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试题解析卷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15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15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优练题(15)李仕才一、选择题1、以下为某合同范本的部分内容对此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土地所有制与建国初期的土改一致B. 与三大改造类似,都通过合作社组织生产C. 与人民公社类似,生产规模都有扩大D. 从根本上调整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C【解析】材料中失去土地使用权和人民公社类似,生产规模扩大,C正确;A、B和D说法不符合题意。

2、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指出,《明夷待访录》“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

”据此推断,明清的思想批判A. 延续了“君为臣纲”的传统B. 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C. 凸显了经世致用的学风D. 维护了理学的主体地位【答案】B【解析】根据"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一〔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对可知」明清的思想批判继承了孟子传统的民本思想,B正确汀'君为臣纲叮♦现君主专制思想』不符合黄宗義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排除崩材料与经世致用的学风无关,排除C;明清思想家批尹味明理学的思想朿缚,W 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

”结合明末清初思想家的思想实质分析解答。

3、史学家甲:“文艺复兴不只是文学或艺术的再兴,也是人类智识和个人之觉醒或再生,而为近代世界的开始。

”史学家乙:“文艺复兴是中古时代转移至近代的过渡时代,它同时具备了两个时代的特性。

”有关两位史学家对“文艺复兴”的看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史学家甲强调了文艺复兴与中世纪的差异和断裂B. 史学家甲关注了历史的延续与连接C. 史学家乙侧重历史的新异和变迁D. 两位史学家对文艺复兴的解释并无明显差别【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剜史学家甲,强调文艺复兴的"再汽「再生」'的特点,&的说J去正确,符合题意』史学家乙关注了历史的延续与连接,排除町史学家甲侧重历史的新异和变迁,1WQ两位史学冢对文艺复兴的解釋有明显的羞异,二者的角度不同,排除叽4、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综合检测A卷附答案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综合检测A卷附答案解析

第七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

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2.在“吐鲁番地区发现了不少唐代前期的租佃契约,表明立契租佃制当时已经十分流行。

宋代租佃关系的第一个特征,是土地出租者与租佃者之间广泛采取了一种契约形式;第二个特征,是在租佃制下,客户已经有了迁移的自由。

”这说明唐宋时期A.均田制的广泛实行B.庄园经济的发展C.土地经营方式的改变D.自耕农经济的发展3.下表是摘引自古代史书中有关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些历史叙述。

据此可得出的共同结论是出处论述《汉书•文帝纪》“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

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汉书•元帝纪》“以三辅、太常、郡国公田及苑可省者,振业贫民。

赀不满千钱者赋贷种、食”;“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赋”《后汉书》杜诗“迁南阳太守……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C.汉代手工业技术获得发展D.汉代政府实施重农政策4.凯恩斯学派认为,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

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铁犁牛耕B.小农经济C.重农抑商D.闭关锁国5.西周时期“孝道”观念的核心是崇拜祖先,行孝的主要形式是祭祀;春秋时期,“孝”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行孝的主要形式是“养”和“敬”。

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时期A.个体家庭作用的提升B.血缘观念的淡化C.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D.君主专制的建立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练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单选题1.《左传》记载“(齐国大夫庆封)奔吴,吴句余(吴国君主)予之朱方(吴邑)。

聚其族焉而居之,富于其旧。

”这主要反映了A.受封土地是建立宗族的条件B.宗法关系是推行分封制的基础C.分封强化了宗族内部的等级D.国君直接掌握封国土地和人口【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吴国国君分封齐国大夫庆封于吴邑,庆封家族在吴邑繁衍起来,这说明受封土地是建立宗族的条件,故选A;材料不能反映吴国国君与齐国大夫庆封是否有血缘关系,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宗族内部的等级问题,排除C;受封者享有世袭统治权,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国君无法直接掌握封国土地和人口,排除D。

2.商朝灭亡后,“小邦”周还没有力量对商朝故地实行有效的控制。

为此,武王的做法是A.“封商纣子禄父殷之馀民”B.“武王征九牧之君”C.“乃褒封神农氏之后于焦”D.“于是封功臣谋士”【答案】A【解析】西周灭商后实行分封制度,将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作诸侯,建立诸侯国,并规定了诸侯享有的权力和对周王应尽的义务。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殷商故地应为商代后裔,故选A。

