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1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合集下载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会写“阀、避”等12个字,会写“埋头、整理”等3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抓住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体会人物的品质。

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4.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抓住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体会人物的品质。

2.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难点】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师: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

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

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过重要作用。

师: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

板书课题。

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通过看注释、查词典等方式弄懂。

2.词语学习:⑴交流自己已懂的词语。

⑵认读生字新词。

埋头含糊军阀避免局势僻静魔鬼苦刑严峻残暴匪徒拘留法庭安定占据会意执行过度(3)理解词语。

含糊:不明确;不清晰。

军阀:指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统编版教材《十六年前的回忆》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统编版教材《十六年前的回忆》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统编版教材《十六年前的回忆》小学语文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

1.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体会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如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等。

引导学生从李大钊的言行中感受他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2.教学重难点2.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的表现,体会他的革命精神。

学习课文中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

例如,课文开头提到“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结尾处又写道“妈,昨天是4月28日。

”这种前后照应的写法,使文章结构严谨,也更能突出作者对父亲被害这一事件刻骨铭心的记忆。

2.2教学难点理解当时的复杂社会背景,体会李大钊同志在敌人面前从容不迫、英勇无畏的革命气概背后的深层原因。

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文中一些描写父亲神态、语言的句子,如何透过这些描写深刻理解父亲的革命情怀。

3.教学过程3.1导入新课谈话导入:同学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英雄人物为了正义和理想英勇献身。

今天,我们要走进一篇课文,去了解一位伟大的革命先烈。

(板书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提问引导: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如:十六年前发生了什么?回忆的是谁?)3.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生字词。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出示生字词:“稚、避、峻、啪、瞪、僻、瞅、魔、刑、哼、严峻、冷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等。

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纠正读音。

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可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等方法。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精选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第【1】篇〗[设计理念]精读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在编者的启示下(通过“预习”和“思考·练习”),在老师的引导、合作下,与课文对话的过程,即透过语言文字、感知思想内容,体验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接受课文美的熏陶。

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越高,学习策略掌握的越好,对课文的体验也就越深刻。

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注重引导学生根据“预习”和“思考·练习”的提示,深入到课文中去,和作者一起感受李大钊的伟大人格,一起体验失去李大钊的巨大的悲痛。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对李大钊生平的了解和对当时社会情况的了解1、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交流对李大钊生平的了解和对当时社会的了解,要求说得概括些,不必说得很具体。

2、学生如果了解不多,老师可作适当的补充介绍。

补充要点:(1)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设人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

(2)1926年3月,盘踞在东北的军阀张作霖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加紧迫害革命人士。

二、整体感知课文1、检查课文阅读情况,结合生字正音教学。

(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要注意纠正。

)2、检查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课前已布置预习,预习重点要求之一是“想想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的几件事”。

课上,可要求速读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事,想想课文写那个时间里发生什么事。

只要能找到表示时间的词,对事情的概括也就不难。

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和那个时间里的事:(1)“那年春天”:李大钊坚持留在北京做革命工作。

(2)“4月6日的早晨”:李大钊被捕时十分镇静。

(3)“十几天过去了”、“有一天”:李大钊在法庭上表现非常沉着、机智。

(4)“28日”、“第2天”:听到父亲李大钊遇害消息,全家人十分悲痛。

三、深入理解重点词句(1)教师:在每件事的叙述中,都有值得深入体会,揣摩的句子。

这些句子,有的是写人物的神态、语言,有的强烈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精推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第【1】篇〗学习目标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阀、、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精神。

教学准备:①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②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同学们,每当清明节时,我们都要祭奠过世的亲人,缅怀离世的朋友。

而每一年清明节,我们更应该想起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烈士。

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

今天,让我们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一起走进第10课,深深地怀念中国的创始人之一、中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

(板书课题)二、抓住“回忆”,整体感知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认读生字、生词情况。

3.再读课文,想一想:按时间顺序,“我”回忆了父亲的哪些事情?三、品词析句,感悟“者”形象1.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顺序,默读三部分课文,划出描写父亲语言、行动、表情的语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者?2.交流讨论:a被捕前:⑴“局势越来越严重……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这段话中哪个词引起了你的特别关注?(从“坚决、不能轻易、哪能离开”这些词语中能看出父亲很倔强,为了,明知处境危险,也坚决不离开。

