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观测天气》word教案
小学科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观测天气》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观测天气》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观测天气》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2学情分析
由于主课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较高,科学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3重点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4教学过程
4.1教学准备
4.1.1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4.1.2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认识天气现象
一、认识天气现象;
二、描述天气现象。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章第3课《观测天气》说课稿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章第3课《观测天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观测天气》是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章第3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天气观测方法,包括观察天气现象、使用气象工具等。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观测天气的方法。
此外,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天气的变化。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他们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专业的天气观测方法和工具,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和工具,并将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天气观测的重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天气观测方法,如观察天气现象、使用气象工具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天气数据,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关心天气,了解天气对生活的影响,培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天气观测方法和工具。
2.难点:学生能够将天气观测方法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行天气观察和记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活动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气象工具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观测天气的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一些与天气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介绍一些基本的天气观测方法和工具,如观察天气现象、使用气象工具等。
3.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天气观测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和探究天气的变化。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观测天气的方法和技巧,并将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5.布置作业:学生回家后,进行一次家庭天气观测活动,并将观测结果记录下来。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天气观测方法和工具的介绍,以及观测天气的步骤。
2021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天气现象》word教案1
2021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天气现象》word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定期地观看天气,能够有语言、图画等不同方式描述天气现象。
2.热爱自然,对天气变化这种自然现象感爱好。
3.能观赏漂亮的天气,能说出颂扬某一种天气的话;认识各种天气现象;能列举生活中两个以上的例子,说改日气变化对植物的阻碍。
内容设计承接本单元第1课对春天植物的观看,专门自然地引出天气的话题:阿静在观看植物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天气的变化。
本课教学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第一从上课当天的天气入手,引导学生定期地观看天气,学习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描述各种天气现象,提高学生对事物、现象的观看能力,以及对事物现象要紧特点的提取和把握的能力。
在对天气现象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之后,引导学生理性地摸索,分析天气变化对植物的阻碍,辨证地认识天气的好与坏。
其中专门提到了“节气”。
节气是我们祖先聪慧的结晶,它较好地反映了我国黄河流域一年中天气变化的规律,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广为流传,直到今天。
教材编排这项内容,一方面为扩展学生的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一方面为提升学生关于天气的认识:由对短期的、独立的某一种天气现象的认识,上升为对长期的、综合的天气变化的规律的查找。
教学预备活动(1):有关天气及其对植物阻碍的录音、录像、图片和文字资料。
活动(2):有关天气对植物阻碍的各种资料;有关节气的资料;全年日历表,含节气、伏天、三九天、农历。
教学过程导入:播放天气预报一段。
你听到了什么?你了解到了什么?对你有什么关心?好的,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和天气有关。
板书:天气现象。
一、认识各种天气及其自然现象1.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天预报,了解到了某天的天气情形,假如请你判定一下,今天的天气,你能和播音员阿姨说的一样吗?2.学生发言:能够依照天气情形,进行分析,自然现象推断。
3.小组活动:小组同学,依照天气情形进行一下天气播报。
4.汇报并板书:太阳、去彩、风、感受(皮肤)、衣服薄厚5.实践活动:放各种天气的录像片段,学生说一说是什么天气情形?你是依照什么来判定天气情形的?二、动手1.谈话:通过刚才了解,我们明白了各种各样的天气。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科《观测天气》
•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8.420.8.4T uesday, August 04, 2020
•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10:45:0210:45:0210:458/4/2020 10:45:02 AM
•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8.410:45:0210:45Aug-204-Aug-20
4
13
9月12
6
18
9月13
8
20
观测计划
9月5号
• 观测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观测的地点:____学__校___操__场__________. • 观测的内容:____温__度___________________. • 观测的工具:_____温__度__计_______________. • 小组的分工:_____张___三__观__测__,__李__四__记___录________________. • 观测的步骤:___1__、__检__查__温__度__计___是__否__正__常__,__进__行___调__整__。 • _____2_、__固___定__好__温__度__计__,___进__行__观__察__。________________
观测天气
自主学习,尝试解决。
1、制定小组的观测计划。
2、风向仪用来干什么?怎样制作风向仪, 需要什么材料? 3、什么是风向?