B、C、D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3.《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引文认为,君主的哪一举动符合荀子的观点A.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B.经常巡游天下C.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D.深入民间体察民情【答案】C【解析】材料“而人主之守司,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反映了荀子主张国君要知道各个地方发生的事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故C项正确;邮驿制度、巡游、深入民间与材料无关,故ABD项排除。

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综合检测A卷附答案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综合检测A卷附答案解析

第七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

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2.在“吐鲁番地区发现了不少唐代前期的租佃契约,表明立契租佃制当时已经十分流行。

宋代租佃关系的第一个特征,是土地出租者与租佃者之间广泛采取了一种契约形式;第二个特征,是在租佃制下,客户已经有了迁移的自由。

”这说明唐宋时期A.均田制的广泛实行B.庄园经济的发展C.土地经营方式的改变D.自耕农经济的发展3.下表是摘引自古代史书中有关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些历史叙述。

据此可得出的共同结论是C.汉代手工业技术获得发展D.汉代政府实施重农政策4.凯恩斯学派认为,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

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铁犁牛耕B.小农经济C.重农抑商D.闭关锁国5.西周时期“孝道”观念的核心是崇拜祖先,行孝的主要形式是祭祀;春秋时期,“孝”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行孝的主要形式是“养”和“敬”。

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时期A.个体家庭作用的提升B.血缘观念的淡化C.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D.君主专制的建立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7.到明代后期,棉布已取代丝、麻、毛,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练习:板块二_第2讲_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含解析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练习:板块二_第2讲_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含解析

第2讲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考点角度题号秦汉时期的经济汉代官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 1 汉代铁业官营的影响 2汉代田庄经济的发展 3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董仲舒“大一统”思想 4 东汉政府社会控制范围的扩大 5 秦汉时期汉字字体演变的意义 6 综合71.(2018·山西太原月考)汉代各地都市中的官府直接管理的手工业作坊和商业机构称“市”或“亭”,而在汉代一些平民墓葬中出土的许多漆、陶器上,往往也有“市”“亭”等戳记,且离产地较远。

这说明汉代( )A.跨区域长途贩运已经有明显发展B.民间工商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C.官营手工业从事一定的商品生产D.墓葬中存在突破身份等级的趋向解析:C 跨区域长途贩运发展较快是在明清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民间手工业,故B项错误;平民墓葬中出土的漆、陶器上有“市”“亭”等戳记,表明市场上出售的产品部分出自官府直接管理的手工作坊和商业机构,说明官营手工业从事一定的商品生产,故C项正确;贵族和平民在汉代不可能破除身份等级,故D 项错误。

2.(2018·福建厦门模拟)西汉时期,先前大量使用的青铜兵器逐渐被铁制兵器取代,退出历史舞台。

促成这一转变的关键因素是( )A.经济发展导致铸币铜料紧缺B.农耕工具革新推动兵器革新C.火药应用改变传统战争样式D.铁业官营促进冶铸技术进步解析:D 汉武帝时期实行铁业官营政策后,大大促进了冶炼技术的进步,带动了优质铁制兵器的发展,最终取代了青铜兵器,选D项。

A项中“铸币铜料紧缺”与史实不符,排除;铁农具早在春秋时期已经使用,故B项表述不当,排除;火药在唐末才开始应用于军事,故C项与题干时间不符。

3.(2017·湖南十校调研)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时“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

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

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

”这反映了当时豪强地主经济( )A.已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B.具有综合性经营的特点C.破坏了自然经济自给性D.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解析:B 《后汉书》只是描述了东汉时庄园经济的存在,没有说明其在社会中所占的份额,故A项错误;通过“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第09讲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押题专练)含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第09讲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押题专练)含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1.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声明:“共产主义就是要最坚决地打破过去传下来的所有制关系;所以,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坚决地打破过去传下来的各种观念。

”这说明()A.共产主义是最好的生产关系B.过去的所有制从未起过积极作用C.体现了无产阶级斗争的彻底性D.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答案】C2.《共产党宣言》中写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作者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A.阶级斗争学说B.谋求人类解放的目标C.无产阶级政党学说D.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反映出《共产党宣言》的内容是强调谋求人类解放的目标。

3.《共产党宣言》指出:“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

”这里的“代替”是指()A.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B.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C.新教代替天主教D.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答案】D【解析】结合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的背景推知,无耻的、露骨的剥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剥削代替了封建主义的剥削,D项符合题意。

