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楷书用笔分析——多宝塔碑与勤礼碑

合集下载

颜真卿的代表作品

颜真卿的代表作品

颜真卿的代表作品1、《颜勤礼碑》唐颜真卿撰文书丹,自署立于大历十四年(779年)。

楷书,碑文一通。

残石175×90×22厘米。

碑四面环刻,存书三面。

碑阳19行,碑阴20行,行38字。

2、唐颜真卿麻姑仙坛记是颜真卿楷书碑文代表作品。

碑文苍劲古朴,骨力挺拔,线条粗细变化趋于平缓,笔画少波折,用笔时出“蚕头燕尾”,多有篆籀笔意。

《麻姑仙坛记》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典范之作,是我们学习楷书的优秀范本之一。

3、《祭侄文稿》(全称为《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于唐乾元元年(758年)创作的行书纸本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4、《争座位帖》亦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唐广德二年(公元764)颜真卿写给定襄王郭英义的书信手稿。

行草书,传有七纸,约64行古诗。

5、《东方画赞碑》晋夏侯湛撰,颜真卿书,(碑阴)颜真卿撰并书及题额。

宋拓唐东方画赞碑是宋代的一件拓本,现藏于故宫博物馆。

颜真卿的代表作1、传世颜真卿的代表作品 1:《竹山堂联句诗帖》、《告身帖》;行草书有《祭侄文稿》、《刘中使帖》、《湖州帖》等。

2、而且颜真卿一生书写的碑刻极多,流传至今的有《多宝塔碑》,结构端庄精密,秀美多姿;《东方朔画赞碑》,风格清远雄浑;《勤礼碑》,雄迈清整。

他的书法刻帖也很多,历代汇集的中帖一般都会有他的作品,单帖有《争座位帖》《奉使帖》等。

3、颜真卿著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

后人辑其诗文为《颜鲁公文集》15卷。

4、颜真卿是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书法家。

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不阿于权贵,不屈意媚上,刚正有气节,以义烈闻名于时,最终以死明志。

颜真卿楷书代表作是什么1、《多宝塔碑》《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是唐天宝十一年(752年)由当时的文人岑勋撰文、书法家徐浩题额、书法家颜真卿书丹、碑刻家史华刻石而成,是楷书书法作品。

《多宝塔碑》与《颜勤礼碑》比较赏析

《多宝塔碑》与《颜勤礼碑》比较赏析

《多宝塔碑》与《颜勤礼碑》比较赏析作者:施泽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03期摘要:多宝塔碑》与《颜勤礼碑》是颜真卿不同时期的楷书代表之作,将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对于了解颜鲁公楷法之流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笔法、结体、章法三个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以阐释其艺术特色之异同。

关键词:颜真卿;《多宝塔碑》;《颜勤礼碑》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8-0254-01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人,自称琅琊郡人,唐开元年间因任平原太守,故被人称为“颜平原”,安史之乱平息之后被封为鲁郡开国公,所以又有“颜鲁公”之称。

颜真卿的书法早年师从于张旭,后来专研二王等人的书艺,在书坛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地位,与王羲之一道被后人评价为中国书法史上两座高耸入云的丰碑。

一、《多宝塔碑》与《颜勤礼碑》的创作背景颜真卿一生楷书代表作品颇多,其中《多宝塔碑》为鲁公早年书法,成为颜真卿楷书的初期面目,《颜勤礼碑》是最能表现颜体楷书成熟时期风格和面貌的代表作。

二者均是唐代重要的碑刻,也是楷书中的代表之作,常常被后人视为临摹与教学的典范。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讲述的是唐代僧人楚金禅师静夜诵读《法华经》时,仿佛多宝塔时时出现在眼前,于是决定将其变为现实,在千福寺兴建多宝塔,耗时四年。

此碑为颜真卿44岁时所书,是他前期的成名作品,也是后人初学书法的极佳范本。

《颜勤礼碑》全称《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为颜真卿71岁时为他的曾祖父颜勤礼书写的神道碑,是颜真卿晚期的精品,最为成熟的代表佳作,也是后人临习颜体的最佳范本。

二、《多宝塔碑》与《颜勤礼碑》的比较(一)笔法《多宝塔碑》用笔多中锋,起笔和收笔的顿按都非常明显。

起笔藏锋为主,有些横画起笔较为外露,而收笔用顿笔和回锋较多,强调“护尾”,令人感觉到颜体的雄浑、大气。

横、竖笔画粗细对比鲜明,富有节奏、韵律美感,把颜体“筋”的意味完整地表达了出来;撇画轻盈挺健,捺画粗壮有力,给人以刚健的动感,尤其是捺脚较长;折画变化多,有方有圆,方圆兼施,显得端庄平稳,正气饱满,已初显颜体雄浑豪迈的书风。

《多宝塔碑》与《颜勤礼碑》比较赏析

《多宝塔碑》与《颜勤礼碑》比较赏析

《多宝塔碑》与《颜勤礼碑》比较赏析引言《多宝塔碑》和《颜勤礼碑》是中国历史上的两部重要碑刻作品,它们在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