)⑵“那年春天……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父亲为什么而忙碌?⑶填空:被捕前的父亲是一位()的者。

⑷指导朗读。

b被捕时:⑴读议句子,填空:被捕时的父亲是一位()的者。

“父亲保持着他倪有的严峻态度……对他们的没有道理可讲的。

”⑵分角色朗读。

C法庭上:重点品析“父亲瞅了瞅我们……他对于事业的信心”一段:⑴从“安定”、“沉着”两个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⑵父亲为什么“安定”、“沉着”?(联系上下文说一说)⑶填空:法庭上的父亲是一位()的者。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的文章。

该单元人文主题为“理想与信念”,四篇课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英雄气节和民族精神。

本单元编排了两个语文要素,一是“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二是“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强调对两个要素的综合运用。

“综合性学习”围绕主题“奋斗的历程”展开,能加深学生对党的奋斗历程的情感体验。

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时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文章从女儿的视角,为我们还原了一位革命先烈在危难时刻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从容赴死的感人形象,表达了对父亲为理想献身的精神的敬佩,以及对父亲深切的怀念。

本文突出的表达特点首先是在叙述过程中运用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客观立体地塑造了一位英雄父亲的形象,其次是运用对比手法烘托丰满的革命者形象,再是前后照应,强化中心,突出感情。

【教学目标】1.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2.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对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3.查找资料,了解先辈的革命事迹。

【教学重难点】重点: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并借助资料,深入体会人物的品质。

难点:理解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并进行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一、走进课文,初识伟人1.读课题,了解文章的主要人物。

2.借助资料,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事件。

3.梳理查阅资料的方法。

4.以时间点为脉络,梳理主要事件,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二、探究方法,品析人物1.全班共学“被捕前”的部分,找出人物描写的方法。

2.合作朗读“父女对话”。

说说读到了什么?反映了人物什么品质?3.再找到一处语言描写,进行品析。

三、运用方法,合作学习1.我们还知道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呢?2.按照这个方法,完成其他两部分的学习,归纳人物品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第1篇】第一课时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深深的怀念”这一单元主题,请同学们自读“单元导读”,想想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将要看到什么,学习什么二、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谈心中的疑问)2、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课本寻找答案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文,借助工具书,做到正确流利读课文。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检查正确流利读课文情况,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李大钊的哪些事你从这些事中感受到什么4、学生借助课前搜集的有关李大钊的资料,相互交流自己的初步感受。

四、熟读课文,动笔书写。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2、书写本课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一、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课文,作者李星华追忆了父亲李大钊生前发生的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在作者的眼中和你的心中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做批注。

二、根据学生汇报,教师顺学而导。

1、学生自由汇报被捕前部分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为了工作达到忘我的程度,从另一侧面体会当时形势紧急。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读出来。

课文3—6段,引导学生体会一向慈祥的父亲,今天竟含糊回答我的问题,同学们想象当时的情况,再次体会时局的严重,读出情况的紧急。

课文7段,课件出示李大钊说的话的含义,从中体会父亲把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重点读好父亲的话。

过渡语:是啊,尽管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越来越紧张,尽管同志们多次劝他离开北京,尽管母亲不止一次劝说他,可父亲总是坚定地说(课件出示父亲的话)读好父亲的话,从读中体会父亲对事业的高度负责精神。

2、学生汇报被捕时部分汇报10—11段,从“不慌不忙”一词体会父亲镇定自若,体会父亲为事业早已做好各种准备。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所展现的亲情、友情、爱情等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友谊、感恩父母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题: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2. 课型:讲读课文3. 教学内容: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感受课文中所展现的亲情、友情、爱情等美好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十六年前的往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重点词语。

3. 精讲课文: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所展现的亲情、友情、爱情等美好情感,分享自己的感受。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2. 教学内容: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3.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感受课文中所展现的亲情、友情、爱情等美好情感。

七、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阅读一篇与亲情、友情、爱情相关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2. 课后写作:以“十六年前的回忆”为题,写一篇作文,描述自己十六年前的往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第1篇】《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了解时代背景,正确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年的10月1日是我国建国五十周年的日子。

正因为有无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为了解救苦难的中国人民,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不伯牺牲自己,才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才换来了幸福的今天。

