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知识点
《政治学原理》知识点梳理有答案版
第一讲《政治与政治学》1.对政治概念的不同解释神学性解释提供了神圣维度道德性解释提供了价值目标法律性解释行为依据权力性核心问题管理型解释主要任务价值型基本功能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主要观点政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国家政权是政治的主要和根本问题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3.政治的定义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人们按照特定的利益借助公共权力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力的一种社会关系。
4.政治学的基本问题。
权力和权利的关系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5.规范性概念与描述性概念。
规范性概念,价值性概念,用来表示“应该”或者“必需”的事物;描述性概念:实证性概念和解释性概念,指客观的,用濑来表示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
第二讲《政治学的历史发展》1.儒家政治思想的特点为政以德2.道家政治思想的特点无为而治3.墨家政治思想的特点兼爱兴利4.法家政治思想的特点以法治国5.西方政治学的发展阶段和各个阶段的理论特点,各个阶段的重要代表人物(1)古希腊古罗马:古典政治学时期特点:政治学与伦理学相结合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塞涅卡(2)中世纪:神学政治学时期特点:神学与政治学相结合代表人物:奥古斯丁、阿奎那(3)现代:理性主义政治学时期特点:人本主义为指导,个人主义为本位,理性思考为办法代表人物:马基雅维利,布丹,边沁,密尔,孔德,斯宾塞(4)当代:科学主义政治学时期特点:政治哲学开始向政治科学转化,价值观上,相对主义盛行,实证主义,经验主义,科学主义为方法。
代表人物:本特利,沃拉斯,拉斯韦尔(5)趋势:政治哲学的复兴特点:正义理论的研究代表人物:罗尔斯、诺齐克第三讲《政治体系》1.政治体系的含义有关政治生活的所有相互关联的要素组成的一个整体2.国家的定义在一定地域上,建立主权,并通过一系列持久的制度实施权威的政治共同体3.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主要内容起源: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本质:阶级统治的工具作用,缓和冲突,控制在秩序之内4.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一个国家整体与各组成部分,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部门之间的关系5.单一制和复合制单一制:由若干行政区域组成的单一主权的国家,单一的宪法,统一的法律体系,统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和统一的国籍复合制:(1)联邦制:由若干相对主权的地区作为成员单位联盟组成的国家。
政治学原理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本节概述:政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科学,因此,要了解政治学的研究对象,首先应当明确什么是政治。
本节回答了什么是政治、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以及政治学与哲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的相互关系。
知识点1:中西历史上关于“政治”的基本观点我们现在所说的“政治”这个概念是从希腊语的“polis”一词演化而来的,其最初含义是指古希腊时代的“城邦”,即当时的“城市国家”。
在中西历史上,不同的思想家因其所处的阶级地位和历史条件的不同,对于“什么是政治”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在古代,政治学和伦理学是混在一起的。
各个思想家都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就是为了使人和社会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政治的主要现象——国家是法律的产物,因为国家是为了制定法律和执行法律而设置的。
(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次将政治与伦理分开,提出了政治是君主夺取国家政权和维护其统治的权术活动的观点。
中国古代的法家,也把政治理解为对权力的追逐和运用。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就认为:“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这种观点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美国政治学界,戴维·伊斯顿的政治是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活动的观点影响尤其巨大。
知识点2: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从根本上阐明了政治活动的实质,对于政治的含义作出了科学的解释。
政治学原理知识点
政治学原理1.马克思主义政治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②政治的本质是阶级关系③核心是政治权利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2.政治的含义和本质①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政治的集中体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开展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其本质是争取、维护、调整、分配不同阶层或者集团的利益3.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
4.政治学的发展中国:①儒家:德治、礼治②法家:法治③孙中山:三民主义、五权宪法④1952京师大学堂,首设法律科西方:①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②马基雅维利《君主论》③孟德斯鸠和卢梭:法的精神、社会契约论和分权制衡学说5.政治行为的产生①原始社会末:社会分工—剩余产品的出现—分配—财产私有②封建社会:租赁土地—奴隶主与佃农的剥削关系③资产社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④社会主义社会:革命理想纲领6.政治学的任务①阶级阶层与利益集团②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及决策体制③中央政府与地方、基层政府之间的关系④政党关系、政党不分、政企不分⑤民间表达与社会舆论⑥政治文化革新⑦廉政问题⑧民主建设7.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传统:①历史研究法②制度③比较④规范⑤法律⑥机构-功能研究法现代:①心理学②社会学③阶级分析④经济分析⑤系统分析⑥理论联系实际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⑧从具体到一般,从一般到具体8.马克思主义的两个论断①国家是个历史现象,不是本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9.国家的定义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是社会公共利益主体,具备公共权力10.国家权力及特性国家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以完成一定的公共职能为前提,所表达的国家意志本质上就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政治学原理:是指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规律的基础性学科,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政治权力:是指政治主体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它体现在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的强制、引导、控制和支配等方面。
3、政治文化:是指社会群体在政治生活中的价值观、信念、态度和习惯等,它反映了社会群体对于政治生活的认知和态度。
4、政治制度:是指社会群体在政治生活中的规范、规则和组织形式,它规定了社会群体在政治生活中的行为方式。
5、民主制度:是指以民主原则为基础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大众通过选举、投票等方式参与政治决策和政治管理的一种政治制度。
二、简答题1、请简述政治学原理的主要内容。
答:政治学原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权力、政治文化、政治制度、民主制度和国际政治等方面。
这些内容涵盖了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理解和分析政治现象的基础。
2、请简述政治权力的特点。
答:政治权力具有强制性、引导性、控制性和支配性等特点。
它可以通过强制手段迫使他人服从,也可以通过引导、控制和支配等方式影响他人的行为和决策。
3、请简述政治文化对于政治制度的影响。
答:政治文化对于政治制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政治文化对于政治制度有着不同的要求和期望,因此政治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必须考虑到社会群体的政治文化背景。
同时,政治文化也影响着社会群体对于政治制度的认同和支持程度。
4、请简述民主制度的优点和缺点。
答:民主制度的优点包括能够充分反映民意、促进社会公正、提高人民参与政治决策的积极性等;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可能会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增加社会成本、容易被利益集团操控等。
5、请简述国际政治对于国内政治的影响。
答:国际政治对于国内政治有着重要的影响。
国际政治的格局、国际组织和国际法等方面都可能对国内政治产生影响。
同时,国家间的竞争和合作也会对国内政治产生影响。
三、论述题1、请论述政治学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答:政治学原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政治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1、什么是政治P1古希腊政治:政治主要指国家(城邦)的活动;古罗马政治:政治主要指共和国活动;中世纪政治:政治已经蜕化成一种利益政治,是家长与臣仆之间的统治与被统治关系现代政治:是一种以近代化国家为中心的政治2、中国古代政治学与西方政治学发展的脉络中国:古代历史典籍中很早就有了政治一词,多数情况下“政”和“治”是分开的。
P11政:(1)一定朝代的制度与秩序(2)施政手段之一(3)统治者的修养和教化(4)君主和大臣们的政治管理活动治:(1)一种与动荡相对应的安定和谐的状态(2)统治、管理或智力活动西方:(1)西方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主要代表人物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2)中世纪是西欧社会的黑暗时期,基督教神学一直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统治地位,任何一门学问,都成为了神学的婢女,政治学也成为神学统治的思想工具;(3)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4)15—16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形成时期;(5)17—18世纪,是西方政治学的繁荣时期;(6)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发展和变革阶段;(7)19世纪后期,资产阶级政治学,已经完全从哲学和伦理学中独立出来,已经拥有许多学者的专门学科。
3、现代政治学发展的3个阶段(1)19世纪末之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2)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3)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4、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内容(1)政治学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归根究底是由经济决定的;(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4)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5、国家起源P26国家起源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1)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是说明国家产生的时间问题;(2)国家的出现,设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
它是生产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形成、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这是说明国家产生的原因。
政治学原理复习重点..