本文将通过比较分析,展示两部碑刻的异同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两部文化瑰宝。

一、背景介绍1.《多宝塔碑》《多宝塔碑》是南唐时期的一件名贵碑刻,刻于李煜统治时期,以其内容丰富、书法工艺精湛而闻名于世。

碑文以唐帝李世民赞叹方丈澄观的多宝塔为主题,揭示了佛教在南唐时期的影响。

2.《颜勤礼碑》《颜勤礼碑》则是北宋初年的一部重要碑刻,刻于仁宗宝祐年间。

碑文以宋太祖对江南守臣颜勤礼的褒奖为主题,抒发了当时对仁义忠勇的崇尚和推崇。

二、内容比较1.主题和内容《多宝塔碑》主要描写了多宝塔的壮丽与庄严,展示了佛教教义对南唐社会的影响。

而《颜勤礼碑》则以太祖对颜勤礼的褒奖为核心,以史实为基础,弘扬忠诚和奉献的精神。

2.书法风格《多宝塔碑》的书法风格秀美流畅,行笔如行云流水,充满了艺术感;而《颜勤礼碑》则追求刚劲有力的筆触,字体醇厚、沉稳,体现了北宋初年书法的特点。

3.艺术表现手法《多宝塔碑》运用了大量的夸张手法,通过描述塔的高大和庄重,营造了一种宏伟壮丽的氛围。

而《颜勤礼碑》则更加着重于情感的表达,通过太祖的赞美和赞颂之辞,表现出对颜勤礼忠诚奉献的敬意。

三、赏析与意义1.文化内涵《多宝塔碑》凸显了南唐时期佛教文化的盛行与影响,反映了该时期文化与信仰的状况,对后世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颜勤礼碑》则展示了北宋初年忠诚、奉献等传统美德,对于推崇这些价值观念具有积极的文化启示。

2.艺术价值《多宝塔碑》以其精湛的书法和艺术手法,成为南唐碑刻艺术的代表之作。

而《颜勤礼碑》则通过书法的刚毅、端庄,展现出北宋初年碑刻艺术的风貌。

结论通过对《多宝塔碑》和《颜勤礼碑》的比较赏析,我们可以看到两部碑刻作品在主题、内容、书法风格和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它们不仅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更显示出中国古代碑刻艺术的独特魅力。

颜真卿楷书的艺术特点介绍

颜真卿楷书的艺术特点介绍

颜真卿楷书的艺术特点介绍颜真卿的书法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特点,它的书法作品非常的有魅力。

那么,颜真卿的书法有什么艺术特点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颜真卿书法的艺术特点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颜真卿的楷书艺术探究唐代是我国书法艺术发展的辉煌时期,产生了许多书法大家和经典作品。

盛唐的颜真卿便是唐代书法的代表人物,他的书法艺术极具创造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盛唐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书法史上自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之后的又一面革新的旗帜。

本人近期对其楷书艺术进行了探究,有了更进一步了了解。

一、颜真卿其人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山东临沂。

生于景龙三年(709),逝于贞元元年(785),享年77岁。

颜真卿出身于一个世代擅长书法、文字学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的五代祖颜之推,是南北朝时著名的学者,所著《颜氏家训》中就有关于书法和文字学的论述。

颜真卿又是唐代著名训诂学家颜师古的五世从孙,父亲颜惟贞亦是唐代有名的书法家。

在这种学术和艺术氛围很浓的环境里,颜真卿从小就受到熏陶和影响,他聪明好学,不但文章写得好,而且书法也受到长辈们的赏识。

颜真卿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登甲科,中进士,任殿中侍御史。

因受杨国忠排斥,天宝末年出任平原太守,肃宗即位,迁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代宗朝曾当过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

所以后世多称他为“颜平原”或“颜鲁公”。

他为人刚正不阿,安禄山叛乱,颜真卿在平原联合堂兄常山太守颜杲卿奋起抵抗,河北一带十七郡纷纷响应,被推为盟主。

由于颜真卿为人忠烈耿直,后李希烈叛唐攻破汝州,宰相卢杞平常就忌恨颜真卿的刚正,要趁机陷害他,就谎说颜真卿德高望重,四方敬仰,让他去说服李希烈,可以不动刀枪不流血而平定强敌。

皇上愚昧听了卢杞的话。

这时候,颜真卿已经是七十开外的老人了。

许多文武官员听说朝廷派他到叛贼那里去,都为他的安全担心。

但是,颜真卿却不在乎,带了几个随从就到淮西去了。

颜真卿书法作品赏析

颜真卿书法作品赏析

颜真卿书法作品赏析颜真卿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在于他将篆书的笔意引入到楷书与行草之中,创立了完全不同于王羲之楷书方笔的楷书圆笔,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颜真卿书法作品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颜真卿书法作品赏析1.《祭侄文稿》这是颜真卿行草书的代表作。

当时正值颜真卿半百。

书法界有说字如其人。

颜真卿出生忠烈之家,为人大气凛然,这种精神同样寄托于书法作品中。

从建稿起,经过后期修文改善,正反映出颜真卿行文构思特点,详尽交代文路始末,将情怀完全抒于行文,文笔神采飞扬,走笔雄浑,凸显特色,舒畅写实,将所有的运笔和收线都做到恰到好处。

全篇运用圆润强健的笔法,秉承篆书的流转神采,从开头到结尾,撰文中虽然实在毛笔的墨汁干枯时再醮墨,导致墨色因停顿有新墨开始,墨汁有浓有淡,变化万千,但是整篇文章一笔完工,行文流畅。

此帖被后世书法界赞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2.《麻姑仙坛记》颜真卿曾游览于南城县麻姑山一座古坛时,在土壤里中发现螺蚌壳化石。

他便有感而发,为此著作《抚州南城麻姑山仙坛记》。

这并不单是为了记叙这件事情,而是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

这个碑文行文庄重严厉、雄浑娟秀,深受历代书法家的推崇,成为颜真卿六十多岁时的又一力作。

这部作品是颜真卿楷书风格已经有所造诣的时候的作品,后期欧阳修评价这部作品时说道,这幅碑文俊秀雄浑,运笔精悍,笔画强劲有力,后世常常赞叹此碑为“天下第一楷书”。

3.《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是颜真卿楷书的力作,碑文记载汉朝名士东方先生画像,当时颜真卿正值46岁。

