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现象的观测
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第5章 天气现象
第五章天气现象天气现象是指大气中或地面上所产生的除云以外的各种物理现象,它包括降水现象、视程障碍现象、雷电现象、地面凝结现象和其他现象等。
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产生的。
天气现象的出现,反映着大气的不同运动和物理变化过程,是天气变化的体现,也是天气预报的依据之一。
对航空飞行有重要意义的天气现象会严重威胁航空飞行安全。
因此,正确地观测天气现象,准确地判定它的强度,不但对保障飞行安全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是分析、预报天气和了解气候情况的重要资料。
值班观测员应当按照《民用航空气象地面观测规范》的要求观测天气现象,而且还应当和其他要素结合起来仔细分析,以便能正确的确定某一现象。
第一节降水现象降水现象是指液态和/或固态的水汽凝结物或冻结物从云中或空中降落到地面的现象。
一、降水种别的判定和降水现象的主要特征值班观测员应当根据降水物的形态和下降的情况以及当时的云层、降水形成的条件等进行分析、判定降水的种别。
(一)雨(RA)—是较大液体水滴(直径≥0.5毫米)所产生的降水。
表现为由水滴构成的、强度变化缓慢的滴状液态降水。
降落情形清晰可见,落在水面上可以激起圆形波纹和水花,落在干地上可留下湿斑。
雨通常降自层积云、雨层云、高层云和高积云。
(二)冻雨(FZRA)—过冷雨滴与地面或地物、飞机等相碰而即刻冻结的雨。
冻雨通常降自层积云、雨层云、高层云和高积云。
(三)阵雨(SHRA)—起、止突然,骤降骤止,强度变化大而快,雨滴比非阵性降雨中的大。
阵雨主要降自对流云。
(四)毛毛雨(DZ)—大量的微小雨滴(直径小于0.5毫米)所产生的相当均匀的降水现象。
毛毛雨表现为稠密、细小而均匀的液态降水,下降情况不易分辨,看上去似乎随空气微弱的运动飘浮在空中,徐徐下降,迎面有潮湿感。
落在水面上无波纹和水花,落在地面上无湿斑。
毛毛雨常降自层云、碎层云或雾中。
(五)冻毛毛雨(FZDZ)—过冷雨滴与地面或地物、飞机等相碰撞而即刻冻结的毛毛雨。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天气现象的观测与记录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天气现象的观测与记录作为小学生的孩子,我们每日都要面对五彩斑斓的天气现象。
有时候阳光明媚,有时候狂风暴雨,还有时候会出现彩虹、露珠等有趣的天气现象。
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如何观测和记录这些天气现象。
I. 知识点概述1.什么是天气现象?天气现象是指大气层中各种气象要素的变化,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等。
这些要素的变化会导致不同的气象现象,如阳光、风、雨、雪、霜、露、雾、云等。
2.天气现象的观测有哪些内容?观测天气现象需要掌握以下内容:(1)温度观测:使用温度计测量空气温度。
(2)湿度观测:使用湿度计测量空气湿度。
(3)气压观测:使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强。
(4)风向观测:观测风旗或风筝的飞行方向。
(5)风速观测:使用风速计测量风速大小。
(6)降雨观测:观测空中、地面或植物上水滴的数量。
(7)其他观测:如观测露珠、降雪、闪电等。
3.天气现象的记录方法为了保留天气现象的历史记录,我们应该掌握以下方法:(1)绘制天气图:每天在一张大型的天气图上面绘制天气现象的变化。
(2)记录温度、湿度、气压、风向与风速的变化:按照标准时间点进行记录,以分析其变化规律。
(3)记录降雨量:使用容器测量降雨量,并记录在气象日记中。
(4)其他记录:记录有趣的天气现象、误报现象等。
II. 教学与实践1.观测与记录天气现象(1)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别使用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和风速计等,按照标准方法进行天气现象的观测。
(2)观测结束后,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在天气图上绘制当日的天气。
(3)使用测量容器测量降雨量,并记录在气象日记上。
(4)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天气图进行分析,探索大气层中各种气象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2.制作天气传真在天气观测与记录的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制作天气传真来汇报天气情况。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学生在一张白纸上绘制当天的天气图。
(2)学生填写气象日记中收集到的观测数据。
(3)学生用彩笔或钢笔填写当天的天气情况,并进行简要说明。
气象监测内容和方法
气象监测内容和方法气象监测是指通过观测和记录大气现象的各种参数来了解和预测天气变化和气候趋势的过程。
下面将介绍气象监测的常见内容和方法。
监测内容气象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温度:通过测量空气温度来了解气候变化趋势和天气预报。
常见的测量方法有气温计、电子温度计等。
2. 湿度:湿度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含量,对气候和天气预测有重要影响。
湿度的测量一般使用湿度计等设备。
3. 气压:气压是指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是气象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见的测量方法有压力计和气压计等。
4. 风速和风向:风是气象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风速和风向的监测对气候研究和天气预报至关重要。
风速和风向的测量可以通过风速仪和风向仪等进行。
5. 降水量:降水是指水蒸气凝结形成的水滴或冰晶从云层中落到地面的现象,降水量的监测对于水资源管理和农业生产非常重要。
测量方法包括雨量计和降水量的推算等。
监测方法为了监测气象条件和进行准确的天气预报,气象监测采用了多种方法和工具:1. 地面观测站:地面观测站是气象监测的基本设施,包括气象站、雷达站、航空气象观测站等。
这些观测站通过安装各种观测设备,如温度计、湿度计、风速仪等,实时监测和记录气象要素的变化。
2. 卫星遥感:卫星遥感是一种通过人工卫星获取地球大气层及地面物体信息的技术手段。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的气象数据,包括温度、湿度、云层等信息。
3. 探空观测:探空观测是指通过气球或飞机等载体将气象观测仪器升空,测量大气层中的温度、湿度、压力等要素。
探空观测可以提供中高空的气象资料,对于天气预报和气候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4. 数据模型:气象监测数据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进行分析和预测。
通过对观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模型推导,可以得出天气预报和气候趋势等相关信息。
综上所述,气象监测的内容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和风向以及降水量等要素的测量,监测方法包括地面观测站、卫星遥感、探空观测和数据模型等技术手段。
