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实验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实验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实验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B1C4P61“探究”)

一、实验目的:

1.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2.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1.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六、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4key:

三.实验假设: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四、实验流程:液泡的大小蔗糖原生质层清水

五、注意事项:水平污染载物台太长太高复原

六、实验结论: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实验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因为液泡呈紫色,易于观察。也可用水绵代替。0.3g/ml的蔗糖溶液。用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剂对细胞无毒害作用。)

i 质、壁的概念

1.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植物细胞中,水分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A.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细胞壁B.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

C.液泡膜、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D.细胞壁、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

2.某学生做“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所用材料为紫色洋葱,试剂是30%蔗糖溶

液,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图B处于

___________________状态;由A形成B的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从结构上看,图A中的原生质层是由[]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构成的,相当于

⑶“⑦”处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⑧”处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实验过程中看到的是,当细胞浸泡在30%蔗糖溶液中后,液泡的颜色变_________,说明细胞

通过渗透作用而______________;当已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置于清水中后,液泡的颜色变_________,说明细胞通过渗透作用而_______________。

⑸若将B细胞放入清水中它_______(填“会”或“不会”)无限吸水,理由是____ ________。ii 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浓度差、半透膜、渗透吸水、活细胞

3.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内因是()

A.外界溶液浓度大,细胞液浓度小B.原生质层伸缩性小,细胞壁伸缩性大

C.外界溶液浓度小,细胞液浓度大D.原生质层伸缩性大,细胞壁伸缩性小

4.下列结构中会影响细胞渗透吸水,但基本不影响细胞渗透失水的是()

A.细胞膜B.液泡膜C.细胞液D.细胞壁

5.(06广东)2.以紫色洋葱鳞茎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

B.滴加30%的蔗糖溶液比10%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

D.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

iii 质壁分离与否的判断

6.置于30%的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的一组细胞是()

A.用95%乙醇浸泡过的洋葱鳞片叶上表皮细胞(死)B.玉米根分生区细胞和伸长区细胞C.形成层细胞和胚芽细胞D.洋葱表皮细胞和根毛细胞

7.如果把一个膨胀到最大限度的植物细胞放在“它自己的细胞液”溶液(与膨胀前浓度相等的溶

液)中,则细胞()

A.没有变化B.水被释放,最后质壁分离C.细胞胀破D.细胞失水,但不会质壁分离8.具有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放入蔗糖溶液中,经一段时间,这个细胞会发生的变化是()

A.液泡变大B.液泡变小C.液泡保持不变D.无法肯定

iv 质壁分离的结果

9.(08广东卷·3)观察在0.3g/mI.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现中央液泡逐渐变小,说明

A.细胞壁相当于一层半透膜B.洋葱表皮细胞是活的

C.此时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D.细胞壁收缩导致中央液泡失水

10.一个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其内外液体浓度的变化是()

A.内降低,外升高B.都在降低C.内升高,外降低D.都在升高

11.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它的吸水力应当是()

A.变小B.不变C.变大D.始终为0

12.将植物细胞放入溶液中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一定是蔗糖溶液B.该溶液含矿质多C.细胞液中水分外渗D.细胞壁无伸缩性v 有关质壁分离复原的判断

13.假定将甲、乙两个植物表皮细胞分别放人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两种溶液浓度均比细胞液的

浓度高。蔗糖分子不能透过膜,甘油分子可较快地透过膜。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甲、乙两细胞的变化是()

A.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B.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但乙细胞随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但甲细胞随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甲乙两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均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14.将同一植物的细胞,依次浸在蒸馏水、0.3mol的蔗糖液和

0.5mol的尿素溶液中,观察细胞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

据图回答:

⑴在A、B、C三条曲线中,细胞在蒸馏水中的是__________,

在蔗糖液中的是__________,在尿素液中的是______ ____。

⑵试简要分析出现B、C曲线的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

I.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及观察实验

15.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浸入到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观察各叶片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及复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液浓度约为__________________,

最适合本实验的蔗糖溶液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分别浸入浓度均为0.05 g/mL的蔗糖溶液、葡萄糖溶液、氯化钠

溶液中,短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__使质壁分离发生的速度最快。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⑶在此实验中细胞的含水量对质壁分离速度影响较为明显。细胞含水量与质壁分离速度呈

_______比关系,外界溶液浓度一定时,细胞含水量越高,质壁分离速度越_______。

vi 实验过程: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1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用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做实验材料效果好,这是因为

A.只有紫色洋葱能发生质壁分离B.细胞液呈紫色,便于观察

C.细胞内的液泡大,便于观察D.细胞膜呈紫色,便于观察

17.在正常情况下,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光镜下一般不易察到的,但如果通过一定的方

法,也能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你认为下列哪一种方法最简便可行()

A.用纤维素酶将细胞壁分解掉B.将植物细胞置于高浓度的溶液中使其发生质壁分离C.有丝分裂中期D.用龙胆紫溶液将细胞膜染色

18. 将紫色洋葱鳞片叶中的表皮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液泡呈紫色,然后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30%的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管吸引,这样重复几次,再进行观察,就可以看到液泡体积_____,颜色由____。此时,还可以看到原生质层的界面,其外界面实际上是___。

19. 新鲜叶类蔬菜常残留有水溶性有机农药。人们一般认为:把蔬菜浸入清水中一段时间,即可大大减少蔬菜的农药残留量。对此,某研究机构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取同一新鲜蔬菜样本各1000g ,用不同方法处理,结果如下:

实验二:取同一新鲜蔬菜若干浸入一定量纯水中,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一小片菜叶,测定其细胞

液浓度,所得数据可绘出如下曲线: 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1)对实验一结果的解释是:用纯净水冲洗 1min 后;蔬菜农药残留量比未作处理减少了一半以 上,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浸入纯水

30 min 后,蔬菜农药残留量反比仅用纯水冲洗l min 的蔬菜农药残留量多,这说明_____________。

(2)从对实验二曲线的分析中可知,从A →B 点,植物细胞液浓度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而从B →C 点,细胞液浓度变化的原因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说明,植物细胞吸收水分和可溶性有机农药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3)农业上常采用根外追肥(即向植物叶片喷洒有机肥料和微量元素的方法),补充植物所需的养分。根据有关原理,根外追肥选择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效果最好?为什么?

