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外观检验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外观检验作业指导书

外观检验作业指导书

外观检验作业指导书一、引言外观检验是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一环,通过对产品外部的形状、颜色、标识、划痕等特征进行检查,以确定产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客户期望。

外观检验在多个行业中都具有关键意义,尤其在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制造和建筑材料等领域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为外观检验人员提供一个详细的操作指南,以确保他们能正确有效地进行外观检验工作。

二、设备准备在进行外观检验前,必须确保以下设备和工具已经准备齐全:1. 检验样品:按照工作要求和标准要求准备好待检产品样品。

2. 清洁工具:如软布、毛刷等,用于清除样品表面的污垢。

3. 放大镜:用于观察微小的细节和划痕。

4. 光源:提供足够的照明条件,确保细节清晰可见。

5. 测量工具:如尺子、卡尺、角度尺等,用于测量尺寸、角度等参数。

三、操作步骤1. 样品准备将待检样品放置在清洁的工作平台上,确保样品表面没有灰尘、指纹或其他杂质。

使用清洁工具仔细清除样品表面的污垢,以确保能够准确观察外观特征。

2. 观察检查使用放大镜观察样品表面的细节,并仔细检查以下几个方面:- 外形和形状:检查产品的外形和形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存在明显的变形或失真情况。

- 颜色和涂装:检查产品的颜色是否均匀,是否与标准要求相符。

检查涂装是否存在划痕、气泡、脱落等问题。

- 标识和标志:检查产品的标识和标志是否清晰可见,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 划痕和磨损:检查产品表面是否存在明显的划痕、磨损或损坏区域。

3. 尺寸测量对于需要测量尺寸的部分,使用相应的测量工具进行准确测量。

注意保持测量工具的准确性,避免由于测量误差引起的不准确结果。

4. 记录结果将每个样品的检测结果记录在检测表格或报告中。

对于有异常的样品,应详细记录问题的类型、位置和程度,并通知相关部门或负责人进行进一步处理和故障分析。

四、注意事项1. 保持工作环境整洁,避免工作台面上的杂物对样品进行污染。

2. 检查和校准使用的测量工具,确保其准确性。

外观作业指导书(模板)

外观作业指导书(模板)

产品规格批 准制造部审核研发部审核70.5*1序号操作
步骤2检查产品
表面3检查产品倒角部位5产品转序
//标记处数签字
2010年11月1日 表号:
取适量产品约100PCS左右放置于台面,用手翻转检查产品上下表面是否存在缺损、压印、刮伤、脏污、毛刺等缺陷,将
不良品挑出放进红色不合格品
框。

(如图2)检查判断标准:限度样板
目的:对产品外观进行全检,确保产品外观达到客户要求,确保产品出货合格率达到100%。

技术要求:作业环境要求光线充足,产品在检验过程中注意胶箱及工作环境的清洁,避免产品受污染。

单位代码ST 检查产品内外倒角部位,对比标准样品。

将不良品挑出放进红色不合格品框。

(如图3) 外观检查 作业指导书
产品名称ST06-5809-01
定额: 1000件/小时 8000 件/天 (8小时/天) 总需求人数:1 人保证检查完毕的产品符合限度样板要求,避免漏检情况出现。

要求确认三点照合相对应(图1)内容
三点照合
1①、生产流程卡
②、产品实物③、外观检查作业指导书填写 《制造部日质检报表》,生产工单。

把质检合格的产品转到下一道
工序异常处理:按《异常处理基准》。

00
保证检查完毕的产品符合限度样板要求,避免漏检情况出现。

更改内容新版发行版本图1
图2
图3


2010-11-27
日期 表号:
观检查 作业指导书
8000 件/天 (8小时/天) 总需求人数:1 人。

压铸产品外观全检作业指导书

压铸产品外观全检作业指导书

版本页码 1/1
修NO.修订日期修订人
NO.修订人订14记25录
3
6
注意事项:
1.检验员必须佩带手指套方可作业,严禁裸手触摸产品;
2.检验员必须100%的按检验规范进行全检作业,防止失误漏检隐患;
3.检验员检验过程中,遇到无法判定的产品,需第一时间告知上级,要求上级签限度样版;
4.检验员检验过程中,因失误造成掉落地面的产品一律做不良品处理。

