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走”完长征的婴儿》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走”完长征的婴儿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走”完长征的婴儿【教学内容】:《走》完长征的婴儿【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长征的历史,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历史、了解历史、热爱祖国,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认知目标①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了解毛泽东思想的相关内容。
②理解诗歌的意义,体会诗歌的情感和思想。
③通过课本中的故事和诗歌,加深对边疆人民奉献和不畏牺牲精神的了解,弘扬民族团结和国家大义。
3.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使学生具有:①观察、感受、评价文本的能力。
②朗读诗歌的能力。
③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与听取他人的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1.认识长征的历史背景,了解毛泽东思想的相关内容;2.通过课本中的故事和诗歌,加深对边疆人民奉献和不畏牺牲精神的了解,弘扬民族团结和国家大义。
【教学难点】:1.体会诗歌的情感和思想;2.边疆人民奉献和不畏牺牲精神的教育。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课前播放音乐《没来由的忧伤》2.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走》完长征的婴儿,你们知道长征是什么吗?了解一下长征的历史背景。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长征”,请学生主动讲述自己所了解到的内容)二、阅读(20分钟)1.请学生认真阅读《走》完长征的婴儿,并注重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
2.请学生回答一下问题:(1)婴儿的妈妈去了哪里,留下婴儿自己独自面对危险和欺凌?(2)诗歌的意义是什么?在哪些地方表现出来?(3)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三、诗歌欣赏(15分钟)1.请学生完整朗读一遍《走》完长征的婴儿。
(教师可以提前选几个同学来朗读)2.请学生单独朗读一遍,注意把握语音语调,感受诗歌情感。
(教师可以在学生朗读完后,对学生的语音语调给予点评)3.请学生共同欣赏一下别人的朗读。
(教师可以选几位同学,让他们朗读诗歌,由其他同学评议其朗读的好坏,欣赏学习当中的互动交流)四、情感互动(15分钟)1.谈谈你对边疆的认识和印象。
2.请同学讲述一下你们身边有哪些人在平凡的工作中,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过突出贡献,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点一根小蜡烛,表达我们的感恩之心。
2019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走完长征的婴儿 沪教版精品教育.doc
“走”完长征的婴儿[教学目标]1理解“围剿、奄奄一息、衣衫褴褛”等词语的意思,根据要求积累词语;学会用“……连……也……”造句。
2默读课文,根据提示归纳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的四个事例。
3 了解课题《“走”完长征的婴儿》中“走”上引号的作用。
4 了解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的革命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提示归纳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的四个事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媒体播放长征图片或红军过雪山时的情景片段。
板书:长征(说说自己了解的“长征”)师述: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他们抢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
在整整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2 许多红军战士牺牲在了长征路上,可是一个婴儿却“走”完了长征。
(把课题补充完整)齐读课题。
围绕课题质疑(预设问题:婴儿是谁?她是怎样走完长征的?题目上的走为什么加引号?)二、整体感知1、读读课文,了解你想知道的内容,并提出你不能理解的地方。
2、交流读文后自己了解的课文内容。
(1)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初步解决:婴儿是谁?她是怎样走完长征的?题目上的走为什么加引号?(2)质疑(学生可能会问一小节中为什么只有上引号,没有下引号的问题)师述:课文是写贺捷生奶奶回忆长征过程中,自己从出生到“走”完长征路的一连串的故事,所以叙述的每一小节有上引号,直到叙述完了以后加上下引号。
三、研读课文1、默读课文2——6节,想想贺捷生奶奶回忆了长征途中的哪几件事?遇到了哪些困难?2、交流(1)归纳第一件事:随机媒体出示:“我”刚出生18天,。
(就被母亲背在身上,随红军开始了长征。
)(感受:“我”一出生,就参加革命。
)指名读第二节,知道当时的情况,理解围剿:包围起来剿灭。
为了保存实力,红军开始了长征,妈妈舍不得丢下我,这里有一段回忆。
《走完长征的婴儿》教案设计
《走完长征的婴儿》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概述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通过讲述一个婴儿在长征中的成长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1.2 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1.3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观看视频、小组合作等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走完长征的婴儿》是一部以长征为背景的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婴儿在长征中的成长故事,展现了长征精神的伟大。
2.2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介绍长征的背景和过程第二课时:讲述婴儿在长征中的成长故事第三课时:讨论长征精神的意义第四课时:观看长征相关视频,加深对长征的了解第五课时:小组合作,制作长征主题的手抄报第三章:教学过程3.1 第一课时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有关长征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述:介绍长征的背景和过程,让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意义。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征。