⑷(07江苏南通一次调研)7.新鲜的叶类蔬菜表面常残留水溶性有机农药。现取同一新鲜蔬菜若干浸入一定量纯水中,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一小片菜叶,测 定其细胞液浓度,将结果绘制成如图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 段细胞吸水,细胞体积明显增大(题型改变) B.B 点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 C.BC 段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原生质层恢复原来位置

2.⑴ 质壁分离;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不能填“细胞质”)

⑵ ⑤、细胞膜;④、液泡膜;⑥、两膜之间的细胞质;半透膜 ⑶ 细胞液;蔗糖溶液 ⑷ 逐渐变深;失水;逐渐变浅;吸水 ⑸ 不能;细胞壁的伸缩性有限

14.⑴ A ;C ;B ⑵ B 中,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因吸收尿素而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15.⑴ 0.04~0.05g/mL ;0.30 g/mL

⑵ 0.05g/mL 的氯化钠溶液;氯化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其物质的量浓度最大(同时氯化钠

在水中电离成Na +和Cl -,离子的总浓度是氯化钠分子浓度的二倍)⑶ 正;快

18.变小;变深;细胞膜

19.(1)农药主要残留在蔬菜叶片表面,大部分可被纯水冲掉 农药分子溶于水中才能被植物细胞吸收,导致植物细胞内农药含量增高(2)刚浸入纯水中,细胞对水分子的吸收大于对农药分子的吸收 受细胞壁限制,细胞吸水一定量后即达饱和,此时细胞仍可吸收农药分子 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无风或少风的傍晚,或空气湿度大的阴天,为了使叶片能保持较长时间保持湿润,以便于植物细胞充分吸收溶于水中的养分。⑷D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归纳及其拓展(可编辑修改word版)

质壁分离复原实验 高倍显微镜观察 高倍显微镜观察 高倍镜观察 质壁分离实验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归纳及其拓展 武汉六中 肖家元 实验原理——内外因法 内部原因:构成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伸缩性,但细胞壁的伸 缩性较小,而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较大,这样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才能发生分离和复原现象。 外部原因:与外界溶液有关。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液的浓度 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液的浓度 细胞吸水 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步骤——自身对照 选择活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观察到紫色的中央大液泡,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 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 中央大液泡逐渐变小且颜色加深,原生质与细胞壁逐渐分离 一侧滴入清水,另一侧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 中央大液泡逐渐胀大,原生质逐渐贴近细胞壁 注意问题——三个“并不是” (1) 并不是只有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其他植物细胞也可 以发生。 选择活的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主要原因:它的外表皮细胞的液泡较大,细胞液中有紫色的花青素,在显微镜下,紫色大液泡十分明显,能方便地观察到质壁分裂及其复原的过程。如无紫色洋葱,可用葫芦藓或其他藓类植物的叶片代替。选择材料必须都是活细胞,因为只有活细胞的原生质才具有选择透过性,否则将不会出现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现象。 (2) 并不是质壁分离后一定会发生复原。本试验选用的蔗糖溶液如果浓度过高可能导 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无法发生复原。 (3) 并不是只有清水才可以使分离细胞发生复原。只要外界溶液低于细胞液浓度就可以使其复原。如果观察分离时所使用的试剂是一定浓度的 KNO 3 溶液,可观察到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还可以观察到自动复原,原因是细胞主动吸收了 K +和 NO 3-。 实验应用——六个“拓展” 1. 判断细胞的死活 待测细胞+蔗糖溶液 制作临时装片