苏轼曾高度评价这幅碑文,指出在颜真卿所有的作品当中,只有这部作品现实了清俊与雄浑的风格。

字里行间不乏清晰与深渊,与其他版本截然不同,但都不如颜真卿这部作品深刻、隽永。

明朝更有人赞誉这部作品的书法峻峭力拔、奋笔求张,认为这确实是颜真卿的又一力作。

4.《颜勤礼碑》本部作品的全称为《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护军颜君神道碑》,这幅碑帖是颜真卿在71岁的时候为他的曾祖父颜勤礼所作的神道碑,主要用于古人墓前开阔道路所用,修建石柱来作为标志,将这个标志称为神道,就是所说的墓碑。

颜真卿楷书《颜勤礼碑》讲解

颜真卿楷书《颜勤礼碑》讲解

第一章颜真卿及《颜勤礼碑》简介(一)颜真卿生平简介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别号应方。

琅玡砑临沂(今山东省临沂)人,是中唐杰出的书法家,他曾做过平原太守,官至太子少师,封鲁郡公,故世称“颜平原”或“颜鲁公”。

颜真卿少小勤学好问,善于辞令,禀承家学自幼嗜书。

742年,34岁的颜真卿被命为醴泉县县尉。

他在为官时期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忠君爱民,刚正不阿的品格。

74岁时颜真卿被奸臣陷害,77岁时,颜真卿被缢杀。

(二)颜真卿书法风格特点颜真卿博学多才,精通词文,其书早年曾拜学张旭门下,又对前辈书家如蔡邕、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褚遂良等用功研习。

这一时期代表作有《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

中期颜真卿以篆人楷,逐渐形成了骨气清刚、大气磅礴的书风。

这一时期代表作有《祭侄文稿》《争座位帖》《郭家庙碑》。

晚期颜字更趋完美,用笔朴素丰茂,结字自然,气势恢宏,奠定了他在中国书法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

这一时期代表作有《宋广平碑》《麻姑山仙坛记》《大唐中兴颂《李元靖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自书告身帖》等。

颜真卿的书体端庄、豪放,自成博大雄壮、气贯长虹的体势,形成以“筋”为主的“颜体”风貌,所以千余年来,与“柳体”一起被世人同誉为“颜筋柳骨”,成为书坛上的经典作品。

(三)颜真卿书法用笔特点由于以篆书笔法入楷,所以颜真卿书法成为中锋用笔的典范。

其行笔雄健有力,笔力内含,落笔多藏锋,收笔多回锋,尤其起笔处圆笔远多于方笔。

横画轻,竖画重(《颜勤礼碑》的横细竖粗对比十分强烈),但两竖同时出现时,左竖常与横画一样细,且两竖常相向状安排(即拱向外面);转笔常用提笔法,圆转直下,而不作折笔,转折之笔多呈外圆内方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练习颜体时不可一味强调其粗壮的一面,而忽视了颜字点画用笔厚重、挺健、遒劲的主要特征。

(四)《颜勤礼碑》简介《颜勤礼碑》是颜真卿为其曾祖颜勤礼所书的神道碑(墓碑),四面刻字,现存两面及一侧。

碑阳19行,碑阴20行,每行各38字。

宋代书籍刊刻对楷书字体的选择与改造

宋代书籍刊刻对楷书字体的选择与改造
学术 研究
CHINESEPAINTING&CALLIGRAPHY
宋代书籍刊刻对楷书字体的选择与改造
◇ 周劲松
宋代以前擅长楷书的书法家很多,他们给 后世留下了很多楷书精品,但只有少数几种楷书 字体进入宋代书籍刊刻体系中,说明宋代书籍 刊刻对楷书字体有一定的选择性。同时,宋代 书籍刊刻对楷书字形进行了一些改造,这种改 造属于工艺改造,不是艺术创新,最终使书籍 刊刻字体脱离楷书,形成更适合刊刻和阅读的 新字体。
宋代书籍刊刻选用的字体很丰富,包括仿 颜体、仿欧体、仿柳体、仿瘦金体及其他字体, 这些字体进入书籍刊刻以后,刻工通过刻刀对 这些字体进行了改造,或者说对这些楷书笔画 比较复杂的细节进行省略,出现了一些单一的、 具有普遍性的笔画特征。这些笔画特征主要表 现在刀刻痕迹上,刻工的前期雕刻过程对书籍 字体的最终面貌有决定作用。当然,书籍刊刻 的最后步骤是刷印和装订,但相对而言只是油 墨效果和装帧形式的美感,没有涉及字体笔画 本身的构造。这种对楷书笔画进行改造后进行 刊刻的字体称为“匠体”。
家。”〔3〕可见,除了苏轼、蔡襄两人之外,米芾、 黄庭坚也是很崇拜颜体的。南宋陆游也有“学 书当学颜”的观点,他的《焦山题名》就有颜真 卿书法的痕迹。
宋朝还有很多人学习颜真卿的楷书,仁宗 皇祐时期的宰相庞籍也是写颜体的高手,他写 的《书翰箚子》(图6)很像《多宝塔碑》。陕西 西安府学的《京兆府小学规碑》(图7),为一名 进士裴袗所写,写于仁宗至和元年(1054),按 照《麻姑仙坛记》的风格书写。还有刊刻于湖 南零陵澹山岩的《柳拱辰祷雨题名》(图8),为 柳平于至和二年(1055)所写,取法《麻姑仙坛 记》,在原帖的基础上更加扁平。
图1》局部
图4 韩琦《题观鱼轩诗刻》局部
图5 杨南仲《翰林 学士冯京 图6 庞籍《书翰箚子》局部 妻王氏墓志》局部

颜真卿楷书最好的帖子

颜真卿楷书最好的帖子

颜真卿楷书最好的帖子
1. 《祭侄文稿》,这是颜真卿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他的代
表作之一。