3.2 第二课时导入: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节,引发学生对婴儿在长征中成长的好奇心。
讲述:讲述婴儿在长征中的成长故事,让学生感受长征精神的伟大。
互动:学生分享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长征精神的意义。
3.3 第三课时导入:引导学生思考长征精神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讨论:分组讨论长征精神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4 第四课时观看视频:播放长征相关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长征的历史场景。
互动:学生分享观后感,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长征精神。
3.5 第五课时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小组合作:分组制作长征主题的手抄报,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展示:各组展示手抄报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互动、手抄报制作和课后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长征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长征精神的理解。
第五章:教学资源教材《走完长征的婴儿》、长征相关视频、手抄报制作材料等。
第六章:教学建议建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参与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课后,鼓励学生进行延伸阅读,加深对长征的了解。
《走完长征的婴儿》教案设计
《走完长征的婴儿》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案目的:本教案旨在通过阅读《走完长征的婴儿》这本书,让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意识。
1.2 教学对象: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1.3 教学内容:本章节主要介绍长征的背景和起因,让学生初步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长征的背景和起因长征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2.2 教学难点:长征的详细经过和重要事件学生对于长征历史意义的深入理解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长征的背景和起因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长征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研究长征的详细经过和重要事件3.2 教学手段:图书资料:提供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展示长征的经过和重要事件第四章:教学过程设计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中国的革命历史,引出长征的话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长征吗?为什么会有长征的发生?”4.2 教学内容展示:讲解长征的背景和起因,提供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长征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4.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研究长征的详细经过和重要事件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研究等方式,深入理解长征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反思长征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意识第五章:作业设计与评价5.1 作业设计: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长征的作文,表达自己对长征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制作一份关于长征的手抄报,展示自己对长征的了解和认识5.2 评价方式: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作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第六章:教学延伸活动6.1 活动设计:组织一次长征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长征的理解和感受开展一次长征故事比赛,让学生通过讲述长征故事,深入理解长征的历史意义6.2 活动意义: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长征历史意义的理解和认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第七章:教学反馈与调整7.1 反馈方式: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同伴反馈:让学生互相评价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提供改进建议教师自我反思: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7.2 调整策略:根据学生反馈和同伴评价,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之更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兴趣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提高教学效果第八章:教学资源整合8.1 资源类型:历史文献:提供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经过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提供更多关于长征的图文和视频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渠道8.2 资源整合:结合学校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整合长征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多媒体资源建立长征教育资源库,方便教师和学生随时查阅和使用9.1 反思内容:教师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反馈,共同探讨如何改进教学和学习方法第十章:教学评价与反馈10.1 评价指标:教学内容:评价教学内容是否全面、准确地传达了长征的历史知识和精神内涵教学方法:评价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教学效果: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对长征历史意义的理解程度10.2 反馈与改进:根据教学评价结果,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调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调整,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效果。