《天气现象观测》课件
收集用户对天气预报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 和提高预报质量。
05
天气现象与人类生活
天气现象对农业的影响
农业收成
天气现象如降雨、温度、风速等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适 量的雨水有助于植物生长,高温或低温可能影响作物的成熟度和产 量。
种植计划
农民需要根据天气预报来制定种植计划,选择适合的作物和种植时 间,以充分利用气候条件。
卫星遥感
卫星遥感通过卫星上的传感器探测地球大气的气象要素和 现象,具有覆盖范围广、观测频次高的优点。
气象雷达
气象雷达利用电磁波探测大气中的气象目标,主要用于降 水监测、风场探测、云层高度和厚度探测等。
探空气球
探空气球是一种将气象仪器携带到高空进行观测的气象观 测设备,可获取大气的温度、湿度、压力等数据。
探空气球通过释放探空气球携带的仪器, 在高空中进行大气数据的观测,再通过无 线电传输回地面站。
气象观测设备的使用方法
安装与调试
根据观测场地的实际情况,选 择合适的安装位置,并进行设
备的安装和调试。
数据采集与传输
根据设备类型和观测要素,设 置采集频率和传输方式,确保 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数据处理与分析
基于长期积累的气象经验和观 察,对天气进行预测。
人工智能预报
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 ,对大量气象数据进行处理和
分析,进行天气预测。
天气预报的准确性评估
准确率评估
通过与实际观测到的天气情况进行对比,计 算预报的准确率。
预报检验
定期对预报结果进行检验,评估预报方法的 可靠性和稳定性。
误差分析
分析预报结果与实际观测之间的误差,找出 误差来源和改进方法。
《天气现象观测》PPT课件
天气现象的观测与记录
⑴ 值班观测员应随时观测和记录出现在视区 内的全部天气现象。夜间不守班的气象站,对 夜间出现的天气现象,应尽量判断记录。 ⑵为正确判断某一现象,有的时候还要参照气 象要素的变化和其它天气现象综合进行判断。 ⑶ 凡与水平能见度有关的现象,均以有效水 平能见度为准,并在能见度观测地点观测判断 天气现象。
二、记录规定
(6) 凡同一现象一天内出现两次或以上时,其 第二次及之后出现的起止时间,可接着第 一次起止时间分段记入,不再重记该现象 符号。
二、记录规定
(7) 大风的起止时间,凡两段出现的时间间歇 在15分钟或以内时,应作为一次记载;若间 歇时间超过15分钟,则另记起止时间。
例如:某日大风实际出现时间是:1302-1304
三、高山站几种特殊情况的记录
❖ ⑴ 记雾时,不记最小能见度。 ❖ ⑵ 当云笼罩测站,能见度小于1.0km时,应作为雾记录。 ❖ ⑶ 如雾的浓度变化快,能见度时而小于1.0km,时而等于、
大于1.0km时,仍可记为雾,但以点线连接。 ❖ 例如: 710……930 ❖ ⑷ 当孤立的云块迅速掠过测站,使能见度变化很快,可
01615-1657-01820 -1945
[300] [800]
0220-340[600]
425 -650 [900]
二、记录规定
❖ (9) 雷暴应从整体出发判别其系统,记录其起止时间和 开始、终止方向,切忌零乱记载。 起止时间的记法: 以该系统第一次闻雷时间为开始时间,最后一次闻雷时 间为终止时间。两次闻雷时间相隔15分钟或以内,应连 续记载;如两次间隔时间超过15分钟,须另记起止时间。 如仅闻雷一声,只记开始时间。方向的记法:按八方位 记载。以该系统第一次闻雷的所在方位为开始方向,最 后一次闻雷的所在方位为终止方向。若雷暴始终在一个 方位,只记开始方向;若雷暴经过天顶,要记天顶符号 “Z”; 若起止方向之间达到180°或以上时,须按雷暴 的行径,在起止方向间加记一个中间方向;当起止方向 不明或多方闻雷而不易判别系统时,则不记方 向。
郑州“7.20”极端暴雨天气的基本观测分析
郑州“7.20”极端暴雨天气的基本观测分析郑州“7.20”极端暴雨天气的基本观测分析一、引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诸多挑战,极端天气现象频频发生。
2016年7月20日,河南省郑州市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极端暴雨,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灾害。
本文将对这场极端暴雨的基本观测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和应对极端天气的措施提供参考。
二、暴雨形成原因1. 气象背景7月20日,郑州市位于中国华中地区的内陆城市,这时正值梅雨季节,气候湿热。
高温和湿度的组合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2. 大气环流暴雨的形成与大气环流有密切关系。
郑州位于暖湿气流和冷干气流的交汇带,气温骤降会形成冷涡,引发对流云团发展,进而导致暴雨天气。
三、暴雨观测数据分析1. 降雨量从观测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7月20日的降雨量异常巨大,全天的降水量达到了历史上罕见的400毫米以上。
这一降水量几乎相当于郑州市年平均降水量的三分之一,可见极端暴雨的突发性和猛烈程度。
2. 降水强度分析降水强度数据,我们发现短时间内的降雨强度非常大。
部分小时降水量超过100毫米,极大地增加了地表径流和城市内涝的风险。
3. 降水分布根据观测数据,降水分布呈现出集中性和不均匀性。
郑州市南部和东部地区降雨量较大,西部和北部地区降雨量相对较少。
这种不均匀分布的特点增加了城市内涝的程度。
四、极端暴雨导致的影响1. 水域涨水郑州市临近黄河,暴雨直接导致河水迅速上涨。
未能及时疏通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不足,使得部分地区周围的水面上涨过快,形成洪水。
2. 内涝灾害暴雨导致郑州市城区多个区域出现严重内涝灾害。
市政设施无法应对巨大的径流量,导致道路积水、密集低洼地区内涝等问题,车辆和行人无法通行。
3. 居民生活受到打击暴雨造成城市供电中断、交通瘫痪、通讯中断等问题,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和困扰。
五、极端暴雨应对措施1. 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加强气象观测网络的建设,提高对极端天气的预测和监测能力,及早发出预警信息,提醒民众做好防范准备。
气象情况报告
气象情况报告引言气象情况报告是一种通过观测和分析天气现象来向公众提供相关信息的方式。
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当前和未来的天气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本篇文章将以气象情况报告为主题,介绍如何编写一份详细的报告。
步骤一:观测天气编写气象情况报告的第一步是观测天气现象。
观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测量温度、湿度、风速和降水量等。
观测站点通常会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观测设备,并定期记录观测数据。
步骤二:收集数据在观测完成后,需要将观测到的数据收集起来。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温度、湿度、风向、气压和降水量等多个指标。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手动记录或使用自动气象站等设备进行。
步骤三:分析数据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以便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数据分析可以包括计算平均值、极值和趋势等,以便更好地了解天气情况。
