼乐,习孔子之诗书”,大量吸收内地汉族文化,对云南民族文化、民族音乐的发展,无疑起过很大的促进作用。
明清以来,大量内地汉族移民入滇,给云南民族音乐的发展以进一步的推动,特别对地方戏曲音乐的发展影响极大。
如花灯音乐中不仅有许多曲调来自内地,而明、清小曲则更是花灯唱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滇剧的丝弦、胡琴、襄阳等三大类唱腔,即分别源自秦腔、徽调和汉调。
至今遍及云南各地的“洞经”音乐①,据初步考证,约于明嘉靖年间从四川传入。
云南民族音乐其包括民歌、民族器乐、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五大类。
其中,除汉、白、傣、壮等民族有说唱艺术和戏曲艺术外,在各族人民文化生活中,民间歌唱、民间器乐演奏和民间歌舞活动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②。
美丽神奇的彩云之南,是多民族文化产生的摇篮和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历史条件,形成了云南独特丰厚,具有包容性、开放性、创造性的民族文化,为世界保存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罕见的民族文化大观园。
作为其中瑰宝之一的民族音乐文化,更是历史悠久、品类繁多、变化丰富、影响深远。
早在3200多年前的殷商中晚期至周初,云南铜鼓、编钟、铜葫芦笙斗等就揭开了云南民族音乐艺术灿烂的历史篇章。
昆明彝族子君人至今仍在吹奏的陶制乐器“阿乌”、富民出土的土洞箫,与周代埙类乐器十分相似;考古发掘出土的楚雄铜鼓、羊角钮钟、江川曲管葫芦笙、祥云葫芦箫、编钟,均为春秋战国时期典型的中原乐器;呈贡发掘的东汉梁堆墓内的抚琴和吹箫陶俑,昭通出土的歌舞画像砖等,展示了汉代云南各民族丰富的音乐艺术。
文献记载中,司马相如《上林赋》所记汉皇宝宫廷宴乐中的“巅歌”与汉乐府中表演滇歌的“诸族乐人”相互印证;《后汉书》载有明帝时代的《哀牢行者歌》、《白狼歌》;东汉永宁元年(公元120年)西南夷掸国献乐及幻人到洛阳演出,安帝与群臣共观“大奇之”;三国时诸葛亮南征尝抚琴,滇人乃著《琴经》。
到唐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南诏王异牟寻派大型歌舞团赴长安献演《夷中歌曲》,乐队人数达212人、乐器计30多种,以其宏大气势、丰富多彩而轰动京城,此即著名的“南诏奉圣乐”,此后唐乐部中增加了“南诏部”,丰富了中原文化。
随后,云南乐曲《弥臣乐》、《菩萨蛮》、《天南滇越俗歌》、《高黎贡山谣》等传入中原。
宋代,云南各民族民间歌谣十分活跃,民俗节日期间游演普遍。
元明时期,音乐活动已十分兴盛,云南已出现大批职业歌手乐手,中原音乐大量传入并与当地民族音乐融合,“洞经音乐”表演十分活跃。
清代至民国200年间,中原各种戏曲声腔进一步传入,滇剧、花灯、傩戏及白、壮、傣等少数民族戏曲应运而生,各种地方民族乐器与歌、乐一道进入各族人民的日常生活。
“五四”运动后,云南新音乐活动兴起。
上世纪20年代,中共云南特别委员会书记王德三亲自教唱《国际歌》并用花灯调谱写革命歌曲。
30年代,人民音乐家聂耳汲取云南民族音乐养分,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开路先锋》及《金蛇狂舞》等30多首革命歌曲和器乐曲,为中国革命新音乐开拓了道路。
抗日、民主斗争中,云南音乐歌咏活动不断发展,抗日救亡歌曲在城市乡村广为传唱,音乐家李凌和冼星海、安娥等参与了云南音乐创作演唱活动,近百支各行业歌咏队在昆明开展活动声援爱国民主运动,用欢乐的歌声迎来了云南的解放。
云南民族音乐不仅资源丰富,而且特色鲜明、多彩多姿。
26个民族的民歌中都有叙事歌、山歌、小调、情歌、儿歌、劳动歌、舞蹈歌、风俗歌,总数在2万首以上;200多种器乐中,巴乌、葫芦丝、吐良、俄比、月琴、达比亚、弓笛等民族乐器在全国乐坛有较大影响;大量的戏曲音乐、曲艺音乐、宗教音乐、民俗礼仪音乐等,使云南民族音乐博大精深,异彩纷呈。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音乐创作演出空前活跃,全省创作新歌近2000首,演出大型音乐会1500多台。
从1988年首届云南民族艺术节、1992年第三届中国艺术节到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大地浪漫曲》的极大成功,从纳西古乐出访欧洲、傈僳族多声部合唱声震首都、云南洞经音乐跻身国际音乐节到大型民族歌舞集《云南映象》蜚声海内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璀璨明珠的云南民族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和影响力在新的世纪与日俱增,正在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可以相信,在诞生孕育了人民音乐家聂耳的彩云之南,民族音乐的创新发展将伴随着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的步伐呈现更加喜人的图景,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朋友欣喜地走进神奇的云南,畅游于妙曼的民族音乐的海洋。
二、云南少数民族乐器资源云南少数民族器乐,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