四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拓展-“走”完长征的婴儿说课稿 沪教版(2015秋)
“走”完长征的婴儿关于说课一、教材分析《“走”完长征的婴儿》是一篇采访稿,采访的对象是贺龙元帅的女儿女将军贺捷生。
文中贺捷生回忆了长征过程中,自己从出生到“走”完长征路的四件事,反映了长征途中艰难困苦以及老一辈革命家坚定的革命信念。
二、学情分析经过三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进入自主识字阶段。
对于文中出现的生字和新词,学生大多能够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学习。
在阅读方面,他们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但概括归纳能力较欠缺。
概括时不能抓住重点,说话时往往语句不连贯,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着重是教给学生归纳的方法,训练概括能力。
三、教学目标目标一: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识记本课生字。
联系上下文理解“围剿”、“奄奄一息”、“衣衫褴褛”等词语的意思。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每个学生可以自己找生字、学新词。
但是对于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生字新词,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
例如本课中的“剿”,既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还要帮助学生分清字形,理解字义。
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是最基本、最主要、最经常的训练,它需要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进行。
因此在理解“围剿”、“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时,要结合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进行。
这样既有利于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也能帮助学生体会长征途中红军所面临的难以想象的困难。
目标二:默读课文,能根据提示概括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四个事例。
学习归纳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也是难点。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归纳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的四个事例。
在概括时,先指导学生找到每个事例相对应的小节,然后对每小节的内容进行归纳。
由于学生刚开始学习归纳,所以教师要手把手地教给方法。
重要的是要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边读边想,怎样联系上下文来分析概括。
教学时,既要有教师的示范引导,又要有学生的练习。
久而久之,学生就能逐步地掌握方法,形成习惯,概括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目标三: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的革命信念。
《走完长征的婴儿》的教学教案
《走完长征的婴儿》的教学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以小说《走完长征的婴儿》为主题,通过五个章节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感受长征的艰辛历程、领略长征精神,并引导学生思考长征对于当代的意义。
本教案适用于初中阶段学生,通过讲解、讨论、写作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长征的历史和精神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长征的背景、历程和重要事件。
掌握长征路上的艰辛和挑战。
理解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长征的历史和精神。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长征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长征精神的尊重和崇敬。
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长征的背景1. 教学目标: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掌握长征的原因和意义。
2. 教学内容:介绍长征的背景,包括红军的困境、国民党的围剿等。
3. 教学方法:讲解、阅读、讨论。
第二章:长征的历程1. 教学目标:掌握长征的历程,了解长征路上的艰辛和挑战。
2. 教学内容:介绍长征的历程,包括重要战役、困难时刻等。
3. 教学方法:讲解、阅读、讨论。
第三章:长征的重要事件1. 教学目标:了解长征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如四渡赤水、过大渡河等。
2. 教学内容:介绍长征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以及这些事件的意义。
3. 教学方法:讲解、阅读、讨论。
第四章:长征精神1. 教学目标:理解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教学内容:分析长征精神的特点和内涵,探讨长征精神在当代的意义。
3. 教学方法:讲解、阅读、讨论。
第五章:长征的意义1. 教学目标:从不同角度分析长征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思考长征对国家、民族的影响。
2. 教学内容:分析长征的历史意义,包括政治、军事、思想等方面的影响。
3. 教学方法:讲解、阅读、讨论。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学生讨论、写作练习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思考能力和价值观进行评价。
《走完长征的婴儿》的教学教案