4.马克思认为,“公社以其审慎温和著称的措施,只能适合于被包围城市的情况。

……它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只能表明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

”这表明()A.巴黎公社的出现不是必然的B.法国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C.工业革命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D.巴黎公社实行的是无产阶级专政【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中的“只能适合于”和“特殊措施”,这表明巴黎公社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的出现是偶然的,故正确答案为A项。

B项错误;C、D两项从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

5.某人生活在1871年4月的巴黎,他有可能经历的现象是()A.他的工资比当时最高领导人的工资还高B.他被任命为巴黎公社委员会委员C.他到资产阶级法庭要求调解邻里纠纷D.他要去朝拜法兰西皇帝【答案】A6.马克思说:“公社的真正秘密在于: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对对练:专题7+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对对练:专题7+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Word版含解析

命题角度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1.(2017全国Ⅱ·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

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

”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

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艾罗补脑汁”广告宣称“一国之进步”“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善谋卫生”,结果“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说明追求爱国、进步、精神、卫生等成为社会时尚,故选B项。

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故A项错误;仅仅一个产品畅销,不能说明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可排除C项;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故排除D项。

2.(2017全国Ⅲ·29)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

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

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喜字纱灯”和“蓝袍黑褂”等体现出中国传统的习俗,“钢琴曲”和“白纱”等反映出西方习俗,由此可见,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故B项正确。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并没有完全实现婚姻自主,故A项错误。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仍存在门当户对观念,不可能被颠覆,故C项错误。

题干材料仅仅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婚姻习俗的变化,D项说法是对题意的错误理解。

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1.(2018河南八市联考)清人在《清稗类钞》中记载:广州已有盛筵之时“间有客各肴馔一器者,俗呼之曰每人每,价甚昂”。

材料表明在当时的中国()A.部分人已注意饮食卫生方面的问题B.各种特色菜肴深受食客欢迎C.中国民众已普遍接受分餐之习D.清人的饮食习惯被西洋饮食风尚取代“间有客各肴馔一器者,俗呼之曰每人每”,清朝时期广州出现每人用一套器具,故A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各种特色菜肴,故B项错误;题目中体现的只是在清代的广州,并非普遍接受,故C项错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西洋的饮食风尚并未普遍传入中国,“取代”无从谈起,故D项错误。

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试题:第9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测评正文Word版含答案

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试题:第9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测评正文Word版含答案

单元小卷(九)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时间/ 45分钟分值/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以下是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大中小型建设项目投资表。

它表明“一五”计划时期()年份投资额(亿元)投资比重(以总额为100%)大中型小型大中型小型1953年34.6855.7638.361.71954年43.8755.2044.355.71955年60.0240.3459.840.21956年85.1270.1654.845.21957年79.1064.2255.244.8“一五”时期302.79285.6851.548.5A.已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小型工业没有得到足够重视C.大中小型工业的投资比重相当D.投资比重向大中型工业倾斜2.“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作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

”这首歌谣()A.最早传唱于20世纪60年代B.反映了农民的土地需求得到满足C.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调整D.表明集体化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3.1958年1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目的是“既不能让城市劳动力盲目增加,也不能让农村劳动力盲目外流”。

中国现代户籍制度由此确立。

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从长远看,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B.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保障了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实现D.形成了稳定合理的经济结构4.1959年9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市场形势的回顾和展望》的社论,提到“关系民生最大的粮食零售量,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9%,比去年下半年增长了30.9%”。

这说明()A.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B.“大跃进”造成中国城市人口猛增C.中国市场经济建设成绩斐然D.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粮食短缺5.1962—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此期间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综合检测A卷附答案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综合检测A卷附答案解析

时间 合计 自耕农 半佃农 佃农
1912 年 100
49
23
28
1931 年 100
46
23
31
1936 年 100
46
24
30
1947 年 100
42
25
33
A.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主力 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瓦解
C.战争等因素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D.土地集中,农民无地化趋势增强
2.1854 年以后成立的由外国人管理的海关正式规定向对外贸易征收关税,并把收入上缴给中央政府而不 归各省掌握。1894 年的关税比 1864 年增长了近 2 倍,在收入结构中的比重由 1/7 左右上升为 1/4 左 右。此举反映了
1992 年南方谈话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 是经济手段。
1992 年 中 共 十 四 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新经济