实验一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死活鉴定

实验一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死活鉴定 细胞是植物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而原生质则是细胞中有生命的部位。死、活细胞原生质的理化性质有显著差别,如果细胞原生质的膜系统有半透性,可与外界溶液构成渗透系统;活细胞可以主动积累某些溶质等等,而死细胞的原生质则丧失了这些特性。在植物生理研究中,经常需要鉴定细胞的死活。本实验练习两种鉴定方法:质壁分离法及活体染色法,同时还可以通过对质壁分离及活体染色结果的观察,了解原生物的某些特性,如黏滞性、荷电性等,以加深对有关理论的理解。 一、植物细胞的活体染色与死活鉴定 [原理]活体染色是利用某种对植物无害的染料稀溶液对活细胞进行染色技术。中性红是常用的染料之一,它是一种弱碱性pH6.4~8.0之间(由红变黄),在中性或微碱性环境中,植物的活细胞能大量吸收中性红并向液泡中排泌,由于液泡在一般情况下呈酸性反应,因此,进入液泡的中性红便解离出大量阳离子而呈现桃红色。在这种情况下,原生质和细胞壁一般不着色。死细胞由于原生质变性凝固,胞液不能维持在液泡内,因此,用中性红染色后,不产生液泡着色现象,相反,中性红的阳离子却与带有一定负电荷的原生质及细胞核结合,而使原生质与细胞核染色。 [仪器与用具]显微镜1台;小培养皿一套;载玻片2片;盖玻片2片;单面刀片1片;尖头镊子1把;酒精灯1具;火柴1盒;擦镜纸、吸水纸适量。 [试剂] 0.03%中性红溶液;1mol/dm3硝酸钾溶液。 [方法] 1.选用洋葱鳞茎(或大葱假茎基部幼嫩部位)及小麦片作实验材料。 2.切下一片较幼嫩的洋葱鳞片,用单面刀片在鳞片内侧纵横割划成0.5cm2的小块,用尖头镊子将内表皮小块轻轻撕下,即可投入中性红溶液染色(注意应将表皮内側向下)。若用小麦片为材料,可将叶片背面朝上平放在载玻片放入盛有少量清水的培养皿内,用左手将叶片按平,右手用刀从一个方向轻轻刮去下表皮和叶肉部分,只留下透明的上表皮细胞。当刮到的只剩下少量叶肉细胞时要小心,用力太重容易损伤表皮细胞,甚至只剩下一层细胞壁,太轻又会留下过多的叶肉细胞,影响观察。除了小麦外,其他禾本科植物均可用此法制备表皮细胞纸片。将刮好的纸片切成约0.5cm2的小块。

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设计

《观察植物细胞》实验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体现现代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合作性、体验性和问题性。引导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植物细胞。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绘图能力等。 二、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①认识玻片标本,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 ②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2、教学重点: ①植物细胞结构。②制作临时装片 3、教学难点: 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②认识细胞是立体的。 4、教学用具:相关挂图。 5、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和讲解法相结合。 6、课时划分:1课时 三、教学过程 引言: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有基本单位,细胞具有什么样的结构的功能? (一)、玻片标本 互动1:玻片标本制作时有何要求? 1、制作玻片标本的材料:薄而透明。 互动2:引导学生观察玻片标本,提问:常用的玻片标本有哪些类型? 2、种类: ⑴依据制作方法: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 涂片: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的。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的。 ⑵依据保存时间: 永久性玻片标本:可长期保存。 临时性玻片标本:不能长期保存。 互动3:如何制作玻片标本? (二)、临时装片的制作 1、准备: 擦:必须将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目的是避免杂质出现于视野中。 滴:滴加清水时应适量:过多,水会溢出;过少,制片容易产生气泡。 2、制片: 撕:撕取少量的洋葱表皮,不要将叶肉一起带下来。 展:充分将洋葱表皮展开,避免重叠。 盖:盖盖玻片时用力均匀,避免产生气泡。 3、染色:

细胞的质壁分离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一、实验目的: 1.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 2.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1.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三、实验材料: 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因为液泡呈紫色,易于观察。) 0.3g/ml的蔗糖溶液。(用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剂对细胞无毒害作用。) 三、实验步骤: 步骤注意问题分析 1.制作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撕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放在水滴中展平(也可挑取几条水绵放入水滴中)。盖上盖玻片。盖盖玻片应让盖玻片的一侧先触及载玻片,然后轻轻放平。防止装片产生气泡。 2. 观察洋葱(或水绵)细胞可看到:液泡大,呈紫色,原生质层紧贴着细胞壁。(或水绵细胞中有带状叶绿体,原生质层呈绿色,紧贴着细胞壁。液泡含花青素,所以液泡呈紫色。先观察正常细胞与后面的“质壁分离”起对照作用。 3. 观察质壁分离现象。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镜检。 观察到:液泡由大变小,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充满蔗糖溶液。重复几次( 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细胞壁伸缩性小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液泡和原生质层不断收缩,所以发生质壁分离。) 为了使细胞完全浸入蔗糖溶液中。糖液浓度不能过高否则,细胞严重失水死亡,看不到质壁分离的复原。 4. 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复原现象。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镜检。 观察到:液泡由小变大,颜色由深变浅,原生质层恢复原状。(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溶液,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所以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发生质壁分离的装片,不能久置,要马上滴加清水,使其复原。重复几次。( 因为细胞失水过久,也会死亡。为了使细胞完全浸入清水中。) 四、实验讨论答案: 1.如果将上述表皮细胞浸润在与细胞液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中,这些表皮细胞会出现什么现象? 答:表皮细胞维持原状,因为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 2.当红细胞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时,红细胞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为什么? 答:不会。因为红细胞不具细胞壁。

实验观察洋葱表皮质壁分离及复原精修订

实验观察洋葱表皮质壁 分离及复原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实验:观察洋葱外表皮的质壁分离与复原》教案一、教材分析 本实验为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的内容。本实验是在学习了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利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强化渗透作用原理,同时也是对物质出入细胞方式这一部分内容的铺垫。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生物膜选择透过性这一重要的特点。学生通过本实验了解水分子透过细胞膜的渗透原理,并通过显微镜观察蔗糖溶液造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以及清水复原现象,在实践中发现和总结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原因,尝试解释生活与生产中的有关现象;掌握实验的一般方法与步骤,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结合《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在进行“活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时,尝试排除观察中各种无关因素的干扰,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参与讨论,探求新知。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分析和解释观察的现象,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释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二、学情分析 学生除拥有初中自然科学相关水分吸收内容基础知识外,在学习了细胞膜功能和渗透原理后,对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等内容已经有所了解,并在日常生活经验中也有类似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实例,例如萝卜咸菜腌制等。但并没有系统学习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基本原理及条件,缺乏感性认识。 与平时理论课相比,对于首次接触微观世界的学生,实验课有更高的吸引力,学习的积极性也更高。在实验设计及方法上,需要教师对实验的思路给予清晰地讲解,并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分析,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阐明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解释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质; (3)说明质壁分离复原的条件。 2、能力目标: (1)完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观察;