《走完长征的婴儿》的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走完长征的婴儿》是一部描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期的小说,通过一个婴儿的视角,展现了长征的艰辛与奇迹。
本课程以小说为载体,引导学生了解长征历史,感受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路线及重要事件。
分析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象征意义。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手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历史认知。
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培养批判性思维。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长征精神的伟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培养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梗概本章主要介绍小说的故事背景、主要人物以及长征的艰辛历程。
通过阅读,使学生对长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路线。
分析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2.2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培养批判性思维。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长征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发放相关阅读材料,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作业完成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进步。
4.2 终结性评价期末进行书面考试,测试学生对长征历史、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掌握程度。
第五章:教学计划5.1 第一周:课程介绍与课文梗概阅读介绍课程背景、教学目标和内容。
阅读课文梗概,了解小说故事框架。
5.2 第二周:长征历史背景和路线的学习讲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路线。
分析小说中的历史元素和人物形象。
5.3 第三周:小说情节分析分析小说的情节发展,探讨情节与历史的关系。
小学四年级语文《“走”完长征的婴儿》优秀教学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走”完长征的婴儿》优秀教学教案《“走”完长征的婴儿》文中贺捷生回忆了长征过程中,自己从出生到“走”完长征路的四件事,反映了长征途中艰难困苦以及老一辈革命家坚定的革命信念。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走”完长征的婴儿》优秀教学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四年级语文《“走”完长征的婴儿》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识记本课生字。
联系上下文理解“围剿”、“奄奄一息”、“衣衫褴褛”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根据提示概括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四个事例。
3、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的革命信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1、归纳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四个事例,注意人称的变化。
2、理解课文最后一节,知道“走”、“精神财富”在文中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了解长征。
1、出示课题,指名读。
2、对课题质疑:什么是长征? 这里的“婴儿”指谁? 婴儿怎么能“走”?说明:抓住课题中的关键词语往往是学生学习课文的途径。
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又直接通过关键词的理解进入课文学习。
3、初读课文,解决部分问题。
(1)了解长征。
①读课文,说说你对长征有了哪些了解。
(引导学生重点从课文的第一、二节中找到相关的内容,说说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什么时候开始长征,从哪里出发等。
)②交流,出示:1935年11月19日反击“围剿”、保存实力、北上抗日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陕北 # 学习“剿”,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理解“围剿”。
# 看地图,知道湘鄂川黔的地理位置。
③根据提示说几句话,介绍一下贺龙率领的这支红军部队的长征。
说明:长征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遥远、陌生。
如何来了解长征呢?课文中为我们提供了相关的信息。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读,去找,然后把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归纳。
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进行说话练习。
这样既了解了长征,又训练了语言,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2)文中的婴儿就是——贺捷生,贺龙元帅的女儿。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走完长征的婴儿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走完长征的婴儿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征的基本事实2.了解长征路途中的艰辛和困难3.熟悉长征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4.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对英雄的崇敬之情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长征的基本情况和主要路线2.理解长征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3.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对英雄的崇敬之情三、教学准备1.课件2.教案3.相关资料和图片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以“长征中的婴儿”为话题,让学生猜测长征中的婴儿是谁(提示:纪念馆、国庆阅兵)2.