4、雨量器怎样制作? 5、天气现象形成的三要素是什么?
探究问题,合作交流。
• 根据气温的变化绘制气温曲线图,结合教材12页。
日期Biblioteka 最低温度最高温度9月9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观测天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观测天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观测天气》是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天气的观测方法、工具以及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本文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天气观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但对天气观测的知识了解不多。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一些天气信息,但缺乏系统性的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激发他们学习天气观测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天气观测的基本方法、工具及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会观察天气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关爱环境的意识,提高他们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天气观测的基本方法、工具及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难点:天气观测的操作技巧和天气现象的观察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天气观测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天气观测知识。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天气实例,让学生了解天气观测的实际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天气观测工具:如温度计、湿度计、风向风速计等。
2.准备天气观测的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准备课堂练习题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天气预报节目,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提问:“你们知道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的吗?”从而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天气观测的基本方法和工具,如温度计、湿度计、风向风速计等,并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天气观测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天气观测实践,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工具,记录天气数据。
期间,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测成果,引导学生分析天气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天气现象的观测与记录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天气现象的观测与记录作为小学生的孩子,我们每日都要面对五彩斑斓的天气现象。
有时候阳光明媚,有时候狂风暴雨,还有时候会出现彩虹、露珠等有趣的天气现象。
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如何观测和记录这些天气现象。
I. 知识点概述1.什么是天气现象?天气现象是指大气层中各种气象要素的变化,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等。
这些要素的变化会导致不同的气象现象,如阳光、风、雨、雪、霜、露、雾、云等。
2.天气现象的观测有哪些内容?观测天气现象需要掌握以下内容:(1)温度观测:使用温度计测量空气温度。
(2)湿度观测:使用湿度计测量空气湿度。
(3)气压观测:使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强。
(4)风向观测:观测风旗或风筝的飞行方向。
(5)风速观测:使用风速计测量风速大小。
(6)降雨观测:观测空中、地面或植物上水滴的数量。
(7)其他观测:如观测露珠、降雪、闪电等。
3.天气现象的记录方法为了保留天气现象的历史记录,我们应该掌握以下方法:(1)绘制天气图:每天在一张大型的天气图上面绘制天气现象的变化。
(2)记录温度、湿度、气压、风向与风速的变化:按照标准时间点进行记录,以分析其变化规律。
(3)记录降雨量:使用容器测量降雨量,并记录在气象日记中。
(4)其他记录:记录有趣的天气现象、误报现象等。
II. 教学与实践1.观测与记录天气现象(1)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别使用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和风速计等,按照标准方法进行天气现象的观测。
(2)观测结束后,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在天气图上绘制当日的天气。
(3)使用测量容器测量降雨量,并记录在气象日记上。
(4)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天气图进行分析,探索大气层中各种气象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2.制作天气传真在天气观测与记录的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制作天气传真来汇报天气情况。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学生在一张白纸上绘制当天的天气图。
(2)学生填写气象日记中收集到的观测数据。
(3)学生用彩笔或钢笔填写当天的天气情况,并进行简要说明。
小学科学教案三年级《观测气候》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案三年级《观测气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了解气候与天气的区别- 熟悉不同类型的天气现象- 学会使用简单的观测工具和方法观测天气- 培养观察和记录天气的惯教学准备- 幻灯片或黑板- 投影仪或黑板笔- 天气观测表格和记录表格- 温度计、湿度计和风向仪等观测工具- 图片或实物展示天气现象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 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忆和讨论不同类型的天气现象,例如晴天、雨天、雪天等。
- 解释气候和天气的区别,明确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而天气是指某一天或某个时间段的气象情况。
2. 概念讲解- 使用幻灯片或黑板向学生介绍常见的天气现象,并解释每种天气现象的特征和产生原因。
- 引导学生理解气温、湿度和风向等概念,并说明它们与天气现象之间的关系。
3. 观测实践- 分发天气观测表格和记录表格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室内外观测天气。