观察植物细胞的教案

第二节植物细胞 课时:2课时课型:实验课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标本的类型 2、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4、学习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点: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会制作临时装片,并知道植物细胞的各个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在引导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对装片的制作过程的控制,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2、老师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3、引导学生自学(6分钟) 自学内容:A玻片标本的种类有那些?怎么样才能看清楚。 B实验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及实验步骤。 C 植物细胞的各个结构和功能是什么? 4、自学方法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老师适时的巡视,并给学生以点拨。

5、学生自习完后,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加以总结:首先以提问思考的形式让学生明白:我们使用的标本必须薄而透明。其次让学生了解标本的种类:装片、涂片、切片。(可以通过学生总结的形式) 6、学生实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实验,分析实验的现象,指导学生进行生物作图,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得与失。老师最后总结。 7、让学生明确植物细胞的各个结构和功能 五、检测学习的效果 1、制作临时装片时,染色会对细胞产生什么影响?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不经过染色的临时装片? 2、怎样区别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和气泡? 3、挤压水果可以得到果汁,这些汁液主要来自细胞结构的哪一部分? 4、为了使临时装片内不产生气泡或少产生气泡,盖盖玻片时应该() 5、细胞的结构由外向里依次是() 6、在观察临时装片时,如在视野中看到中央发亮、周边黑暗的圆圈,该圆圈可能是() 7、植物细胞中,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作用的结构是() 8、清洗青菜时,冷水没有变成青菜汤,而把青菜放入沸水中煮一下,就变成了青菜汤,这是因为活细胞中的某种结构阻止了物质外流,则这种结构是()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实验九观察成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实验原理: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根据扩散作用原理,水分会由细胞液中渗出到外界溶液中,通过渗透作用失水; 由于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不同,细胞壁伸缩性较小,而原生质层性较大,从而使二者分开; 反之,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则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分离后的质和壁又复原。 目的要求: 1.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 2.理解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原理。 重点和难点: 1.初步掌握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方法; 2.临时装片的制作; 3.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器材: 紫色洋葱的鳞片叶、刀子、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 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 方法步骤: 一.临时装片制作: 1.选材: (1)选用紫色特别深的洋葱外表皮; 说明: A.在实验之前,最好将洋葱放在水中浸泡一下,可以使洋葱吸 水多一些,而且代谢也比较旺盛,实验效果明显。 B.将洋葱的外层剥去两层,因为处于最外的可能已经死亡; (2)取表皮: 在洋葱的外表皮上,用刀片划一些“井”字,用镊子轻轻撕取一小块; 关键: 最好撕取的是一层细胞,如果撕的太厚,则会使细胞重叠,严重影响 实验效果; 2.制片: 在载玻片中央滴上一滴清水,然后将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在水中,平展开来; 加上盖玻片。 二○○一年十月二十五日星期四第 1 页共4 页

二○○一年十月二十五日星期四 第 2 页 共 4 页 注意: A . 洋葱表皮不能卷曲起来; B . 不能带有气泡; C . 加盖玻片时,要从一侧大约呈45°角放下,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 充满了清水,以便挤出空气。 二.观察: (一) 低倍镜观察: (二) 高倍镜观察: 在高倍镜下主要要注意以下几个结构: (1 ) 紫色的大液泡,几乎充满了整个细胞; (2) 注意观察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紧紧地贴在一起。 (3) 找到细胞核,它是判断液泡膜还是细胞膜的关键。 (三) 质壁分离实验: 1.处理: 从载物台上取下装片,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0.3g%mL 的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重复吸引几次。 实验成功关键之处: (1) 最好多重复几次,因为在洋葱表皮周围充满的是清水,如 果不多重复几次,洋葱表皮周围的蔗糖溶液浓度太低,质壁分离效果不明显。 (2) 所用的溶液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A . 不能是对植物细胞有伤害作用的物质,如强酸强 碱,因为它们会使细胞致死,而死亡的细胞内的膜便失去了选择透过性,而成了全透性; B . 外界溶液中的物质必须是不可以被植物细胞吸收的物

实验五质壁分离和复原

五、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1.实验原理 (1)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2)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能渗透吸水和失水。 (3)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得多。 2.实验步骤 [深度思考] (1)实验时一定要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吗? 提示不一定。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中含有色素,使液泡呈现紫色,更有利于观察。 (2)为什么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能否作为该实验的材料? 提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具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根尖分生区的细胞无大液泡,不发生质壁分离,不能作为该实验的材料。 (3)选择试剂时,为什么选用0.3 g/mL的蔗糖溶液而不用0.5 g/mL的蔗糖溶液? 提示使用浓度过高的蔗糖溶液(0.5 g/mL),质壁分离现象明显,但不能复原,因为溶液浓度过高导致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 (4)适宜浓度的KNO3溶液或尿素、甘油、乙二醇等能否作为该实验的试剂?为什么?盐酸、酒精、醋酸等行吗?为什么? 提示K+和NO可被细胞吸收,从而使细胞液浓度增大,所以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不适于作为该实验的试剂(尿素、甘油、乙二醇等现象同上)。盐酸、酒精、醋酸能杀死细胞,不能作为质壁分离实验的试剂。 (5)该实验无独立的对照组,为什么还叫对照实验? 提示该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同一装片中先后进行,属于自身对照。