体制
A.对市场经济理论早在“文革”期间就已有定论
B.在八十年代初我国已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C.对市场经济认识是解放思想、不断探索的结果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19.1962 年同 1960 年相比,中国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下降 17 个百分点。重工业产 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下降 4.7 个百分点。据此可以推知
A.中国工业的增长速度减缓 B.计划体制阻碍了经济发展 C.国民经济结构实行了调整 D.“大跃进”导致经济持续衰退 20.下图是 1978 年 12 月、1997 年 8 月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表中反映了我国工 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课时检测(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19·某某检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印制了多种版本的护照。

其中1950、1953、1958年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1975年改为中、法、英文对照。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外交正常化B.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C.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方针D.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解析:选C 中苏关系恶化,中国依据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调整了外交政策,故C项正确。

2.(2019·某某调研)渡江战役期间,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一边倒”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另起炉灶”解析:选D “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与材料中“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相符,故D项正确。

3.中国新时期外交战略和政策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不断调整,下列符合“选项二”的是( )A.实行“一边倒”方针 B.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C.成立了某某合作组织 D.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解析:选C 实行“一边倒”方针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不是在新时期,故A项错误;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是以联合国为中心,不是区域整合战略,故B项错误;成立某某合作组织是属于区域整合战略,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故C项正确;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是在20世纪70年代,故D项错误。

4.(2019·海门调研)周恩来曾指出说:“公报把两个曾经极端敌对的国家带到一起来了。

两国之间有些问题推迟一个时期解决也无妨。

公报将使我们的国家,使世界产生多大的变化,是无法估量的。

”这一公报的发表( )A.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B.使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C.标志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表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解析:选D 材料中“周恩来”以及“公报把两个曾经极端敌对的国家带到一起来”说明是1972年中美双方签署的《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D 项正确;A项是日内瓦会议影响;B项是1971年联合国大会;C项是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综合检测A卷附答案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综合检测A卷附答案解析
A.深受儒家循环史观影响 B.受到社会进化史观影响 C.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D.包含了天命史观的思想 8.有不少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均为清政府的自救运动。上述历史事 件的共同点是
A.以政治制度的改革为核心 B.均主张“中体西用” C.自救未成却促进社会进步 D.未能触及政治制度 9.1904 年,中国科举史上进行最后一科会试:第一场考中国治史论五篇,体现出注重现实、着眼改革的 思想;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关于当时内政外交的重要问题;第三场考《四书》《五经》经 义三道,这次考试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成中国之巨祸”的历史事件,概述“激进的改革”思想
产生于 19 世纪末的历史动因。(7 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试论维新变法思想的历史作用。(5 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材料一 以孔子为表征符号的中国哲学传入欧洲之后,对欧洲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哲学的一些基 本 理 念 如 “ 道 ”“ 理 ”“ 太 极 ” 和 “ 一 阴 一 阳 之 谓 道 ” 的 辩 证 方 法 被 西 方 哲 学 家 看 作 是 “ 纯 粹 理 性”“绝对理念”“自然法”“自然神论”“无神论”“唯物论”“正反合”“两极相逢”“有机论哲 学”等等,在欧洲思想文化土壤里经过欧洲化的改造成为 17 世纪欧洲近代哲学孕育的重要元素,继而又 成为 18 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精神资源。欧洲启蒙时代的著名思想家如莱布尼茨、伏尔泰、魁奈等人 都对中国哲学、中国思想文化十分着迷,以致造就了长达近两个世纪的“中国热”。 材料二 19 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掀起了一个翻译、引入、学习西方的“西学东渐”的热潮。这时的“西 学”并非特指一科一门之学,而是囊括各种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总汇。其实,早在明末,徐光启在 与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的接触中就已经意识到中国缺少西方人所具备的那种“实学”,于是倡导“实学救 世”,提出“欲求超胜,必先会通”的主张。鸦片战争之后,魏源倡导“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与当年 徐光启的主张一脉相承。清末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实质上旨在采纳西学为我所用。严复倡导“中西 体用一致”,并大量翻译西方近代哲学、逻辑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各种社会科学学说,引入“天 赋人权论”“进化论”等近代西方思潮,提出“统新故而观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其目的在于推行变 法维新。从 19 世纪到 20 世纪,“中西会通”和“中西融合”的呼声在思想学术界不绝于耳。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洋务运动】试题解析卷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洋务运动】试题解析卷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洋务运动】试题解析卷一、选择题1.[2017·福建莆田八中期中]清代实行白银、铜钱双本位货币制度,清廷规定白银一两兑换制钱千文,但二者关系却不平衡,乾隆中期之前表现为钱贵银贱,道光年间表现为银贵钱贱,导致这一变化的应是()A.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长期出超B.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C.国家减少了铜钱的铸造发行D.对外贸易顺差变为逆差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乾隆中期由于在中外贸易中中国处于顺差地位,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所以“钱贵银贱”,道光时期,虽然在正当贸易中中国仍是顺差,但鸦片走私使白银大量外流,中国由顺差变为逆差,所以“银贵钱贱”,故D项正确。

