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脚后跟疼

合集下载

跟痛症的中医治疗PPT课件

跟痛症的中医治疗PPT课件
3. 寒湿痹阻型:气血运行缓慢,复感寒邪,寒主凝滞、 主收引,致使经络被阻、气血凝滞不通而痛,疼痛拒按, 喜热怕凉。
返回
(三)中医治疗方法
传统中医对足跟痛之症早有研究,隋代著名医学 家巢元方称足跟痛为“脚根颓”,书云:“脚根 颓者脚跟忽痛,不得着也,世俗呼为脚根颓。”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大医学家朱丹溪在《丹溪心法》 中称之为“足跟痛”。
病因病理学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组织发生退行性改变,长期劳损使 足跟部组织发生病理改变。如足跟脂肪纤维垫炎、跖腱膜 炎、跟部滑囊炎、跟腱周围炎、跟骨高压症和跟骨骨刺等。 这些跟骨周围不同组织发生的相应疾病,是形成跟痛症的 重要病因。
足跟是人体主要的受力负重部位。由于劳累过度,腰脚伤 损,骨弱筋弛,加之高年之人,脾肾阳虚,肾精亏耗不足 以濡养筋骨,故发足跟疼痛。若起居失慎,露卧贪凉或久 居湿地,则风寒湿之邪乘虚而人,痹阻经络,血脉滞涩, 则发为痹之症。
2.跖腱膜炎:跖腱膜起自跟骨结节而至于跖骨,是 足底较大的弹力腱膜。外伤、劳损及寒冷潮湿可引 起跖腱膜炎症,足外翻者尤其容易患此病。患者常 有跟下或足心疼痛,足底有牵扯和紧张感,跟骨结 节部位及腱膜中段压痛明显。
3.跟部滑囊炎:外伤或反复摩擦可使跟骨下、后或 跟腱前滑囊发生炎症。患者局部疼痛、肿胀,有压 痛。如合并感染可引起红、肿、热、痛等典型炎症 表现。
概述Βιβλιοθήκη 跟痛症是由多种慢性疾患所致跟部蹠面(即脚后跟)疼痛, 其与劳损和退化有密切关系,是中老年常见的临床症状。 中医认为肾阳不足是致病的重要因素。跟痛症是跟骨周围 不同的组织发生病变引起的一组综合症状。
跟痛症也常被称为足跟痛。足跟痛是因跟骨足底面所附着 的肌肉、韧带随力量不均衡,使骨膜受到牵拉而引起的骨 科疾病,现代医学称"跟骨骨膜炎",又称"跟骨骨刺"。跟痛 症是由多种慢性疾患所致跟部蹠面(即脚后跟)疼痛,其 与劳损和退化有密切关系。

起床脚后跟疼是什么原因怎么治?

起床脚后跟疼是什么原因怎么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起床脚后跟疼是什么原因怎么治?
导语:脚,是我们健康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身体部位,我们有时候经常会忽略它的健康问题。

今天,我就想来跟大家讨论一下有关于起床后脚后跟疼痛是
脚,是我们健康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身体部位,我们有时候经常会忽略它的健康问题。

今天,我就想来跟大家讨论一下有关于起床后脚后跟疼痛是什么原因,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次的分析,引起对于我们脚步健康问题的关注。

只有保障健康,才能让自己看到更多的沿途风景。

中医认为足跟痛,多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跟腱、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主要因受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

中药贴贴于足跟肌表刺激神经末梢,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之目的。

风邪侵袭型:表现为行走则疼痛加剧,或伴畏风,舌淡苔薄白,脉浮。

治法以祛风止痛为主。

湿邪重着型:表现为下肢麻木,手足沉重,屈伸不利。

治法以驱邪除湿、软坚消肿为主。

湿热阻滞型:表现为伴口渴胸闷,小便短黄,大便秘结。

治法以清热去湿,通经活络为主。

气血亏虚型:表现为头晕心悸,失眠多梦,肢软乏力,面色无华,肢体倦怠,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以活血化瘀、补益气虚为主。

西医解析
足跟痛是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

又称脚跟痛。

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

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怎么引起的

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怎么引起的

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怎么引起的 脚后跟疼⼜称为⾜跟痛,是由于急性或慢性损伤所引起的⾜跟着⼒部分以团体为主要要表现的疾病。

下⾯是店铺推荐给⼤家的脚后跟疼的原因,供⼤家参考。

脚后跟疼的原因 脚后跟疼看起来不是什么严重的事⼉,但其背后却蕴藏着“杀机”。

那么究竟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中医在此为您解答: ⼤多情况下脚后跟疼与韧带发炎相关,鞋⼦不合适,鞋底过硬、过软或太薄等都会引起脚后跟疼的问题,同时胖⼈也容易出现脚后跟疼的症状。

除此之外,脚后跟疼还可能与以下⼏种情况相关: 更年期信号 据介绍,⼥性进⼊更年期后,由于雌激素⽔平突然下降,对钙质的吸收能⼒随之锐减,容易出现各种缺钙症状,⽐如脚跟疼、⾻质疏松等。

⼥性进⼊更年期后如果出现缺钙表现,即便再怎么补钙,也很难被吸收,因此要保护⾻骼,只有提早开始预防。

例如养成喝⽜奶、⾖浆的好习惯,多摄⼊⾖制品,注意锻炼⾝体。

上班族⼥性每隔⼀⼩时站起来活动活动,即便只有⼏分钟,只要能把它当作常规化的动作,也会对全⾝⾻骼起到保护和强健作⽤。

男性肾虚信号 肾是主宰⼈体⽣长、发育、⽣理及维持体液代谢平衡的重要器官,它与⼈体的⽣殖、⽣长、发育、衰⽼有密切关系。

中医学有“肾为先天之本”、“⼗⼆经之根”之说。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年⼈的肾脏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

因⼈体素质不同,会出现不同的症状:有的⼈脚后跟疼,有的⼈⽛齿松动、容易脱落,有的⼈性欲减退、⼩便困难或淋漓不尽,阳萎、早泄,夜尿增多,有的⼈⼊睡困难、失眠多梦,有的⼈⽑发脱落、枯槁发⽩、⽿鸣、⽿聋、视⼒昏花、头晕⽬眩。