注:以上不良图示为常见不良,其它电镀常规不良按正常检测。

审 查使用设备及辅料备注:此文件需盖章后才能使用,修订权部门属工程部.
批准制定装配零件及配额
若干个
手指套
3
由以上旋转180°得到产品的另一端孔检查孔内及孔边缘有无发黄发黑、起泡、异物、碰缺等不良。

修订事项简要说明
修订日期修订事项简要说明
使用工、治夹
、模具1
如图①全检员双手拇指与食指各拿取产品两端边旋转边检查产品主体表面有无起泡、起皮、发黑、发黄、碰伤、砂孔、漏底层、多料等不良。

2
由以上旋转90°得到如图②检查产品内孔有无起泡、发黑、发黄、异物、残屑、拉伤等不良
步骤
图示
检验内容
不良图示
适用机型文号工序名称外观检验
生效日期
产品外观全检作业指导书
1
2
起泡 发黑
发黑
堵孔
发黑 起泡 异物 碰缺
3
变形
碰缺。

外观作业指导书

外观作业指导书

外观作业指导书
制定部门:变更履历:
1.0 目的
使贴片产品外观检查有标准可循,确保产品的品质。

2.0 范围
贴片产品外观站外观作业工序。

3.0 原物料、设备及作业工具
1.已点胶半成品
2. 台灯
3.镊子 4.不良品放置盒
4.0 作业内容
4.1 作业前佩戴好有效的静电手环和干净的手套或手指套,确保品质,如图1;
4.2 在桌面(外观工作台)上标示不良品的放置区,并通过显微镜、台灯设备检验材料的外观。

显微镜操作参考《显微镜操作说明书》,调整合适的放大效果。

4.3确认单号和型号,从烤房或者防潮柜取材料进行外观检验。

检查项目以及处理方法如下表一:4.4 作业员对成品进行全检,若发现不良品,用镊子挑出不良品并放置不不良品相应的放置区。

4.5IPQC对良品进行抽检。

4.6把检验结果填写《外观检验记录表》中,在流程单上标清楚减去的不良品数量,把良品数量填写到转料本上,并把良品和不良品区分开转到分光站。

附表一:
5.0 注意事项
5.1 要正确、真实的填写《外观检验记录表》;
5.2 材料要摆放整齐,每个单的不良品要作区分,桌面(工作台面)要保持干净;
5.3 如发现不良比例超过管控目标,及时上报工序负责人处理;
6.0 参考文件
6.1 《显微镜操作说明书》
7.0 相关表单
7.1 《外观检验记录表》。

塑料件外观检验规范作业指导书

塑料件外观检验规范作业指导书

塑料件外观检验规范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本作业指导书旨在规范塑料件外观检验的操作流程,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外观符合标准要求。

通过本指导书的准确执行,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减少不良品数量,并提升客户满意度。

本指导书适用于塑料件外观检验的各个阶段,包括检验前的准备工作、检验过程中的操作要点以及异常处理。

二、准备工作1. 安排合适的工作场地和设备,确保光线充足,环境整洁,以便于对塑料件的外观进行清晰的观察和判断。

2. 检查所有需要使用的工具和设备的完好性和准确性,如显微镜、卡尺、镜片、灯光等,确保其正常运行,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校准。