[归纳整合] 1.关于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注意点 (1)本实验存在两组对照实验 (2)引发质壁分离的两种原因 (3)本实验是教材中涉及“显微观察”实验中唯一的一个“只在低倍镜下”观察(不曾换“高倍镜”)的实验。 2.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拓展应用 (1)判断成熟植物细胞是活细胞还是死细胞 (2)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精选范文: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共2篇)一、实验目的1.观察植 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2.初步掌握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 的技能。3.初步掌握绘制生物图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在植物体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 茎尖等分生区细胞,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前期、中期、 后期、末期。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过程,根据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 体(或染色质)的变化情况,识别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 被碱性染料着色。三、材料用具洋葱根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培养皿、 铅笔、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质量分数为ml的龙胆紫(或紫药水) 四、实验过程(见书p39) 1.洋葱根尖的培养(提前3—4天) 2.解离:5min 3.漂洗: 10min 4.染色: 5min 5.制片 6.镜检五、注意 1.解离充分是实验成功的必备条件。 解离充分,组织才能分散,细胞也不会重叠。 2 .漂洗时间一定要足够,否则细胞染不上色。 3 .染色时,染液的浓度和染色时间必须掌握好。特别是染色不能过深,否则镜下一片紫色, 无法观察。六、讨论1.制作好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关键是什么谈谈你自己的体会。物理 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2.在观察清楚有 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以后,绘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简图,并标明时期。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共2篇)]篇一: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 有丝分裂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 胞的有丝分裂》_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共2篇)]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2.初步掌握制作 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能。3.初步掌握绘制生物图的方法。 二、实 验原理在植物体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细胞,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 程,分为分 一、实 验目的 1.观 察 植 物 细 胞 有 丝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详细实验步骤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详细实验步骤 (一)制作临时装片并观察 1、制片 ①、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载玻片,然后取三层纱布沿一个方向擦拭载破片,直到对光看到载玻片光亮无污物为止。 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注意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方法:①握持方法是用中指和无名指夹住玻璃管部分以保持稳定,用拇指和食指挤压胶头以控制试剂的吸入或滴加量。 ②不能倒置,也不能平放于桌面上。③胶头滴管加液时,不能伸入容器) ③、 A 、洋葱:选用紫色特别深的洋葱外表皮,用刀片划“井”字,用镊子轻轻撕取中间的小正方形。(注意在洋葱未经过处理时一定要取外表皮)由于每种材料主要只在取材上有区别,其它步骤基本类似。下面老师演示一种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装片。 ④、将撕取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借助解剖针放在水滴中展平,主要是为了细胞尽量无重叠。 ⑤、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盖在载玻片上(同学们注意:盖盖玻片应让盖玻片的一侧以大约 45 ?先触及载玻片,然后轻轻放平,防止装片产生气泡)如果四周水过多可以用滤纸吸一下。 2、观察洋葱细胞 显微镜使用顺序:取镜—安放—对光(无载破片)打开光源—低倍镜对准通光孔—聚光器调到最高—调节反光镜—把宏光光圈打开(如果还不够亮可以稍微动一下粗准焦螺旋)—放装片—先用低倍镜调粗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并调至中央,后扭转物镜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 可以看到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还可以看到原生质层紧贴着细胞壁。 (二)、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 1、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①取下载玻片(如果不取下,在载物台上滴加蔗糖会一不小心滴漏在显微镜上,会损坏显微镜) ②从显微镜上取下装片,放在实验桌上。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0.3g /mL的蔗糖 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为什么要重复呢?让盖玻片下面的洋葱鳞片叶完全侵润在蔗糖溶液中。 ③高倍镜观察表皮细胞发生的变化。中央液泡变小,原生质层脱离细胞壁 2、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复原现象 ①取下载玻片(如果不取下,在载物台上滴加清水会一不小心滴漏在显微镜上, 会损坏显微镜) ②从显微镜上取下装片,放在实验桌上。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润在清水中。 ③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中央液泡逐渐胀大,原生质层又逐渐贴向细胞壁。实验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实验五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一、目的要求 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2.初步掌握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术。 3.初步掌握绘制生物图的方法。 二、材料用具试剂 1.材料:洋葱(可以用蒜、葱代替)。 2.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皿3个/镊子/剪刀/滴管。 3.试剂:质量分数为15%HCl、体积分数为95%的C2H5OH溶液、质量浓度为0.01g/mL龙胆紫溶液(or 醋酸洋红液)。 三、重点难点 重点: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期的特征、各期图形的辨认,有丝分裂实验过程。 难点:观察有丝分裂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四、实验步骤 1.洋葱根尖的培养和取材(上午11:00) 2.制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观察 ①低倍镜找分生区; ②高倍镜观察各个时期。 五、结论: 在显微镜的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多数处于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因为在一个细胞周期中,间期所占的时间占整个细胞周期的90%~95%,时间与细胞数目成正比。另外,在一个视野中,往往不容易找全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细胞,可以慢慢地移动装片,从邻近的分生区细胞中寻找。 六、注意事项 (1)培养产生洋葱根尖的材料是洋葱鳞茎。鳞茎底部接触水,不能离开水,也不能被水淹。一般一天至少一次,还要提供适宜的温度。 (2)剪取洋葱根尖材料时,应该在洋葱一天之中分裂最活跃的时间,一般在上午1l点左右。如果因气温影响或不在上述时间做实验的话,可以在细胞有丝分裂最盛时取材,放人盛有固定液的培养皿中固定,即浸泡半天到一天。固定后用70%乙醇冲洗几次,再放人盛有70%乙醇的小广口瓶中保存。注意要等根尖长到1~5cm时才能切取,而切取的洋葱根尖长度是2~3mm。 (3)根尖培养好以后,装片制作是否成功,关键的步骤是解离。解离不充分,细胞重叠;解离过度,细胞会腐烂,所以解离要适度。 (4)漂洗的目的是洗去根中多余的解离液。如果不把多余的解离液洗去,一方面会影响染色效果,因为解离液中含HCl,而用染色的染料呈碱性;另一方面还会腐蚀显微镜的镜头。(5)染色时,染色液的浓度和染色时间必须掌握好。特别是染色不能过深,否则镜下一片紫色,无法观察。也不能过浅,否则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不易辨清。 (6)制片时,一方面要用镊子把洋葱根尖弄碎,另一方面要压片,这样可以使细胞分散开来。压片时,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的目的,一是避免压碎和污染盖玻片。二是使压力均匀,从而使组织细胞均匀分散。同时用力必须恰当,过重时会将组织压烂,过轻则细胞未分散开,二者都将影响观察。