但是,尤为脚后疼的症状更多、更普遍,⽼年⼈占百分之⼋⼗的⼈都有此症,忙了⼀天到晚上时疼痛加重。

因此当你感觉脚后跟疼的时候,就要注意有可能是肾虚的信号。

中医解析脚后跟疼 ⾜跟痛是⼀种常见病,以⾜跟肿胀、⿇⽊疼痛、局部压痛、⾏⾛困难为特征。

⾜跟痛⼜称跟⾻⾻刺或跟⾻⾻质增⽣。

在中医学属于“⾻痹”范畴,发病原因多与⽼年肾亏劳损,外伤和感受寒湿有关。

脚后跟疼可以艾灸吗 脚后跟疼艾灸哪里

脚后跟疼可以艾灸吗 脚后跟疼艾灸哪里

脚后跟疼可以艾灸吗脚后跟疼艾灸哪里很多人都有脚后跟疼的毛病,那么脚后跟疼可以艾灸吗?脚后跟疼艾灸哪里?一、脚后跟疼可以艾灸吗脚后跟疼可以艾灸。

中医认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艾灸可以舒筋活络,调理气血,既能帮助身体部位疏通不通导致的痛,也能促进营养帮助缓解不荣导致的痛,所以脚后跟疼很适合使用艾灸来治疗。

二、脚后跟疼艾灸哪里1.大钟穴定位:大钟穴位于脚内踝后下方,在跟腱内侧前方凹陷处,左右脚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的方法。

施灸时,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在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3~7分钟,以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作用功效:疏通经络,排毒御寒,主治咽痛,气喘,咳血、嗜卧,痴呆,足跟痛等。

2.然谷穴定位:然谷穴位于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左右脚各有一穴。

取穴时,在脚弓高点的赤白肉际取按压痛点就是然谷穴。

施灸方法:采用温和灸的方法。

施灸时,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3~7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作用功效:升清降浊,主治喉痹,咳血,消渴,阴痒,阴挺,月经不调,阴痿,遗精,脐风口噤,足跗肿痛等,是脚后跟疼艾灸治疗的适宜选穴。

3.仆参穴定位:仆参穴位于脚外踝后下方,昆仑穴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左右脚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温和灸。

施灸时,取坐位,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处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1~2次,每次3~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作用功效:散热化气,主治足跟痛,脚气,腰痛,癫痫,踝关节炎等,艾灸治疗脚后跟疼的适宜穴位。

4.昆仑穴定位:仆参穴位于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施灸方法:温和灸。

施灸时,取坐位,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处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1~2次,每次3~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骨刺的形成原因及治疗方法

骨刺的形成原因及治疗方法

骨刺的形成原因及治疗方法足跟痛,中老年人很多,去医院检查得出的结果多数是骨质增生、骨刺。

发作起来的时候不能走路,一着地就疼,很多人无法忍受这种持续性的痛苦,选择手术。

但是手术后又会复发,又长出骨刺。

手术副作用也大,很多人也不想手术。

那么,可不可以保守治疗?中医有没有治疗骨质增生的方子呢?现在介绍的方子是搞定骨刺搞定足跟痛的特效方,非常强大,可惜知道的人不多,快要失传了,而且方子太简单了,只有两味药,这个方子叫做化铁丸:威灵仙15克褚实子15克首先我们要明白这个骨刺的形成的原因。

问大家一句,这个骨刺或者骨质增生到底是实症还是虚症?有人说是虚症,也有人说是实症。

告诉你们,这个病既是虚症又是实症,虚实夹杂。

为什么这样说呢?所谓实症,就是多出来的不需要的,有了不该有的,就是实症。

这个骨刺骨质增生是不是多出来的不需要的?是不是不该有的?包括肾结石以及身体一切肿瘤。

既然是实症,又是多余的,是实邪,那我们就要把这个实邪攻克,把多出来的骨刺化掉,就要用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的办法来解决,而且必须要用猛一点的药,绝不能隔靴搔痒,像海藻夏枯草牡蛎这样的软坚散结药只能搞定一些多出来的比较软的东西,比如各种脂肪瘤,囊肿等,像这种坚硬的骨刺必须要用到一味药,那就是化铁丸中的威灵仙。

大家请注意,古人给药材取名字绝不是乱取的,是有深意的,像这种既带有灵又带有仙的药名凤毛麟角,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个药效是非常神速的。

威灵仙最令人叫绝的本领是什么呢?就是能够化掉身体里面像骨头一样坚硬多出来的东西。

威灵仙还有一大好处就是对风湿病特别有效,可以搜刮经络里的风寒湿,舒筋活络,对关节屈伸不利很有效。

威灵仙用在这个方子里还有一大妙处就是它的药性是走膀胱经的,我们的足跟就是膀胱经经过的地方。

我们可以想一下,威灵仙先打通膀胱经的经络,把足跟这个位置的经络打通,然后把足跟这个位置的风寒湿全部驱赶出去,然后再用它强大的化骨绵掌几下就把骨刺软化了,真不愧又灵又仙啊。

中医教您防治足跟痛

中医教您防治足跟痛

中医教您防治足跟痛作者:李尤佳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5年第2期河南省中医院李尤佳最近一段时间,王老先生双脚跟一直疼,开始没当回事,谁知越来越严重,无奈之下,来到医院就诊。

河南省中医院风湿骨病病区主任医师邓素玲介绍,足跟痛多发生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重体力劳动者、运动员、长期站立工作的人易患此病。

具体表现为,脚尖朝上脚后跟向下用力时,里面有针刺感觉;足跟外表皮红肿,用手碰触发热;长途步行后疼痛加重,走路时踩在石块上或下楼梯时,足部用力过猛会引起剧烈疼痛;足跟中央有一个压痛点,用手指触压疼痛剧烈。

严重者每走一步都疼痛剧烈。

中医学认为,足跟痛多与肝肾阴虚、局部血脉不通有关。

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又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淤滞。

具体分析,造成足跟痛的原因大致可分为3个。

1.跟骨骨刺:老年人足跟痛多和骨刺有关,跟骨结节处会有大小不一的骨刺,隆起的骨刺使局部组织受到摩擦、劳损,会产生无菌性炎症。

但足跟痛的程度与局部炎症反应的轻重有关,与骨刺大小无直接关系。

2.足底脂肪垫萎缩:脂肪垫萎缩后,会使足跟缓冲震荡、防止摩擦的作用减弱,使足跟处更易受到损伤而有痛感。

3.足底跖腱膜劳损:一些人行走时间过长、负重过度会引起跖腱膜的劳损,出现局部无菌性炎症而有疼痛症状,部位集中于跟骨结节跖腱膜起点处。

中医治疗足跟痛一般采用内服和外治两法并用。

内服用药需先辨证再用药。

足跟痛分为三种证型:气滞血淤型、肝肾亏虚型和寒凝血淤型。

在内服中药的同时,配合进行外治更有助于恢复。

外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每天将内服药煎过的药渣加适量醋,放入纱布袋里,热度以合适为准,热敷足跟处,每次15~20分钟。