我们国家不会忘记这些英雄,我们每一代人也不会忘记他们的。

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主要人物是李大钊。

(二)时代背景简介。

1.自己轻声读读预习部分。

2.当时中国军阀割据,北洋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在帝国主义分子的支持下,下令逮捕共产党人。

1927年4月6日早晨,李大钊被捕。

这篇课文按照李大钊同志被捕之前、被捕、被审、被害之后的顺序,分为四大段。

(三)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

(四)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被难日(nàn)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7个生字。

先让学生查字典写出每个字的偏旁、余笔、选择哪个字义。

3.课堂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在指名7位同学完成后,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2)课题中的 “十六年前”、“回忆”两个词,告诉我们:课文是一篇回忆录:回忆录是一种文体,常采用倒叙的方式,其描述重点通常在作者所知的人物、事件或时代上。
(3)我们这篇课文就是记录一位女儿(她的名字叫李星华),通过回忆父亲的一些事,表达对父亲李大钊同志不可磨灭的敬仰与怀念。
读了课题,你又产生了怎样的疑问?(稍停)
(3)大家了解了课文的历史背景,心情是不是变得沉重起来?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不知道你有没有关注到这个词:“被难日”?这个词原本是指因灾祸或重大变故而丧失生命的日子。课文中指父亲李大钊被害的日子。
3. 作为一名革命的先驱者,父亲李大钊绝不会因为反动派的镇压和屠杀而停止自己的步伐。课文还记录了他的哪些事情呢?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去寻找,去发现。
第四单元第11课
课时
共2课时
课型
阅读课
课题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主备
夏雪珍
教材与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优秀文章。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中间部分按时间顺序,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展开对比描写,展现了革命先烈忠于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对我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②大家一定也关注到了这句话“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阎振三是我们共产党北方革命指挥机关的交通联络员,他去哪儿了呢?下文有了照应性描写:“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抓的工友阎振三”,这是不是进一步说明局势越来越严峻?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神》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神》教学设计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写“阀、避”等 12 个字,会写“埋头、整理”等 37 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 抓住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体会人物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了解李大钊被害的过程,通过细节描写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师导入,感知题目1.著名诗人臧克家有这样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一位虽死犹生的革命先辈。

请同学们观看屏幕。

(播放李大钊简介)2.板书课题,请同学谈谈对李大钊的印象。

3.导入新课。

现在,我们翻开课文第 58 页,跟随李大钊的女儿的回忆,了解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和被害后的情形,体会李大钊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二、初读课文,感知语句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2.指名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3.教师引导:作者是在父亲逝世十六周年时,通过回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以及父亲遇难后家人的沉痛心情来叙述课文的。

我们把这种表达方法称作倒叙。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5.课堂总结,归纳方法。

教师小结:作者是在父亲逝世十六周年时写的,通过回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在法庭上以及父亲遇难后的沉痛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

我们把这样的表达方法称作倒叙。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按文章的顺序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通过回忆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以及被害后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的怀念之情。

)3.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李大钊面对敌人的凶残暴行时,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以及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小学”与“大学”生活的不同之处及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

2.理解并能正确运用“协作”、“团队合作”等词语,运用到生活学习中。

3.学会理性地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珍惜当下,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

二、教学重点:1.掌握“小学”与“大学”生活的不同之处及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

2.理解并能正确运用“协作”、“团队合作”等词语,运用到生活学习中。

三、教学难点:1.学会理性地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珍惜当下,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

2.结合实际情况,看待不同的生活现象,更加理性地分析问题。

四、教学方法:1.谈话引导法。

2.讨论法。

3.示例法。

五、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出示一幅“小学生活”和“大学生活”的图片,让学生比较。

然后让学生谈谈小学和大学的不同之处,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2.学习读《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补充老师所列出的差异。

教师引导学生谈起自己和姐姐或哥哥、姐夫等学校生活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理解家长的“抱怨”,掌握从同的地方出发去“协作”所体现的含义。

3.总结让学生针对本次阅读、讨论中的情况,分小组讨论如何才能更加理性地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生活,并记录下讨论的结果。

4.归纳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将讨论结果呈现在黑板上,然后通过讨论,寻找理性看待生活、珍惜当下、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的策略。