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实验报告

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报告目的要求: 1.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学习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练习画细胞结构简图 材料用具:洋葱鳞片叶,镊子,刀片,载玻片,盖玻片,清水,稀碘液,滴管,纱布,吸水纸,显微镜方法步骤: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观察: 1、准备: (1)用洁净的卫生纸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把载玻片平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2)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内表皮上,轻轻划出边长为2㎜~5㎜的小方格;然后用镊子从小方格内的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表皮,并将其浸入载玻片的水滴,用镊子将表皮展平。 (3)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然后轻轻地盖在表皮上,避免盖玻片下面有气泡。 2、染色: (1)用滴管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稀碘液。 (2)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到整个标本。 3、观察洋葱的表皮细胞: (1)取显微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略偏左)并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保持2厘米距离)。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通过目镜能够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4)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5)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为止(注意:眼睛一定看着物镜)。 (6)两眼同时睁开,用一只眼看目镜,另一只眼随时准备画图,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7)在显微镜中看到的表皮细胞结构特点如下:细胞整齐排列;每个细胞近似长方体;有明显的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等结构。 实验结果:

关于植物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报告单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一、实验目的 1.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 2.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成熟的植物细胞在一定浓度的溶液中,构成一个渗透系统。当水分通过原生质层出入细胞后,由于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小不同,将导致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或复原。 三、实验材料、用具 实验材料:(原因?) g/ml的蔗糖溶液(可否适用0.5g/ml的蔗糖溶液?原因?) 显微镜,镊子、载玻片及盖玻片、滴管、水等 四、探究程序 1:制作临时装片与观察 制作临时装片: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叶的外表面划一个小方块,用镊子撕取这一小块洋葱表皮,将它平展地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清水滴中,并盖上盖玻片; 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洋葱表皮细胞,并移到视野中央,然后移走低倍镜,换上高倍镜。这时可看到洋葱表皮细胞中紫色的大液泡,还可以看到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细胞的质壁分离 滴蔗糖溶液:从载物台上取下装片,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洋葱表皮细胞就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观察:将装片放在载物台的中央,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可以看到细胞中的液泡逐渐变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完全分离 3:质壁分离的复原 滴清水:从载物台上取下装片,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洋葱表皮细胞又浸润在清水中 观察:将装片放在载物台的中央,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可以看到中央液泡逐渐胀大,原生质层又逐渐贴着细胞壁 五、实验结果及结论的分析 1.实验现象: 在细胞液的浓度__________外界溶液的浓度时,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就失水,液泡体积,细胞液浓度,颜色;发生质壁分离; 在细胞液的浓度__________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液泡体积,细胞液浓 度,颜色已出现了质壁分离的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2.实验结论 细胞能否从外界吸收水分取决于细胞液的浓度和外界溶液浓度的高低。当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否则就失水 习题 1.对图示的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是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某视野中的图像,如要看清洋葱根尖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应将装片适当向左移动 B.图乙是某同学在2m×2m样方范围内进行的双子叶草本植物苦荬菜种群密度的调查,圆圈表示个体,则这块地苦荬菜的种群密度为3.25株/m2 C.图丙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黑藻叶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实际上图中所标注的叶绿体位于右下角,细胞质按逆时针方向流动 D.图丁表示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可见其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浅 2.很多生物学实验都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下列实验步骤不正确的是() A.脂肪的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洗去浮色→制片→观察 B.观察细胞中叶绿体:取黑藻幼嫩小叶→染色→制片→观察 C.察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解离洋葱根尖→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D.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装片→观察→滴入0.3g/mL蔗糖溶液→观察 3.(多选)用一个紫色洋葱的鳞片叶可做下列哪些实验的材料? () A.观察植物细胞减数分裂B.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C.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D.叶绿体中四种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①

植物细胞实验报告_1

植物细胞实验报告 篇一: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报告 七年级生物实验报告 篇二:观察植物细胞生物实验报告单 生物实验报告单 篇三: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报告 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报告目的要求: 1. 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学习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 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 练习画细胞结构简图 材料用具:洋葱鳞片叶,镊子,刀片,载玻片,盖玻片,清水,稀碘液,滴管,纱布,吸水纸,显微镜方法步骤: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观察: 1、准备: (1)用洁净的卫生纸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把载玻片平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2)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内表皮上,轻轻划出边长为2㎜~5㎜的小方格;然后用镊子从小方格内的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表皮,并将其浸入载玻片的水滴,用镊子将表皮展平。 (3)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