全文以祭侄的悲痛之情为主题,用笔雄浑有力,气势磅礴,充满了激情和悲壮感。

2. 《颜勤礼碑》,这是颜真卿为纪念自己的父亲颜勤礼而创作
的碑文。

作品字体严谨工整,结构稳定,线条流畅,展现了颜真卿
的高超技艺和独特风格。

3. 《颜真卿九成宫醴泉铭》,这是颜真卿为九成宫刻写的铭文,内容主要描述了九成宫的历史和建筑特点。

作品中的字体遒劲有力,气势磅礴,展现了颜真卿的刚健和豪迈。

4. 《颜真卿多宝塔碑》,这是颜真卿为多宝塔刻写的碑文,以
描述塔的建筑和修缮历程为主题。

作品中的字体端庄大气,线条流
畅有力,展现了颜真卿的独特风格和技艺。

5. 《颜真卿黄庭经》,这是颜真卿为黄庭经刻写的经文,以描
述佛经内容为主题。

作品中的字体严谨工整,结构稳定,线条流畅,展现了颜真卿的高超技艺和对经文内容的理解。

这些作品都展现了颜真卿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书法技艺。

他的楷书作品以其雄浑豪放、刚健有力的笔触,以及严谨工整的结构和流畅的线条而备受赞誉。

颜真卿楷书的精湛之处在于他能够将情感融入字体之中,使作品更具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颜真卿楷书颜勤礼碑讲解

颜真卿楷书颜勤礼碑讲解

颜真卿楷书颜勤礼碑讲解YUKI was compil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第一章颜真卿及《颜勤礼碑》简介(一)颜真卿生平简介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别号应方。

琅玡砑临沂(今山东省临沂)人,是中唐杰出的书法家,他曾做过平原太守,官至太子少师,封鲁郡公,故世称“颜平原”或“颜鲁公”。

颜真卿少小勤学好问,善于辞令,禀承家学自幼嗜书。

742年,34岁的颜真卿被命为醴泉县县尉。

他在为官时期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忠君爱民,刚正不阿的品格。

74岁时颜真卿被奸臣陷害,77岁时,颜真卿被缢杀。

(二)颜真卿书法风格特点颜真卿博学多才,精通词文,其书早年曾拜学张旭门下,又对前辈书家如蔡邕、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褚遂良等用功研习。

这一时期代表作有《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

中期颜真卿以篆人楷,逐渐形成了骨气清刚、大气磅礴的书风。

这一时期代表作有《祭侄文稿》《争座位帖》《郭家庙碑》。

晚期颜字更趋完美,用笔朴素丰茂,结字自然,气势恢宏,奠定了他在中国书法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

这一时期代表作有《宋广平碑》《麻姑山仙坛记》《大唐中兴颂《李元靖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自书告身帖》等。

颜真卿的书体端庄、豪放,自成博大雄壮、气贯长虹的体势,形成以“筋”为主的“颜体”风貌,所以千余年来,与“柳体”一起被世人同誉为“颜筋柳骨”,成为书坛上的经典作品。

(三)颜真卿书法用笔特点由于以篆书笔法入楷,所以颜真卿书法成为中锋用笔的典范。

其行笔雄健有力,笔力内含,落笔多藏锋,收笔多回锋,尤其起笔处圆笔远多于方笔。

横画轻,竖画重(《颜勤礼碑》的横细竖粗对比十分强烈),但两竖同时出现时,左竖常与横画一样细,且两竖常相向状安排(即拱向外面);转笔常用提笔法,圆转直下,而不作折笔,转折之笔多呈外圆内方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练习颜体时不可一味强调其粗壮的一面,而忽视了颜字点画用笔厚重、挺健、遒劲的主要特征。

颜真卿的代表作品

颜真卿的代表作品

颜真卿的代表作品颜真卿的书法在我国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他的作品有较高的艺术参考价值。

那么,关于颜真卿的作品,你欣赏过吗?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介绍颜真卿的主要作品,希望能帮到你。

多宝塔碑的介绍《多宝塔碑》是唐代重要碑刻,是书法中楷书代表作品。

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人,一说为琅琊临沂人。

玄宗开元进士,出为平原太守。

肃宗时迁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代宗时官至刑部尚书,累进封鲁郡公。

颜真卿家学渊源,精於书法,师承褚遂良、张旭,而自成一格,是唐代的大书法家。

此碑首题“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

”正书三十四行,每行六十六字。

原在唐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现藏于西安碑林。

楷书,高285厘米,宽102厘米,此碑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史华刊石。

天宝十一年(公元 752年)刻於陕西兴平县千福寺,今存西安碑林。

颜真卿代表作品评价一、《多宝塔碑》(752年)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为颜真卿44岁时书,寸楷,是迄今所见颜真卿传世书法最早的一件,极为世人所重,故学颜书未有不习此碑者。

碑文写的是西京千福寺沙门楚金夜读《法华经》,常见多宝佛塔,遂立志建塔之事。

颜真卿和唐代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是正统儒家,也信佛教,书写此碑,自然恭谨诚恳。

此碑已初步形成了“雄媚”的风格。

其起、行、止都有明显的交代。

笔力贯注厚重,行笔映带丰腴,笔画粗细相衬,结体平稳谨严,一丝不苟,匀称缜密,墨酣意足,在笔墨流动处颇显媚秀之姿。

此书保留晋和初唐楷书的风韵,与唐代经生手楷书之迹相近,可见颜真卿注意从民间书艺中汲取营养;同时在笔法上可以看出从张旭《郎官石柱记》胎息而来,亦与徐浩暗通脉络。

清王澍跋此碑说:“鲁公书多以骨力健古为工,独此碑腴不剩肉,健不剩骨,以浑劲吐风神,以姿媚含变化,正其年少鲜华时意到书也。

”也有人认为此碑“最为窘束”,“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掾史家鼻祖”。

二、《东方朔画赞碑》(754年)全称《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碑》,为颜真卿46岁时所书,大楷,字径三寸。

简述颜真卿楷书的风格特点

简述颜真卿楷书的风格特点

简述颜真卿楷书的风格特点颜真卿的楷书在我国历史上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他的字体被称为颜体。