2.[2018·贵州遵义四中月考]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年来国事日非……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

岂知世界文明,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洋务运动抵制了西方的侵略B.“受人凌辱”指的是中国甲午战败C.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D.认识到发展工商业的重要性答案D解析材料中李鸿章认为西方国家强盛的原因在于重视工商业,说明其认识到发展工商业的重要性,所以选D项。

A项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明确指出“受人凌辱”指什么,故B项错误;C项中的“中体”材料没有体现。

3.[2018·辽宁六校联考]一般认为:洋务运动从1861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总理衙门开始,而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惨败则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这一划分过于刻板化,甲午战后洋务运动依旧开展着。

后者观点主要是着眼于()A.洋务人才依然受重用B.中国工业化的进程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中国外交的近代化答案B解析洋务运动的开展,不仅仅指的是人才,故A项排除;“甲午战后洋务运动依旧开展着”反映了洋务运动在甲午战后随着世界的日益整体化,中国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步伐没有停止过,其着眼点在于中国工业化的进程,故B项正确;洋务运动时期的军用工业与民用工业均属于洋务企业,而不是民族资本主义,故C项排除;洋务运动的核心是“中体西用”,与中国外交近代化无关,故D项排除。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习:专题练习8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外交 (4)开创外交新局面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习:专题练习8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外交 (4)开创外交新局面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外交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演练4开创外交新局面一选择题1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

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

”明显体现毛泽东上述外交思想的是( )A.制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B.确立“求同存异”的外交原则C.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D.提出“打倒美帝苏修”的主张答案:C 解析:毛泽东“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说明了“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外交战略。

联合美国对抗苏联,正是利用了美国对苏联的敌意,中苏关系恶化之后,中美的共同敌人是苏联,符合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故选C。

A、B两项体现了寻找“共同利益”来达到外交目的的方法,错误;“打倒美帝苏修”体现了我国20世纪60年代“两个拳头出击”的外交政策,使中国在国际上比较孤立,与题干中的寻求合作不符,D项错误。

21971年3月15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4月14日,尼克松宣布结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

这些政策变化表明美国( ) A.积极传递与中国接近的信息B.切实推进与中国的新型区域合作C.彻底改变了敌视中国的政策D.落实《中美上海公报》的原则立场解析:从题干“取消对于使用美国护照去中国旅游的一切限制”“结束已存在20年的禁止美中贸易的法令”可以看出,美国改变了过去的对华政策,再结合时间1971年,故A项正确;1971年中美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谈不上切实推进与中国的新型区域合作,故B项错误;由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等方面中美之间还存在较大分歧,美国不可能彻底改变了敌视中国的政策,故C项错误;《中美上海公报》发表于1972年,故D项错误。

答案:A3下表是不同时期《人民日报》关于美国报道的不同态度的文章数量统计表。

该表可以说明( )B.国家实力成为新闻报道的基础C.新闻报道追求客观性和时效性D.新闻报道中意识形态观念消除答案:A 解析:1960年对美国的报道没有积极报道是由于中美关系对立,1975年以后对美国的态度日益改善,原因是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选A项。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北师大版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西方的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的兴起 第12讲 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北师大版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西方的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的兴起 第12讲 Word版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12讲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扩展考试说明考查角度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1.(2017·课标全国Ⅲ,33)1793年法国国民公会体现的政治理念2.(2016·课标全国Ⅲ,35)法国共和政体的稳定性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2013·课标全国Ⅰ,34)德国疆域及邻国的变迁2.(2013·课标全国Ⅱ,34)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影响考点一 法兰西共和政体的确立 1.法兰西艰难曲折的共和之路(1)背景⎩⎨⎧①18世纪时,法国是欧洲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封建势力强大。