例如,计算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天的温度范围。
步骤四:编写报告在完成数据分析后,可以开始编写气象情况报告。
报告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当前天气情况:例如,天气晴朗、多云或阴天等。
•温度:包括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湿度:描述空气中水分含量的指标。
•风向和风速:描述风的方向和速度。
•降水情况:降水量和降雨持续时间等信息。
报告的格式应该简洁明了,并且易于理解。
可以使用表格、图表或文本的方式展示报告内容。
步骤五:发布报告完成报告编写后,需要将其发布给关注天气情况的人群。
可以选择将报告发布在互联网上的天气预报网站上,或者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进行传播。
确保报告能够及时传达给公众,以便他们可以根据报告中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决策。
结论气象情况报告是一种重要的信息来源,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天气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安排。
通过观测、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报告编写和发布等步骤,可以编写一份准确、清晰的气象情况报告,为公众提供有用的天气信息。
在未来,我们希望通过不断改进观测和分析技术,提高气象情况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气象观测规程
气象观测规程气象观测是气象学的基础,通过对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的测量,可以获得大气的运动、结构、物理性质以及气象变化的过程和趋势等信息,为气象预报、气候研究、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控等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为了确保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可比性和连续性,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气象观测规程。
本文将介绍气象观测规程的主要内容。
一、气象观测的基本原则气象观测的基本原则包括可靠性、准确性、及时性和连续性。
可靠性是指观测系统和设备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观测数据的正确性和可比性;准确性是指观测数据必须尽量接近真实情况,偏差要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及时性是指观测数据必须及时传输和处理,以保证及时预报和监测;连续性是指观测要持续进行,不能中断,确保观测序列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二、气象观测要素和方法气象观测要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风向、降水、能见度等。
各要素的观测方法也有所不同,常用的观测设备包括气温计、湿度计、气压计、风速风向仪、降水计、能见度仪等。
观测要素的单位也需要统一,如温度的单位为摄氏度,湿度的单位为相对湿度百分比,气压的单位为帕斯卡等。
三、气象观测站的布设和管理气象观测站的布设需要考虑气象要素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观测站应该远离城市和人工设施,尽量选择平坦开阔的地方,避免地形和建筑物对观测的干扰。
观测站的管理需要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观测的连续性,包括设备的校准和维护、数据的记录和传输、环境的保护等。
四、气象观测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气象观测数据的收集和处理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
质量控制包括数据的格式转换、异常值和漏报的处理、时空一致性的检验等;质量评估包括数据的统计分析、观测误差的评估等。
同时,观测数据还需要进行质量认证,确保数据的可信度和可用性。
五、气象观测规程的更新和修订气象观测规程需要根据科学研究和观测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和修订。
新的观测技术和设备应及时引入,旧的观测方法和标准应进行评估和调整。
第3章 能见度、天气现象、地面状态的观测
设目标物的亮度为B0,背景亮度为B,亮度对比
值K定义为:
目标物亮度B0与背景亮度B的绝对差与其中大者
之比,即
K B0 B 0 K 1 max(B0, B)
当 B0>B时 K=(B0-B)/B0 当 B0<B时 K=(B-B0)/B
若B0 = B ,则K=0,此时,目标物和背景融合 在一起,无法辨认目标物
15
目标物选择要求: ①选定目标物时,应尽可能以天空为背景 ②大小适度,视角以0.5-5.0°之间为宜 ③仰角不宜超过6°,以越接近水平方向越好 ④颜色应当越深越好,而且亮度一年四季不变
或少变的;浅色\反光强的物体不适宜选为目标物
16
在台站四周 不同方向、距离 上选定若干目标 物作为观测目标, 双峰山18.4 根据这些目标物 能见与否及其清
响的、灯光强度不变的、不带颜色的、没有灯罩的、 白色的、孤立的点光源。
21
3、气象光学视程的仪器测量 用于测量气象光学视程的仪器可分为以下两类:
(1)用于测量水平空气柱的消光系数或透射因数。 原理:光的衰减是由沿光束路径上的微粒散射和吸
收造成的。 ——透射能见度仪
(2)用于测量小体积空气对光的散射系数。 在自然雾中,吸收通常可忽略,散射系数可视 作与消光系数相同。
2008年南方严重的冰雪灾害
45
3、 视程障碍现象 大气透明度变化导致能见度发生变化。大气中
存在着固态和液态杂质,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各 种天气现象,影响大气透明度,使得能见度减小, 这类天气现象统称为视程障碍
天气 现象
雾
轻雾 吹雪 雪暴 烟幕
霾
沙尘 暴
扬沙
浮尘
符号
46
雾: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有雾时 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高纬度地方出现冰晶雾也 记为雾。
大气探测第三章:能见度、天气现象的观测
27
适用范围: 对污染的敏感性较低, 常用于日常监测仪器; 或是用来对气象光学 距离提供近似估计,目 前较多用于自动气象观 测系统。
28
散射式能见度仪
优点: 基线长度短;发射光源和接收器安装在同 一个支架上,避免了基线难以对准的缺陷。
缺点: 只测量很小体积的空气样本,不够精确。
29
17
人工观测
夜间观测能见度时,观测员应先在黑暗处 停留5—15分钟,待眼睛适应环境后进行 观测。
根据最远目标灯能见与否确定能见距离。
18
无条件利用目标灯进行观测的情况下:
根据天黑前能见度的实况和变化趋势,结合观测时 天气现象、湿度、风等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以及 实践经验加以判定。
月光较明亮时,可根据目标物的能见与否来判定: 只要能隐约地分辨出比较高大的目标物的轮廓, 该目标物距离就可定为能见距离; 如能清楚分辨时,能见距离可定为大于该目标物 的距离。
“不能见”:
看不清目标物的轮廓,认不清其形体,或所见目 标灯发光点模糊,灯光散乱。