那么,关于他的书法特点,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颜真卿的书法特点,希望能帮到你。

颜真卿楷书作品的风格特征颜真卿是唐代杰出的书法家。

因曾任平原太守,“颜故称平原”。

又因被封为鲁国公,又称“颜鲁公”。

其书法幼承母系殷氏家法,后从张旭学书,得其笔法。

其楷书、行书成就极高,是继王羲之之后又一位划时代的书家。

他的楷书世称“颜体”,影响深远。

颜真卿的楷书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各有特点。

40 岁左右的作品为早期作品,如《郭虚己墓志铭》《多宝塔碑》,用笔清俊遒美;结体方正匀稳,端庄谨密。

60 岁左右的作品为中期作品,如《大唐中兴颂》《麻姑仙坛记》,其用笔质朴浑厚,苍劲端稳,起、收笔处少有华饰;结体内疏外密,重心下移,体势宽绰。

70 岁左右的作品为晚期作品,如《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用笔横细竖粗,圆劲刚毅,朴中寓华,拙中有巧;结体中宫疏朗、外部收敛的特征更强,展现了气势磅礴、雍容华滋的风貌。

由于颜真卿的崛起,使唐楷形成了一种崭新的风貌,是书法史上继王羲之之后的又一座里程碑。

颜真卿的书法特点颜真卿的书法,号称颜体,有他独特的风格和笔法。

他所留下的碑帖很多,后世的书法家认为从他的一些碑帖中可以找到「圆笔」的痕迹,和其他书法家的「方笔」不同。

颜真卿被使用圆笔的书法家奉为开创者。

他和使用方笔的王羲之,都对后世产生既深且远的影响。

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的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格,称为“颜体”。

宋欧阳修评论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

宋朱长文《续书断》中列其书法为神品。

”并评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颜真卿现存的书法作品有:《多宝塔碑》,《颜家庙碑》,《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祭侄文稿》,《祭伯文稿》,《争座位帖》,《东方朔画赞》等。

颜真卿多宝塔碑书法特点

颜真卿多宝塔碑书法特点

颜真卿多宝塔碑书法特点
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是楷书书法作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用笔丰厚遒美:颜真卿的用笔特点在于起笔重,行笔轻提,收笔重按,整体笔画粗细分明,有篆籀气象。

2. 宽博浑厚:颜真卿的楷书字体宽博浑厚,给人以雄壮大气之感。

3. 力度老到:颜真卿的楷书字体线条有力,老到入骨,富有趣味。

4. 结构严谨:颜真卿的楷书结构严谨,笔画之间的比例和布局合理,整体美观大方。

5. 字体独特:颜真卿的楷书字体独特,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不易被人模仿。

总之,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具有雄壮、浑厚、严谨、独特的特点,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代表之一。

多宝塔碑的介绍

多宝塔碑的介绍

多宝塔碑的介绍多宝塔碑的介绍《多宝塔碑》是唐代重要碑刻,是书法中楷书代表作品。

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人,一说为琅琊临沂人。

玄宗开元进士,出为平原太守。

肃宗时迁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代宗时官至刑部尚书,累进封鲁郡公。

颜真卿家学渊源,精於书法,师承褚遂良、张旭,而自成一格,是唐代的大书法家。

此碑首题“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

”正书三十四行,每行六十六字。

原在唐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现藏于西安碑林。

楷书,高285厘米,宽 102厘米,此碑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史华刊石。

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刻於陕西兴平县千福寺,今存西安碑林。

颜真卿代表作品评价一、《多宝塔碑》(752年)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为颜真卿44岁时书,寸楷,是迄今所见颜真卿传世书法最早的一件,极为世人所重,故学颜书未有不习此碑者。

碑文写的是西京千福寺沙门楚金夜读《法华经》,常见多宝佛塔,遂立志建塔之事。

颜真卿和唐代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是正统儒家,也信佛教,书写此碑,自然恭谨诚恳。

此碑已初步形成了“雄媚”的风格。

其起、行、止都有明显的交代。

笔力贯注厚重,行笔映带丰腴,笔画粗细相衬,结体平稳谨严,一丝不苟,匀称缜密,墨酣意足,在笔墨流动处颇显媚秀之姿。

此书保留晋和初唐楷书的风韵,与唐代经生手楷书之迹相近,可见颜真卿注意从民间书艺中汲取营养;同时在笔法上可以看出从张旭《郎官石柱记》胎息而来,亦与徐浩暗通脉络。

清王澍跋此碑说:“鲁公书多以骨力健古为工,独此碑腴不剩肉,健不剩骨,以浑劲吐风神,以姿媚含变化,正其年少鲜华时意到书也。

”也有人认为此碑“最为窘束”,“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掾史家鼻祖”。

二、《东方朔画赞碑》(754年)全称《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碑》,为颜真卿46岁时所书,大楷,字径三寸。