的水滴中,然后轻轻地盖在表皮上,避免盖玻片下面有气泡。 2、染色: (1)用滴管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稀碘液。 (2)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到整个标本。 3、观察洋葱的表皮细胞: (1)取显微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略偏左)并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保持2厘米距离)。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通过目镜能够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4)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5)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 镜接近玻片为止(注意:眼睛一定看着物镜)。 (6)两眼同时睁开,用一只眼看目镜,另一只眼随时准备画图,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参考答案 实验报告单: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莒县桑园镇中心初级中学生物学科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 20____级____年级____班____组实验组长:______ 实验合作者:________ 实验名称: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实验目的: 1、学习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学会并练习画植物细胞的结构简图。 材料用具:洋葱鳞片叶、清水、稀碘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擦镜纸。 实验步骤: 1、检查材料用具是否完好、齐全。 2、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1)擦: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将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3)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内表皮。 (4)放: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的水滴中。 (5)用镊子将浸入清水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展平。 (6)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的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上,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 (7)染: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8)吸: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3、观察临时装片: 在低倍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制成的植物细胞临时装片,辨认细胞的各种结构。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 4、画图: 依照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选取其中的 一个细胞,画出观察到的各部分结构,周围的细胞只 勾画出轮廓。 5、整理还原: 实验完毕,清洁桌面,清点实验材料并摆放整齐; 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放进镜箱,送回原处。 讨论:怎样区分显微镜视野中的气泡和细胞? 答:气泡在视野中是圆形或椭圆形的,有黑而粗的边缘,用镊子或是解剖针按压盖玻片,气泡会变形、移动;而细胞不会变形、也不会移动,并且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之分,形态多样。

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报告

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实验时间 实验目的: 1、学习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学会并练习画植物细胞的结构简图。 实验材料用具:洋葱鳞片叶、清水、稀碘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擦镜纸。 实验步骤: 1、检查材料用具是否完好、齐全。 2、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1)擦: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2)滴:将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________滴一滴________。(3)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____侧撕取一小块内表皮。(4)放: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的________中。(5)用镊子将浸入清水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_______。(6)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_______,然后缓缓的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上,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_______。(7)染:把一滴_______滴在盖玻片的一侧。(8)吸:用_______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_______浸润标本的全部。 3、观察临时装片:在低倍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制成的植物细胞临时装片,辨认细胞的各种结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画图:依照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选取其中的一个细胞,画出观察到的各部分结构,周围的细胞只勾画出轮廓。 5、整理还原:实验完毕,清洁桌面,清点实验材料并摆放整齐;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放进镜箱,送回原处。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

《实验七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 作者:郭文娟 【教材分析】这是人教版生物高中第一册第三章第四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中的一节实验课是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吸水原理的有力实例,但是这个实验的操作相对简单,因此在教学目标上, 1. 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 2.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我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加了用课本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实验设计的几个重要基本原则的目标【教学重难点】 1.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 2. 理解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原理根据我对高二学生的了解,他们具备了以下四个特征,而且在以往的实验课中经常想尝试做一些自己的实验,也正是由于这点,使我在这节课中作了一个新设计实验的尝试 【教学方法】保证学生能在上完这节课后,要留下对学习过程的记录和今后作为复习的第一手资料,因此我使用了学案教学的方法, 【学案教学法】 学案的使用分为课前预习、课堂导学、课后巩固测试三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课用导学案的预习部分,以回忆知识的方式,讲解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用具和材料,同时将方法步骤中的难点和注意事项交代清楚。 用大约5-6 分钟的时间,学生已经对课本实验已经了解透彻,可这个实验操作很简单,那我们能不能完成这个实验的同时再多做一些观察呢?有些学生就想观察一些其他的植物。 导学案上就提出可不可以根据课本实验,用质壁分离的原理比较其他植物细胞与洋葱表皮细胞吸水能力的强弱吗? 问题提出后教师就利用导学案上的“课堂导学”部分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完成导学案上实验设计。这里我在导学案的实验设计中把它分解为以下这三个问题,为什么这样设置呢? 首先变量是实验的核心;设计实验的核心归根到底就是要确定实验变量的选择;学生只有抓住了这个核心,才能抓住这个实验设计的要诀。 而接着对照实验组的确定无非就是对实验变量的控制,保证实验中对照实验组之间只有一个变量不同,无关变量尽量控制在相同的条件下。 第三观察现象的确定,在这一步里学生必须找到一个能确定实验结果的可观测指标,使这个实验具有可操作性。 这样的设置看似简单,但其中却恰恰包含了新课标对学生思维培养的一种期待,这种期待是什么呢? 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验,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是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这种思维不仅仅可以用在今后的生物学习中,更可以用来解决人生道路上的各种问题。 就这个案例来说,从讨论实验设计的方法中,学生可以体会到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可行性原则,事实上这些原则提炼出来就是实事求是、严谨全面、正视困难的精神,当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当中遇到问题的时候,遵循这样的精神,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这节课中,学生对学案中提出的问题大感兴趣,他们找到了很多植物,除了课本上的洋葱,还有红花羊蹄甲、菠菜、香葱、美人蕉等等植物,确定实验变量为不同植物细胞。 在设计对照实验的过程中,同学们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对照实验,我选了几个比较有特色的三组同学的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教学设计说明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 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选自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第4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中的一节实验课。本实验通过探究证明了成熟的植物细胞可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是在初中《科学》中“根对水分吸收”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植物的水分代谢过程,是前面所学“细胞的分子组成——水”知识点进一步的深化,也与后面学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内容存在着联系,它是植物新陈代谢的基础。同时,本实验是在学习渗透作用原理的基础上,利用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强化渗透作用的原理,也是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块内容的升华。 本节课设计成一节实验探究课。“倡导探究性学习”是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但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以及如何设计实验、预测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等还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因此笔者试图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利用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作为教学主线,使学生能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和领会,引导学生能真正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会做出“假设和预期”、会“设计可行的