3. 对需要检验的塑料件进行分类整理,确保每个批次的塑料件的数量和种类清晰明确,并进行正确的标识和记录。

4. 确保检验人员具备足够的相关知识和经验,了解塑料件的各种外观缺陷以及相关的标准要求。

三、检验过程1. 进行目视检验:首先对每个批次的塑料件进行整体的外观观察,注意观察是否存在明显的划痕、凹陷、色差、气泡等等外观缺陷。

如发现明显缺陷,则直接判定为不合格品。

2. 进行放大检验:对外观没有明显缺陷的塑料件,使用显微镜等工具进行放大检验,观察是否存在微小的划痕、气泡、异物等,确保外观的完美无瑕。

3. 进行尺寸检验:除了外观的检验,还应对塑料件的尺寸进行检验,确保其尺寸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使用卡尺等工具进行准确测量,并与标准要求进行对比,如超出范围则判定为不合格品。

4. 进行颜色检验:对于带有特定颜色要求的塑料件,应进行颜色的检验,确保颜色的准确度和一致性。

可以使用颜色卡或者人眼对比等方法进行检验,如存在明显差异则判定为不合格品。

四、异常处理1. 发现不合格品后,应及时停止生产,并将不合格品与合格品进行分类存放,以免混淆和误用。

2. 针对不合格品,应进行原因分析,找出造成不合格的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以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3. 及时通知相关责任人,并与供应商和客户进行沟通,商讨后续处理措施,并协商解决方案。

产品外观质量检验(中检)作业指导书

产品外观质量检验(中检)作业指导书

浙江省海宁市翔宇密封件有限公司
Q/XY7.3.3-J0703 产品外观质量检验(中检)作业指导书
2007年5月15日发布2007年5月16日实施
浙江海宁市翔宇密封件有限公司发布
产品外观质量(中检)检验作业指导书一、流程图:
二、目的:防错(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仓库)。

三、操作程序:
(1)由整理车间对应人员,将整理好的产品送中检车间检验。

(2)检验车间检验员对送检产品外观进行100%全检。

(3)对产品外观全检合格的开具合格证并入库。

(4)经检验不合格的出具返工单或标识隔离作报废处理,并做好记录,以备质量评审分析用。

(5)外观质量检验车间负责人是质量检验的当然责任人,负有总检责任,应对每个检验员验后产
品进行抽检,保证不合格品不流入仓库。

(6)抽检方式和比例按体系文件要求执行。

当第一次抽检不合格返工后复检时加倍数量抽检。

(7)抽检合格办理入库手续方可进仓。

产品外观检验作业指导书

产品外观检验作业指导书
碰伤:制品表面因碰撞产生的凹状痕迹.
划伤:制品表面被尖锐物体划出线状痕迹.
擦伤:制品表面因工作过程中擦出细微线状痕迹.
凹点:因模具和成型条件影响而造成制品表面出现较大之凹洞.
杂质:因料筒或原料中混有或未清理澈底导致成型时夹带较大之凸点
检验条件
检验员在40W日光灯下,产品距光源80cm左右的条件下目测,检验员矫正视力以上,并无色盲。
允许20*20mm内3点、ф0.5mm以下3处
允许20*20mm内3点、ф0.5mm以下3处
允许20*20mm内5点、ф0.5mm以下4处
杂 质
允许20*20mm内1点、ф0.3mm以下2处,不刮手
允许20*20mm内2点、ф0.3mm以下2处,不刮手
允许20*20mm内3点、ф0.5mm以下2处,不刮手
针孔:电镀和PVD镀之后看到工件表面的小孔。
砂眼:机加、铸造、焊接、压铸件抛光后,表面留有之较大凹洞.
缩水:胶件的边缘位缺料或表面出现明显的凹陷,不饱满.
砂印:产品上有留下未抛光之打砂痕迹。
色差:指要求为同种颜色的产品,各组件颜色深浅不一之现象.
麻轮印:用粗糙麻轮抛光,导致表面有残留麻轮打磨之严重痕迹。
不影响组装可接受
不影响组装可接受
缩水
不可接受
轻微缩水直径不超过5mm且间距不小于5cm不影响装配可接受
轻微缩水直径不超过5mm且间距不小于5cm不影响装配可接受
轻微缩水直径不超过5mm且间距不小于5cm不影响装配可接受
杂色点
允许Φ1mm以下1处
允许Φ1mm以下1处
允许Φ1mm以下2处
可接受
顶白
轻微顶白不影响强度可接受
允许Φ0.5mm以下3处,间距>25mm且擦拭不脱落