2.川乌、草乌、伸筋草、透骨草等药适量(根据自身情况,请医生开出外敷处方),加醋适量,加入热水,以不烫为适宜,每天泡脚15~20分钟,一副药可用3~5天。

泡脚后用软膏剂或护手霜涂抹足跟处再进行按摩,或者用合适的圆棍放在脚下来回滚动。

足跟痛治法

足跟痛治法

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病。

以足跟肿胀、麻木疼痛、局部压痛、行走困难为特征。

足跟痛又称跟骨骨刺或跟骨骨质增生。

在中医学属于“骨痹”范畴,发病原因多与老年肾亏劳损,外伤和感受寒湿有关。

为治疗日久或初起之足跟痛,选择众多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软坚消肿、活血镇痛的中药浸泡足部,不损伤皮肤、无毒副反应。

其方药、治法如下:1药用透骨草、威灵仙、寻骨风、丹参、当归、川芍、牛膝各30克,皂角刺、没药、玄胡、土鳖虫、红花各20克,加食醋2000毫升浸透后浓煎,滤取药液,乘温浸泡足跟半小时,并用力搓揉患处,早中晚各1次。

每剂药可反复加热后使用2天。

30天为1个疗程。

轻者1个疗程即肿消痛止,重者坚持用药2}3个疗程内疼痛逐渐缓解、消失、行走自如。

2.浸泡法用陈醋1000毫升,加热至足可浸入的温度,浸泡患脚,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一般连用半个月,足跟痛开始逐渐减轻,持续1-2个月,司一望康复。

也可用苏木、白附、麻黄、当归、川芍各30克,煎水浸洗脚部,同时用手搓揉足跟,以利药液浸入肌肤,每次巧分钟,每日2次,有祛寒除湿、和而止痛之功。

3.熏洗砖烙法先将茂艾60克、乌梅15克加水煎取药汁,入盆内使热气上蒸,患足放于气上熏洗,井用衣物遮盖,等药液冷后,将患足跟底部放于砖上,趁热下压数分钟,每日1-2次,连续7天为一疗程。

药液可用多次。

也可取白芷、白术、防风各10克,用布包成一袋,在清洁水内浸泡10分钟左右;另取砖头一块,在平面上挖一凹窝,置炉火中烧红后取出;然后往凹窝内倒食醋100克,井将上述药袋放在醋砖上,随即将患足跟放在药袋上,约巧分钟即可;每日1剂,连用3-5剂,疗效显一著。

4.药膳法取鸡肉90克、川鸟6克、黑豆60克、红枣12克,洗净后同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3小时,至尝无麻辣感为度,随量饮用。

适用于足风寒湿痹阻经络者。

也可用羊肉90克(切块)、淫羊霍9克,枸祀了15克,洗净一起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小时,至羊肉熟烂为度,调味即可随量饮用。

一张方,拔骨刺!治脚后跟疼,不敢站不敢走,业界经验,供你参考

一张方,拔骨刺!治脚后跟疼,不敢站不敢走,业界经验,供你参考

一张方,拔骨刺!治脚后跟疼,不敢站不敢走,业界经验,供你参考《董氏奇穴》全集内部教学【视频】 《近代名老中医经验集(全五十册)》中医学术精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共20本)免费领 【绝版医书】《中医证候学》上中下册免费领汉方医学弘扬中华国粹,传承中医文化。

149篇原创内容公众号阅读前先点击 关注,看更多内容。

本文理论依据:《中药学》前几天介绍了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来治疗足跟痛的临床经验。

有很多读者朋友看了后跟我说,老师,你说得很清楚,但是这些方药,都是往里头喝的。

这多少有些让人不放心。

能不能有一些关于足跟痛的外治方,介绍给大家呢?我觉得,读者的需求,就是我的努力方向。

所以,我现在给你讲一张关于足跟骨刺的外治方。

它在业内也是挺有名的。

你来看一下吧——海桐皮30克,透骨草30克,威灵仙30克,制川乌10克,川椒10克,土牛膝30克,当归15克,丝瓜络10克。

所有这些药材,加水1500毫升,煮沸以后,把药液过滤倒入足盆里头,趁热熏蒸足跟部。

等到了水温差不多的时候,浸泡足跟部。

每次10到20分钟,每日2次,每日一剂。

7天为一个疗程,连续用1到3个疗程看效果。

这个配伍,是2005年发布于《中医外治杂志》上的。

创制者,是江苏省海安县的一位中医同仁,叫做章进。

这是他1995年到2005年,十年间经验的结晶。

我这些年,从事中医验方的整理挖掘工作,有幸看到这张验方的详细资料,于是收录在案。

关于这个方子,还有一则验案可以讲一讲。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营业员,男性。

他的左脚,足跟痛已经两个月了,行走的时候,痛如针刺。

到了医院,拍片显示,是左跟骨结节前缘骨质增生。

怎么办?当时,就采用了上头所述的汤药熏洗疗法。

结果,7剂以后,疼痛大大减轻。

再用7剂,诸证悉平,生活和工作恢复正常。

我现在把这里的道理,仔细跟你说一说。

其实,这个跟骨骨刺,脚后跟疼,中医和西医的看法不同。

西医,能看到骨刺。

中医看不到。

看不到怎么办?中医用别的方法来解读它。

就是这两味药治好了他的脚后跟疼!

就是这两味药治好了他的脚后跟疼!

就是这两味药治好了他的脚后跟疼!话说有一李某,脚后跟疼痛,每次一走路就疼得呲牙咧嘴,走几步后疼痛会逐渐缓解,开始也没当回事,哪知道越来越严重,本来想拍张片子看看是不是骨刺,奈何当天放射科医生休班,暂且吃吃药试试吧,他这个疼还有个特殊的症状上午轻,下午较重。

按压足跟有疼痛感。

舌质暗。

脉沉弦有力。

予足跟化瘀汤:丹参30g、怀牛膝10g。

7剂,每日1剂,水煎服。

后患者来述,服上方3剂后疼痛即明显减轻,7剂后痛除。

结果省下了100多元的拍片子钱,患者高兴之余没少介绍患者!足跟化瘀汤为我从刘保和老师的书中学来,本方由丹参30g、怀牛膝10g组成,功能活血化瘀,通下止痛,专治瘀血阻滞而致足跟疼痛,故名足跟化瘀汤。