②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日趋激烈。

(2)历程⎩⎨⎧①1789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②制定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③1792年,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④1870年,普法战争使第二帝国垮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颁布: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2)内容①议会⎩⎨⎧a.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b.众议院有立法权。

c.参议院有否决权。

②总统⎩⎨⎧a.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b.有缔结和批准条约、任命高级官员及特赦权。

c.经众议院同意任命内阁。

d.经参议院同意可解散众议院。

(3)意义:沉重打击了国内顽固复辟君主制的保皇派势力,最终从法律上奠定了共和制的基础,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教材补充『史论观点』 法国共和制的特点总统在理论上享有一个国王所享有的权力,但是除非通过内阁的媒介,他不能行使任何权力,而且他是要向议会负责的。

总统任期七年,这在一个共和制国家里是很特殊的,这个任期是共和党人要求的四年和保王党人提议的十年的折衷办法。

——[法]瑟诺博斯著《法国史》考点二 德意志帝国宪法和资产阶级代议制 1.德意志帝国宪法(1)帝国建立:普鲁士王国在首相俾斯麦的筹划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1871年建立德意志帝国。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两极格局下的世界第37讲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两极格局下的世界第37讲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2019届⾼考历史⼀轮复习第⼗五单元两极格局下的世界第37讲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第37讲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阶段特征⼆战后⾄20世纪90年代初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与相互竞争的时期,也是世界联系进⼀步加强的时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了深刻变化,整体世界不断发展。

政治上: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战后初期,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形成;20世纪六七⼗年代,欧共体、⽇本、不结盟运动等新兴⼒量崛起,多极化趋势出现;伴随着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经济上:两种模式借鉴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另⼀⽅⾯,社会主义国家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市场的作⽤不断加强;同时,世界市场向纵深⽅向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科技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第三次科技⾰命极⼤地推动了⽣产⼒发展,改变了⼈们的⽣产和⽣活⽅式。

20世纪末,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类进⼊信息时代。

⼀、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冷战1.背景(1)基础框架: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为主导,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世界主要国家实⼒的变化①西欧和⽇本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②苏联实⼒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增⼤。

(3)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盾⽇益加剧。

2.含义:以美国为⾸的西⽅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切敌对⾏动。

3.开始: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

4.表现5.影响(1)世界局势紧张,全⾯“冷战”和局部“热战”交替。

(2)美苏未发⽣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战的爆发。

6.“冷战”影响下的国际关系(1)德国的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持下先后成⽴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朝鲜战争①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半岛,建⽴了⼤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民共和国。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练习:板块十四 俄国十月革命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练习:板块十四 俄国十月革命Word版含解析

板块十四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中期第1讲俄国十月革命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2017·广东梅州一模)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

”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人民强烈要求推翻专制统治B.人民急迫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解析:B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二月革命后“群众的迫切需要”不再是要求推翻专制统治,而是“和平”与“面包”,临时政府不顾人民死活,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早日实现和平、取得土地和面包,故B项正确。

2.下表为1917年二月革命后俄国临时政府更迭表,据表可知( )A.两个政权并存是俄国临时政府更换频繁的原因B.布尔什维克党主张暴力革命导致临时政府更换频繁C.临时政府不能有效应对当时俄国面临的现实问题D.如果没有十月革命,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不会下台解析:C 材料反映了二月革命后,俄国临时政府更替频繁,说明临时政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得不到苏维埃的支持,苏维埃代表人民的利益,C项正确,A项错误。

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主张和平夺权,B项错误。

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下台的原因是不能代表人民的利益,得不到广泛支持,没有十月革命,照样会下台,D项错误。

3.在某次会议上,有代表提出俄国没有一个政党愿意夺取政权,列宁即席反驳道:“有的!任何一个政党都不会放弃这样做,我们的党也一样,它随时都准备夺取全部政权。

”这一会议的背景是( )A.罗曼诺夫王朝腐朽反动的统治B.《四月提纲》明确了继续革命的任务C.七月事件促使斗争策略的改变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解析:B 材料反映了列宁对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任务要求的转变,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及“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B项正确。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教师用书:考点24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教师用书:考点24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考点二十四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对应学生用书P104)一、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1.时间:甲午战争后到一战前。