产品外观检验作业指导书

产品外观检验作业指导书
可接受
杂质
允许Φ0.5mm以下1处
允许Φ1mm以下3处间距5mm
允许Φ2mm以下5处间距5mm
可接受
唱片纹
不可接受
不可接受
可接受
可接受
其它说明
1.胶件合模线部分手感顺畅,不可有刮手现象.
2.塑料大身类,前盖类,控制环均为A面.
3.手柄类可分为ABC面判定.
4.如有客人特别要求请以客人要求为准.
编制
审核
C面:产品安装后,一般情况观察者不易看到的面,即产品的底面或后面。
D面:从下面或底部看到的为D面。
起泡:镀层与基材之间附着性不良,而造成的镀层隆起现象.
剥离:镀层从底层或基材之间剥落起皮之现象.
烧焦:镀层表面发白目视表层粗糙.
发黄:镀层表面露出黄色镍层.
麻点:镀件表面细微小点,常有群体现象.
杂质(电镀):镀件表面较明显凸状附着物,手感粗糙.
允许轻微1处
允许轻微2处
允许轻微2处
发白
不可接受
不可接受
允许轻微1处
允许轻微1处
水纹
允许轻微
允许轻微
允许轻微2处
允许轻微3处
砂眼
不可接受
允许ф0.3mm以下2个,1处
允许,ф0.5mm以下2个2处
允许ф0.5mm以下3个3处
砂印
不可接受
不可接受
允许轻微不明显
允许轻微不明显
抛光痕
不可接受
允许不明显
允许轻微不明显
3.4检验条件
3.4.1检验员在40W日光灯下,产品距光源80cm左右的条件下目测,检验员矫正视力1.0以上,并无色盲。
3.4.2检验员戴上手套,手握产品,与产品之间间距30cm,目测且不能借助任何放大仪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名称
产品外观检验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QD-07
文件版本
A/0
文件页码
第1页 共5页
1.目的:
为使公司产品外观检验有据可依,特制订之.
2.管理责任者:
品保部主管
3.工作程序
3.1电镀类产品
3.1.1定义
A面:产品安装后,从前方观察到的表面。
B面:产品安装后,观察者须左(右)水平转动90∘,才可被看到的表面,即产品的两侧面。
发蓝:镀件表面有蓝色雾状痕迹或蓝点
露底材:镀件表面未镀上铬、镍层等之现象.
碰伤:工件表面因碰撞产生凹状痕迹.
划伤:镀件表面被尖锐物体划出线状痕迹.
擦花:镀件表面被物体擦出细微线状痕迹.
发白:镀件表面有白色雾状痕迹.
白点:因靶材卷边表面有氧化颗粒,在镀膜时溅射在工件表面形成白点.
弧伤:工件表面不干净,在镀膜过程中烧伤,呈不规则的雪花状
不可接受
允许轻微在加工位边1.5mm宽
允许轻微在加工位边
1.5mm宽
麻 点
允许20*20mm内2点、ф0.5mm以下2处
允许20*20mm内3点、ф0.5mm以下3处
允许20*20mm内3点、ф0.5mm以下3处
允许20*20mm内5点、ф0.5mm以下4处
杂 质
允许20*20mm内1点、ф0.3mm以下2处,不刮手
2.塑料大身类,前盖类,控制环均为A面.
3.手柄类可分为ABC面判定.
4. 如有客人特别要求请以客人要求为准.
编制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
3.2.1.2非抛光面缺陷(产品非因抛光原因而造成的表面不良。)
麻点:产品表面细微的小点,常有群体现象.
杂质:产品表面附着其它金属颗粒,纹装。
裂纹:产品表面有一道没有相连的纹线。
砂眼:产品表面有很小的凹坑