5.家庭作业让学生编写一篇短文,回答下列问题:1)“小学”与“大学”生活的不同之处及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

2)姐姐/哥哥和自己学校生活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如何理性地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生活?六、教学反思本课通过电影《十六年前的回忆》导入,使学生了解小学和大学的不同之处,同时能够感受到小学时的美好。

激发学生对美好的向往之情。

本课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家长的“抱怨”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有其真实原因的,同时学会体会从同的地方出发去“协作”所体现的含义。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1《十六年前的回忆》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1《十六年前的回忆》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十六年前的回忆》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使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掌握作者回忆的技巧,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提问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文章,使学生感受到回忆的美好,培养学生珍惜当下,感恩生活的情感态度。

教学内容1. 文章主题:理解《十六年前的回忆》的主题,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回忆表达情感。

2. 回忆技巧:分析文章中作者运用的回忆技巧,如对比、象征等,并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 情感表达:通过阅读文章,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学会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掌握回忆的技巧,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难点:分析文章中的回忆技巧,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学会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用于展示文章内容、回忆技巧等。

2. 学具:笔记本,用于记录课堂重点内容;彩色笔,用于标记文章中的回忆技巧。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回忆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文章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主题,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回忆技巧,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回忆表达情感。

4. 课堂讲解:对文章的主题、回忆技巧等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5. 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回忆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写作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1. 主题:十六年前的回忆2. 回忆技巧:对比、象征等3. 情感表达:通过回忆表达情感作业设计1. 写作练习:运用所学的回忆技巧,写一篇关于自己的回忆的文章。

2. 思考题:思考回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如何珍惜当下,感恩生活。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掌握回忆的技巧,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文中对于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对家人深沉的爱。

3.感悟课文前后呼应,结构严谨的行文特点。

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整体感知1.说一说: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请你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要点:“回忆”,表明这是一篇回忆文章。

“十六年前”,可知作者叙述的事发生在十六年前,已经过去很久了;“十六年”这个确切的数字又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这件往事的记忆清晰,难以忘怀。

2.读一读:阅读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初步了解李大钊。

3.理一理:默读课文,说说作者回忆了哪几件事。

提示:根据“被捕前(第1—7自然段)—被捕时(第8—18自然段)—庭审(第19—29自然段)—被害后(第30—33自然段)”的顺序划分课文段落。

4.议一议:你在预习的时候,对哪些词语或课文内容不理解?可以提出来讨论。

提示:根据学生提出的疑惑分类处理:对阅读形成障碍的知识问题及时帮助解决,涉及内容感悟的问题可以放在后续阅读中深入引导。

5.学习生字。

提示:指导书写“瞪”“魔”;比较“避”“僻”两个生字的形和义。

二、聚焦矛盾,品读细节1.想一想:默读课文,画出文章对父亲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想一想有哪些不同寻常之处。

2.读一读:(1)为什么一向对儿女慈祥耐心的父亲在火炉旁焚烧书和有字的纸片时,却含糊地回答我的问题?提示:整体阅读2—7自然段,抓住“待了一会儿”这个细节,体会当时形式之严峻,父亲对于工作情况需要保密,不能告诉家人,同时也是对家人的保护。

“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和平时“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反常体现了父亲对革命事业,对家人的责任心。

(2)为什么屋外响起了“尖锐的枪声”“纷乱的喊叫”,父亲却对我说“没有什么,不要怕”?提示:父亲清楚即将面临的危险,对流血牺牲有充分的准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11.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案设计(4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11.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案设计(4篇)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4篇教学设计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目标自主学习字词,会写“阀、避”等12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掌握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

3、学生细读文本,抓住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的句子,从言行体会他对亲人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贞。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阀、避”等12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掌握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

3、学生细读文本,抓住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的句子,从言行体会他对亲人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贞。

教学难点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1、2】师: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

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

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过重要作用。

师:【出示课件4】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

板书课题。

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设计意图:借用毛诗赞颂顽强不屈的精神,从而引出文中主角李大钊同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通过看注释、查词典等方式弄懂。

2.词语学习:⑴交流自己已懂的词语。

⑵认读生字新词。

【出示课件5】埋头、军阀、避免、皮靴、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苦刑、严峻、残暴、匪徒、拘留、啃窝头、绞刑、捡起。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并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整合信息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并感受到亲情的伟大,增强对家庭的热爱和对父母的敬仰之情。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回忆起十六年前与父亲的一次相聚,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和敬仰之情。