其应用主症为:两足跟初触地行走时痛甚,越走疼痛越减轻,按压两足跟疼痛。

一般足跟痛,伴腰膝酸软者,多从肾虚论治,予六味地黄丸加味。

若患者因瘀血阻络,则足跟痛有定处而按之疼痛加重,初触地行走时瘀阻不通,故痛甚,行走一段时间后,局部气血运行渐畅,则疼痛减轻。

这与肾虚足跟痛,劳累或走久疼痛加重,休息后减轻者,有明显的虚实不同。

如果您的足跟痛符合这个证候,在医生的诊断后可以试试此方,也许你也会省下不少钱,尽早减轻疼痛!好了,今天介绍到此,如果您感兴趣,不妨添加公众号,每天为你更新不一样的知识!声明:本公众号所有文章解释权归王俊茂医生所有,本公众号不代表任何单位与组织。

公众号中所有调病方法、方子和观点仅供有缘者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

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对内容抬杠者不予理睬!如果调治过程中出现偏差,本公众号概不负责。

足跟痛的药店治疗方案

足跟痛的药店治疗方案

店员经典培训教材:足跟痛的药店治疗方案足跟痛又称跟痛症,多发生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体型肥胖妇女尤为多见,60岁以后的老人少见。

由跟骨底面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引起,急性损伤者多有外伤史,如行走时足部突然踩到硬物或下楼时足跟着地过猛、长途跋涉等病史;慢性损伤者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较男性多发,起病缓慢,可有数月甚至数年病史。

可引起足跟痛的疾病有多种,主要包括:足跟垫萎缩、足底筋膜炎、巴克斯特神经卡压综合症、跟骨压缩性骨折和踝管综合症。

压痛点和定位如图所示:而在中医看来,足跟痛与人体肾阴、肾阳的虚损密切相关,为肾虚与寒湿凝聚相互作用的结果。

1足跟垫萎缩足跟垫为跟骨下方富含脂肪的一块组织。

可因水分、胶原的流失导致弹性丧失,造成足跟垫的萎缩。

疼痛多呈深部痛,无放射性,集中于跟骨结节中央承重部位。

赤脚走路或路面坚硬时易出现,休息时缓解。

置备舒适的鞋是有效的缓解方法。

2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炎为退行性病变,肥胖、过度负重、年龄偏大、鞋不适、过度训练、高足弓、扁平足等都是重要的诱发原因。

表现为晨起或者长时间休息后迈出第一步时疼痛明显,行走数步后有所缓解,但随着步行时间增长或站立时间增加,疼痛又加剧。

疼痛呈锐性疼痛而没有放射性。

足部休息、减肥、拉伸训练是较有效的缓解方法。

3巴克斯特神经卡压综合症疼痛多位于跟骨前4-5cm,或在跟骨结节远端,多为炽热痛,并沿足底外侧放射。

多与足底筋膜炎共存。

此外,跟骨应力性骨折多见于运动员,军人,以及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引发的足跟痛非常剧烈,弥散沿着跟骨内外侧分布。

活动及负重时加重,休息时也不减轻,需到医院治疗。

踝管综合征相对少见,疼痛部位模糊,除疼痛外,还有麻木感,多发生于踝关节与跟部内后方,多放射于足底。

久站及活动时加剧。

从中医角度来看,则可分为:1.劳损瘀血证:足跟部疼痛,站立或步行过久疼痛较重,休息后减轻或缓解。

症状严重者局部出现肿胀,可触及捻发音。

足跟局部常可触及到压痛。

2.风寒侵袭证:足跟部疼痛、肿胀、压痛,症状受寒加重,得热则减3.肾气虚损证:双侧足跟部酸痛,步行过长后症状加重,足跟部无明显压痛。

中医中药辨治足跟痛秘方偏方大全

中医中药辨治足跟痛秘方偏方大全

中医中药辨治足跟痛秘方偏方大全病因与病理足跟痛是常见的疾病,造成足跟痛的疾病有足跟脂肪纤维炎、跟腱周围炎、跟部滑囊炎、跟骨骨刺、跖腱膜炎、跟骨病(骨髓炎、肿瘤、畸形性骨炎)、距跟关节炎等,最常见的是前五种疾病。

足跟脂肪纤维垫由弹力纤维分隔、包绕脂肪组织构成,有吸震作用.当跟部被硬物硌伤、长期压迫、受风、着凉等能使跟垫发生炎症,患者足跟下疼痛、肿胀,有浅在性压痛;如伤及跟下滑囊或滑膜,则会出现跟下深部疼痛。

跟腱周围炎是跟腱附着部位的周围组织,因外伤、劳损发生炎症,引起跟腱部位肿胀和疼痛。

以老年女性发生率高,多为足脂肪纤维垫部分消退、急性滑囊炎或平底跖足等原因引起.此外,跟骨骨刺也可引起疼痛.足跟痛起病突然,常无明显外伤史,患者在站立或行走时感到针刺样疼痛,局部有明显压痛,ⅹ线拍片除跟骨骨刺外,一般无任何骨质病变.治疗1、按摩法引起足跟痛的疾病,都可以应用按摩疗法,有他人帮助完成。

病人取俯卧位,从足跟部沿跖腱膜按揉数遍,然后用拇指弹拨跖腱膜,重点放在跟骨附着点周围,按压然谷、太溪等穴,再沿跖腱膜方向用擦法,以透热为度。

2、药物外治法应用万应如意膏外贴,能很快奏效。

3、药物内服法体力虚弱、体格肥胖、卧床日久,引起足跟皮肤变软,跟部脂肪纤维垫萎缩,可造成站立和行走时跟底疼痛。

产后妇女多见这种性质的足跟痛.中医学认为足跟痛与肝肾亏虚、阴血不足、风寒湿邪侵袭有关,使用中草药治疗有明显的效果。

属血虚受寒者,用养肝汤加味:当归10克、熟地24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麦冬10克、炒枣仁10克等,水煎服,一般服用4~5剂即可见效。

属肾虚受寒者,用桂附八味丸加味:熟地24克、山药15克、山萸肉10克、丹皮10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肉桂6克、附子6克、独活10克、细辛3克、当归10克、秦艽(jiao,一声)10克,水煎服,4~5剂即可见效.因肝肾亏虚,感受风湿侵袭而致者,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0克、寄生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6克、灵仙10克、秦艽10克、杜仲15克、川断10克、鸡血藤15克,水煎服,一般3~5剂,症状会明显减轻。

足跟疼的治疗方法

足跟疼的治疗方法

足跟疼的治疗方法导语足跟疼痛是一种常见病,很多是以足跟肿胀、麻木疼痛、局部压痛、行走困难为特征。

足跟痛又称跟骨骨刺或跟骨骨质增生。

在中医学属于“骨痹”范畴,发病原因多与老年肾亏劳损,外伤和感受寒湿有关。

日久或初起之足跟痛。

足跟痛它出现的原因比较多,第一是由于外伤所造成的跟部的皮肤软组织挫伤而疼痛。

第二是局部长了骨刺也会引起跟部的疼痛。

最后跟腱炎也会出现根部的疼痛,一般要暂时的让患者进行局部热敷,口服一些消肿止痛的药物,这样才能减轻局部疼痛肿胀的情况,如果在治疗过程中不能缓解,要进行封闭治疗。

治疗方法主要有哪些可根据体质类型来决定最佳的治疗方法①气滞血瘀型:各种原因导致局部血行缓慢、瘀血阻滞,脉络被阻,则气血运行不畅而痛,且痛有定处,疼痛拒按,行走受限。