政治学原理一、名词解释:1、政治: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的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国家权力:国家权力,又称公共权力或(狭义的政治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3、政体:政体是“政权构成形式”(或阶级统治形式,是指“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4、政党: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所组成,具有共同的理论主张和政治纲领,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取得、维护或参与政权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5、政党制度: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或习惯形式的统称。
6、政治团体:政治团体是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政治过程和影响政府决策的社会利益群体。
7、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它是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内容。
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2.从政治参与的内容来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利益的主张行为,因此,政治参与实际是公民的政治权利行为,是政治权利以公民政治行为为载体的体现。
8、政治社会化:是指政治文化的社会化过程,也即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而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
9、政治发展:政治发展是指政治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上升变化过程,它包括政治行为性质、方向和方式的改变和调整,政治体系基本性质、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变革和完善,政治文化价值取向、认知情感、态度动机、思想理论的变化和演进。
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政治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政治发展有两种基本形态和方式: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
政治学原理要点
1、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对社会资源与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2、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古典主义政治学与旧制度主义政治学行为主义政治学和理性选择主义政治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和新古典主义政治学3、政治权力的类型根据政治权力的作用方式,可以将政治权力划分为五种类型:1. 强制性权力:强制性权力是普遍存在的权力形式,它是以威胁为基础、如果无法达到目标就施以制裁的权力类型。
2. 功利性权力:功利性权力与强制性权力相反,是权力主体通过提供某种好处而达到自身目的的权力类型。
3. 操纵性权力:操纵性权力不是建立在公开的沟通基础上,而是通过隐蔽的方式改变态度和价值观,从而达到权力主体的目标的权力类型。
4. 人格型权力:人格型权力又称克里斯马型权力,是通过自身的个人品质、个人魅力等人格力量而达到目的的权力类型。
5、合法性权力:基于权力客体的心理认同与支持,被认为是正当合法,应予以自愿服从的权力类型。
4、政治合法性即是指基于民众的心理认同与支持基础上实施统治的正当性或正统性。
5、韦伯论权威根据其来源,得到服从的统治或者说合法化的权威包括三种类型:法理性权威:建立在相信统治者是根据被认定合法的制度和规则进行统治的基础上。
传统性权威:建立在相信统治者是基于历来适用的神圣传统进行统治的基础上。
魅力性权威:建立在对统治者所独有的超凡品质和天赋魅力的崇敬和信仰的基础上。
6、政治文化是政治学上的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
它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7、狭隘型文化、顺从型文化和参与型文化这是阿尔蒙德与维巴提出的一种分类框架。
狭隘型文化主要位于原始落后的社会政治系统中,这些地区尚未形成成熟的政治共同体,缺少政治角色分化。
社会成员对政治制度、政治过程缺乏明确的认知、情感和价值取向,更谈不上对体系内的决策及实施施加影响。
政治学原理精简内容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绪论第一章1、政治:就是人类社会得一种特殊历史现象。
它产生于人与人之间得利害冲突,就是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得阶级,通过建立以暴力为基础得国家政权,利用法律这种强制性得手段来天界利益分配,解决社会冲突得活动。
(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得上层建筑,就是经济得集中表现,就是一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得各种社会活动与社会关系得总与。
)(前为书上答案,后为学委)2、如何理解“政治就是经济得集中表现?”(简答、辨析)政治得根源就是经济,政治就是经济得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就是由经济关系决定得(1)政治得性质由经济基础得性质所决定,但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2)经济基础决定着社会得阶级结构、阶级得经济地位以及阶级得经济利益。
(3)有什么样得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得政治关系。
(4)强调经济对政治得决定性作用,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得根本特征。
(5)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如何理解政治?(论述)结合实际第一,政治得根源就是经济,政治就是经济得集中表现,①政治得性质由经济基础得性质决定,但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②经济基础决定着社会得阶级结构、阶级得经济地位以及阶级得经济利益。
③有什么样得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得政治关系。
强调经济对政治得决定性作用,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得基本特征。
第二,政治得实质就是阶级关系。
阶级性就是政治得基本特征。
在人民掌握政权,国内得政治关系主要就是人民内部关系。
第三,政治得核心就是政治权力,任何阶级要实现自己得目得,都必须掌握对国家或社会得最高统治权。
政治权力得中心问题就是国家。
她就是关系全部政治得主要得与根本得问题。
第四,政治活动就是科学、艺术。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她就是有规律可循得。
第五,政治就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得上层建筑,就是经济得集中表现,就是以政治权利为核心展开得各种社会活动与社会关系得总与第二章政治关系(名词)1.政治关系:政治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社会利益要求与利益关系而形成得,以政治强制力量与政治权利分配为特征得社会关系。
政治学原理应该记住的知识点
《政治学原理》应该记住的知识点:
第一篇:
政治、政治学
第二篇:
政治权力、政治权利、
第三篇:
政治统治、政治权威、政治管理、马克思·韦伯关于权威的三种类型、法治的含义、法治的特征和法治的功能、善治、政治参与第四篇:
政治体系、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政体的分类、国家结构形式、政党、政党制度、两党制、多党制、政治社团、压力集团
第五篇:
政治文化、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政治社会化、意识形态
第六篇:
政治改革、政治革命、政治民主、民主政体、极权政体、威威权政体。
政治学原理复习总结