颜真卿书写此碑正值壮年,故神明焕发,意气干云,颇为后世珍重。

此碑笔墨酣畅淋漓,点画刚峻丰厚,如浇如铸,笔画中段每以中锋铺毫,沉雄深稳,点画起收、转折多出于峭劲的方笔。

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培训《多宝塔》技法、与《勤礼碑》比较

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培训《多宝塔》技法、与《勤礼碑》比较

• 垂露竖:起笔多变. 中部或 上部略细,收笔处圆满, 藏锋收笔。
• 悬针竖:起笔多变, 行笔提 按变化较大,收笔轻提慢收, 有劲键锋利之感。
• 左弧竖:写法同垂露竖,笔 势左弧,多用于左旁。 • 右弧竖:写法同垂露竖,笔 势右弧。 • 短中竖:上粗下细,收笔多 不回锋,驻笔后顺势连写下 一笔。 • 短斜竖:笔画短小、势斜, 形态多变。
长直撇直,粗细较一致,收笔要缓缓送到笔尖。
大部分捺行至收笔处直接捺出。
少部分捺至收笔处提而顿收,既“燕尾捺” 。
捺至收笔处上扬。 颜书的捺早年活泼有余,沉雄不足。
出勾多向左上,也有平向,显得活泼、轻快;出钩 也有明暗之分。
竖至底端直接钩出,似初唐欧阳询。竖势多直向,或 微向左凹,以追求体势中紧。
写法提要: ①逆锋起笔。 ②向右下弧形按笔。 ③回锋向笔画中心提锋收笔。
• 左点:从右上向左下按 笔,上轻下重。 • 竖点:点势较直,或上 重下轻,或上轻下重。
• 挑点:先写成左点,再向 右上出锋。
上出锋
由于顿笔位置的不同, 又分为上出锋挑点、中出 锋挑点、下出锋挑点和全 出锋挑点等。
中出锋பைடு நூலகம்
全出锋
点的写法及其形态变化:
古人称:“点者,字之眉目,全藉顾盼精神”。 写点要注意与其他笔画之间的关系,运用起、收笔 的笔势,把握好呼应关系。 写点还要注意体势,左右倾斜,产生动势,正 因为如此,“永字八法”中称点为倾斜的“侧”。 点分为右点、左点、竖点、撇点、挑点等。
右点: 又叫瓜子点,从左上向右下按笔,上轻下重。
• 斜撇:长而斜并略有弧 势。有的斜撇落笔动作 较大,呈曲头状。 • 竖撇:上部为竖,下部 略向左撇出。
• 直撇:势斜而挺直。

颜真卿楷书的特点(7篇)

颜真卿楷书的特点(7篇)

颜真卿楷书的特点(7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颜真卿楷书的特点的资料7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颜真卿楷书特点一、字形特点:体态豁达端庄,雍容大方,遒劲豪宕,舒展开阔,疏密适当,结构停匀,善于避让,字口丰满,竖多相向,字形大体上为长方接近正方。

二、点画特征:(1)行笔雄健有力,落笔多藏锋,收笔多回锋。

起笔处方笔少,圆笔多,横画起笔多斜角。

(2)点画讲究呼应、贯气。

就是说上一笔的收笔和下一笔的起笔之间气势连贯。

(3)同一字中同样的点画,两笔以上便各有变化;同样的部首相遇,也见不同,显得生动多姿。

(4)横画轻、竖画重,但两竖并存时,左竖常和横画一样粗细;中竖都极粗壮有力;悬针竖常多写到该笔画五分之四处方逐渐提收。

左右竖画多相向,如:“门”“具”等。

(5)长横多上拱且微向右上角运行,笔画渐细,以顿法收笔。

笔画虽斜,但感觉上却是平的。

(6)捺笔有“蚕头燕尾”之态(“蚕头”指笔画的起端象蚕的圆头;“燕尾’指捺笔末端呈分叉状,似燕子的尾巴) ;长捺常成瓢样的弧形,起笔较轻,出尾处较粗壮,尾端大多较长。

(7)转笔常用提法,圆转直下,而不取折笔。

转折之笔多呈内方外圆。

这样笔画不能写成弯曲的形状。

(8)“口”字写成上宽下窄状,两面基本对称。

(9)钩法多成鸟嘴状。

“竖弯钩”的底部圆转,上部平正,出钩处内方外圆,内直外斜。

(10)“火字点”的四点,有些都作从左向右的同向斜点,也有些是第一点左向。

余三点右向。

一般中间两点稍细,左右两点较粗。

篇二颜真卿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郁勃,天真自然,一变古法,自成一格,人称“颜体”。

颜勤礼碑》。

此碑系颜真卿60岁时所书,气势磅礴,雄迈清整,是颜体楷书的代表作。

学习阿德瓦其笔法,应“先仪骨体,后追精神”。

临习颜体楷书当先掌握其特征,方能登门入室,然后学到精华。

现将颜体的用笔、笔划和结构特征简介如下:一、用笔颜体的用笔,注重园转,故以“逆入平出”的圆笔法为主,间以“逆势切入”的方笔法。

颜真卿《多宝塔碑》基本笔画写法,图解!

颜真卿《多宝塔碑》基本笔画写法,图解!

颜真卿《多宝塔碑》基本笔画写法,图解!《多宝塔碑》,此碑是颜真卿44岁时书,直接⼆王、欧、虞、褚余风,⽽⼜与唐⼈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

整篇结构严密,点画圆整,秀丽刚劲,虽尚未形成刚劲雄强、沉雄浑厚、⼤⽓磅礴的颜楷风格,但此碑已奠定了颜真卿书风的基本格调,它是流传下来的颜书中最早的楷书作品之⼀,结构平稳端正,严谨庄重,是唐代“尚法”的代表碑刻之⼀,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

⾃颜以后的⼤多书法家的作品都取法于颜体。

颜真卿的代表作,碑刻有《多宝塔碑》、《李元靖碑》、《东⽅朔画赞》、《鲜地⽒离堆记》、《颜勤礼碑》、《颜家庙碑》、《⿇姑仙坛记》等;墨迹有《⾃书告⾝》、《祭侄⽂稿》;⼤字刻⽯有《⼤唐中兴颂》等。

《多宝塔碑》基本笔画『点』画的写法【下求】右点——范字【下①⾃左上⽅向右下⽅顺锋起笔;②顺势边转边按笔;③向左下边转笔边按笔;④转笔或折笔后回锋收笔。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以下不再提⽰。