这可追朔到距今二千五百年前,大约春秋战国时期,云南古代少数民族就已使用铜鼓了。
一九七五年,云南考古工作者在楚雄县万家坝古墓群中发掘出的铜鼓,经测定,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年左右,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铜鼓,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铜鼓。
云南晋宁县石寨山第十二号墓出土的“杀人祭铜柱场面盖虎耳细腰铜贮贝器”,年代约为西汉晚期,反映了古代滇族奴隶主贵族杀人祭铜柱的一次重大典礼。
贮贝器上铸有“男子双手各执一槌敲击铜鼓和镦于的形象”;铸有两个巨大的铜鼓,估计鼓高约240公分,胴部直径约260公分。
晋代裴渊在《广州记》云:“俚僚铸铜为鼓,鼓唯高大为贵,面阔丈余,方以为奇。
”如果我们以唐代一尺相近于现在的24.8公分换算,这两个巨大的铜鼓确已“面阔丈余”。
③吹奏乐器葫芦笙,很早以前就流行于云南的少数民族中。
一九七二年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第24号墓出土青铜葫芦笙两件,笙管均已朽无存,从笙斗前面的插音管孔数可知为五管、七管葫芦笙。
吹斗管端铸一圆雕立牛,造型精致,栩栩如生。
顶口封闭,吹口设在吹管背侧。
据放射性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625年±105年。
此外,还在晋宁石寨山古墓群、祥云大波那木椁铜棺墓等处,发掘出土了铜葫芦笙斗。
唐代樊绰《蛮书》载南诏“少年子弟暮夜游行闾巷,吹葫芦笙或吹树叶,声韵之中,皆寄情言,用相呼召。
”,《新唐书·南诏传》在描写南诏宴饮场面时写道“吹瓢笙,笙四管,酒至客前,以笙推盏劝酒”。
云南少数民族先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各自创造了本民族别具特色的音乐文化,为我们留下了多种多样的民族乐器,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富有特色的器乐演奏形式及大量优秀的器乐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云南少数民族器乐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目前,民间乐队开展较好的有红河县的垤施、洛勐的彝族乐队,路南县跃宝山的撒尼乐队,陇川县章凤区的景颇族“文崩木宽”乐队,丽江县大研镇的纳西古乐队,大理白族的“谈经会”乐队等。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云南民族民间器乐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还需抓紧时间,深入开展,不然,有的民间老艺人,年事已高,健康状况越来越差,有的已经离开了人世,“人在艺留,人死艺亡”,我们的损失就将大矣!“一个民间艺人,就是一个小的博物馆。
”我们应该珍惜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据权威部门初步普查,云南的少数民族乐器约有一百八十种,其中,吹管乐器约占二分之一,打击乐器约占四分之一,余下的便是弹弦和拉弦乐器。
吹奏乐器,大部分是竹制,仅有少量的是木制、角制或稻麦秆制及姜叶卷制而成的季节性管乐器。
它们一般都是色彩鲜明、声音响亮,多数能演奏流畅的旋律。
依其构造的不同,大体可分为:簧管乐器、带哨的管乐器、无簧哨的管乐器、其它④。
弹奏乐器(包括击弦乐器),擅长演奏活泼跳荡的旋律,节奏感较强。
如秦琴、赛琴、省、葫芦、迪克、穆、小三弦、龙头大三弦、彝族大三弦、、四弦(月琴)、其奔、达比亚、色古都、纳西琵琶、牛腿琴、马腿琴(胆)等;击弦乐器有:布领(竹弦琴)、麦甫(罢)等;拉奏乐器:擅长于演奏抒情如歌的旋律,音色柔和。
如哦、光、叨、多罗、勒胡、嘿嘿(核核)、洁资、迪思、弦子、马骨胡、葫芦胡、土胡、士争、黑等;打击乐器,色彩丰富,大小体积悬殊较大。
可细分为下面几类:1.定音类打击乐器:硭琴、编硭、嘎腊撒(崩当)、十面锣、蹈道、七柯、竹琴、光钟(套鼓)等;2.不定音类打击乐器:①鼓类:如象脚鼓、光弄、光兵、光叨姆(小鼓)、木鼓、司通、竹鼓,鱼鼓、扁鼓、格楞当(水鼓)、博兰鼓、热巴安等;②锣类:硭锣;韵板、南锣、大锣、小锣、小等;③钹类:傣钹、大钹、小钹、碗铃等;④其它:如竹筒、响巴、金钱棍,木鱼、羊皮块等。
以上所列,只是个概况,分类也只是按其形制与性能作粗浅地划分,具体到每件乐器,因民族地区及音孔、大小形状等稍有不同,而同种乐器多名的情况较为普遍。
注释:①“洞经音乐”是云南省特有的一个地方民间音乐品种,是以民俗祭祀为主要内容的民间音乐艺术活动。
②云南跨境少数民族音乐舞蹈是少数民族地区土生土长的艺术,其当地人民生产生活的缩影与写照,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域文化色彩,映射出当地少数人民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
③引自《民族音乐》853期第21页。
④出自:《种类繁多的云南少数民族乐器》http:///yngxy/blog/item/80203824266d4c28d40742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