2.原因(1)甲午战争后,列强大量输出__资本__,增加商品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2)受民族危机刺激,“设厂自救”、“__实业救国__”兴起。

(3)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3.表现:张謇的大生纱厂,荣宗敬、荣德生创办的保兴面粉厂,__周学熙__创办的启新洋灰公司等。

4.意义(1)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了一股新气息。

(2)为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1)原因: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辛亥革命为__民族工业__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③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促进作用。

(2)表现:①新建厂矿企业和新增资本的速度和规模空前。

②发展最快的工业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③重工业也有一定增长。

(3)特征:①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未形成独立完整的__工业体系__。

②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③传统经济形式仍占绝对优势。

(4)结果:一战后,__帝国主义列强__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

[易错提醒]正确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放松对华侵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不等于所有列强都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这一时期,美国和日本利用欧洲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机会加紧对华侵略,日本还一度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

2.国民党统治前期(1)原因:①国民政府开展“__国民经济建设运动__”,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交通运输业。

②反帝爱国运动的发展,广大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③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__币制改革__”。

(2)表现:工业各行业普遍出现较好的发展局面。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板块十四第1讲《俄国十月革命》解析卷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板块十四第1讲《俄国十月革命》解析卷

板块十四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中期第1讲俄国十月革命考点角度题号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后面临的问题1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更迭频繁的原因2《四月提纲》的内容3十月革命的影响4《土地法令》制定的目的和影响5苏联大国沙文主义对苏联史学界评价十月革命的影响6综合7一、选择题1.(2017·广东梅州一模)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

”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A.人民强烈要求推翻专制统治B.人民急迫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解析:B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二月革命后“群众的迫切需要”不再是要求推翻专制统治,而是“和平”与“面包”,临时政府不顾人民死活,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早日实现和平、取得土地和面包,故B项正确。

2.下表为1917年二月革命后俄国临时政府更迭表,据表可知()时间(俄历)机构(政府)3月2日第一届临时政府5月6日第一届联合临时政府7月24日第二届联合临时政府9月25日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A.两个政权并存是俄国临时政府更换频繁的原因B.布尔什维克党主张暴力革命导致临时政府更换频繁C.临时政府不能有效应对当时俄国面临的现实问题D.如果没有十月革命,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不会下台解析:C材料反映了二月革命后,俄国临时政府更替频繁,说明临时政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得不到苏维埃的支持,苏维埃代表人民的利益,C项正确,A项错误。

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主张和平夺权,B项错误。

第三届联合临时政府下台的原因是不能代表人民的利益,得不到广泛支持,没有十月革命,照样会下台,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练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试题解析卷
一、选择题
1.[2018·山东潍坊期末]仔细观察下面两幅例外时期的山东地图。

图一到图二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
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
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图一反映的是周朝时期实行分封制,图二反映的是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两者相比,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秦朝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因此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选A项。

2.[2018·衡水中学调研]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

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

这反映出()
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
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答案CB.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D.秦王嬴政的独断专行
1解析从题干材料可知,秦始皇嬴政将“政月”改为“正月”以避讳其名,这实质反映了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的特点,C项符合题意,正确;A项“开始”一词不确凿,排除;B项侧重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D项“秦王嬴政”的说法本身错误,应该是秦始皇嬴政,而且实际上也是C项的体现,排除。

3.秦汉时代,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

例如,秦朝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相当于今山西省,而南方的长沙郡就相当于今半个湖南
省。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秦汉时期()A.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B.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更严重
C.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D.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存制度
答案A
解析郡县面积的大小跟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关系。

郡县分的多说明经济发展水平高,需加强管理,故选A项。

4.[2018·福建四地六校联考]秦汉法律规定,对国有财物的出入账目事项和保管情况要造籍登记,制作账簿,形成会计报告,并以日、月、季、年的时间和以县令(长)——郡守——丞相、御史或内史的行政次序逐级申报,接受上级的检查和监督。

这反映出秦汉时期()
A.开放国有经济成为集权统治的经济基础
B.官僚政治和集权政治的践行
C.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成为政府主要任务
D.郡县制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答案B
解析秦汉时期已经确立了开放私有制,不是国有经济,故A项错误;材料中由地方官吏对财产问题进行严格的统计并且逐级上报,体现了官僚制度的确立和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中央对地方的严格管理,并不是主要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故C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是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不是提高行政效率,故D项错误。