【⼼德】左点——范字【⼼①⾃上⽅向下顺锋起笔;②向左下⽅边转边按笔;③向右下⽅折笔按笔;④折笔后向上回锋收笔。

侧点——范字【京【京源】①⾃上⽅顺锋起笔;②向左下⽅边转边按笔;③向右下⽅边转边按笔;④折笔向上回锋收笔。

【安变】竖点——范字【安①⾃左上⽅逆锋起笔;②折笔向右偏下顿笔;③向下⽅折笔后蓄势向下⾏笔;④转笔后向上⽅回锋收笔。

【烟塔】撇点——范字【烟①⾃下⽽上逆锋起笔;②折笔向下⽅顿笔;③转笔蓄势后向左下⽅写⼩撇,⼒⾄笔端。

反捺点——范字【不【不求】①⾃左上⽅向右下⽅顺锋起笔;②顺势向右下⽅边⾏笔边按笔,⼒量逐渐增⼤;③转笔后回锋收笔。

【⽕⼼】相向点——范字【⽕①先写左点,后写右点;②左点既可以藏锋起笔,也可以露锋起笔;③右撇点与左点相互取势,相互呼应。

『横』画的写法【⼠下】长横——范字【⼠①逆锋向左上⾓起笔;②折锋向右下⽅顿笔;③提笔转锋向右铺毫⼒⾏;④提笔转锋向右下顿笔作围;⑤提笔回锋收笔。

【王⾮】短横——范字【王①逆锋向左上⾓起笔;②折锋向右下⽅顿笔;③提笔转锋向右铺毫⼒⾏;④提笔转锋向右下顿笔作围;⑤提笔回锋收笔。

颜真卿楷书早 中晚三个时期的风格变化

颜真卿楷书早 中晚三个时期的风格变化

颜真卿楷书早中 晚三个时期的风格变化颜真卿存世楷书作品多,前后风格变化大,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中国书法简史)一、早期作品1、颜真卿《郭虚已墓志》,约41岁书。

据有关专家鉴定,这是当前我国发现的颜真卿最早的书法艺术作品。

有浅线界格,字体端庄工整,刻工十分精细。

《郭虚已墓志》碑额“唐故工部尚书赠太子太师郭公墓志铭”2、颜真卿《多宝塔碑》,44岁书。

岑勋撰文,颜真卿正书书册,徐浩隶书题额,史华刊石。

此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虞、褚余风,而又有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

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

虽然此碑还称不上颜真卿成熟期之代表作,与他后来所书的《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风格迥异,但它是颜书的第一篇,是颜楷成功的第一步,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

3、颜真卿《东方朔画赞碑》,46岁书。

碑刻刀法雄劲,精深浑朴,苏东坡称之为“鲁公平生写碑,唯东方朔画赞为清雄,字间栉比而不失清远”。

个人书风开始走向——雄浑朴厚!(需要全部图片,请添加微信:543333722)二、中期作品1、颜真卿《臧怀恪碑》,约55岁书。

写此碑时,颜真卿55岁左右,正是颜体书法臻于定型的时候,具有苍劲浑厚,丰伟刚健的独特风格。

2、颜真卿《郭氏家庙碑》,56岁书。

此碑风格深到,遒古雄劲,含蕴浑厚,疏朗流畅。

真如“银钩铁画,龙跳虎卧”(王文治语),深入右军笔意。

三、晚期作品1、颜真卿《麻姑仙坛记》,63岁书。

大字本,字径约5厘米现存《麻姑仙坛记》两种善本:其一为明藩益王朱祜滨重刻本,书法端严整肃(见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其二为清戴熙跋本的影印本(见下?,藏于上海博物馆) 点画清晰,极少漫漶。

《麻姑仙坛小字本》【点击放大】《麻姑仙坛小字本》(日本三井文库藏宋拓本)(需要全部图片,请添加微信:543333722)2、颜真卿《李玄靖碑》,69岁书。

颜真卿的多宝塔和颜勤礼碑为什么差别那么大?

颜真卿的多宝塔和颜勤礼碑为什么差别那么大?

颜真卿的多宝塔和颜勤礼碑为什么差别那么大?
其中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时期不同。