政治学概论应掌握的要点一、基本概念:1、政治:“政治实际上就是社会政治共同体中的各阶级、集团、社会团体、政党、领袖和人民,为了实现和维护其所代表的根本利益,围绕公共权力发生的各种关系、形成的各种制度和进行的各种活动的总和;”2、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3、人民:人民是相对于敌人而言的,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由那些具有共同利益和政治目标,能顺应历史潮流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阶级、阶层和集团所构成的社会政治群体;4、国家:是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压迫的工具;5、所谓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它表明在国家生活中,那个阶级处于统治地位,那个阶级处于被统治地位;6、所谓政体:则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组成反对敌对势力维护自身利益的政权机关,特别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7、政党实质上是特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集中代表,是由特定阶级的骨干分子在共同政治纲领的指引下,为谋取和巩固政权而在政治活动中采取共同行动的政治组织;8、所谓政党制度,就是指一个国家关于政党的各项制度规范的总和,主要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9、两党制:所谓两党制,是指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由代表资产阶级不同集团利益的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而轮流执政的一种政党制度;两党制中的“两党”仅仅是指轮流执政的政党数目,而不是指国家政治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政党数目;10、多党制:所谓多党制,是指一国中多个政党通过竞选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的一种政党制度;当今世界的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多党制,其中以意大利、法国、德国较为典型;11、政治社团:在政治社会中,以某种共同利益为纽带而结合在一起的人们,通过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府的决策,以维护或实现自身利益的社会群众团体;12、公民素质:指公民群体在民主政治条件下所形成的公民意识、参政能力和文化素质的总和;13、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定政治共同体或组织中的某些政治实体,利用已经占有的优势政治资源,以不可抗拒的公共理由,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利益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整合、控制、支配和影响另外一些政治实体的强制力量;14、政治权力的集权结构:是指社会政治权力体系中的权力集中于上一层面机构,而下一层面机构很少有权;同一层面机构间的权力集中于某个机关,而这个机关的权力又集中在主要领导一人或几人手中; 15、政治权力的分权结构:是指社会政治权力体系的各级各类权力机关的地位、职能和相互关系等都按照某些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性规则而做了明确的规定,它们共同分享了产生于主权的治权,权力不论大小强弱都享有自主权;16、政治权力异化:政治权力执行人改变、取消政治权力正当职能,致使政治权力偏离公共本质的现象就是所谓政治权力的异化;17、政治权利:就是政治共同体赋予其正式成员进行政治作为或不作为的资格、自由和利益等,是人们参与政治活动的一切权利和自由的总称;18、创制权:是指公民有权直接提出关于法律或宪法的建议案,其目的在于防止公共机构拒绝提交或制定有利于人民的公共决策议案,而创制权一旦实现就会使社会各派势力的政治意志更容易输入到社会公共机构中,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代议制民主政体中政治代表们代表性不足、不充分和不普遍的缺陷;19、复决权:则是指公民对国家立法机构通过的一般法律或宪法进行再表决,以决定其是否成为法律或宪法,它是公民对公共机构所做选择的再选择,防止公共机构做出不利于人民的决策;19、政治文化是人们对现存的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的思想反映,是政治主体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形成的各种政治意识的总和;20、政治心理是政治主体对社会政治现象不系统和不定型的感性反映,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动机、政治意志等诸多具体形式;21、政治思想,就是政治认识主体对政治认识客体的理性反映,是在对政治问题的思考中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和;它是人们对政治生活内在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自觉反映,是政治文化的理性形态;22、政治行为:是政治关系的直接动态表现,是人们在特定利益基础上,围绕着政治权力的获得和运用、政治权利的获得和实现而展开的社会活动;23、政治决策就是国家、政党、社会政治组织的领导权力机关,选定国家发展的方向、目标,选择按此方向而实现其目标的途径、步骤以及方法、手段等措施的活动;24、政治管理:就是国家权力“按照某种特定的秩序和目标对政治生活进行自觉地、有计划地约束或制约的一定方式;就是说,通过这种特殊的约束方式使政治生活的各方面都能按照某种既定的秩序和目标来运行和发展”;25、所谓政治参与:就是指一个国家内的普通公民或公民组成的团体,依法参加社会政治生活,表达个人或集体意愿,从而影响政权体系的构成、政治规则和政治政策的制定及实施过程的政治行为;26、所谓政治发展应该是指整个政治系统发生的包含着系统增量的变迁过程,它可能表现为系统要素的质量不断改善,系统要素的数量不断增多,系统的结构日趋复杂而和谐,系统的功能日益多样化及专门化,系统整体的加工、服务和输出等的能力不断提高等;二、简答题:一阶级的特征作为经济实体的阶级有如下基本特征:1、不同的阶级在社会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有的处于支配地位,有的处于服从地位;2、不同的阶级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不同,即各阶级是否占有生产资料及占有生产资料的多少各不相同;3、不同的阶级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4、不同的阶级获取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不同;二、人民的政治作用人民既是国家赖以存在的基本因素,又是社会政治生活的主体,因而对国家政治生活必然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决定性的作用:1人民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他们的物质生产是政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2人民特别是知识分子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他们的精神生产深刻地影响着政治社会的发展;3人民是社会政治实践的主体,他们的革命斗争是推动政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三、国家职能的共性•尽管不同类型的国家所承担的任务和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甚至国家的具体职能也各有特点,但是任何国家都具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两大基本职能;1、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是指国家运用暴力、法制等特殊的强制力,控制、镇压被统治阶级及其一切破坏分子反抗的职能;这种职能是由国家的阶级本质决定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2、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是指国家对经济、科学文化教育、公共福利等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它同样体现了国家的本质;四、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一方面,国体决定政体,国家的阶级性质决定着国家政权所要采取的组织形式;任何政体的选择,都必须与国体相适应,必须符合阶级统治的需要;也就是说,在二者的关系中,国体起着主导的决定作用;•另一方面,政体也并非完全消极被动的适应,它可以反作用于国体,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就是说,如果政体选择得当,就能够起到巩固和发展国体的作用;反之,则会影响阶级统治的顺利实现;五、单一制国家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国家具有统一的宪法和其他基本法律;•第二,国家具有统一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体系,最高国家权力归中央政府掌握;•第三,全国行政单位按地域划分,地方权力受中央权力的统辖;•第四,由中央机关统一行使外交权,地方行政单位包括自治单位对外不具有独立性,因而不具有独立的外交权;•第五,国民具有统一的国籍;六、政党制度的特征•政党制度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党制度通常是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设立的,所以,统治阶级为了更有利于其政治统治以及利益的最大化,根据自身的需要,会不断地改变政党制度;•第二,政党制度有些是成文法规定的,有些是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尚无成文法规定;•第三,政党制度不仅规范着政党本身的地位、作用和活动方式,也深刻地影响着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以及社会成员的政治生活内容;七、两党制的主要特征是:第一,在一个国家有两个以上的政党,但居垄断地位的政党只有两个;第二,这两个大党势均力敌,相互对峙,长期轮流执掌政治权力;第三,两党通过竞选,夺取议会多数组阁或当选总统执政;第四,其他政党没有希望掌权,但在政治上有一定影响;八、多党制的国家通常具有的基本特征:第一、党派林立,政党联盟松散:第二、联合执政,政局多变:第三、意见分歧较大,政府效能低下:九、政治社团的特点1、团体利益的单一性2、团体成员的群众性3、活动方式的非盈利性4、政治活动的参与性5、政治思潮的多样性十、政治社团的作用1、推进政治社会民主化2、促进公共决策的科学化3、增强政治监督的社会化4、维护政治局势的稳定性十一、文官制度的内容1.