②肝肾亏虚型:肝肾及其分支别络绕跟部行走,肝主筋、主藏血,而肾主骨、主藏精、精生髓。

年老之体,肝肾不足,精血亏虚,经脉失充,则筋失所养,骨失所主,骨萎筋弛,故站立或行走时跟部酸痛、隐痛、乏力,疼痛喜按,触之痛减。

③寒凝血瘀型:气血运行缓慢,复感寒邪,寒主凝滞、主收引,致使经络被阻、气血凝滞不通而痛,疼痛拒按,喜热怕凉。

可以打封闭针,效果快,相对费用便宜。

先在疼痛点注射一针,看疼痛情况可以半个月以后加强一针。

但封闭针不能保证彻底解决。

最好可以外敷啕宝中药‘足跟骨方医.贴’。

效果最明显。

封闭治疗打封闭针实际效果快,相对性花费划算。

先在疼痛点注射一针,看疼痛状况,十几天之后提升一针。

但封闭针不可以确保彻底消除。

年轻女子谨慎使用,是激素类药物,会造成2-3个周期时间月经不调,半年内最好不要怀孕。

封闭针是将药品注射到疼痛的位置,做到消炎、止疼的目的,并有减轻部分肌肉紧张的功效。

时间长的可管多年以上,短的几个星期,视情况而定,時间长度不确定。

它是一种用药治疗对策,对清除部分的疼痛病症有不错的实际效果。

怎么预防足跟痛1、休息,注意少走路,缩短站立时间,减轻人体重量对患足的负担。

脚后跟疼痛治疗方法是什么?

脚后跟疼痛治疗方法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脚后跟疼痛治疗方法是什么?
导语:脚后跟疼痛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老年人中患者居多。

还有一些长期需要走路的工作者,脚后跟的磨损比较厉害,所以也可能会出现脚后跟疼痛的表
脚后跟疼痛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老年人中患者居多。

还有一些长期需要走路的工作者,脚后跟的磨损比较厉害,所以也可能会出现脚后跟疼痛的表现。

引起脚后跟疼痛的原因有很多,不同的原因引起脚后跟疼痛,那么治疗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脚后跟疼痛的治疗方法。

大家可以自己借鉴参考一下。

足跟痛最常见的原因是长期、慢性、轻微外伤积累引起的病变,表现为筋膜纤维的断裂及其修复过程。

在跟骨下方偏内筋膜附近处可有骨质增生,形成骨嵴。

在侧位 X射线照片上显示为骨刺。

一、足跟痛熏洗方
材料:白醋50升,夏枯草60克。

做法:先将夏枯草放入锅里,加适量清水煎30分钟,然后去渣,将药汁倒入盆里,再加入白醋
用法:趁热熏洗足跟患处20分钟,每天熏洗1次,坚持用7天。

二、足跟痛外敷方
材料:蜂蜜、白醋食疗,川芎30克。

做法:将川芎研成细末,与等份的蜂蜜、白醋调成膏即可。

用法:每天睡前用适量膏敷在足跟部位,次日清晨拿掉,连续用7天。

偏方一、二可以同时使用,先熏洗足跟再外敷。

三、红花活络酒
材料:白酒500毫升,紫草9克,赤芍和当归各9克,红花15克。

中医对脚后跟疼的解释

中医对脚后跟疼的解释

中医对脚后跟疼的解释
嘿,你知道吗,中医对脚后跟疼可有一番独特的解释呢!就好像咱
身体是个奇妙的大机器,中医就像个超级懂行的大师傅。

中医觉得呀,脚后跟疼可能是肾气不足闹的。

你想想,肾就像咱身体的能量站,要
是它不给力了,那咱这机器可不就出毛病啦,脚后跟疼就是个信号呢!比如说吧,有些人老是劳累过度,或者年纪大了,肾的能量就不够啦,这时候脚后跟就可能开始疼啦。

还有啊,气血不畅也会导致脚后跟疼呢。

这就好比一条小河,水流不顺畅了,那河边的土地不就会出问题嘛!咱的身体里气血要是流通不好,脚后跟这块儿就遭罪啦。

咱邻居
王大爷,之前就是脚后跟疼,去看了中医,中医说就是气血不太通,
调理了一阵子,嘿,还真就好多啦!中医对脚后跟疼的解释是不是很
有意思呀?中医真的很神奇,它对脚后跟疼的解释很有道理,通过调
理身体的内在来解决问题,咱可不能小瞧了中医的智慧呀!。

丝瓜络缓解跟腱炎

丝瓜络缓解跟腱炎

一周前,我在跳舞时不慎扭伤,脚后跟上方的跟腱部位总是疼。

后来听说用艾叶15克、大黄30克、丝瓜络10克、千斤拔30克、宽筋藤30克、苏木10克煮水泡洗,可以缓解跟腱炎。

我试过之后,症状的确缓解了。

跟腱炎主要是由于走路、跑跳等剧烈运动时扭伤,导致跟腱发生了炎症。

患跟腱炎后,首先要到医院检查,如果是轻中度炎症,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同时可以用此法作为辅助治疗。

验方中的中药主要取其活血通络作用。

其中,艾叶能理气血、温经脉,是外用泡洗的常用药;丝瓜络有通络祛风之功效;大黄能活血祛淤,可用于跌打损伤、淤血肿痛;苏木能活血通经、散淤止痛。

此外,也可以添加红花、伸筋草等。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此验方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孕妇、经期女性不宜使用。

我今年35岁,工作很忙。

不知从什么时候突然发现,头屑越来越多,勤洗头、换洗发水都没效果,很烦恼。

平时不敢穿黑色外套,还经常觉得头痒。

后来听个学中医的朋友说,用菊花叶汁洗头发可抑制头皮屑,我试了试还真管用。

具体方法是:取40片菊花叶子,洗干净后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煮出绿色的汁液后放凉,然后放入瓶中保存。

