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习作周记化课题结题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习作周记化》课题结题报告

铜陵县实验小学“小学生习作周记化”课题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对于这一点,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过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可见,写作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正基于此,我们确立了“小学生习作周记化”这一写作教学改革实验课题。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新时代呼唤新的习作训练序列。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诚须认真研究,且须从速而务求实效……切实研究,得到训练学习读作能力之纲目与次第,据以编撰教材,此恐是切要之事。至于教学之方式与方法,似不可求一律。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744页)叶先生所说的“得到训练学生读作能力之纲目与次第”,就是要我们研究出阅读和写作训练的总目标以及各年段、年级的训练要求和训练次序。换一句话说,就是要得到阅读训练序列和写作训练序列。

写作教学序列化、规范化是提高写作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自八十年代初期以来,锦州、烟台、江阴、黑龙江等地区都进行了小学作文训练序列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九十年代后,随着第四部《语文教学大纲》的施行,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写作教改实验如雨后春笋。新世纪到来后,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扎实推进。《语文课程标准》颁行,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小学生习作训练序列实验又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二)新课标提倡新的人文教育理念

为了改变以往作文教学片面强调学习写作知识、写作技巧,严重忽视培养人、发展人的弊端,1999年3月,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和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做人——作文”教学研究课程。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对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作了仔细的考察,鲜明地提出了“为做人而作文,以做人促作文”的写作教学理念,高扬习作主体性原则。反映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语文教学根本指导思想的《语文课程标准》亦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正是在时代发展和先进理论的导向下,根据我校写作教学的实际,围绕“做人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我们希望通过实验制定一个与教材的习作教学相辅相成的习作指导训练序列,为我地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个值得借鉴和创新的模式。“围绕一个中心,形成一个序列”是课题主要实验目标,为达成这一目标,在方案中提出了以下具体措施:1、做到与儿童生活、学生个性两方面结合,促进记实和写虚两种能力提高;2、分作写话、片断、篇章三层梯度,体现习惯养成、能力提高、情感培养三维发展。3、遵循趣味性、经常性、开放性、整体性四条原则,逐步在小学阶段达到爱写、能写、写活、写好四项习作要求。这就是我们实验研究的主体,可简称“周记化”训练1234。

二、课题实验的内容

(一)遵循写作教学规律

1、兴趣是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各个年段的实验教师均把激发习作兴趣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总结出许多新颖,有效的方法。

a.加强口语训练,让学生大胆说话。说好话是写好习作的基础。由述到写是作前指导的常规途径。低年级的实验教师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像问答式写话、谈话式习作等。学生头脑中的素材积累需

要不断激活,才能使他们不断发现,产生新的感受和认识,学生在与老师、同学的谈论、交流时,你的看法、我的感受、他的认识在互动中碰撞、补充、融合,产生良好的磁场效应,使学生的思维迸出智慧的火花。愉快的交流,会增强语感,促进流畅地表达。

b.鼓励自由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而只有让学生无拘无束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感受自由驰骋的乐趣,才可能出现“有创意的表达”的好文章。首先,写什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即使是给定范围的,如果学生确实缺少这方面的体验,也可另选题材。有些学生作文,爱凭空想象说假话,抒“假情”,这种现场与把选材限制得太死有关系。其次,怎么写,要充分发挥学生表达的主动性。语言依傍思维。作文怎么写,话怎么说,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充分考虑个别差异。各年级实验教师在序列中安排了许多新颖多样的习作形式,可供学生自由选择。

2、生活是源泉。

这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精辟地反映了生活与育人的联系。叶老先生“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更是反映写作教学规律的精典名言。实验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认知程度,引导他们去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了解周围世界,做热爱生活、深入生活的有心人。中年级教师指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的方法有一定借鉴意义:①指导观察,让学生了解生活。教给观察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②组织实践,让学生体验生活。为学生架设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桥梁,鼓励他们参加劳动、调查、研究性学习等各类实践,深化对生活的酸、甜、苦、辣的体验。③开展活动,让学生参与生活。丰富学生的生活,开展队日活动、辩论赛、郊游、慰问等活动。活动使学生身心受益,活动后自然津津乐道。④引导想象,让学生创造生活。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

不会思想。”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特点,他们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特别在儿童的直觉思维中,创造力的价值非常大。写作教学时,为学生提供想像的情境,让学生多一些来自内心的东西。这一点是弥足珍贵的,尤其是针对传统的写作教学注重记实能力而言。

3、阅读是基础。

写作不仅需要来自生活感受的直接经验,更需要大量的,丰富的间接经验,阅读的过程是吸收间接经验、积累语言并形成语感的过程。指导学生阅读与自身认知水平相等的文本,可使他们“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训练序列中,中低年级侧重培养想像能力,一般提供寓言、民间故事、古诗和通俗的小文章;从高年级起主要培养文学想像能力,内容则以文学类、历史、科普知识等为主,让学生了解他人是如何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在阅读中不知不觉被陶冶、被净化,受到如何做人的熏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内容序列上,伴随着阅读的各类读书笔记的安排,保证了读写结合,促成阅读与表达能力同步提高。

(二)锁定课题研究目标

1、循序渐进,体现习作训练的经常性。

鲁迅先生说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全国小语会副理事长丁培忠也认为写作的秘诀是多练。学生的习作能力既是客观认识能力和主观表达能力的综合表现,该能力的形成必须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种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教师对这一过程的调控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习作心理、情趣。为避免学生今后或被动作文或望“文”生畏,教师必须要确立一个科学的序列,铺设一条高度、斜度适中的阶梯,让学生拾级而上,自然达成。序列安排中,从一年级开始,从一句话的指导与训练入手,由看到想,由说到这与。由一、二年级的完整一句话说写过渡到二年级的句群训练,再到三年级的片断、小短文说写,在能力形成上产生泉水→小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