- 指导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室内外的温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 让学生使用湿度计测量室内外的湿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 引导学生观察风向仪的指示,并记录风向。
4. 数据分析- 让学生根据观测结果比较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地点的天气差异。
- 引导学生思考天气变化的原因,并概括出季节变化对天气的影响。
5. 总结与评价-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总结气候与天气的区别,以及常见天气现象的特征。
-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遇到的观测困难和解决方法。
- 对学生的观测记录进行评价,夸奖他们的观察细心和记录准确性。
教学延伸- 可以引导学生制作简单的天气预报表,根据观测数据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状况。
- 可以安排学生到户外进行观测实践,并向他们介绍其他观测天气的方法和工具。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气候与天气的区别,还学会了使用观测工具和方法观测天气。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的习惯,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对天气现象和气象知识的兴趣。
小学科学观测天气教案
小学科学观测天气教案篇一:三年级科学上册观测天气教案2 人教新课标版观测天气教学目标1.会用温度计、简易风向仪、雨量器、湿度计等对天气进行定量观测,采集有关数据,尝试整理加工数据,并能分析数据做出合理的解释;能制作一种简单的测量天气的仪器,如测量风、雨量、湿度的仪器。
知道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
2.热爱自然,积极探索气象科学的奥秘,意识到气象科学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逐步建立科学严密的思维模式,形成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3.知道几句谚语及含义,了解天气对农业、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知道天气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温度、湿度、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来描述。
4.了解到天气观测是一门严密的科学,需要多种仪器来观测天气。
内容设计本课是在学生学会定性地观察、描述各种天气现象,知道天气变化对人类生活和植物生长有很大影响之后,进一步了解气象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和意义,学习简单地、定量地观测天气方法。
在教材的呈现上,承接上一课查找节气资料的活动,本课由阿静获得的几条谚语导入。
谚语的出现,一方面体现出人类对天气变化规律的探寻,另一方面,由于谚语具有通俗易懂、语言简洁、朗朗上口等特点,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对气象知识的学习兴趣。
然而谚语毕竟只是基于表象的观察,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因此具有较大局限性,不是十分准确。
所以教材在谚语后面通过梅老师的话过度为利用科学仪器可以更加准确地观测天气。
贯穿第3课的故事境是梅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气象站。
参观前首先引导学生理性地分析人们为什么要测量天气?作为气象工作者应该观测哪些项目?然后以探究的形式开展对气温、风力风向、降水量及湿度的观测活动。
在积累了大量的感性经验之后,带领学生参观气象站,全面了解气象工作内容和方法,认识各种专业的测量工具。
教学准备活动(1):搜集气象谚语。
活动(2):准备气温计、湿度计、风向标、风速计、雨量器等专业测量工具(或图片)及自制湿度计、风向标、风速计、雨量器的各种材料,如布条、小棍、玻璃瓶、量筒等。
2021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记录天气变化》word教案1
2021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记录天气变化》word教案1教学目标1.能使用温度计和自制简易风向仪、雨量器等对天气进行一个星期的观测,采集有关数据,尝试用表格、图形等不同方式整理加工分析数据,并能分析数据做也合理的说明。
2.热爱自然,关注天气变化,情愿进行测量、记录天气和分析测量数据等科学活动,形成认真细致、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3.学习记录天气的方法: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体会到长期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专门有用的:形成关怀天气变化、坚持听天气预报的适应。
内容设计在前两个主题活动中,学生学会了观看和测量当天的天气情形。
本课将引领学生从连续观测记录一周的天气入手,进一步探寻天气变化的规律,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由两个活动构成。
1.记录一周的天气。
在学生学会测量天气的方法之后,练习使用自制的测量仪器观测、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形。
在得到充足的数据之后,练习绘制温度变化曲线图,依照曲线的曲折变化分析描述一周的天气变化,要紧是温度变化,找出温度变化的规律,尝试着推测下周的天气变化趋势。
2.了解天气预报制作过程。
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教学预备活动(1)教师预备——有关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音像和图文资料:各种测量工具。
学生预备——天气观看记录卡、自制的各种测量工具。
活动(2)天气预报的图片、录像及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最近感冒的人专门多,这是什么缘故?是的,天气变化专门明显,忽冷忽热,专门容易使我们的躯体遭受侵袭,上一周的天气是如何样的,能够和大伙儿说说吗?板书:记录天气变化。
学习新课:一、交流一周的天气变化。
1.各小组内交流。
选派一名代表,汇报一周来的天气变化。
2.学画曲线图谈话:当我们想了解一段时期的天气变化时,数据是一个可依据的条件,然而,还有一种方法,能够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观看出它的变化。
(1)出示曲线图讲:横坐标、纵坐标(2)出示体重图。
1)调查本小组成员体重2)画出作标图3)出示各自的气温记录,各自画出曲线图2.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小学三年级科学天气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天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的天气现象以及与之相关的自然现象;2.学习使用简单的天气工具观测和记录天气变化;3.培养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提高学生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增强他们的科学认知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天气图片、云朵模型、温度计、风向标等天气工具;2.学生准备:纸和铅笔。