使用时,直接用这种汁液来清洗、按摩头皮即可。

由于菊花叶子中含有特殊的精油成分,用菊花叶煮成的汁液洗头,可以有效抑制头皮屑的产生。

此方对于因肝经风热引起的头屑过多最有效。

肝经风热的表现为爱发脾气、口苦、头部胀痛、眼睛干涩、头痒、头皮屑多。

有这些症状的朋友不妨一试。

丝瓜络缓解跟腱炎用柿叶3片,开水冲泡代茶饮,可酌情加少许蜂蜜,治疗咽炎效果较好。

要注意的是,此茶应少量频饮,茶水进口后慢慢咽下,可起到润喉利咽、滋阴清热、利湿解毒的作用。

柿叶含有大量维生素C 、胡萝卜素及黄酮苷等。

其中,黄酮苷有很好的抗菌解毒作用,代茶频饮,可使药物在咽部保持一定的浓度,以提高疗效。

本法简便易行,疗效好,无副作用,可放心使用。

菊花叶汁洗发去头屑柿叶茶治咽炎偏方秘方. All Rights Reserved.。

足跟疼的治疗方法

足跟疼的治疗方法

足跟疼的治疗方法足跟疼痛是一种常见的足部问题,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跟腱炎、跟骨骨刺、跟骨骨折、足底筋膜炎等。

无论是由于长时间站立、过度运动还是其他原因,足跟疼痛都会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因此,了解足跟疼的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对于足跟疼痛,最重要的是及时休息。

减轻足部的负担,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有助于减轻疼痛。

同时,可以通过足部按摩和热敷来放松足部肌肉,缓解疼痛。

其次,选择合适的鞋子也是治疗足跟疼痛的关键。

合适的鞋子应该有足够的支撑和缓冲,能够减轻足部的压力,避免加重疼痛。

如果可能的话,最好选择专门设计用于减轻足部压力的鞋垫或鞋子。

除此之外,物理治疗也是治疗足跟疼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物理治疗师可以通过按摩、牵引、热敷等手段来帮助恢复足部肌肉和韧带的功能,减轻疼痛并促进康复。

另外,针灸和中药也是治疗足跟疼痛的有效方法。

针灸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缓解足部疼痛。

而一些中药也被证明对于缓解足跟疼痛有一定的效果,但在使用时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不良反应。

最后,对于一些顽固的足跟疼痛,手术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手术可以通过修复受损的组织或者去除骨刺等方法来解决足跟疼痛问题。

但手术仍然是最后的选择,需要在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时才考虑。

总的来说,针对足跟疼痛,及时休息、选择合适的鞋子、物理治疗、针灸和中药以及必要时的手术都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但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进行,避免盲目选择治疗方法,以免加重疼痛或延误病情。

希望每位患者都能早日摆脱足跟疼痛的困扰,重拾健康的生活。

脚后跟疼灸什么穴位好

脚后跟疼灸什么穴位好

脚后跟疼灸什么⽳位好 中医学认为,脚后跟疼多属肝肾阴虚、痰湿、⾎热等因所致。

肝主筋、肾主⾻,肝肾亏虚,筋⾻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运⾏受阻,脚后跟疼使筋⾻肌⾁失养⽽发病。

下⾯是店铺给你介绍的脚后跟疼灸的⽳位,希望对你有帮助。

脚后跟疼灸的⽳位 中医学认为⾜跟痛多因肝肾虚弱外受役邪所致。

肝主筋、肾主⾻,肝肾亏虚,筋⾻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导致经络瘀滞,⽓⾎运⾏受阻,使筋⾻肌⾁失养⽽发病。

治宜补益肝肾、通络⽌痛。

⽳取太溪、昆仑、悬钟、仆参、风池。

令患者将患侧袜⼦脱去取⾃然俯卧位,常规消毒后⽤1.5⼨毫针针尖指向下颌⽅向直刺健侧风池⽳1.2⼨(如为双侧⾜跟痛疼就取双侧风池⽳),施⼩幅度捻转平补平泻⼿法1分钟,留针30分钟并每隔10分钟重复⼿法⼀次。

取1.2⼨毫针直刺太溪、悬钟、昆仑1⼨,1⼨毫针直刺仆参0.5⼨,各施⼩幅度捻转平补平泻⼿法各1分钟,将中间有⼩孔的硬纸⽚由针尾部套于毫针上平放于针刺局部⽪肤上(以防⽌在艾灸时艾灰、⽕星掉落烫伤患者),接着在毫针尾部插上约1厘⽶长的纯艾段⽤线⾹由艾段底部点燃,待其⾃燃成灰后将灰去除为⼀柱,再如法换另⼀艾段施灸。

⾜部按摩缓解疼痛 1、拇指按揉承⼭⽳50次,以感觉酸胀为宜。

承⼭⽳是祛除⼈体湿⽓的最佳⽳位。

按摩此⽳不仅可以通过振奋膀胱经的阳⽓,将体内湿⽓排出,还可以促进腿部⾎液循环,快速缓解肿胀、⿇⽊、疼痛等⾜跟痛症状。

2、拇指按揉涌泉⽳3~5分钟,以⾜⼼发热为宜。

按摩此⽳可改善局部⽑细⾎管、⽑细淋巴管的通透性,促进⾎液、淋巴液在体内的循环,调整⼈体的代谢过程,具有持续⽽强有⼒的镇痛利尿作⽤,有效治疗⾜跟痛。

3、拇指指腹按揉昆仑⽳1~3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宜。

昆仑⽳位于脚跟处,古⽂献有记载:“踝跟⾻痛灸昆仑。

”即此⽳是治疗脚踝、脚跟部位疼痛的的特效⽳位。

⽼⼈脚后跟疼偏⽅ 1、⽼⼈脚后跟疼偏⽅ 1、偏⽅⼀ 取杜仲、补⾻脂、丹参、桂枝、川芎等中药,传统熬制⽽成,再⽤⽣姜擦拭⽪肤,将膏药贴在肌肤上。

脚后跟疼是怎么办

脚后跟疼是怎么办
脚后跟脚后跟疼的症状 大多数的脚后跟疼痛都是由于韧带发炎引 起的。人的脚后跟由33个关节和100多块肌 腱和韧带组成,脚底的韧带紧连着跟骨的 底端,当人行走时,巨大的牵拉力集中在 跟骨下面韧带上一个狭窄的区域内,反复 的牵拉摩擦容易导致韧带和骨骼结合部位 发炎,造成疼痛。同时,体重也和后跟疼 痛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较胖的人更容 易患后跟疼痛。
中医解析脚后跟疼
中医学认为,足跟痛多属肝肾阴虚、 痰湿、血热等因所致。肝主筋、肾主 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 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气 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 。足跟骨方世医贴为传统中医黑膏药 ,由多位知名老中医精心配制而成。
中药治疗
足跟骨方世医贴可直接透 入皮肤产生消炎、镇痛、 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 窍透骨、祛风散寒等。贴 于足跟肌表的膏药刺激神 经末梢,扩张血管,促进 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 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 炎和镇痛之目的。既避免 口服药物对脏腑器官引起 的副作用,又无手术治疗 痛苦术后并发症的产生。
如何预防和根除脚后跟疼
1:老年人应当防止过度负重及 用力,包括控制体重,避免重 体力活动 2:坚持足部锻炼,以增强肌肉 韧带的力量和弹力,如赤脚在 沙地上行走 3:坚持每晚用温水泡脚30分钟 左右,或者给足部做简单的按 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4:患者也可按疗程用, 足跟骨方 世医贴,直至康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脚后跟疼6月13日《燕赵老年报》3版刊登了《脚后跟痛怎么治疗》一文。