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一下这位婴儿是什么意义2. 学习环节1.让学生打开课件,学习长征的基本情况、主要路线和历程2.推广老红军、红军医院、红军食堂等英雄人物和事迹3.在课件上展示长征路途中涌现的英雄人物和事迹,并介绍其背景和贡献3. 操作环节1.以班为单位或组为单位,让学生根据课件、相关资料和图片,制作一些关于长征的海报2.在海报上展示长征的基本情况、主要路线和历程,以及涌现的英雄人物和事迹4. 总结环节1.让学生分享他们制作的海报2.对长征中的英雄和事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感受并表达对这些英雄事迹的敬意和崇敬之情五、教学效果评价1.以班为单位或组为单位,对学生制作的海报进行评选2.考察学生掌握长征的基本情况、主要路线和历程,以及涌现的英雄人物和事迹的情况3.观察学生表达对英雄事迹的敬意和崇敬之情的情况六、教学反思1.因为时间关系和学生阅读能力的限制,需要加强对长征的篇章理解和背后的深层含义的讲解2.考虑到年级特点,可以增加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例如组织学生走长征路或查找相关资料、图片进行演讲或制作短视频等。
《走完长征的婴儿》教案设计
《走完长征的婴儿》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简介本章主要介绍《走完长征的婴儿》这本图书的内容、作者以及本教案的整体设计思路。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对图书有整体的认识,对教案的设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教学目标:1. 了解《走完长征的婴儿》图书的基本内容。
2. 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了解本教案的设计思路和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1. 图书的基本内容。
2. 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教案的整体设计思路。
教学难点:1. 图书深层含义的理解。
2. 教案的设计思路的把握。
教学准备:1. 《走完长征的婴儿》图书。
2. 作者相关资料。
3. 教案设计思路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简单介绍《走完长征的婴儿》图书和作者。
2. 引导学生了解图书的基本内容。
3. 介绍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4. 讲解本教案的设计思路和教学目标。
5. 总结本章内容。
第二章:图书内容解析本章主要对《走完长征的婴儿》图书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解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图书的主题和深层含义。
教学目标:1. 深入了解《走完长征的婴儿》图书的内容。
2. 理解图书的主题和深层含义。
3. 学会分析图书内容的方法。
教学重点:1. 图书的详细内容。
2. 图书的主题和深层含义。
3. 分析图书内容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图书深层含义的理解。
2. 分析图书内容的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1. 《走完长征的婴儿》图书。
2. 分析图书内容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1. 回顾《走完长征的婴儿》图书的基本内容。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图书的内容。
3. 讲解分析图书内容的方法。
4. 引导学生理解图书的主题和深层含义。
5. 总结本章内容。
第三章: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本章主要介绍《走完长征的婴儿》的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创作动机。
教学目标:1. 了解《走完长征的婴儿》的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对作品的影响。
3. 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
教学重点:1. 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走”完长征的婴儿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走”完长征的婴儿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理解长征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学习《走完长征的婴儿》这篇文章,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4.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1.理解长征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学习文学鉴赏知识,培养学生对文章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1.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学习如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显示文章标题:“走完长征的婴儿”。
2.向学生介绍长征的历史背景,解释文章标题的含义。
3.让学生朗读文章标题。
(二)阅读理解1.教师向学生介绍文章内容和作者。
2.发放文章,让学生看完全文,然后回答以下问题:–长征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个婴儿“走完”了长征?–文章描写的是什么情景?3.让学生阅读文章,了解基本情节和情感。
(三)赏析文章1.学生自由朗读文章。
2.分析文章中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
3.小组活动:让学生结合文章的情节和情感,思考以下问题并讨论:–孩子到底有没有到达目的地?–如果已经到达,孩子将拥有怎样的未来?–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4.指导学生写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写一篇短文,表达对这篇文章的赞美、感受和启示。
(四)总结1.让学生归纳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3.点评几篇优秀的作文。
五、拓展活动1.制作长征的介绍PPT,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长征的知识。