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之情。

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并表达出来。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庭,激发学生对亲情的共鸣,引入课文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找出重点词汇和句子。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互相补充和纠正。

4. 探究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并表达出来。

5.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

6. 课堂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板书设计1. 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之情。

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并表达出来。

六、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一次深刻回忆的短文。

2. 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个问题,并给出自己的答案。

七、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反思: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 家长反馈:通过家长会或家长反馈表,了解家长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建议。

八、教学延伸1. 开展一次关于亲情的主题活动,如亲情故事分享、亲情作文比赛等。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了解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内容,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能正确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的学习与应用。

3. 课文内容的分析与讨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课文录音和展示相关图片。

2. 学具:学生自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回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标记生字、新词。

3.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分析课文结构,解读作者情感。

5. 学生展示: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理解,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讨论。

6. 小结与作业布置: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关的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2. 课文内容概括:作者回忆起十六年前的一件事,表达了对家庭和亲情的思念。

3. 生字、新词:列举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进行简要解释。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写一篇关于自己回忆的文章,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和讲解,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生字、新词,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和家庭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和亲情的重要性。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 学生能够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培养亲情、友情等美好情感。

-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背景:介绍作者及其家庭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 课文内容:详细讲解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写作手法: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象征等,指导学生学会运用。

4. 情感教育:通过课文,引导学生体会家庭的温暖,培养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 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及其运用。

- 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的美好回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写作实践: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练习。

6. 情感教育:通过课文,引导学生体会家庭的温暖,培养美好情感。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2. 课文背景:作者及其家庭背景3. 课文内容:详细讲解课文4. 写作手法: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5. 情感教育:通过课文,培养美好情感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通用13篇)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篇1一、教学准备:1、录象《烈火中永生》。

2、课文重点语句打印列出示屏展示仪。

二、教学要求:1、感受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直接描写主要人物的语言、神态等和对比描写不同人物的方法来表现主要人物的精神。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小练笔。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确定目标(1)速读课文,回忆本文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情?板书:坚持工作不幸被捕沉着斗争英勇就义(2)这节课我们将细细品读课文,你想学些什么?(二)学习第一段(1)本文所写的故事发生在1927年,这一年的4月28日,对于我们一家来说是个沉痛的日子,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因为……(2)学生齐读,师说明:文章开头就点题,使读者印象深刻。

(三)学习第二段(1)导语:于是,作者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回忆起了十六年前的那些痛苦的往事。

速读第二段,想一想,这一段讲了什么?(2)李大钊坚持工作,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3)引读2—6节(4)出示:“他不论多忙……含糊地回答我。

”A 自读,概括这两句话分别写什么?B 联系上文思考:父亲的态度为什么不同?C 小结:同是对“我”提出的问题,父亲的态度截然不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板书:对比)D 自读,联系上文体会李大钊对待亲人和革命工作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慈爱和善认真严肃)(5)有感情地朗读2—6节,思考:从这一段你可以体会到李大钊具有怎样的精神?(板书:忠于革命)(6)指读课文第二节,李大钊为什么烧掉书和有字的纸片?并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小结:这种前面说到了,后面有作必要交代的方法叫“照应”(板书)(7)引读第七节(8)有感情朗读第二段(四)学习第三段(1)默读,然后简要说一下李大钊被捕的经过。

(2)找出本段中描写敌人的一个比喻句“魔鬼似的”体现在那里?(3)文章是怎样写李大钊当时的表现的?从他的表现中你能体会到李大钊具有怎样的精神?(板书:英勇无畏)(4)这一段除了写父亲、“我”和敌人以外,还写了谁?你根据书上的描写介绍一下当时的阎振三吗?通过外表,你能想象他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前文和处也提到了阎振三(找出来)这里有没有交代清楚他到哪里去干什么?现在学了第三段,你知道原因了吗?这种写法我们称它叫什么?(照应)(5)感情练读第三段,再质疑。

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大单元教案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大单元教案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11、十六年前的回忆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使中心突出、结构紧凑,让事件更加清楚可信。

2.关注课文对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的描写,体会李大钊坚定无私、大无畏的革命品质。