多宝塔是颜真卿中年作品,此时还没能将张旭笔法结合完整。

颜勤礼碑是颜真卿晚年作品,是书风的成熟时期,结体已经呈现宽博,多筋。

令:如按书写风格,颜勤礼跟上边差几年的《颜家庙碑》《自书告身帖》等也是有一定风格差异的。

《多宝塔》和早几年的一个新碑(名字记不清了),晚几年的《东方朔》风格也有明显差别。

第二,用途不同。

《多宝塔》是立于佛门圣地,唐时崇尚佛教,武媚娘的“后宫佳丽”就有佛门中人。

所以相对严肃。

多宝塔确实也是以其法度严谨著称。

再者多宝塔参用了唐人写经体笔法,这是对佛门立碑的一种尊敬。

《颜勤礼》是给自己长辈立碑,书写应该是如平时风格一样,并无明显变动。

这是唐人写经。

第三,书家妙笔。

书法家之所以称为书法家,是因其妙笔能生花。

颜真卿想在自己字中加入写经体,他就可以加进去,这是高水平得一种表现。

颜勤礼用笔风格也和同时期不太相同,明显横细竖粗,这在用笔中也是可以做到的。

这种书这状态,或许因为笔的笔性,或者因为心态,才产生横细竖粗的效果。

但是其结构章法风格无变。

万法归一,有法则能生变。

如欧阳询九成宫,化度,皇甫,也有明显的风格差异。

只不过没体现在笔法上,多在结字上明显一点而已。

所以即使同时期,风格有差异,在高手面前也是正常的。

基于小学书法教学的微课程开发——以颜真卿楷书《勤礼碑》笔法教学为例

基于小学书法教学的微课程开发——以颜真卿楷书《勤礼碑》笔法教学为例

基于小学书法教学的微课程开发——以颜真卿楷书《勤礼碑》
笔法教学为例
魏晓伟
【期刊名称】《新课程研究(上旬)》
【年(卷),期】2016(000)001
【摘要】基于书法教学的现状,可采用书法教学与微课相结合.即以学校书法教育方
面擅长书法的老师为课程资源,依据《书法练习指导》的具体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
的特点,选用楷书颜真卿《勤礼碑》为学习范本,开发书法系列微课程(笔法教学、笔
画运用、结构教学),从而促进中小学生书法素养的提高.
【总页数】3页(P42-44)
【作者】魏晓伟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2
【相关文献】
1.颜真卿《勤礼碑》的结字空间特点 [J], 黄美琼
2.论颜真卿《勤礼碑》中斜撇的教学方法 [J], 徐楠楠
3.试谈当代少儿书法教学--以颜真卿楷书《多宝塔碑》为例 [J], 李思敏
4.论颜真卿《勤礼碑》中斜撇的教学方法 [J], 徐楠楠;
5.在感性与理性交融中进行书法教学——以《颜勤礼碑》教学为例 [J], 王发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颜真卿楷书用笔分析——多宝塔碑与勤礼碑
颜真卿楷书用笔分析多宝塔碑与勤礼碑自提出楷书的回锋法完全是对楷书传统错误的解读而产生的恶果之后随即便想通过对古代楷书名家用笔作具体的分析以此来证明楷书传统的正确方法是非回锋法式的而对楷书传统最难证明的应该是颜真卿的勤礼碑与柳公权的玄秘塔碑了因为这二个碑某些用笔易让人觉得需要回锋尤其是受到回锋的误导之后所以在今天介绍颜真卿晚年楷书用笔之时心情有些激动我的脑海中老出现那么一句话见证的时刻到了颜真卿多宝塔碑颜真卿最著名的碑刻有二种一为多宝塔碑二为勤礼碑多宝塔碑为颜真卿中年时的代表作勤礼碑则为颜真卿晚年时的代表作细审多宝塔碑的用笔可知该碑用笔与前面介绍的同时期而略早的郭虚已墓志沒有区别全无回锋法式的影子所以说明多宝塔碑为非回锋法式并不难因为看图即知而要证明勤礼碑亦为传统一脉相承的正法系统的非回锋法式就会困难得多为什么呢因为颜真卿晚年的用等粗壮老辣笔锋出入之迹不象中年作品那般清晰明白加之名碑捶拓过多损坏严重如果不结合其早年作品相信晋唐时期书法家中期与晚期的用笔一般没有大的变化再细心寻找碑中相对清晰部分的字样细心观察也就难以确认颜真卿晚年楷书的用笔其实与早年作品一样沒有超出正法的
范畴如果经过细致的考察与研究一定会相信颜真卿决不是传统正法的背叛者与回锋法的始作俑者而是正法的守护人与传道者所以后人将非回锋式的传统正法错误的解读为回锋式的邪法与颜真卿以及他晚年时的楷书无关说来好玩最近因指出回锋法的错误及严重后果后曾受到一些书友的质疑或者不相信众人皆醉而庄天明却独醒或指出颜真卿与柳公权个别笔划非回锋而不成然而只要听过我耐心的解释并以笔墨在纸上当面示范实证的几乎没有不信服的至此方信吾不是估名钓誉而是真心诚意想解除回铎法的危害欲让楷书的学习回到正确的轨道上去欲让书法的实验更有效成功的概率与可能下面先看多宝塔碑再看勤礼碑千万不要受先入为主的回锋法的影响用自已的眼和心细心地观察笔锋的起收之迹我想不难得出自己正确的结论来颜真卿多宝塔碑从上列颜真卿多宝塔碑清晰的字样不难看清楚用笔的出入之迹不难明白该碑决非不是回锋法式颜真卿勤礼碑从上列颜真卿勤礼碑比较清晰的字样中不难看分辨其用笔的迹象不难明白该碑也不是回锋法式。

自书告身真迹:上文图示分析了颜真卿多宝塔碑与勤礼碑的用笔皆为传统一脉相承的正法系统的非回锋法式今日且来看一看颜真卿楷书自书告身的墨迹这与勤礼碑几乎是同一时期所书的所以将两者作一比较更可确定颜真卿用笔的特征我相信只要用自已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脑袋去思想
的一定会相信颜真卿决不是传统正法的背叛者与回锋法的始作俑者而是传统正法的守护人与传道者所以后人将非回锋式的传统正法错误的解读为回锋式的邪法与颜真卿以及他晚年时的楷书无关前天与外地一位书友通电话我告诉他最近正全力以赴在证明古代楷书大家的用笔皆不回锋他问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回不回锋我答曰不回锋他听后吃惊非小决定先看看我的系列博文再细心研究后再讨论下面我们来看一看颜真卿楷书自书告身的墨迹作具体的观察与分析颜真卿楷书自书告身墨迹充之横与长撇笔锋入处明显子之点与横也是直接落铎即行无回锋痕迹告之撇竖与横少之竖点与撇悉无回锋痕迹太之横撇与点行之撇与横笔锋入处明显并无回锋痕迹一之横能清楚看到起笔直接收笔果断而不回锋以之竖与撇笔锋入处明显外露乎起笔收笔清楚明白礼之起首的点与横锋露外面最能说明问题。

新出土的郭虚已墓志在介绍颜真卿晚年楷书用笔之前先介绍一下由他撰文并书丹的楷书碑刻郭虚已墓志颜真卿书写该碑时年四十一岁比多宝塔碑早三年而巳该志于一九九七年在河南首阳山唐墓中出土因是新发掘与新拓本
所以字迹非常清楚笔锋出入之迹也明确可辩于此可知颜真卿楷书与乃师张旭与楷书传统一脉相承完全为楷书之正法而非后人解读错误的回锋法颜真卿楷书郭虚已墓志之一颜真卿楷书郭虚已墓志之二颜真卿楷书郭虚已墓志局部颜
真卿楷书郭虚已墓志局部颜真卿楷书郭虚已墓志局部颜真卿楷书郭虚已墓志局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