4
1.基本概念
能见度分类:
按照观测者与目标物的相对位置,分为水平能见度、 垂直能见度、倾斜能见度。
能见度单位:
以千米为单位,取一位小数,不足0.1km记0.0 。
能见度测量方法:
目测 器测:主要仪器为透射能见度仪、散射能见度仪。
⑴ 假定总体照明增加到正常白天水平,适当大小 的黑色目标物能被看到和辨认出的最大距离。 ⑵ 中等强度的发光体能被看到和识别的最大距离。
12
目标物的选择
在气象站四周不同方向、不同距离上选择若干固 定能见度目标物。
① 颜色应当越深越好,且亮度要一年四季不变或 少变。 ② 应尽可能以天空为背景,且与背景的距离尽可 能远一些。 ③ 大小要适度,视角以0.5~5.0°之间为宜。 ④ 目标物的仰角不宜超过6°。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云量观测
根据天空被云覆盖的程度 ,确定云量多少并进行记 录。
云高观测
通过仪器或目视观测,获 取云的高度数据。
能见度观测
仪器测量
使用能见度仪等仪器,测量大气透明度,获取能见度数据。
目视观测
通过肉眼观察,评估大气透明度和能见度,进行记录。
天气现象观测
降水现象观测
记录降雨、降雪等降水现 象,以及其强度、持续时 间等。
观测时间
根据气象变化的特点和观测任务的要求,确定合理的观测时间,以保证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观测频率
根据气象变化的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和观测任务的重要性,确定适当的观测频率,以保证观测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
03 观测方法与技术
云观测
01
02
03
云状观测
根据云的特征,包括形状 、大小、结构等,进行云 状的观测和记录。
提高观测人员素质
加强观测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以保 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THANKS 感谢观看
风现象观测
记录风向、风速等风的现 象,以及其变化过程。
其他天气现象观测
如雷电、冰雹、雾等其他 天气现象的观测和记录。
气压观测
气压仪器选择
根据观测要求,选择合适的气压 仪器并进行安装。
气压观测时间
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气压观 测和记录。
气压记录分析
对气压记录进行分析,获取气压变 化情况。
温度观测
VS
修订方法
修订过程中需要广泛征求意见,结合实际 观测经验,进行科学验证,最终形成新的 观测规范。
对未来观测规范的建议与展望
完善观测规范体系
建立更加完善的观测规范体系,包括观测内容、观测标准、观测方 法等,以提高观测数据的综合利用价值。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天气学是研究大气的运动和变化规律,预测和分析天气现象的一门科学。
它利用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结合气象观测数据和数值模型,以及统计和数学方法,来解释和预测天气变化。
天气学的研究对象是大气,大气是地球上固体地壳和液态海洋的表面围绕地球所形成的气体包围层。
大气包含了空气、水蒸汽、尘埃等多种组分。
天气学主要研究大气中的气压、气温、湿度、风力、降水等要素的变化和相互关系。
天气现象是大气要素变化的集中体现,如暴雨、强风、雷电等。
天气现象是天气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天气现象的观测、分析和归纳,可以找出它们的规律和特点,为天气预测提供依据。
天气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气象观测、实验与模拟、数值预报等。
气象观测是天气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对气象要素的实时观测,可以了解大气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气象观测包括对气压、温度、湿度、风力、降水等要素的观测。
观测站点通常配备各种观测仪器和设备,如气压计、温度计、湿度计、风速仪等,用于记录和测量气象要素。
实验与模拟是天气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在实验室中对大气中的各种要素进行控制和模拟,可以研究其变化规律。
实验室实验可以控制较好的条件,有利于深入研究一些特定的天气现象。
模拟是利用计算机模型对大气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模拟大气中各个要素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来预测天气变化。
数值预报是天气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利用气象观测数据、数值模型和统计方法,通过计算机的运算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
数值预报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大气运动方程和热力学原理,通过对大气中各个要素的变化进行数学计算和模拟,来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在进行天气预报和分析时,还需要结合统计和数学方法来处理观测数据、优化模型参数和提高预报准确率。
统计方法可以通过对历史观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来找出天气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数学方法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大气中的运动和变化进行数学描述和计算,从而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天气第5课《观测风》教学课件
(1)纸片往南飞,此时刮的是北风。( √ )
(2)假如我们既看到了五级风的现象,又看到了六级风
的现象,这时的风力应该是六级。( √ )
2.风向通常用( C )个方位来描述。
A.2
B.4
C.8
总结
感知风 青烟飘动 红旗飘动 小树摇晃……
观测风
13 个等级 描述风 8个方位
风力 风向
制作风旗和风向袋 测定风
制作建议:
1.旗面材料:选一Leabharlann 轻薄的布,长约35厘米,宽约20厘米;
2.旗杆材料:选一张硬纸板,长约40厘米,宽约6厘米;
制作方法:
使用订书机 要小心!
制作风旗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3 到室外观察风旗2分钟,记录风的大小和方向。
规则: 1.在空旷的地点测风。 2.小组合作,并做好记录。
观察风旗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记录风的大小和方向。
拓展 制作一个风向标
利用课外时间制作一个风向标,看看它测风向 时跟小风旗有何不同。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说一说: 1.今天的风有多大? 2.是什么方向的风? 3.我们用什么方法能知道风的大小和方向呢?
1 根据地面物体判断风。
风看不见、摸 不着,怎么测 量和描述呢?
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可以对照 蒲福风力等级表记录风速。记录时, 要注明“蒲福风力等级。”
蒲福风力等级的来源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2 制作一面简单的风旗。
2.两种方法观测的结果相同吗?为什么?