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提拔;2.没有任期限制,薪酬逐年提升;3.专业分工明确,职位级别严明;4.保持政治中立,限制政治参与;十二、政治权力的功能政治权力的功能和作用非常广泛, 大致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政治整合;2、政治控制;3、政治分配;4,政治影响;十三、以政治权力异化的原因为标准,可划分以下类型:1、政治权力的结构和体制是影响政治权力异化的最重要的制度原因,据此形成的政治权力异化属于体制或结构型的政治权力异化;2、社会风气,特别是政治领域的社会风气,是影响政治权力异化的重要社会原因,由此形成的政治权力异化就是风气型政治权力异化;3、掌权者的素质决定了政治权力能否或多大程度上被异化,是政治权力异化是否发生的关键要素,由此形成的政治权力异化就是素质型的政治权力异化;所谓掌权者的素质,包括品德和能力两方面,其中以品德素质最为重要和关键,绝大多数的素质型政治权力异化都是由掌权者的品德缺陷造成的;十四、政治权利发展的基本趋势第一,人类政治权利的要求将更加急迫和普遍;•第二,政治权利的形态将更加多样化,更加错综复杂;•第三,人们实现自己政治权利的方法、途径、手段和措施也更加多元化,更加完善;•第四,人们享有政治权利的种类不断丰富,绝对数量也与日俱增;•第五,在全球相互联系不断加强的背景下,一国之内包括政治权利在内的各种权利的发展和实施状况,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影响;•总的来说,政治权利在可预见的未来将呈现如下趋势,即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越来越多的手段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政治权利;十五、政治心理的特点1、从主体上看,政治心理具有广泛性和个体差异性;2、从属性上看,政治心理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3、从形成过程看,政治心理具有自发性和直接感受性;4、从表现形态看,政治心理具有潜在性和相对稳定性;十六、政治心理的作用1、政治心理是激发政治行为的直接动力2、政治心理是影响政治变革的心理基础3、政治心理是政治理论的直接基础4、政治心理是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十七政治决策原则:第一,信息原则;第二,预测原则;第三,系统原则;第四,可行原则;第五,优选原则;第六,创新原则;第七,适时原则;十八、政治管理的特点1、政治管理行为是一种矢量;“有的放矢”即为“矢量”;2、政治管理是少数人对多数人实施的一种管理3、政治管理的实施呈现明显的层次性4、政治管理作用具有一定的结果十九、政治管理的内容•首先,对政治思想的管理;这主要是通过对舆论和传媒宣传什么、不宣传什么的管理,来控制社会政治思想、规范传媒的行为;影响政治道德观、政治价值观、政治信念、政治态度等;•其次,对政治言论的管理;政治言论有口头的和书面的两种,这里主要是指公民在公共场合发表的涉及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方面有影响的言论,除此之外,不在政治管理之列;•最后,对政治活动的管理;政治活动即个人和集团直接围绕国家政权进行的活动,通常指一定时期为完成一定的政治目的而开展的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的活动;如选举、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罢工、起义等;这些活动直接涉及统治阶级的经济政治利益,直接关系到社会和政治的稳定,因而必须加以管理;二十、政治参与应具备的特征:第一、政治参与的主体应是普通公民或公民组成的团体;所从事的政治活动也必须是业余的、非连续性的,其参与各种政治活动的行为同时也应当是主动的、非胁迫性的;第二、政治参与的目标指向是影响政府的活动;公民的参与行为不管最终是否对政府当局产生压力,从而实现政治参与者的愿望,只要实施者的行为旨在影响政府活动,这种行为就属于政治参与行为;第三、政治参与是一种表达政治意愿的行为,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指向,必须外化为一种具有政治意义的行为;第四、政治参与的途径具有多样性;一般有政治投票、政治选举、政治结社、游行集会、罢工罢市、参加听证会、质询会等,我国还有公民投书信访、上访、与政府官员直接对话等形式;第五、政治参与基本上是一种体制内的非暴力行为;政治参与是公民履行宪法、法律所赋予的政治表达权利的行为;它是以维护现有的政治秩序为前提的,所以政变、暗杀、骚乱和暴动等以非常手段影响甚至改变政府组织的行为不属于政治参与;二十一、政治参与的方式1、政治投票与政治选举2、政治接触3、政治结社4、政治表达除以上主要的几种政治参与方式外,基层自治也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政治参与;二十二、政治参与的作用:1、影响经济的发展2、影响政治稳定3、影响社会公平和政治统治的合法性4、影响社会发展和政治文明二十三、政治发展的类型•政治发展可概括为政治革命、政治改革和政治现代化三种基本类型;1、政治革命是政治发展的一种常见类型,它比较多地出现于人类文明尚没有进入近现代社会以前各阶段,而在人类掌握了巨大物质力量的近现代社会则相对受到了限制;2、政治改革作为政治发展的一个基本类型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曾经长期是一种不彻底的妥协式政治发展的基本形态;3、政治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政治发展形式,它关注的焦点是政治系统怎样具有现代政治的那些标准特点和属性,比如大众化、世俗化、民主化和科学化等;。
政治学原理重点掌握
1、道德政治观:将政治等同或归于道德。
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和社会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只有道德高尚的有学问的贤人哲学家统治,才能实现政治目的。
是从哲学思辨的角度而非社会现实,忽视阶级性,片面。
2、权力政治观: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玩弄权术的活动。
文艺复兴,马基雅维利,第一次将政治与伦理分开,提出政治是君主夺取国家政权及维护其统治的权术活动。
某种程度涉及政治的核心内容,看到政治的黑暗面,但没有看到政治的全部,是片面的。
3、“管理众人之事”:即政治是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政,众人之事;治,管理。
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抓住政治的公共性和管理性功能,有合理内核,但忽视其阶级性。
4、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政治的根源是经济,实质是阶级关系,核心是政治权力,是科学,是艺术,具有公共性,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5、政治: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6、政治与法律的关系:都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都建立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
政治是人们根据社会利益,通过政治权力进行政治权利分配的社会关系,而法律是特定的政治权力制定和认可的社会成员的相互关系和行为的刚性规范,它们共同服务于统治阶级和集团的利益。
一方面,政治是法律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前提(法律由特定的政治机关制定和认可,以政治权力为后盾,必须在稳定的社会和政治秩序中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法律对政治文化又有作用的影响和作用,使统治者利益要求和权力地位合法化,保障权力运行。
7、政治与宗教的关系:宗教是人们根据对于人为制造的神的信仰而形成的一整套的世界观、社会心理、感情等的总和。
宗教是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一定的条件下与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发生及其紧密的联系,从而形成政教合一的现象。
宗教需要借助政治权力扩大宗教的影响,就统治者来说,宗教是被统治者的精神鸦片,是巩固其统治的思想工具。
政治学原理知识点
政治学原理1.马克思主义政治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②政治的本质是阶级关系③核心是政治权利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2.政治的含义和本质①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政治的集中体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开展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其本质是争取、维护、调整、分配不同阶层或者集团的利益3.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