三、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知1.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有关天气的视频或展示不同的天气图片来引起学生对天气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2.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一些天气现象的特征,如晴天、阴天、雨天等,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天气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Step 2:了解不同的天气现象1.教师通过讲解或展示天气图片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不同的天气现象,如晴天、多云、阴天、雨天、雾天等;2.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于不同天气现象的看法和感受,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Step 3:观察和记录天气1.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的天气工具,如温度计和风向标;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天气情况,并使用温度计测量当前温度,使用风向标判断风的方向,并让学生记录下观察结果;3.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然后在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和比较。
Step 4:天气与自然现象的关系1.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天气现象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如晴天与阳光、多云与白天变暗、雨天与水汽等;2.教师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天气现象和自然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3.教师可以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归纳总结不同天气现象对应的自然现象。
Step 5:总结和展示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通过展示板书的方式,将天气现象和自然现象形成对应关系的表格;2.学生课堂展示:可以自己编写一个小故事,描述某个具体天气现象以及与之相关的自然现象。
四、教学延伸:1.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小科学家实验,让他们自主设计并验证与天气相关的实验;2.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或学校的气象老师来进行专题讲座,增加学生对于天气的认知和兴趣。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案观察天气现象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案观察天气现象引言:科学教育包含丰富的探索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天气现象是小学生科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观察天气现象,学生可以提高对自然界的认识,培养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
本教学案以小学三年级科学课程为基础,旨在帮助学生观察和理解不同的天气现象。
一、目标:1. 学生能够观察和记录不同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
2. 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天气现象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影响。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天气现象,增加对自然界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不同的天气现象。
2. 天气观察记录表。
3. 问答卡片。
4. 知识性故事书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素材,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所展示的天气现象。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你们见过这样的天气吗?”“这种天气对我们有什么影响?”等。
2. 概念引入:打开故事书,讲述一个与天气现象相关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天气现象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天气现象为什么会发生,是否可以预测等。
3. 观察天气现象:安排学生在不同时间段对天气现象进行观察。
学生可以通过窗户、户外等进行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变化。
教师提供天气观察记录表,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填写相应内容。
4. 分组讨论和总结: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他们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观察记录和总结。
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和展示,共同总结不同天气现象的共同点和区别。
5. 知识梳理:使用问答卡片形式,向学生提问关于观察天气现象的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并让其他学生对答案进行讨论和补充。
6. 天气现象图画:让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天气现象,绘制相应的图画。
学生可以选择使用彩色笔、水彩等绘画工具。
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后,邀请他们向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
7. 拓展活动:通过观察天气现象的过程,鼓励学生提出更多关于气候变化的问题。
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讨论、小组研究等方式展开相关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影响。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天气观察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天气观察教案:小学三年级科学课教案——天气观察一、教学目标:1. 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多云、雨天等;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天气观察表格,每个学生一份;2. 天气图示卡片,包括晴天、阴天、多云、雨天等;3. 班级或者学校周边的天气情况图片;4. 记录学生观察结果的板书或大纸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天气图示卡片,让学生观察、辨认不同的天气图案,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天气的特点。