不一定相同,风旗是测量风向和风力的简单工具, 利用风旗判断的结果要优于观察地面物体判断。以判断风 向为例,风旗比较轻,对风的敏感度要优于地面物体,而 且可以根据方位图自由调整方向,而地面其他物体,比如 烟,不受人为控制,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大气探测课件 第二、三、八章 能见度天气现象地面状态的观测
相应的能见距离。
灯光目标物的选择
1. 应选择孤立的点光源作为目标灯,不 宜选择成群、成带、重叠的灯光
2. 目标灯的灯光强度应固定不变 3. 应是不带颜色、没有灯罩的白色光源
(除白炽灯外,碘钨灯、汞灯等均不 适宜) 4. 应位于开阔地带,不受地方性烟雾的 影响
1.雨 2.阵雨 3.毛毛雨 4.雪 5.阵雪 6.雨夹雪 7. 阵性雨夹雪
滴状的液态降水, 下降时清楚可见,强度 变化较缓慢,落在水面 上会激起波纹和水花, 落在干地上可留下湿斑。
一、 天气现象的特征
1.雨 2.阵雨 3.毛毛雨 4.雪 5.阵雪 6.雨夹雪 7. 阵性雨夹雪
开始和停止都较突
然、强度变化大的液态 降水,有时伴有雷暴。
– 若某目标物轮廓清晰,但没有更远或看不到更 远的目标物时,则:
• 目标物颜色、细微部分清晰可辨,能见度为该目标 物距离5倍以上。
• 目标物颜色、细微部分隐约可辨,能见度为该目标 物距离的2.5倍到5倍。
• 目标物颜色、细微部分很难分辨,能见度为该目标 物距离的1倍到2.5倍。
目标物(顺时针排列) 1、电线塔 2、信号塔(盘城小学) 3、长望塔 4、尚贤楼 5、南钢烟囱
透射式能见度仪优缺点
• 优点:是标准仪器,可做检定标准。 • 缺点:需选择一 足够长基线,而且要保持
准确的光源到探测器的光轴。在自然条件 下,大风引起支架的颤动将会造成误差。
散射式能见度仪原理
在光源光路的侧面测量由于空气 分子、各种气溶胶粒子微细的雾滴 引起的侧向散射光通量。
散射式能见度仪类型
能见度、天气现象、地 面状态的观测
第一节:能见度的观测
能见度的定义
农业气象观测的主要内容及有效管理
农业气象观测的主要内容及有效管理农业气象观测是指对农业生产中的气象要素进行观测、记录和分析的过程。
农业气象观测的主要内容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风速等多个气象要素的观测。
有效管理农业气象观测需要做好观测设备的选用、观测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气象信息的应用等工作。
农业气象观测需要选择合适的观测设备。
气象观测设备有各种各样,从传统的气象站到现代化的气象传感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观测设备非常重要。
在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气象观测设备有温度计、湿度计、降水计、风速仪等。
这些设备需要选择质量可靠、精度高的产品,并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农业气象观测需要做好观测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工作。
观测数据的采集可以通过手工记录或者自动采集等方式进行。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需要保证观测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观测数据的分析是农业气象观测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气象要素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分析温度、湿度和降水等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可以及时预警农业生产中可能出现的灾害,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农业气象观测需要做好气象信息的应用工作。
农业气象观测所得的数据和分析结果,需要及时转化为农业生产中可操作的信息。
这就需要进行气象信息的整理和加工工作,将气象信息与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提供给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者,指导其农业生产和农业资源管理。
当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气象观测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
通过无人机、卫星遥感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气象观测,可以实现对大范围地区的气象要素进行持续、高效地观测。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气象数据的分析和预测,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精准的气象信息和服务。
这些新的技术手段为农业气象观测的有效管理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能见度、天气现象、地面状态的观测
2.0
城楼8.0
5.0 10.0
巷灯6.4
20.0
50.0
红星楼1.4 三峰山35.0
2.水平能见度的观测
白天能见度的观测
在沙漠、草原、海岛或其它地物稀少的地区,可 采用人工设置目标物, 木板、土墙、水泥预制 件等 靠近海(湖)岸的站或海岛站,其朝向海(湖)方 向的能见度,可以水天线(即海、天相接的线)的 清晰程度
8. 霰 9. 米雪 10. 冰粒 11. 冰雹 12. 冰针 13. 雾 14. 轻雾
飘浮于空中的很微
小的片状或针状冰晶, 在阳光照耀下,闪烁可 辨,有时可形成日柱或 其它晕的现象。多出现 在高纬度和高原地区的
严冬季节
§1 天气现象的特征
8. 霰 9. 米雪 10. 冰粒 11. 冰雹 12. 冰针 13. 雾 14. 轻雾