4.政治学的发展中国:①儒家:德治、礼治②法家:法治③孙中山:三民主义、五权宪法④1952京师大学堂,首设法律科西方:①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②马基雅维利《君主论》③孟德斯鸠和卢梭:法的精神、社会契约论和分权制衡学说5.政治行为的产生①原始社会末:社会分工—剩余产品的出现—分配—财产私有②封建社会:租赁土地—奴隶主与佃农的剥削关系③资产社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④社会主义社会:革命理想纲领6.政治学的任务①阶级阶层与利益集团②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及决策体制③中央政府与地方、基层政府之间的关系④政党关系、政党不分、政企不分⑤民间表达与社会舆论⑥政治文化革新⑦廉政问题⑧民主建设7.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传统:①历史研究法②制度③比较④规范⑤法律⑥机构-功能研究法现代:①心理学②社会学③阶级分析④经济分析⑤系统分析⑥理论联系实际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⑧从具体到一般,从一般到具体8.马克思主义的两个论断①国家是个历史现象,不是本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9.国家的定义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是社会公共利益主体,具备公共权力10.国家权力及特性国家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以完成一定的公共职能为前提,所表达的国家意志本质上就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政治学原理理论知识点总结
政治学原理理论知识点总结一、政治学原理的概念政治学原理是指政治学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原则或规律,是政治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
政治学原理囊括了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是政治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政治学原理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政治学的基本概念、政治学的基本原则、政治学的基本方法等。
如政治权力、政治制度、政治参与、政治文化等等都是政治学原理的内容。
在政治学原理中,政治学的基本概念是政治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基础,而政治学的基本原则则是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的客观规律。
政治学的基本方法则是研究政治学问题的科学方法。
二、政治学原理的作用政治学原理作为政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政治学原理是政治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政治学研究工作的理论指导。
其次,政治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政治、分析政治现象、解决政治问题。
再次,政治学原理可以指导我们的政治实践,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政治活动。
三、政治学原理的基本概念1. 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指一定社会中的某些人或某些组织所拥有的对其他人或其他组织进行行为约束和行为引导的能力。
政治权力是政治学的基本概念,也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政治权力的特点是普遍性、专一性、有限性和历史性。
政治权力的普遍性是指政治权力在各个社会中普遍存在;政治权力的专一性是指政治权力是社会权力的一种特殊形式;政治权力的有限性是指政治权力的范围和程度是有限的;政治权力的历史性是指政治权力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2. 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指一定社会中人们协调相互关系的规范和规则,是社会生活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规范的一种形式。
政治制度是政治学的重要概念,也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政治权力的组织结构、政治权力的行使程序和政治权力的行使方式。
政治制度的类别有很多,常见的有单一制和权力分立制、民主制和专制制度、议会制和总统制等。
3. 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指人们通过政治活动来权利意见和决定政治事务的一种行为。
《政治学原理》重点内容
《政治学原理》重点内容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3、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6、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7、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11、共和制: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14、国家元首: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16、利益集团: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8、市民社会: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9、政党: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25、政治合法性: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29、政治参与: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31、选举: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
33、监督:是国家有权机关以及社会公众依照一定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对政治权力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督察、监控和制约的社会活动。
34、政治监督:又称之为自上而下的监督,它属于政治治理行为范畴,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包括宪法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政党监督。
《政治学原理》知识要点
《政治学原理》核心要点第一章绪论▲一、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的论断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论述,我们可以将政治的实质和含义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 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强调经济对政治的决定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特征)。
第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
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二、《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
它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做了系统阐述,其主要内容是:第一,《宣言》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
第二,明确提出了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
第三,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第四,强调指出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根本目的,无产阶级在政治上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是实现真正的民主。
第五,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及意义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政治学研究还需要采取一些具体的研究方法。
其中比较常有的有:历史研究方法、制度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结构功能研究法。
2、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在于:①有助于增强公民意识,提高政治文化水平;②有助于借鉴和吸取外国政治的合理因素,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③有助于提高广大干部的管理才能,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的民主化。
第二章国家与阶级▲一、氏族1、原始社会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以血缘亲属关系为纽带联系社会成员是氏族制度的本质;第二,氏族是实行原始民主制的全体氏族成员的共同的管理组织,氏族制度的组织结构式议事会;第三,在氏族组织内部,所有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都有互相帮助和保护的义务;2、原始民主制的特征:第一,是原始社会氏族内部共同事务的管理体制,而不是国家形式;第二,是氏族全体成员享有的民主制度,而不是国家产生后的阶级民主制;第三,原始民主制中的权力是处于社会之中的,“自然发生的共同体的权力”而不是像国家权力那样成为独立的,站在社会之上的支配主体。