2. 观察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到室外观察当天的天气现象,并记录在天气观察表格上。
学生可观察天空的颜色、云朵的形状、是否有雨水等。
3. 数据整理:学生回到教室后,由学生自行填写天气观察表格,教师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总结,指导学生运用科学语言进行描述。
4. 分析讨论:教师根据学生填写的天气观察表格,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天气因素之间的关系,例如晴天和多云天气出现的频率,以及天气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等。
5. 板书总结:教师在板书上总结学生的观察结果,帮助学生归纳和记忆所学的天气现象和特点。
6. 拓展探究:教师出示班级或学校周边的天气情况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复述天气情况,并与之前观察结果进行对比,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7. 心得体会: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对天气观察的理解和体验。
四、教学延伸:1. 教师可引导学生逐渐扩大观察的范围,观察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的天气变化,培养学生对天气的敏感性;2. 学生可进行小组合作,选择一个特定的天气现象进行深入观察和研究,并进行展示;3. 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或图书馆资源,进一步了解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和记录,深入了解了不同的天气现象,并培养了观察、记录和总结的能力。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记录天气变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记录天气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记录天气变化》是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变化,并学会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天气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天气现象的定义、天气变化的规律、如何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于天气现象的认知和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关注过天气的变化,但很少有系统地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经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天气现象,从而加深对天气变化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现象的定义和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的能力,并能用语言、图表等方式记录和表达。
3.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天气变化,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通过分析天气变化,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天气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记录法:让学生用语言、图表等方式记录天气变化,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天气变化,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天气变化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记录天气变化的表格和工具。
3.准备与天气变化相关的科普读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天气现象的定义和变化规律,让学生对天气变化有初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
4.巩固(5分钟)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巩固学生对天气变化的认知。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深入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天气变化的重要性和观察记录的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实践。
最新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观测天气》教案
1.最新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观测天气》教案。
2.风向是指,通常用个方向来表示。
风向仪箭头所指的方向是指的方向,例如,北风是指,风向仪指向。
3.阴、晴、雨、雪、霜、雾、台风等各种天气现象,都是由、和三个要素变化形成的。
4.气象站的百叶箱内装的是。
5.风向仪可以用来测量。
6.可以用来测量雨量。
7.在校园的不同地方测量的天气数据不一样。
放在测量的数据最准确。
第5课天气与生活 1、天气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们的活动也会影响天气的变化。
2、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们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使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大量增加,因而造成了温室效应和酸雨。
3、检测酸雨方法:ph试纸、牵牛花4、温室效应可以使全球气候变暖,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从而引起海平面上升,淹没低洼地区。
5、酸雨会引起水中生物减少,林木生长变慢乃至死亡,土壤台风结构受到破坏,甚至会严重腐蚀古迹和城市建筑。
6、台风是天气对我们生活和生产不利的一个例子。
7、农村与城市相比,气温低,人流量小,建筑物低矮。
8、城市中心的气温会比农村的气温高
第6课固体、液体和气体一、知识点1、固体的主要性质是: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流动,绝大多数不易被压缩。
2、液体的主要性质是: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并且能填充不同形状的容器。
不易被压缩。
3、气体的主要性质是:没有一定的形状或体积,可以被压缩进一个较小的容器或无限膨胀。
1 / 1。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第一单元:观察天气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第一单元:观察天气科学教育在小学阶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关于观察天气的知识。