气孔:产品表面因铸造不良而产生于产品表面及内部的孔洞。
碰伤:产品表面因碰撞出现的伤痕
划伤:产品表面被尖锐物体划出线状痕迹。
水纹:产品表面有纹络或金属流动痕迹。
过度抛光:指抛光时用力过大或打砂过多而导致产品失去原来形状或把表面致密层打掉露出产品内层缺陷。
抛光痕:抛光时(特别是较大平面)因用腊量少或腊型号不对,抛光时用力过大,产品表面发热导致产品表面有液体流动状痕迹。
文件名称
产品外观检验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CHUNGO-QD-07
允许20*20mm内2点、ф0.3mm以下2处,不刮手
允许20*20mm内3点、ф0.5mm以下2处,不刮手
允许20*20mm内3点、ф0.5mm以下2处,不刮手
发蓝
不可接受
不可接受
不可接受
允许轻微1处
露底材
不可接受
不可接受
不可接受
不可接受
碰 伤
不可接受
不可接受
不可接受
允许轻微1处,目测不明显
划 伤
麻点
允许Φ2mm内存在一处且直径0.5mm以下
允许Φ4mm内存在1处且直径为Φ0.5mm以下
允许Φ3mm内存在2处且直径为Φ2mm以下
可接受
杂质
允许Φ0.5mm以下1处
允许Φ1mm以下3处间距5mm
允许Φ2mm以下5处间距5mm
可接受
唱片纹
不可接受
不可接受
可接受
可接受
其它说明
1.胶件合模线部分手感顺畅,不可有刮手现象.
轻微缩水直径不超过5mm且间距不小于5cm不影响装配可接受
轻微缩水直径不超过5mm且间距不小于5cm不影响装配可接受
杂色点
允许Φ1mm以下1处
允许Φ1mm以下1处
允许Φ1mm以下2处
可接受
顶白
轻微顶白不影响强度可接受
轻微顶白不影响强度可接受
轻微顶白不影响强度可接受
可接受
碰伤
允许Φ0.5mm以下1处
允许Φ1mm以下2处间距5mm
针孔:电镀和PVD镀之后看到工件表面的小孔。
砂眼:机加、铸造、焊接、压铸件抛光后,表面留有之较大凹洞.
缩水:胶件的边缘位缺料或表面出现明显的凹陷,不饱满.
砂印:产品上有留下未抛光之打砂痕迹。
色差:指要求为同种颜色的产品,各组件颜色深浅不一之现象.
麻轮印:用粗糙麻轮抛光,导致表面有残留麻轮打磨之严重痕迹。
产品外观检验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CHUNGO-QD-07
文件版本
A/0
文件页码
第5页 共5页
4.3:塑料类产品表面目视标准
分面
缺陷
A面
B面
C面
D面
气泡
不可接受
不可接受
不可接受
不可接受
披锋
不可接受
不影响组装,手感轻微可接受
不影响组装可接受
不影响组装可接受
缩水
不可接受
轻微缩水直径不超过5mm且间距不小于5cm不影响装配可接受
不可接受
不可接受
不可接受
轻微1处,目测不明显
擦花
允许轻微1处
允许轻微1处
允许轻微2处
允许轻微2处
发白
不可接受
不可接受
允许轻微1处
允许轻微1处
水 纹
允许轻微
允许轻微
允许轻微2处
允许轻微3处
砂 眼
不可接受
允许ф0.3mm以下2个,1处
允许,ф0.5mm以下2个2处
允许ф0.5mm以下3个3处
砂印
不可接受
允许Φ2mm以下3处间距5mm
可接受
划伤
允许长1mm呈细线状以下1处
允许长宽3mm*1mm以下3处间距5mm
允许长3mm以下4处间距5mm
可接受
擦伤
轻微可接受
不群体出现且轻微可接受
不群体出现且轻微可接受
可接受
凹点
允许Φ0.5mm以下1处
允许Φ1mm以下4处间距5mm