政治学原理复习重点
政治学原理复习重点政治学原理一、名词解释:1、政治: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根底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达,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的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国家权力:国家权力,又称公共权力或(狭义的政治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3、政体:政体是“政权构成形式〞(或阶级统治形式,是指“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4、政党: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局部最积极的分子所组成,具有共同的理论主张和政治纲领,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取得、维护或参与政权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5、政党制度: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或习惯形式的统称。
6、政治团体:政治团体是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政治过程和影响政府决策的社会利益群体。
7、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那么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它是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表达着政治关系的内容。
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2.从政治参与的内容来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利益的主张行为,因此,政治参与实际是公民的政治权利行为,是政治权利以公民政治行为为载体的表达。
8、政治社会化:是指政治文化的社会化过程,也即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而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
9、政治开展:政治开展是指政治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上升变化过程,它包括政治行为性质、方向和方式的改变和调整,政治体系根本性质、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变革和完善,政治文化价值取向、认知情感、态度动机、思想理论的变化和演进。
政治学原理考试知识点整理
1,国家结构形式:实质处理国家整体与局部之间,全国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的基本模式。
2,单一制:是中央政府将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域,具有统一的主权国家结构形式,有统一的法律体系和司法体系,国家具有单一的宪法,统一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统一的行政机关体系和统一的国籍。
3,压力集团:是指那些在某些方面拥有共同利益或者共同主张的人们,为了市政府维护其利益或实现其主张而组织起来对政府施加压力的集团。
4,政治团体:为表达争取人们利益或国家权力的运行机关而组织的群体、集合、集团和组织。
5,民族:使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领域、共同的经济生活方式,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6,政治社会化:指的是政治文化的社会化过程,也即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
7,政治发展:实质上是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的,由进步阶级或集团推动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政治体制的调整过程。
8,民族融合:是指全世界都实现共产主义后,世界各个民族的经济、文化高度发展趋于一致,世界各个民族的差别以及原有的特征逐渐消失,最终在世界范围内融合成一个没有民族界限的人类共同体。
9,国家形式:就是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形式,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和体制的总和。
10,法西斯国家: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它是垄断资本采用的最残暴、最野蛮的政治形态,是垄断资产阶级在面临经济社会政治危机时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政治地位所实行的公开的恐怖政治。
1,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次讲政治和伦理分开2,我国单一制的两大特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3,国家机构的基本构成: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4,洛克的分权思想体现在:立法权、行政权、联盟权5,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主席的职权有:公布法律、发布命令、任免权、外交权、荣典权6,国家权力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总体的以强制力保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政治原理知识点总结
政治原理知识点总结政治原理是指从政治的本质、政治的起源、政治的发展、政治的功能、政治的基本原则等方面系统地阐述政治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特征的学科。
政治原理是政治学的基础学科,它系统地揭示了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规律和本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治学的其他学科。
下面将从政治的本质、政治的起源、政治的功能、政治的基本原则等几个方面来总结政治原理的知识点。
一、政治的本质政治的本质是指政治活动和政治现象内在的本质特征。
政治的本质是由政治的起源、发展、功能、目的等方面共同决定的。
1.政治的本质是关于权力的竞争和制度的调整政治的本质性特征之一是权力。
政治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争夺和维护权力,并通过制度来调整权力的运行和分配。
无论是政治制度还是政治决策,都是围绕着权力问题展开的。
因此,政治的本质是关于权力的竞争和制度的调整。
2.政治的本质是关于人的利益政治活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人的利益。
政治活动是为了维护和实现人的利益,包括社会整体的利益和个体的利益。
政治决策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维护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因此,政治的本质也是关于人的利益。
3.政治的本质是关于公共事务的管理政治的本质还包括公共事务的管理。
政治活动主要是为了管理社会事务,包括民生、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环境等方面。
政治活动通过制定政策、法律、规章制度等手段,调节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二、政治的起源政治的起源是指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的发端和开始阶段。
政治的起源是由早期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社会关系、政治组织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
1.政治的起源与生产活动有关政治的起源与人类的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早期人类处于采集社会阶段,一开始只是为了维持生存而分工合作,没有出现专门的政治组织和政治活动。
但随着生产技术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开始进行农业耕种和畜牧养殖,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分化,社会产生了阶级矛盾和利益冲突,从而产生了政治等级和政治组织。
政治学原理重点
名词解释1、国家国家是最复杂的政治现象,也是我们理解政治现象的入口国家是在确定的领土边界内建立最高管辖权,并通过一套永久性机构行使权威的政治结合体。
2、政治权力某一政治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或原则而在实际政治过程中体现出的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
(经济权力、社会权力、道德权力)政治主体:最核心是国家或政府政治权力使政治生活得以可能,是政治生活的凝合剂。