看过这篇文章后,我想起了自己用醋泡脚治好脚后跟疼的事。

我今年73岁,是石家庄市皮鞋厂退休职工。

去年10月,我的右脚后跟一走路就疼,到医院拍片,发现长了两个骨刺。

一天,我到公园活动时,一位老同事告诉我,以前她的脚后跟也疼过,她到理发店找了一些稍长一点儿的头发,将头发装在袜子里,这样穿了一段时间,脚后跟就不疼了。

于是,我也找了一些头发,装在袜子里。

这样一来,感觉确实好一些。

但是,头发弄得到处都是。

这时,又有一个老同事告诉我,用醋泡脚治脚后跟疼,也挺管用。

回家后,我买了2斤零散米醋。

晚上,我将醋倒进沙锅里,放在炉子上加热到能放进脚的温度,再倒进一个小塑料盆里,然后把脚放进去,将脚后跟整个泡起来,30分钟左右即可。

第二天早晨,我把醋重新加热,再泡一次,也泡30分钟左右。

这样,每天泡两次脚后跟,脚后跟疼痛慢慢减轻了,泡了将近20天,脚后跟一点也不疼了。

直到现在,我的脚后跟也没有疼过。

后来,有个比我小1岁的老同事也脚后跟疼,我将这个办法告诉她,她用醋泡了一段时间,结果脚后跟也不疼了。

现在散醋不好买,用袋装的的米醋泡脚,效果是一样的。

你看,治这个病只用了2斤醋,多实惠呀,病友们不妨也试试。

【治疗方法】1.基本治疗治则:疏经通络、化瘀止痛,针灸并用,泻法或平补平泻。

处方:以足跟局部和足少阴、足太阳经腧穴为主,太溪照海昆仑申脉悬钟阿是穴。

方义:太溪是足少阴经之原穴,足少阴经“别入跟中”,配照海强健筋骨、宣痹镇痛;昆仑、申脉位于足跟部,属于足太阳经,与肾相表里,能疏筋脉、行气血、通络止痛;悬钟为八会穴之髓会,既可补髓壮骨.又能通经活络;阿是穴作用直达病所,以疏通局部经气,化瘀定痛。

加减:痛及小腿加承山、阳陵泉柔筋止痛;气虚加脾俞、足三里健脾益气;血瘀加膈俞、太冲活血祛瘀;肝肾不足加肝俞、肾俞、复溜补益肝肾。

操作:太溪、昆仑常常采取互相透刺法;申脉、照海则刺向跟底部;其他穴位常规针刺。

针灸并用可增强疗效。

点穴按摩法治双足跟凉痛:用一手拇指尖尽力捏压另一手内掌纹尽处掌根部位(稍偏拇指侧),施术手另四指握手背作依托,在患者能接受的情况尽量用力。

捏压3分钟后,变为一松一压,有规律、有节奏地点穴36次为1遍,缓解后再继续捏压5分钟。

用此法治病:右足跟痛,点压左手;左足跟痛,点压右手。

双足跟痛,可先后点压双手穴位。

一般治疗5日后,病愈。

注:(此法用于骨质增生型足跟痛效果不大)缓解脚跟后疼痛的锻炼小方法:这套训练方法有两个动作。

一是收缩运动。

脚后跟疼怎么办,练习者面对墙壁站立,双手扶墙以保持平衡,然后踮起双脚脚尖,再放下,反复练习。

注意动作要轻柔,慢抬慢放。

这个练习能够伸展和强健跟腱。

跟腱是连接小腿肌肉和脚跟骨的长纤维组织束,也是脚部健康的关键。

加强这部分的锻炼,能让脚部得到舒缓的伸展,帮助脚后跟疼治疗。

二是脚趾仰卧起坐,这可以强健脚底的肌肉组织。

脚后跟疼怎么办,坐姿或卧姿都可以,取一个枕头放在地上,将双脚的脚后跟放在枕头的一端,然后尽力用脚趾去够枕头的另一端,并将它朝身体这边拉。

完成后,略微放松一下,再来一次。

脚趾仰卧起坐能解决很多脚部问题。

中医治疗足跟痛的方法针灸治疗:以足跟局部和足少阴、足太阳经腧穴为主,针灸并用可增强疗效,针刺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

常用穴位有太溪、照海、昆仑、申脉、悬钟、阿是穴等。

推拿按摩:主要是点按揉压跟部痛处,捋顺足底经络,归挤足跟两侧,循经点穴,揉按太溪、昆仑、涌泉、大钟、三阴交、照海、然谷、承山、阴陵泉等穴位。

手法的作用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活血化瘀,温通经络,消肿止痛。

脚跟疼消除法:双手扣脑后站立,然后蹲下,立刻再起来,如此为1次。

每天做200次,分2回进行,3个月可见最佳答案跟痛症是指患者因长期站立工作或长期从事奔跑、跳跃等;或因扁平足、足弓塌陷致足跟部疼痛,行走困难的症候。

临床表现:站立或行走时,足跟下面疼痛,疼痛可沿跟骨内侧向前扩展至足底,尤其是早晨起床以后或休息后开始,行走时疼痛更明显,活动一段时间后疼痛反而减轻,压痛点在跟骨负重点稍前方的足底腱膜处,X线可见跟骨底有骨刺形成。