允许Φ2mm以下7处间距5mm
可接受
允许Φ0.2mm以下1处
允许Φ0.2mm以下2处,间距>50mm
允许Φ0.4mm以下3处,间距>50mm
缩水
不可接受
不可接受
允许轻微不明显
允许轻微不明显
色差
不可接受
不可接受
不可接受
不可接受
麻轮印
不可接受
不可接受
允许轻微不明显
允许轻微不明显
过度抛光
不可接受
不可接受
允许轻微不明显
允许轻微不明显
备注要求说明
文件版本
A/0
文件页码
第2页 共5页
3.2抛光类产品
3.2.1定义
3.2.1.1抛光面缺陷(产品在抛光过程中所产生的缺陷。)
粗线:产品表面有60#以上的砂纹。
变形:磨抛后跟原产品有明显的差异。
不平:平面度有高低。
波纹:产品表面上有像波浪一样的高低纹
亮度不均:产品表面所达到的光亮度不均匀,反光效果有暗有亮
顶白:制品在脱膜时脱模力太高或顶出杆表面相对较小而造成顶出部位变形出现泛白.
碰伤:制品表面因碰撞产生的凹状痕迹.
划伤:制品表面被尖锐物体划出线状痕迹.
擦伤:制品表面因工作过程中擦出细微线状痕迹.
凹点:因模具和成型条件影响而造成制品表面出现较大之凹洞.
杂质:因料筒或原料中混有或未清理澈底导致成型时夹带较大之凸点
3.4检验条件
3.4.1检验员在40W日光灯下,产品距光源80cm左右的条件下目测,检验员矫正视力1.0以上,并无色盲。
3.4.2检验员戴上手套,手握产品,与产品之间间距30cm,目测且不能借助任何放大仪器。
3.4.3检验使用三秒钟法则:即在以上检验条件下,对同一面同一地方目视3秒钟进行评估(指针对某一个缺陷,而不是指用来检查整个产品所用的时间)
颜色不均:在胶件溶合位或表面颜色出现深浅不一.
混色:胶件表面溶合其它颜色,分布面积较大.
色差:指要求为同种颜色的产品,各组件颜色深浅不一之现象.
杂色点:胶件表面出现颜色明显反差的点.
气泡:制品表面和内部由于材料的热敏感性而形成大小不一的片状薄状隆起.
烧焦纹:胶件表面因熔料过度热降解发生氧化或分解而出现银色和淡棕色的暗状条纹.
3.3塑料类产品
3.3.1定义
披锋:啤塑时在胶件的分合位(边缘位)产生多余的薄片物.
缩水:胶件的边缘位缺料或表面出现明显的凹陷,不饱满.
粘膜:一般出现在胶件内面,如螺丝柱位,固定扣位等因工艺障碍未注塑上.
变形:胶件因啤塑时内应力或冷却收缩率不同而产生的弯曲,翘曲等.
爆裂:因啤塑过程中或生产过程受外力而出现的裂开,裂缝.
1.龙头外观ABC面不允许有出现以上三个不良问题。
2.客户对其产品外观有特别要求的以客户为准。
文件名称
产品外观检验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CHUNGO-QD-07
文件版本
A/0
文件页码
第4页 共5页
4.2:抛光类产品表面目视标准
分面
缺陷
A 面
B 面
C 面
粗线
不可接受
不可接受
过弯处允许轻微一处(粗线长度不超过3mm)
C面:产品安装后,一般情况观察者不易看到的面,即产品的底面或后面。
D面:从下面或底部看到的为D面。
起泡:镀层与基材之间附着性不良,而造成的镀层隆起现象.
剥离:镀层从底层或基材之间剥落起皮之现象.
烧焦:镀层表面发白目视表层粗糙.
发黄:镀层表面露出黄色镍层.
麻点:镀件表面细微小点,常有群体现象.
杂质(电镀):镀件表面较明显凸状附着物,手感粗糙.
不可接受
允许轻微不明显
允许轻微不明显
抛光痕
不可接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