2.给学生一些有关长征的书籍,让他们阅读,进一步探究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3.前往中国共产党纪念馆、红军长征纪念馆等地,实地感受长征的历史。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婴儿的长征经历,让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对文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生们也积极的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但是,在教学时,部分学生出现了思维惯性,暂时不能理解文章中的深层次含义,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继续加强。
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走”完长征的婴儿》课件
爬 雪 山
红 军 经 过 的 水 草
地
天 险 \ 腊 子 口
红 军 三 大 主 力 会 师 地
会宁镇
1936.10
回
默读第2—6节,思考:贺捷生讲述了 几件事,分别是哪几小节写的。
1935年11月19日,刚刚出 生18天的“我”被母亲背在身 上,随部队开始长征。
过封锁线时, 突围时, 。
。
过草地时,__________。
有一次突围时,我父亲把我裹在怀里, 骑在马上,一路冲杀。等突出重围后,才 猛然发现,胸口空空的,孩子丢了!父亲 焦急万分,立即掉转马头,回去寻找。幸 亏一位老乡捡到了被颠落在路边的我,交 还给父亲,我才又回到了父母的怀抱。
红军过草地时正是夏秋之交。在刚走出极艰苦 的雪山地区,体力严重消耗,尚未恢复的情况下, 一个更严峻的考验又摆在红军面前。过草地时, 我已经病饿交加,奄奄一息,连哭的力气都没有 了,眼看就要断气,大人已经在考虑如何埋葬我。 总不能光着身子埋葬吧,因为我根本没有自己的 衣服。红军长途跋涉,也都衣衫褴褛。后来军需 处的干部不知从哪里找来了一块白布,我的‘棺 材’才有了着落。不过,我的生命力强得出奇, 大人们见我还有一口气,就仍然带着我,我终于 走出了草地。
突围时,“我”被父亲颠落在路边, 幸亏被老乡捡到,才回到父母的怀抱。 过草地时,“我”奄奄一息,大 人为“我”准备了棺材——一块白布, 但“我”的生命力强得出奇,终于走 出了草地。
贺捷生奶奶喝着野菜汤“走” 完了长征路,这段经历成为她一生 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走”完长征的婴儿
长征:
• 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 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的 时间里面,红军辗转十四省,突破几 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 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 人谱写的英雄史诗。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走”完长征的婴儿》教案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走”完长征的婴儿》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感受红军战士的艰苦奋斗与顽强精神。
2.理解并朗读《“走”完长征的婴儿》这篇文章。
3.学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婴儿走过长征的经历。
4.回忆婴儿的故事,感受婴儿的坚强和母亲的慈爱。
二、教学重点1.了解长征的历史事件2.掌握朗读文章的技巧,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婴儿走过长征的经历。
三、教学准备1.课件、PPT或黑板2.教学材料:《“走”完长征的婴儿》3.随堂练习材料、提问问题和录音设备等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 (5分钟)通过投影、教具或黑板展示长征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长征次数感人的场面,引导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2. 朗读理解 (20分钟)1.进入主题,教师给每一个小组分发一份《“走”完长征的婴儿》,让学生进行小组朗读、主旨提炼及细节理解,并由教师逐一带领到个位进行朗读表演。
2.完成朗读后,小组之间相互分享对于这篇文章的看法,或者互相交流对主旨和内容的理解。
3. 写作练习 (20分钟)1.让每一位学生读一遍《“走”完长征的婴儿》,自己写出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想法。
2.让固定的小组内的学生进行討论,让他们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缩写每组的看法,从中做出一个总结。
3.由一些小组的小组长进行汇报,让全班同学共享言论。
4. 回顾复课 (10分钟)通过回答问题和听录音的录音,让学生对于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和细节有更好的理解,回顾课堂的重点,帮助学生记忆课堂的内容,并总结成纪录。
5. 评价 (5分钟)教师自己开以教学方式议,让他们自主评价课堂的效果。
五、教学时间安排环节讲解时间导入环节展示长征历史事件图片5分钟朗读理解将学生自由配成小组,对这篇文章进行理解及朗读20分钟写作练习让学生自己写下来想法并group,然后让一些小组对他们的见解进行讨论20分钟回顾复课对于课堂重点进行回顾,让学生记住课堂内容。
四年级上语文同步试题“走”完长征的婴儿_沪教版
2019年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2课“走”完长征的婴儿同步试题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奄奄( ) 长途( )衣衫( ) 千真( )2.读句子,给带点字“和”选择合适的音节和解释,把序号填在空格里。
音节:①hé①hè①huo解释:①温顺①相处很好①气候温暖①比赛不分胜负①跟着别人说或唱①连词,3.照样子,转述句子。
例句:贺捷生奶奶说:“有一次过敌人封锁线,妈妈怕我的哭声会暴露部队,便用衣服紧紧捂住我的头。
”贺捷生奶奶说,有一次过敌人封锁线,妈妈怕她的哭声会暴露部队,便用衣服紧紧捂住她的头。
1.贺捷生奶奶说:“那回,我的脸都憋紫了,险些丢了小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贺捷生奶奶说:“有一次突围,我父亲把我裹在怀里,骑在马上,一路冲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贺捷生奶奶回忆自己在长征途中经历的几件事。
1.“我”刚出生18天,母亲就背着“我”开始了长征。
2.有一次过封锁线,为了不暴露部队,。
3.突围时,父亲把“我”丢了,。
4.过草地时,“我”已经奄奄一息,大人们。
5.意大利的爱国少年一艘法兰西的轮船从西班牙起航,开往意大利的热那亚。
乘客中有法国人、英国人、西班牙人和回国的意大利人。
船上有一个十一岁的少年,他是意大利的热那亚人。
两年前,他被拐卖给一个马戏班,戏班的人将他带到了国外。
他们打他,骂他,欺负他,他实在受不了这些人的虐待。
在西班牙,他终于找到意大利驻西班牙的领事馆。
在领事馆帮助安排下,他搭上了这艘船,回热那亚老家。
乘客们见到船舱里有这样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都非常奇怪,主动询问他的情况。
少年把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讲了出来。
那些人听了,有的叹息,有的议论,还有一些人乘着酒兴,拿出一些硬币很响地扔在桌子上:“给你,拿去!”少年低声道谢,从桌子上捡起硬币。