3、专断性权力不用与社会商量,用非常规的专断方式使用的权力,常用于镇压或强制性的社会动员。
即强加于社会的权力(power over society)4、基础性权力基础性权力:国家渗透社会,在社会中合法地实施自己的政治决策的能力,它通过官僚系统,以常规化的方式运作。
即通过社会获得的权力(power through society)。
5、政治合法性政治合法性可以被界定为政治权力主体的权力及其行使得到政治权力客体认可和自愿服从的能力和特性。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而创立的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政体形式。
7、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生活中通过一定的机制获取政治知识和技能,形成政治意识、政治观念和政治价值的过程。
8、政治文化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因素。
(“硬件”—“软件”)简答题1、三种类型的合法性传统型的合法性自古就流传下来的传统,尤其是从祖先继承下来的神圣规则。
人们必须无条件服从既定的规则,常常被奉为不可改变的圭臬。
(长老制、家长制和世袭制:“历来如此”、“奉天承运”)魅力型的合法性依赖的是最高统治者的特殊魅力和超凡品质,即从人格上皈依某个人的大彻大悟、大智大勇和其他一些领袖品质。
它来自于服从者作为信徒的虔诚态度,是一种最不稳定的统治形态。
法理型的合法性法律和章程的明文规定,相信法令、规章必须合乎法律,掌权者,必须在法律规则的约束下才有发布命令的权力;是一种比较稳固的政治统治。
政治学原理考试重点
一、填空1.政治学的价值体系包括:国家公共生活领域:民主,效率社会公共生活领域:自主、自治私人生活领域:自由、宽容涉及三大领域:正义2. 主要政治意识形态: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社群主义、无政府主义、法西斯主义、女权主义、生态主义3.政治参与的形式:政治投票、政治选举、政治冷漠、政治结社、政治表达、政治接触4. 阿尔蒙德在《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中研究的是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墨西哥五个国家,他把政治文化分为哪几类:村民政治文化、臣民政治文化、参与者政治文化。
5.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家庭、学校、社会组织、大众传媒、政治实践6.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无政府状态7.国家的四要素是:人口、领土、政权、主权(三要素是人口、领土、主权)8.当代中国最主要的政治团体:妇联、工会、共青团9.西方民主的三大基石:代议制度、选举制度、政党制度二、名词解释1.什么是政治?(1)拉斯韦尔认为:研究政治就是研究权力的形成和分享(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自由主义:(1)约翰·洛克提出了“自由的个人能够组成稳定社会的根基”。
此后,自由主义开始产生明确的定义。
在他的《政府契约论》里面,他提出了两个基本的自由功利主义:(1)提倡追求“最大幸福”,主要哲学家有杰瑞米·边沁等。
(2)主要思想:凡是能使效用最大化的事就是正确的;人都是趋乐避苦的,要平衡幸福和快乐;从整体出发考虑效用,追求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3)主要派别:情境功利主义、普遍功利主义、规则功利主义。
保守主义:(1)埃德蒙·伯克写下《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后,保守主义成为系统性的意识形态;(2)保守思想和观念大体出现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期。
在欧洲大陆,保守主义以法国思想家梅斯特尔为代表,反对任何改革思想,具有明显的专制性和反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学原理知识点国家的阶级本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阶级社会特有的组织,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只有当阶级矛盾在客观上达到不能调和的地方、时候和程度才会产生国家,而国家的存在又是为了缓和阶级冲突,把这种冲突控制在统治阶级允许的范围内,二是国家是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建立起来的,它主要是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三是国家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机构,它虽然是管理全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但首先必须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的本质:就在于他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它表明一个国家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这个阶级又联合哪些阶级对哪些阶级实行专政。
国家的职能:是指国家在社会中担负的任务和所起的作用,是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
为什么说国家是阶级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的统治职能和社会职能二者是怎么样的关系:社会管理职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同时,这种职能的执行和实现,必须依靠国家权力,所以它又与政治统治密切联系在一起。
政治职能是社会职能的前提,另一方面,政治职能又必须以社会职能为基础,因为,国家只有有效的实现了社会管理职能,政治统治才能够得以持续。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合一模式:社会包融国家,国家吞并社会。
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对立模式:社会先于和优于国家的模式,国家高于社会的模式。
国家与社会的交融模式。
社会主义国家的特点:经济基础上实行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以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为其领导政治特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其思想特征。
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优点政治权力的问题涉及:政治权力的含义和性质,政治权力的起源和基础,政治权力的实现方式,政治权力的分配问题。
权力是指在社会关系中主体促使客体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的能力。
具有以下特征: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一种主客体关系;权力具有强制性;政治权力的含义和性质:政治权力是指政治主体(包括个人、群体和组织)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在公共事务领域为实现一定的利益和达成特定的目标而对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主体特殊性,政治权力的公共性,特殊强制性。
政治权力的实现是指在权力关系中权力主体促使权力客体按照主体的意志行事以实现特定利益。
主要有以下实现方式:1、直接使用暴力;2,压迫和威胁;3、命令和规范;4、说服和激励;5、训诫和处罚。
政治权力的基础和本质:政治权力的基础是经济权力,本质上是阶级统治权。
政治权力的要素和条件: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分为客观要素和主观要素,政治权力的客观因素是指形成和巩固政治权力的客观条件,相当于政治资源,主要包括财富和暴力,政治权力的主观要素是对于政治权力形成和巩固有重要作用的权力主体自身的条件,包括权力主体的身份资格、才能、智慧策略等。
权力、权威和合法性之间的关系:权力真正有效性取决于客体的自愿服从,对于权力主体来说就是权威,权威使权力客体的被迫服从转化为自愿的服从和支持。
权力和权威是两个相关但不相同的概念,有权力不等于有权威。
权力客体对于权力的自愿服从和自觉支持,又取决于权力客体对权力正当性的认可,而权力的正当性就是权力的合法性。
具有合法性的权力才能形成权威。
具有权威性的权力才是最有效的的权力。
当代政治学的权力分配模式理论精英主义,多元主义,法团主义政治制度的含义及基本内容是什么:取得政权的统治阶级运用法律形式确立的统治与被统治关系的制度。
狭义的国家制度是指反映国家阶级属性的国体,广义的国家制度包括国体和由之决定的政体以及国家结构。
国家的结构形式是指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有单一制、复合制。
国体:国体即国家的根本制度,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政体即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指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治机关。
共和制政体:共和制政体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限制的国家政体形式。
民主共和制是指国家机关由所谓多数公民选举组成。