能见度、天气现象、地面状态的观测
致谢
本课程多媒体教材是在兰州 大学张文煜教授的同类教材基础 之上修改完成,此外还得到了其 他诸位老师的帮助,在此谨表示 衷心感谢。
一、能见度的观测
能见度就是能够看到 周围景物的程度,用目标 物的最大能见距离来表示
水平能见度 垂直能见度 倾斜能见度
一、能见度的观测
白色不透明的比 较扁的或比较长的小 颗粒固态降水,直径 常小于1毫米,着硬
地不反跳
§1 天气现象的特征
8. 霰 9. 米雪 10. 冰粒 11. 冰雹 12. 冰针 13. 雾 14. 轻雾
透明的丸状或不规
则状的固态降水,较硬, 着硬地一般反跳。直径 小于5毫米。有时内部 还有未冻结的水,如被 碰碎,则仅剩下破碎的
冰壳
§1 天气现象的特征
8. 霰 9. 米雪 10. 冰粒 11. 冰雹 12. 冰针 13. 雾 14. 轻雾
天气现象的观测仪器ppt课件
❖ 当地闪电计数器:记录一个站周围闪电总次数的仪 器。
❖ 天电定位:是从天电观测中推断的电闪估计位置。
❖ 源:是天电发生源地。
7.4 闪电定位系统〔续〕 3、天电观测的目的与运用
❖ 借助于天电数据对雷暴活动区的定位,为气 候任务者提供有价值的补允资料。
❖ 对于观测站稀少的宽广海洋或其它地域,这 种资料尤为可贵。
7.3 能见度仪〔续〕
7.3.2 散射式能见度仪
❖ 由于不需求长的光程,在没有用以估计气候 光学视程的目的物成光源可用时,这种仪器 应是有用的。
❖ 但它有缺陷,即观测时的空气采样体积非常 小,能够不能完全代表外部的空气。这一缺 陷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抑制的,方法是取相 当数量的读数的平均值。假设要想使空气的 有效体积大大添加,那么应采用丈量后向散 射的仪器。
二、能见度的定义
气候能见度的定义:
正常人的视力,在当时天气条件下,所能看到 的以天空为背景的绝对黑体目的物〔视角较 大〕的最大程度间隔。
有效能见度的定义:
周围视野中二分之一以上范围里都能看到的最 大间隔。
7.3 能见度〔续〕 7.3.2 白天能见度观测
一、能见度目的物的选择 目的物颜色越暗越好 目的物应投影到天空背景上 目的物的视角不应小于0.3° 目的物的高度角应小于6 °
① 能分辨出云地闪击和云间闪击;对云、对地 闪击应能分辨出初次以及随后各次的闪击。
② 对于大的闪击,如峰值电流在16KA以上的 闪击探测效率为90%。
③ 闪击落地的定位准确度应到达500m。
7.5 其它
❖ 引见三种与天气景象仪测的小型元件。
7.5.1 下垫面形状探头
❖ 这种探头首先运用于高速公路的自动站系统中,英 文称 Pavement Surface Sensor。
天气图气象观测记录
WW一现在天气现象。即观测时或观测前一小时内的天气现象,按表4.5所示的现在天气符号进行填写。
VV一能见度。单位为公里,用数字填写。例如:图上填写10,表示能见距离为10km;填写0.5,则表示能见距离为500m。
表2.2部分传真图区域代号
代号图区代号图区
AS
CI
JP
EA
FE
GM
SJ
PA
PN
PS
XN亚洲
中国
日本
东亚
远东
关岛
日本海
太平洋
北太平洋
南太平洋
北半球AA
AC
IO
AF
NA
EU
XS
XT
EC
SS
AU南极
北极
印度洋
非洲
北美
欧洲
南半球
热带地区
东海
南海
澳大利亚
CCC一传真广播台的呼号或该台专用的缩写字母。
YYGGgg一日、时、分的代号,所用时间为世界时。
1个数字用来区别不同时间,例如COPN和COPN1,前者表示10天平均洋面温度,后者表示月平均洋面温度。
2个数字用来表示等压面高度(百帕的百位数和十位数)或预报时效。例如:70表示700hPa,85表示850hPa,02表示24小时,04表示48小时。
3个数字表示等压面高度和预报时效,一般高度在前,时效在后。例如:852表示850hPa,24小时预报;702表示700hPa,24小时预报;
8.弗罗比欧(加拿大),9.哈利法克斯(加拿大),10.布伦特伍德(美国),
古代对天气现象的观测和理论
古代对天气现象的观测和理论作者:戴尔君来源:《教育界·中旬》2016年第04期天气气候条件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
中华大地上的原始居民,很早就有意识地观察和认识风云雨雾、冷热干湿等天气现象。
在原始种植业出现以后,人们更注意积累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知识。
相传,在黄帝时代,就已经设有专人从事气候观察。
帝尧设“百官”时,设立了专门掌管天文和气象的官职。
这一官职历朝历代相沿,虽然官职名称不一,但从未空缺。
到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甲骨文中就有天气实况的记录,卜辞中还反映了人们有预知天气状况的愿望。
随着生产的发展,我国古代有关气象的知识不断积累和丰富,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一、风的观测风的观测首先是看风向。
在殷墟甲骨文卜辞中已有“伣”字。
伣就是用来观察风向的。
甲骨文中也有了四方的风名:东风叫“劦”,南风叫“屼”,西风叫“夷”,北风叫“寒”。
以后逐渐发展,到汉代已有24个风向方位的称谓。
唐代科学家李淳风在他的名著《乙巳占》中,绘有一张占风图,列举了24个风向的名称。
他指出,这些方位是由八个天干、四个卦名、十二辰(地名)组合而成。
“子”指北方,“午”指南方,“卯”指东方,“酉”指西方。
还举例说明怎样判定风向:凡风从戌(西北偏西)来的,须看吹向是否是辰(东南偏东);风从辛(西偏北)来的,须看吹向是否是乙(东偏南);风从乾(西北)来的,须看吹向是否是巽(东南)。
这就是根据风的去向来决定来向。
我国风向器的发明很早,甲骨文中的“伣”就是一种简单的“示风器”,风杆上系鸟羽、布帛、茅草等,用来观察风向。
西汉《淮南子》中,已经举出一种叫“伣”(xiàn)或“綄”的风向器。
它很可能就是殷商时的伣演变而来的。
《淮南子》中说:“伣之见风也,无须臾之间定矣”。
“伣”在风的作用下,没有一刻是平静的。
说明这种风向器还相当灵敏。
铜凤凰主要安装在汉武帝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所建的建章宫里。
当时建章宫东的凤阙上装了两个铜凤凰,在宫南的玉堂和宫北的圆阙上也装了一个铜凤凰。