学习重点:目标1:学习课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使中心突出、结构紧凑,让事件更加清楚可信。

学习难点:目标2:关注课文对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的描写,体会李大钊坚定无私、大无畏的革命品质。

学习课时: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 5时间)1.播放音乐《五月的鲜花》。

当这优美的旋律在耳畔响起,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创造的?让我们走进《十六年前的回忆》,去感受那令人难忘的历史画面。

2.质疑课题:课文题目为什么是“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回忆的又是什么呢?3.认识李大钊: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谈一谈对李大钊的了解,教师适当补充。

设计意图:对于革命,学生太陌生;对于革命事迹的伟大,学生难以感同身受。

因此,上课之前,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有助于学生了解、感受那些令人难忘的历史事件。

二、学习进程学程创设学本评价第一学程:本学程对应学习目标1:有2个学习任务。

任务1:按时间顺序,梳理故事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读课文第1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

这两个部分各自写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任务2:阅读“资料链接”,知道课文第1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的好处。

这种方法还运用到了文中其他段落,找一找,再说一说自己的体会或启发。

主问题1: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习任务1:按时间顺序,梳理故事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个体展学评价标准解决问题程度初级:()能……中级:()能……学习活动表现初级:()读课文第1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

这两个部分各自写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学习指导:采用“自学+展学”的组合方式。

第一步:学生自学自学要求:1.按时间顺序,梳理故事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文本分析这篇课文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关于父亲的回忆录。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回忆了父亲被捕前到被捕后壮烈牺牲的过程,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整篇文章采用倒叙的写法,开头回忆了父亲被害的日子,接着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叙述。

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学习本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教学目标1.会写15个生字,重点理解“含糊、纷乱、僻静、恐怖、严峻、勉强”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梳理这篇回忆录主要记叙了哪些事。

3.理解文章内容,感受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4.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李大钊同志的伟大精神和可贵品质。

教学难点从对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后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体会其精神品质;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1.会写“稚、避、峻”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埋头、幼稚、含糊、避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清楚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

3.理清文章顺序,感知文章内容,初步感悟李大钊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质。

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顺序,感悟革命先烈的形象。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导语: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

我们应该铭记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

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

2.理解课题,简介人物。

(1)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明确:本文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

(2)了解李大钊。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

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有着崇高的历史地位。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奉系军阀逮捕,被捕以后遭受种种酷刑,始终坚贞不屈。

同年4月28日在北京英勇就义。

李大钊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

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其著作有《守常文集》《李大钊选集》《李大钊诗选注》等。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教师检查生字、词语预习情况。

同桌间互查,小组轮读。

(1)出示生字,学生交流读音,教师正音。

稚避峻啪瞪僻瞅靴魔刑哼绑啃袍执过渡:本课的生字比较多,在这些生字中,你认为哪个字在认读和书写时要提醒一下同学们?(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避”和“僻”字形相似,读音有别,声母分别是“b”和“p”;“瞅”和“执”是翘舌音;“瞪”“刑”“哼”“绑”是后鼻音;“瞅”的声调是三声。

(2)出示词语卡,学生朗读识记。

埋头整理书籍文件幼稚含糊避免组织警察局势严峻轻易新闻尖锐纷乱喊叫闪亮僻静剧烈粗暴皮靴便衣魔鬼包围肥胖苦刑态度冷笑残暴匪徒拘留法庭安定占据会意执行昏倒过度(3)理解词义。

学生分组交流不理解的词语,若是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讨论。

◆难理解的词:[被难]因灾祸或重大事故而牺牲生命。

[含糊]形容说话的意思不明确。

[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

[满脸横肉]脸上长着带有凶相的肌肉。

形容相貌凶恶。

[沉着]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机智]头脑灵活,能够随机应变。

[怒气冲冲]形容非常愤怒的样子。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

3.在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读顺。

预设:本课中有一些使用频率较低的字词,还有一些难以理解的句子,学生读起来比较困难。

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反复认读,不仅要单独认字、认词,还要把词语和生字放在语言环境中反复读句子,以求理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1)教师出示填空,引导学生思考。

课文除第一自然段,是按__________顺序写的,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件事。

(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空白处做批注。

2.学生交流,指名回答,检查初读课文情况。

预设: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允许出现不同的答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只要解释合理都应该予以肯定。