议会共和制是以议会为国家政治的核心,政府由议会产生度对议会负责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指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创造的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和制政体,其基本特征是:第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家的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受它监督,对它负责;第二,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向选民负责,受选民监督,与选民保持密切的联系,选民有权罢免不称职的人民代表;第三,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把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结合起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各级人民政府能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的、有效的处理国家事务。
联邦是指由几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政治实体组成的统一国家,是单一的国际法主体。
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建立自治机构,行使主治权。
选举制度:选举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治阶级在获取公共权力的合法性,从而组织国家政权机关过程中形成的,它是对选举国家各级代表机关的代表和其他国家公职人员的各项制度的总称。
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1普遍选举原则:2平等选举原则:一人一权,每一位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所有选民都在平等的基础上参加选举。
3透明性原则:选举充分开放和公开,它包括国事公开、候选人提名和情况公开、选举过程和结构公开、竞选费用公开以及当选议员的观点主张公开等。
4秘密投票原则:选举时投票人不在选票上署名,填写的选票不向亿人公开,并亲自将选票投入票箱。
5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原则:直接选举是议会的议员或其他公职人由选民直接投票选出。
间接选举是由选民选出代表或选举人,再由他们投票选举有关国家公职人员。
政治选举过程一般包括以下七个环节:成立选举主持机关,划分选区,选民登记、候选人提名、竞选,投票、计票当选。
我国选举制度的特色:1、不搞政治中立、2、坚持党管干部、3、不搞两官分途、4、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
公务员制度是指由法律或法令规定的有关公务员的考试、录用、考核、任用、奖惩、培训、、工资、福利、退休等方面的各项管理制度的总称。
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征: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严格考核,晋升唯功;强调知识化、专业化水平;政治中立、职务常任;官纪分明、待遇优厚。
西方公务员制度的作用:高级公务员是政府各部门的真正主人;公务员忠实贯彻执行内阁的各项决议,维护政府工作正常进行特别是在执政党更迭时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公务员在新老执政党之间能发挥缓冲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保证了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
政治管理的内涵:政治管理就是国家权力按照一定的秩序和目标对政治生活进行有计划的约束和制约的一定方式。
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的异同:相同点: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都是国家的政治行为,其共同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特定的社会秩序,都是为了实现特定社会主体的政治利益;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都是利益实现的政治行为方式;任何政治管理都服务于一定的政治统治,反映着统治阶级的利益,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持现存的统治秩序。
不同点:在行为主体方面,由于政治统治本质上是阶级的统治,政治统治行为的主体只是由统治阶级组成的国家政权,而是以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为主的,政治管理行为的主体除了国家政权外,其他政治体也可以作为主体存在;在行为客体方面,由于政治统治总是把被统治阶级作为它的行为客体,因此其可以是多数人,也可以是少数人,而政治管理的行为客体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从行为目标来看,政治统治的目标主要是通过掌握国家政权,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来贯彻统治阶级的意志进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包括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和破坏活动,保持统治者地位的稳固和根本利益的实现,政治管理是在既定的的政治统治格局下,对经常性或日常性的社会公共政治生活进行调控,在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前提下一定程度地使社会利益也得到实现,在保障政治稳定的同时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从行为方式来看,政治统治主要是阶级统治,因此,其行为方式一般都是直接诉诸武力、以暴力镇压为主,它的对象主要是敌对势力和少数敌对分子,政治管理执行协调社会公共事务的一般职能,针对的主要是社会成员的公共政治性行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有较大的共同利益,因此这就决定了政治管理的行为是非暴力的,是以民主的、行政的、说服教育的方式为主。
传统政治管理和现代政治管理的异同:在管理主体上,传统政治管理的主体具有单一性和同构性,现代政治管理权力的行使主体具有多样性;在权力特性上,传统政治管理表现出明显的任意性和连带性,现代政治管理所运用的权力具有规范性和相对独立性的特点;在管理功能上,传统政治管理具有强烈的排他性;现代政治管理具有开放性;在总体运行机制上,传统政治管理表现出明显的人治特性,现代政治管理由法治代替人治;在管理方法上,传统政治管理具有明显的简单性和落后性,现代政治管理以科学性和先进性取代了简单性和落后性。
政治原则是指反映在政治管理过程中的内存规律或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并在一这范围内有指导意义的准则、规则的意称。
遵循民主原则、法治原则、统一原则、高效原则。
政治管理的方式:就是在政治管理活动中为实现管理目标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
包括政治领导、政治决策、政治组织、政治协调、政治沟通。
政治领导:是指政府、政党与其他组织及其政治领袖对社会政治生活的根本性的问题所做的权柄性指导。
政治决策:就是政治管理主体对政治生活的重大问题制定和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它是对政治生活的方向、目标、原则、方法和步骤进行抉择的过程。
政治组织:是由政治管理主体对自身和政治管理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行为实行配合和控制,使之达到或趋向某种政治有序化的活动过程。
政治协调:是指政治管理主体对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进行调节或调解,使之趋于平衡和谐的政治行为和活动过程。
政治沟通:广义上是指传递政治信息、交流政治思想和态度的全部活动。
狭义上是指政治体系在输入、输出过程中政治信息的交流与转换。
政治管理过程中的政治沟通指的是狭义的政治沟通,是指政治管理主体对政治信息的接收、选择、储存、传送、分析和处理一系列过程。
政治监督:指的是在政治管理过程中,为保证社会公共权力机关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和轨道上运行,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
政治管理的作用:1、调节和干预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和巩固特定的经济基础;维持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保障政治稳定;3、确定政治生活的方向,保证和促进民主政治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政治管理主要通过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调节、干预和控制来维护和巩固经济基础,具体任务包括:维护统治阶级对基本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保持统治阶级的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的支配地位,进而巩固统治阶级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巩固和维护与经济性质相适应的经济形式,特别是巩固和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经济成分不断发展的经济形式,确保统治阶级经济利益的实现;协调各种经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