实验方案等。并且通过实验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增加实验的探究性内容,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除拥有初中《科学》中相关水分吸收内容基础知识外,在学习了渗透作用的原理以及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内容后,他们对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等内容已经有一定了解,并在日常生活经验中,也有类似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例,例如:腌制咸菜等,但并没有系统学习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基本原理及其条件,缺乏理性认识。另外,与平时的理论课想比,学生对实验课有更高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对质壁分离实验现象的操作与观察,理解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2) 通过实验过程,进一步掌握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方法及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2.方法与能力 1)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方案过程,并归纳表达的自主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获取信息、分析处理及表达信息的能力;2) 通过实验设计中变量的控制,实验数据的记录统计分析,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探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创新实验说课稿

探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创新说课稿 武陟一中梁西周 一、理论背景及实验创新理念 目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尽管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低效教学甚至无效教学在传统的教学中仍然大量存在。因此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实现有效教学,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对实验的创新是必要的,在改进中的和创新中使学生对实验的原理、现象、结论及其运用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相对传统的实验,创新实验的效果更明显,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案例出自必修1《分子与细胞》新课标内容的第四章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本实验是在学习扩散和渗透、被动转运、主动转运知识的基础上,利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强化渗透作用原理,同时也是对物质出入细胞方式这块内容的升华。本实验也是在初中《科学》“根对水分的吸收”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植物的水分代谢过程。同时也与后面学习的细胞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是植物体新陈代谢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学生除拥有初中自然科学相关水分吸收内容基础知识外,在学习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内容后,他们对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等内容已经有所了解,并在日常生活经验中也有类似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实例,例如萝卜咸菜腌制等。但并没有系统学习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基本原理及条件,缺乏感性认识。与平时理论课相比,学生对实验课有更高的积极性,对课本中没有的创新实验有更强的探究欲望。 四、教学目标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分析和解释观察的现象,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释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 1.知识目标:解释植物细胞渗透吸水的原理和过程;解释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质;说明质壁分离能否自动复原的条件。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尝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得出相应的结论;运用质壁分离与复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复习并熟练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3.情感目标: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体验团队协作学习过程;通过实验结果和现象观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不断探求新知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专题04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解析版)

专题04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1.实验原理 (1)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2)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细胞能渗透吸水和失水。 (3)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2.实验步骤 3.现象与结论

归纳总结(1)本实验存在两组对照实验 (2)质壁分离后在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的是浓度降低的外界溶液。这是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且有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渗出来。 考点一:质壁分离与吸水能力的关系 例、.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其吸水能力将()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A 【解析】质壁分离时,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因此其吸水能力将逐渐变大。 考点二: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选料 例:(2018·榆林二模)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为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材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其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B.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其紫色区域逐渐缩小,该区域颜色逐渐变深 C.发生质壁分离后完全复原的细胞,其细胞液浓度最终与外界溶液浓度相同 D.该实验不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作材料,是由于该类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答案】B 【解析】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呈紫色,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因不断失水导致细胞液的浓度逐渐增大,紫色区域逐渐缩小,该区域颜色逐渐变深,其吸水能力逐渐增强,A错误,B正确;因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细胞壁也有一定程度的伸缩性,实验发

生质壁分离后完全复原的细胞,其细胞液浓度最终与外界溶液浓度相同或大于外界溶液浓度,C错误;该实验不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作材料,是由于该类细胞的细胞液无色,不易观察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现象,D错误。 考点三:质壁分离的相关应用 例.(2018·安阳一模)某研究小组用5种植物材料进行质壁分离实验。在相同的放大倍数下,记录视野中的细胞数目,然后滴加蔗糖溶液,记录从滴加蔗糖溶液到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平均时间,绘制成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据图分析可知,5种植物材料中山茶细胞最小 B.该实验在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时,没有设计对照实验 C.若在发生质壁分离后滴加清水,则5种材料复原时间都不同 D.5种材料中,红花檵木发生质壁分离的速度最快 【答案】D 【解析】在相同的放大倍数下,视野中山茶的细胞数目最少,说明其细胞最大,红花檵木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细胞最小,A错误;蔗糖溶液滴加之前和之后形成前后自身对照,B错误;若在发生质壁分离后滴加清水,则不能确定5种材料复原时间,C错误;5种材料中,红花檵木从滴加蔗糖溶液到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平均时间最短,发生质壁分离的速度最快,D正确。 易错点一:植物的成熟细胞(不能选用根尖分生区和动物细胞)【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有细胞壁;第二有成熟大液泡】课本选用的实验材料为洋葱鳞茎外表皮(其液泡含有紫色色素,易观察); 易错点二:细胞膜、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壁具有全透性。故而质壁分离时,细胞膜与细胞壁之间的液体为——外界溶液; 易错点三:与渗透装置相比,原生质层就相当于渗透装置中的半透膜,而非细胞膜相当于渗透装置中的半透膜 易错点四:质壁分离发生的条件:细胞外液>细胞液,故而细胞原生质层失水皱缩;质壁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