天气现象符号
\ WW123 400 烟10 轻雾轻雾 散片浅雾散片浅雾 浅雾浅雾 闪电闪电视区内有降水未及地20观测前有毛毛雨观测前有雨观测前有雪观测前有雪观测前有雨夹雪雨夹雪观测前有毛毛雨或雨30 沙(尘)暴减弱暴减弱沙(尘)暴无大变化无大变化沙(尘)暴加强强沙(尘)暴减弱暴减弱强沙(尘)暴无大变化40 近区有雾散片的雾散片的雾天顶可辨雾渐减弱渐减弱天顶不可辨雾渐减弱天顶可辨雾无大的变化变化 50间歇性轻毛毛雨连续性轻毛毛雨毛毛雨间歇性毛毛雨连续性毛毛雨毛雨间歇性浓毛毛雨毛毛雨60 间歇性小雨小雨连续性小雨间歇性中雨间歇性中雨连续性中雨间歇性大雨70间歇性小雪小雪连续性小雪间歇性中雪间歇性中雪连续性中雪间歇性大雪80 小阵雨小阵雨 中阵雨中阵雨 大阵雨大阵雨小阵性雨夹雪夹雪中或大阵性雨夹雪性雨夹雪90 中或大冰雹冰雹观测前有雷暴观测时有小雨时有小雨观测前有雷暴观测时有中或大雨中或大雨观测前有雷暴观测时有小雪或雨夹雪或霰冰雹或霰冰雹观测前有雷暴观测时有中或大雪或雨夹雪或雹霰雪或雹霰WW5678900霾浮尘浮尘扬沙或尘土扬沙或尘土视区内有尘卷风卷风视区内有沙(尘)暴(尘)暴10 视区内有降水在五公里外公里外视区内有降水已及地雷暴雷暴 飑龙卷龙卷20 观测前有阵雨观测前有阵雨观测前有阵雪或阵雨夹雪雨夹雪观测前有冰雹或霰(或伴有雨)(或伴有雨)观测前有雾观测前有雾观测前有雷暴(或伴有降水)水)30 强沙(尘)暴加强强沙(尘)暴加强 弱低吹雪弱低吹雪 强低吹雪强低吹雪 弱高吹雪弱高吹雪 强高吹雪强高吹雪40 天顶不可辨雾无大的变化的变化 天顶可辨雾变浓天顶可辨雾变浓 天顶不可辨雾变浓天顶不可辨雾变浓 天顶可辨雾并有雾凇并有雾凇 天顶不可辨雾并有雾凇并有雾凇 50 连续性浓毛毛雨连续性浓毛毛雨 轻毛毛雨并有雨凇轻毛毛雨并有雨凇中或浓毛毛雨并有雨凇雨凇轻毛毛雨夹雨中或浓毛毛雨夹雨夹雨60 连续性大雨连续性大雨 小雨并有雨凇小雨并有雨凇 中或大雨并有雨凇中或大雨并有雨凇小雨夹雪(或轻毛毛雨夹雪)雨夹雪)中或大雨夹雪(或中浓毛毛雨夹雪)雨夹雪) 70 连续性大雪连续性大雪 冰针(或伴有雾)冰针(或伴有雾) 米雪(或伴有雾)米雪(或伴有雾)孤立的星状雪晶(或伴有雾)有雾)冰粒冰粒80 小阵雪小阵雪 中或大阵雪中或大阵雪小阵性霰或伴有雨或雨夹雪或雨夹雪中或大阵性霰或伴有雨或雨夹雪或雨夹雪小冰雹或伴有雨或雨夹雪雨或雨夹雪90 观测时有雷暴伴有雨或雪或雨夹雪雨或雪或雨夹雪观测时有雷暴和冰雹或霰雹或霰观测时有大雷暴和雨或雪或雨夹雪雨或雪或雨夹雪观测时有雷暴和沙(尘)暴和降水暴和降水观测时有大雷暴和冰雹或霰暴和冰雹或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冰针“ ” ,漂浮于空气中微小的片状或针 状冰晶。多出现在高纬和高原地区的严冬季节。 降自高云,一般风速微弱。 12.冰雹“ ” ,坚硬的球状,锥状或不规则 固态降水。内核不透明,外有透明冰层。层多而 大者则产生于强对流云,直径在2.0到数十mm。 降自积雨云Cb。产生在强烈上升和下沉气流的云 系中。
降雪等级 强度mm/h 小雪 ≤2.5 中雪 2.6-4.9 大雪 >5.0
水平能见度m ≥1000
500≤∽≤1000
< 500
8.霰“ ” ,白色不透明的球形颗粒固态降水, 直径约2-5mm,着地常反跳,松脆易碎。常见于 降雪前,或与雪同时降落。霰出现于扰动强烈 的云系中。由过冷水遇雪花或冰晶凝结而成, 具有阵性降水特征。多降自积雨云Cb, 层积云 Sc,雨层云Ns,和高积云Ac。 9.米雪“ ” ,白色不透明的扁状固态降水, 直径d<1mm.落地不弹跳。一般降自层云St。气 层稳定。 10.冰粒“ ” 透明不规则固态降水,有时内 有未冻结的水。直径一般1-5mm.降自雨层云Ns, 高层云As,层积云Sc。
例如:16:00听到雷声,16:06,16:21,16:40,16:48听 到雷声; 记为:16:00——16:06——16:21;16:40——16:48
&4.4 天气现象及其电码
WMO基本系统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制定,WMO第八次代表大会通过的 “地面气象站天气报告通用电码”。
一.电码格式及说明
IIIiii iRixhvv Nddff ISnTTT 2SnTdTdTd 3P0P0P0 4PPPP 5aPPP 6RRR1 7wwW 1W2 8NhCLCMCH
虹
围绕太阳或月亮的光晕(环) 日月晕
由卷层云中的 冰晶折射形成
5.月华 ,月光经云滴、冰晶衍射而成的 光学现象,常出现在环绕月光的高积云Ac 上。 6.霞 无符号, 由阳光经气层折、反射而成 的光学现象,常出现在太阳附近或太阳对 面。 7.极光 ,由太阳粒子流受地磁场影响 折向极地激发高层大气而成光学现象,多 见于高纬地区。
霞
五.雷电现象
雷雨云中出现的闪电和雷声的天气现象。 1.雷暴 ,强对流云的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出 现的放电现象。一般有积雨云Cb出现,兼有 雷声。 2.闪电 ,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放电时产生的 光学现象。常出现于积雨云Cb中。
雷电
六.特征风及其他现象
1.大风 ,指瞬时风速≥ 17m/s(风力8级)的风。 常与飑、龙卷风同时出现。 2.飑 ,突然出现的强风天气,风向突变,风速突 增,气压猛升,气温骤降,常伴有雷雨出现。 3.龙卷 ,具有强烈涡旋的局地强对流天气,能吸起 地面上的尘土、沙石及建筑材料等,危害几百米至 数千米,风速极大甚至超百米/秒,持续时间几分 钟至几十分钟。 4.尘卷风 ,由地面局部强烈增温而形成的强对流 天气,形成涡旋垂直运动。常见于华北及西北地区 夏季,出现时,地面尘土及其物体随风卷起,形成 尘柱。
温度垂直分布与降水
雪
冰丸
冻雨
雨
冰雹的形成机理
冰雹结构切片
三.视程障碍现象
由固体或液体微粒漂浮于大气中造成的视程 障碍使能见度降低的天气现象。有: 1.雾 ,指接地大气中悬浮的小水滴或冰晶的 聚合体。水平能距离<1km。常在早晨出现, 呈乳白色,工业区常呈黄、灰色。大气中相 对湿度接近100%。 2.轻雾 ,由细小水滴组成的稀薄雾幕。水平 能见距离<10km。呈灰白色。早晚较多出现。
暴雨
50.0~99.9 ≥16.0
大暴雨
100.0~199. 9
特大暴 雨 ≥200.0
<10 10.0~24.