临床一般可分三类。

1)跟后痛,主要有跟腱滑膜囊炎、跟腱止点撕裂伤、痹证性跟痛症。

(2)跟下痛,主要有足底腱膜炎、跟骨下滑膜囊炎、跟骨下脂肪垫炎、跟骨骨髓为;(3)跟骨骨痛,如跟骨骨骺炎、跟骨骨髓炎、骨结核,偶见良性肿瘤或恶性肿瘤。

中医对跟痛症的辨证分期:(1)早期,治疗宜化瘀消肿止痛;(2)中后期,治疗宜舒筋活血、行气止痛,或补益肝肾。

【方1 】消肿止痛饮组成:生米仁根30克,赤豆30克,木瓜9克。

用法:将生米仁根、赤豆、木瓜分别洗净,一并放人沙锅中,加水500克,急火煮开5分钟,改文火煮30分钟,去渣取汁,分次饮服。

功效:清热利湿,舒筋活络。

主治:跟痛症早期者,足跟疼痛刺痛,行走后尤剧,踝部肿胀。

附注:生米仁利水渗湿,赤豆利湿,木瓜舒筋活络。

来源:民间验方。

【方2】牡蛎茯苓饮组成:生牡蛎50克,茯苓25克。

用法:生牡蛎研细,布包;茯苓洗净,切成块,一并臵锅中,加清水500毫升,急火煮开5分钟,改文火再煮1小时,去渣取汁,分次服用。

功效:软坚散结,止痛利湿。

主治:跟痛症早期者,足跟疼痛,压痛,远行后尤剧。

附注:生牡蛎软坚散结止痛,茯苓淡渗利湿。

来源:张天安.蔬菜的食疗与保健。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1,154【方3】百花酿茄子组成:茄子2个(约250克),虾胶100克,蒜茸、精盐、白糖、生抽、鸡精适量。

用法:茄子去蒂洗净,斜切连刀件,往夹缝处拍人生粉,酿人虾胶,用油锅煎至两面呈焦黄色时盛起,炒锅下油,爆香蒜茸,加入煎茄子炒匀,调入味料及适量汤水煨熟,用湿生粉打芡,炒匀上碟。

功效:散瘀止痛。

主治:跟痛症早期者。

来源:张天安.蔬菜的食疗与保健.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1,45【方4】三色龙骨汤组成:枸杞子20克,首乌20克,猪脊骨500克,姜、葱、黄酒、精盐等调料。

用法:将枸杞子、首乌分别洗净,猪脊骨切成块,共臵入锅,加清水1 000毫升,姜、葱和人,急火煮开,去浮沫,煮3分钟,再加黄酒,精盐等调料,文火煨1小时,分次服用。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

主治:跟痛症中后期,属肝肾亏虚型,足跟疼痛,伴腰膝酸软无力者。

附注:枸杞子养阴补血,首乌补肝肾、强筋骨。

来源:路新国,等.中国饮食保健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301【方5】肉桂米粥组成:肉桂20克,粳米50克。

用法:肉桂洗净,粳米淘清,臵锅中,加清水1 000毫升,急火煮开5分钟,改文火煮30分钟,分次服用。

功效:温中助阳,散寒止痛。

主治:跟痛症中后期,属肾阳虚型,足跟疼痛伴四肢不温者。

附注:肉桂温中助阳,散寒止痛。

来源:民间验方。

【方6】大蒜炖鳖肉组成:大蒜25克,鳖1只(200克),姜、葱、黄酒、精盐。

用法:将鳖活杀,去内脏,冼净,大蒜去皮压碎,臵锅中,加黄酒、姜、葱等,隔水炖熟,约1小时左右,分次服用。

功效:滋补肝肾。

主治:跟痛症中后期,属肾阴虚型,足跟疼痛,伴有形体消瘦,五心烦热者。

附注:鳖有大补阴血之功。

来源:路新国,等.中国饮食保健学。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33【方7】黄豆猪蹄煲组成:黄豆200克,猪蹄4只,姜、葱、酒。

用法:将黄豆洗净浸泡12小时,猪蹄去皮毛、爪壳,斩成块,将黄豆和猪蹄臵锅中,加少许清水、姜、葱、黄酒,急火煮开5分钟,文火煲l小时,分次服用。

功效:益精血,壮筋骨。

主治:跟痛症中后期,足跟疼痛,痛程较长,腰膝无力。

附注:猪蹄补血益精养生。

来源:路新国,等.中国饮食保健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07【方8】红花羊骨汤组成:红花20克,羊骨500克,姜、葱、酒。

用法:将羊骨洗净斩成块,开水浸泡lo分钟,再浸于冷水中;将红花、羊骨臵锅中,加清水1 000毫升,加姜、葱、黄酒等,急火煮开5分钟,改文火煮1小时,分次服用。

功效:补肾强筋,活血止痛。

主治:跟痛症中后期,足跟疼痛,反复发作,疼痛固定不移者。

附注:红花有活血止痛之功,羊骨有补肾强骨之效。

来源:薛秀娟,等.大众药膳.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02【方9】芝麻胡桃散组成:黑芝麻500克,胡桃肉500克。

用法:黑芝麻、胡桃肉洗净凉干,热锅中炒熟,研末,加白糖拌匀,分次食用。

功效:滋肾养阴。

主治:跟痛症属肾阴虚型,足跟疼痛,伴头晕目眩,五心烦热者。

附注:黑芝麻味甘性平,养血益阴。

胡桃肉有补肾强腰之效。

来源:夏翔,等.家庭食养食补食疗全书.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04 ’【方10】木耳芝麻汤组成:黑木耳50克,黑芝麻50克。

用法:洗净的黑木耳炒黑,略带焦味;黑芝麻炒香。

将木耳、芝麻臵锅中,加清水200毫升,急火煮开5分钟文火煮20分钟,纱布滤渣取汁,分次饮用。

功效:滋肾阴而润肠。

主治:跟痛症伴大便秘结,头发早白者。

来源:夏翔,等.家庭食养食补食疗全书.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04【方11】苦瓜拌豆腐组成:豆腐150克,苦瓜150克。

用法:苦瓜去子洗净后切成薄片,用花生油将苦瓜炒至七成熟后放人豆腐,加入盐、味精调味,再煮15分钟后即可食用。

每日1次,连服2周。

功效:清热降糖。

主治:跟痛症伴有糖尿病者。

附注:苦瓜有清热祛湿解毒作用。

足跟痛是因跟骨足底面所附着的肌肉、韧带随力量不均衡,使骨膜受到牵拉而引起的骨科疾病,现代医学称“跟骨骨膜炎”,又称“跟骨骨刺”。

治宜宜肝健脾,疏通经络,祛寒以除湿,和血以止痛。

1:处方:吴茱萸、五味子各10克用法:药研细末,臵患足鞋垫后跟处铺平,上盖两层软布,穿着行走,日换药1次疗效:用药5天见效,有效率达100%2:内服处方:熟地25克,牛膝、木瓜、杜仲、枸杞、归尾各9克,汉防己、炙甘草各6克,肉桂3克服法:水煎,日1剂,服2次外洗处方:皂角60克,人发16克用法:药用水煎,去渣取液,浸泡患处,日两次,浸后用三棱针在患足后跟正中线,红白肉际处扎2.6-3.3厘米深,捻转留针30分钟,日1次疗效:内外兼治3-5天,有效率达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