此课程旨在让学生们认识不同天气状况和其特征,以及培养他们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1.认识不同的天气状况2.学会观察判断天气3.理解天气状况对生活的影响4.练习使用适当的术语来描述天气状况5.通过学习此课程,学生们应该对未来天气的变化有更多的了解,并能作出更为准确的判断。
课程内容:1.什么是天气?天气有哪些特征?2.观察不同的天气状况:晴天、多云、阴天、雨天、雾天、霾天、雷雨天等3.天气变化及其对生活的影响4.描述天气的术语:温度、湿度、风力等5.观察并记录天气变化活动:1.班级天气观测老师将在黑板上绘制气象图,学生每天早上到教室后都需要观察当日的天气,并通过颜色标记在气象图上。
每周五进行汇总分析。
2.天气报告每周一,学生们需要准备一份天气报告,简要描述当周的天气特征以及对生活的影响。
3.天气变化演示老师将会利用小型实验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不同天气状况的变化过程。
例如:用明胶水制作雨滴,催生雾气等。
4.天气状况的术语使用老师将会提供一些天气状况的英文术语,学生需要自己翻译并使用它们来描述当天的天气状况。
评估:1.学生的日常气象记录2.天气报告3.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讨论4.术语使用情况小结: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增加了对天气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们应该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更好地了解天气变化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并能够作出更为准确的预测。
三年级科学认识和观察常见的天气现象优秀教案范本
三年级科学认识和观察常见的天气现象优秀教案范本一、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 法拉第笔、磁铁、各种种子、温度计、天气图- PPT 或黑板、彩笔2. 学生准备:- 各自准备一个本子,用来记录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找一块空地,用来种植种子二、课堂引入1. 教师使用法拉第笔和磁铁进行引入,向学生解释磁力的原理,并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磁力的表现形式。
2. 教师通过播放天气现象的图片或者展示天气图的方式,引导学生讨论常见的天气现象,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天气现象的观察和认识。
三、实践操作1. 教师将温度计拿出来,向学生解释温度计的作用,并教授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温度的观察和记录。
教师可以给学生分组,让他们分别观察不同位置的温度差异,并记录在本子上。
3. 教师带领学生到室外,观察天空、云朵、阳光等天气现象,并指导学生记录下他们观察到的天气现象以及互相比较。
4. 回到教室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下雨的原因,并与他们讨论云的形成过程、雨水的来源等。
5. 教师提供各种种子,让学生自行选择并种植在准备好的空地上。
学生需要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和种子生长的变化。
四、总结与评价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当天的观察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总结他们对于常见天气现象的认识和观察方法。
2. 教师展示其他学生的记录,并对他们的观察结果进行点评和评价,鼓励他们进一步观察和思考。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可能的天气现象,并提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记录天气情况,以便进一步认识和理解。
五、拓展活动1. 教师鼓励学生在家中观察天气现象,并在下节课前准备一个小报告,将他们观察到的天气现象和认识写下来。
2. 学生可以用图片、文字或者绘画的形式,将自己的观察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
六、课后反思1. 教师评价学生的观察记录,并鼓励他们对于天气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2. 教师再次强调对于天气现象的观察对我们了解自然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持续观察和记录。
《观测天气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观测天气》导学案一、导入天气是我们平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衣食住行。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关于天气的话题,比如今天会下雨吗?明天会有大风吗?那么,你知道我们是如何观测天气的吗?今天我们就来进修一下《观测天气》这个话题。
二、目标1. 了解天气观测的重要性;2. 掌握天气观测的方法和工具;3.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天气现象。
三、进修内容1. 什么是天气观测?2. 天气观测的方法和工具3. 天气现象的描述四、进修过程1. 什么是天气观测?天气观测是指通过观察、测量和记录大气中的各种现象,来推断未来的天气情况。
天气观测的目标是为了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生活和工作安排。
2. 天气观测的方法和工具天气观测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观察云的形状和颜色:不同类型的云朵代表着不同的天气情况,比如乌云代表着可能会下雨。
- 测量气温:应用温度计来测量空气的温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天气的寒暖。
- 观察风向和风力:通过观察风向和风力的变化,可以推测天气的变化情况。
- 测量降水量:应用雨量计来测量降水量,帮助我们了解降水的情况。
3. 天气现象的描述天气现象的描述是天气观测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语言描述天气的情况,比如“今天天气晴朗,温度适中,风力较小”,“明天可能会有阵雨,大家记起带伞”。
五、总结通过进修《观测天气》,我们不仅了解了天气观测的重要性和方法,还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天气现象。
希望大家在平时生活中能够多加观察天气,做好天气预防工作,保障自己的生活安全和健康。
六、作业请同砚们在家中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并记录在作业本上。
下节课我们将会互相分享观测到的天气情况。
七、拓展1. 了解气象预报员的工作内容和技能要求;2. 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气象仪器,用来观测天气。