4.雪“ , ” ٭由水汽凝华而成的固态降水。多呈白 色,不透明的雪花结晶状。在气温不太低时,雪 花常(似棉絮状)成团降落。一般降自雨层云Ns, 高层云As和卷云Ci中。气层较稳定。 5.阵雪“ ” ,具有阵性特征的降雪。主要降自 积雨云Cb,雨层云Ns。气层较不稳定。 6.雨夹雪“ ” ,半融化的固态降雪(湿雪),或 雪和雨同时下降。低云温度0℃以上 。主要降自 雨层云Ns,高积云As。气层较稳定。 7.阵性雨夹雪 “ ” ,具有阵性特征的雨夹雪, 主要降自积雨云Cb,雨层云Ns,高积云As。气层较 不稳定。 降雪强度和能见度如表4.2所示
&4.3 天气现象的观测和记录方法
1.同一天天气现象继续出现两次以上,只记一个符号, 出现时段依次记录在符号后面。 例如:一天中如下三段时间中出现小雨天气,记为:
3
02
10 14
10
01
16 17
15
09
19
27
2.同一天天气现象出现转变时,可按时间顺序连续记录。 例如:一天中出现降小雨、雨雪和雪时,记为:
3. 霾 ,由大量极细微沙尘均匀漂浮在空气 中,使空气混浊,能见距离<10km。常出现 在气团稳定较干燥时期。 4.扬沙 ,由于本地或附近的沙尘被吹起,使 能见度显著下降,能见距离一般为1-10km。 天空混浊,风力较大。在北方春夏,冷空 气过镜或空气不稳定时出现。
露和霜
霾
是一层灰尘层或盐粒层
逆温层影响视程和空气质量
地形作用影响视程和空气质量
浮尘示意图
1983年澳洲沙尘暴
四.大气光学现象
由于日月光线在空气分子或悬浮在空气中的水珠 上折射、反射、散射或衍射而产生的天气现象。有: 1.虹 ,由日光或月光经水滴反射、折射而成的天 气现象,出现在日月相反方向的低云或雾层中。 2.日晕 ,由日光经冰晶折、反射而成的光学现象, 出现在日周围卷层云Cs或卷云Ci中。 3.月晕 ,由月光经冰晶折、反射而成的光学现象, 出现在月周围卷层云Cs或卷云Ci中。 4.日华 ,由日光经云滴、冰晶衍射而成的光学现象, 常出现在环绕日光的高积云Ac(卷积云Cc, 层积云Sc)上。
电码 00 0.1 0.2 . 49 50 51-55 56 57 . 80 81 . 88
水滴与冰晶表面的饱和比较
水面饱和水汽压>冰面饱和水汽压
原因:分子逃离水面比冰面容易。
水面与冰面饱和水汽压的差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水汽转移过程
大气中雪花的增长过程
固体降水与温度和相对于冰面 的过饱和度的关系
在-12C左右,冰水 饱和水汽压差异最大, 枝状冰晶增长最快。
雪花形状
冻雨
地面温度低于零度,水汽和过冷水滴,遇到物体 时结冰。在树枝上形成树挂,或称雾凇。
辐射雾
低处的辐射雾:山谷雾
辐射雾的消散
平流雾
热空气移到冷表面形成
夏天:太平洋沿岸
5.沙尘暴 ,成因与扬沙相似,但能见度<1km。 风力很大。常伴有强对流或雷雨过境。 6.浮尘 ,出现在冷空气过境前后无风或风小时, 由远处沙尘经高空气流传播而来。或由 或 天气过后尚未下沉的沙尘浮游在空中所致。能见 距离小于1km,垂直能见度也很差。 7.烟幕 ,在早晚气团稳定、有逆温时出现,由 城市,工厂,乡村排出的大量烟粒悬浮在空中所 致。 8.吹雪 ,本地或附近有大量积雪时,强风将积 雪吹起所致。能见度<10km。 9.雪暴 ,本地或附近有大量积雪,强风将地面 积雪成团卷起,不能分辨是否在降雪,能见度 <1km。
天气现象观测
• 天气现象:发生在大气中、地面上 的一些物理现象。包括降水、地面 凝结、视程障碍、雷电、风的特征 等现象。 • 需要随时进行观测和记录。 • 天气现象以符号形式记入观测簿, 有些需要记录开始与终止的时间
天气现象记录符号出自形象想象理念
&4.2 天气现象的特征和符号 一.降水现象
1.毛毛雨 “,” ,由微小雨滴组成的细而均匀的 液态降水,雨滴难辨,迎面有潮湿感,落地无雨 斑,地面慢慢均匀湿润,落在水面无波纹。多降 自层云St,层积云Sc,雨滴直径一般小于0.5mm。 气层稳定。 2.雨 “.”,从云中降落的滴状液态降水,雨滴清 晰可辨,落在地面上会留下雨滴湿斑,落在水面 上会激起水花和波纹。降自雨层云Ns,高层云As, 和层积云Sc,高积云Ac。有连续性、间歇性、阵性 降雨之分。雨滴直径d>0.5mm。一般气层较稳定。
第四章 天气现象的观测
&4.1 &4.2 &4.3 &4.4 &4.5 概述 天气现象的特征和符号 天气现象的观测和记录 天气现象及电码 雷电监测
&4.1概述
天气现象:
是指发生在大气中和近地面层的物理现象。 包括降水现象、地面凝结现象、视程障碍现象、 大气光学现象、雷电现象以及风的特征现象等。 这些天气现象是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产生 的。反映着大气中不同物理过程,是天气变化 的体现,是临近、短期预天气预报的基础。 因此, 天气现象必须按观测规范进行观测 和记录。有时为了正确判断某一天气现象,还 要结合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记 录。
二.地面凝结现象
水汽从空气中直接凝结在地表或物体上的凝 结现象。有: 1.露 ,由于夜间辐射冷却,水汽在地面或物 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 气温>0 ℃ 。霜融化成 的水珠不记露。 2.霜 ,由于夜间辐射冷却,水汽在地面或物 体上凝华而成的冰晶。气温<0 ℃ 。由露冻结而 成的冰珠不记霜。 3.雨凇 ,过冷却液态降水在物体上直接冻结 而成的坚硬冰层。也称冻雨。气温<0 ℃ 。参见 《中国云图》P332-333。 4.雾凇 ,由过冷却雾滴直接冻结而成,或由空 气中水汽直接凝华而成的冰晶物。一般出现于物 体的突出部位和迎风面上。多在有雾和静风天气 时出现。参见《中国云图》P324-329。
8
03
13
00
17
30
19
35
3.天气现象出现时间不足一分钟即终止,只记开始时间不记 终止时间。
例如:14时出现大风50秒钟;18:02出现小雨45秒; 记为: 14:00 ● 18:02 4.大风的起止时间:时间间歇在15分钟或以内时,应作为一 次记录;间歇时间超过15分钟,另记起、止时间。 例如:12时出现大风,12时12分止;12时18分起,12时30 止;14时出现大风,14时35分止; 记为: 12:00—12:12,12:18—12:30; 14: 00—13:35 5.雷暴:第一次听到雷声为开始时间,若雷声间隔>15分钟, 则重新记为开始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