明确:课文除第一自然段,是按时间顺序写的,主要写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在法庭上、被害后的情形。

教师小结:本文是作者李星华在父亲李大钊逝世十六周年时写的,通过回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在法庭上的情形以及父亲被害后全家人的沉痛心情,表达了对父亲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文章在开头先直接交代父亲遇难的具体日子,接着按时间顺序详细叙述了父亲遇难的经过,我们把这种叙述顺序叫做倒叙。

3.读第1自然段,了解倒叙及其作用。

(1)思考:第1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这是运用倒叙的叙述方式,开篇直接交代回忆的时间,具体到年、月、日,突出这件事留给“我”的深刻记忆和“我”的身份,语言简洁,直接引出作者要回忆的事情,并且照应文题。

(2)简单介绍倒叙及其作用。

倒叙的定义: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采用倒叙的作用:一是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突出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二是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采用倒叙的叙述方法时要注意: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

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衔接自然。

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脉络不清。

4.全班交流,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划分文章层次。

◆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忘不了父亲的被难日。

(倒叙)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烧掉书籍和文件,拒绝离开北京。

(被捕前)第三部分(第8—18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

(被捕时)第四部分(第19—29自然段):写“我们”和父亲在法庭上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

(在法庭上)第五部分(第30—33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

(被害后)四、自读自悟,作业设计1.自主阅读,圈点批注。

李大钊说的哪些话,做的哪些事令你感受最深?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1.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体会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的好处。

1.深入理解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感受李大钊的革命精神。

2.体会文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的好处。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1)教师听写词语。

埋头整理书籍文件幼稚含糊避免组织警察局势严峻轻易新闻尖锐纷乱喊叫闪亮僻静剧烈粗暴皮靴便衣魔鬼包围肥胖苦刑态度冷笑残暴匪徒拘留法庭安定占据会意执行昏倒过度(2)同桌检查听写情况,交流写错的词语。

2.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1)本文按时间顺序讲了四件事,分别是哪四件事?明确:第一,李大钊在局势十分危急的时刻,仍然在北京坚持革命工作;第二,李大钊被捕的经过;第三,李大钊在法庭上所表现出的坚定与沉着;第四,全家得知李大钊被害的消息后无比悲痛的情形。

(2)哪位同学能用简单的语言概括这四件事?示例:父亲坚持工作→父亲视死如归→父亲坚贞不屈→全家悲痛欲绝。

(3)课文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预设:学生自由发言,结合具体事例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适时点拨。

3.导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说的都很不错!的确,李大钊作为中国革命先驱,他心怀崇高的理想,为了伟大的事业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他拥有坚定的意志,不动心于高官厚禄,不屈服于严刑拷打。

危难面前,他的镇定、沉着,显示了一个革命者的伟大情怀。

这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进课文,去感悟李大钊同志的英雄形象。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默读课文第2—30自然段,圈画重点语句。

预设:引导学生默读课文,重点读一读描写李大钊的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勾画出来,然后在小组内针对自己的阅读体会展开互动交流。

2.引导学生思考: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1)教师出示阅读提示,学生读课文,圈点勾画,在空白处做批注。

①读课文,画出描写李大钊的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

②重点品读圈画的句子,想一想李大钊是一位怎样的革命先驱。

③反复朗读感受最深的句子,体会李大钊的高尚品质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

④自主交流,说一说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2)引导学生展开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品析。

品评一:父亲被捕前①思考:被捕前,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②解析重点句子。

A.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预设:引导学生读这几句话,了解李大钊的工作状态,感受他对待革命工作专心致志——每天早出晚归,整天埋头工作;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烧掉文件,防止机密文件落入敌手。

B.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交流示例:师:读了前面三句话,你感受到父亲怎样的特点?生:对子女慈祥和蔼,关心子女的成长。

师:“这一次”父亲为什么“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生: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父亲为了工作才没有耐心地解答“我”的问题。

父亲如此“含糊”地回答,也可能是不让“我”知道他的工作情况,从而保护“我”。

师:你们喜欢这位父亲吗?为什么?生:喜欢。

因为李大钊既是一个对待亲人慈爱和善的好父亲,又是一个对待工作认真严肃的好同志。

C.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