5.秦始皇横扫六合,开创开放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格局,这使得关于“分封”与“郡县”
2的这场争论无非只是走了一个与其说是“讨论”,还不如说其具有宣传“作秀”意义的过场。

这说明()
A.郡县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B.秦朝的朝议制度徒有虚名
C.秦始皇早已决定要实行郡县制
D.贵族政治已取代官僚政治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分封’与‘郡县’的这场争论无非只是走了一个与其说是‘讨论’,还不如说其具有宣传‘作秀’意义的过场”可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讨论’仅仅是个过场,即使没有这场讨论,郡县制也必然会取代分封制,即郡县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故A项正确。

材料不能体现秦朝的朝议制度,故排除B 项;C项说法错误,推行郡县制是秦李斯提出的,故排除;郡县制的推行是官僚政治代替贵族政治的标志,故排除D项。

6.[2018·长沙模拟]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出现的“九卿”的原先职能是皇家的内侍机构,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这种机构转为行政机构,显然是化国为家的体现,目的是突出皇权至上,故答案为B项。

7.[2018·黑龙江牡丹江期末]学者阎步克认为:以九品论人,盖源于汉末士林的月旦品题之风。

由于名士在汉末的强大影响,在士林舆论中得到好评者,朝廷州郡便争相辟举、唯恐不及。

此材料反映了()
A.民间文化性评价影响政府对官员的行政性评价
B.品评官在官员选举中起了决定性作用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D.官员众多,政务烦琐
3C.士林舆论在官员选拔中起决定性作用
D.民间评价在官员选举中的作用大于政府评价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在士林舆论中得到好评者,朝廷州郡便争相辟举、唯恐不及”可以看出,材料主要反映了民间文化性评价影响政府对官员的行政性评价,故A项符合题意;B、C两项“决定性作用”表述不确凿;D项民间评价在官员选举中的作用大于政府评价表述不正确。

8.秦始皇历来是一位填塞争议的帝王。

董仲舒批评秦王朝“力役三十倍于古。

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

而唐太宗则评论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

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董仲舒去秦不远,他的评论应该更接近于历史事实
B.唐太宗着眼国家统一的历史大趋势,评论更为确凿
C.两人没有认识历史规律,对秦始皇的评价均不确凿
D.出发点和标准例外,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就例外
答案D
解析例外的出发点和评价标准对同一事物的评价的结果是例外的。

董仲舒说的是秦的暴政,而唐太宗则是从国家统一的角度来说的。

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
9.[2018·河南师大附中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

——摘自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
对郡县制度若干问题的考察》材料二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
4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强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

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

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本质就在于郡县制。

——摘编自《郡县制度与秦汉时期的霸业》材料三郡县制实行以来,历经褒贬。

在第一期论争中,以唐代为高潮。

柳宗元等人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与之相反,朱敬则、孙樵等人则认为郡县制度祸害社会,流弊颇深。

明末至清中叶是论争的第二期。

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从天下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了地方官专任等限制皇权的社会权力结构新模式。

然而,他们仍未脱离秦代以来或言开放、或言郡县的窠臼。

戊戌变法以来,论争进入了第三期,时人引入了宪政、联邦制等新型社会权力架构思想,对郡县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释,章太炎、梁启超、毛泽东等人提出了改造中国旧社会行政结构的一些新思想,但因社会环境、思维角度的不断转换,他们的一些严重见解并非一成不变。

——摘自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推行的郡县制度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度的主要历史作用。

(不得照抄原文)
(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郡县制度“历经褒贬”的主要原因。

答案(1)影响: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巩固了秦汉对地方的统治,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基础(框架)。

(2)作用:打破贵族领主世袭特权,为国家统治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自然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外开放“现代”国家的典范。

(3)原因:对郡县制度所起到的历史影响(利弊)看法不一致;地方长官专任等限制王权思想的提出;西方宪政、联邦制度的传入;改造中国旧社会行政结构的需要;社会环境、思维角度不断转换的影响。

解析第(1)问,材料一表明郡县制成为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严重组成部分,被后世所沿用,据此
5与所学知识概括归纳。

第(2)问,注意多角度分析其作用,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角度。

第(3)问,从材料三提取相关信息,注意逐条梳理,规范书写。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