八、参考资料1. 《天气观测与预报》2. 《气象学导论》以上就是本次关于《观测天气》的学生导学案,希望同砚们能够认真进修,加深对天气观测的理解和认识。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章第3课《观测天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章第3课《观测天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观测天气》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掌握一些基本的天气观测方法和工具,学会记录天气情况,并能够对简单的天气现象进行分析。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天气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天气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天气观测的方法。
在课堂上,学生可能对天气观测工具和实际操作感兴趣,但同时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和理解障碍。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到观测天气的重要性。
2.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天气观测方法和工具。
3.学生能够学会记录天气情况,并能够对简单的天气现象进行分析。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观测的基本方法和工具。
2.天气情况的记录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天气观测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天气观测的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天气观测的任务。
3.启发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六. 教学准备1.天气观测工具:如温度计、湿度计、风向计等。
2.记录表格:用于学生记录天气情况。
3.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天气观测方法和天气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天气观测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天气观测的基本方法和工具,如温度计、湿度计、风向计等,并展示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工具。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使用天气观测工具进行天气观测,并记录观测结果。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观测结果,讨论和分析天气情况,加深对天气观测方法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天气观测结果来预测天气变化,并讨论天气观测在生活和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观测天气》说课稿
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观测天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观测天气》是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情况,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天气观测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天气现象、记录天气数据等,同时也涉及到了简单的天气预测和气候变化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但对于天气观测的专业知识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掌握天气观测的基本方法,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观测的基本方法,掌握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天气观测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天气现象、记录天气数据等。
2.难点:天气预测和气候变化的知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天气观测的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天气现象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天气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天气现象,并记录下来。
可以让学生在校园里或者在家里进行观察,然后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3.讲解:根据学生的观察结果,讲解天气观测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天气现象、记录天气数据等。
同时,可以引入一些天气预测和气候变化的知识。
4.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天气观测操作,如观察天气现象、记录天气数据等。
可以让学生使用气象工具进行观测,或者利用手机天气APP等软件进行记录。
5.总结:对学生的观测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让学生了解天气观测的重要性和意义。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观察天气现象•记录天气数据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的观测报告、课堂表现和提问等方式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观测天气,首先要制定。
2.风向是指,通常用个方向来表示。
风向仪箭头所指的方向是指的方向,例如,北风是指,风向仪指向。
3.阴、晴、雨、雪、霜、雾、台风等各种天气现象,都是由、和三个要素变化形成的。
4.气象站的百叶箱内装的是。
5.风向仪可以用来测量。
6.可以用来测量雨量。
7.在校园的不同地方测量的天气数据不一样。
放在测量的数据最准确。
第5课天气与生活1、天气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们的活动也会影响天气的变化。
2、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们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使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大量增加,因而造成了温室效应和酸雨。
3、检测酸雨方法:ph试纸、牵牛花4、温室效应可以使全球气候变暖,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从而引起海平面上升,淹没低洼地区。
5、酸雨会引起水中生物减少,林木生长变慢乃至死亡,土壤台风结构受到破坏,甚至会严重腐蚀古迹和城市建筑。
6、台风是天气对我们生活和生产不利的一个例子。
7、农村与城市相比,气温低,人流量小,建筑物低矮。
8、城市中心的气温会比农村的气温高
第6课固体、液体和气体一、知识点1、固体的主要性质是: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流动,绝大多数不易被压缩。
2、液体的主要性质是: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并且能填充不同形状的容器。
不易被压缩。
3、气体的主要性质是:没有一定的形状或体积,可以被压缩进一个较小的容器或无限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